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對比韓國和好萊塢我國電影哪些地方要改進

對比韓國和好萊塢我國電影哪些地方要改進

發布時間:2023-08-30 09:40:40

『壹』 國產電影製作的特效與國外的差距在哪裡

國產電影製作的特效與國外的差距在哪裡

中國和國外起跑線是不一樣的,縱觀發展史,雖然中國不停地努力縮小差距,但是技術上仍然落後美國一大截。下面是我整理的國產電影製作的特效與國外的差距在哪裡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迪士尼的《奇幻森林》已經上映有一段時間。從萬牛奔騰到隨風而動的細致的動物毛發,採用了好萊塢寫實動畫工藝和最尖端的動作捕捉技術,以及真人CG技術,並將這三者以全新的方式合在一起,打造出了這片讓人驚嘆的魔幻森林。

許多觀眾看了這部電影之後,回過頭去看國產電影的特效,於是有了想法,有一句網友評論是這樣說的:「說什麼國產大片特效和好萊塢大片特效差距不大,那些斥巨資請外國特效團隊的製片商看看奇幻森林的特效,精緻到毛發和微表情的動物,再看看你們的胡巴。難道覺不出出來被坑了嗎?!」那麼,就由我來談談國內的特效行業與好萊塢相比,究竟差在哪?

電影特效投資欠缺,大的成本不在特效上

一方面的資金投入不一樣。首先特效是一個特別燒錢的活。多年前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獎,特效技術功不可沒,但相關的特效公司都倒閉了。所以說,如果回到一部特效電影本身,特效的人力與成本投入太大,也有風險,為特效投入太多,一旦在票房上收不回成本導演自然不會干這事。對於好萊塢來說,都是大片的工業化概念,因為本身好萊塢面對的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不擔心收不回成本,其大片成本預算至少在1億美金以上。

其次,好萊塢大片一向將其特效技術與能力視為其必不可少的電影競爭力的一部分,好萊塢電影一直都向著大熒幕、超級大片的規格去發展,這是電影產業化與工業化的一個縮影。比如我們看到這次迪斯尼的奇幻森林,幾乎就是一部並滑旅炫技的作品,絕凳比如說《阿凡達》據說更是花了近3億美元做特效,所以在特效的資金投入大,出來的作品質量自然有一定保障。

在國內,一部電影的最大投入並不在特效上,而更多的是明星演員成本。若投資1億元,明星片酬估計占據其中大半,佔了一部電影的最大花銷,特效成本自然被極度壓縮,效果自然可想而知。據業內人士談到,國內製片方花幾百萬元做特效,就號稱大製作了。

國內製片方在特效上砸錢偏少外,往往急著趕進度,因為時間拖得越長成本越高,投資人就越焦慮,他們都希望盡快上映回籠資金就好。據影評人章賡舉例,在好萊塢,一部特效電影從籌備、拍攝到後期製作,時間比國內長好幾倍,僅籌備就要一兩年,而《變形金剛》前期技術研發花了近十年,而我們的籌備時間可能才兩個月。他們留給後期特效製作的時間又長達一兩年,而我們才三四個月。

很顯然,在特效技術不如人,製作投入成本低,又要各種趕進度製作,出來的效果可想而知。許多類似於國產科幻片《機器俠》之類的電影,觀眾自然不會買賬。即便是去年票房與口碑爆棚的《捉妖記》,在美國上映的時候卻迎來滑鐵盧,以《洛杉磯時報》為首的美國媒體也對《捉妖記》「口誅筆伐」,「CG動畫製造的妖怪們動作笨拙、不夠逼真,並且看起來缺乏可信的形象。」去年的《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盡管票房超10億口碑爆棚,但其特效水平仍然不敢恭維,出品方王海峰也表示,為了趕檔期,後期製作完成度不夠。也如某業內人士表示,細節別摳,一摳就都是事兒,好萊塢會有更多的經費搭在細讓世節上,我們永遠是輸在這上面。

缺乏工業化流程,特效從業者和導演製片編劇互相分割,缺乏融合其中的把關統攬全局的人

國內的導演水平與工業化製作流程上不過關。電影產品也是產品,需要流程上規范化來確保質量。但在國內缺乏成熟的運作模式。比如說,在好萊塢的體系中,電影開拍的前中後期,特效團隊都要加入電影的創作中,而不是等影片後期合成才找特效公司製作,好萊塢的製作團隊都有一個特效總監來把關統攬全局,視覺指導處於特效范疇的最高層,他和導演討論設計鏡頭與特效製作。

而在國內,許多導演對特效不感冒也不了解。有業內人士談到,國內導演很少在前期籌備、拍攝時有意識地配合,導演也少見技術控,很難准確描述想呈現的最終效果。在國內,影片後期合成的時候就開始找特效公司製作,導演只會告訴特效團隊他想要呈現的結果,而特效就按照對導演意思來製作,很少有視覺指導人員與導演對等的溝通技術細節,因此也缺乏對於電影整體意境與創作的理解。結果是特效質量難以保證。

所以說,電影特效技不如人,不僅僅是特效公司的原因,導演製片都有責任。中國的導演懂特效的不多。國內的許多劇組一般的工作製作流程是把前期籌備、拍攝和特效製作進行割裂,特效製作往往在後期外包出去給相關的特效團隊,導致各個環節沒有交集與溝通。而在好萊塢,則是從電影項目啟動之時起,製作團隊就已經和特效團隊融為一體,共同為特效製作把關,這樣出來的特效才有質量保證。所以說,特效製作是一個工業化很強需要融合到電影創作之中各個環節的行業,資金、周期、人才、流程、溝通、設計等各環節形成統一的整體,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好萊塢的電影體系中,從導演、攝影、美術、製作、特效等,是一個完整的、工業化的、專業性的.集成製作輸出體系。無論是《變形金剛》系列、《星際穿越》、《速度與激情7》、《碟中諜》、甚至最近的《瘋狂動物城》、《奇幻森林》等現象級動畫電影與大片都體現了這點,這恰恰是國內電影要叫板好萊塢的最大短板。

而國內的特效工業製作流程並不規范化,人為割裂了各個環節,加之導演的水平參差不齊,對特效缺乏深度的理解,無論工作習慣、細節製作能力、科技水平、工業標准與體系、態度等各方面都輸給好萊塢,也是國內特效水平與好萊塢差距大的重要原因。

雖有政策扶持但缺乏落到實處的利益導向,導致人才流失

而電影工業產業鏈對特效技術製作投入不多,導演不懂,往往造成了在國內普通的特效師的收入偏低。比如有相關數據顯示,國內普通特效師年薪大概十幾萬,高級特效是大概在三十萬。而在好萊塢,價格翻了六倍。

當然國內在政策方面也有扶持,早在2010年,國內影視界被《阿凡達》的特效能力刺激了一把。國務院在當年推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當時國內倡導加強影視特效的教育工作,積極縮短與好萊塢視效大片之間的距離。

但美國政府對特效製作則是更加落到實處的利益導向性政策扶持,比如對特效電影採取了出口退稅政策,促進特效電影成為全球商品。當然,如果相關政府部門能夠出資甚至從政策上扶持鼓勵支持特效研發,對於推動行業的成長必然有很強的導向性。

韓國就是如此,據某業內人士談到,韓國政府曾經出錢送了很多導演和專業人才去好萊塢學習,韓國的特效公司也可以拿到韓國政府的補貼。許多韓國人才在出國進修後都會選擇回到韓國開設工作室,他們帶來了好萊塢最先進的特效製作體系。

中國影視資本雖熱衷於投資好萊塢大片,但更多的是站在票房分賬的利潤考慮,而很少站在如何提升特效技術與工業化體系等高水平發展模式的演進上,這導致國內特效師等技術人才薪水偏低,許多特效師出國自修後都不再回國,而選擇去加拿大、英國、紐西蘭、美國等特效技術比較先進的地區。

筆者在此前的文章中有談到,國內的電影言則談IP,談粉絲經濟。青春片系列火了,導演扎堆去拍這個主題。直到把這個題材拍爛為止,去年有《梔子花開》和《小時代》《萬物生長》、《何以笙簫默》、《左耳》、今年有《誰的青春不迷茫》、《我的新野蠻女友》等。

當然,誰都知道,青春片低成本,無需特效,主打粉絲經濟,可以通過粉絲電影、販賣小鮮肉電影與互聯網渠道的推廣與營銷來賺快錢。筆者此前也有談到,這將導致整個電影產業走向另一個極端,即向著短視化與低工業化模式演進。

我們知道,好萊塢大片之所以視覺特效技術先進,在於製片公司在科研上的投入毫不含糊。他們即便為一部影片投入上百人的團隊來專門研發一款軟體也在所不惜,有資料顯示,卡梅隆為做《阿凡達》不僅在特效上耗資幾億,而且花了九年時間做一款軟體。這種不在乎資金與時間的大投入的研發,國內製片方和特效公司只能望洋興嘆。

缺乏巨頭型的特效公司,來提升行業標准統籌產業鏈

其實,說到技術,其實中國特效公司技術也不是特別差,好萊塢各許多科幻片、魔幻片、災難片等很多都有中國特效公司的參與,但中國的短板在於缺乏巨頭型的特效公司,來建立行業標准,推動特效創作與軟體開發體系。在美國,有工業光魔、威塔、特藝等許多知名的品牌公司,在好萊塢,環球、華納兄弟、迪斯尼等每一家電影公司基本都有自己的特效工作室,掌控世界上最先進的特效技術。大的特效公司團隊成員比較國際化,素質與技術穩定,不會因為人才流失導致技術與經驗的斷層。

但中國卻是小型特效公司多,缺乏科研投入,與好萊塢比,規模和技術不在同一檔次。國內特效行業也缺少統一特效工業資料庫,一旦某個特定的關鍵技術人才一走,特效水平就開始下降。比如目前目前國內電影特效公司使用的電腦軟體嚴重依賴進口,電影特效也是拿到國外製作,就在於缺乏大的巨頭型公司來統籌整個產業鏈,建立自身的特效創作與軟體開發體系,提升整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收入、技術水準與研發創新能力。

因此,中國電影產業的繁榮只是虛假繁榮,用小鮮肉的青春題材的電影對抗好萊塢特效大片,肯定不堪一擊,對於整個電影工業而言,這是電影產業虛弱的本質的外露。當然,電影工業的繁榮,需要一個工業化升級的平衡計劃體系,需要電影巨頭從中充當杠桿作用來撬動整個產業鏈各端的工業潛力,比如說懷柔中影基地擁有目前全球最大面積的影視攝影棚,和技術先進、數量眾多的影視數字化製作裝備,如果有專業性巨頭型企業來介入整合產業鏈上各端的技術和人才,便可以有機會在這里打造一個特效產業的集群產業鏈,帶動整個行業標准與人才體系的發展。

我們的電影產業應該有點雄心,對於好萊塢不能永遠是仰視的態度,世界的特效技術已經在日新月異,而你在止步不前、投機取巧的不斷製造小成本的青春電影去迎合粉絲經濟,一窩蜂去拍同類型的題材,這就是一種倒退。有業內人士曾談到這一現象表示,「中國的電影投資者講究賺快錢,它們考慮更多的是成本回收與利潤,如果說到用特效,他們首先關心的是,這門生意到底值不值。對票房有多大幫助?」

這讓整個電影產業缺乏一種向技術致敬的態度,也缺乏驚艷的國產特效大片通過鯰魚效應來帶動整個電影產業對特效製作的投入與重視,更無法帶動整個電影產業的工業化升級。畢竟,我們也不能永遠停留在5毛特效,我們也需要自己的「奇幻森林」。

拓展:

國產電影崛起

中國影片回溫開始加速

中國電影有過輝煌歷史,也走過了很長一段低迷期,大量用流量明星圈錢的電影扎堆上映,甚至出現了粉絲包場、午夜爆滿的奇葩現象。

數據曝光之後,我們從源頭上也開始加速遏制這種現象,限酬令、CFDG中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等等措施,讓中國電影逐步走上正軌。我們不缺好的題材,不缺好的導演,更不缺優秀的製作團隊和好演員,市場規范好了之後,優質國產電影越來越多的被創作出來。

從戰爭題材的《紅海行動》、《戰狼2》到深度現實主義題材的《我不是葯神》、《無問西東》、以及荒誕喜劇《無名之輩》、《一出好戲》,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等等,各種題材的佳片層出不窮。可以看得出,2018年開始,中國產出的優質大片較前些年更多,有一些甚至票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便同期有好萊塢大片上映,也完全沒在怕的。

《阿麗塔:戰斗天使》全球票房4億美元,《流浪地球》的全球票房近7億,都是2019年2月份上映的電影,起初還有人擔心《阿麗塔》上映後會快速引流《流浪地球》的票房,最終證明我們的科幻電影也是很硬核很抗打的!

現在只是回溫,談什麼崛起

以動畫電影為例,近日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被很多人吹爆,不管是劇情還是特效,都是今年度的爆款熱門。有人說,國漫電影崛起了——似乎我們從來都沒有做出過像樣的國漫來。

事實上,中國的動畫電影在60年代就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小蝌蚪找媽媽》這部水墨電影令宮崎駿和高畑勛都著迷不已,宮崎駿曾說:世界上最好的動畫在中國,在上美廠。然而一直保持著不急功近利,傳承著當年中國電影精神的人,竟然是宮崎駿而不是我們。

例如《山水情》這種畫風美到極致,內涵深刻又極其注重細節的動畫短片,便成為了中國動畫電影徹底走向商業化之前的最後一部藝術精品。與此同時,類似《霸王別姬》、《活著》這樣的高質量電影,也越來越少。

所幸,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商業與藝術的磨合,現在的電影人終於找到了平衡的方式,既能夠保證口碑又能拿到不錯的票房。

這和觀眾的支持與覺醒也是密不可分的。

但我們只是回溫,我們還有更多的提升空間。商業與藝術逐漸平衡,中國電影人的春天《白蛇:緣起》剛上映時票房慘淡,片方把所有的錢都投在了製作上,連宣發的資金都沒有。

有人不忍它就這么被埋沒在一大堆粗製濫造的商業電影中,拚命的安利,知道的人越來越多,高質量的製作令每一個看過的人都自動充當自來水,最後這部電影終於收支平衡,給了製作方充足的自信和資金籌備第二部。

好口碑帶動了票房——這樣的事情在這幾年屢見不鮮。

當年中國的高質量動畫光芒逐漸暗淡,就是資金和精力上無以為繼(水墨動畫需要一筆一筆的畫出來)。但現在有了3D建模技術,而我們又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有太多太多好故事等待挖掘了,做出令全世界矚目的電影並不是難事。

無論是什麼類型題材的電影,因為是我們中國人自己拍的,故事也是我們自己的,才更加有認同感。

在劇情和製作都不掉鏈子的情況下,與其費盡心思去理解外國大片里的「文化梗」,倒不如看著我們自己的電影更能會心一笑。

說了那麼多,其實可以總結為一句話:中國電影質量回升,觀眾重拾文化自信,外國大片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力,不再是安插一個中國演員進去就能無腦收割票房了。

無論中國電影還是外國電影,最終還是要靠質量取勝。在文化認同上,當然國產電影更有優勢!

;

『貳』 如何評價國內與韓國拍的電影的差距

技術上,韓國電影應該是亞洲電影范疇內最接近好萊塢標準的——注意,這里的「好萊塢標准」是指商業類型片以及具體製作水準。所謂的技術,包括編劇技巧、視覺、聲音、特效、剪輯、製片流程,等等。雖然中國電影在最近幾年奮起直追,但之前欠的賬實在太多,短期內很難填完之前的虧空。技術環節的完善,不是靠錢多就能解決的。最重要的還是人本身。中國電影在這方面虧欠的實在太多,而人才的培養又是需要時間和實踐的。這一點,如果中國電影還按照目前的這種市場趨勢繼續涸澤而漁的話,韓國電影會把中國電影甩的更遠。韓國電影的整體技術進步,不僅僅是因為起步早,而且他們基於本土市場製造了大量需求。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我們把電影看成是一種製造業,它是需要多個高度專業化和細分化的子系統才能完成最後的高質量成品。這種細分化和專業化環節,必須要給本土市場足夠的市場空間和需求,才能培養出足夠多的本土化專業公司。因為韓國電影在這方面給本土電影提供了大量的應用和嘗試,所以韓國電影有機會基於本土市場的需求建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技術體系和標准,並最終完成了標准體系的建立。這種技術標准體系再反饋回產業,就呈現出韓國電影在整體製作技術水準上可以說是亞洲一流。藝術上,韓國電影在題材方面的解放,導致了他們的電影能夠有機會探索類型化敘事和本土文化的結合。從目前的韓國電影整體水準而言,他們基本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本土化敘事策略,以「漢江怪物」為代表,韓國電影做到了國際化的類型片模式內打通本土觀眾的內心情感。這一點,中國電影在未來十年內我都持悲觀態度。

『叄』 目前我國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哪些並對此做出評價

1,放鬆並建立電影審查制度,允許電影內容客觀描寫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和敏感問題,比如警察不總是高大全,政府不總是愛民如子。參照韓國電影解禁後,出現的井噴式發展。
2,調整中國電影市場結構,放低進入門檻。資本的力量會帶來更大的發展,當然也會帶來很大的災難。尤其是近年來出現明星陣容的垃圾電影。
3,改變中影公司一家獨大的情況,尤其是現在韓三平宛如黑社會老大的地位。
4,堅持保護本土市場的策略。縱觀全球,在完全開放的情況下,沒有哪個國家能抵抗住好萊塢的沖擊。
5,鼓勵原創,嚴懲抄襲。
6,產業化和團隊的構建。社會分工促進效率的提高,美劇的製作團隊,僅編劇,就有總編劇,人物設計,情節的設計,心理描寫,場景設計等等;從好萊塢特技的製作也是構建在精良的團隊基礎上的。
最後就是積累,一項科技的發展需要兩個條件:1,社會的迫切需要;2,早期技術的積累。同樣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既要資本的火車頭,又要各方面積累的火車道做基礎。以上僅是我的一些個人看法,比較幼稚,希望能互相交流。

『肆』 國內電影和好萊塢電影有什麼差距,為什麼拍不出國際大片

中國電影與好萊塢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劇情才是王道:要有好的劇本,題材要新穎,故事要給力,只有好的劇情才是吸引觀眾的第一要素。好萊塢的想像力天馬行空,而中國的電影劇本不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就是新瓶裝老酒,永遠換湯不換葯,走不出自己的舊框架;
2、特效不能馬虎:無論任何電影,功夫片也好,槍戰片也好,或者是奇幻類的題材,都離不開特效的處理,好萊塢的電影神話,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特技處理堆起來的視覺盛宴。相反,中國電影的特效一直在跟外國人學習,但只具其形不具其神,就像一隻虎皮的貓,就算外表挺唬人的,內質依舊沒變;
3、從不拒絕帥哥美女:如果說劇情和特效是必不可少的基礎,那麼帥哥和美女的組合就是不可或缺的金字招牌。好萊塢電影從來不缺少帥哥美女,也不會拒絕重用帥哥美女。他們很少講演技,只講適合不適合,只要給角色安排對的演員,他(/她)就是第一,形象是天生的,而演技是可以培養和訓練的,或者說演員和角色本身的契合才是成功的關鍵,很多感覺上的東西是技巧所無法彌補的,他們都很明白這一點,所以從不過份強調演技這回事,更加不會強分偶像派和實力派這回事。但中國電影正好相反,無論是媒體還是大眾,總是糾結於讓帥哥美女來扮丑,好像與自身的反差越大,演技就越好似的。既強人所難,又浪費了大好的資源,實在是讓人添堵啊。再這樣下去,中國電影就不要有所謂的審美藝術了,乾脆直接審丑得了;
4、剪輯配音不馬虎:如果把好的作品比作一個頂級的模特,那麼配音和剪輯就是為他們化妝和選合適的服裝,進行上台前的最後包裝。可惜的是中國的電影市場,無論是進口大片,還是國產影片,最後的這兩關都沒有真正合格過,無論是剪輯還是配音,都是中國電影市場上永遠的痛,而且不知道還要痛多久。甚至有人說,進口片進內地,沒有一部是完整的,完整的商業片,沒有一部是能上映的,因為太多所謂的「敏感設限」了,這對電影業本身是非常傷的。但是在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好萊塢,他們的剪輯和配音無異於對影片的再一次創作和拍攝,每一步都非常嚴格,該留的不會多剪一刀,該剪的也不會輕易留下,力求每一個畫面都能夠清楚的表達電影本身,並且能夠讓觀眾看到好的效果,而不是看過電影後依舊不知所雲;
5、宣傳:每一部好的作品,都離不開好的宣傳。宣傳不給力,效果減一半。而好萊塢電影與中國國產片在宣傳上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們炒作的從來都是電影本身,從演員到導演,他們將盡可能多的心力都放在預告片上,放在電影本身的效果和劇情的宣傳上面,而很少花心思在演員私人的八卦緋聞上面。而中國電影的宣傳則恰恰相反,無論是演員自身的爭議點,還是男女主角的緋聞八卦,生活隱私,甚至是負面的丑聞,能炒的不能炒的統統炒一遍,甚至打一場官司都好,只要能讓人把眼睛都看過來,知道這部片子的名字就好,最後把觀眾的焦點模糊一片了,就是不講電影本身的質量如何。可見不少電影人也知道:電影本身沒啥好故事,只能夠在演員身上多做文章,多下功夫,才能夠把觀眾忽悠到影院去。
一是國家體制束縛的問題,比如對電影審批過嚴,肆意更改刪減影片情節,有些題材呢根本通不過,有些呢拍完之後連上演的機會都沒有,這樣是非常打擊新一代電影人的激情的,象帶著枷鎖跳舞一樣,所以也難怪中國真正有才華的新一代電影人冒出來就寥寥無幾了,因為在這種環境中很難體驗到創作的自由和樂趣!
二是這些所謂的知名導演他們應該早點退休去安享晚年了,因為他們所經驗到的東西早已與這個時代脫節了!
所以中國電影才會呈現出表面繁榮的假象,其時已青黃不接脫節嚴重,老一代的知名導演就是賴著不走,其時他們的意識形態、觀念、經驗與現在年青人與這個時代都已相去甚遠。而年青的電影人又不喜歡干以前的那一套為純粹為意識形態服務的東西,而他們經驗的世界是更個人體驗的更理性(不是教條理性)的更人性的,而這些東西顯然又不符合執權者口味。所以年青人么整體上上不去原來那幾個老混熟臉了的呢又不肯走,所以中國電影才會出現現在這種表面繁榮實質尷尬的局面也不足為奇了!
但歷史畢竟是要向前的,何況加入WTO之後,文化產業面對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如果再不思進取中國電影等文化產業就要供手相讓給外國人了,所以決策者如果再無動於衷或只是換湯不換葯不做根本性的改變,再不早點調動起新一代年青電影人的積極性的話,看以後怎麼與老外競爭,那麼到時恐怕無論在市場上文化上都會被老外被好萊塢這個文化帝國主義占據,輸得一干二凈。
對於人物而言好萊塢電影對於人物的塑造更鮮明,。。。舉例。。。。。Mr.Bean(憨豆先生),
雖說中國電影中也不乏有著鮮明人物性格的形象,但相比較於好萊塢電影來說是少之又少。。。舉例。。。

『伍』 中國電影究竟和韓國電影差在哪些地方

差距如下:
1、愛情、靚男美女是主題。這樣能吸引外國人來看。有利於電影輸出。
2、國家對文化產業支持,使電影能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發展。
3、電影演員無論多紅,都對老前輩非常尊重,而中國則不同。
4、韓國演員廝殺慘烈,如果一旦爆出負面新聞,就可能身敗名裂,而中國則不同。
5、韓國電影數量不多,缺質量很高,中國一年數百部電影,精品(如戰狼、紅海、唐人街)則很少。
6、對韓國來說,是政府鼓勵對電影投資,對中國來說,應該限制對電影投資,中國給電影投錢太多了,把一個個小鮮肉都捧得不知道天高地厚。
但是中國也有長處,就是動作和喜劇電影。因為中國人看電影,首重動作片(例如紅海戰狼),其次喜劇片(例如泰囧羞羞的鐵拳),再次奇幻(例如捉妖、西遊伏妖)。

這些電影方面,美國是強項,例如動作片,所以生化、變形、婦聯、速度、加勒比在中國大賣特賣。
而韓國由於市場原因,基本上以小投入為主,因為票房必須是投資的3倍才能收回成本。投資大了(例如美國動作片至少一億美元起步),那樣必然虧本。韓國片最大的投資是鳴梁海戰,1億人民幣投資。在今天的韓國,這就是絕對大手筆投資了,而在中國,這樣的投資也就適合文藝片。
《紅海》投資5億,女兒國也是5億,長城是1.5億美元,捉妖記第一部3.5億,第二部9億。 所以,韓國的動作片,在中國根本連水漂都打不起來。

閱讀全文

與對比韓國和好萊塢我國電影哪些地方要改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強森還有哪些電影 瀏覽:219
手機怎麼看不了電影 瀏覽:405
美國有一部關於章魚怪物電影 瀏覽:202
一部老電影像南北少林 瀏覽:42
現代戰爭日本海戰電影 瀏覽:292
沙子怪物完整版電影免費 瀏覽:514
與神同行電影迅雷80 瀏覽:591
女人戰爭之理由電影 瀏覽:470
天使的城電影全集 瀏覽:815
趙家班趙本山電影全集 瀏覽:142
美國電影在線播放 瀏覽:573
藏語電影有哪些 瀏覽:830
兩手機互傳電影什麼最快 瀏覽:491
談判降到十萬哪個電影 瀏覽:654
電影小伙醒來世界全是喪屍 瀏覽:632
電影天堂上不了了 瀏覽:817
九十九微電影 瀏覽:529
白鹿原電影百度網盤資源 瀏覽:107
地心歷險記2國語版電影天堂 瀏覽:444
奇幻空間歷險記電影有哪些 瀏覽: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