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紅磨坊分析

電影紅磨坊分析

發布時間:2023-08-08 16:22:19

① 電影 《紅磨坊》與 紅磨坊有聯系么

應該不是真的吧。。

紅磨坊:紅磨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下半葉。那時候,來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藝術家,在蒙馬特高地作畫賣藝,使那一帶充滿藝術氣氛,成為巴黎最別致、最多姿多彩的城區之一。由於藝術活動活躍,蒙馬特高地街區那彎彎曲曲的卵石坡路的兩側,小咖啡館、小酒吧生意興隆。後來,這些小咖啡館、小酒店裡來了一些舞女,她們穿著滾有繁復花邊的長裙,伴著狂熱的音樂節奏,扭動著臀部,把大腿抬得高高的,直直地伸向掛著吊燈的天頂。當時英國人稱這種舞蹈為「康康舞」,認為它很放盪,很下流,禁止在英國演出。而今紅磨坊已成為一家大型的歌舞表演廳,是巴黎的一個旅遊景點。如果說它仍保持著百年前某些特點的話,那就是舞者的裝飾大致不變,上身裸露,披掛著華麗的羽毛服飾或金屬片,但是觀眾與舊日看客完全不能同日而語,觀眾是現代文明觀眾,懷著發現巴黎的心情來看演出,演員把演出作為一種光明正大的演藝事業,不像百年前的舞女,為取悅某一個或幾個包養她的男人而強作歡顏。

百老匯:百老匯是紐約曼哈頓區一條大街的名稱,其中段一直是美國商業性戲劇娛樂中心,因而百老匯這一詞彙已成為美國戲劇活動的同義語。世界上還沒有一條街道像百老匯大道(Broadway)那樣使人充滿幻想。而今百老匯大道是美國現代歌舞藝術、美國娛樂業的代名詞。每年,都有幾百萬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紐約欣賞百老匯的歌舞劇。 百老匯大道英文直譯為「寬街」。這條大道早在1811年紐約市進行城市規劃之前就已存在,其中心地帶是在第42街「時報廣場」附近,周圍雲集了幾十家劇院。百老匯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9 世紀初。當時的百老匯大道就已經成為美國戲劇藝術的活動中心。建立於公元 1810 年的 Park Theater 是現今紐約百老匯劇院的始祖, 第二間劇院 The Broadway 在 1821 才出現於百老匯大道 (Broadway) 上。百老匯在這期間的戲劇風格受到當時歐洲維多利亞風格 (Victorian Style) 的影響極大。 伴隨著移民潮及多樣文化的沖擊,屬於美國本土的劇作家及演員才在這種意識刺激下出現,由於大部分的劇目都是改編自小說或文學品,由於著作翻印再版或改編劇目的紛爭不斷,第一條關於著作權法的條文於 1856 出現。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 (World War I) 的結束,百老匯劇院文化於 1920s 年代開始迅速蓬勃發展,20年代末,是百老匯藝術的鼎盛時期,1925年這里的劇院達到80家至多。但這種好景卻被1930年代初的經濟危機而劃上句號。隨著歷史文化再次演進變遷,現今的 Broadway 不僅是一條貫穿紐約曼哈頓島 (Manhattan) 南北向的馬路,更是劇院或是欣賞戲劇的代名詞。「百老匯」實際上有三個含義:第一個概念是地理概念,指紐約市時代廣場附近12個街區以內的36家劇院;第二層含義是在百老匯地區進行的演出;第三層含義是整個百老匯這個產業,這樣的產業也包括在紐約市以外的地區,主要以演出百老匯劇目為主的這些劇院。 總的來說,百老匯是西方戲劇行業的一個巔峰代表,在戲劇和劇場這個行業代表著最高級別的藝術成就和商業成就。目前所指的「百老匯區」 是指延著百老匯大道 (Braodway) 從位在曼哈頓西 41 街 (West 41st Street) 的 Nederlander Theater 劇院往北至西 53 街 (West 53rd Street) 的 Broadway Theater 劇院, 而真正位在百老匯大道上的劇院只有 Marquis、 Palace、 Winter Garden 跟 Broadway 這 4 家劇院。 其實沿著百老匯區周圍林立的劇院也都歸在百老匯區。

好萊塢:1853年,現在的好萊塢只有一棟房子。到1870年,這里已成為一片興旺的農田。1886年,房地產商哈維·威爾考克斯在洛杉磯郊區買下了一塊了0.6平方公里的地。韋爾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時聽到她旁邊的一個人說她來自俄亥俄州的一個叫做好萊塢的地方,她很喜歡這個名字,回到加州後,她將蘇格蘭運來的大批冬青樹栽在這里,將她丈夫的農庄改稱為「好萊塢」(Hollywood),於是有了好萊塢這個名字。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冬青樹林的意思。威爾考克斯計劃在這里建造一座小城,1887年2月1日他在地區政府正式注冊此名。在他夫人的幫助下他鋪設了今天的好萊塢大街做為城市的主街,在這條大街和其它大街的兩旁種了胡椒樹並開始出售產權。他的夫人募資建了兩座教堂、一座學校和一座圖書館。為了使好萊塢名符其實,他們還進口了一些英國冬青,但這些植物在加州的氣候下沒有存活很久。到1900年,好萊塢已經有一間郵局、一張報紙、一座旅館和兩個市場,其居民數為500人。10萬人口的洛杉磯位於市東11公里處。在好萊塢和洛杉磯間只有一條單軌的有軌電車。1902年,今天著名的好萊塢酒店的第一部分開業。1903年,此地升格為市,參加投票的177位有選舉權的居民一致贊同以「好萊塢」為之命名。當年下的兩條命令是:除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及不準在街上驅趕數量多於200的牛群。1904年,一條新的被稱為好萊塢大街的有軌電車開業,使好萊塢與洛杉磯間的往返時間大大縮短。1910年,好萊塢的居民投票決定加入洛杉磯。原因是這樣他們可以通過洛杉磯取得足夠的飲水和獲得排水設施。1907年,導演弗朗西斯·伯格斯帶領他的攝制組來到洛杉磯,拍攝《基督山伯爵》。他們發現,這里明媚的自然風光、充足的光線和適宜的氣候是拍攝電影的天然場所。1910年代初,導演大衛·格里菲斯被Biograph公司派到西海岸來拍電影,他帶著麗蓮·吉許、瑪麗·璧克馥等演員來到了洛杉磯。他們後來想尋找一塊新的地盤,於是向北出發,來到了一個熱情的小鎮,那就是好萊塢。Biograph公司發現此地條件不錯,於是在回紐約前又陸續拍了好幾部電影。漸漸許多業內人士都知道了這塊寶地,到好萊塢的電影劇組越來越多,美國電影業移師好萊塢的大轉移開始,好萊塢向成為電影之都邁進。1911年10月,一批從新澤西來的電影工作者在當地以為攝影師的帶領下,來到一家叫布朗杜的小客棧,他們將租到的客棧改裝成一家電影公司的樣子。這樣,他們創建了好萊塢的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內斯特影片公司。從那以後,許多電影公司在好萊塢落戶。

沒找到勞特雷克的傳奇故事。。以下是他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勞特累克 (1864-1901年)圖盧茲·勞特累克出生於法國阿爾比的一個世襲貴族家庭,逝於馬爾羅美城堡,年僅37歲。 1901年9月9日,逝世,作為藝術的革新者,他以描繪那些抓住並准確表現巴黎蒙巴特爾地區豪放不羈的藝術家們的生活特點的表演藝人而著稱。揚-阿夫里爾,路易絲-韋伯就是這樣的藝人,人們稱他們為「貪食者」。
勞特累克童年時摔斷兩條腿,愈後成為畸形。這種生理缺陷被他的智慧和成就所補償了。這個與眾不同的人,自然要求尋找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他的天才將會得到承認,他的生理缺陷將不致引起任何反感,而他那為這一階層所罕見的貴族風度也將會顯得具有吸引力。柯留斯說過:「盡管從他那奇醜無比的外表說來這是一個極其荒唐的說法:圖盧茲·勞特累克是很迷人的。」
少年時代就鍾愛繪畫的勞特累克,起先求教於一位當地動物畫家、聾啞人普蘭斯托,同命相憐,得到老師的理解和關心,他努力走進繪畫這一神聖領地,他剛滿17歲時就對友人說過:「我盡量描寫真實而不描寫理想」。
為了深造,18歲時來到巴黎入柯爾蒙畫室,學院式的教學沒有給他帶來特殊教益,使他受益多的是和貝爾納等新一代畫家接觸,爾後又結識了凡·高和高更。這時正值新印象主義的繁榮期,繼而是高更的象徵主義和綜合主義,還有日本版畫的流傳。勞特累克對印象派不感興趣,他崇拜德加熱衷素描、激動不安的線條和生動的輪廓,一度對高更的裝飾性線條和平塗色彩感興趣,但他比高更強烈,不久他就把自己學到的一切加以改造,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里還有杜米埃的影響。
勞特累克的藝術真正輝煌時期是在巴黎蒙馬特爾居住的那些日子,那裡是個新興的娛樂區。他自幼就生活在奢侈享樂的環境中,養成了放縱不羈的性格,所以他經常出入於這個半上流社會,尋求內心的平衡和麻醉,所不同的是他手裡帶著一支畫筆,懷著一個畫家的激情和一顆對形式美的感受的心。他出入舞場、妓院觀察和描繪她們的生活、姿態和形象,並非有意識地揭露什麼,而僅僅是裸婦的自然、理想的形態而已。
勞特累克是一位完全獨立的畫家,他討厭一切理論、派別,也不收學生。人物是他唯一的作畫題材。他的畫法習慣於把模特兒看成是一個整體而不給予任何陰影的籠罩,他只對人感到好奇。對他來說光線只起一個作用:照明。它不會改變他的顏色,也不會給確定、充足的對象帶來任何變化。他創造了一種理想的冷光,這使他能去發掘人的形象,從中獲得深刻的秘密。這樣他所創作的模特兒便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裸體。所以他的畫風色彩明快,簡潔率直。

② 紅磨坊的影評

《紅磨坊》(Moulin Rouge)導演巴茲魯曼(Baz Luhrmann)的前作《羅密歐與茱麗葉》(William Shakespear』s ROMEO & JULIET)將莎士比亞古典英語的口白配上現代時空造型,輔以MTV式的快速剪接及暴力美學,形塑相當強烈的視覺風格。《紅磨坊》一開場,也是令人目不暇給的剪接及鏡頭移動的特效,畫面在口白中不斷切換,宣示本片極為形式化的風格。導演創造了1900年兼具頹廢與奢華的巴黎蒙馬特區,豪華的夜總會與破舊的小旅館中間隔著磨坊的風車,華麗的布景,夢幻的色彩,本片場面調度充滿表現主義的風格,尤其是以模型撘制的巴黎城市遠景及各式建築物。電腦控制的鏡頭在各個場景迅速移動,或者從故事迅速抽離至遠景,這種不可思議的鏡頭移動再再提醒觀眾這不過是一部電影

而導演最讓人驚喜的,莫過於他對歌舞片形式魅力的掌握與表現。在片中所有的歌曲都不是原創,而是在各種類型的歌曲中拮取,或拼貼或換歌詞而成。第一首歌《The Sound of Music》正是《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中的第一首歌,不但充滿致敬意味,還宣示歌舞片中音樂使用的本質,而歌曲出現是當眾人正為劇情創作爭論不休時,主角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開口唱出,解決所有爭議。這便是本片歌曲使用的重要目的!除了抒發情緒、交代情節外,利用唱歌解決一連串的麻煩。最爆笑的莫過於紅磨坊老闆(吉姆布洛班特Jim Broadbent)為掩飾莎婷(妮可基曼Nicole Kidman)的行蹤,竟向公爵唱出《Like a Virgin》,後來還使得公爵不自主合唱,兩個大男人一起共舞。

莎婷出場的歌曲,融合了瑪麗蓮夢露的《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瑪丹娜(Mondana)的《Material Girl》,甚至Nirvana的《Smells Like Teen Spirit》;導演雖然沒有原創歌曲,但他選擇了符合劇情的歌曲,充分表達劇中人的心態與感情,甚至顛覆或引申歌曲的原意,產生深一層的戲劇效果。而且歌曲的選擇從音樂劇、流行到搖滾、另類,都可以看到巴茲魯曼對各類型歌曲的嫻熟與掌握。

也因為恰如其分的歌曲的包裝,使得本來非常平凡的愛情故事便得相當動人:克利斯汀(伊旺麥奎格飾)對莎婷唱出的《Your Song》成了本片最動人的抒情曲,配合伊旺麥奎格雄混沙啞的嗓音,效果竟比原唱愛爾頓強(Elton Jon)深情數倍;克利斯汀爬進象房所唱《Elephant Love Medley》,也在克利斯汀與莎婷一人一句的歌唱交手中,終於兩人琴瑟和鳴,成為兩人定情的重要歌曲,組曲也是採用多種歌曲拼貼,甚至最後《I Will Always Love You》結合炫麗的幻想畫面,達到視覺與聽覺特殊的效果。

後來莎婷被迫與公爵見面,克利斯汀內心被嫉妒啃咬,舞者所唱The Police 的《Roxenne》探戈版,述說風塵女郎的不可信,交叉剪接克利斯汀更加心浮氣躁,反而碰到莎婷與公爵,兩廂感情的掙扎,唱出兩人約定之歌,三方面的交錯,個人認為這是本片歌曲使用效果最好的橋段。

③ 夢斷花都和紅磨坊是屬於什麼電影風格

《夢斷花都》(又名:紅磨坊):「紅磨坊」是19世紀法國巴黎紙醉金迷、夜夜笙歌、看客絡繹的娛樂場所,這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紅極一時的歌舞女郎,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很多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就誕生於「紅磨坊」,本片的故事就是發生在「紅磨坊」的兩個完全虛構的人物之間。 導演創造了1900年兼具頹廢與奢華的巴黎蒙馬特區,豪華的夜總會與破舊的小旅館中間隔著磨坊的風車,華麗的布景,夢幻的色彩,本片場面調度充滿表現主義的風格,尤其是以模型制的巴黎城市遠景及各式建築物。主演:妮可·基德曼、伊萬·麥格雷戈、約翰·雷吉扎默、吉姆·布蘭德本特、凱利·米諾格故事梗概:十九世紀末,巴黎蒙馬特區的紅磨坊以女子露大腿的康康舞再度揚名世界,無論貧賤聰愚,人人來此縱欲狂歡,娼妓與嫖客、毒品煙酒、尋求創作靈感的藝術家、與絡繹不絕的觀光客,為這個地方更增華麗、頹廢的魅惑色彩。克利斯汀,一位來自中產階級環境的年輕人,為了反抗中產階級世界的虛偽與壓抑,離家出走獨身來到巴黎闖天下,他擁有鋼琴詩人的天賦,渴望在此處實現他的作家夢,他在巴黎新結識的畫家朋友羅德列克是紅磨坊的常客,熱情的羅德列克便帶他前往紅磨坊大開眼界,在那裡,克利斯汀認識紅磨坊的紅牌歌舞明星莎婷,也不可自拔地栽入紅磨坊的迷幻世界。 出身貧賤的莎婷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悲苦過去,她渴望力爭上游成為真正的大明星,在紅磨坊經理齊德勒大力提拔下,她用最美的容顏與最精湛的歌藝,為世人營造一個休憩的夢想世界,滿足每個男人的幻想。 可是,莎婷卻不確定自己的夢想能否實現,直到克利斯汀走入她的生命,他讓她相信自己可以成為完全不一樣的人,相信她自己也可以擁有夢想,而他也會陪同她一起實現夢想。然而,莎婷與克利斯汀的相知相惜讓想包養她的貴族大為震怒,他不惜大動干戈要毀掉這個年輕人,而莎婷也陷入兩難之中,因為分手可以保護年輕愛人免受傷害,可是分手卻也帶給這對愛侶無法想像的毀滅。

④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紅磨坊這部電影

2001年電影《紅磨坊》:克里斯蒂安(伊萬·麥克戈雷格飾)是個有著極高藝術天分的青年詩人,由於無法忍受庸庸碌碌的父親而離開了家前往巴黎,在社會低層的波希米亞人聚居區蒙馬特(Montmartre)落腳。不久,克里斯蒂安結識了一個整天苦艾酒不離手的藝術家圖盧斯-勞特瑞克(約翰-萊奎扎莫飾),而這個藝術家的生活圈子是以「紅磨坊」夜總會為中心的,這是一個充滿性、狂熱和瘋狂康康舞的世界。克里斯蒂安很快融入其中,為了夥伴們的舞台劇被採用克里斯蒂安來到了紅磨坊。在這里,克里斯蒂安瘋狂地愛上了「紅磨坊」的明星莎婷(妮可-基德曼飾),她是一顆"閃亮的鑽石",是「紅磨坊」乃至巴黎最漂亮的妓女。莎婷雖是紅磨坊的舞女的她卻不甘墮落她夢想一天會離開這里成為演員,於是在紅磨坊燈光熄滅時她對月抒懷。同樣的一天還有一個人愛上了莎婷,他就是有權勢的公爵。克里斯蒂安與莎婷的事情暴露後兩人決定遠走高飛,莎婷返回收拾行李時被奉命而來的紅磨坊經理人攔下,為留下莎婷紅磨坊經理人將公爵的決定告訴了莎婷,如果她仍執迷不悟公爵將殺死克里斯蒂安,並且莎婷積勞成疾已經確診為肺結核不久於人世。想到此莎婷決定用謊言騙克里斯蒂安要他放棄。太陽初升,工人們在為克里斯蒂安所寫的舞台劇首演而忙碌,新的一天對於他們是希望而莎婷此時出發卻是兩人愛情的終結,在恢弘的背景音樂下,是紅磨坊經理人催促工人們工作也是他催促莎婷快快決定的聲音,節奏有力,莎婷冷傲的面頰上沒有絲毫表情,卻在觀眾們分明在眾人的合唱中聽到了莎婷痛苦的呻吟和最絕望的歌聲。克里斯蒂安痛苦萬分,波希米亞人的安慰他說:「有些事情並不是眼睛所看的那樣。」使克里斯蒂安產生疑問,決定在首映當晚再一次去紅磨坊,也是他最後一次去那裡。看到了克里斯蒂安莎婷在也難以抑制自己的情緒於是在舞台劇上唱起克里斯蒂安為她所做的歌,望見淚流滿面莎婷克里斯蒂安與莎婷重歸於好。 舞台劇獲得空前成功,帷幕落下,但天意弄人莎婷因病去世。但她希望克里斯蒂安將他們之間的故事寫下來,這樣他們就會永遠在一起。
1952年電影《紅磨坊》:出生於貴族家庭的亨利·圖魯茲·勞特累克因為小時候的一次意外事故只能截取一半的腿,一直喜歡的女孩也離開了他。他從此自卑起來,認為自己是個畸形的傢伙,而且不會再有女人會愛上自己。他閉門不出,只是畫自己喜歡的畫。盡管優越的家境使他不愁吃喝,但他決定去巴黎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他在巴黎成了一個街頭畫家,他的畫作還受到了一些收藏家的注意。在這里他認識了姑娘瑪麗·莎萊,她的出現使得他對愛情又燃起了一絲希望。然而瑪麗的反復無常傷了亨利的心,他不再為她開門,而當他到瑪麗常出沒的酒吧找她時,瑪麗已經醉得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亨利就這樣對愛情死了心。亨利為「紅磨坊」畫的廣告畫成功付印並貼在了巴黎的大街小巷,畫中女主角——紅磨坊的舞女成了巴黎的紅星,而亨利也更加出名。但亨利的父親認為他畫這些有辱門風的色情廣告畫實在不是正經的工作,但亨利拒絕了父母讓他回家的要求,堅決留在巴黎。亨利在巴黎開了個人畫展,但一如既往酗酒不止。他愛上一個自力更生的服裝店老闆娘帕奎恩小姐,但卻因為不再相信愛情而對帕奎恩的表示無動於衷,當帕奎恩小姐離開他而嫁做他人婦時,他又開始嚴重的酗酒,不幸滾落樓梯受了重傷。臨死前,他的父親來到他的床前告訴他,他的畫作已經被盧浮宮收藏。
希望是你想要的

⑤ 紅磨坊 中的音樂有什麼特色

開場選擇的歌曲是在50年代演唱的一首經典爵士作品《Nature Boy》(天生男孩),在原來的版本中,這首歌雖然也有些淡淡的惆悵,但更多的是一種深情款款的憧憬。為了配合影片的悲劇主題,歌劇中放慢了弦樂的步伐,使整個樂章彌漫著一種濃密的愁雲,而後又用管樂的瞬間爆發製造出震撼的戲劇效果。影片《紅磨坊》的一個最大特色,就是其中的插曲基本上都是一些經典流行歌曲改編的。象男主角克利斯汀在和女主角莎婷初次相見時演唱的一曲《Your Song》,就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搖滾作品,不過稍微改變了一下歌詞而已,就准確表現出男主角作為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年,那種愛情至上的純真感情,盡管有些肉麻,但不能否認很能打動人。歌曲結尾部分的鋼琴則採用地道的古典技法,展現出男主角溫柔典雅的紳士氣息這部影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音樂襯托,那種不拘泥於形式,把古典和現代融合在一起的創作風格很完美表現出歌劇的主題。
這部電影音樂的最大長處就是它沒有拘泥於哪種形式,只要能起到烘托氣氛,鋪陳劇情的效果,就毫不猶豫地被引用進來,而影片的配樂更把傳統的古典和現代的電子巧妙地共冶一爐,和魔幻化的視覺畫面搭配起來,達到了熠熠生輝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電影紅磨坊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偶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840
榮光電影小說圖片 瀏覽:436
電影的特效如何製作軟體 瀏覽:44
二戰後方女人電影 瀏覽:521
龍年1984版全集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243
怎麼接電影剪輯推廣 瀏覽:657
壞木木百萬電影圖片小說 瀏覽:343
電影里的二戰時期步槍 瀏覽:611
解說最新電影恐怖 瀏覽:403
劉德華喜劇電影全集 瀏覽:734
電影角鬥士完整版 瀏覽:413
瓷磚微電影 瀏覽:977
如何簡介自我推薦電影 瀏覽:838
電影如果立項如何寫策劃書 瀏覽:771
搞笑蘇聯二戰電影 瀏覽:799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怎麼完的 瀏覽:48
九龍電影完整版觀看 瀏覽:557
如何找銀行投資電影嗎 瀏覽:453
電影鐵甲無敵瑪利亞主題曲 瀏覽:747
玉米電影怎麼搜索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