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關於生命題材的電影的讀後感

關於生命題材的電影的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8-08 04:11:09

Ⅰ 電影《生命線》觀後感

《生命線》傳遞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正能量,展現了黨的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所形成、發展和升華的歷程。下面我整理了電影《生命線》 觀後感 ,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影《生命線》觀後感篇一
為深化廣大黨員幹部對黨的群眾路線 教育 實踐活動的認識和理解,2013年8月9日黑龍江公共頻道21點25分播出的省委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製作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視頻教材》——電視片《生命線》,我進行了全面認真的收看。

《生命線》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的誕生到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我們黨發展的日益強大,並且領導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其根本就是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務人民,”走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是黨工作的基本路線。

《生命線》分四個部分講述,分別為“生命源泉”、“神聖宗旨”、“先鋒楷模”、“任重道遠”講述我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團結、發動工人、農民、士兵組織史上空前的“支前運動”,在淮海、遼沈、平津三大戰役中人們通過肩挑、車推、驢馱、船運等方式出動民工880萬人、車輛141萬輛、36萬副擔架、260萬頭牲畜、4.25億公斤糧食,傳誦著人民與黨始終保持著“血肉關系”的 故事 ,證明了黨的生命源泉就在於群眾,群眾路線是黨不斷發展壯大的基石;全黨人民承載著“全心全意為人民

服務”的神聖宗旨,千古英雄,淵源流傳,從古到今多少共產黨員用生命詮釋著對黨的忠誠與奉獻,從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楊善洲、“三不、三民”書記鄭培民,到佳木斯基層警察王江,做過表率、有過壯舉的共產黨員數不勝數,這就是先鋒楷模的力量,也是衡量一名共產黨黨員是否優秀的標准。

2012年11月8日黨的勝利召開,會議的一項重要部署就是圍繞“務實、清廉、為民”開展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全黨黨員幹部牢記黨史,以服務群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來體現共產黨員的生命價值。

《生命線》真實、鮮活地展示了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反映了北大荒人的工作和生活,情節感人、催人奮進。使廣大黨員幹部充分認識到,在工作中要時刻把職工群眾像親人一樣當做自己的服務對象,要把職工群眾滿意不滿意當做自己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轉變作風為職工群眾服好務。

通過觀看電視片《生命線》,我受到深刻的教育,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只有樹立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增進群眾感情,深入宣傳黨的群眾路線,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才能真正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落實到我們各項工作之中。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我們的工作堅持

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真心服務群眾,將群眾工作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導動員群眾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始終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與群眾站在一起、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把為了群眾、服務群眾作為基點和歸宿,更好的為群眾服務。
電影《生命線》觀後感篇二
2013年8月13日,建三江農墾法院按照總局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要求,組織全院黨員幹部收看紀錄片《生命線》。觀看後,令我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深刻地體會到了在風雲變幻、翻天覆地的近一個世紀的歲月里,中國究竟依靠什麼力量,從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到成功領導建設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黨的勝利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我們黨早在建黨初期就把自己植入群眾之中。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的綱領中強調,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土地革命時期,要深入群眾、依靠群眾、組織群眾。70年代前,對人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裡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又是人的科學世界觀的基石,在奪取政權的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驗證。在抗戰的歲月里,一個個感人鮮活的生命故事感染著我,如紅嫂用她自己的乳汁救活了一個革命戰士。天地之間,天大地大,人民最大。人民群眾是黨的肌體的母體,黨和人民群眾是筋骨血肉的關系,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黨的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歷盡艱辛而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再強大的政黨,一旦離開了生養他的大地母親人民群眾,就斷了地氣。

抗日戰爭時期1944年,陝北延安,在中國革命幾十年槍林彈雨的環境下,奉獻出寶貴生命的至少在千萬人以上,1945年4月23日,黨的七大勝利召開,在致開幕詞中說: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最終寫進了黨章。這是中國對人民的庄嚴承諾,是中國核心價值觀,是永遠不變的神聖宗旨,這一神聖宗旨一直是全黨恪守的信念,成為全黨自覺貫徹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石,成為黨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自我批評,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等優良作風,不斷發揚光大的思想根基。

1949年3月,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中央在這里召開七屆二中全會,發表講話:中國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更長,更堅苦,提出了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怎樣堅持兩個務必是我們永遠沒有終結的考試,毫無疑問,永遠牢記和忠誠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神聖宗旨就是這張考卷的永恆的答案。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內涌現出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原雲南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湖南省委副書記鄭培民、寧安法院法官金桂蘭、大慶鐵人王進喜等,他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英雄 事跡 深深地感動了我,尤其是看到我的家鄉北大荒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無數優秀兒女,把他們一生獻給了北大荒的墾荒事業,成就了今天的中華大糧倉。

通過觀看《生命線》,讓我對我們黨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深深地鼓舞著我,無數革命先輩用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作為新世紀的青年黨員,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願意在平凡的崗位上,用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為我的祖國和人民作出應有的貢獻。
電影《生命線》觀後感篇三
這是一個小故事,又是一個大故事。

故事講述了一群平凡的人,然而他們心中蘊藏的感情、身上展現的精神卻又那麼不平凡。

小小的村落,這里上演著胸懷大愛、追求光明的動人劇目。

袁成滿,一名普通的電力工程師,幾十年如一日奮斗在電力一線,為祖國和人民的光明事業貢獻力量,他踏實堅韌、敬業忘我。

肖強,電力工人,袁成滿徒弟,他尊師敬長、勤懇耐勞,胸中有一股年輕人的沖勁和熱情。

村長,全子,鳳妹,大黑,喜子,四斤,一群熱情善良的村民,他們淳樸有愛、嚮往光明。

電影用插敘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於農村通電、農網改造的故事。電力工程師袁成滿與他的徒弟肖強一同進山現場調研農網運行情況,卻不想遭遇山體滑坡,被喜子的 拖拉機 意外撞斷電線桿、躲避受傷,喜子迅速回到村裡喊來村民們帶上擔架、急救箱去往現場救人,他們擔著袁成滿,冒著暴雨,在泥濘曲折的山路上艱難前行,路遇多次險情,齊心協力終於到達山外得到救援。

在不畏艱險救援的過程中,往事一幕幕回閃,袁成滿與村民們之間的故事一個個浮現:他與村長一同謀劃村內通電事業,為農網基建獻策出力;他勸說鳳妹與全子和好,保證盡快完成通電工作;他用毅力與堅持打動電網建設釘子戶大黑,順利埋桿走線,沒有耽誤基建工作;他為在山上獨門獨戶的喜子家能夠與村裡一同用上電,修改原本成本更低的走線設計,並表示人民與國家之間不能用單純的金錢去衡量;他鼓勵因家鄉窮困、連電都沒有而失戀的四斤重拾理發手藝,積極面對生活。

誠信、責任、奉獻,這些國家電網核心價值觀在袁成滿身上一一體現,他是千千萬電力人的代表,他表達著你用電我用心的品牌理念。正如譚晶歌中所唱我用心,愛如電;就讓這跳盪的血管,流動著我的暖;星星點點燈火闌珊,我正靜靜走遠,如袁成滿一般的無數電力工人們堅守在自己平凡而默默的崗位上,盡職責、保電力,從農電到城電,從設計基建到維護檢修,用汗水鑄就了不朽的精神豐碑。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里是一個小小的村落,小小的城;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這里有著無垠大愛構築的堅固電力防線。小城大愛,你、我和他。

Ⅱ 電影《尋夢環游記》給了我們哪些關於生死的感悟

一:人終有一死,但愛會永存。尋夢環游記給我最深的印象是主角對於夢想堅定執著地信念侍慎和一直不停追尋的勇氣,很多人面對困難時容易輕言放棄,但是主角即使面對的是可能死亡的危險時都一直堅持不放棄自己的音樂夢想,這一點真的很值得我們去學習。還有一點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主角對於是非善惡的分明,這種不畏懼比自己強大的人物時的勇氣,勇於斗爭的態度也很值得我們學習。

Ⅲ 《生命之樹》觀後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生命之樹》觀後感(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命之樹》觀後感1

我看的是《生命之書》影片裡面講了有兩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這兩個小男孩都喜歡這個小女孩。可惜神明他作弊了,用麵包交換形式把徽章給了他選中的小男孩。華金很愛瑪利亞,但是他更多的想著佔有和擁有,根本不在意瑪利亞的真實想法。所以他沒有拒絕神明給他的徽章,第一次用了徽章,長大後也越來越依賴著,所以他的的勇敢被掩蓋,最後被埋沒了。他在失去勛章的一瞬間變得不知所措,終於感到了恐懼。在最後與土匪頭子戰斗中明白了要成為真正的英雄就要學會無私,找回來他最初的勇敢。

馬諾洛也很愛瑪利亞,他的歌都很好聽,歌詞朗朗上口,但他只會彈琴,就連一頭牛都不肯殺死,但是卻在面對挑戰時卻最終戰勝自我。

影片告訴我們如果在小時候沒有克服困難,依賴著的爸爸媽媽,當時並不會感覺到什麼,直到真正面對的時候,我們還能自己克服嗎?

《生命之樹》觀後感2

萬物所在宏觀世界與人內心的微觀世界並不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它們是並列共存的,《生命之樹》是一部通過萬物之生與內心傾訴所延伸的細部紋理來描述兩種世界的夢囈之詩,泰倫斯馬力克用最唯美瑣碎的向陽鏡頭去詢問生命之意義這一終極問題,脫離了傳統的敘事模式,《生命之樹》插上了詩的翅膀,它飛的太高太遠,讓腳踏泥土的人仰望不到軌跡,但是似有似無的,它留下了些東西。

《生命之樹》博大無邊的主題較難存活於傳統敘事之中的,正如電影所呈現的那樣,終極問題還是用詩歌去表達比較好,表達的清不清楚永遠不是衡量詩歌好壞的標准,不論是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塔可夫斯基的《犧牲》或安哲羅普洛斯的《永恆與一日》,此類設計拷問生命終極意義的電影,寫意是重要於寫形,因為永遠沒有人可以真正的觸及生命的終極答案,而對於藝術家而言,啟迪人去思考是高明於直接給人答案的,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有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去思考。

對於《生命之樹》這部電影我們很難給予一個衡量標准,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它是一部極具藝術價值的作品,它的電影語言和主題內核實驗性意味很強,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而泰倫斯馬力克對此片的拿捏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電影前半部分花了很多的時間去描繪生命的形成歷程,大爆炸之後的星雲、地球初期的岩漿與火山爆發、海的形成與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形成與毀滅,伴著呢喃似的祈禱,這些事關生命終極意義的終極圖景構成了影片的前景,而正是這些萬物宏觀世界部分的引人,使得電影後面關於人內心微觀世界的描繪變得更具深意,這些貌似是脫離於敘事的東西其實正是電影敘事的重要表現部分,人有時候過分關注於人類自身而或略了這樣一個事實:我們並不是這個世界的唯一主角,除了我們細部的微觀世界,還有更大更廣的存在。

電影對於人類微觀世界的描述瑣碎而又具有神諭一般的深意,影片中大兒子傑克的孕育和成長便是描述人類內心微觀世界的過程,從一開始,影片便設下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關於順從自然(nature)與服從規矩(grace)的抉擇,一者是關於人類的自然本源,第二個是關於人類文明形成之中所產生的道德和社會規則等約束,對於人類來說,這兩者矛盾的存在早已不是一時之事,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這兩者的矛盾一直存在著,當然作為個體的選擇,我們的選項並不多的由得我們去考慮,影片之中,這個五口之家的發展便是一種微觀化的人類世界,孩子一出生,他便開始接觸學習人類文明的各種點滴,從道德、國家、宗教、法律、暴力、紀律、服從、死亡、性等等一切,這些或直接描述,或存在於電影隱喻之中,比如電影之中,父親教兒子如何打鬥和防禦,這便是自然界之中長對幼的一種經驗傳授,使之更容易在這個世界存活,這是生命的延續和繼承,是生命終極意義的組成部分;再譬如影片40餘分鍾時父親對兒子關於花園邊界概念的教育,或是母親夜晚讀故事時對「邊界」的反復提及,結合配樂「我的祖國」(斯美塔那),這明顯是一種關於「國家」概念形成的隱喻。人類的微觀世界之中,各種「細微而龐大」的元素構成了我們的精神世界。

除此之外,影片之中對付「父親」與「母親」的定位也是人類內心世界的組成部分,對於人類而言,母親代表大自然,她的愛是無私無邊無條件的,而父親這個角色代表的是紀律和服從,他的愛是有償的,影片之中關於父親與母親的描繪與德國精神分析學派著名人物愛利希弗洛姆的關於個體成長與的父母角色關系的闡述相差無幾,個人的心理過程與理解社會的心理過程是相互結合的,而在影片之中,這兩種的關系也是非常緊密深入的,這種人類世界細部紋理的描寫也是影片所詢問「生命終極意義」的一部分,影片整體關於「愛」的解讀,是導演關於終極問題解讀的重要線索,而全片彌漫的宗教色彩似乎成為了「愛」的載體。結合泰倫斯馬力克自小接受基督的熏陶,這個個人情結化的表達值得商榷,一方面它使得影片氣質更加濃郁,一方面它似乎限制了影片的發散性。

把人類微觀世界與宇宙宏觀世界關聯起來使得整部片子博大而深沉,在眼花繚亂的剪輯和夢囈式畫外音的作用之下,整片放棄了傳統敘事,代以詩性的表達,從電影語言方面來說,《生命之樹》開創性不大,但是從整體效果而言它是非常成功的,而對於電影內容尚存在爭議,這點爭議主要體現在電影關於泰倫斯馬力克個人關於「愛」的解答上,西恩潘片尾似有似無的微笑出賣了泰倫斯馬力克。其實《生命之樹》這部片子並不難理解,但是它對於每個人口味的「兼容性」是比較差的,爭議多的電影一般會更有價值,就像當年《2001太空漫遊》上映時存在爭議一樣,時間會遺忘一些作品,也會銘記一些作品,而《生命之樹》是前者還是後者其實都並不重要。

對於詩電影來說,超越電影記錄性的局限性是非常重要的,隱喻、象徵等只不過是輔助敘事的手段而已,而現代電影對於詩電影的涉及已經越來越少,所以《生命之樹》的出現顯得彌足珍貴,雖然在電影語言上並沒有太大的突破,但是它卻很好的繼承了詩電影的一些內核,而之前對於「個人情結」之於《生命之樹》的爭議在此不過只是無意義的討論而已,對於詩人而言,限制住了自己的情感,怎麼能寫出好的詩呢?

《生命之樹》觀後感3

這時後悔給以前看過的電影打分太高,這部電影只給五星完全是因為豆瓣上沒有六星的選擇。

片子開頭的話是約伯記里的,「我問你,我在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在那一夭,群星歡唱,眾天使歡呼……」這是一部藝術電影,與許多藝術電影不同的是,這部片子從敘事到抒情沒有任何晦澀的地方,結構一目瞭然,開頭提出問題,後面緊緊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沉思。最牛逼的作品往往是最簡明清晰的。

我時差沒倒過來,片子開頭已經昏昏欲睡,這時開始了一系列被豆瓣上其他觀影人稱為「國家地理」或「人與自然」的鏡頭。很難形容他們是什麼,我沒有足夠的自然科學知識,它們也未必是真實拍攝下來的自然現象,很可能攙了特殊效果。就是這一波一波的鏡頭象千斤頂一樣把我從睜不開眼的狀態中生生舉起,在宗教感很強的音樂停止後畫面的震撼效果更加強大。從那時起到影片結束後四五個小時,我保持欲罷不能的亢奮。

畫面的視覺沖擊力無可否認,但讓我清醒過來的是它們傳遞的感情。第一樣鮮明的感情是恐懼,不是因人或鬼的邪惡陰謀而生的恐懼,是看到宇宙對所有生物一視同仁的不屑而生的恐懼。這恐懼令人絕望而振奮。恐龍出現的那一段非常好,在各樣無機物令人目眩的光影後忽然看到肌肉的紋理,這是絕望里的溫柔史詩中的孩子氣。

這一段奠定全片的視角和感情基調,這視角半浮在人世之外半跨在生死之間,它講述一個男孩子成長的故事一家人漸漸失散的故事。王朔在《和我們的女兒談話》、《千歲寒》和《夢想照進現實》中一直努力要講的`是同一個故事,以我對老王這么多年的感情還是不得不說,Terrence Malick的故事比他講得好,真希望老王能看到這部片子。

論敘事之輕盈靈巧,我看過的任何其他電影不能與這一部相提並論。開頭從布拉德皮特切換到西恩潘,僅憑服裝和場景的變換就寫明了時間,寥寥兩句對話交代了所有人物關系和重大事件。一段開辟鴻蒙的畫面之後回到這幾個主角。我們看到男人和女人的結合孩子們一個個誕生,就象一個人在回憶中看到自己的前世。成長中的事件跳躍式展開,把青蛙綁在小火箭上發射、用小槍打了弟弟的手指頭、小夥伴在游泳池裡淹死,驚恐,悲傷,小哥兒幾個參加了葬禮一轉眼卻穿著黑西服在墓園里開始後滾翻。不完整的情節很少量的對話,只靠一串串細節,眼神動作表情,比任何語言更簡練的刻畫出人的情感的流動變幻和心思的復雜矛盾。布拉德皮特飾演的父親深愛他的孩子們,他撫育他們也監禁他們親吻他們又恐嚇他們,他為音樂著迷彈一手好巴赫,卻又深陷世俗追求的泥沼。一個個外表幸福光鮮的中產家庭里隱藏著怨恨,最無憂無慮的童年有過那一個永世不能忘記的起了殺父念頭的瞬間。然後在某一個時刻,沒有任何旁白也不藉助任何具體情節和對話,我們忽然清清楚楚的知道了影片開頭死去的是三個孩子里的誰,長大成西恩潘的又是誰,一切有如天啟,不勞作者費口舌,這是鏡頭敘事的化境。

語言最密集的部分是教堂里一段牧師佈道「不要以為你沒做過壞事上帝就不會懲罰你……」顯然又回到約伯記。這一段佈道沒有浮淺的安慰虛假的許諾也不威脅不恐嚇,只鄭重告訴這些信眾包括大人和孩子,苦,痛,是人生的一部分,不管你是誰也不管你怎麼做。

令人驚嘆的是導演怎樣最大程度的利用了電影這種體裁的優勢。在體裁的突破上很多人做過大量努力,有人試圖把電影作為思辨的工具,做出來的東西大多很笨拙,因在這方面影像終究拼不過文字,但電影也不該只是有聲有色的敘事塗脂抹粉的小說。這部片子融合詩意的結構柔韌性極強的鏡頭和有如天籟的音樂完成了一段關於成長痛苦和死亡的沉思。它不是藉助邏輯講述前因後果的argument,它是藉助情感藉助人心之廣博從人生最小處想到宇宙最大處的meditation。

結尾一段一家人在海灘上重逢,年老的兒子見到年少如花的母親。人復活的時候該是什麼樣子年齡幾何?人復活時候的樣子是他們在我們的記憶里最栩栩如生的樣子。看到這里不知為何淚如雨下,好象在這一家裡托生過一世。

電影院里除了我們還有五個人,除了一對唧唧喳喳的老夫妻,另外三人都是獨自來的,一位白頭發先生和兩個年輕女人。字幕向上滾動,他們都坐在原地,眼睛一閃一閃,無人起身。

《生命之樹》觀後感4

很早就在電腦上下載了這部電影,但卻一直沒有時間去看完它。這次乘著坐火車的時間,安靜的看完了。畫面很唯美,可見導演的用心。這是一部與心靈對話的影片,每個人看著,在某個片段,你可能就會發現自己的影子。從現實的生活片段描寫,到心靈的活動及跳開現實展示宇宙的誕生、地球上的發展演變、生命的形成,日常生活的瑣碎。很寫意的描繪了一幅俗事生活的畫面。我想起了我的成長經歷,從蹣跚學步,到伊呀學語,到成長叛逆,到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之事,到思考人生、生命的困惑。我想到了父母由年輕步入年邁,一生的操勞,想到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的爭執與吵鬧。電影中每一片段的鏡頭都很短,但卻如此真實。

我們短短的一生究竟是要追求什麼?如果家人平安健康,生活平淡充實,不就夠了?但為什麼我們卻如此浮躁?匆匆忙忙一生後,我們會後悔哪些?

地球上每天無數的人死去,無數的人誕生。未來的一天,我們也會離去,生命不過短短一個過程,生來之時我們空手而來,離開之時我們也帶不走任何東西,想想我們最該珍視與追求的是什麼?

跳開去看人生,生命偉大而又脆弱。如電影里所說,互相幫助,愛每個人、每片樹葉、每縷陽光,都是我們的禮物。

認真過好每天的生活,做好我們的選擇。關於選擇,影片中有這么句話,我很喜歡:There are two ways in life:the way of nature,and the way of Grace.You must choose which one you will follow.

《生命之樹》觀後感5

《生命之樹》是一部有關於洞悉生命價值的影片。全片通過描述一個美國家庭的生活情態及家庭里三個孩子的成長歷程來表達一種要引起大家對生命的價值與生命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這是一部內容跨學科的作品,它涉及的已不僅僅是生物學或者人類進化學,而且囊括了天體運作學或說天文學,心理學等領域(這里之所以還涉及了天文學,根據某些學科理論,是因為有關於生命的起源與天體運作或是宇宙的誕生是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聯系的原因。)不得不說,對於對生命懷有一種尊敬與謙卑態度的人來說,這將會是一部體驗生命價值與探索人類心靈發展的極好的素材。

影片一開頭,在全黑的畫面中間出現一道似火的光影,依照電影的題材背景,我們可以把那視作是宇宙誕生的初始,也是物質(不管有生命或無生命物質)的誕生的開端。而這為影片所要體現與探討的生命的發展與價值埋下了伏筆。影片的開頭旁白是當中那個美國家庭里的那位母親對生命的看法:A man』s heart has heard two ways through life: the way of nature and the way of grace。而整個影片也就在人類通過自然的方式去聆聽生命的大框架下來談人如何通過感恩來聆聽生命。這似乎有點矛盾:人既要通過自然去聆聽生命又要通過感恩去聆聽生命,那到底要通過哪一種方式?還是兩種並用?影片之所以不斷穿插宇宙與大自然的變化進程畫面是一方面要告訴我們,我們作為生存在起源於45億年前的地球的一個生命體,在各種自然環境條件達到允許的條件下,從一個有機細胞的誕生,到生物的誕生直至人類的誕生,將無法逃脫自然的本源,自然是造就一切生命的「母親」,我們人類即便發展到再高級的形式都永遠無法逃脫自己生命的自然本源;另一方面,影片還試圖告訴我們,作為生存在人類社會的我們,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受自然影響的那一面將被掩蓋,以致使我們無法輕易的發現作為人類的我們與大自然的重要聯系。因此生活在人類社會里,被各種社會關系牽連著的人類,在已不能通過自然的方式去聆聽生命的情況下,就應該懂得通過感恩來聆聽生命。

影片里,每一次大自然的千變萬化與天體運作畫面的出現,都試圖通過一種細細的影響來讓我們每一個人開始認識的自己的渺小與燃起一種尋求歸屬的願望。而每一次美國家庭里,那三個男孩(親兄弟)的調皮搗蛋和被父親嚴格管教都同一地突出了一種人與人相處的主題。或許作為孩子,我們應該讓自己學會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包括對幸福、無憂無慮的生活抱持感恩的態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去體驗一種來自人文關懷的生命價值(主要是來自家庭、父母親的關懷)。但是,如果我們能從一個更廣闊的角度來看,就能發現,作為父母親,我們同樣應該對擁有來自自然所賦予的孕育生命的能力抱持感恩之心,並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獨立性抱以一種尊重與感恩之心。這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便可避免因父母對小孩給予過大的期望而造成在早期親子關系中發生不愉快經歷的後果。在電影里,那位母親是做到了感恩那一點了。或許有人會說她太溺愛自己的孩子,不僅不管教孩子,還甚至陪他們一起瘋癲。我們不得不承認影片里的那幾個小男孩是非常調皮搗蛋,但是來自父親的嚴格管教的那方面的影響同樣不能被忽視。孩子的調皮必須有一部分要歸因於父親的嚴格管教。但是,當我們了解到,一個女人或者一位母親,在對待小孩的時候,總不可避免地遵循一種生命法則,即她會把孩子看作是一個不僅由血肉還帶有情感所構成的生命體。那麼,她就難以一種對待社會的態度來與之交往。相反,男人或者父親則遵循社會法則。他在對待孩子時,總帶以一種社會態度,因為,孩子也是社會的一員,他需要社會所要求的各種各樣的社會素質。所以,父親總是那麼的嚴厲、那麼的理性。然而還有一種發現在大兒子心理的更深層的心理因素造成了他的調皮搗蛋,我們將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了解到。

影片還有一些片段是,一位生活在已很發達的現代時期的很成功的中年男人,然而他似乎被某些未知的情緒困擾著。在家裡,在工作的時候,他總是很憂郁,很困惑地思索著一些東西。他其實就是那個美國家庭里的大兒子傑克。影片開始有一段穿插上來的片段告訴我們傑克的弟弟,即家中的二兒子,死了。至於他是怎麼死的導演不曾告訴我們。中年的傑克正是陷入了對弟弟以及家人給他所帶來的影響的沉重思考。或者我們可以更為清晰地說,中年的傑克正陷入了對某種生命價值的思考當中。而這種生命價值則源自他的父親(社會法則)、母親(生命法則)以及死去的弟弟(在這兩種法則之間不斷掙扎的個體)。與弟弟相比,傑克似乎並沒有在那兩種法則之間掙扎很久、或者就沒有掙扎過。他似乎成功地度過了某一種時期而進入了人生發展的上坡階段。而他在工作上的成功也似乎反映了他在社會素質的發展方面的卓越。可是,令我們大為不解的是,在如此時候,對生命價值的反思為何突然而來?他的成功不是已印證來自父親的社會准則的正確性了嗎?即使我們不可以這么果斷的判斷社會法則對於他的成功來說是至高無上的,但也將占據重要地位。

我們都很了解人一到中年或者來年退休的時候,總渴望到鄰近大自然的地方過安逸舒適的退休生活或者到有山水的地方旅遊以接受山、水、風等大自然物的洗禮,洗去那已不需要的煩惱和憂慮。然而在同時,我們也將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死亡的畫面接踵而來,連綿不斷。於是,我們回首人生歷程,重新體味屬於我們自己的生命,然後,以一種欣然的狀態迎接死亡的到來。最終,我們又再次回到了那片生我們的土地里去。我們又再一次回到了母親的懷里,那片生我、養我的大地。

相信我們還記得那位母親在影片一開頭所說的那句話:A man』s heart has heard two ways through life: the way of nature and the way of grace。在旁白的同時是那位母親小時候與她的父親快樂相處的畫面。通過畫面,可以得知這位母親小時候是在農場里長大的,在她周圍的是她們全家賴以生存的樹林、草原、向日葵和農場的牛。而通過她父親輕撫她小腦瓜或抱在強壯的懷里都能推斷出父女關系也是愉快融洽的。一種在自然與生命之間的聯系似乎在逐漸凸顯出來,或者說,本附於母親身上的一股自然的生息被延續下來。這種存在於母親身上的自然的生息,一種自然與生命的聯系也似乎被影片中這位母親及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往往是如此地與自然萬物親近所印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都經常的發現有許多人與蝴蝶之類的昆蟲很親近。他們不畏懼這些自然生物,而這些自然生物也不畏懼他們。

不管怎麼樣,觀看整一部影片,不僅僅是一個揭示生命科學的過程,而且在心理影響方面更多的是一個體驗與感知生命的過程。

Ⅳ 《活著》電影觀後感範文

《活著》這部電影是根據余華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它講述了主人公福貴和春生及其家人自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國內戰時期起,兩代人的艱難生活狀況。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活著》電影 觀後感 範文 ,希望大家喜歡!

更多「活著」的相關 文章 推薦【↓ ↓ ↓ 】

余華《活著》讀後感10篇

《活著》心得體會精選5篇

電影《活著》觀後感心得體會

電影《活著》觀後感範文5篇

電影《活著》觀後感體會5篇精選

《活著》電影觀後感1

昨天一氣就把余華的《活著》讀完了。因為先前在上哲學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看過電影,覺得還不錯,所以就准備讀一下原著。可見,電影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比較多的改編。這樣看來,本人主要有以下幾個見解:

第一,覺得電影的改編比原著更加戲劇化,更加扣人心弦。劇情發展一波三折,讓人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下來。好在最後沒有講到苦根的死,給人了以活著的希望,也讓觀眾心裡有些欣慰。而原著則太悲慘,最後苦根也沒有能逃過。更加讓人不能接受的是,三代人都死在同一家醫院。

第二,原著末尾有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那就是福貴最後說的「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那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第三,在看了一些作品後,我深深的感覺到中國作家的「慢半拍」。作家應該是在第一時間揭露社會黑暗現實的。但是中國的作家在第一時間卻是一片歌功頌德,等到人們都受傷得差不多了或是結束一段黑暗的時候,才慢慢講述那個時期的 故事 。不禁讓我心一陣涼,看看現在的書,不都是贊美之詞,看來真正的作家還沒有誕生在中國。

《活著》電影觀後感2

這部電影是根據余華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富貴本是富家之弟,因為賭博,把家產輸得精光,之後不得不靠唱皮影戲謀生。就在其生活逐漸走上正軌時,卻被國民黨的 軍隊拉去當了壯丁。在一個老兵的照顧下,僥幸活了下來。終於回到家裡時,老娘已經過逝,女兒鳳霞則成了啞巴。但他的苦難遠遠沒有結束。幾年後,聰明懂事的 兒子有慶在一次意外中喪生。中年喪子,這樣的不幸不論發生在誰身上都是一次巨大的打擊。從這次打擊中挺過來之後,夫妻倆含辛茹苦地把啞巴女兒拉扯大,並給 她找了個了個老實本分的丈夫。就在以為這一家子終於能夠過上好日子了,命運卻把他們拋向了更深的深淵。那時,中國正經歷,醫生們都被當作反動權 威,關進了牛棚。女兒臨產時,發生大出血,夫妻倆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她死去……在影片的最後,導演還是給了觀眾一絲期望:以後的生活會越來越 好。

顯然,整部影片不乏黑色幽默。印象最深的是這么幾段:1、富貴游手好閑,因賭博輸光房產,解放後被定為城市貧民。龍二贏了富貴的房產,解放後卻被定為地 主。後又因放火燒自家房子,被當作反革命給斃了。2、區長要來學校檢查煉鋼,富貴不得不把還在睡覺的兒子送到學校,結果兒子在學校死於車禍。而肇事者卻是 曾經與富貴一塊唱皮影戲的春生。「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養大了牛,牛養大了我們就進入共產主義。」聽來更是莫大的諷刺。3、醫生們被革命小 將當作反動權威關進了牛棚。可鳳霞生孩子後大出血時,革命小將們又馬上想到了醫生,轉而向他們求助。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確實值得一看。 當然,與小說相比還是遜色不少。

《活著》電影觀後感3

今天,我媽讓我看電影,我媽推薦看《活著》電影,我開始不太情願,到後來才覺得挺好看的,我就認認真真得看了起來。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故事情況?好,我現在就來給你講一講吧!

從前啊,有一位少爺,叫徐福貴。他呀為了賭博,輸光了家產,輸掉了房子,他爸被他氣死了,他媽身體不好,而且沒有家產,真是在福貴少爺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福貴呀,什麼家產也沒有了,只好出去要飯,福貴立即從少爺的寶座上跌到了一分錢也沒有的窮光蛋,真是可憐。反對賭博的妻子也回娘家了,只剩福貴一個人過日子,他靠皮影戲勉強生活。過了幾年,他的妻子回來了,生了個小男孩,叫有慶,有一天,福貴正在做皮影,忽然一把刀刺了進來,日本人把他捉去做苦力去了,沒過幾天,八路軍就把福貴救了出來,他和妻子相見的時候,有慶已經五歲了。還有一件搞笑的事,我忘給你們說了,縣長拿著剛煉成的鐵,說:這一塊鐵,可以造三顆大炮彈,一顆打到蔣介石的床上,一顆打到蔣介石的飯桌上,還有一顆打到蔣介石的毛坑裡,讓他睡不了覺,吃不了飯,也拉不了屎!「這句話惹得我們哈哈大笑。有一天,有慶去練鋼,說區長要來檢查,結果區長的車撞在了牆上,把牆對面的有慶撞死了。安葬它的那一天,區長親自來看,福貴說了他幾句,他從此就不開車了。以後,區長經常來送禮物,又過了幾年,鳳霞出嫁生了個小子,可是她自己卻大出血死了,現在就剩福貴和他妻子小孫子了,最後福貴逗他的孫子說:」雞長大了變成鵝,鵝長大了變成羊,羊長大了變成牛,牛長大了就變成新社會新時代了。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人類不也是一點一點進步才到新時代的么?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福貴不應該同情他,因為他不孝,變賣家產來賭博;又覺得他很可憐;沒有住處,兒子死掉,女兒死掉……所以我們要珍惜我們的家庭,不能放棄我們家中的哪一個成員。並且人生的道路總是充滿艱辛和坎坷,要勇敢的面對一切苦難和不幸。

《活著》電影觀後感4

電影講述了主人公福貴和春生及其家人自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國內戰時期起,兩代人的艱難生活狀況。

「活著」一詞出現在不同年代主人公不同處境的口中,這不僅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展現了人物形象,還從側面表現小說的主題。「活著」如前4次出現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福貴和春生被抓去當兵,當國民黨軍潰敗時,他們看到戰場上躺滿了國民黨人的屍體,他們渴望活著回家,見到自己的親人。這是他們面對死亡時對生的渴望。他們這種求生的慾望也反映了主人公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表達了人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苦難的主題。「不想活也得活」則表現了人們生活的艱難和無奈。

春生和福貴本是戰場上患難生死的朋友,然而生活陰差陽錯,因春生開車不慎撞死了福貴唯一的兒子,春生也由此成了福貴一家的仇人。然而在中,春生被定為走資派,因此受到迫害春生的妻子因不能忍受打擊而自殺,此時的春生不僅失去了親人,而且備受迫害,這些困難和痛苦幾乎把他推到了人生的谷底。此時的春生已對生活不再抱有希望。他在臨走之前,表達了自己對福貴一家的歉意和愧疚。當福貴和其妻家珍得知春生的處境時,他們為春生擔心難過。昔日把春生視為仇人的家珍放下了過去的恩怨,鼓勵春生好好活著。家珍的話像春日和煦的陽光溫暖了春生。這也是家珍對「活著」的理解。這也體現了人性的善良和美麗。

主人公在不同年代,不同處境下,說到「活著」一詞,這表現了人們生活的艱苦,也從側面表現出人在特定歷史環境中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甚至無法掌控自己生死的主題。「活著」一詞也鼓勵人們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的苦難和不幸,鼓勵人們珍惜生命,好好生活。

《活著》電影觀後感5

活著是一部電影,它訴說了一個人的一生。

從前,有一個少爺(葛優)叫徐福貴,他家很有錢。不這怎麼回事,他爸爸愛上了賭博。他也隨著愛上了賭博,他們徐家的三家院子被他爸爸賭的只剩下一家了,獨為剩下了一家,也被這位少爺賭沒了。

這位少爺曾經向他的夫人家珍許諾過,如果他夫人又懷了一個孩子,他就戒掉賭癮。現在,他的夫人又真的懷了一個孩子,可是他還沒有戒掉賭癮。而且當著他的夫人面前賭了一場,當他夫人看著他的時候,他還讓他的夫人馬上滾蛋。

他夫人馬上回家,帶上她的孩子鳳霞,打了一個包袱。在福貴的面前說了幾句話,拍拍屁股就走了。

家珍在外面流浪了很久,當找到安頓的地方時,她肚子里的兒子已經出生了。

家珍一直沒有工作,多虧鎮長好心,給她了一個送水的活干。可送水的活可不是好乾的,因為早上要水的人多,鳳霞也幫著媽媽送水。終於,福貴在外面流浪找回了家,他們才團聚。我想,盡管現在的福貴不富,但他們家人團聚了是最富有的。

福貴因為沒活干,整天在家裡悶得慌。最後,龍二便給了他唱皮影戲的東西,讓他去唱皮影戲。天大的禍說來就來了,那天福貴和春生再唱皮影戲時,國民黨的軍隊突然來了,把福貴從老家帶走了。我想,福貴現在沒了老婆沒了孩子的,肯定不想再活了。但是,他活下去了。

當福貴再次回到家的時候,他遇見了鳳霞。風霞光沖著他笑,不說話。最後福貴一問家珍才知道 ,一場延續了七天的高燒奪去了鳳霞的聲音。看到這里,我心裡暗暗的流眼淚,這么痛苦地事情,誰受得了啊!可是福貴堅持著。

接著,福貴的小兒子死了。鳳霞嫁出去後生孩子大出血也死了。現在,福貴只有妻子女婿和孫子,但他很快樂。

看完活著這篇電影後,我突然感覺到,世界上有很多比我們生活更悲慘的人,我們能到現在,應該感謝生活。不管怎麼樣,你經受了今晚的風雨,明天的太陽也會一定升起。在這部電影裡面,福貴給他的兒子和孫子講過同樣的一句話:「雞長大了是鵝,鵝長大了是羊,羊長大了就會是牛。」日子會一天比一天過得好。

《活著》電影觀後感範文相關文章:

★ 《活著》電影觀後感範文5篇

★ 《活著》觀後感範文5篇

★ 電影《活著》觀後感範文

★ 電影《活著》觀後感體會5篇精選

★ 電影《活著》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5篇

★ 《活著》觀後感心得最新5篇精選

★ 活著觀後心得感想高中範文5篇

★ 小說《活著》讀後感精彩範文1000字

★ 活著讀後感範文精選

★ 關於《活著》讀後感500字範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閱讀全文

與關於生命題材的電影的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電影票房排行榜2014 瀏覽:565
怎麼設置打開快手電筒影 瀏覽:754
電影你的婚禮紙條圖片 瀏覽:140
小電影的下載鏈接 瀏覽:184
三體應該怎麼拍電影 瀏覽:532
沐浴之王電影多長時間 瀏覽:760
超模風雲完整電影西瓜 瀏覽:422
西瓜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觀看誤殺 瀏覽:265
拍婚紗照微電影多少錢 瀏覽:24
你不喜歡我電影片段 瀏覽:376
金剛電影免費觀看西瓜視頻 瀏覽:50
噓禁止想像電影院資源 瀏覽:7
電影電視劇拍完了怎麼賣 瀏覽:857
關於股票中國電影有哪些 瀏覽:591
電影網站電影 瀏覽:547
電影帶餓字的都有哪些 瀏覽:964
八度免費電影院 瀏覽:378
家庭電影免費大全 瀏覽:423
129中國士兵凍死了什麼電影 瀏覽:111
在線微信電影網站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