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窗亭外古道邊 這句歌詞的歌曲名叫什麼
正確歌詞:長亭外,古道邊,歌詞出自李叔同的《送別歌》。
《送別歌》
填詞:李叔同
譜曲:安東·利奧波德·德沃夏克
演唱:群星
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草碧色,水綠波,南浦傷如何?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1)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擴展閱讀:
《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
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
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
㈡ 城南舊事中為什麼總是放《送別》這首歌
因為《城南舊事》中,英子所在的學校送別六年級的同學時 每年都要唱一首相同的《送別》歌。用於表達對畢業同學的留戀,分別的痛苦。《送別》是《城南舊事》主題曲兼插曲。整首歌曲主題與電影主題相近,尤其結尾英子的爸爸去世。所以《城南舊事》中經常出現《送別》。
另外《送別》出現在多部影視中作為主題曲或插曲。如:《光榮時代》《守歲》《廚子戲子痞子》等。
《送別》,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的歌詞類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但意思卻能平白易懂。
(2)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擴展閱讀
《送別》的各種版本
1、朴樹演唱的《送別》,電影《廚子戲子痞子》片尾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送別》中,由朴樹工作室公司發行於2013-03-29,該張專輯包含了1首歌曲。
2、韓紅演唱的《送別》,話劇《守歲》插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送別》中,由肆想文化公司發行於2018-01-29,該張專輯包含了1首歌曲。
3、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演唱的《送別》,《光榮時代》電視劇插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光榮時代 電視劇原聲帶》中,由上海希瓜音樂製作有限公司發行於2019-12-02,該張專輯包含了10首歌曲。
㈢ 誰知道長亭送別的歌詞
歌詞如下: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
惟有別離多。
《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的歌詞類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但意思卻能平白易懂。
整個中文歌詞與曲調結合得十分完美,幾乎不能發現是譜曲後重填詞的歌曲。有論者認為李叔同的作詞是濃縮了古典小說《西廂記》中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的意境。
歌曲影響:
二十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1970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
《送別》和《旅愁》兩首歌曲在中日兩國分別都廣為流傳直至今日,但英文的《夢見家和母親》在美國卻沒有被人們記住,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
《送別》這首歌的歌名常被誤作為「《驪歌》」,雖然《送別》是一首驪歌,但「驪歌」並不是它的歌曲名字。
㈣ 《城南舊事》主題曲是誰唱的
送別》是李叔同作詞的一首清涼歌,作曲者是美國的J·P實德韋,它是一首學堂樂歌。學堂樂歌多採用歐美、日本等國歌曲的既成曲調填寫而成。《送別》後來被我國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作為主題歌和插曲。該曲訴說一種離別之情,唱起來如怨如訴。《送別》是李叔同從日本留學回國後創作的,此時作者已開始接觸佛教,並對佛學有很深的研究,從《送別》詞中,我們或許可以感受到李叔同對當時社會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對人生悲歡離合的認知,加上學佛的歷程,作者已悟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之道理,使聽者也悲切地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弘一法師出家前,「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許幻園的。一個冬天,大雪紛飛,當時舊上海是一片凄涼。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邁進。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地里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也沒聽見。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送別》一詞寫的是人間的離別之情,講述的是人間美好之緣,構築的卻是人生的天問風景。在這首清詞麗句中,蘊藏著禪意,是一幅生動感人的畫面,作品中充溢著不朽的真情。弘一法師的眾多作品,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意蘊和精神。「一音入耳來,萬事離心去」。大師的作品充滿了人生哲理,寧靜淡雅,給人啟迪。法師的詞像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純凈,淡中見真味。
㈤ 夕陽下,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出自哪一首歌曲
夕陽下,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出自歌曲《送別》。
詞作者: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5)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社會影響
1、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
2、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
3、1997年中國搖滾樂隊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4、1990年代電視劇《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別》作為插曲。
㈥ 《送別》這首歌最早出現在哪一部電影
《送別》最早是1983年的電影《城南舊事》的插曲。
《城南舊事》講述了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英子與「瘋」女人秀貞成為朋友。
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知,下落不明。
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
英子一家搬家到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花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
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6)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擴展閱讀
《城南舊事》,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閩、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於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獲得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
㈦ 《城南舊事》這部文集還曾經被拍成電影,其主題曲是()。(寫出歌名和其中一句歌詞)。
1983年經典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送別.電影由林海音同名小說改編,吳貽弓執導.主演:鄭振瑤 張閔 張豐毅 沈潔。
送別
詞:李叔同曲:j.p奧特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伴零落
一股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伴零落
一股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㈧ 歌曲送別原唱是誰哪年的歌
歌曲《送別》最早的中國版本是李叔同所作詞之後錄制的,歌曲的曲旋律是來自約翰·P·奧德威所寫,中國第一個版本在1935年百代唱片錄制,因為錄制時間悠久,至今無法追究第一個唱出送別的人是誰。
二十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1970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8)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擴展閱讀
創作歷史
十九世紀美國音樂家J·P·奧德威(John Pond Ordway)作有一首歌曲《夢見家和母親》(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後來《夢見家和母親》流傳到日本後,日本音樂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調(可能作過略微的改動),填上日文的新詞,作成《旅愁》這首日文歌。
1907年《旅愁》發表後,在日本被廣泛流傳。
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學日本,故接觸到了《旅愁》,他被這首歌曲的優美旋律所打動,產生了創作靈感,回國後,「天涯五友」,這段時期的生活顯然給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叔同與許幻園宣揚民權思想,提倡移風易俗,宣傳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為社會風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稱帝、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變幻,導致許幻園家中的百萬資財和家業盪然無存,許幻園趕京找袁世凱討回公道,離別時,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寫於此歌送別許幻園。也是李叔同的優秀音樂作品,被中國數代人所傳唱。
在歌曲上,《送別》用的是安東尼·德沃夏克的曲調。在歌詞上,《夢見家和母親》、《旅愁》、《送別》則分別是三位藝術家的個人創作,是三個獨立的作品,之間無直接聯系;當然由於曲調的一致基礎,或許在藝術神韻和表現感情上有一定的相通之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送別歌
㈨ 《城南舊事》主題曲——送別歌詞
歌曲:《送別》
譜曲:約翰·龐德·奧特威
編詞:李叔同
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9)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社會影響:
1、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
2、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
3、1997年中國搖滾樂隊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4、1990年代電視劇《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別》作為插曲。
5、2010年電影《讓子彈飛》片頭使用歌曲《送別》,用以說明該電影所述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
6、2013年電影《廚子戲子痞子》電影插曲為歌手朴樹翻唱的版本《送別》,朴樹的版本採用了完整版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