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 催眠大師 這部電影
《催眠大師》對心理咨詢、治療的定義,比較符合社會上流行的一些誤解,把它當作生理治療一樣,麻醉、手術、縫合、癒合,醫生做救世主,病人出個身體了事。
然而在真實的咨詢領域中,恰好相反,心理咨詢、治療中,主體是來訪者、病患,咨詢師作用在於陪伴他探索,不得違背他的主觀意願,野蠻催眠、治療。假如讀者遇到徐瑞寧那樣不斷威脅、恐嚇以及發怒失控、強迫你打開內心的咨詢師、治療師,恭喜你中彩,遇到了江湖郎中。
適時的自我反思和覺察,完善真正的自我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咨詢師永遠只是一面鏡子,幫助你反思自己的一切,真正的救世主永遠是你自己,因此《催眠大師》作為一部心理懸疑片,讓公眾了解心理咨詢行業的娛樂性電影很成功,但切莫講心理咨詢專業狹義的理解如此,真正的咨詢,真正的催眠有著相當專業的領域,絕不是電影中簡單的處理就可以草草了事的,人心是個非常復雜的功能,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應該有著自己的專業倫理和職業准則。
催眠的真諦何在?
現代心理學界對催眠及催眠狀態的解釋究竟是什麼呢?當代的一些催眠理論,大體分為兩大類。一類被稱作變更的意識狀態理論。這類理論認為催眠狀態與其他意識狀態有本質的區別。對於普遍意義上的催眠狀態,大家認為是一種類似於夢游的狀態。比如你將要睡著但還沒有睡著的狀態,這是很自然地進入的。另一種是由他人導入的,催眠師運用科學的方法,將被催眠者帶入一種潛意識的狀態。
還有一類理論被稱作非變更的意識狀態理論又稱懷疑理論,認為催眠狀態與正常意識狀態並沒本質的區別,用通常我們熟悉的心理學知識就可解釋催眠現象。
催眠可以在特殊狀態下讓一個人的「知」與「行」分離。比如催眠師將被催眠者帶入催眠狀態後,你讓他做加法,一加一等於多少?他當然知道等於二,但如果催眠師暗示他說,二這個數字根本不存在。那麼,他只可能說出二之外的一個數字。這就是行動與知覺的分離。
在催眠狀態下,主試通過不同的暗示語甚至可以讓被試產生正幻覺和負幻覺。正幻覺是指讓被試知覺到客觀上並不存在的東西,如聞到並不存在的香味,聽到並不存在的聲音等。負幻覺是指讓被試把本來實際存在的東西當作並不存在。
此外,「身心關系」的問題在催眠中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催眠是以較為直觀、較為明顯的方式向我們展示出了心身之間的相互作用。比如通過催眠暗示能止痛、治療牛皮癬和去除疣。前蘇聯的普拉托諾夫等報告說暗示被催眠者吃了許多糖,此後他們的血糖增高了20%~30%。還有催眠暗示能引起皮膚燙出水泡。盡管有些只是來自臨床的報告,還需進一步證實。但催眠情況下的心理暗示可以對生理產生影響這一事實卻被大家公認。
『貳』 44歲影帝富大龍,太窮無錢買房,近照曝光「落魄」似民工
近日,有網友看見影帝富大龍出現在一個簡陋的小吃店,買了個肉夾饃,邊走邊吃。
富大龍很少出現在公眾視線,這次他穿著普通的藍衣服,衣著十分隨便,頭發也很短,皮膚黝黑,完全沒有影帝的風采,甚至還不如一個路人。
如果不仔細看,說他是民工也不為過。
但就是這樣一個看上去平平無奇,甚至有點丑的人,卻是中國中生代男演員里絕對的實力派,多次獲得過影帝。
即使和現在口碑很好的廖凡、段奕宏相比也絕對不弱一分。
可就這樣一個人,有作品、有獎項、有實力,卻到了44歲依舊買不起房子。
誇張一點說他「落魄」也不為過。
1976年出生的富大龍,是北電94級的學生,這個班有兩個很著名的女同學,一個叫做金巧巧,一個叫蔣勤勤。
和眾多素人不同,富大龍在8歲的時候就被選中,出演了電影《中彩》。
隨後又出演了《少年彭德懷》,並憑藉此片獲得了中國電影童牛獎優秀男演員獎。
此後,富大龍就開始了自己的銀幕生涯,在《小騎兵歷險記》、《戰爭子午線》、《夏日歷險》、《北洋水師》等電影中都有他的身影。
就這樣一路演著電影,1994年,富大龍順理成章地考入了北電表演系。
1994年是個神奇的年份,這一年有三部電視劇刷新了全國觀眾的眼界,它們分別是《北京人在紐約》、《過把癮》《情滿珠江》。
這三部戲里走出了三位男演員,姜文、王志文和巍子。
姜文和王志文後來都成為了中國最好的男演員,在台詞方面,王志文在中國男演員里可以說是無人能出其右。
這一年也是中國電視劇邁向市場化的一年,從這一年開始,文藝界呈現出無以倫比的蓬勃。
在這之後的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可以說是文藝界的黃金時代。
《亂世佳人》里白船長曾經說過,在建設一個時代的時候,是很容易出富翁的,可以說富大龍實實在在趕上了一個文藝界的好時代。
但童星出道的他,卻出乎意料地沉默了,在校期間,他幾乎沒有拍什麼片子。
其實他和馮小寧導演是舊識,在他還沒有考入北電的時候,馮小寧導演就已經很欣賞他了。
馮小寧導演在1991年的時候就主動對富大龍說:「我以後可能找你。」
幾個月之後,馮導邀請富大龍出演了他的《戰爭子午線》,在北電讀書的時候,馮導也經常去看望富大龍。
馮小寧也是第五代導演中的代表人物,他和張藝謀是同學,他的作品一直以瑰麗和想像豐富而見長。
在富大龍進入電影學院潛心學習的日子,馮小寧拍了《黃河絕戀》與《紅河谷》,也正是這兩部影片,讓寧靜進入了主流電影界。
在寧靜的電影生涯中,這兩部影片的地位舉足輕重,這兩部影片也讓馮小寧導演斬獲了很多獎項。
北電畢業的時候,富大龍的成績是全班第一,但這對他來說並沒有太多的幫助。
此時,蔣勤勤已經在上學的時候通過《西施》有了一點名氣,又在當年很火的《康熙微服私訪》里出境,隨後又在瓊瑤的電視劇《蒼天有淚》中擔任主角,還有了藝名水靈,成了當紅女星。
所以,1998年蔣勤勤畢業後,就很順利地分到了北影廠工作。
金巧巧也主演了幾部電視劇,但相比之下,金巧巧對事業的規劃似乎一開始就和蔣勤勤不同,在蔣勤勤還在考慮做演員的時候,金巧巧已經開始在考慮開公司了。
和他們相比,富大龍沉寂的可怕,他畢業了,似乎也沒有特別好的機會,但是不好的戲他又不接,廣告或者是其他小活他也絕不染指。
他說:「我是演員。」
但這么執拗的人,在現實中肯定是要碰壁的,他一直艱難度日。
直到1999年,馮小寧導演打算拍攝《紫日》。
馮導對他說,演這個角色,需要演員自己去農村體驗生活,但即使演員自己去了,回來也未必能出演這個角色。
富大龍聽了,什麼都沒說,自己直接就去了農村,幹活吃飯,生活習慣,衣著打扮,他把自己完全融入了農村。
2個月後,他已經成了農民,馮小寧看著幾乎是面目全非的他,非常滿意。
在拍攝過程中,富大龍即使是很危險的爆炸戲也不用替身。
因而劇情需挖戰壕,但因為這活太苦了,請來的民工都跑了,結果戰壕最後全是他和馮小寧自己挖的,戰壕挖完,他也起了一手大泡。
電影很成功,在夏威夷國際電影節,奪得最佳影片。
富大龍也打開了知名度,但他依舊不接爛戲,不拍廣告。
這些就直接導致了他很窮。
窮沒關系,富大龍不怕吃苦,他送外賣一小時能賺3元錢。
也當老師,打零工,總之他那會和所有底層的打工人一樣。
沒人會想到一個知名演員會過這樣的生活,而且一過就是7年。
這七年他放棄了名利,放低了身份,唯一沒有放棄的是他的信念:「當一個好演員」。
時間到了2006年,導演戚健在籌備電影《天狗》,但是無論如何,現有主角的表演都無法讓他滿意,於是他決定將主角換成陳建斌。
陳建斌1994年考入中戲,1998年碩士畢業並留校任教,2001年已經在話劇舞台上大放異彩,在影視界也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但2006年,陳建斌正在拍攝《喬家大院》,這部戲也是他和妻子蔣勤勤的定情之作。
因為《喬家大院》的關系,陳建斌挪不出檔期,因此副導演推薦了富大龍。
抱著試一下的想法,戚健找了富大龍。
當時的富大龍依舊很窮,身上沒幾百元錢,為了過去試鏡,他還放棄了外賣員的工作。
到了山西之後,他的表演震撼了導演,當即拍板就是他了。
當得知他經濟很困難的時候,劇組提出可以加錢。
富大龍卻說:錢隨便給就好,他是真的喜歡這個角色,不為錢也演。
在電影里他一口地道的山西話,是找當地農民一句一句學的。
這是一個厚重的故事,富大龍完美地展示了人物,他的表演說是震撼也不為過,這樣的表演註定不會被埋沒。
果然,他憑借表演一舉摘獲金雞獎、華表獎和華語電影傳媒獎的三金。
接著他又在《大秦帝國》、《隋唐演義》、《大連的故事中》都有很多精彩的表現。
他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所以這類演繹角色,他都是親自上陣,不用替身。
他的書畫,詩詞有相當的水準,他的字被五台山的藏經閣收藏,他還出過散文集,古詩集、小說、電影劇本。
但是他的名氣和他的實力完全不相稱。
是他不能火嗎?不是的,是他有意地選擇了低調。
因為他深知,觀眾離演員越遠,離角色就越近,作為明星需要曝光度,怕被人遺忘,但他只想做演員。
他甚至說,他不希望自己紅。
他希望人們記住的是熒幕上的角色,而不是他本人。
可生活總是很現實的,紅意味著有豐厚的收入、有曝光率、有各種物質上的回報,紅甚至會體現在片酬上。
演技不錯的孫儷鄧超夫婦,不止一次在豪宅中展示,她們的幸福生活,陳赫與妻子張子萱的豪宅也讓人賞心悅目。
他的同學蔣勤勤與陳建斌早就是有錢人了,衣食住行都算得上奢華了。
金巧巧就更不必說了,自己嫁了良人,當了老闆娘。
楊穎和黃曉明家的背景就是東方明珠電視塔,據說也是億萬級的豪宅。
趙薇為孩子上學一出手就上億元。
富大龍呢,什麼都沒有,出道30多年,他甚至只能租房子住。
作為影帝,作為一個在浮華行業里做到頂尖的人,他竟然買不起一套房子,和同學比,和同行比,他真的太窮了。
無論衣食住行,他都朴實得不像那個圈子裡的人。
但那又怎麼樣呢,他還是堅持著,不接廣告,不拍爛戲,遠離綜藝甚至連訪談都盡量避免。
這30年,他一直堅守著初心,無論是無戲可拍的時候,還是送外賣的時候,無論是在農村挖溝的時候,還是手捧影帝獎杯的時候。
從他入行到現在,恰恰是國內 娛樂 圈從無到有的時候。
1994年的電視劇,一集1000元的片酬就很高了,到現在演員的片酬動輒幾十上百萬,電影的片酬更是以億元計算,這個時間段里,早一天入行就多一些機會。
對身處 娛樂 圈的他來說,他真的是趕上了最好的時候,他完全可以搶佔先機,掙輕松的錢,要是那樣,他現在的生活會富足得多。
但他什麼都沒做,他只是看著這個圈子慢慢變得浮華,看著流量崛起,但他始終做自己。
從始至終,他只是一個演員,他也只希望做一個好演員。
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這樣的好演員,不被辜負。
END
『叄』 北京電影學院的北影淵源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延安電影團攝制了《延安與八路軍》的影片後,電影團團長袁牧之奉黨中央的指派於1940年夏攜帶該片的全部底片赴蘇聯莫斯科進行後期製作。袁牧之在蘇聯期間考察了莫斯科全蘇國立電影學院後,受到了很大啟發,產生了中國要發展人民電影事業也需要辦一個「中國自己的電影大學」的初衷。
隨著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迅速進展,為迎接全國解放培養和積蓄幹部,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指示,當時,人民電影事業的唯一基地,東北電影製片廠從1947年初開始,先後辦了四期電影幹部培訓班,先後培養了520餘名幹部,其中440名幹部參加了電影工作,70餘名參加了部隊及地方文化工作。這些訓練班堅持的辦學方向和教育方針為建立中國自己的電影教育事業積累了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周楊、夏衍以及袁牧之、陳波兒等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領導人,面對舊中國遺留給電影園地的斷壁殘垣,規劃對它的改造、建設和發展時,感到需要一大批演工農兵、寫工農兵的電影專業人才。在一時還沒有條件辦起「中國自己的電影大學」的情況下,委派陳波兒從實際出發規劃實施。於是人民電影教育事業開始了它的初創階段。在陳波兒的領導下,謝鐵驪、巴鴻、王賡堯等經過籌劃,並經文化部、中宣部和周恩來總理同意,於1950年6月創建了中央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簡稱表演藝術研究所)。並於7月初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開始招生。 1950年9月14日,第一個大專三年制的演員班38名學生舉行了開學典禮。
表演藝術研究所由陳波兒擔任所長。所址設在西城區石老娘胡同4號院,後又逐漸發展了三處校舍,即:石老娘胡同9號院、受壁胡同、大成巷等四座四合院,佔地面積共3200平方米,房屋使用面積有2000平方米。表演藝術研究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支部,隸屬電影局總支,為第8支部。
演員一班於1951、1952年招收了兩次插班生,畢業時共有55名學生。
1951年新學年開始,又招了演員二班、編劇班,演員二班有24名學生入學,編劇班有37名學生。
1951年5月,表演藝術研究所改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簡稱電影學校)。
在當時,專業教師多是來自解放區、部隊和國民黨統治區從事革命文藝工作多年藝術家。任課教師先後有:王逸、嚴恭、謝鐵驪、陳懷愷、巴鴻、李露玲、肖龍、石聯星、唐遠之、耿西、許之喬、王震之、吳天、林藝等。當時在教學方面,開始學習已經介紹到中國來的蘇聯劇作及表演理論,並編寫了《演劇教程》等專業課教材。同時聘請了裴文中、金克木分別講授《社會發展史》、《政治經濟學》,由王震之講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史東山和蔡楚生講授《電影特性》。此外,夏衍、周揚、馮雪峰、陳荒煤、於敏、俞平伯、丁玲、聶甘駕、孫家琇、艾青、老舍、盛家倫等著名文學藝術家,都來校進行專題講授。
表演藝術研究所時期,專業教師雖不多,教學計劃也比較單一,然而講授的課程卻涵蓋了文學、藝術的各個方面,學生接受的知識面很廣闊。這一時期,無專門教學設備,條件簡陋,練功就在四合院內磚地上,影片觀摩要到電影院去買票。教室、宿舍冬天都是燒煤球爐子。學生實行供給制,條件雖艱苦,學風卻是團結、緊張、活潑、嚴肅。
1951年秋,演員一、二班、編劇班先後赴湖北漢陽參加土地改革6-8個月。之後,編劇班又深人石景山鋼鐵廠參加車間工會工作和石鋼工人共同生活了三個月。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以孫明經教授為首的南京金陵大學電影播音專修科、以陳河聲教授為首的蘇南文化教育學院電化教育專修科、以錢家駿、范敬祥教授為首的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動畫專修科的師生連同三校的教學設備,調來電影學校。至此,電影學校成為具有藝術系科和技術系科的綜合學校。它標志著中國電影教育事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與此同時,學校遷入北京新街口豁口外皇姑墳新建的校舍。新校舍佔地3.3公頃,建築面積6900)平方米,其中排練廳300平方米、劇場(演出、放映1800平方米,教室、實驗室600平方米,另在校址南邊設置的簡易操場15000平方米。
院系調整後,1952年電影學校參加了全國高校統一招生,開辦了新聞攝影專修科、洗印專修科及蘇州美專轉來的動畫專修科三個兩年制的大專班,洗印專修科除大專班外,同時招收了洗印中專班;為發展民族地區的電影放映工作,舉辦了民族地區放映師資訓練班。直到1954年,又先後舉辦了新聞攝影幹部訓練班、第一期放映師資訓練班、俄文專修班等在職幹部培訓班。
1953年3月,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改名為北京電影學校。
1953年1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199次政務會議上做出決定。「……電影局應積極准備條件,爭取四至五年內創辦電影藝術學院,培養電影人才,首先是編劇、導演、演員……」。在電影事業管理局制定的電影事業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列有在北京電影學校的基礎上建立北京電影學院的規劃。文化部並根據政務院的決定為解決建院後的師資需要,一方面派一批留學生去蘇聯和民主德國等地學習電影編劇、電影攝影、電影美術及電影工程;組織專人到蘇聯考察電影教育;同時聘請蘇聯電影教育專家來校講學培養師資。1955年11月由蘇聯專家B·伊萬諾夫、B·卡贊斯基、A·西蒙諾夫、B·安東年柯主持授課,以培養師資為重點舉辦了導演、演員、攝影、製片四個專修班,學員都是來自各電影製片廠具有相當實踐經歷的創作和製作部門的在職幹部,學制二年。學校同時配備了一部分師資力量協助蘇聯專家工作並隨班學習。
蘇聯專家在專修班的講授中,除了理論講授外,更重視課間影片作業的實習,學校為此在原來演出科的基礎上建立了實習辦公室,增添了影片實習設備和教學輔助力量。四個專修班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先後拍攝了《小白旗的風波》、《眾叛親離》等九個聯合作業影片片斷,演員專修班又排演了舞台劇《仇敵》和《第十二夜》。周恩來總理親臨觀看了《第十二夜》的演出,並接見蘇聯專家與學員,對專家的教學和學員的學習成績給予了肯定和鼓勵。
1955年7月,北京電影學院籌建小組「關於籌建北京電影學院工作的報告」,經文化部上報政務院。周恩來總理於7月24日親自批示給高等教育部並由綜合教育司於8月4日正式列人計劃。
從表演藝術研究所第一個演員班到專修班這一電影教育的初建的歷史階段,為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急需與發展輸送了576名名專業的畢業生。這其中,如:酈子柏、印質明、趙聯、龐學勤、李孟堯、孫羽、張天民、林汝為、林農、王炎、於彥夫、董克娜、楊靜、於洋、張桂蘭。李文化、魏鐸、沈傑、常彥、阿達等一大批知名的藝術家以及汪流、余倩、劉國典、孔祥竺、韋彰等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
1956年6月1日,國務院批准北京電影學校改制為北京電影學院,任命電影事業管理局局長王闌西兼院長,建院後,校址設在新街口外大街的小西天。專業學系設置為電影導演系、電影演員系、電影攝影系和放映師范專修科。同時參加了全國統一招生。三個本科系(四年制)還要進行專業考試(含初試和復試),招收了86名學生。他們正是新中國電影隊伍中的第一批本科大學生。放映師范專修科招收了29名大專科學生。三個系的課程設置分: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講座課。在共同課方面又分:政治課、文藝史論課、外語、體育課。教材、劇目、參考書目等方面雖也有中國民族藝術教育傳統的內容,但教學計劃的框架基本上採取的是蘇聯電影教育體系。 1958年8月,文化部批准建立北京電影學院實驗電影製片廠。
1959年,增設了電影美術系,本科五年制。並進行了招生。
1960年,文化部決定新成立的北京電影工程學院的電聲、化工、機械三個專業班的新生及教工全部轉人電影學院,建立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工程系。
1961年,建立電影文學系,由文化部文化學院轉來二年級15名學生學習電影編劇和電影藝術理論,於九月初開學。
1963年,上海電影專科學校撤消後,美術系在校學生轉入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美術系(美61屆)繼續學習。
從1960年到1965年,由實驗電影製片廠組織的本科生各屆畢業班攝制的聯合畢業作業,短故事片20部、71本,紀錄片多部。其中《穿山巨龍》、《大木匠》、《父子倆》三部短故事片、《高爐電花》、《裝卸之歌》二部紀錄片曾在中國國內發行上映。
這一時期,教學對象主流是本科系各專業,但仍堅持著為電影事業發展的需要培養在職幹部。1959年曾建立過短訓部,為各電影製片廠培訓了「新聞編導」、「新聞攝影」、「錄音」、「洗印」四個專業的學員273名;這一年還舉辦了表演師資進修班,聘請蘇聯表演藝術家尼·潘可娃來校任教,1960年8月表演師資進修班結業,演出了蘇聯話劇《樂觀的悲劇》。攝影系舉辦了「電視攝影幹部短訓班」、「科教電影攝影短訓班」,導演系舉辦了「科教影片導演進修班」,工程系舉辦了「放映師范專修班」。作為教學改革的一項措施,1960年表演系試招收了一屆初中畢業生的六年一貫制的兩個教學班。
從1960年開始,學院攝影系先後接受了越南、柬埔寨、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派來的學習電影攝影的留學生,導演系也接受了阿爾及利亞的留學生。
1959年3月,北京電影學院接受中共北京市委的委託,由學院實驗電影製片廠攝制定期的新聞雜志片《北京新聞》,以反映北京市各條戰線的建設、發展的新成就和新人新事,每月兩期。與此同時,還攝制了《建設密雲水庫》及北京工業、北京農業等方面的大型紀錄片多部。
《北京新聞》於1960年被評為北京市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到1962年秋共發行了63期,由於電影膠片進口銳減,市委決定暫停攝制。
六十年代初期,課程設置加強了史論課的建設,增設了《中國電影史》、《外國電影史》、《藝術概論》,制定了《學生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
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電影教育完全陷於癱瘓。1970年5月,全體教職工下放部隊農場勞動,接著又把全部校舍房屋、設備、影片資料、圖書移交出去,電影學院被掃地出門。
這一時期,電影學校在壓力下先後招收了「工農兵學員」的大專、中專、進修班等22個專業班。
「四人幫」被粉碎後,1977年經國務院批准又恢復了原建制北京電影學院。
文化部為迅速重建北京電影學院,1978年3月建立了由副部長王闌西任組長,盧夢、 鍾敬之、申伸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撥亂反正,恢復了導演、表演、攝影、美術、錄音五個系本科的招生,文學系先以舉辦進修班主逐步恢復本科招生。舉辦表演師資進修班,各系並舉辦幹部專修班。為給民族地區 培養電影幹部,1981年招收了新疆、內蒙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的表演、攝影、美術、錄音四個專業的本科班。 1982年7月,羅光達、周傳基以觀察員身份赴澳大利亞參加 CILECT(國際電影、電視高等院校聯絡中心)會議之後,學院先後派出考察團考察了東、西方一些經濟發達國家電影電視教育的現狀。
繼學院學術委員會恢復、創辦《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之後,建立了電影理論研究室,並先後組織了一系列有關電影美學、中國電影民族化的道路、中國優秀影片的創作實踐、電影與電視等專題研討會。教師們先後在《北京電影學院學報》及報刊、雜志上發表了有影響的論文300餘篇。各專業教師先後完成的理論專著有70餘種,其中《攝影曝光控制》、《攝影鏡頭的性能與選擇》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國家一級),《元美學》、《色彩學基礎與銀幕色彩》獲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教材一等獎。1987年-1992年間獲國家及部級優秀教材獎共9種。
在史論課的建設方面,重建了7個國家的「電影研究」課程以及35門選修課程。
實行「學年學分制」、「二·四制」(按本科招生,兩年後根據學分成績,少數學生按大專畢業,其餘繼續學習)並在1985年級6個專業的新生班試行。
畢業生在教師指導的畢業演出中,其畢業作業《中彩》、《童年往事》、《隨風而去》分別獲得國際大學生奧斯卡電影節獎和東京國際大學生電影節的特別導演獎等。
北京電影學院於1984年被吸收為CILECT的會員學校,並於1988年被選為理事學校。1991年6月6日,受CILECT的委託,由學院主持召開了「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電影、電視培訓研討會」,出席會議的有亞太地區22個國家和地區的35個高等影、視院校代表。
1984年,電影學院受權招收碩士研究生,並逐年擴展研究方向和擴大招生人數。此後又同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研究方向為電影歷史和電影理論的碩士研究生教學班。
1989年,建立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培訓中心,
1991年5月,學院制定了《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發展規劃綱要》。
1992年,學院決定建立「金燭獎」、「北京電影學院獎」,前者為獎勵在校工作成績突出的教師和職工;後者則為表彰學院師生及歷屆校友在電影創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電影作品而設立的榮譽獎,以弘揚電影教育並推進中國電影藝術的提高。獎項分大獎、編劇、導演、表演、攝影、美術、錄音獎七項,1993年5月5日,舉行了首屆「北京電影學院學院獎」、「金燭獎」頒獎大會,獲獎作品及作者名單以金字鐫嵌在校園的金字塔碑上。
1993、1994年,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合作建立了跨校雙學位學制班。從1994年開始並擴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計劃。
1995年,與中國攝影家學會合作辦學,成立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另外北京電影學院董事會也成立了。
2013年3月,教育部、北京市、國家廣電總局簽約共建北京電影學院,根據共建協議,北京電影學院還將在通州區建設佔地面積500畝的新校區,建成後可保障6000名學生在校學習,將比目前的學生培養規模增加一倍多。
2015年,北京電影學院舉行建校65周年慶典活動; 中信國安投資有限公司與北京電影學院簽署了關於聯合辦學的戰略合作協議,北京電影學院相關專業的二級學院將陸續遷址到位於河北香河的中信國安第一城。
『肆』 「最窮影帝」富大龍:不接廣告,不上綜藝,窘迫時身上僅剩200塊
娛樂 圈一向被稱為大染缸 ,高片酬讓整個圈子都籠上了一層浮躁的氣息。
某些藝人補繳的稅款,數額高到普通人要從秦始皇時期開始勞動,不吃不喝才可能攢到。
更令人詫異的是, 高價片酬並不能換來高質量的表演 ,數字小姐、數字先生層出不窮。
演啥都一個樣,生氣靠吼、哭不出來靠眼葯水......
也正因如此,能在大環境下堅守著演員職業操守,
一門心思只琢磨演技的演員,實屬難能可貴。
而富大龍,就是這樣一個「奇葩」。
他的清醒,不知道讓多少小鮮肉自愧不如。
01
有人走上演員這條路,或天賦異稟或外貌出眾,屬於老天爺賞飯吃。
而富大龍靠的是骨子裡的韌勁兒。
1976年出生在甘肅天水的富大龍,其貌不揚,但 極其有性格 。
有回惹父親不高興,抬手打了富大龍一下,他居然 能把自己氣得背過氣兒去 。
再醒來時,已經在父親懷里,母親在一旁戳戳他腦門:你咋氣性這么大呢。
富大龍自幼學習成績不錯,很愛看書,興趣愛好也很廣泛,
京劇、樂器、武術每一個都能學得有模有樣,
按他的想法,以後要從事跟文學相關的事業,從沒想過跟演戲沾什麼關系,
畢竟自己 愛看愛寫但唯獨不愛說 。
但是,老天爺偏偏不按他的想法來。
1983年的一天,富大龍正在少年宮學武術,一門心思捉摸著怎麼把腿踢高,
當時他憋著一股勁兒、眼神堅毅,每一下都踢得很用力。
這一幕被電影《中彩》的導演韓剛看在了眼裡,
恰逢他正在少年宮挑選小演員,感覺這個小孩的倔勁兒很符合影片中角色氣質,
於是年僅八歲的富大龍便開啟了演藝之路。
根本不懂什麼是表演的富大龍,原以為只是一次熒幕嘗試,
結果,導演韓剛又將他推薦給了 《少年彭德懷》 的導演馬秉煜。
當時《少年彭德懷》正四處尋找符合彭總幼時特點的小孩,
為了最大程度貼合角色,一直在強調彭總不但嘴唇厚,還有一點點地包天。
童年時的富大龍圓臉蛋,嘴唇很豐滿,再加上他那種極具性格的小眼神,
韓剛覺得很符合《少年彭德懷》的選角,於是便推薦給了馬秉煜,
介紹大龍時特地強調: 這個孩子有股牛勁兒。
別看富大龍年紀小,但那會兒就有了演戲要做功課的概念 ,
他自己跑到書店買了本《彭德懷自傳》看,這一點恐怕現在有很多明星都做不到。
富大龍大概了解了自己要演什麼內容,但怎麼演還是一頭霧水。
在一場母親過世的戲中,他怎麼都哭不出來,NG了很多次,
導演循循善誘,其他演員都幫助富大龍營造氛圍帶入,折騰了很久最終圓滿完成。
那一次,他才感受到了一些演戲到底是什麼。
用富大龍自己的話說,那會兒演戲就是傻而真實,沒有太過花哨的技巧,就是一腔真誠。
也就是這樣的「真」,使他獲得了第二屆中國電影童牛獎優秀表演獎。
然而,此時富大龍心裡卻還一直還惦記著自己的文學夢。
02
1994年,富大龍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成績並不突出,
在學校里上了一學期都沒覺得自己有多喜歡表演。
直到大二時,富大龍突然領悟了其中的樂趣,
他將演戲與自己喜歡的音樂、繪畫相結合,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理論。
本來就愛琢磨的富大龍更起勁兒了,無論課上還是課下,
只要有表演的機會,不管角色大小他都拿捏死死的。
這也讓他在畢業時,各科成績由末尾變為了第一。
只是跟他同班的蔣勤勤、金巧巧等,早以出名,在演藝圈風生水起,但他卻默默無聞。
畢竟演藝圈不同於其他行業,除了專業過硬外,長相也是很重要的。
富大龍小時候因長相特色獲得了不少演出機會,
長大了雖也帥氣不少,但 與同期的陸毅等人相比,還是多了幾分「鄉土」氣息。
所以,找他的戲也沒有什麼討喜的角色。
畢業兩年後,富大龍才在《少年包青天》中出演「狸貓換太子案」的六子。
從構思到籌備自己執導的電影《紫日》期間,
馮小寧多次找富大龍聊天,他給了富大龍一個月時間,
讓他去越偏遠越好的農村去體驗生活,
並坦言, 如若在開機前,有比他更適合演員,就會果斷換人 。
一個多月後,當馮小寧導演去河北一偏僻村莊去找富大龍時, 愣是沒認出來 ,
黝黑的皮膚,鬍子拉碴,
因為天天下地做農活,身上的肌肉也變得健碩。
馮小寧導演看著眼前判若兩人的富大龍,撲哧一下笑了,
這一笑,也意味著富大龍的男主角穩了。
影片中,富大龍無論多危險的場景都不用替身,
在一場「地雷陣」的戲份中,他 被彈片劃傷腿 ,只是簡單處理了一下便繼續投入到拍戲中。
長久未得到認可的富大龍,在戲中將情緒宣洩地很徹底,
把一個角色或善良或仇恨的多面性掰開了、揉碎了,
將底層人民面對現實的無力感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他的卓越演技, 助推影片獲得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這也使富大龍的名字被人們知曉。
本以為富大龍終於可以擺脫苦苦等戲上門的日子,可以一步脫貧致富走向奔小康之路。
結果, 富大龍的決定,再一次讓他的生活回到了原點 。
03
富大龍挑劇本有一個原則, 如果要出演反面角色,必須惡有惡報,
因為他演戲最重要的目的,是要通過作品傳遞給觀眾明確善惡觀念。
更何況,屏幕前有很多的青少年,如果看了劇哪怕能給予一點點啟發也是值得的,
但如果因為看了自己的劇學壞了,不值得。
所以,在出演《紫日》有了些許名氣之後,
富大龍感覺自己多少是有了一點影響力,便在劇本上的選擇上更加挑剔。
這恐怕是很多流量明星所不能理解的,
畢竟在流量為王的時代,趁著名氣熱度抓緊宣傳、上戲,才是「正確」的選擇。
花無百日紅, 不把握時機抓緊「撈錢」,那是真的「傻」 。
而富大龍就願意當這樣的一個「傻子」。
他堅持著自己的原則,沒有合適的戲拍,自然就沒了收入,
捉襟見肘的那幾年, 富大龍曾送過一小時三元的外賣 ; 兼職代過課 ;
在小飯店幫過廚 ,每天眼睛被煤氣熏到腫得跟桃子似的;
甚至 過年母親還得救濟富大龍 。
回想起這段時間,富大龍說, 從未覺得生活苦 ,
自己憑借雙手掙錢,哪怕到了七八十歲也覺得很踏實,
就算演不了戲,去搬磚刷盤子也能活下去。
以這樣的方式等機會,一等就是四年。
就在他忙於生計時,《天狗》導演戚健找到了他。
起初,這部劇定的男主角是陳建斌,
結果臨開機時,陳建斌檔期沖突無法出演,
而重新找演員也都沒有特別滿意的,這可把導演愁壞了,
有人向導演提議:那個演過《紫日》的小夥子能行嗎?
就這樣,李天狗這個角色落在了富大龍頭上。
接到導演電話的富大龍, 當時兜里也就剩200塊 ,
整個人狀態也有些疲憊與頹唐,
也許是太久沒有接到好劇本,也許是真的太喜歡天狗這個角色,
當他拿到《天狗》劇本後只看了兩頁,便決定連夜坐火車趕到了山西平遙片場,
臨上車前富大龍的母親往他兜里塞了幾百塊錢 ,那一刻讓富大龍感覺無比心酸。
到了現場,富大龍十分珍惜這次機會,
仔細揣摩角色內心,一字一句學山西話,
去找人帶著體驗護林人的日常生活。
厚積薄發這個詞用來形容富大龍再恰當不過,
憑借李天狗一角,富大龍在而立之年,一舉奪得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 中國電影華表獎 以及 中國電影金雞獎 的 最佳男主角獎 。
「三料影帝」傍身,富大龍實至名歸。
人們用「戲痴」「戲瘋子」來形容富大龍對演戲的專注,
越來越多的片約向他涌來,但他依舊秉持原則,並未因名譽加持而產生任何變化。
他 盡量遠離社交媒體 ,生怕自己的表達引發誤導。
為數不多在社交平台發表長文,也是因為太多人拿他演的秦始皇與張魯一演的嬴政做對比,
抨擊張魯一表演拉垮的聲音不絕於耳。
面對這樣的爭議,一向低調的富大龍洋洋灑灑 用兩千字化解 ,
他不希望自己被利用、被嫁接, 聲稱自己只是一個演戲的而已。
通篇真誠道歉與道謝,讓旁觀者回歸平常心,也算解救張魯一於水火。
不想火,在別人口中或許是凡爾賽,
但在富大龍這里是真心實意這么想的,
面對找上門的廣告商,富大龍都是婉拒,
他覺得自己無法為任何奢侈產品代言,他只想用行動告訴志同道合的人樸素的意義。
能禁得起高額代言費誘惑的明星能有幾個?
富大龍清醒而自知實屬演藝圈中的一股清流。
很多熱門綜藝也向他拋出橄欖枝,
但富大龍覺得自己不善言辭,很容易接不上話導致冷場,即使能增加曝光度也選擇拒絕 。
後來乾脆把社交平台為數不多的內容都清空了 ,
而他遲遲不發彷彿是自恃清高, 還浪費了別人的時間 ,乾脆做好分內事,用作品說話。
出道近20年,富大龍才勉強在經濟等各方面不再是赤字。
被稱為最窮影帝一點也不為過。
04
趙薇曾在《演員請就位》中,提到有些演員空窗四五年沒有接戲,等到接一個戲呈現給大家時,你會發現他的那幾年沒有白過,而是每天都在雕琢自己演技。
彈幕很多人都提到了富大龍。
他能對戲鑽研到什麼地步呢?
在拍《隋唐演義》時,富大龍所飾演的角色楊廣是一個能文能武的才子,
他開始查閱大量資料,體會角色 情感 ,
他認為如果楊廣能安排一段在竇建德跟前舞劍會更使角色更立體,
於是便將查好的資料結合自幼學的武術相結合,編排了一段舞劍。
展示給導演看的時候, 導演嘖嘖稱奇:你小子可真是個人才。
在拍《進京城》時有大量戲劇部分,這對非專業人士來說,難度太大了。
加上拍攝時間緊張, 劇組決定戲劇部分用替身。
富大龍第一時間表示拒絕,覺得那樣太對不起觀眾 。
於是,那段時間富大龍白天拍戲,晚上不休息,反復練習戲劇腔調、走步的身影。
光敬業這一點,不知道甩開現在的「數字小姐」多少條街。
他不僅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業內人士也對他贊賞有嘉。
老藝術家於藍老師 號召所有青少年兒童向富大龍學習;
一向不服人的演員寧靜說富大龍是男人中的男人。
而中戲女神曾黎更是一度被富大龍的敬業、幽默所吸引,
二人因戲生情,成為戀人共同打拚,成全一段佳話。
只可惜聚少離多為感情添加了太多不確定因素,最終遺憾收場。
富大龍現在的妻子饒敏莉可謂是他的靈魂伴侶,
在他沒錢沒名時跟隨了他並低調結婚,
兩人連像樣的婚房也沒有,與父母一同擠在一個小兩居的房子里生活。
富大龍一度出於對妻子的愧疚,想通過拍廣告等來錢快的方式去賺錢,
是饒敏莉讓富大龍堅持初心,不做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情,
她接納著富大龍的所有,讓富大龍的前行更有力量。
現在的富大龍,還是會經常被拍到隨意穿著T恤和休閑褲,
與工作人員吃著工作餐,
或者隨手拿著肉夾饃吃的津津有味, 毫無偶像包袱。
對他而言演員只是一個職業,是一個幹了就要干好的職業,並沒有什麼光環在其中。
也許,在商業的評判體系下,富大龍也許是失敗的。
但在他看重的生命價值體系中,他一定是最富有、最成功的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