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談從敘事策略分析中國動畫電影
談從敘事策略分析中國動畫電影
[論文關鍵詞] 動畫電影敘事方式角色中國風格
[論文摘 要] 動畫電影結合美術和電影的綜合特點,以其獨特的藝術表達形式和審美特點吸引著廣大的愛好者和製作者。動畫具有獨特的文化傳播方式與藝術形式,敘事則是動畫電影的核心,也是中國動畫電影中需要學習借鑒的地方。本文從動畫電影的選材、主題手法、角色上來談,最後論述中國動畫電影如何發展,提出問題並展望中國動畫應該如何發展。
動畫電影的發展經歷了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到今天的繁榮期,動畫形式已在社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較世界各國動漫的發展,中國動漫還存在一些差距。在歐美、日本和韓國,動漫已經成為一種主流文化。但像動畫片《魔比斯環》這樣的片子如何能抵抗《怪物史萊克》,關鍵就要看其敘事策略了。動畫電影應有理性的解析,把握商業動畫電影的基本元素,才能充分發揮動畫藝術的優勢。
一、從選材看動畫電影的敘事策略
動畫電影作為電影藝術的一種形式,在選材上應遵循電影藝術的一般原則,但動畫電影由於其媒介、製作方式、製作材料、製作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獨特性,而有別於其他電影藝術的選材。在選材上我們首先要確定產品的對象是誰,所要表達的意義是什麼。例如,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動畫題材最受歡迎,市場效益也最好,因為它受眾面廣,市場收益相應也會多。關於動畫的選材也有側重於兒童化的,有人認為動畫就是給小孩看的,不適合表現深層次的題材。有人則認為,動畫可以表現所有的題材,我們所謂的動畫全民娛樂的時代已經到來。其實,動畫隸屬於電影中一個分支,在題材表達上必須符合動畫本體特徵。動畫電影區別於實拍電影,最明顯的特徵是動畫具有高度虛擬性。這一特徵決定了動畫不可能像實拍電影那樣接近真實。在一些優秀的動畫電影作品中,很少如實描寫日常生活,相反的是盡力拉開與現實的距離。動畫可以天馬行空地講述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沒人會對動畫片中的老鼠為什麼會打敗貓而吹毛求疵。其次,動畫電影的題材相對比較簡單。在動畫中,造型的線索簡單、矛盾簡單、人物關系簡單,例如在中國四大名著中,《西遊記》就比較容易被改編成優秀的動畫作品,而《紅樓夢》就非常不適合動畫改編。在《紅樓夢》中光是人物關系就已經十分復雜了,再加上場景之類的更是繁復。
動畫表現的題材可以更加成人化。動畫片早已不僅僅是孩子的專利,以成人為目標觀眾的動畫片現在比比皆是。這樣從商業價值上講,單純考慮兒童觀眾對動畫產業的發展也是不利的。通常只為兒童製作的動畫片僅僅能在電影院的下午和傍晚時間放映,而國家經常出台福利政策限制兒童電影的票價,這樣一來票房收入也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動畫電影觀眾擴展至成人范疇,那麼就可以進入晚場時段放映並因此有獲得更高票房收入的可能。①這樣無論從商業價值還是發展價值上都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動畫片《藍皮鼠和大臉貓》,其後續的商業價值還是比較高的。
二、從主題看動畫電影的敘事策略
動畫電影是一種用來表現其特有主題的藝術形式。在動畫片中不是說所有的都必須有嚴格意義上的敘事主題。許多藝術類的動畫短片並不需要深刻的敘事主題,其動畫可以作為一種純視覺形象的一種表達方式。一部個性化的藝術動畫短片,可能只要有一個絕佳的創意或者奇妙的視覺展現,就能創造出很好的效果,觀眾樂在其中,得到純粹視覺感官體驗。但是作為動畫電影卻並不是這樣,動畫電影通常是以故事情節來傳達大眾共有的精神狀態。在動畫電影的學習中不應純粹追求視覺盛宴,而忽略了對藝術本質的探索和藝術修養的培養。如果把這類作品打回原形,不過是兒童玩具萬花筒罷了。因此動畫電影的主題選材尤其重要。
動畫電影的主題必須突出,如果一部動畫片有多種主題而沒有主次變化。那麼最終這部動畫片將失去主題。例如,日本動畫《再見,螢火蟲》就是一部以旁觀者的角度展現戰爭悲劇的影片。除了在開場展現了空襲後的慘狀外,片中並沒有過多地描述戰爭的慘狀,而是通過描述兩兄妹單純真摯的情感將戰爭的殘酷性深深地刻入觀眾的心裡,使得全片一直彌漫在悲劇的氛圍當中。這就是主題的選擇的重要性,好的主題能引人入勝,使整部動畫具有意義感。
在動畫的主題選擇中,應該通過畫面和情節自然流露出來,創作者的觀點要盡可能曲折。但也不是說越曲折越好,不能讓觀眾一頭霧水,不知所雲就好。另外動畫片的主題選擇應有較高的哲學思想和文學思想,要在動畫語言、動畫形式上做多種嘗試,這樣才能有更好的主題以吸引觀眾。選擇好主題的敘事方式後,故事的發展情節多以整個故事的開始、發展、高潮和結尾的先後時間順序展開,圍繞故事情節主線,簡單明了,一目瞭然。這樣的敘事結構可看性強,不僅符合人們的觀賞需求,而且對於兒童這個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的年齡階段,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更適合兒童。
三、從角色上看動畫電影的敘事策略
談到角色,大家都會想到“米老鼠、唐老鴨”。作為一部商業動畫長片來說,當故事的主題和情節發展定下來以後,角色的設置無疑就是最重要的了。動畫是創造生命、賦予角色生命的一種藝術形式。角色是動畫中的視覺核心,很多經典的動畫片,在多年以後,故事可能會被觀眾淡忘,但是觀眾往往能記住裡面的“角色”,能被大家津津樂道的也一定是那些經久不衰的角色造型。因此從每個角度來說,動畫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角色塑造的成功。因為在動畫中,對角色的塑造不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再現,而是一個虛擬誇張角色的塑造過程。角色造型設計不是純粹的視覺問題,是抽象再創造的過程,是文學語言的視覺化,好的角色能給觀眾以遐想,能充分引起觀眾的興趣。
動畫電影是一種允許和鼓勵個人創造的藝術形式,其中的角色設置可以不遵循現實生活中的約束,可以超現實生活,以凌駕於現實之上的能力。在動畫里,動物可以開口說話,可以有自己的思維,甚至桌椅板凳這些沒有生命的物件都可以行走跳躍等。動畫中角色的形象不管是什麼類型,都是擬人化了的人或物,體現著人類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例如動畫片《美女與野獸》中的`“燭台先生” “掛鍾管家” “茶壺大媽”等。但動畫角色的“假定性”也有其自身的限度,不能毫無節制地天馬行空。不管動畫片中的角色如何離奇,如何荒誕不經,它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內在邏輯,使觀眾相信並能夠接受。如果只一味強調角色的“奇異性”,以至於失去了真實的邏輯基礎的話,這樣的動畫角色必定是不受觀眾歡迎的、失敗的。動畫角色在性格上應簡潔明了、藝術形象鮮明突出、主要角色的性格定位是循序漸進的。這樣做並不是把角色簡單平面化,而是為了角色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在商業動畫長片中,角色不僅僅是動畫中的簡單形象,而在後期開發的主要產品上也有很大的經濟效益作用。
㈡ 簡析動畫電影的情感訴求與設計體現
簡析動畫電影的情感訴求與設計體現
導語:情感設計是動畫片的靈魂所在,作為動畫的情感設計創意,時常受到無意識的偶然因素或是非理性因素的影響等
華夏民族具有悠久深厚的歷史傳統與豐富多彩的情感品味,而中國動畫設計普遍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情感意境的缺失。這是因為在動畫創作中鮮少關注對情感的設計與挖掘,究其根本是缺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關照與活化應用。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一書中講道:“中國人完全過著一種心靈生活、一種情感或者人類情愛的生活。”①既然如此,不妨將這種心靈生活抽象地運用到動畫情感創意中,並轉化為鮮明的動畫藝術形式。
一、動畫創作中的情感元素剖析
情感,是人類思想活動的情緒集合,它時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理念與行為方式。那麼,如何通過動畫設計的物體對象表現抽象的情感,是動畫設計師需要關注的首要問題。
動畫藝術形態一般傳達兩種信息:其一是理性信息的傳達,如人物角色形態、場景環境布局、燈光照射,以及排列、色彩風格設定等動畫設計的本體形態;其二是情感信息的傳達,如人物的行為性格、台詞語言、思想活動、內心矛盾、關系沖突等。理性信息是動畫生成的基礎,而情感信息是動畫升華的關鍵,二者互為作用,為觀眾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視聽感受與無形的情感體驗。當設計師使動畫在角色、場景、動作、色彩上傳遞於人的真實感受是一種“美”的體驗或使設計具有了“人性化”時,我們將此稱之為動畫的情感設計。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所講的“動畫的生命力”表現。
二、動畫創作中的情感訴求與設計體現
(一)從整體上把握動畫情感環境
眾所周知,動畫片的創作是一個整體的系統概念。這個系統包含眾多元素,諸如故事情節,場景造型、劇本語言、燈光色彩、動作設定、音樂音響、角色塑造等,這些基本因素在一起相互作用發展變化,經過設計師的精心設計策劃,就形成了動畫片的整體情感環境氛圍。而這種情感環境的創意來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動畫設計師個人的專業修養、設計經驗以及自我體驗來決定的。觀眾通過物化的角色形象感受著動畫片散發出的個性情感,並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逐漸深入內心。從整體上把握動畫情感環境,營造情感設計的意境氛圍,來最終滿足觀眾對自身的情感訴求,這是行之有效的動畫情感創意設計途徑。
(二)藉助符號表達動畫的情感意境
在動畫創作中,情感的設計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轉化為特定的視聽符號而呈現,也就是設計師對動畫設計要素的全面整合,並以符號化的形式再現在觀眾的面前。觀眾對動畫影片的情感感知,是通過視聽的方式來獲得,這種視覺與聽覺又是情感物化的符號表現。綜上所述,動畫情感意境得以完美實現必須藉助視覺符號和語音符號來共同建構。下面就以美國定格動畫影片《鬼媽媽》為例,從三個方面來剖析情感意境符號化的具體體現。
1.藉助人物語言的運用對情感進行表述
人物的語言對白是一部動畫片中最易於出彩的地方,其中不乏神秘懸疑而又魂牽夢繞的台詞語句。這不僅將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並且幽默詼諧地流露出引人入勝的領悟。經典的台詞加深了人物的形象,突出了角色的內心獨白,進而賦予了動畫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徵。《鬼媽媽》開場中女主角卡羅琳與小黑貓初次相遇時,卡羅琳的內心獨白便深深地引起了觀眾的情感共鳴,而接下來小黑貓的主人小男孩壞比特的出場方式,以及與卡羅琳之間的對白,更是將影片的感受引向神秘隱晦,並充滿探索的情緒之中。
2.將造型和場景的設計與情感表達相融合
動畫影片《鬼媽媽》在造型和場景的設計上是極其考究的。整部動畫的造型大體傾向於壓抑之感,巨大的頭部,纖細的身體和四肢,讓人覺得頭重腳輕。故事的主角卡羅琳身穿黃色雨衣,給人十分好動的.感覺。而反面角色“鬼媽媽”是一隻由很多縫衣針組成的巨大蜘蛛怪物,“鬼媽媽”造型多用堅硬的直線構成,再加上尖銳的針形,整個角色的形象極具攻擊性和距離感。影片造型中最有特色的是一雙紐扣眼睛,紐扣的定位是這部動畫電影別具一格的視覺符號,它代表危機的產生,也是主人公卡羅琳拚命掙脫的枷鎖,又是她迫不及待渴望得到的誘惑。總而言之,該片中的紐扣,這個簡單的符號,充分體現出了藉助造型抒發影片情感的途徑。
影片場景的色調處理,一開場便被整體定位在神秘詭異的哥特式基調中,場景環境是昏暗迷惑充滿神奇感受的。影片採用了幾種不同的場景色調處理表現,比如女主角卡羅琳所居住的詭異陰森的小鎮,是暗淡冷漠的灰色;卡羅琳家裡的環境設計氛圍是相對溫暖的色調;而鬼媽媽居住的室內色調定位卻是高度溫暖的亮色調,所以不同場景環境色調需要與個體情感表達相一致,和諧構成完善的視聽畫面,從而給予觀眾強烈的情緒感染力。
3.通過動畫音樂的感染達到情感共鳴
從動畫影片《鬼媽媽》的音樂背景中,創作者完美地將神秘莫測的畫面內容與個性鮮明的主題音樂融合在一起,讓觀眾在優美而舒暢的視聽語言中徜徉,並從中深刻地體會到影片所散發出的情感意境。動畫片的這種情感屬性不是僅留存於劇情之上的表層情緒宣洩,而是透過情節刻畫展示出角色內心結構矛盾與思想情感變化的過程積淀。影片《鬼媽媽》的整體設計包括角色造型、場景環境、台詞對白等都與具體細膩的情感抒發相呼應,讓觀眾沉浸在溫暖、詼諧、冷漠、恐怖、喜悅、滑稽等多種情感的包圍中,充滿無限的回味與深思。動畫片的音樂不僅緊跟情節的跌宕起伏,起到渲染故事的作用,而且是情感發展的有利助推器。
(三)畫面語言的情感傳遞與體驗
定格動畫電影《鬼媽媽》以別致的視覺語言為沖擊,逆向闡述創意的線索路徑,尋求內容與情感的契合,這不失為動畫情感設計表現的有效途徑。《鬼媽媽》中精緻傳神的角色造型,瑰麗花園的完美演繹,世界抽象化的美學展現,無不閃爍著每一幀畫面的精美語言。
動畫片情感訴求的實質是藉助強烈的形式語言與視覺審美效應,以達到個體情感的群體共鳴,這也是一部動畫片情感設計的最大成功。在當代動畫設計的創作中,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語言為動畫情感的設計創造了多元化的表達介質。設計師通過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運用鮮明的形式語言將客觀物象以不同的方式和結構進行重新整合,再通過動畫設計的基本要素來創造動畫的視覺效果,增強觀賞的價值及情感的品味。動畫片中的基本元素本不具有感情,是設計師在主觀能動性下對人物角色情感塑造的創造變現。
三、結語
情感設計是動畫片的靈魂所在,作為動畫的情感設計創意,時常受到無意識的偶然因素或是非理性因素的影響等,這些因素在動畫情感設計的創意中是隨機的,也是至關重要的情感突發體現。事實上,這些因素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設計師個人修養、經驗累積以及情感爆發等綜合基礎上的多元整合。遵循動畫創作的本質規律,注重動畫片情感設計的傳遞與體驗,回歸動畫創作的初衷。動畫片的成功,正是源於對動畫創作中情感傳遞與體驗的不斷探究與挖掘。
注釋:
①邱曉岩,孫慧.中國當代動畫發展的成長缺失
[J] .文藝爭鳴,2012(3).
;㈢ 迪士尼動畫電影《二分之一的魔法》拉片分析
「 拉片」是動畫專業的學生必不可少的一種學習方式。通過拉片,我們可以把一部好的影片進行展開和分解,並得出它的劇情內容與 情感 表達。把它的「好」給搬出來。
故事要素分析
片名:《1/2的魔法》
片長:1h32min
第一幕(0min-21min)
場景一(0min-3min):魔法從古時的繁榮到現在的遺忘。場面 由正(會用魔法)轉負(遺忘魔法) 。說明人們通過 科技 的發展,遺忘了現實中魔法的存在。
場景二(3min-7min):伊恩穿上父親的衣服在家中。暴露出自己膽怯和逃避的性格。
場景三(7min-8min):伊恩在漢堡店通過父親的同事重新認識了自己的父親。場景 由負轉正。故事價值:膽怯懦弱自信開朗 。伊恩開始寫出清單改變自己。
序列一:「找到最好的我,向父親一樣認識自己。」
場景四(8min-9min):在教室同學把腳搭在伊恩椅子上。伊恩的妥協和膽怯的性格和心理逐顯。伊恩開始 由正(自信)轉向負(不自信) 。
場景五(9min-10min):伊恩開車考試通過失敗。場面繼續 向負(怯懦)的方向發展 。伊恩不自信的表現增強。
場景六(10min-12min):伊恩恩邀請同學參加自己的生日派對失敗。伊恩到了崩潰的邊緣。
場景七(12min-14min):伊恩回到家中對著錄音機向父親的錄音對話。伊恩徹底崩潰。故事價值: 社恐不安勇敢擔當 。伊恩通過一系列事件完全推翻了清單上的計劃。
序列二:「伊恩完全由自信轉變為不自信。」
場景八(14min-16min):得到父親的禮物。伊恩開始重拾信心,魔法由遺忘開始被人們發現。
場景九(16min-17min):通過巴里得知用魔法可以復活死去的父親,結果失敗。場景 由正(成功)轉負(失敗) 。
場景十(17min-21min):伊恩無意中激活了魔法,並用魔法復活了父親的下半身。場景由負轉正。伊恩 由負(自責)轉正(勇氣) 。找到寶石完全復活父親。故事價值:找到寶石困難險阻。沒有地圖和路線。
序列三:「伊恩重拾信心,決心要找到寶石。」
第二幕(21min-1h20min)
場景十一(21min-25min):伊恩和巴里前往蠍獅酒館。場面 往正(尋找寶石)的方向發展 。伊恩開始學習魔法咒語。
場景十二(25min-26min):伊恩家中,媽媽得到伊恩的留言。伊恩媽媽決定去救回伊恩和巴里。
場景十三(26min-31min):伊恩和巴里來到蠍獅酒館尋找地圖下落被蠍尾獅阻撓。伊恩斥責蠍尾獅。伊恩 由負(膽小)轉正(勇敢) 。
序列四:「伊恩開始自信並成長起來。
場景十四(31min-34min):前往渡鴉角。伊恩擔心媽媽開始自責。內心的怯懦依然沒有完全轉變。
場景十三(34min-36min):伊恩媽媽帶著蠍尾獅尋找伊恩。蠍尾獅開始拋棄對以前使命的遺忘開始面對過去的傳奇。
場景十六(36min-38min): 汽車 沒油。伊恩運用魔法想把汽油變大結果把巴里變小。
場景十七(38min-42min):伊恩在加油站惹上了麻煩,帶著父親和巴里逃跑。
場景十八(42min-48min):伊恩完成了沒有完成的開車平道,學會開車,躲過了危機。場面由 負(谷底)轉正(高潮) 。伊恩在隱形中正在完成清單上的內容。
場景十九(42min-52min):伊恩和巴里被警察發現,伊恩利用魔法偽裝躲過了警察的搜查。場面由 正(和諧)轉負(破裂) 。故事價值: 情誼緊密情誼破裂 。伊恩和巴里的矛盾就此引發。
序列五:「伊恩和巴里發生矛盾,關系由好轉壞。」
場景二十(52min-54min):伊恩向巴里道歉。父親出來帶著伊恩和巴里跳舞,場面 由負(破裂)轉正(和諧) 。故事價值: 相互指責相互包容 。伊恩和巴里交談後和解。
序列六:「伊恩和巴里矛盾和解,關系由壞轉好。」
場景二十一(54min-56min):蠍尾獅重獲寶劍。伊恩媽媽帶著蠍尾獅來到當鋪找到了被蠍尾獅所遺棄的寶劍。場面往 正(蠍尾獅轉變逃避的觀念)的方向發展 。
場景二十二(56min-57min):警官發現伊恩的蹤跡,開始追蹤。
場景二十三(57min-1h):伊恩想用魔法通過懸崖。由於自己的膽怯而失敗。
場景二十四(1h-1h2min):伊恩用魔法成功通過懸崖。伊恩的內心逐步改變 負(膽怯)轉正(開始自信) 。故事價值: 渴望幫助勇敢自強 。伊恩發現憑自己可以渡過懸崖。
場景二十五(1h2min-1h4min):伊恩開車躲避警察追捕。伊恩學會開車, 正面(自信和勇敢)程度加強 。
場景二十六(1h4min-1h7min):巴里用車撞到石頭,擋住警察的追捕。
場景二十七(1h7min-1h10min):巴里和伊恩找到入口,並進入 探索 。場面 由負(一無所有)轉正(重現希望) 。
場景二十八(10hmin-1h16min):伊恩媽媽出了車禍。蠍尾獅重新發現自己的潛能,帶著伊恩媽媽飛向目標。
場景二十九(1h16min-1h2min):伊恩和巴里重返起點。伊恩和巴里在現矛盾。場面 由正(勝利)轉負(失望) 。故事價值:兄弟情誼。伊恩和巴里性格的落差導致兩人的對彼此的誤解加大。
序列七:「伊恩和巴里再次發生矛盾,關系由好轉壞。」
第三幕(1h20min-1h42min)
場景二十九(1h20min-1h22min):伊恩發現在巴里的幫助下完成了清單的內容。伊恩像巴里道歉。
場景三十(1h22min-1h23min):蠍尾獅激戰詛咒恐龍,故事價值: 躲避使命面對使命 。蠍尾獅完全重回昔日的戰士形象。
場景三十一(1h23min-1h25min):伊恩和巴里用寶石復活父親,伊恩決定去戰勝詛咒恐龍,伊恩終於完成了人生的蛻變。故事價值: 勇氣責任懦弱膽怯 。伊恩感謝父親和巴里的陪伴。
序列八:「伊恩向巴里袒露心聲,情誼升華。」
場景三十二(1h25min-1h27min):伊恩戰勝詛咒恐龍,消滅了詛咒。伊恩受傷倒地,被困石堆里。
場景三十三(1h27min-1h28min):伊恩透過石縫看見已被復活的父親。
場景三十四(1h28min-1h29min):巴里救出伊恩。故事價值: 排斥接受 。巴里向伊恩傳遞父親的囑托。伊恩接受並向巴里坦露心聲。伊恩和巴里相擁。
場景三十五(1h29min-1h31min):蠍尾獅、伊恩、伊恩媽媽和警官找到自我。故事價值:找回真實的自己。大家回到昔日的形象。
場景三十七(1h31min-1h42min):伊恩性格的轉變。完成人生蛻變,像他的父親一樣。
序列九:「完成人生蛻變。」
㈣ 動畫短片父與女景別分析 [動畫短片《父與女》的視聽語言分析]
[摘 要] 《父與女》是英籍荷蘭藝術家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於2000年創作的實驗性藝術短片,曾在2001年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該片從普通的生活情節出發,用獨特的視角反映事件,以人類最純真的情感為主題,試圖探尋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情感的真諦。影片無論是鏡頭的運用還是造型設計,無論是背景音樂的選擇還是象徵符號的運用,都緊緊圍繞著情感線索,表達人類對「真、善、美」的訴求,使影片的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達到高度統一。
[關鍵詞] 《父與女》;創作背景;表現內容;視聽語言
《父與女》(�Father and Daughter�)是英籍荷蘭藝術家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Michael Dudok de Wit )於2000年創作的一部實驗動畫短片。該片由英國Cloudrunner電影公司與荷蘭CineTe Filmproctie電影公司聯合出品,在2001年3月揭曉的奧斯卡金像獎中脫穎而出,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同時也成為備受觀眾矚目的動畫影片。該片不受主流商業動畫市場環境的干擾,完全發揮作者對動畫藝術的獨特理解和感受,通過對人類情感的真摯表達及凄美的藝術感染力,將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有機結合,成為實驗動畫短片的經典代表。
一、創作背景
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生於1953年,早年就對歐洲的漫畫及插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對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美國卡通漫畫家卡爾•巴克斯等作品情有獨鍾。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1975年進入英國薩里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動畫,在校學習期間,觀摩了大量的東歐動畫藝術短片,並從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和俄羅斯動畫大師尤里•諾爾斯金等動畫作品中汲取營養,為自己的動畫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78年畢業後,進入英國著名動畫公司工作,曾為喜力啤酒、大眾汽車、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全球著名企業製作動畫廣告宣傳片。在長期的商業動畫製作中,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越來越困惑,由於商業動畫受制於客戶及代理商的要求,無法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個性表達,在與法國「瘋影」動畫工作茄族室合作之後,深受「瘋影」動畫工作室動畫創作理念的啟發,決定創作個人風格的藝術短片。《清潔工湯姆之垃圾桶》是其與鉛做「瘋影」工作室合作的第一部動畫影片,該片以清新、簡潔的基調,確定了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的創作風格。1994年創作了《和尚與飛魚》,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使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的動畫風格更加成熟。
二、表現內容
《父與女》故事情節簡單,是一部只有8分30秒的動畫短片。該片講述的是一個秋日的傍晚,父親帶著女兒一起騎著自行車,來到一個湖邊。父女停下車後,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然後父親走下湖堤,登上一條小船,劃向遠處,直到從視線中消失。女兒在堤岸徘徊了許久,才騎著小小的單車離開了堤岸,開始了長達一生的守望。
隨著時間的流逝,女兒一次次地騎著單車來到湖邊等候父親的歸來。女兒從小女孩成長為少女,由少女變成中年婦女,又從中年婦女變成老婦人,從未間斷地騎著單車來到堤岸守顫激弊候,又一次次失望地離去。光陰荏苒,四季輪回,直到女兒暮年的冬日,又一次來到湖邊,滿目皆白,湖水乾涸,長滿荒草,女兒走進湖中,才看到父親當年的小船,已有一半埋在了泥沙之中。女兒來到船中輕輕地躺下,就像依偎在父親的懷里睡去,夢中的女兒彷彿又回到了童年,與父親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三、視聽語言
(一)情感表達
動畫短片的傳播對象多為青少年兒童,因此,動畫作品大多要承載一定的「說教」意義。為了突出動畫短片的教化功能,在動畫創作中,多以一定的哲理或哲學觀為表現主題,如我國傳統經典動畫短片,就借用寓言故事或成語、民間傳說等為劇本改編創作而成。在當代動畫創作中,為了表現對某一社會問題的反映,往往將高度抽象的哲理簡化為生活故事或將某一生活現象採用誇張、象徵等表現手法,抽取出一定的人生哲理,給受眾以警示或教育意義,引起觀眾的共鳴。
親情是人類特有的天性,是人與人之間最特殊的一種情感。在人類的各種情感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是人類最樸素的情感,也蘊涵著最無私的親情。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生活的發展,人們的親情也發生了改變。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之間的感情在逐漸疏遠,親情也逐漸淡漠;另外當代青年人的婚姻觀與愛情觀也在發生變化,追求短暫的激情,當生活遇到挫折或產生矛盾後就分手,使單親家庭越來越多;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差距不斷增大,很多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打工,將子女託付給老人照管,在不知不覺中疏離了人類最寶貴的親情。少年兒童時期是人生發展的最關鍵時期,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而現實生活中對這種親情的缺失,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父與女》所表達的情感,不只是女兒對父親深深地眷戀和執著地等候,而是人類終其一生所傾注的真情。《父與女》所體現的正是人類所具有的難舍的親情,該片盡管內容簡單,但情節豐富。短片猶如一篇抒情散文,形散神不散,緊緊圍繞等待父親這一主線,情節起伏波動,給觀眾悠長的回味。通過欣賞短片,深深觸動每一位觀眾的心靈,喚起人們埋在內心深處的真情。
(二)鏡頭運用
動畫鏡頭的運用,對表現主題也很重要。鏡頭是動畫表現語言之一,合理的運用可以調動受眾的情緒,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父與女》鏡頭運用相當講究,每一個鏡頭運用都經過認真的推敲。整部短片大部分都是靜止鏡頭,彷彿在向觀眾輕輕地述說著一個悲涼的故事。另外全片大部分運用遠景鏡頭,將主體和背景推向遠方,給人以空曠寂靜之感,有力地突出了故事發生的環境,渲染了氣氛,從而深化了主題。另外,短片鏡頭切換也很到位,根據情節的需要,還多次使用特寫鏡頭。如開篇就是對一片雲彩的特寫,將觀眾帶入故事之中,為了豐富主題,影片多次插入車輪的特寫。為了表現父女之間的真摯情感,多次將鏡頭推進,集中表現父女的動作,以動作代替語言,呈現出用語言不能達到的情感效果。
(三)造型設計
動畫的角色設計一般都是通過動作設計或表情設計來實現的,其中表情設計對於表達人物特定時的情感,刻畫人物內心思想變化,有著重要的作用,而《父與女》卻忽略人物的表情,全片無一處人物表情特寫,人物大多數時候只是一個簡單的輪廓,完全運用人物的動作來刻畫人物內心世界,這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女兒一生的等候全部依靠動作來完成,孩童時,女兒騎著小小的單車,在堤岸上跑著、跳著,追逐父親遠去的背影,充滿天真與爛漫;青年時和夥伴一起騎車路過堤岸,表現得那樣輕盈和歡快。風雨中騎車前行,左右搖擺,表現出對父親的情感不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中年時和愛人一起騎車,車速緩慢,動作穩健,表現出生活的從容與美滿;老年時推著自行車時走時停,到達渡口後車子一次次停立,又一次次倒下,以至於最後放棄。這些情節都是通過動作來表達。該片鎖定人物與自行車之間的關系,通過女兒與自行車之間的動作,表達人生經歷與變化,盡管主人公的年齡在變,但對父親的情感從未改變。
(四)象徵符號
符號是造型語言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動畫創作中,也常常運用符號語言表達主題,這種符號語言的運用,除了具有描寫的功能外,也有很多已經超越了描寫功能,具有獨特的象徵意義。
在《父與女》中,湖就是一種象徵符號,開端是父親劃著小船駛向遠方,象徵著死亡。結尾處,湖面乾涸,老婦人走向湖中,同樣象徵人生的歸宿。影片中有多處對自行車的特寫,也是一種象徵,轉動的車輪象徵著時光的流逝,表示四季的輪回,喻示女兒的成長。短片以女兒騎車為線索,表現女兒從女孩、少女、少婦、老嫗發展的過程,同樣象徵生命的復始與輪回。另外片中多處出現陡坡,多次出現女兒在寒風中艱難地前行,同樣象徵人生的艱辛如同崎嶇的道路,告誡觀眾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就要學會克服一切困難,付出艱苦的努力。
(五)背景音樂
音樂是動畫藝術短片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很多藝術短片無需對白,通過選取合理的音樂,起到襯託人物、渲染氣氛的作用。動畫藝術短片,根據情節的需要,對音樂進行編排,與視覺元素有機結合,給人以無限的聯想空間。音樂對動畫的作用,可以引入敘事,充當敘事的角色。人類特有的聯想功能,可以對某種音樂產生情緒的波動,音樂對人類的情緒波動和氣氛描寫有很強的輔助性。動畫創作中,恰當地配置音樂,可以加強對影片的認知,營造情緒和氣氛。
《父與女》背景音樂採用俄羅斯伊凡諾維奇的《多瑙河之波》,整部影片一句對白和解說都沒有,而是採用風琴演奏,並穿插鋼琴伴奏,按照情節的需要,時而輕快優美、時而抑鬱深長,音樂的配置與情節絲絲入扣,讓觀眾產生豐富的聯想,領悟影片表達的真諦。
(六)藝術效果
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曾說:「動畫短片就像詩歌,具有強烈的、永恆的、高度化的個人情感色彩。」 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在 「瘋影」工作室工作期間,受法國動畫藝術的影響,強調作品的實驗性和個性,通過獨辟蹊徑的表現手法,創作出風格獨特的動畫作品。另外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在動畫創作中,受歐洲漫畫及插畫影響,常常運用逆光剪影的形式,使畫面黑白對比分明、色彩淡雅素凈。《父與女》採用插畫的表現形式,運用黑、白、灰、褐等色調,渲染了空靈悲寂的情緒氣氛,與故事的主題達到高度吻合,給人以凄美的意境。在表現手法上,運用水墨淡彩的表現技法,畫風簡約清新,似中國的水墨寫意,給中國觀眾以親近感。《父與女》摒棄了當代流行的高科技CG表現手段,運用精湛的手繪表現方法,體現出邁克爾對動畫藝術的獨特理解。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審美傾向也在發生著改變,運用「高科技」手段製作的動畫作品,由於造型流暢、色彩艷麗、效果逼真,越來越受到觀眾的喜愛,但這些主流動畫過於追求商業利益,表現內容重復,表現效果也趨於雷同。動畫短片《父與女》的出現,成為人們審美疲勞的調味劑,給觀眾帶來一種清新的味道。邁克爾•杜多克•德威特從普通的生活情節出發,用獨特的視角反映事件,以人類最純真的情感為主題,試圖探尋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情感的真諦。該片盡管只有短短的8分多鍾,但留給人們的是永久的回味。影片無論是鏡頭的運用還是動畫造型的設計,無論是背景音樂的選擇還是象徵符號的運用,都緊緊圍繞著情感線索,表達人類對「真、善、美」的訴求,使影片的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達到高度統一。
[參考文獻]
[1] 曾瑩.二維動畫短片《父與女》的藝術魅力解析[J].大眾文藝,2009(23).
[2] 戴金玲.有關短片《父與女》的情感體會[J].美與時代,2009(09).
[3] 吳雲初.動畫短片創作[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4] 辛欣.當代法國著名動畫公司及其作品[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7(05).
[5] 薛鋒,趙可恆,郁芳.動畫發展史[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隋春艷(1973― ),女,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碩士,重慶文理學院美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美術創作與美術理論。
㈤ 動漫電影《煙花》劇情分析
片中主人公及川奈砂的家庭對她的成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她覺得自己媽媽對婚姻感情太不慎重,所以對她的決定不能認可。作為家長來說就應該更加註意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無論是學校或生活等安排上不能對孩子過於武斷。還是應該多做溝通增進了解,避免上樑不正下樑歪的影響。畢竟孩子三觀在學生時代還在塑造過程中,如果錯誤的三觀定型後很難改過來,未來容易害人害己。當然有觀眾可能認為女主人公有點水性楊花,實際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於愛情並沒有深刻的概念。所以片中女主人公找人一起私奔實際上不算愛情,只是找一個搭夥的小夥伴而已。遠走他鄉不在家人身邊找個可靠的人相伴也是人之常情,不用上升到綠茶勢利等道德層面。
也沒有太多感人的部分。電影最後的結局是開放式的,但是之前講述的情節中的穿越有點無聊,畫質也不如《你的名字》。整體我感覺故事略微平淡狗血沒有太讓我感動的地方,只是結束時歌曲比較好聽。
故事告訴我們青春就像瞬間爆炸的煙花只有一次,所以有什麼夢想就去勇敢實現。煙花不用在意它是圓的還是扁的,青春也不用顧忌太多否則會留下遺憾。
㈥ 動畫電影分析的內容提要
這是一本關於動畫電影的書。
我們正處在一個由影像所構成的時代,媒體的權力是當代社會的一個重要文化現象。對於當下的大眾來說,看電視、電影,觀看影像,接受媒體提供的信息,早已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不僅如此,接受影像成為一種體驗,同時,這也是家庭擁有共同價值觀的新方法。作為一種集體觀賞的藝術形式,動畫對於它的觀眾來說,有著強烈的「集體無意識』』意味。通過動畫,受眾找到了一種共同「話語」,動畫作為傳播媒介而成為某種主導時代價值觀的工具。動畫絕不僅僅是消遣,它對當代社會造成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要深遠得多,特別是對於青少年來說,在潛移默化中開始了動畫主導的成長方式,由動畫幫助他們形成價值判斷,形成某種歡笑的權力空間。在現實生活中,動畫用開玩笑的形式不知不覺地引導著兒童的成長。動畫讓大眾在夢幻中接受自己對潛意識的放縱,而傳統則被悄然改裝與修飾。從而動畫角色成為偶像,動畫故事成為某種社會關懷下的敘述語境,動畫場景成為人們夢寐以求的居所,動畫台詞成為流行語,動畫道具成為大眾手中的玩具,動畫音樂成為耳塞里的所有。這時候,動畫作為娛樂化的權力空間,沒有道德化的判斷,只有娛樂與覆蓋。
本書的目的是要將作為商品的動畫進行解讀,解讀的工具就是權力空間中的「影像語言」,這是理性、深層次地把握自主成長模式的一個機會。與此同時,思考並探索我們該怎麼去建立屬於自己的動畫形態,在保證其商業價值的同時搭建當代中國的「語言方式」?
㈦ 影視動畫影片分析的介紹
《影視動畫影片分析》從借鑒學習的角度選取了13部風格形式各具特色的美國動畫作品,它們都是美國動畫電影的翹楚之作,更是美國動畫多元特點的代表作品。力求通過這些豐富多彩影片的分析,從各個角度來為大家勾畫出一個美國動畫電影創作的整體線條,並從劇作、人物造型、動畫設定、鏡頭畫面、CG技術、動畫色彩、動畫音樂以及市場營銷、衍生品的開發等不同的視角,分析這些影片的成敗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