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內首部見義勇為題材電影,《直擊現場》定檔9月10日,電影講述了什麼
電影《直擊現場》講述了三位90後來自福建莆田農村的表兄弟身揣夢想進城打工,一次見義勇為,被五個瘋狂的歹徒砍傷住院,他們一個生死未卜,兩個手筋斷裂,巨額醫葯費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陷入絕望。一波未平,「羅生門」又起,希望與絕望輪番上陣;警方為查明真相,與歹徒鬥智斗勇,一場試探人性的拉鋸戰暗濤洶涌......
電影《直擊現場》根據2011年6月25日凌晨「英雄三兄弟」在廈門見義勇為的真實事件改編「以人民為中心」的國家執政理念,是我們背後的力量;《民法典》也對見義勇為的行為進一步保護規定。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堅信:做好事,有好報。「見義勇為,見義智為,互幫互助,愛心傳遞」-----讓社會要變得更好,需要我們一起努力!
2. 中國主旋律電影的創作目前存在什麼主要問題如何解決
主要問題是如何確保P民不敢說真話,票房趕超阿凡達。最好的辦法是派解放軍去街上抓人塞進電影院,每場超員率要維持在300%以上
3. 張輝的從藝經歷
1962年,張輝出生於安徽省郎溪縣的一個梨園世家,在劇團排練場渡過了童年,幼小的他看到父輩們在舞台上塑造的一個又一個鮮活的藝術形象時,總是羨慕不已。耳濡目染之下,還在吖吖學語的張輝,就開始模仿戲曲動作、哼唱戲曲聲腔,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長大要成為藝術傳人的宿願。
1975年安徽省藝術學校到郎溪縣招收黃梅戲專業學生,張輝如願地考進了安徽省藝術學校,主工黃梅戲小生。為了實現孩提時的夢幻,張輝在學校期間勤奮學習,刻苦練功,每次考試,各門課都是名列榜首。在安徽省藝術學校的五年學習生涯中,張輝全面掌握了戲曲藝術的基本知識和表演要領,為後來的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198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分配到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工作。幸運的他,得到著名表演藝術家王少舫的青垂,收作了「關門弟子」。親傳了自己的成名之作《天仙配》中的董永。張輝首場演出取得了成功,受到了觀眾的好評,由此一發而不可收,成了擔綱主演。在這一段時間里,張輝還在大型黃梅戲神話藝術片《龍女》中扮演「文哥」;電影《孟姜女》中扮演男主角范杞良;電視劇《訂婚照的風波》、《這家沒男人》、《狐女嬰寧》、《賒官》等幾部電視劇中都是扮演男主角。其中《這家沒男人》獲全國第三屆戲曲片一等獎。《賒官》獲全國第二屆戲曲片二等獎。在學習與實踐中,張輝一躍而成為在影視,戲曲舞台上小有名氣的小生。 1984年8月,湖北省委順應民意,決定「把黃梅戲請回娘家」。這一艱巨任務自然落在黃梅戲的故鄉——管轄黃梅縣的黃岡地區。地委經過反復研究後,決定由畢業於復旦大學、從事過多年戲劇創作的章華榮同志承擔這一重任。於是,章華榮踏上了「把黃梅戲請回娘家」的艱辛旅程。
為挑好演員,章華榮跑遍了黃岡的文藝團體,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說安徽黃梅戲優秀青年演員楊俊可能願意來湖北,章華榮心裡萌生了把楊俊「挖」到黃岡的念頭。1988年7月,章華榮與楊俊見了面,楊俊答應來湖北發展,並推薦張輝與她同行。
為了發展湖北的黃梅戲,張輝來到了湖北,得到了著名導演余笑予等一批老藝術家的關愛和培養。在藝術上不斷奮進,不斷提高,完成了由單純摹仿到主動塑造,由特徵演員向性格演員的過渡。
湖北省黃梅戲劇院坐落在黃梅戲的發源地——黃岡市。盡管黃岡市委、市政府盡最大的努力對劇院給予了支持,但因黃岡是革命老區,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給劇院的財政撥款,只有同級院團財政撥款的一半。長期營養不良,使劇院的人心患散,有的人不得不上街做生意維持生計,有才華的人才相繼離開劇院,演出工作處於半癱瘓狀態。
張輝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上任後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徹底改變演員的經濟狀況,不能讓藝術人才為生計發愁,更不能讓從事藝術的人才低人一等。自2006年8月份擔任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書記以來,張輝堅持以傳承、發展和繁榮黃梅戲事業為己任,憑著驚人的毅力將一個瀕臨倒閉的文藝單位發展到今天生機勃勃、蒸蒸日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影響力逐漸輻射向全國范圍的大中型黃梅戲劇院。 2000年以來,黃梅戲男演員張輝,連續多年在全國人民注目的春節聯歡晚會舞台上,用他真摯細膩、充滿激情的表演,韻味濃郁、張馳有度的黃梅戲聲腔,撥動了觀眾的心田,使全國戲曲專家與戲曲愛好者為之一振。
2009年5月18日,張輝獲得了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獲得了梅花獎,只是實現了張輝的一個心願。張輝另一個心願,就是把發源地的黃梅戲做大做強,把黃岡真正發展成黃梅戲的基地,把湖北、安徽的黃梅戲聯合成一個整體,讓黃梅戲以強大的陣容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張輝是全國黃梅戲知名演員,地方要發展經濟,也少不了要打文化品牌。《李四光》是用本土戲曲形式演繹科技偉人,開創了黃梅戲以男角為主演的先河。李四光是黃岡的名人,通過張輝的傳神表演,使全國的黃梅戲觀眾對湖北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張輝表示,劇院將打造一系列以黃岡名人為題材的黃梅戲。繼《李四光》之後,張輝又與劇院一起創作了《東坡》《李時珍》,2013年還將推出《畢升》一劇。
4. 電影《卧虎藏龍》民族音樂運用分析|運用民族音樂的電影
[摘蘆岩 要] 電影《卧虎藏龍》的創作無疑是成功的,這部帶有濃郁東方色彩的影片得到了世人的廣泛認可,它不僅使得中國電影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更使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了世界。無論是導演、音樂創作者都能從中得到啟示。本文從電影音樂的積極作用入手,通過分析主題、場景、人物心理等方面進一步指出電影中音樂使用的主要方式,多元化的音樂使用模式,最後從三個角度提出了該電影對我國今後民族音樂使用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電影; 民族音樂;運用分析
電影《卧虎藏龍》自公映開始,就得到了市場和專家的認可,並在第73屆奧斯卡電影評選中獲得七項提名,最終獲得了最佳原創音樂和最佳主題曲兩項大獎,使得這部帶有濃郁東方色彩的影片得到了世人的廣泛認可,對提升我國電影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在目前中國音樂中民族元素逐步降低的情況下,更給人以深深的啟示。俗話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導演李安、音樂人譚盾、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再次證明只要能夠真正領悟到民族音樂的精髓,能夠用適當的方式向世人表達,就能夠得到各民族、各文化人群的認可,就能夠展示其民族音樂的迷人之處。同時也要看到的是,通過電影這種文藝表現形式,將電影與音樂完美地結合,就能使兩者相得益彰,熠熠生輝。
一、電影音樂在電影中的積極作用
電影音樂作為音樂范疇的一種,是電影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電影內容、實質起到重要的作用,對電影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具有增強藝術效果、提高精神內涵的積極意義。電影音樂通過與電影畫面的結合,能夠很好地對觀眾思想、情緒產生推動、催化的效果,從而更好的襯托電影需要表現的內容,提升電影藝術效果。正如著名音樂家門德爾松所言,在真正的音樂中,充滿了一切心靈的感受,比言詞更好得多。它能夠將許多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思想通過自身的方式傳遞給聽眾靈魂的深處。就電影音樂而言,其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突出電影主題
電影《卧虎藏龍》敘述的是因一把青冥劍失竊而引發的一系列江湖恩怨故事,其實質上是一部愛陪敗御情的悲劇電影,既有李慕白和俞秀蓮的愛情悲劇,也有羅小虎與玉嬌龍的愛情悲劇。這一電影主題就要求其配樂既要能夠顯示出電影中兩段愛情悲惋凄涼的藝術效果,又要能展現江湖恩怨的生死與激烈。因此,導演李安就將《月光愛人》這首歌曲作為整部電影的主題音樂,自始至終貫徹於電影的始終。樂曲通過優美的夜景從側面表現出電影的主題:凄美的月光下,凄涼的歌曲始終伴隨著江湖的恩怨情仇與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更襯托其無比的凄涼。而歌曲的英枯卜文名稱A love before time,似乎也昭示這電影中的愛情如同時光一樣轉瞬即逝,也暗示著江湖中愛情的脆弱和不可知性。
(二)渲染場景氛圍
好的音樂如同人們情緒的調酒師,能夠為電影場景渲染出不同的色彩。其節奏的快慢、旋律的急緩、音響的高低,能夠使觀眾如置身場景之中,更能夠激發觀眾的情緒。在電影中,李安導演就將場景與音樂進行完美的結合,如在描寫羅小虎在大漠出現的場景時,就使用了馬頭琴、二胡等音響效果的音樂出現,從而渲染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場景,同時選擇一曲維吾爾族民歌《阿瓦爾古麗》,展示出人物豪放不羈、對愛忠貞的性格特徵。將人、境、樂三者充分結合,使觀眾一下能夠深刻領會導演的意圖。
(三)刻畫人物心理
音樂作為一種最能表達人物內心情感的方式,是電影中經常用到的一種形式,表達銀幕上無法直觀向觀眾展示的人物復雜心理狀態,加強影片的感情色彩,促進影片與觀眾的情感交流。如影片中反映玉嬌龍盜得青冥劍後,下定決心闖盪江湖快樂心情時,就選用了我國傳統的民間樂器竹笛,其音色嘹亮深遠,同時選用了雲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曲調,旋律優美委婉,配以邊疆的特色樂器鼓樂,充分反映了主人公脫離牢籠,贏得自由,回歸自然的歡樂心情,同時也展現了人物涉足江湖,不知江湖險惡的心理,為後面故事情節的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四)留給觀眾深刻印象
音樂的魅力在於能夠給人的想像的空間,由音樂帶動聽眾的情緒,由情緒影響其思想,從而能夠激發聽眾的想像力。因此,一首好的音樂往往能夠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若干年後,每當音樂響起,依然能夠將聽眾帶回到那段畫面之中。如電影中留給人深刻印象的就是主人公李慕白和玉嬌龍在竹林比劍一段,兩者輕靈的身姿、矯健的身手與隨風飄擺的竹林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畫面。導演使用了以音色蒼涼蕭瑟著稱的民族樂器簫作為此段音樂的樂器,成功地展現了古代江湖神秘的氣息,給觀眾以巨大的視覺沖擊。
二、電影《卧虎藏龍》多元化的音樂使用模式
電影《卧虎藏龍》的音樂創作人譚盾,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其從湖南長沙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中走出,憑借著對音樂的熱愛,考取了中央音樂學院學習作曲,並取得了碩士學位,爾後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西方古典音樂,並順利獲得了音樂藝術博士學位,此後一直在紐約生活。可以說,譚盾本人就是一個多母音樂文化的統一體,既受到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熏陶,也受到了西方音樂的影響,因此在為電影進行音樂創作中,就能夠很好地將中國古典音樂與西方古典音樂進行較好結合,形成了電影《卧虎藏龍》多元化的音樂模式。
(一)多元化的樂器使用,凸顯民族色彩
電影根據劇情的發展變化,不僅僅大量使用了中國傳統樂器,特別是少數民族的樂器,而其將西方樂器與中國樂器的演奏方式相結合,體現了不同韻味的中國民族音樂特點。一方面,將中國傳統樂器的特點做一充分的發揮,展示了東方文化的神秘色彩和魅力。如在配樂《交鋒》這一樂曲中,將琵琶輕靈、通透的音色特徵與電影場景中激烈的打鬥場景相結合,將中國武術的特點在音樂背景的襯托下更顯示出其吸引力,向觀眾展示一幅氣勢壯觀的武打場面;另一方面,則是將西洋樂器使用中國傳統樂器的彈奏模式進行演繹,更顯其獨特的韻味。如在演繹《永恆的誓約》時,其電影場景就是玉嬌龍在大漠中與一群沙漠盜賊奮力拚殺的情況,而如果用傳統的音樂模式進行表現就不可避免地落入了俗套,而擔憂則是使用了大提琴這種典型的西方樂器,在演奏家馬友友的演繹,模仿馬頭琴和二胡的滑音從而製造了一種別樣的蒼涼效果,凸顯了電影內容,給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