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活著的影片評價
《活著》是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片,也是跨越年代較長的一部影片,被部分觀眾和影評人推崇為張藝謀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影片透過一個人的一生遭遇,涵蓋著人在歷史中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死亡的苦笑。在福貴的一生當中,最初的紙醉金迷,到五顆槍子的恐懼,到兒子夭亡時的悲憤控訴,到女兒意外去世時的無奈接受,影片結尾時吃飯時的辛酸苦樂,個人命運隨波逐流,被歷史牽引。
《活著》具有一定的史詩性,這種史詩性被包裝在個人和家庭的命運之下,同時隱隱露出一股的悲憫情懷和傷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個人生存狀態和苦難,在經過精簡的歷史背景里,體現出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時代的荒謬感。影片的結尾雖然很溫和,但頗引人深思。福貴的一生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片中對大躍進、文革等時期也進行了溫和的諷刺。影片中的絕望、無助、無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轉變,變為中國人在艱難生存狀態下的忍受。(金鷹網評) 。
《活著》這部電影既符合原著精神,又加入導演自己的理解。從原著來講,作者是通過福貴的回憶來敘述的。電影里的活著要比小說輕鬆些。張藝謀加了一些諷刺的東西。例如:救鳳霞的教授因為太餓被饅頭噎著,而不能去動手術,眼睜睜地看著鳳霞被紅小兵們弄得大出血死亡,還有加了福貴靠皮影吃飯的情節。導演完全理解了原著,並在影片中注入自己的東西。相比余華的小說《活著》,電影《活著》則有種入世的味道,是張藝謀拿了一個諷刺的筆,給觀眾展現了在那個時代里一個個生離死別,風風雨雨的農民家庭。
影片的故事很親切,很真實,就像發生在觀眾身邊一樣。一個小人物在巨變的歷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幸和坎坷總是纏繞著他。然而他從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從不怨天尤人,並且對生活和未來報著無限美好的希望。此外,電影的配樂也非常好,二胡拉起的渺渺空間里,渺渺人生的種種無奈就流泄而出了(鳳凰網評) 。
2015年《內地導演作品評分榜》中,張藝謀的處女作《紅高粱》在豆瓣和時光網上打分都超過8分,評分最高的《活著》達到9分。
⑵ 如何評價張藝謀導演的《活著》
書與電影的結局都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出發點,但我更喜歡張藝謀導演電影中的結局。
書中的結局太過於悲慘,用過多的悲慘展示生活的不易,展示活著的艱難,從而展現出活著的珍貴。書中的整體基調都很悲,在結尾更是,福貴孤獨一人的活著,那種壓抑的悲痛久久令我難以忘懷。但是電影的結局卻與之大不相同。
所以我更喜歡電影的結局,我知道生活是苦的,可生活中也有甜,為了生活中些許的甜,即便生活再苦,我依然願意存在,願意努力的活著,去創造這生活的甜。這才是生活的意義。
⑶ 《活著》評分暴跌,這部作品有何不足的地方
《活著》這部關於喪屍的題材劇來說。相信你看過的朋友都對他有褒貶不一的看法,一部分觀眾覺得它在內容上和人性方面刻畫的非常好,然後另外一部分觀眾覺得這部電視劇沒有獨特的吸引之處,也就是沒有很深的亮點。所以在觀眾的評分上就顯得不是特別的高。如果就個人的觀點來看這部劇還是有很多看點的,當然也有一些做的不足的地方。
雖然這部影片評分不是特別的高,但是總體上講還是值得觀看的,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的。
有驚心動魄的場面。對於一部城式題材的語句來說,可能導演在拍攝的時候會更加的注重場面的驚心動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帶觀眾切實的真實感。很好的留住觀眾的眼球,而且在這部劇當中,男主角和女主角都是韓國的當紅明星。在人物的選型方面也是下周的功夫。
總之不管怎麼樣。對於一部影片,我們不能就直觀的就說它是好是壞,只要個人覺得好看就行。所以對於那些評分比較低的影片來講,也有它的存在之處,關鍵就在於個人是否喜歡。
⑷ 用歷史的角度分析余華的《活著》
讀過余華小說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平凡的故事正在講述,說不定哪就會出現血腥、出現死亡、出現你絕對意想不到的悲慘情節。如果說在他的短篇作品中出現這樣的冷酷筆調,人們還能勉強接受,那麼在一部長篇小說中,當故事進行到了最後,主人公離奇死亡,哪怕是順理成章,讀者似乎也是再怎麼勉強也難以接受的。比如《兄弟》這部長篇小說。宋剛的慘死無疑是一個悲劇,這是每個讀者都能理解的,而李光頭的飛黃騰達呢?這,無疑也是一出悲劇。兄弟二人性格迥異,導致了日後生活上的絕對反差,善良者為生活所迫,最終慘死,邪惡者偷奸取巧,竟成億萬富翁。這樣的結局安排其實是很老套的,翻開明清小說,大凡以「反抗專制」為主題的悲劇作品,多以「良善者受欺、邪惡者發達」為終點,目的很簡單:強化作品的悲劇色彩,加大作品的批判力度。余華的《兄弟》總體上走得也是這一套路,所不同的是,這樣一種思想的表達,摻入了更多、更復雜的關系,倘若單以「批評」二字來加以概括,那麼也未免太小看余華了。無數的創作表明,真正能成為經典的文學作品,絕不會是「就事論事」「有一說一」的。如果《紅樓夢》單是講兒女私情、家常里短,那麼它是斷無傳世之可能的。
余華作品看似平淡,但卻內含深刻,奉之以「微言大義」,似乎也未嘗不可。以往對余華作品主題的評論多喜歡用「人性」的說法來加以詮釋生發,這自然有其道理,但一種固定的說法顯然不足以涵蓋所有。而且在我個人的閱讀習慣中,也挺反感那種故弄玄系的概念。「人性」到底該作何解,其實是很難說清的。私下裡摒棄了「人性」方面的開掘,我以為余華作品更多的是在述說個人與外部世界的復雜關系。在這種種關系的作用下,偶爾也會出現「個人的勝利」,然而這也只是一種「暫時的幸福瞬間」,隨著時事的變遷,情節的推進,個人的存在終會屈服於殘酷的外部世界,從而完成一出出「現實的悲劇」。
余華的文字向以冷酷著稱,平凡中蘊藏著離奇,淡漠中內含著火熱。這樣的創作特點幾乎是他每部作品都有所體現的,而尤以《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這兩部作品為代表。小說《活著》被張藝謀搬上了銀幕,演員葛優也因在這部影片中的絕佳表現而榮膺戛納影帝。作品的時間跨度幾近四十年,所敘之事無非是一個人的時代命運。解放前的紈絝放盪,家道中落後的窘迫悲涼,特殊年代裡的身不由己,特別是發生在主人公身邊的死亡,更是讓人動容。親人的亡故,讓福貴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打擊,而在各種災難來臨之際,他又總是那唯一倖免的人。這種「幸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不幸」。尤其是在晚年,妻子、兒子、女兒、女婿、外孫,相繼離他而去,而且那死亡的方式無不觸目驚心。到最後,陪在福貴身邊的只有一頭也叫「福貴」的老黃牛。此刻,他和老黃牛真正地融為了一體,命運的捉弄使這出「人間悲劇」完全升華了。電影《活著》在很大程度上對原著作了修改,最後的結局還是給觀眾留下了希望。相比較而言,原作的震撼程度是無法以電影的形式加以展現的。
平淡的敘述、平淡的語言,余華用自己的方式將一塊普普通通的豆腐翻炒出了人生的百味。火熱的年代、激烈的沖突,在通過個人經歷得以展現的過程中,我們分明看到了余華那深藏著的熱烈與摯愛!
⑸ 如何看待電影活著
電影《活著》是張藝謀在1994年拍攝的一部經典作品,男女主角葛優和鞏俐如今已經是中國影視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就連其中的配角郭濤、倪大紅、姜武也成了中流砥柱。在我看來,電影《活著》是中國殿堂級的作品之一。
《活著》是中國歷史的一部自我剖白,不做作,不浮誇。用一種緩慢的、類似於紀錄片的攝影平靜地把主角遭受的傷痛袒露在我們面前,同時也將我們民族所走過的每一步路客觀地展現。《活著》講述的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段真實的歷史,一段值得被銘記的歷史。
「你趕上好時候了,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這是福貴對外孫的祝願,同時也是對中國的祝願。看過《活著》你才會懂得為什麼張藝謀被稱為「國師」,這才稱得上永不磨滅的經典。
⑹ 《活著》里福貴最後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富貴是個苦人,具有很強人生代表意義,富貴最後還活著 ,其實就是為了見證「活著」的意義,沒有「死亡」的對比,就沒有「活著」的意義。
也許這就是作者余華留給大家思考的東西,人為什麼「活著」,而不只是僅僅「活著」的更高要求。
富貴一生充滿夢幻性與曲折性,經歷高位至低位的不同生活,心性變換巨大,修仙者人間歷練也不過如此。
讓富貴出生大貴,但卻守不住財,空有富貴命卻不能過富貴人生,具有極強的矛盾點。讓富貴娶嬌妻,享受一番妻兒之福,但卻守不住一生,只擁有了片刻的光輝,如夢幻一樣,終要白發人送黑發人,妻死兒亡,孤獨一生,這也是矛盾點。讓富貴善良勤勞,但卻不能發家致富。讓富貴仁愛憐人,但卻不讓別人仁愛富貴一家人。
那活著的意義就是見證「活著」喜怒哀樂與悲歡離愁,最後是否能榮登極樂?那「活著」還得珍惜眼前。
⑺ 劉亞仁朴信惠主演的《活著》,這部劇主要是講什麼的
劉亞仁朴信惠主演的《活著》霸屏了我們的手機,這是一部來自韓國的喪屍片,主要講的是喪屍圍城,男主角一覺醒來就發現自己所在的城市遭受了一場災難,他就只能待在家裡,忍受著漫長的孤獨,男主角處於一種獨自生存的狀態下,在這個期間,電視機逐漸沒有新的內容,手機也沒有信號,收音機也就收不到信號了,沒有水,沒有糧食,他就一直處於一種極度恐懼和絕望的狀態,而正在男主角忍受不了這種狀態准備自殺的時候,他發現了住在對面的女主角,他知道這個小區里還有存活的人類,這就給了他生的希望,於是兩人開始通過飛行器在樓層之間搭了一根細線,可以互相傳遞食物和水,還通過呼叫機互相交流,後來就是男女主一起逃生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影片的最後,他們發現了搜救的飛機,被軍人解救了。整部電影就是講如何在災難中堅持活下去。
⑻ 求一篇葛優主演的《活著》的影評,高分懸賞!
活著,活著就是希望
———《活著》影評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平庸和無聊。
——余華
高中時看過余華的原著,和電影一樣,始終用悲涼而平靜的筆觸道出了一家人在大時代背景下的悲歡離合。在那種困苦的生活環境下,活著,本身就是一種不屈服的姿態。
福貴,從敗家的少爺到演皮影謀生再到被國民黨拉去做壯丁,生之艱辛,可見一斑,人的命運,竟不由自己掌握,卻是猶如一葉浮萍,在大時代的洪流中翻滾。敗家氣死父親,母親又在無盡的守望中含恨辭世,妻子含辛茹苦拉扯孩子長大,原以為一家人總算可以過屬於他們的幸福生活,原來也只是一場空。悲傷卻不會停留片刻,因為生活還在繼續。。。
福貴一輩子經歷了身邊人的離去,對於與至親生離死別的悲傷,唯有默默承受,歲月的變遷,漸漸磨平了苦難的痕跡,像牲口那樣的活著,其實就是活著的意義。
對於舊時代的回憶,或許只是在父輩人的口口相傳中聽過,那個早已遠去的時代,留給我們的也只是一個歷盡滄桑的背影。中國的幾代人,卻在這苦難的環境中,堅強的活著,不埋怨也不消沉。電影對於時代的淡淡諷刺,實則告訴我們,那本我們早以為翻爛的時代的大書,其實還沒有真正展開,而在這之中,個人命運僅如螻蟻。福貴是那一輩人的縮影,他們從那樣的年代走過來,仍然只是平凡地生活在現實之中,他們四十年的生命歷程見證了幾度動亂變遷,見證了一個全民的瘋狂年代,被動的接受著不斷變化的個人屬性,縱使生活夾雜著艱辛與淚水,依然勇敢的接受。
電影中的活著,是用死亡來詮釋的,這樣的活著,向我們展現了人的韌性。生老病死,聚散離合,是人生的必經之路,走過了,你才能更深刻的體會活著的意義。
余華在原著的序中說:生活和倖存只是一枚分幣的兩面,它們之間輕微的分界在於方向不同。苟延殘喘也好,錦衣玉食也好,其實有的時候並不是我們所能抉擇的,與命運抗爭的歷程中,你會看到人的渺小,所謂的成長,也只是學會習慣性的接受。
苦難只是暫時的,生活仍然要繼續,千好萬好,活著最好。
呵呵,我們老師也要我們交影評,你放心的用哈,這個是我才寫的,只有一點點參考了網上
⑼ 梳理影片《活著》的情節線索和情節點
摘要 《活著》是張藝謀1994年執導的影片,這是一部根據余華小說《活著》改編的,講述了一個家庭闊綽,好吃懶做的公子哥,因為所處的年代以及一系列的歷史原因,在命運之前不得不低頭,不得不選擇接受。主人公在年老之際過的窮困潦倒,令人感到悲痛與絕望,最後成為一個時代的悲劇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