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隧道韓國電影(取材於韓國三大未解懸案之一)
1986年到1991年年間,韓國京畿道華城市太安鎮一帶,一共有10名女性一次被害,殺人犯始終未被緝拿歸案,最終成為未解決的連環殺人案件。
以上就是韓國著名的華城連環殺人案,被譽為韓國史上三大未解懸案之一。
或許是想要抓住群眾的獵奇心理,該案件出現在了多部影視作品中。它們有的直接以案件作為參照原型,有的暗暗影射。
其中,最為出名恐怕就是2003年被搬上銀幕的電影《殺人回憶》,《殺人回憶》曾被《看電影》雜志列為100部韓國最好電影排行榜第一。
案件也被拍攝成電視劇——2014年播出的《岬童夷》,「岬童夷」是當時嫌疑犯的綽號。
今天,小楚給大家安利一部電視劇,也跟該起案件有關,它就是2017年上映的——
《隧道》
如果說《殺人回憶》和《岬童夷》是寫實派的,那麼《隧道》就是「抽象派」的,不過此「抽象」非彼此抽象,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它的題材。
有人說,《隧道》是《信號》+《殺人回憶》+《岬童夷》的集合。
那麼,看過韓劇的宏型都知道,《信號》是一部講黑洞、講時空的犯罪韓劇,帶有科幻色彩。
《隧道》亦是如此,它是一部關於穿越30年時空的穿越科幻犯罪劇。
《隧道》的主角是生活在 1986年的重案組警察朴光浩 ,穿越時空的主角就是他。
沒錯,他就是瑪麗蘇劇《繼承者們》裡面李敏鎬的霸道總裁哥哥......
光浩為什麼會穿越呢?這就不得不說一條隧道了,這也是本劇起名《隧道》的原因。
在捉拿兇手的過程中,光浩追著兇手跑進了一條隧道,但他不慎被兇手打到腦袋。
等他走出隧道的時候,他就莫名其妙地來到了2016年。
當然,這只是光浩穿越時空的淺層原因,我們接著來說深層原因。
為了減少拖沓,編劇給光浩身邊人的設定非常簡單,出現在他身邊的不是同事就是罪犯,還有他唯一的家人——妻子妍淑。
為了盡快切入主題和劇情的設置,光浩第一集就和他的妻子妍淑相親、拍拖以及結婚了,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在與妍淑成家的這個過程中,光浩接連碰上一系列女子被殺的案件。
經過法醫的調查,這些女子的死法接近一致,都是被人勒死的,女子死之前都經過激烈的掙扎,但因為雙手被兇手綁著無法逃脫。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每個受害者的腳上都有一些類似紋身的黑色圓點,隨著案件發生次數順序,黑點也隨之增加。
在光浩穿越之前,他管轄的華城區域內,一共發生了五起案件。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第五起鋒仿案件的受害者腳上標記的是六個黑色的圓點。
那麼,是否還有第五個受害者沒有被發現?
這些接連發生的案件中,令光浩受觸動最大的是一名叫「徐熙秀」女子受害的案件。
案件發生趕到現場不久之後,是光浩親自走到不遠處的居民樓下,告訴抱著孩子等待徐熙秀的丈夫他妻子遇害的消息的。
因為調查經驗的限制,這幾起案件都沒有被並案調查。因為兇手的狡猾,調查也沒有任何突破。
徐熙秀的丈夫每天都抱著孩子在警察局等候案件的進展,希望警察盡快捉到殺人兇手,但是每一天都是失望而歸。
某天,光浩到水亭里堤壩進行調查,發現了一個行為舉止怪異的高中生。
附近居民猜測,可能是那個高中生把全村的狗都帶走殺死了。
為了不放過任何一個線索,光浩到了男高中生家裡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在男高中生家旁邊的草坪埋了一堆狗的屍體。
於是,男高中生被抓進了警察局審訊。但是,光浩沒問出什麼,男高中生卻說了一堆混賬話,讓光浩十分氣憤。
最後,因為充分的不在場證據,男高中生被當場保釋。
光浩不肯放棄,他又去了徐熙秀案發現場的附近找尋線索,結果發現隧道口出有一個人在做一些怪異的動作,奇怪的舉動就像在勒死一個人。
他就是兇手!光浩拔腿就蔽基猜跑去抓他。
結果,就如小楚上述所寫,光浩通過隧道來到了2016年,也就是30年之後。
莫名奇妙地來到了30年之後,編劇也沒有過多渲染光浩對於未來世界的驚奇,只是在後來一系列破案過程凸顯出光浩與這個如今這個世界的差異。
整部劇的重點一直都放在抓人破案上,對於其之外的任何東西編劇都選擇一筆帶過。這種方式不會觀眾感覺非常突兀,反而會讓人感覺節奏很快很刺激。
至於光浩怎麼解決他在2016年的身份問題,那就不得不說一個完美的恰巧。
光浩穿過隧道之後憑著感覺回到了30年前的警察局的原址,結果那裡也新建了一個警察局。
剛好這個警察局的重案組要調來一個也叫光浩的警察,重案組的同事就以為他就是新調來的光浩。
因為正主光浩也沒有來報道,陰差陽錯之下,光浩就借用正主的身份在2016留下來了,包括他的工作以及住址等等。
既然能從隧道來到2016,或許也能從2016年回到1986年?於是光浩回到了隧道口外面,也是他就算跑斷了腿,也沒有回到過去。
或許有什麼樣的契機?光浩猜想到。這的確是的,這個我們後來再說。
在光浩借用原主身份的這段時間,重案組也發生了兩起案件。
光浩發現這兩起案件的犯罪手法跟30年前他負責的多起女子被殺案的犯罪手法非常相同。
另外,他逐漸地發現,現在重案組的隊長就是30年他所在重案組里的同事,現在相看兩相厭的同事就是徐熙秀的兒子,當年那個男高中生也成為了兩起被害案件的嫌疑人......
經過特意的調查,他還發現,他的妻子妍淑給他生了一個女兒,但妍淑在20多年前就因為車禍去世了,而他的女兒現在不知所蹤......
這一切事情都逐漸地在光浩的腦子里形成了一個輪廓,或許,他出現在2016年原因就是抓獲30年前那個連環女子被殺案的兇手?這樣他才能改變妻子以及女兒的命運軌跡?
而事實,正是如此,這就是光浩穿越30年時空的深層原因。
《隧道》如果僅僅是以光浩找到兇手並回到30年前這件事作為本劇的全部內容,那就顯得太過於單調,很容易讓觀眾乏味。
但其實,編劇在緊緊地把握這條主線之之外,還加入很多條副線,也就是很多小案件。
然而怎麼在講其他故事的同時把握主線呢?編劇就讓每個案件的嫌疑人或者被害者都與主線有一定的關系。
例如某地發生了一起女子碎屍案,被碎屍的腳部發現其有五個黑色的小圓點。
就這樣,無論發生案件,都是在為30年前的女子連環被殺案找線索、找證人以及破案,這樣做不僅劇情更加波瀾起伏、還能充分調動觀眾的興趣,編劇實在是高明。
對於「誰是兇手」這件事,《隧道》也沒有遵循最後一刻才現身的常用手法,而是打破常規,劇情差不多過一半就浮出了水面,但是這只是觀眾知道,光浩等警察不知道。
這就形成一個有趣的現象,觀眾在不知道兇手時,著急,在知道兇手之後,也著急。小楚從自身情況來講,認為這或許就是一部劇能成功的原因,它無形的在觀眾進行互動。因為,它的劇情足夠懸疑,足夠吸引人,能抓住觀眾的眼球。
因為劇集過多的問題,小楚就不過多展開了。喜歡穿越題材的、喜歡犯罪題材的,那就不容錯過《隧道》了!
本文主筆 | 楚楚
Ⅱ 人性的啟示——電影《隧道》
前幾天閑來無事,看了部韓國電影《隧道》,整部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中既有對人性的真實展現,又有對官僚作風的諷刺。
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下劇情
整部電影情節可以分成五個部分,接下來讓我為大家評點下電影中的精彩點。
進入隧道前加油贈送兩瓶礦泉水,就是這兩瓶水為男主人公的獲救提供了巨大幫助。
加油站的可愛老爺爺,即使耳朵不好使,加油時頻頻出錯,卻依然記得要嚴格履行工作職責為加油車輛贈送礦泉水。
事故發生後,幾經周轉才報警成功,可是接線員卻總是機械式地詢問和回答。在無法理解男主人公所訴事情後,將電話轉給119本部了事。可見不負責任,好在最後報警成功。
第一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男主人公被困後,首先打來詢問電話的不是政府救援人員,而是新聞記者。政府對於人民的關心和應急響應速度還不如新聞機構,真是一種諷刺。
搜救隊長發現了與男主人公通話的新聞記者。
搜救隊長對記者的一番咨詢,不僅讓記者,同時也讓我明白了此時此刻通訊對於救援工作的重要性。通話可以讓被困者增強獲救信心,不至於陷入恐慌,毫不誇張地說無法獲取通話之時,也就是被困者「死亡」之時。
當搜救隊長查看搜救手冊時,才發現針對此種事故的搜救手冊全是英文版,韓文版的仍在翻譯中,足可見平時對於搜救的准備工作十分不到位。沒辦法接下來搜救工作只能在毫無參考的前提下進行了。
第二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在搜救隊的無人探測飛機起飛後,眾多的媒體單位紛紛操控各自的無人飛機緊隨其後。
這不得不讓搜救隊擔心無人飛機相互碰撞,影響搜救工作的開展。
在搜救隊開展搜救考察工作的同時,女一號領導面對新聞采訪做出了傾盡全力救出男主人公的承諾與保證。
第三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當男主人公的妻子女主人公到達事故現場後,女一號領導只是簡單慰問幾句,隨後就忙著與其面對新聞媒體合影拍照,全然不顧女主人公作為被困者家屬的感受。
女部長合影後,二號領導也出來與女主人公合影,女主人公感覺很無奈。
隨後三、四號領導也出來與女主人公合影,女主人公只能繼續表示無奈。
最後還得來一個大合影,深深地無奈......
這是「時不我待」的救援一線嗎?不僅讓我想起現實中各類事故新聞報道中時常也可以看到各級領導幹部手握著受災群眾的手,臉對著鏡頭噓寒問暖,可往往鏡頭一換就又是另一姿態了。
水對於受困的男主人公極其珍貴,水直接決定了男主人公生存時間是否能夠「跑贏」搜救時間,此時的水毫不誇張地說就等同於生命。
可當男主人公發現隧道塌方時還有一個女孩和自己同時被困於此,當女孩提出喝水時,此時男主人公面對著最大考驗。
車上一共就只有加油時送的兩瓶水,自己被困之初就喝了半瓶水,剩下的一瓶半水得堅持最少7天時間。在此時多一點點水,自己就會多一點點生的希望。
男主人公先前聽從搜救隊長的意見,按照7天時間對水進行了劃分,對自己每一天的飲水量進行了嚴格定量。
男主人公將自己小半瓶的水拿給女孩喝,這種危機關頭其人性中的善仍未泯滅。
被困女孩在喝過水後,又對男主人公提出了給她的寵物狗「糖糖」喂水的要求。不知該怎麼評價被困女孩的行為,是對「糖糖」感情之深,還是事情不分輕重呢?
此時我只能對她的行為表示「狂暈」。
男主人公不想回絕被困女孩的請求,但同時心理也清楚,在這種情形下憑借自己剩下的水,人想活命都難,也就顧不上寵物狗「糖糖」了,於是只是攤出手掌假裝喂水。
被困女孩接著提出了第三個請求,想藉手機打下電話。此時我又是「狂暈」,女孩的請求時一個接一個呀!
手機電量本已不多,在這種情形下保持通訊和飲用水同樣重要。可男主人公仍選擇了讓女孩撥打電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男主人公又分水又同意通話的行為等同於是在與被困女孩分享生的希望。
電影中比較搞笑的一件事情,當男主人公發現寵物狗「糖糖」把僅有的食物(女兒的生日蛋糕)偷吃完後,不禁能發出驚呼。
可當被困女孩詢問男主人公發生什麼事情時,男主人公只是說沒事,剛才做夢而已。即便發生了這么糟糕的事情,也不想讓女孩心生愧疚。在這里給男主人公點個贊!
女主人公作為男主人公的妻子也並沒有「閑著」等待救援,而是主動肩負起了後勤保障服務工作。
女主人公竭盡全力為搜救人員做好飲食保障,以這種方式默默地為救援工作做著貢獻。
被困女孩第二次向男主人公請求喝水,這又是一個巨大的人性挑戰。
被困女孩對自己沒有節制把小半瓶水那麼快喝完表示歉意。
面對僅剩的一點水,男主人公陷入了矛盾之中,算來算去剩下的日子裡僅有的水已經無法支撐兩個人的飲水了。
可男主人公依然選擇分出水給女孩,哪怕是當他返還女孩被困車輛時發現女孩已經死亡時,也是幻想著女孩喝了水後能活過來。可最終女孩還是因為塌方的鋼筋穿透前胸而死。
沒有了水成為男主人公要面對的最大困難問題,當他詢問搜救隊長時,隊長提出可以喝自己的尿液。
男主人公暴躁地質問隊長「你喝過自己的尿液嗎?」
當得到的答案是「沒有」後又質問隊長「既然你都沒有嘗試過,憑什麼讓我嘗試呢?」
就因為男主人公的質問,隊長選擇了自我嘗試。
第四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在男主人公即將被解困之時,各路新聞媒體蜂擁而至。此時先前與男子人公通話的記者不禁發出「要是再等一天就能打破記錄了」的感慨,不禁讓人可笑之極。好像這次營救就是場游戲,全然不顧及被困人的感受,只是單純地想創造更多地新聞素材。
搜救隊長的回答也是亮點。
當大家翹首以盼男主人公被救出時,得到的結果卻是因為隧道施工方未嚴格按照隧道圖紙按照隧道通風系統導致搜救地點判斷失誤,男主人公苦等17天無果,搜救任務需要從頭再來。
突然降雪導致搜救器材無法運達搜救地點。
搜救隊長與有關部門溝通後得到卻是「那裡不是只有一個人嗎?現在城裡這么多人出行都受大雪影響甚至出現了交通死亡」的回答。
隊長一再強調男主人公急等救援。
最後隊長再次請求派出掃雪車。
由於手機電量耗完,在與男主人公多日失去聯系後,救援部分召開了討論會,商議是否通過毗鄰的另一條隧道實施爆破施工。(爆破會造成男主人公所在隧道進一步坍塌)
商議過程中,救援現場一名救援者因為事故死亡。這讓在不知男主人公生死的情況下的救援越發受到爭議。
死亡的救援者。
第五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最終65%的人投票選擇了對毗鄰隧道進行爆破,並停止救援。
讓女主人公簽署同意書,這也就是讓其選擇放棄救援。
來訪人員假惺惺表示理解。
第六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針對大家提出男主人公按照科學推測已經死亡而選擇停止搜救重啟毗鄰隧道施工,女主人公拋出一個句反問「我的老公要是活著你又該怎麼辦?」。是呀!盡管科學推測是死亡,可又沒有實際證據表示已經死亡,此時做出這樣選擇就與殺人無疑!
女主人公質疑來訪者。
最終女主人公不得不簽字同意。她來到廣播電台,希望能通過廣播將事情告訴男主人公這一決定。
女主人公傷心欲絕。
男主人公通過汽車廣播得知此事時驚訝不已。
女主人公說如果男主人公依然活著並聽到廣播後不要再等了,救援不會到。
最後,幸虧搜救隊長的不懈堅持,聽到了男主人公發出的求教信號。
男主人公在毗鄰隧道爆破後,通過按壓被困女孩的車輛喇叭釋放求教信號。
第七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當男主人公最終被救出後急等送往醫院救治之時,直升飛機卻遲遲不起飛。
原來還在等一號領導前來與男主人公合影。此時,我又是「狂暈」,領導愛作秀可見一般。
一號領導是姍姍來遲。
此時新聞記者發現男主人公似乎有話要說。
搜救隊長代為傳達男主人公所說之話。感覺太解氣了。
男主人公對搜救隊長所說之話表示感謝。
第八個戲劇性看點 出現,事後非主流新聞媒體質疑此次搜救的工作。
而官方新聞媒體卻是一片「贊歌」,並對男主人公豎大拇指行為就行了重新解讀。
領導又是集體亮相,好像自己在此次搜救中起到了多麼大的關鍵作用。其實如果沒有搜救隊長的堅持,這次搜救任務早就會以失敗而告終。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男主人公的善良人性,可以看到搜救隊長的高度責任感,可以看到女主人公的深沉摯愛,同時也可以看到新聞媒體只求焦點的無良與政府機關庸庸無為的行徑。
Ⅲ 《隧道》有哪些亮點和記憶點
汽車銷售員李正洙(河正宇飾)結束工作趕赴女兒生日派對時,行經剛開通的河圖隧道,突然一陣天搖地動,讓他經歷此生最孤立無援的三十五天,而此刻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撥打119求救。這則隧道崩塌消息引發各界關注,除了搜救大隊,還吸引了大批搶新聞的嗜血媒體,以及逢場作秀只為增添政績的官員。搜救隊長金大慶(吳達洙飾)不僅要研擬救援計劃,還需控制現場跟風記者、向作秀官員匯報,惡劣天氣的攪局使得救援行動雪上加霜。好不容易終於進行開挖,准備救出受難者時,竟發現隧道是個豆腐渣工程。一連串的重擊使得希望一一幻滅,更糟的是搜救行動中救難隊組長意外身亡、國庫的大量花費,促使輿論審判,迫使李正洙無助的老婆世賢(裴斗娜飾)簽下放棄救援同意書。那一天崩塌的不只是隧道,更引爆現代社會形象丑聞。
電影中有兩個地方讓我感覺我的心像被人用手攥住了一樣,疼痛又壓抑。一個是妻子簽署完同意書後去電台跟丈夫說的那番話,雖然話語很普通,就是尋常夫妻的談話內容,但在這種情境下,真的是字字泣血。另一個是李正洙獲救後從出隧道到上飛機的那一段路上發生的所有事。記者堵著路想要采訪李正洙,傷員上飛機之前被人攔住要等領導拍照,這正好對應了前邊一個記者說可惜沒能破世界記錄和領導們輪番和世賢(妻子)拍照這兩件事,在他們看來,新聞報道,自己的名譽,都比眼前活生生的人命要重要,最後要不是金大慶大叔吼了那一嗓子,還不知道那些人要拍到什麼時候呢,真的是無話可說了。
總體來說,《隧道》沒有太強的緊迫感、窒息感,劇情一波三折也不會歸於平淡。拍攝場景也較真實不會有出戲感。總體來說也是部好電影,喜歡韓國電影的朋友可以看看
Ⅳ 韓國電影《隧道》好看嗎
好看,從電影產業的角度說說《隧道》和韓國電影,先說對《隧道》的整體觀感:即是成熟的商業災難片,同時也保持了韓國電影的優秀傳統,毫不留情地揭露某個社會問題,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而《隧道》希望消滅的,是韓國的豆腐渣工程問題和政商界的官僚主義。劇本打磨精細,緊湊且不失邏輯,災難氣氛代入感極強。
Ⅳ 為什麼說《隧道》這部電影是在諷刺韓國政府呢
韓國電影向來以大膽、露骨著稱。
尤其是災難題材電影和一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導演總是將人性的陰暗面和某些社會問題展露無遺,毫不避諱。
甚至是諷刺政府部門和國家官員,不留任何餘地。
Ⅵ 韓國電影隧道觀後感
韓國電影隧道觀後感如下:
隧道主要講述了男主在回家途中經過隧道時隧道突然塌方男主為了逃生而孤軍奮戰的故事。整部電影不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所以電影在情感和對社會暗黑的呈現上有著人工的刻意,尤其在黑化政府上。具有很強的諷刺意義。一個隧道能在建成通車一個月能發生坍塌,而且坍塌的連入口都找不到,這極大的諷刺了建築的質量。
豆腐渣工程。還有就是在領導人的問題,在見到男主妻子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慰問,而是站在哪裡讓記者拍照。現在想想挺可笑。在結尾,男主被救援出來後,由於領導人沒有到達沒有拍照,而不被允許上直升飛機進行救助。這是對政府多麼大的黑化。
多麼的諷刺韓國政府。在救援途中,第一次救援打錯隧道,歷時17天去打錯了位置,原因竟是施工隊沒有按照圖紙進行施工。這難道不是諷刺建築施工嗎,這種情況在天朝是絕對不會出現的。其實救援隊的隊長還是很有責任的,如果不是他的堅持,估計男主不會被救出來。在救援隊長開車進入隧道後,由於帶的隊員誤摁了喇叭,導致隧道全部塌方。
救援隊長為了讓沒有水的男主和自己的尿液,他自己竟然喝了自己的尿液,並且總結出一條經驗:尿一定要晾著喝,晾著喝味道會很好。
整部電影教會我們:
1、汽車上一定要備足礦泉水,壓縮餅干,至少在出現問題時能堅持一個月。
2、車上一定要備大容量移動電源,以防手機沒電。
3、喝水的時候不要口對瓶子直接喝,還有就是要分量。整部電影男主(河正宇)演技很棒,自己一人承受了整個故事線,為他演技贊一個。
Ⅶ 如何評價《隧道》這部韓國電影
該片劇情緊湊,河正宇把一個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沉著應對,孤軍奮戰的角色演活了。在救助難友時,需要把非常珍貴的清水分給對方,不舍,掙扎的心理每一個人都會有。但是主角仍然與難友分享,即使仍然藏了一部份也要為之點贊。
《隧道》在緊張刺激營救之餘,還穿插不少困境中會遇到的幽默橋段,能夠把一個困境用兩小時的時間來表達,確實內容要很豐富。河正宇、裴斗娜、吳達洙三位都是觀眾非常熟悉和信任的演員,他們的神演繹簡直是讓影片有錦上添花的感覺。
劇情介紹:
汽車銷售員李正洙(河正宇飾)結束工作趕赴女兒生日派對時,行經剛開通的河圖隧道,突然一陣天搖地動,讓他經歷此生最孤立無援的三十五天,而此刻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撥打119求救。
這則隧道崩塌消息引發各界關注,除了搜救大隊,還吸引了大批搶新聞的嗜血媒體,以及逢場作秀只為增添政績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