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關於弗洛伊德的影片!急!!!
給你推薦幾部:
1. Sleep, the Monster Whispered (1996)
2. Wygasle czasy (1987)
3. Freud (1962)
導演:
約翰·休斯頓 John Huston
主演:
Montgomery Clift
Max Haufler
Susannah York
類型:劇情 / 傳記
更多外文片名:
Freud: The Secret Passion
片長:139 min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1962年12月12日 美國
❷ 電影:危險方法; 丈夫得了抑鬱症,
《危險方法》 (觀看地址在圖片上)這個電影站很好的更新快影片又全看電影非常的舒服。
類型:故事片 (不知道這個是不是你要找的!)
主演:凱拉·耐特麗維果·莫騰森邁克爾·法斯賓德
危險方法/談療法/談心療法作為一部2011年最新的故事片,講述了一個跟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有關的故事。不過,這部電影真正的主角並不是弗洛伊德,而是一位名叫薩賓娜·斯皮勒林的猶太裔俄羅斯女子。作為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病人,這位...熱播電影女子給了兩位心理學家極大的啟發,卻也促使榮格最終在理念上與恩師弗洛伊德分道揚鑣。...
❸ 電影精神分析學的發展
70年代以來,精神分析學電影理論在西方產生了重要影響。法國理論家路易·阿爾都塞和評論家讓—路易·博德里提倡的把精神分析學與意識形態理論結合起來的意識形態電影理論,英國電影研究家勞拉·穆爾維把精神分析學、符號學和女權主義結合起來的女權主義電影理論,都是精神分析學電影理論的新形態。(參見「意識形態電影批評」、「女權主義電影批評」)電影精神分析學沿襲了弗洛伊德的非理性主義在世界觀和方法論方面的失誤,產生了理論體繫上的嚴重缺陷,尤其因為排斥人類精神活動的社會性因素和外部世界的客觀條件對人格與心理的影響,導致了片面性。
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評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評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摘要 19世紀末至20世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從一種探討精神病病因和治療的理論與方法,演變為一種心理學理論,又發展成為一種哲學思潮和社會思潮。它「使我們對自己的認識產生了徹底變革」。 弗洛伊德一生都用科學的眼光看待一切現象,包括人性。精神分析學說是弗洛伊德對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科學知識的創造性選擇的結果。本文將結合影片《愛德華大夫》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略作分析。
關鍵字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釋夢;移情
一、 影片簡介
《愛德華大夫》由著名懸疑大師希區柯克執導,是電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學為主的的經典影片之一,對後來的精神分析影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影片講述的是格林馬納斯精神病療養院院長默奇遜大夫即將退休,新來的愛德華大夫很快與年輕漂亮的女大夫康斯坦斯一見鍾情,然而不久康斯坦斯發現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個冒名頂替的精神病患者,面對著這個可能是殺害真愛德華大夫的疑兇,康斯坦絲堅信自己深愛著的人是無辜的,她以自己的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和聰明才智,巧妙地幫助情人從警察眼中逃脫,並通過分析情人的夢幻,終解開了情人的心結,將真正的兇手揭露出來。本片多處運用了經典的心理分析與治療的方法和技術(如精神分析等),使觀眾無不跟隨主人公的心理發展的變化而變化,故事情節離奇、懸念徒生。
二、 影片涉及的精神分析理論
1. 釋夢
弗洛伊德認為,夢不像其表面顯示的那樣只是一堆毫無意義的表象,它是通向無意識的捷徑,是打開人格最深層的鑰匙。在影片中,一個留鬍子的人象徵愛德華大夫,夢中戴面具的賭場老闆是默奇森大夫,小輪子象徵手槍,等等。通過對夢進行分析,從而揭示出被人壓抑到潛意識中的過去事件。夢是睡眠中的一種精神活動,是睡眠期間一系列圖像或事件的映現。精神分析學認為,夢是有心理上的含義,通過對夢的解釋,可以了解人的動機。
弗洛伊德把夢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外顯的夢,這就是做夢者在夢中夢見的圖像;第二個層次是淺隱的夢,也就是隱意在顯夢後面,或者混在其中的某些要求、動機、願望和觀念。這些要求、動機、願望和觀念就是做夢的真正動機。他們之所以被隱藏起來或變得非常晦澀,是因為他們都來自無意識,即使在夢中也很難通過夢的稽查,因此,必須經過改頭換面才能進入意識,這樣,夢的淺隱的內容就以外顯內容的形式曲折地表現了出來。這種願望滿足的心理過程,就是「夢的工作」。
2. 自由聯想
精神分析理論對人潛意識的了解是通過自由聯想來完成的。在影片中,心理大夫讓約翰·布朗說出他想到的任何事物,然後再對他說出的事物進行分析,這種方法就是自由聯想法,通過這種方法來揭示人的潛意識。
弗洛伊德認為浮現在腦海中的任何東西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關系的,藉此可挖掘出潛意識中的症結。自由聯想就是讓病人自由訴說心中想到的任何東西,鼓勵病人盡量回憶童年時期所遭受的精神創傷。作為一個專門術語,自由聯想是指患者在精神分析醫生的幫助下進行思維的方式。這一技術是以一些假設為根據的:任何思維最終都能通向重要的部分,如果注意力放鬆,抵抗就會減小到最低限度,反之,就會大大加強。弗洛伊德採用了自由聯想技術以後,就放棄了催眠術。
3. 童年經歷對人的影響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的童年經歷對人具有重大的影響。在影片中,約翰·布朗回憶起童年時代一段讓他不堪回首的經歷,兒時因頑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使他受到嚴重精神創傷而產生強烈的內疚和罪惡感。這種罪惡感被壓抑在潛意識中,因此當他面對愛德華大夫被殺這個事件時,潛意識起作用了,認為自己就是殺人兇手。在康斯坦絲的鼓勵和反復告誡下,他的罪惡感才得到解除並提供了破案線索。
弗洛伊德非常重視童年經歷,他認為,心理問題的產生都可以從童年找到根源。童年時期的重大生活事件、復性情緒體驗、父母的個性特點、童年時期的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成員關系等都會對一個人的心理產生重要影響。有些童年形成的錯誤觀念儲存在大腦中,成年以後如果遇到突發事件或不良刺激,一些錯誤觀念就會被激活,就會形成心理問題。同樣,童年時期接受和形成好的積極的觀念,則會促進個人成長,成為個人奮發向上的不竭動力,體驗生活幸福感覺的源泉。
4. 移情
精神分析治療到了一定的階段,患者會對醫生產生愛情、傾慕、憎恨、不信任等強烈的個人情感。弗洛伊德認識到,這種情況並不是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治療者的自然反應,而是患者把他對過去生活中人物的感情和印象,不知不覺的移向了醫生,弗洛伊德稱這種現象為移情。例如,影片中,康斯坦斯和約翰之間既是醫患關系,又是戀人關系。醫生和患者間必然會產生感情紐帶,並且這樣的感情紐帶是治療能否生效的關鍵。
由於情感的內容是不同的,因此就有不同的移情。對醫生產生依戀、信任或愛情等情感,可以看成是正移情,如果產生憎惡、不信任及輕蔑的情緒,這就是負移情。這些現象是患者對治療的一種抵抗,因為它偏離了或迴避了本來的治療目的。但另一方面,由於這種情感是患者幼兒時期與雙親的基本糾葛的再現,治療者就可以以此為依據,了解患者病狀的根本原因,從而能夠有目的地進行治療。在這一點上,移情對於神經症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移情的情況不僅僅是出現在患者一方,鑒於治療者本人也有幼年時期的那種經歷、情感以及關系,他在治療過程中也可能會對患者產生個人情感,這是一種反向移情,這種移情會導致治療的失敗。
三、 其他重要的精神分析理論及評析
除影片中所涉及的理論外,弗洛伊德還有很多重要的精神分析理論,如轉換、疏泄、神經症、阻抗、防禦機制、壓抑意識、無意識、前意識、俄狄普斯情結(戀母情結)、里比多(欲力,性慾)、兩性同體以及著名的伊德、自我、超我理論等。這些理論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成為一種解釋個人、文化及社會歷史現象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同時,精神分析突出了心理治療的價值,創立了一套治療神經症的方法和理論,開辟了一條重視心理治療的新途徑。
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也有其局限性:第一,弗洛伊德用物理學定律和生物學范疇說明人的內在動力和心理活動的規律,實質上完全抹殺了人的意識的社會歷史制約性和主觀能動性。第二,整個學說具有生物學化傾向,提倡泛性論。把一種動物的原始本能,一種脫離社會條件的抽象人性,看成是決定人類精神生活和實踐活動的巨大的內驅力,極端誇大人的生物性,貶低了人的社會性。第三、整個理論主觀色彩濃厚弗洛伊德的許多概念和理論,都是純粹出於主觀的臆想和邏輯演繹,有些觀點甚至是基於神話傳說提出來的,這種態度是不嚴謹的,缺乏科學性的。
但總的來說,弗洛伊德對心理學所作的貢獻是巨大的。他的精神分析學說,是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科學知識和社會文化環境影響下的產物。他開拓了一個全新的人類認知領域,並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對整個人類科學文化史都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任順之著:《奇妙的教育心理效應》,教育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楊鴻昌著:《教學心理講話》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傳》 志文出版社,1985年版。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
萊斯利·史蒂文森:《人性七論》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作用到的電影有哪些
精神分析法>>又稱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出版的《關於歇斯底里的研究》作為心理分析正式創立的標志。 定義:是通過自由聯想、移情、對夢和失誤的解釋等來治療和克服嬰兒期的動機沖突帶來的影響的一種方法。
心理分析理論是最早發展起來的一種輔導模式,它強調潛意識對行為的重要作用,重視嬰幼兒期心身發展的意義,所創立的一些方法和技術都有積極的貢獻。為其後許多新的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參考。但由於這種方法必須由受過專門訓練的咨詢者施行,需對來訪者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廣;本身潛意識的作用,過分強調嬰幼兒期的發展,特別是過分強調嬰幼兒期的性經驗,都使這一理論受到局限。
盡管對弗洛伊德的學說一直存在著爭論,他仍不愧為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位極其偉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學觀點使人們對人類思想的觀念發生了徹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術語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戀母情緒(Oedipus complex)和死亡沖動(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大多數心理學家現在已經確信無意識思維過程對人的行為起著一種決定性的作用── 一種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弗洛伊德不是心理學的鼻祖。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人們也許會認為他作為心理學家所提出的學說並非十分正確;但是他顯然是在現代心理學發展中最有影響、最重要的人物。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作用到的電影有《愛德華醫生》
❻ 有哪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的電影
做事哺裙雷電袒八
❼ 用弗洛伊德的學說分析一部電影,隨便什麼都行
這個包含了夢境與現實復雜關系的故事,可以很精確的嵌套在弗洛伊德夢的解析理論中。
弗洛伊德在其著作《釋夢》第四章「夢的化妝」中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即「摹仿作用(identification)」。在《釋夢》提供的病例中,弗洛伊德一個女子在自己的夢中將自己的形象與一位女友「等同起來」,夢就獲得了一種全新而合理的解釋。在這名女子的夢境中,既出現了自己的主觀意志,同時也整合了部分自己女友的主觀意志。她夢到想去商店買一些熏鮭魚舉行晚宴,卻恰好趕上商店關門。打電話叫外賣又碰到了電話故障。這既體現了做夢者作為自己主觀的願望,即不想讓女友有勾引自己丈夫的機會,同時女友「想變得豐滿些」這個慾望未得到滿足內化為做夢者自己的慾望。「它不過是用自己代替了女友的位置,或者我們可以說,她把自己與她的女友『等同起來』。」弗洛伊德的觀點通俗的來講,即在夢中,作為做夢者意識主體的並不一定是做夢者本身,而是潛意識里對多種意向整合的結果。夢中之自我並非真的自我,而是潛意識里為了滿足慾望而構築的虛擬人格。
晦澀的理論總是難於理解,讓我們回到《穆赫蘭道》的劇情中。我們看到,影片開頭(4』)處的車禍,和128』的Diane 赴宴的橋段一模一樣。Diane 和 Rita 的台詞皆為」 What are you doing? We don』t stop here.」 兩次發生在Mulholland Drive 上的相同段落,是本片最明顯的暗示。Diane (即前面的Betty)與Camilla (Rita)的角色進行了某種程度的互換。115』之後的情節來自於現實,而之前的一切部分都是Diane 所作的一個夢。
當然就此妄下結論未免過於牽強,需要相關的鏡頭以佐證。2』處有一段怪異的鏡頭——來回晃盪的搖鏡,粗重的女子喘息,最後鏡頭栽在了枕頭上——這正是已經得知Camilla 死訊後的Diane 睡著時的情境。而後面的截止115』前的一切故事,都是這一夜Diane 所做的夢。另一個例子來自道具的使用。即Diane 所居住的房間就是夢境中Betty 和Rita 找到腐屍的房間。Diane 知道Camilla 之死是自己一手導致,因此在夢中虛構了這樣的情節。推敲細節並不是本文的目的,因此其他的證據不再詳述,你可以在觀看的過程中慢慢尋找。
「摹仿作用」 即identification 是揭開這個夢境的藍鑰匙。Diane 的夢境中混雜了各種復雜的因素——愛、恨、自卑、沖動、後悔、理想主義、嫉妒、內疚等。這些因素混合而成了夢境中的各個人物形象。
首先,愛以及由愛生恨。這是Diane 殺死Camllia 的原因。Camilla 與她是同性戀夥伴,也是一起在好萊塢闖盪的朋友。但是Camilla 迅速走向了成功,並與導演Adam Kesher 定婚。Diane 希望保持關系但遭到拒絕(122』)。Diane 威脅她,但是Camilla 不以為意。Diane 終於僱用殺手殺死了Camilla。在夢中,Diane 希望Camilla 永遠和自己在一起,於是安排了夢中的Camilla 在穆赫蘭道的車禍中失去了記憶。很明顯的是,115』之前的部分,Rita 一直是依賴著Betty 的,Betty 處於強勢地位,Rita 則處處需要她的幫助、保護與安慰。這就是摹仿作用最明顯的體現——Betty 是Diane 的理想化自我,整合了Camilla 的一部分特質——優秀(從她出色的演技可以看出)、自信、從容不迫等等。Diane 在與Camilla 的關系中沿襲了一貫的自卑感,這讓她在夢中把自己和強大的Camilla 整合以求得滿足。值得一提的是,夢中的Camilla 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Rita,來自於好萊塢著名影星Rita Hayworth。而這個影星飾演最多的角色皆為蛇蠍美人類型。由此可見Diane 對於Camilla 給予她的巨大傷害耿耿於懷。
其次,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影片開頭的剪影舞蹈是Diane 曾經脫穎而出的表演(後面我們知道這是一種叫jitterbug 的舞蹈,是加拿大以及美國北部的舞蹈)。這樣的成就使Diane 對自己的演藝生涯充滿了理想。但是來到好萊塢後,一次次落選與失敗讓她漸漸瀕於崩潰,又陷入了與Camilla 的同性戀情中不能自拔。所以夢中的Betty 具有了Diane 不具備的優秀條件——有一個生活在好萊塢的姨母留給她房產,並擁有出色的演技(很可能Diane 的演技也不錯,但是殘酷的挑選和一系列暗示中提到的暗箱操作讓她永無出頭之日)。Diane 深知自己犯了錯,於是將真正的親戚,也就是撫養自己長大的姨父姨母在夢中變成了同行的陌生人,這樣他們就不會為自己犯下的罪行而傷心。影片最後,Diane 開槍自殺前的幻想,就是面目猙獰的姨父母。Diane 無法面對社會和親情的壓力,最終自己走向了死亡。在這里,摹仿作用的體現在於姨父母的角色轉換。
另外,沖動與悔恨。Diane 一時的感情沖動,僱用了殺手殺死了Camilla。夢中她當然希望這一切都沒發生過。於是自己僱用的殺手變成一個極笨的笨蛋,毛手毛腳地連殺三人才得以脫身。而殺手的同夥,那個雲奇餐廳後牆的面目猙獰的乞丐,則是Diane 夢中最為恐怖的東西。是他告訴了Diane Camilla 的死訊,很可能還給了她一些證據(殘骸或者死屍的照片?),裝在藍色的盒子里。Diane 將這名乞丐想成了一個魔鬼一樣的存在,並將那天一個路邊的男人嚇暈。可惜Diane 的願望沒能實現——殺手干凈利索的殺了Camilla。而藍色盒子,則是一個類似薛定諤的貓的假設性存在——它在打開之前,裡面有什麼都不會確定。而當它打開時,一切的幻想和可能性都轉變(量子物理則稱之為「坍縮」)為唯一現實。這也是為什麼藍色盒子打開,夢境就結束的原因。Diane 意識到了Camilla 的死已是事實,她的所有希望都已破滅,最終在臆想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95』到115』中間的部分在一個歌劇院中進行。主持人不斷高喊No hay banda!(沒有樂隊)It is an illusion. 彷彿帶有中世紀宗教色彩的表演。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A Nation under God」,即大部分人為信教者。而基督教的教義則是眾多人基礎價值觀的重要部分。在Diane 夢中出現的宗教場面,可以理解為她心中宗教道德底線對於自己所犯罪孽的審判。在弗洛伊德的意識理論中,此場景可解釋為「檢查作用」。無意識的慾望在夢境中逃過檢查作用,讓我們看到了前面Diane 的幻想與夢。而在夢的結尾,也就是Diane 逐漸清醒的時候,檢查作用開始了對潛意識的壓抑,不斷告訴意識本身「這是一個幻覺,一切都是幻覺」。
與精神分析理論無關的一點,對於「造夢」的諷刺是《穆赫蘭道》最大的主題。影片暗示性的描寫了許多電影圈的黑暗——資方的惡意操控、霸道的權錢交易、不公平的甄選機制等等。這類的問題在Diane 的夢境中亦有體現。演員處於整個運作機制的最下層,在商業上也處於被動地位。成功要依附於人,又會傷害於人。同時在演戲的過程中,人格的分裂也是痛苦的。Diane 的扮演者Naomi在一次訪問中透露她在拍這部片子時一度想放棄,心情沮喪,甚至一度萌發開車到穆赫蘭道自殺的念頭。她曾幾次提到導演David Lynch在"exploring my dark side"。
對於電影的分析到此為止。這些蒼白的文字是絕對無法概括這部偉大電影的內涵,只是一種利用古典精神分析理論,對於這個故事一次簡單而粗淺的探索。領略它更深刻的意義,請你打開DVD機,和David Lynch 一起在穆赫蘭道上重溫Diane 的噩夢。雖然這肯定不是一次愉快的過程,但你必定會有所收獲。
參考資料:
《釋夢》,弗洛伊德著,孫名之譯,商務印書館。
《論攝影》,蘇珊•桑塔格著,黃燦然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一些網路上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