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的父親母親》影評
由鮑十的小說《紀念》改編成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是張藝謀執導而成的,體現了一個純潔愛情故事從小說到銀幕轉變的關鍵變化過程,如同大部分的電影改編,需要對情節作一些調整,但在本片變得是某些故事情節,不變的是駱長余和招娣之間含蓄的愛情。本片主要講述了生子接到父親去世後的消息趕回老家准備後事,後來得知父親母親的初戀故事,便理解了母親,將父親的遺體抬回了家的美好愛情故事。本片不僅僅以極其飽滿、反常規的色綵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其獨具特6色的聲音背後都堅持了生活的真實和敘事的抒情。
每一種電影模式都有一種特定的劇作方式。《我的父親母親》本身即代表了一種電影模式,因此也需要一種特殊的劇作方式:巧妙的平衡場面調度(如招娣孤獨地在田野的小路上無限的徘徊)、敘事、旁白(如影片中生子的畫外音,對畫面起到凝練和提升的作用)、音樂(如本片中三寶作的《我的父親母親》插曲,以同一曲調,不同的表現方式,包括笛子、鋼琴、小提琴,隨著音調的高低起伏,不同的感情色彩也隨弦動而緩緩流淌而來。
面對人類復雜的情感,再出色的台詞也顯得蒼白無力,唯配與影片水乳交融的音樂,才能與影片產生共鳴達到精神層面的升華。本片中的音樂凝聚了最深刻的思想和最深沉的情感:而張導恰如其分地抓住這一效果,運用聲畫統一,使其主旨達到精神層面的升華。影片中始終貫穿著作曲家三寶的《我的父親母親》音樂,與片名相得益彰,它的表現形式有笛子、鋼琴、小提琴,都符合了招娣對愛情執著的人物形象並渲染出當時的某種氛圍,緊扣主題,帶給觀眾一種「曲同而情異」的感受。音樂分別出現在妱娣等待長余的小路上、跑去教室的小路上、做飯織布的時候,隨著曲調不斷地升高,妱娣的心情也與之吻合,達到人物精神層面的升華。本片始終如一的曲子與張導的另一部電影《活著》中,也是自始至終貫穿著同一首曲子《lifetimes》產生了共鳴,展現了張導不變的電影風格。
本片中色彩的沖擊力與音樂共同構築銀屏空間,推動敘事,塑造了獨具特色的藝術形象。影片反常規的色彩運用:現實用黑白色調,回憶用彩色調,父親去世的冰冷現實與美好回憶形成強烈的反差,使影片極具藝術張力,突出強調了父親與母親之間淳樸含蓄的愛情。影片從黑白色調中父親母親的一張黑白合照逐漸推移色彩飽滿的美好回憶中,這種創新的電影技巧與《泰坦尼克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攝像機逐漸推移至Rose的眼鏡,展開了對輪船上美好往事的敘事。這種外在的語言形式(由遠及近),賦予被攝主體恰如其分的表現意義,使畫面具有更加明確的指向性。
細節決定成敗。在妱娣與長余相遇初期,兩個人之間總有一段距離,這時鏡頭以妱娣為視角,張導利用遠景來表意,徒添兩人愛情的朦朧感;當長余走進妱娣時,鏡頭大多以慢倍速放,這時鏡頭的緩慢變化,使畫面產生節奏緩、造型風格多變的特色,進一步表明長余與妱娣愛情的淳樸執著。另外,張導運用了較多的特寫鏡頭:妱娣給長余盛飯用的瓷碗、妱娣織的「紅」和長余送給妱娣的發夾,表層含義上是貫穿影片的線索,但深層含義上,這三樣東西恰巧是長余妱娣之間愛情的象徵。
影片主要以展現父親母親純朴真實、感人至深的愛情為主旨,同時贊揚了那個年代的中國式含蓄感情,妱娣年少時跑著追隨教室里長余的聲音與年老時蹣跚地追隨著教室里『長余』的聲音形成對比,在結尾處,黑白色調與彩色相互交疊,兒子與長余的聲音相伴相生,最終落在了彩色片上,展現出導演在冰冷現實與美好回憶的正面選擇傾向。
張導將藝術性與人的感情展現的淋漓盡致,以強烈的探求渴望的主體意識去觀照並獨特表現出人物精神的反思。他認為:人類的感情是相通的,人類某些共通的情感不分民族、不分國界,感動你了,你就喜歡了。
『貳』 我的父親母親電影影評
《我的父親母親》以主人公兒子口述的方式講述了一對共患難的夫婦是如何經營愛情與婚姻,如何在歷經世事的變遷終於放手「面子」婚姻,讓各自尋回適合自己的愛情和婚姻。
其實捆綁式的婚姻在七八十年代可謂成千上萬,真正自由戀愛組成家庭的可以說非常之少,先結婚後戀愛並不是構築幸福的理由,因為有些人是無法到達彼此的內心世界。婚姻也是時代的產物,是利益關系的聯姻,是一種成全別人的犧牲,但這樣的愛情一點也不幸福。
故事以淳樸的敘事風格再現了年代的婚姻悲喜劇,陳志和張翠花,馬慶升和葉秀蘿,這兩對婚姻的不幸,和那樣的時代脫不了干係,為了生活人們不得不學會放棄和隱忍。生活不是一盤棋,沒有更多自己命運的掌控權。
故事聚焦這樣的兩對婚姻,真正的意義應該是告訴我們,捆綁的婚姻沒有幸福,嫁接的愛情並不會白頭偕老。張翠花用自己的熱情和無限的折騰換回了自省,愛一個人死心塌地,但這個人其實並不愛你,所以她最終選擇了一個愛自己的人唐志良,也可說她最終找到了讓自己滿意的伴侶。
當婚姻摻雜太多目的,這樣的婚姻不是生活,而只能是交易。同樣葉秀蘿也沒得選擇,為了生活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和馬慶升的結合其實就是一種錯誤,無非這種錯誤一直在尋找一個無果的答案。現實的陰差陽錯,將純美的愛情扼殺在搖籃里。
張翠花的放手成就了陳志和葉秀蘿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夢想,同時她也是拯救了自我,也只有唐志良讓他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幸福的女人。
該劇其實也是一場婚姻的保衛戰,張翠花一家對陳志的好,讓陳志無法獨立自己的婚戀觀,只有容忍和遷就,或者是更多的回報,才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而馬慶升也是和張翠花具有一樣的秉性,就是通過自己全身心的付出去綁架一場沒有感情的婚姻,張翠花的動機更多是一種盲目的愛和付出,而馬慶升的付出更多是一種投機,當然他們的結果都不幸福,因為他們的婚戀觀有誤,其實在那樣的時代,又有多少愛情是自由的。
該劇同時還植入了一個「小三」角色,其實像陳志對愛情忠貞對家庭負責任,而馬慶升卻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己的雙手埋葬自己的婚姻,所以他認為自己的付出必須有所回報,當回報無望時,他只有將感情寄託在「小三」小田那兒,可小三的慾望並不是那麼簡單。慾海沉浮,婚姻的本質變得多元而復雜。
從《中國式離婚》到《金婚》再到《娘要嫁人》和現在的《我的父親母親》,年代劇曾經吸引大批的觀眾,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國,不幸的婚姻很多,幸福的婚姻很少。
而《我的父親母親》聚焦的城鄉愛情婚姻的觀念,固然不是諸如現代版的《婚姻保衛戰》之嶄新矛盾,它儼然就是一本活的婚姻教科書,珍惜美好的愛情,播種幸福的婚姻,不能因為更多客觀的條件而將婚姻作為一種交易或是賭注。
真正的幸福快樂,就是和對的人一起慢慢變老,沒有過多的渴求,沒有更多的奢望,這似乎是理想的婚戀觀念,但植根現實卻又那麼不堪一擊。
『叄』 章子怡主演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講的是什麼看完後你有何感受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男主的父母年輕時的一段經歷。男主的母親在十八歲的時候,村裡來了一位來自縣城裡的老師,也就是主人公的父親,那時候他的父親是二十歲,也許是一見鍾情,他的母親對他父親動了心。他們的愛情在全村引起轟動,在那個自由戀愛還很新鮮的年代,父親和母親的愛情,給這個小村莊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這部電影看完以後,讓我有很多的感受,在這個愛情泛濫的年代,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些老一輩的愛情,具有神奇力量。他們那個時代的愛情,年輕而羞澀,簡單而純粹。在電影里的那個時代,因為愛而變得生動,一個人因為愛而美麗,愛有穿越時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