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霧都孤兒》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著名小說家狄更斯,以其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同時又充滿現實批判感的作品在世界文壇中享有重要聲譽。其代表作之一《霧都孤兒》以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對作品的結構化處理、對現實場景的象徵性表達以及文字和敘事技巧的使用,都為後世的電影改編者在形式與內容上提供了巨大空間。其中,大衛·里恩1948年執導的同名電影作品,用高超的電影藝術手法完美呈現了原著風貌,進一步深化原著主題,對原作進行了精確傳達與深刻演繹。
2. 《霧都孤兒》賞析
《霧都孤兒》是著名英國現實主義作家狄更斯的長篇小說。
它描寫了19世紀英國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批判了社會中的醜陋現象。
19世紀40年代,小奧立弗出生在了一個濟貧院。在他出生時,母親就不幸死去,從此奧立弗成為了一個孤兒,開始了在濟貧院的生活。
濟貧院是什麼?
簡單地來說,就是福利院。
然而這個福利院又和我們平時知道的充滿關愛和溫暖的福利院不同,它更為嚴苛和吝嗇。
尤其是在奧立弗9歲這年,濟貧院轉型成為了那個年代的特殊產物,要求受救濟者必須要在其中從事苦役勞動。無論是誰也不能例外。
而小小的奧立弗自然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他和許多孤兒一起,為了討要一口稀飯,卑躬屈膝,甚至被詛咒、被關小黑屋。
他討要那口稀飯的舉動甚至被視為「造反」,為此理事會倒貼錢將他賣給棺材鋪老闆當學徒。
在棺材鋪里,他被苛刻對待,因為他人侮辱自己的母親打架、被懲罰。
終於,不甘心這樣過的奧立弗在一個寒冷的夜晚逃往了倫敦。
在路上他遇到了小扒手傑克·達金斯,並在傑克的極力邀請下來到了竊賊首領費金的面前。
從此他留在了賊窟。
一次,他和夥伴上街時,無意中被誤會是他偷了布朗羅先生的手絹而被逮捕。
雖布朗羅先生極力想要解救他。但推事范昂先生卻一心想為他定罪。
幸虧書店老闆及時出面證明他的無辜。
布朗洛先生將生病的奧利弗帶回了家。在布朗洛先生及其管家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奧利弗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
然而好景不長,奧利弗在外出幫布朗洛先生還書和付錢的路上,被盜竊團伙的南希發現。
南希將百般不願的他帶回了賊首費金的新住處。自此奧利弗失去了自由,重新進入了盜竊團伙。
費金花言巧語軟硬兼施想讓奧立弗同流合污,強迫他參與盜竊,卻一一失敗。
後來在一次中行動中,將想警告主人而受傷的奧立弗扔下後揚長而去。
好在此後奧立弗的運氣否極泰來,一切開始逆轉。
他因傷遇到了姨媽羅斯小姐。
雖差點被自己同父異母的兄長因為爭奪家產而陷害,幸虧得到了南希見義勇為的幫助,最後一切真相大白,壞人得到了懲罰,奧立弗被收養結束了自己苦難的童年生活。
馬克思曾經寫道:
而在其《英國資產階級》一文中,他列舉的英國小說家中, 狄更斯 就居榜首。
《霧都孤兒》作為狄更斯第一部偉大的社會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他以高度的藝術概括,生動的細節描寫,妙趣橫生的幽默和細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塑造了文中許多令人難忘的形象,真實地反映了英國十九世紀初的社會面貌。
從出版至今,已翻譯成多國語言,在世界流行。並拍攝了多部電影、動畫片等。
奧立弗—— 單純而善良的孩子,雖身在最黑暗的地方,卻堅守心靈的凈土。
他成長在苦難中,去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純真和善良。他出逃前會想到先看望自己在濟貧院的舊友。
在第一次被費金等人重新帶回賊窟時,擔心的是自己拂了布朗洛先生的好意,不能完成他的任務。
更是在身陷賊窟的時候,面對費金和周圍人的洗腦,堅守著自己的善良的底線。
他的天真與善良限於淤泥中而不染,讓人在看書時,隨著書中的情節,對他的遭遇產生了深深的同情。
南希—— 矛盾的個性體。
她的身上善與惡同步體現,而那惡是因為社會的不公,老費金的熏染。她有自己的愛與堅持,卻在生活的磨難中化為了枯萎的花瓣。
她冒充奧立弗的姐姐,將奧立弗帶回賊窟。卻又在下一秒挺身而出制止老費金毆打,護住即將被狗咬的奧立弗。
她與強盜賽克斯、賊首費金朋比為奸。
但得知奧立弗悲慘的身世以及蒙克斯等人針對奧立弗的陰謀時,冒著危險,將一切告之了羅斯小姐,才讓奧利佛的生活有了走向光明的可能。
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她就沒有奧立弗後來的故事。
她作惡卻又善良,怯懦而又勇敢。她是那種嚮往光明卻不得不身處黑暗,那種如在蛛網上一般掙脫不出的矛盾與糾結。
1.作者善用幽默的語氣說著諷刺的話語,讓讀者在笑過後產生不一樣的思索。
如:
濟貧院要奧立弗做拆舊麻繩的簡單工作,卻恩賜一樣告訴他是「受教育,學一門有用的手藝。」
奧立弗被苛待後抽泣著睡著是「活現了仁慈為懷的英國法律,畢竟法律是允許窮人睡覺的。」
奧立弗因為要求都一點粥成了一名重要的犯人,被單獨關在黑房子。
……
諸如此類的表達方式還有很多。細品中我們能咂摸出不一樣的滋味。
2.作者善於玩弄人心,在溫情中給予希望,卻又用沖突讓希望依附在毀滅上,最後又在毀滅中求得新生。
奧立弗第一次遇到布朗羅先生時,先生表示:
正是他的這份信任,讓奧立弗對生活有了希望。
然而,布朗羅先生在將奧立弗的事情告訴朋友後,朋友不信。
兩人讓奧立弗將書和錢送還給書店老闆,這也是導致後來奧利弗被抓回盜賊團伙的事件之一。
並且在原審理奧利弗的幹事來後,布朗羅先生表示:
除此處情節外,文中還有多個地方都是運用同樣的方法,希望到失望之間巧妙地設置情節,構建框架,讓讀者在欲罷不能的猜測中有往下繼續閱讀的沖動。
奧利弗是可憐的,從小失去了母親,得自己照顧自己。
奧利弗又是幸運的,在他的身旁,總有一兩個」小人物「給他生的希望,美好的力量。
書中有一部分讓我有一點別捏:關於費金的描寫是以一個猶太人的形象出現。這讓我多少有點不可思議。
但細細一想似乎又釋然,外國文學作品中,猶太人的身上已經被釘上了某種標簽,作品中的他們似乎都與貧窮、邪惡聯系在了一起,這算不算刻板印象了呢?
書中故事主線情節不算復雜,但作者描寫出彩,反轉多,能以小見大。
故事的背後蘊藏的道理、反應的社會狀態很有品讀和研究的價值,是人們深入了解19世紀英國社會現實的一個好途徑。
齊帆齊寫作訓練營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