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電影《刮痧》的影評(語言淺顯易懂)謝謝!有重謝!
《刮痧》:在美國做的一場春夢
看完《刮痧》出來,我們都流下了熱淚。但我納悶我為什麼並不喜歡這部電影。後來我看《天國情書》也流下了熱淚,就明白,電影讓人流淚也許挺困難,但讓人說好就更困難了。(《天國情書》在我看來就是一部宣傳不要歧視麻瘋病人的片子,導演拍過很好的電影,動機也很好,但這部電影簡直可以說太差。這些話與《刮痧》無關,只是順嘴說說,所以放在括弧裡面。
其實,回過頭細想《刮痧》,它讓人流淚的部分盡管不算好,但在整個電影里仍然是最好的部分。對,我是說這部電影不好,這是我的評價。
一、差的地方
先說感覺最不好的地方。鄭曉龍在廣州的首映式被某記者問道"拍全英文對白國產片有媚外嫌疑",他氣壞了。我很理解他。《刮痧》給我的總體感覺倒不是媚外,反而有點兒中國說"NO"的氣味在里頭,那位記者真不知怎麼看的電影。《刮痧》一開頭,許大同(梁家輝飾)站在領獎台上激動地說"我的美國夢"雲雲,我就已經明白這是個批判美國夢的電影。如果說有什麼嫌疑的話,我倒懷疑導演是不是有點兒"仇外"。當然鄭曉龍說了,他想拍東西方文化的溝通有多難。可他表達得多少有點兒困難。
導演像搜集證據似的用一大堆情節來證明東西方文化溝通有多困難:
例一:孩子在和老闆的兒子打架,許大同要孩子向老闆的兒子道歉。孩子不幹,許就打了他一下,老闆認為在美國是不允許打孩子的,即使是孩子的父母。但許卻認為"管教孩子天經地義,並且是給你面子",氣得老闆大叫"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中國邏輯"。
例二:孫悟空在中國是神話英雄,但那位美國律師說,這只猴子根本沒有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別人種了九千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聲招呼摘來便吃,當人家制止時,他不但不聽勸阻,而且還大打出手毀了人家的桃園。別人辛辛苦苦煉好的丹丸,他拿來就吃,還把主人打得頭破血流--像這樣一個野蠻頑劣的猴子,竟然被許大同在電子游戲里描繪成英雄。"
例三:妻子簡寧生孩子時情況危險,醫院要求許大同選擇保大人或小孩。許大同要求保妻子,因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而接生的護士認為這種選擇"野蠻",是不尊重孩子的生存權利;
例四:爺爺用中國流傳兩千多年的刮痧療法為孫子治病,卻被美國人認為是父親虐待兒童,兒子被放在兒童福利院監護起來,父子不得相見。
……
有了這么多證據,似乎可以馬上判決:「東西方文化溝通極其困難。」不過,判決之前我還是想求證一下這些證據的有效性。第一個例子,我想如果許大同認同文明世界的話,應該已經認清「不要打孩子」這個道理了。關於為了面子打孩子的問題,不知是不是中國特產,如果是也是個很惡心的特產。好像魯迅早就說過,不要打孩子。中國發生的打孩子的丑聞倒是蠻多的,但這只能說明我們與文明的距離,而不是與西方的距離。所以這個例子是文明與不文明之間溝通的困難,不是東西方溝通的困難,不成立。
第二、三個例子,電影自己已經證明這兩個證據的無效。律師那樣說純屬為了打贏官司而採取的故意激怒許大同的策略,連他自己都明白自己是有意曲解,許大同可能會因此認為存在溝通問題,但我們不會;護士的說法也很輕巧的被同是美國人的律師(許大同請的律師)一句話駁倒了(如果選擇小孩,是不是可以被認為是不尊重母親的生存權利呢)。
只有第四個例子是最扎實的,刮痧,這也是這個電影存在的原因。我看這部電影之前本來也以為整個電影會在"刮痧"上面爭來爭去。可是沒想到在電影里,這個問題卻是很輕松地就解決了。先是許大同夫婦認為在"刮痧"問題上無法與老美溝通,於是在辯護時避開談"刮痧",而大談自己對孩子的愛。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預期會出現激烈辯論"刮痧"的場面,結果這個問題一直被迴避了,最後反倒是那位美國老闆自己跑去一位中醫那裡颳了一回痧,然後把背給兒童福利局的人看,問題就這樣很輕松的解決了。
到底還是沒有證明東西方文化的溝通有多麼難。
很多中國人都愛談"東西方文化的溝通有多麼難"這個話題,不過我還真沒有發現誰談好了。所以我一直懷疑所謂的"東西方文化交流困難"可能是個偽命題。構成兩個人種無法溝通的真正問題恐怕不是什麼東不東西不西,而是文明不文明(或者說人性不人性)的問題。兩種文化的差異可能被有意無意的誇大了,尤其當一方處於弱勢時,他往往會非常敏感以至多疑,就好像林妹妹遇上賈寶玉,後者一句無心言語,前者卻要思量不已。具體在兩個人的關繫上還好說一些,總不妨礙林妹妹愛賈賈寶玉。而牽扯上家國情懷民族自尊,問題就會嚴重到無法溝通的地步,乾脆說起「不」來了。
整個電影一直被這種矛盾所糾纏,想探討文化差異,卻不願進行自我反省,而一味地沉浸在不被理解的情緒中難以自拔。對照一下大島渚的《戰場上的聖誕節》(又譯《俘虜》),《刮痧》對文化差異的探討顯得非常膚淺,落到實處的差異只是技術層面的"刮痧"療法,至於其背後的文化內涵則一略而過,電影的重心其實根本不在"刮痧"上,朱旭演的老父親看來可以是個很好的闡釋東方底蘊的角色,然而幾乎成了跑龍套的,除了在前面給孫子刮痧惹下大禍,對情節的推動再無什麼作為,所有有關他的情節都顯得多餘,明顯拉緩了電影的進度之後又匆匆離開。電影在最後只是對"刮痧"簡單地名詞解釋了一番就算了事,使我甚至懷疑導演真正的興趣不在他所一再標榜的"文化差異"上,所謂的探討"文化差異"只是一個幌子,一個賣點而已。
二、好的地方
我不知道是不是無心插柳的結果,《刮痧》里最好的部分恰恰是導演沒有探討什麼文化差異的時候。整部電影里,當導演忘了研究"文化比較"時,才顯得自如流暢起來。許大同偷了兒子引來警車追逐那場戲是電影最好的部分,好萊塢警匪片里慣常出現的追車場面被借用過來,變成了一個父親貢獻給親愛的兒子的一次難得的游戲。對抗情緒在這里變成了溫和的揶揄,警與"匪"出現了難得的和諧,孩子最後在追車游戲中睡去,整個情節顯得溫馨從容。
當許大同忘了他的傳統,而只需要表現出他的愛時,他才變得可愛和近情理起來。父親不得不在聽證會上證明自己對兒子的愛的情節設置耐人尋味。愛只可以感受,怎能舉證證明?許大同夫婦准備證詞時的焦慮,以及他後來做的演講都真切感人,這一點兒值得誇贊編劇。
最具煽情力量的自然要算結尾許大同爬樓了。它可以是一個好萊塢故事的最佳結局。皆大歡喜,場面感人,既要讓人流下熱淚,還要讓人心滿意足。當然是個大俗套,但對於一部商業片來說,俗套不是缺點。
三、打分
要我給《刮痧》打分,三顆星(滿分五顆)吧。本來我想只打兩顆星,導演似乎要很嚴肅地探討文化沖突的問題,但是他的探討未免太一廂情願了。令我加上一顆星是因為我感到一顆新星冉冉升起,鄭曉龍第一次拍電影就顯得很圓滑老到,照這樣子拍下去,又一個馮小剛就茁壯成長起來了。而且與馮小剛相比,鄭曉龍要更擅於模仿好萊塢。他擅長煽情,而且他不再靠貧嘴來製造幽默感(貧嘴的幽默已經走到盡頭了)。
總的來說我的感覺是:《刮痧》在探討文化差異尋求東西溝通方面所做的事情,好像是阿Q把美國當成了土谷祠,在那裡做起春夢來。
2. 急求《刮痧》觀後感(從人性的真善美醜來寫)
人在美國,身不由己
「人在美國,身不由己」。是我在看完被圈內人士看好的影片《刮痧》之後的最大感受。伴隨著畫面的推進,故事的演繹,一個美國社會的華人家庭遭遇躍然眼前。
以細節為支點
從藝術角度來看,不難看出。導演充分發揮的是電影的敘事潛能,而不是情節的著意安排。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在一個個細節中被稜角分明地凸現出來。這些細節通過人物的面部表情、目光、對話、動作等來完成。支撐起整個影片的框架。
在影片開始,許大同設計的游戲軟體獲獎,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愛美國,我的美國夢終於實現!」頒獎大廳外擠滿了指責電腦游戲過於暴力的示威群眾;昆蘭的兒子和許大同的兒子丹尼斯發生矛盾並且不肯道歉,許大同當眾打了丹尼斯一巴掌;在接父親從警察局回來時進入公寓,警衛懷疑地看了他們一眼。這一切,都在後來的聽證會上成為了對大同不利的證據。許大同在美國拼搏了八年,美國給了他成功和榮耀。然而,在中國很傳統的中醫刮痧療法卻迅速把他推向了美國的對立面。使他想和家人一起回國,去過「安寧平靜的生活。」這種改變看起來是中西方文化的沖突,實際上是反映出了一個更值得重視的問題:文化反省。中國人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可以通過打丹尼斯來表示對老闆昆蘭的尊重,而昆蘭卻不能理解中國人的這種「亂七八糟的邏輯。」而美國人,他們把孩子當成了社會財富,在誤以為刮痧是虐待行為之後,果斷地進行了孩子與父母的隔離,並不斷取證。其目的還是為了保證孩子免受傷害。
以親情為切入
美國人在看完這部影片後,討論最多的當數具有中國情調的父子之情。在大同和父親、大同和丹尼斯這兩對父子之間都刻畫出較為深刻的感情關系。
在法庭上,為了不妨礙父親辦綠卡,大同謊承刮痧乃自己所為;為了不讓父親擔心,他和妻子一起隱瞞真相;為了給兒子聖誕禮物,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爬上九樓。片中機場那場戲頗為精彩,淚眼送別之際,想出去福利局「偷」來兒子一同回國的冒險行為。當祖孫三代激情相擁之時,其父卻冷靜地說服了兒子留下。在送丹尼斯回福利局的路上,大同和緊追而來警車玩起了游戲,只為了讓兒子多享受片刻的父愛。
而在租住的小屋,分居的簡寧和大同醉酒,罵自己是MOTHERFUCKER 這場戲,更是赤裸裸地揭露了他們內心的痛苦,而這種痛苦,僅僅是因為刮痧這一在中國極為普遍的中醫療法,在美國,卻導致了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
我們不難感受到融於片中的濃濃親情,然而,大同的錯誤卻是虐待兒子。這個罪名簡直匪夷所思,它反映出美國不以事實說話的法律空擋。而那控方僱傭的美國律師在法庭上這樣描述《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別人種了九千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聲招呼摘來便吃,當人家制止時,他不但不聽勸阻,而且還大打出手毀了人家的桃園。別人辛辛苦苦煉好的丹丸,他拿來就吃,還把主人打得頭破血流,臨走還毀了人家的製作車間——象這樣一個野蠻頑劣的猴子,竟然被許大同在電子游戲中描繪成英雄 ......」,用以證明移民美國的許大同有暴力傾向。他的「敬業」使人們質疑:他的目的究竟是保護孩子,還是拆散別人家庭。
劇中貫穿始終的矛盾,時刻捶敲著觀眾的思緒。人在美國,真的身不由己?為什麼一個和諧的家庭無端被這一事件攪出如許紛爭?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美國精神的本質?還只是美國社會游戲的一個小小插曲?
以文化為指歸
鄭小龍導演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沒有好壞之分。甚至沒有高低之別。但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意識、文化寬容,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位美國的觀眾對我說:『沒有文化、沒有文化傳承的民族,是一個恥辱。』」
本片從各個角度探討了人的品格,人的尊嚴,符合優秀影片關注人的准則。卓別林一貫認為「悲劇和喜劇實際上是不可分的。」而《刮痧》盡管採取了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的喜劇結局,但是,劇中洋溢的一直是帶淚的笑。美國文化中的關注人的元素,此時顯得異常蒼白,這從公寓保安:「早知道他會爬,我就讓他進去了」一語中得到詮釋,而簡寧對於昆蘭不解於大同為何替父承認刮痧時的回答:「因為他是中國人」也突顯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文化差異。
影片的動人之處,不僅在於它提示了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提醒人們進行文化反省,還在於它細膩感人的故事。在中國電影普遍迷離於商業價值和文化內涵的時候,它的出現,預示了兩者結合點的所在。
參考資料:抄襲的(我也很無奈,將就著用吧)
3. 求 電影《刮痧》的影評!!!!
2009年3月11日晚慕名觀看了鄭曉龍導演的《刮痧》。或許先前是在CCTV-6看過此片的影評,所以並沒有像小穎同學那樣感動的從頭哭到尾,不過不可否認這是一部成功的電影。
眾大家皆言這是一部反映中美文化差異的電影,我卻更傾向於將它理解為一部將中國文化、道德觀和價值觀傳承的作品。片中大同在功成名就之時將久居北京的知識分子老爹接至美國並准備為其申請綠卡,其間對美國的「聾啞」生活和升華的刮痧事件最終讓老人離開聖路易斯,還有裡面一些細節是反映兩國文化的巨大差異的,但我認為這不是主線。從一開始簡寧意欲為丹丹營造一個英語環境到片尾與大同一起教丹丹說普通話,這條草蛇灰線般一直潛伏的簡寧的心理變化,我認為它才能表現出這部電影的主旨。
先截取影片中的一些片斷來看這部電影吧。(以下並不全為支持我的觀點,僅是我對一些片斷的看法)
片斷一:
來看看許大同先生的獲獎感言:「八年前我還是一個新移民,站在街頭賣畫為生,不過我相信,只要努力,總有一天會成為你們中的一員,一個真正的、成功的美國人。今天,這個獎證明了,美國是個充滿機會的地方......我愛你們,我愛美國,這就是我的美國之夢...」這是一段真實的陳述,但這般的喜悅之下隱逸著的危機將在後面出現,這個真正的美國人卻不是已經完全美國化,這是先將故事提到一定的高度,隨著事件的發展再狠狠地砸下……
片斷二:
不得不說的是大同晚宴上對丹尼斯的教育,這點上,大同完全體現出來的是一個中國式父親,關掉電游,拍打丹尼斯腦袋,這一系列的動作正是我們在中國這大環境下所常看到的。我想作為美國人的昆蘭產生疑惑不解是很正常的,這一點被拿來作為文化差異的佐證。
片斷三:
老霍的出現到老霍的結束總共只出現了三件事:工作,生活,死亡。在晚宴上扮演兵馬俑說明老霍窮困潦倒,工作不穩定,經濟來源就是接一下這樣的活;生活中的消遣就是賭場賭博,賭博的規則是淺顯易懂的,這說明老霍的生活也就大眾的,淺層的,是未能融入美國社會中的。賺著微薄的工資,在賭場中揮霍,最後死於心臟病。老霍的出現到結束也就是給老爹的回國預留伏筆,在老爹心裡已經不能承受客死他鄉的沉痛。
片斷四:
大同在聽證會上的震怒應該給很多人驚訝,在法官面前怎麼可意氣用事?但是想一想,當一個潑皮般的人在你面前搬弄是非詆毀祖國的文化,你會怎麼樣?拍案而起,怒發沖冠...這個不是文化的差異,但是似乎不得不說,因為這段涉及了對文化的解讀。
片斷五:
對老霍墓碑的獨白,是對文化差異的總結,從此以後再沒有寫文化差異的片斷,這段給我很深的感觸,呼應前篇。對大同的一番話「你想逃跑嗎?......生活就是這樣,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你躲是躲不開的....」這便又是中國思想的衍生,這是老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又是一次傳承。
片斷六:
開車回福利院,途中警察圍追堵截,而大同平穩駛車,「從容地」在逃亡中享受父子團聚的片刻快樂,這段便是本片中歡快的一段。注意到在孩子睡著後大同的表情了么?大同欣慰的微笑變成了緊皺的眉頭,這是大同的無奈,是只能在孩子背後流露出的無奈。
片斷七:
大同的生活出租屋裡一片狼藉。一個破碎的家庭,不是因為自己而是因為制度,這可笑的原因正是讓大同無奈的原因,生活失去了方向。簡寧與其一起飲酒,嘲諷自己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最後大同悲痛的說「不許這樣說」,這是對美國生活的吶喊。
一個很想說的人物----簡寧進門前的那個妓女,出現的鏡頭只有驚艷的回眸一瞥,那輕蔑的眼神不屑的看著簡寧經過。這是一個悲劇的角色,出來美國卻淪落為妓,而不是像大同所說的那樣成為一個成功的美國人,這也是一種無奈。
片斷八:
很明顯我要寫大結局了,最後「聖誕老人」爬水管上演驚險一幕...一家三口緊擁在一起享受團聚,導演選擇用聖誕節這樣的節日不僅僅是可以讓許大同有一個可以偽裝的形象,也是為了說明中國的團聚文化在西方的節日里也可以出現,這就涉及到了文化的廣義性,及一個大同世界。
當然簡寧的心理作為隱線我就不說了,這也是我無法敘述的,只可自己體會的。
在我結束這篇文章之前我還要寫一點有建設性的東西。個人認為此片電影的一些名字取得確實有些想表達中心旨意的意思,看。
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試經絡穴位,通過良性刺激,充分發揮營衛之氣的作用,使經絡穴位處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環,起到祛除邪氣,疏通經絡,舒筋理氣,驅風散寒,清熱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以增強機體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文化差異在影片中算是一種瘀病,需要刮痧才能一個經脈的兩端連在一起,活血化瘀的作用,亦可以理解成祖一輩的文化受到阻隔,需要刮痧颳去隔閡才能有一個文化的傳承繼續下去。
另《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就是為什麼給主人公起「大同」的原因吧------「世界大同」。
4. 求關於電影刮痧的影評,長點的,深刻點的。
鄭曉龍2001年的影視作品《刮痧》,油梁家輝和蔣雯麗主演,在以美國為背景的環境中,以中醫療法「刮痧」為線索,展示了中西文化差異或者說是矛盾,綜觀整個影片,令人思索···
一.關於文化
中國由先秦時期百家爭鳴開始,到漢代的獨尊儒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倫理觀,講究尊老愛幼,講究祖先崇拜,講究後代的繁衍,由此也形成了我們中國特色的「打是親,罵是愛」的傳統觀念,只有在我們這個國土之上生長起來的人才能夠真正的理解其內涵。影片中許大同的兒子小丹尼斯對此就是一個不理解,以致和他的玩伴矛盾不斷。這個是家庭倫理上中西文化的差異。
另外一個,醫學上的差異也是讓西方人很難理解中國的刮痧治療術。在法庭上,許大同說到中醫的脈絡,律師和法官都茫茫然。其實,別說西方人,就是中國人,即便是中醫醫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醫理論的陰陽、五行、經絡,何況時外國人呢?
按「百家講壇」中王新陸教授的《解讀中醫》的講座來說,中西方在開始的時候,醫學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從生產生活種積累起來的經驗,都講究整體論治,起初都是巫醫不分。只是隨著歷史的進程,在後來才逐漸逐漸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了各自的理論體系。西方從蓋倫的《子宮圖譜解剖》走向了實證論,走向了微觀;我國從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傷寒論》奠定了辯證施治的基礎。
其實這部電影也可以讓我們思索一下中醫的出路究竟在何方?由於中醫學的時間長,且需記的特別多,悟性亦很重要,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想要把已經式微的中醫學再度煥發活力和口碑,尤其是在世界上贏得普遍的認可,尤其顯得艱難和意義重大!
可幸的是,中醫學在治療好些疑難雜症的療效上引起了世界上很多人的關注,它的個性化治療亦逐漸受到了重視。
二.關於友誼
許大同的老闆,本來去法庭時為了幫助其一臂之力的,但看到照片上的小丹尼斯因刮痧而其的傷痕時,緘口不再發言。由此也引起了許大同的強烈不滿,認為他不夠朋友,從法庭出來後直接辭工,還對那個老闆兼朋友者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看到這里,可以引起我們的思考。確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因為他人與自己的關系親疏而或多或少地給予方便。但許大同的那個老闆加朋友的人不是如此,當他以為許大同虐待小孩時,不再幫其辯護。這是個對事不對人的態度。他從許父口中得知刮痧是一種中醫治療法時,不辭千里迢迢來到中國求證,為許大同一家的重新團圓和完整付出了不小的努力。這友誼難道不足以珍惜嗎?
在這個故事中,亦可看出歐美世界法治觀念的深入人心,與中國人治的點點痕跡。
三.關於教育
說到教育,離不開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觀念。在開篇為許大同舉行的慶功會上,小丹尼斯和老闆的兒子幹了一架,許大同要他向老闆的兒子道歉,小丹尼斯沒有接受,於是把小丹尼斯揍了一頓。在後來,許大同跟老闆說,這是給他面子,但他的老闆覺得很難理解。
中國人講求個人自掃門前雪,講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西方人講求己所欲施於人。同同是從自身出發,但一個是從所不欲出發,一個是從己所欲出發。這就讓兩個地域的人有了完全不同的觀念。在影片中,護士發現小丹尼斯背上的刮痧所致的傷痕時,馬上報案,其他人也為了小孩不生活在自己認為的虐待環境中而不惜出庭作證,連許大同的老闆兼朋友那個人同樣出席,因為他們認為這是為了對小孩好。想想咱們中國,會為了他人家庭因教育小孩而出庭作證嗎?會為了這種不利己得罪人的事挺身而出嗎?
四.關於脾氣
法庭中,那個兒童權利保護中心的律師為了贏得官司,任意曲解名著《西遊記》中孫悟空的精神實質,終於激怒了許大同而讓這事走向了訴訟。在此,引用一個網友的話來說就是,中國的暴躁正好掉進了美國的冷靜陷阱里。
在這里,看到許大同被激怒得近乎失去理智的表現,我們觀眾可能都會深深地給予同情,而對那個律師厭惡之。
實際生活中,憤怒往往於事無補,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憤怒是一把雙刃劍,讓愛自己的人受傷,也讓自己受傷;是讓親者痛,仇者快的的東西。也許,一個人只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憤怒,很理智的對待所發生的事情時,才是一個真正成熟的應有的態度。
這里有一些關於電影《刮痧》的影評,不妨進去看一看!
http://movie.mtime.com/17784/comment.html#menu
5. 關於《刮痧》這部電影的分析
【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美國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聖路易斯。許大同來美八年,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在年度行業頒獎大會上,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愛美國,我的美國夢終於實現!但是隨後降臨的一件意外卻使許大同夢中驚醒。
五歲的丹尼斯鬧肚發燒,在家的爺爺因為看不懂葯品上的英文說明,便用中國民間流傳的刮痧療法給丹尼斯治病,而這就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後許大同虐待孩子的證據。
法庭上,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證人和證詞,使許大同百口莫辯。而以解剖學為基礎的西醫理論又無法解釋通過口耳相傳的經驗中醫學。面對控方律師對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規范的「全新解釋」,許大同最後終於失去冷靜和理智……法官當庭宣布剝奪許大同的監護權,不準他與兒子見面。
惱怒的許大同與朋友昆蘭之間產生誤解和沖突;為讓兒子能留在家裡得到母親的照顧,許大同搬出了家;父親也決定回國,為了讓老人臨行再見一面孫子,許大同從兒童監護所偷出兒子丹尼斯到機場送別。受到通緝的許大同帶著兒子逃逸,和大動干戈圍追堵截的警察兜圈子,玩了一場追車游戲,「從容地」在逃亡中享受父子團聚的片刻快樂。
父子分離,夫妻分居,朋友決裂,工作丟失……接連不斷的災難惡夢般降臨,一個原來美好幸福的家庭轉眼間變得支離破碎,努力多年、以為已經實現了的美國夢,被這場從天而降的官司徹底粉碎。貧民區的破舊公寓里,偷偷相聚的大同夫婦借酒澆愁,抱頭痛哭。
聖誕之夜,許大同思家團圓盼子心切,只有鋌而走險,裝扮成「聖誕老人」,從公寓大廈樓外的水管向高高的十樓——自己家的窗戶悄悄爬去,結果引來警車呼嘯而至…… 【影片評價】《刮痧》以中醫刮痧療法產生的誤會為主線,反映了華人在國外由於文化的沖突而陷入種種困境,後又因人們的誠懇與愛心使困境最終被沖破的感人故事。導演鄭曉龍早前就曾經執導過以美國華人生活為背景的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引起強烈反響,此次由香港演員梁家輝、內地女演員蔣雯麗、人藝老演員朱旭共同擔崗的電影《刮痧》,同樣也反映了海外華人的生活,但將主題集中在了反映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不理解上面,引起了更多海外和國內華人的注意力甚至是共鳴。有評論認為該片從敘述方式、立意、節奏和製作質量上都非常「好萊塢化」,但此片確實是一部能夠引起人們反思,並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國電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