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小學生戰爭電影狂怒觀後感

小學生戰爭電影狂怒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6-10 05:51:52

㈠ 電影《狂怒》的長篇觀後感

電影《狂怒》的長篇觀後感

電影宣傳片如同暢銷書的廣告詞一樣,常常與內容的深度和著重毫不相干,結果往往是,觀眾要麼看了內容後,感覺被廣告詞的華麗所騙,要麼作品的深度遠遠超過膚淺的宣傳,但先入為主的印象讓大眾只能被含混誤導產生千篇一律的意見,隨著檔期的過,某些商業大片成為經典的可能,也就因泛濫膚淺的廣告毀於一旦。

於我來講,這部作品屬於後者。

1.戰事情由的淡化

對於期待著一頓史詩級戰爭大餐的人來說,也許會有些許失望。不是裡面嘣嘣作響的子彈和炮火不夠猛烈,不是戰斗的場面不夠真實火爆,是習慣了將戰爭的得勝者審美情趣前置以後,安享太平盛世的平民,已經習慣將泰坦尼克巨輪的沉沒,和死傷千萬的二戰題材都一並拿來,滿足獵奇和尋求刺激的胃口。當人們期待的是《辛德勒的名單》一類的蓋棺定論的「史詩」的時候,要麼是一邊倒的有關罪惡的沉重,要麼是宏大的審美化了的暴力美,再或者哪怕一群肌肉下垂男齊齊上陣的《敢死隊3》,也是蠻合太平盛世的大眾胃口的。但是《狂怒》不是。

兩次像樣的戰役:「小鎮爭奪戰」和「十字路口保衛戰」的來龍脈都交代得含混不清,這是編劇的精心設計。前領命的「老槍」唐中士,因上司死光而成為了第一戰斗指揮人;下達命令的長官比起明確任務目標的他來說,顯得更為糊塗和不自信:「你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只要能把他們幹掉就行「,」「我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情況,有什麼武器,....可他們為什麼還不投降呢」,唐中式茫然地面對長官的發問,只好回敬「如果是你,你會投降嗎」......新兵諾曼只是個會在一分鍾內打60個字的打字員,半路上被截下來送到了坦克排,他經歷的短短時日里的生死殘酷,只是戰友過四年裡每天都經歷的家常便飯,當他已快速成長為「機器」槍手並最終死裡逃生的時候,回望灰色的.屍橫遍野的戰場,他仍用稚嫩的臉頰凝望著這一段夢魘般的歷程,「你現在是個英雄了!」,「是嗎?他們說誰?」

暢銷書取勝,往往得益於情節推進和結構的精妙,一旦結尾揭曉,讀完便不想再讀;檔期大片往往也如此雷同,但《狂怒》顯然在嘗試突破情節的推進,拋開戰事的推進,這本身就是一種有難度的嘗試。它試圖將個人感受的遞增與遭遇戰高潮疊加一處,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於人物本身上來,從人物設計和細節對應上來看,算是極其成功的。

2.當事人的視角

觀影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坦克內部的狹窄空間和戰斗員近距離肖像式特寫,配合戰爭背景的泥濘、昏暗,潮濕,從拍攝技巧上看,突破以往「暴力美」的戰爭畫面。無論怎樣的殘忍血腥,以往的戰爭畫面總是給人一種程式化的展現,要麼如同舞台劇一樣的雕塑般的身姿,要麼是特效鏡頭下的火光、電聲,這些都營造出符合和平時代大眾口味的一種固定模式,但是《狂怒》顛覆了這些固定的架構,凸顯的是帶領觀眾進入當事人,絕對無法預知戰爭結果的當事人的視角,不僅在美術設計、人物語言和性格心理方面,整體的氛圍都彌漫著一種不知從那裡,也不知往何處的疲憊、骯臟、無盡的茫然「。

果如所感,後來在影片片花中了解到,這部影片沒有用一個特效鏡頭,所有泥濘都是大雨中真實的拍攝,更令人覺得難能可貴的是,導演大衛動用了全世界僅存的唯一一輛尚能開動的現存英國博物館的」虎式坦克「,所有服裝道具完全出自四零年代德國古董級舊衣......戰斗位多次特寫和演員自述也印證了坦克戰內部戰斗員的真實感受,一切設計和安排都可以看出導演旨在營造一種超越以往的真實——當事人的視角。不是得勝者的審美,不是蓋棺定論的程式化鏡頭,而是被迫拖入戰爭疲憊、無望中堅持的真實的戰斗員的視角。

3.技術和氛圍的成功營造為深入主題和人物刻畫預備了統一的條件——最好的差事和對於狂怒的詮釋

最為核心的意向在這部影片中,從未離開基督-救贖-信仰對戰爭中人的精神拷問,但導演大衛一直在小心地引入這個意向。從諾曼剛進營地時看到滿載傷員的卡車車頭上鑲嵌著的受難基督十字架開始,這個從未進入過坦克內部的打字員聞到血腥氣就會嘔吐,「聖人」當面問諾曼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是教徒嗎?那麼,你覺得自己得救了嗎「,當老槍給他上第一堂」殺人課「的時候,諾曼一開始是全然拒絕的:」It is not right「,這不對(指殺害已經投降的俘虜),被逼扣動扳機給那人後背來了一個窟窿之後,他驚魂未定地自言自語:」我是干凈的,是被逼著這么乾的「......戰斗勝利的間隙,這個堅持為臨死士兵禱告、在餐桌上仍不忘禱告儀式的「聖人」常自嘲:「上帝罩著咱們呢!」有時他又說:「今天他不見我們」,「那他在幹嘛?擲色子?我們活下來只是因為我們比那些人更幸運?「,面對這樣的質問,他只有沉默,不過他說:「我來這之前聽到聲音說『我該派遣誰呢』,我說,我,有我呢!Here Am I「......

中國觀眾由於缺少聖經知識和信仰認同,很難深切地從信仰層面體會和感悟類似意向在影片中的表達。至多看到的是演員在表述一種概念,一種影片的必要元素,用以控訴戰爭的殘酷。但對於經歷了兩千年基督教文化熏陶的西方人來講,那種在極端殘酷、疲憊、令人厭倦,又看不到盡頭的戰爭中,信仰隨時面臨崩潰的精神折磨,較之肉體的痛楚是更為煎熬和難以想像的殘酷的。

身心俱疲的每一名坦克中的戰斗員,有著不同而鮮明的性格。格雷格看似粗魯、無賴,其實內心因傷痛而嫉妒膽怯並且麻木,當艾瑪被炸身死,他僅僅拉住諾曼:「你看見了嗎?這就是戰爭,你現在體會到了吧!」,當沒有被邀請在德國母女家中享用美餐,他的反應最為無恥和下流,也是他,在私下裡忽地真誠地對諾曼說:「你是個好人,我們都....可你是好人」......主角唐中士這個角色更為內斂、真實,他不像《拯救大兵瑞恩》里以愛國和道義支持著英勇無畏人格的米勒中尉,唐中士只是一個在戰爭創傷中用被傷害引發的狂怒支撐著奮勇殺敵的普通指揮員。戰前就會說德語,讓他的身世暗含著令人猜測的背景,是逃亡美國的說德語的歐洲移民?還是根本就是一個不願接受希特勒德國的德國人?他知道自己在非洲殺德國人,現在又在德國殺德國人,他不知道戰爭什麼時候結束,只知道會有更多人死於戰爭,在德國母女家,他要的無非是好好洗個澡,好好享受一頓美食,當無賴下士格雷格羞辱德國少女艾瑪的時候,他沒有失控,但當格雷格終於坐到餐桌前仍喋喋不休的時候,他失控將杯盤打翻並唾口吐沫在他臉上,因為他深深懂得能好好洗個澡,吃一頓美餐,能讓諾曼享受一個男人應懂得的歡愛,這一切都太重要了,正如他對艾瑪的母親所說:「他們都非常年輕,是「大活人!」(此處原翻譯為「血氣方剛「,這顯然與唐中士深深看了艾瑪母親一眼文不對戲。他暗示的是,能活著,就應該有活人的樣子,做活人的事,艾瑪的母親也懂得,能活下來,已經很不容易,所以這個母親面對兩個年輕人的行為,略為猶豫了一下,就釋然了:」好的「她說。)

影片的結尾戰斗員的紛紛死是意料之中的,但諾曼的倖存算是別具匠心。

他從坦克底盤的小門中逃出,最稀奇的是,搜尋他的德國軍官竟然放過了已是窮途末路的年輕人,最終沒有將其高發,這讓我想起《聖經》里的那句話:」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時,總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諾曼的倖存方式實屬意外的倖存,以往的二戰題材電影幾乎沒有如此描寫德國軍官手下留情開恩的,與其說是一種新穎的嘗試,更可被視為對諾曼這個原本純潔善良的新兵的一種道義補償。

最後有個半秒鍾的細節——飛奔的白馬的馬蹄,呼應影片起始橋段中被唐中士釋放的白馬,他將他卸桎梏,換以自由,也許還是這匹白馬游盪在四野焦土之中,他以重獲自由的腳步將昏迷在戰斗的慘烈中的諾曼喚醒,當這個一臉稚氣打字員新兵透過斑駁的救護車車窗回望身後的時候,他等著夢魘中人般的雙眼,仍一臉稚氣,他似乎仍無法理解,他是如何成為了唯一的倖存者,和如今人們所說的英雄的。

—— 「我該差遣誰呢?」主說,

—— 「我在這里,有我呢「帶著使命的聖人說,

——」這是最好的差事「 」是,是我曾經歷的,最好的差事「

在這個腐國和日韓系陰柔男子流行的時代,《狂怒》再次證明純爺們仍有市場。《狂怒》甚至純得過頭,它對女性角色的設定,簡直會讓女權主義者火冒三丈。

《狂怒》顯然無意保證自己的政治正確,某些時候反而強化政治不正確,達到一種陌生化效果,震撼安於常規的觀眾。電影中戰爭對人性的異化普遍,盟軍照樣犯下虐殺戰俘、凌辱婦女等罪行,與納粹弔死平民、徵用兒童上戰場一樣缺乏人性。

假如《狂怒》能夠將這樣的黑暗氣質一以貫之,讓觀眾陷入狂怒或絕望,那它有可能成為一部難得的勇敢之作。可惜的是,它很快跌進好萊塢的俗套,無比笨拙的所謂愛情戲,多次引用《聖經》的說教,被觀眾譏笑為"抗德神劇"的結局……這些俗套殺傷力巨大,大衛.艾亞頗具特色的簡單粗暴戰斗,虎式與謝爾曼坦克實打實對轟所帶來的驚喜,都被抵消大半,作品成色由此大打折扣。狗血的旁枝末節也減弱了主角性格轉變的可信度,說教更是致命傷,毀掉電影的腔調,因為說教是表現的無能。

或許我們應該怪罪的是,這個戰爭片不再吃香的時代,好萊塢變得越發束手束腳,或是導演大衛.艾亞操持不了宏大敘事?

這也是無奈,在超級英雄滿天飛的今天,戰爭英雄的號召力大不如前,億萬美金不斷砸給××俠,他們可以換來更多的美元,而戰爭片的盈利能力無法相提並論--現實很殘酷,《狂怒》在北美和內地的票房表現可謂平淡。《狂怒》6800萬美元的投資,在戰爭片里已不算小數目,但連《美國隊長2》的零頭都不到。它支撐不起太多大場面,那場1V4的坦克大戰已是極限,《狂怒》也只是盡力展現5人小群體,沒呈現更多人的清晰面目,整體格局偏小,與普世性的深沉主旨形成怪異的錯位。

自然, 《狂怒》的劇作架構也限制了它的格局,在最近的好萊塢電影中,頗少有這樣遵從三一律的例子,整個故事在短短一天之內終結,於是它也繼承了三一律的缺陷:情節匆忙,角色也無法立體。

在以小見大的嘗試之外,《狂怒》還希望用一點不那麼牢靠的文藝氣息升華主題,主角諾曼從堅決不肯殺人的弱雞,轉變為快意殺人的"機器",最後又遭遇宛如昔日自己的德國新兵,做戲的痕跡過於明顯。《狂怒》忽而好戰,忽而反戰,搖擺不定,最終總算描畫出人性遭戰爭異化再到良心復歸的路徑,可那合理性又是如此令人懷疑。

為什麼這么說?想想老斯的《拯救大兵瑞恩》怎樣鋪陳情節,怎樣刻畫老鳥和菜鳥,又是怎樣通過人物的"合理"成長來體現主題的,就不難明白了。

盡管如此,《狂怒》總歸還有布拉德.皮特。許多人不就是為了皮特才看這部電影的嗎,何況他還露了好久的肉?不得不說,皮特又給自己挑了個討巧的角色,誰叫人家也是監制呢?翻翻最近幾年皮特監制的電影,比如《生命之樹》《點球成金》《為奴十二載》,不難發現,他挑片相當精明,可以雙管齊下,即便靠演戲拿奧斯卡影帝有難度,還能靠監制沖最佳影片獎,《為奴十二載》不就讓皮特真真正正地拿到一座小金人嗎?

唉,於是順便想到小李,也是又當男主又當監制的,死活就是拿不到。哦,小李不哭,不哭。

㈡ 狂怒電影觀後感100_200字數

最近幾年不能說被科幻電影轟炸和各種大製作大特效的片子轟炸完全不過,而且這個轟炸不光是好萊塢華語電影也是如此這般。看電影有時就像吃飯吃一樣東西吃多了以後會膩,這部狂怒正好換換口味。
這部電影我沒有看過多的宣傳,只是簡單的看過預告片和一些簡短的新聞介紹,關注度其實並不是很高,而且沒有去貢獻票房的表現,老實說我除了對希亞拉博夫有點興趣以外其他的不怎麼關注本身對電影本身沒有什麼大的期待,不過在看過電影以後真的很喜歡,尤其是各個人物的表現雖然有些臉譜化不過真的很深入人心,整體的故事發展和內容也是絲絲入扣,沒有多餘的東西需要去過濾是實實在在的干貨。
這部電影有一點真心我很喜歡就是用電腦的看電影的觀感很棒,整部電影給我的感覺不小寫實,而且電影過多的場景和畫面都是小場景,包括電影中幾場關鍵的戰爭戲,沒有什麼的大的場面需要大銀幕去烘托戰爭,這部電影有一個特點就是用很多的小細節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表達戰爭的殘酷,包括電影中年輕士兵和德國姑娘那段戲,姑娘的慘死給年輕士兵帶來的傷痛,電影中有好幾段坦克前行的片段,在坦克和行人之間來回切換來展現戰爭的殘酷,除了剛才說的,在觀影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反抗的德軍大多是德軍的青年團士兵,而且在第一場遭遇戰的時候還給了那個死去的青年團的士兵一個特寫,小小年紀卻成為了戰爭的犧牲品,尤其是影片最後的那個一台坦克對抗黨衛軍的那場戰斗,讓我對戰爭更加深痛欲絕。
拋開電影中所表達的整部電影真的很不錯,尤其是電影的節奏帶來的緊張感真的很不錯很棒,電影中快速大量的台詞讓人物的表現更加豐滿,雖然是戰爭片不過電影中大量的文戲卻並沒有影響到對電影的整體觀感,反倒是電影中的一些文戲裡面的沖突的話語讓故事更加的完整。
一句話說感受:標準的好萊塢爆米花,流暢的故事發展,緊張的故事情節,近幾年少見的戰爭題材。

㈢ 戰爭片都反戰,狂怒說了什麼(狂怒)影評

《狂怒》上線8.1分,不過其實我沒抱特別特別大的期望,首先戰爭片就不容易特別特別出彩,特別是講第二次世界大戰那麼久遠的故事,要真實還原戰場還要讓人覺得碉堡了,沒幾個億美金下來似乎很難搞定。戰爭片肯定少不了場面,而講場面,就只有講錢,《僵屍國度》就告訴了我們,講場面又吹小成本製作的,都是唬人,一戳就破。這個片子直到上映前幾個月都不太有消息,說明不是那種超級預算砸下來的片,導演大衛阿耶,拍過幾部7.5分左右的實力型片子,再看看陣容,布拉德皮特,希亞拉博夫,羅根勒曼,看樣子雖然可能不是經典巨著,但應該也不差。
片子看完,下來還去做了不少功課,因為作為軍迷,問題實在不少。總的來說,大多數問題還是能說得通講的圓。
說起本片,最大的觀影慾望當然非坦克莫屬,鼎鼎大名的保時捷公司生產的」虎式「坦克,雖為法西斯一方但卻有著無數「德迷擁簇」不是沒有理由的,米歇爾·魏特曼這種1V25的「虎式」坦克傳奇故事也許還將會被人們傳閱很多年。本片的最大亮點就是一輛號稱當今世界上唯一能開動的「虎式」坦克,以及四輛也是真傢伙的「謝爾曼」坦克。片子看下來,這五輛坦克主角確實不負眾望,基本表還原出「謝爾曼」打虎的九死一生驚險場面。畢竟真傢伙,這樣的片要不論為純粹「抗X神劇」首先就對道具要求很高,1945年你給整出個用T54之類改裝成的沒有交叉負重輪的「虎式」,一看就很糟心。
但是說實在片子看完,還是稍微給人一點「抗德神劇」的感覺,原因就在於高潮的十字路口阻擊戰這里。
都說美軍怕死,當然這都是誤傳,真上戰場了,除了義大利人這種奇葩之外,大多數還是正常的,沒有誰又比誰勇敢多了一個級別。十字路口阻擊戰這里從坦克中地雷就開始看出,刻畫安排的痕跡稍微有點濃,那半個小時幾乎沒有任何懸念,都能讓人預測到(除了兩個木柄手榴彈悶在艙里後皮特大帥哥居然還發型保持完好這有點意外的2)。美軍里肯定也有這種狼牙山五壯士一樣的士兵,守住十字路口,才能保護住後面2000多手無寸鐵的文職人員,但遺憾的是這種轉變稍微倉促了一點。男主從一個一路從南非殺到歐洲的老兵,嘴裡一直念叨著想活命就跟著我,要轉變為鐵血奔赴死亡的類型是肯定需要一些激烈變化才能自然過渡,這里堪稱本片的一大缺失。
總的來說,編劇的整體故事情節把握上也沒有太大問題,只是稍顯平庸了一些。
一輛坦克五個人,硬扛一個娃娃黨衛軍營倒也不算神話,因為畢竟現實里有個美國隊長原形的奧迪·墨菲,一人射殺240名德軍這種事就曾經發生過...
戰爭片有一個天然屬性叫做「反戰」,最後說一下中間那個讓一些人評論為「有些令人昏睡」的「愛情橋段」。
這個部分,我個人非常疑惑導演和編劇想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感情給觀眾。
給一塊巧克力就上床,這確實是當時打到德國後的歷史還原,甚至在東線蘇聯人還不給巧克力就那啥。戰爭中是談不上太多「道義」和「公理」的,《狂怒》的這一出男女戲,稍微讓人有些費解。坦白說,年輕的機槍手和年輕的艾瑪」表妹「這種事哪裡算得上真正的愛情,因為這事從一開始本質上就是通過武力軟脅迫搞的強奸行為。你以為看看手相就真花前月下了?你以為都是年輕人就不算強奸了?你問問那姑娘如果你沒拿著槍,人家讓你碰嗎。所以這就讓我感到很復雜,這一段在整部作品裡表現出來的,至少不是反面的「厭惡」這樣的情緒,那到底究竟是想說什麼?難道也只是簡單的歷史還原,做一個獨立客觀第三方的電影片段

這是一部值得觀賞的戰爭片,這也是一部令人耐人尋味的「反戰片」。
人類本質上,就是動物嘛。特殊時期非常時刻,大腦會忽然消失,身上只有血液、腎上腺素,和性器官。

㈣ 延時煽情的《狂怒》,很熱血的戰爭片,是如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的

戰爭電影《狂怒》展示出了戰爭的殘酷,是一部很熱血,很有情懷,非常男人的戰爭片,還有各種延時煽情穿插其中,戰爭場景尤其是如此真切的坦克戲碼,頗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全程兩眼淚汪汪地望著布拉德·皮特,就那麼望著,理想是和平的,歷史是殘酷的。拍這樣的戰爭片,不僅是為了讓人們記住歷史,也是為了讓人們了解戰爭的可怕,和平的可貴!

《狂怒》的情節其實很簡單,整個片中的時間跨度也很短,只有幾天的時間,而且場景也不能說豐富,但依然很吸引人。坦克不多,場面不大,但精緻的戰術同樣精彩,戰爭場面不是很宏大,但對於戰爭細節的描寫十分出色,通過這些細節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戰爭場面荷槍實彈很過癮,幾次坦克大戰,對於戰爭場面的營造也確實夠給力。血腥的戰爭場面與細膩的人性刻畫都很精良,突如其來的暴力更是觸目驚心。

㈤ 如何評價電影《狂怒》(Fury),,

《狂怒》是一部分裂的電影。一方面想表現戰爭的殘酷和極端環境下人性的異化,一方面又擔心會嚇到一群玻璃心的觀眾於是刻意地製造溫情。

影片講述了在1945年二戰硝煙即將消散之時,同盟國軍隊准備在歐洲戰場發動最後一輪猛烈攻擊。在以寡敵眾、彈盡糧絕的不利條件下,謝爾曼坦克的幾名坦克手深入納粹德國的中心地帶執行一項死亡任務。

劇情簡介: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盟軍越是深入德國腹地,納粹德軍的抵抗就越加兇狠。盟軍新兵諾曼初上戰場,即奉命與以「戰爸」為首的5人坦克小隊驅戰車「狂怒」開赴前線,冒著敵人強大火力為大軍劏開納粹防線。

4位經驗老道的戰狼陣上果斷殺敵毫不猶豫,惟新兵諾曼難抵恐懼壓力,他的遲疑與懦弱三番四次將戰友置於生死邊緣。

經過炮火洗禮和多次的血腥教訓,諾曼有所成長,坦克「狂怒」亦順利向前推進。誰料即將完成任務之際,納粹軍團竟空群出動,決意拔走「狂怒」這根眼中釘。面對敵人殊死圍剿,「狂怒」5位兄弟手足能否全身而退。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戰爭電影狂怒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蘋果新年小電影 瀏覽:990
電影少年手機在線觀看 瀏覽:561
白彪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754
智能電視上可以免費看的電影網站 瀏覽:423
原創小電影 瀏覽:909
88k電影免費 瀏覽:223
三生三世電視劇和電影版哪個好看 瀏覽:684
舞娘電影完整版國語 瀏覽:479
世界歷史上第1部有聲電影是什麼 瀏覽:223
所有的喪屍病毒電影有哪些 瀏覽:428
王晶導演最新電影 瀏覽:743
武漢有哪些放電影的地方 瀏覽:529
日本戀愛電影大全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538
上海大學電影學研究 瀏覽:801
迅雷電影下載禁忌1 瀏覽:483
迅雷電影意外殺手 瀏覽:197
1088電影資源 瀏覽:252
彼得兔電影在哪裡拍攝 瀏覽:408
如何在pr上做電影模板 瀏覽:401
全看影視網站迅雷下載電影下載 瀏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