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雲上的日子音效分析

電影雲上的日子音效分析

發布時間:2023-05-30 08:57:30

① 最近有什麼好的電影值得一看

《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
導演:奧利佛·斯通
主演:尼古拉斯·凱奇、麥奇·吉倫哈爾、瑪麗婭·貝羅
首映:2006年8月11日

《啟示》(Apocalypto)
導演:梅爾·吉普森
主演:墨西哥土著居民
首映:2006年

《無間行者》(The Departed)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馬特·達蒙、傑克·尼科爾森、馬克·沃爾伯格
首映:2006年

《父輩的旗幟》(Flags of Our Fathers)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主演:雷恩·菲利普、保羅·沃克、亞當·彼奇
首映:2006年

《虎膽龍威4》(Die Hard 4.0)
導演:約翰·邁克迪南
主演:布魯斯·威利斯
首映:2006年

《洛奇6》(Rocky 6)
導演: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主演: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首映:2006年

《X戰警3》(X-Men 3)
導演:布瑞特·萊特納
主演:休·傑克曼、伊安·麥克萊恩、哈麗·貝莉、安娜·帕奎因、法姆克·詹森
發行:20世紀福克斯
首映:2006年5月26日

《超人歸來》(Superman Returns)
導演:布萊恩·辛格
主演:布蘭登·魯斯、凱文·史派西、凱特·博斯沃斯
發行:20世紀福克斯
首映:2006年6月30日

《加勒比海盜2:死靈的財寶》(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導演:戈爾·維賓斯基
主演:約翰尼·德普、凱拉·奈特麗、奧蘭多·布魯姆
首映:2006年7月7日

《007:皇家賭場》(Casino Royale)
導演:馬丁·坎貝爾
主演:丹尼爾·克雷格、朱迪·丹奇、約翰·克里斯
首映:2006年11月17日

《咒怨美國版2》(The Grudge 2)
導演:清水崇
主演:薩拉·米歇爾·蓋拉
首映:2006年10月20日

《年輕的漢尼拔:面具背後》(Young Hannibal: Behind the Mask)
導演:彼德·韋伯
主演:鞏俐、卡斯帕爾·尤利爾、安東尼·霍普金斯
首映:2006年9月15日

《電鋸驚魂3》(Saw III)
導演:達倫·林·博斯曼
主演:托賓·貝爾
首映:2006年10月26日

《德克薩斯州電鋸殺人狂前傳》(The Texas Chainsaw Massacre: The Beginning)
導演:喬納森·萊布斯曼
主演:約達納·布雷斯特、托雷·漢德雷、安德魯·布里尼亞斯基
首映:2006年10月1日

《我一直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I'll Always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
導演:西爾文·懷特
主演:托雷·德維托、本·伊斯特
首映:2006年10月27日

《龍騎士》(Eragon)
導演:斯蒂芬·凡格梅爾
主演:艾德·斯皮里爾斯、約翰·馬爾科維奇
首映:2006年12月15日

《致命拜訪》(The Visiting)
導演:奧利弗·海施貝格
主演:妮可·基德曼、丹尼爾·克雷格
首映:2006年8月11日

《別惹螞蟻》(Ant Bully)
導演:約翰·戴維斯
配音:朱莉亞·羅伯茨、尼古拉斯·凱奇、保羅·吉亞瑪提、梅麗爾·斯特里普
首映:2006年8月4日

《谷倉》(Barnyard)
導演:史蒂夫·奧德卡爾克
配音:柯特妮·考克斯、安迪·邁克道威爾、山姆·艾略特、丹尼·格洛弗
首映:2006年10月6日

《食物大戰》(Foodfight!)
導演:勞倫斯·卡薩諾夫
配音:查理·辛、伊娃·朗格利亞、希拉里·達芙
首映:2006年9月8日

《拜見羅賓遜一家》(Meet the Robinsons)
導演:史蒂文·安德森
配音:傑米·艾塞克·康德、斯賓塞·福克斯、喬丹·弗萊
發行:迪斯尼
首映:2006年12月15日

② 求一部電影。很久以前看過的一部美國電影。

中文片名
機器戰警
原片名
RoboCop
更多中文片名
鐵甲威龍
更多外文片名
RoboCop - O Policial do Futuro .....Brazil
Robotzsaru .....Hungary
影片類型
動作 / 科幻 / 犯罪
片長
102分鍾 / Germany:78分鍾
導演 Director
保羅·范霍文 Paul Verhoeven
編劇 Writer
Edward Neumeier .....(written by) &
Michael Miner .....(written by)
演員 Actor
彼得·威勒 Peter Weller .....Officer Alex J. Murphy/RoboCop
南茜·艾倫 Nancy Allen .....Officer Anne Lewis
羅尼·考克斯 Ronny Cox .....Dick Jones
查爾斯·卡洛 Charles Carroll .....Bail Bondsman
本片是第一部由荷蘭籍導演所執導的美國影片。1987年7月,初入好萊塢的荷蘭人保羅·范霍文的第一部影片就一炮打響,連續占據了兩周票房冠軍,從此,一個嶄新的好萊塢英雄誕生了,他就是機器戰警。根據保羅·范霍文的說法,這部影片有一大部分是受到美國挑戰者號的爆炸所啟發的。《機器戰警》是一部在電影視覺與敘事藝術上相當成功的好萊塢影片。類似於《銀翼殺手》片中的都市摩天大樓場景、機器人的電腦動畫與音效、機器戰警的造型與穿插在影片中關於高科技的新聞報道與廣告,將後現代的未來世界(實際上就是美國)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機器戰警》是這個系列的創始之作,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導演保羅·范霍文在場景、節奏、特技的掌控上均有出色表現,影片融合了犯罪、科幻、動作乃至喜劇等多種類型電影的成份,動作場面暴力震撼,十分吸引觀眾。愛德華·諾麥爾和邁克爾·邁納的編劇也十分到位,這一系列的主題諸如:未來科技高度發展後的末世景象、反政府、反跨國企業等均鋪設得豐滿充分,奠定了整個系列的基調和框架。此後整個系列三部電影均由愛德華·諾麥爾操刀,他後來與保羅·范霍文還合作過《星河戰隊》(Starship Troopers 1997),而邁克爾·邁納除了機器戰警1、2的編劇外,還擔任了最後一部關於機器戰警的由加拿大拍攝的電視劇集《機器戰警:終極毀滅》的編劇。
系列電影中的警察拍檔,也即兩位男女主演,分別是彼得·威勒和南茜·艾倫。啟掘彼得·威勒據說是由於導演保羅·范霍文看中了他那張有著富有表情的嘴唇才得以入選,影片推出後他的名氣也水漲船高,其後還出演過《機器戰警2》、《毀滅之路》(Road to Ruin 1991)和《雲上的日子》(Beyond the Clouds 1995),而女主角南茜·艾倫除了機悄脊核器戰警系列的三部電影,其他的作品都沒有什麼大名氣。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本片憑借130萬的製作成本,首映就取得了800多萬的票房。至此,電影公司當然不會放過這棵搖錢樹。三年後的1990年,由伊文·克什納(Irvin Kershner)執導的《機器戰警2》再度出爐,這位導演此前還曾執導過《星球大戰第五集:帝國反擊戰》和《巡弋飛彈》。編劇除了愛德華·諾麥爾和邁克爾·邁納以外還加入了2005年曾經編導《罪惡之城》的弗朗克·米勒(Frank Miller)。《機器戰警2》雖然在各方面沿襲了前作的套路,但是在主題上仍然有自己的新意,是一部較為成功的續集。仍是三年之後,《機器戰警3》如期在1993年登場,導演換成了[弗雷德·德克爾](Fred Dekker),編劇仍然是愛德華·諾麥爾和弗朗克·米勒,機器戰警改由名不見經傳的[羅伯特·約翰·伯克](Robert John Burke)擔綱。《機器戰警3》的表現只能說是不過不失,只是在動作場面和特技上都較前兩作稍有遜色。除了三部電影之外,《機器戰警》還野灶有同名漫畫、動畫和電視連續劇,甚至是幾乎全平台的電子游戲。

③ 推薦歐美經典老電影,有要求的噢

http://www.verycd.com/topics/65080/
看得出你很喜歡帶有生活氣息的文藝片,我感覺弗拉哈迪的作品挺符合你的要求的.我想你會喜歡的,希望以後能互相交流觀片感..@-@以後找電影就在電驢上找吧,又多,片源又好,又經典~~
電影中文名:亞蘭島人
電影英文名: Man of Aran
其他中文片名:阿蘭人 / 阿蘭的男子漢
片長:USA:76 min
國家/地區:英國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黑白
混音:Mono
上映日期:1934年4月 英國 (London)
IMDb:0025456

導演:羅伯特 J. 佛拉哈迪 Robert J. Flaherty
編劇:羅伯特 J. 佛拉哈迪 Robert J. Flaherty
劇情梗概:

弗拉哈迪來到愛爾蘭三個島嶼中最大的一個,這里距倫敦只有15小時的車程。由於水源充分,他們決定把這里作為拍攝地點。島上沒有摩托車,沒有電影院,也沒有任何奢侈的東西。但土壤對當地人來說比金子還寶貴。弗拉哈迪從倫敦請來一位專家教居民用魚叉捕鯊魚。亞蘭島人的祖先曾經這樣捕魚,但到弗拉哈迪拍片時早已改用蒸汽輪船了……
紀錄片之父弗拉哈迪

上世紀20年代,拍攝北極或南極甚至非洲土著的探險電影非常流行。但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鏡頭從風俗獵奇轉為長期跟蹤一個愛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現他們的尊嚴與智慧,關注人物的情感和命運,並且尊重他們的文化傳統。弗拉哈迪所開創的這種拍攝模式直到今天仍為紀錄片工作者所尊奉。

拍攝納努克一家

1884年2月16日,羅伯特·弗拉哈迪出生於美國密歇根鐵山腳下,父親是位探險家。弗拉哈迪回憶說:「當我長到十幾歲時,總盼望著同父親一起探險,我們常常一走就幾個月,夏天劃著小船,冬天穿著雪鞋。」1896年,弗拉哈迪跟隨父親來到加拿大的雨湖地區開採金礦,他喜歡這里天然的原始狀態。後來,父母把他送到密歇根的礦產學院,但沒能畢業。據說學校認為弗拉哈迪沒有成為專業礦業者的資格。大學時代也並非沒有收獲,他學會了拉小提琴——這是陪伴他一生的愛好,也遇到了未來的妻子——弗朗西斯·哈賓達。

後來,弗拉哈迪三次去北極探礦,旅程的最後弗拉哈迪確實發現了一些鐵礦,但開采價值微乎其微。他獲得的唯一獎賞是加拿大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處小島。他想把探礦中拍攝的膠片剪輯成一部探險影片。就在將要完成的時候,從桌子上掉下的煙頭把膠片點燃了,弗拉哈迪也被燒傷。唯一幸運的是,他保住了生命。膠片燒掉了,他決定等到春天再一次去北方。

這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拍攝計劃直到1920年才在法國皮毛商雷維永兄弟的贊助下實施。這一年,他已經36歲。

哈德遜港的一間小屋是弗拉哈迪的住所,他找到優秀獵手納努克一家作為主要拍攝對象。第一場拍攝的就是獵海象,拍攝前,弗拉哈迪對納努克說:獵捕海象時如果有任何情況干涉了我的拍攝計劃,一定要放棄捕殺;記住:我要的是你捕象的鏡頭而不是它們的肉。

其實,當時愛斯基摩人捕海象已經不用魚叉,而是用步槍。為了拍到更為原始的場景,納努克才用他爸爸的方式獵捕海象。弗拉哈迪在後來的影片中一再重復這種拍攝方式,讓人們用父親或祖父的方式表演生活,商業的侵入、人與人的矛盾都被他擋在攝影機鏡頭之外。電影史家稱弗拉哈迪為浪漫主義者。

把戲劇性引入紀錄片

拍出第一批膠片,弗拉哈迪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沖洗,他的敵人是寒冷的天氣。如何過濾混入水裡的狗毛和愛斯基摩人衣服上的鹿毛同樣是個難題。

愛斯基摩人的房子是用冰塊砌成的,叫伊格魯。冰屋通常大約為12英尺寬,弗拉哈迪需要的卻是25英尺。納努克沒造過這么大的冰屋,花了幾天時間實驗,卻一次又一次塌下來,每一次倒塌,同伴們都轟然大笑。

因為冰屋是黑的,納努克用冰做窗戶,還借用太陽的反光照明,這是愛斯基摩人在生活中的創造。納努克教兒子射箭的細節淳樸動人,祖輩傳統在勞動的間歇傳遞,簡單的動作傳達出父子親情。

冰屋在拍攝時被迫削去一半,因為沒有照明,拍攝只能在露天狀態下進行,納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風里表演起床。結果要真實,為了真實不惜搬演,這是弗拉哈迪的信條,他把懸念和戲劇性引入了紀錄片。

弗拉哈迪在北極生活了16個月,膠片已經用完,准備動身回家,納努克惘然若失,依依不捨。弗拉哈迪指著身邊河床的石子說:「會有像石子一樣數不清的人看你的電影。」幾年之後,弗拉哈迪為一些雜志撰寫探險游歷的系列文章,並在妻子的協助下,於1924年出版了《北方納努克》一書。弗拉哈迪在他的書中記錄了愛斯基摩人在北極的日常生活習慣和在拍片過程中的種種趣事。影片拍完後,第一批觀眾就是當地的愛斯基摩人。弗拉哈迪在書中這樣描繪:「他們(愛斯基摩人)一直向後看放映機的光源,就像看銀幕一樣,我以為這次放映不會成功。突然一個人大喊:『抓住它,抓住它。』他們以為海象真的會跑掉。當時屋子裡一片混亂。愛斯基摩人在膠片中看到了自己和同伴的影子,他們開始互相耳語,臉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忽然之間,他們彷彿理解了我所做的一切。」

弗拉哈迪先把片子給派拉蒙公司,看完樣片後經理走過來,和藹地拍著他的肩膀說,非常抱歉,讓觀眾去看這部片子是勉為其難的,「你到北方去歷盡了辛苦,卻落得這般結局,實在令人惋惜。」幾經周折,最終還是法國百代公司同意發行。

1922年6月11日《北方納努克》在紐約首都劇場公映,一炮走紅,觀眾如潮,一位評論家將《北方納努克》比作古希臘悲劇。《北方納努克》是弗拉哈迪三次北極探險的結晶,它不僅開創了用影像記錄社會的人類學紀錄片類型,也為記錄電影提供了一種至今仍在使用的拍攝模式。《北方納努克》是世界記錄電影史光輝的起點。

聽從靈感,再現往昔

派拉蒙公司失去了《北方納努克》,現在想彌補,派人找到弗拉哈迪說:您願意去哪兒就去哪兒,自己提個預算,請再給我們帶回一個《納努克》。弗拉哈迪認為在北方過了許多年,現在應該去相反的方向。1923年,弗拉哈迪帶著妻子女兒和一個紅頭發的愛爾蘭女傭,來到太平洋小島一個只有百戶人家的波利尼西亞村莊。由於傳教士和商人的努力,島上人已經開始穿西裝。弗拉哈迪找到村裡的酋長,要求他們穿上民族服裝。為了製造高潮,特地讓一個男孩紋身——當地人稱為刺青,這種成人儀式幾十年前就已經失傳了。儀式前的舞蹈慶典和化妝活動也都是弗拉哈迪按照當地民族古老的風俗習慣搬演的。

在這部名為《摩阿拿》的片子的拍攝過程中,弗拉哈迪開始嘗試使用搖鏡頭去跟拍一個主體對象,當時還沒有人用過這種拍攝手法。不僅如此,長焦鏡頭和特寫鏡頭在他的影片中也同時被使用。在刺青一場中,當針扎進男孩的身體時,弗拉哈迪用特寫鏡頭記錄下了他臉上的痛苦神態,並把攝影機搖向他身邊的母親,把母子間的親情在一幅畫面中表現得至真至善。

弗拉哈迪拍片有一個特點,就是毫不遺漏地記錄下他感受到的一切,拍《摩阿拿》時,他的素材已經達到14萬英尺。但他並不在乎,只要他的靈感存在,那麼他的機器就不會停止。拍完的素材弗拉哈迪會不時地拿給村民們看。他們在椰子樹上綁起銀幕,放映工作樣片,看完後,島上的居民立即把感想告訴他。特別是那些還記得島上古老儀式和生活習慣的長老們,不僅幫助弗拉哈迪再現往昔,還來檢查他的片子是否有錯誤。

《摩阿拿》並沒有為派拉蒙公司賺到錢,即使採用「南海群妖的愛情生活」這樣誇張的廣告語。格里爾遜在《太陽報》發表評論說,「我不應該說哪些鏡頭是漂亮的,因為所有的都是那麼美」。這里,他第一次使用documentary這個詞稱呼紀錄片,從此紀錄片自立門戶,直至今天。

格里爾遜邀請弗拉哈迪拍攝一部反映英國工業化進程的電影。拍攝前,英國政府的某個上層人士想要看看稿本,可是弗拉哈迪從來沒有寫過劇本,他只好回到旅館像隱士一樣呆了幾天。最後,他給了格里爾遜一打紙,第一頁寫的是:關於手工業者的電影,導演羅伯特·弗拉哈迪。第二頁寫的是:電影劇本——工業化英國的場景。此外什麼都沒有。

弗拉哈迪非常喜歡倫敦。在英國拍片時,傍晚他常常去小酒吧喝上幾杯,並講述他早年在北極遇到的事情。盡管故事有時很荒謬,弗拉哈迪講故事的天賦卻無人能比。

因為《北方納努克》,弗拉哈迪獲得了善於拍攝邊緣人群的名聲。1932年,高蒙公司製片人貝克決定冒險投資1%的公司預算在弗拉哈迪身上,拍攝《亞蘭島人》。弗拉哈迪來到愛爾蘭西海岸三個島嶼中最大的一個,這里距離倫敦只有15個小時的車程。由於水源充分,他們決定把這里作為拍攝地點。島上沒有摩托車,沒有電影院,也沒有任何奢侈的東西。但土壤對於當地人來說比金子還寶貴。

為了拍到亞蘭島人本來的生活面貌,弗拉哈迪從倫敦請來一位專家教居民用魚叉捕鯊魚。亞蘭島人的祖輩曾經這樣捕魚,但弗拉哈迪拍片的時候早已改用蒸汽輪船了。弗拉哈迪想把《亞蘭島人》拍成另外一部《北方納努克》,但沒能如願,也許他沒想到,《北方納努克》是他十年探險與愛斯基摩人交往的結果,而《亞蘭島人》是為了拍攝而結識這些陌生的人們,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北方納努克》是他無法超越的高峰。

這部電影給亞蘭島帶來了絡繹不絕的遊人,島上人把曾參加過弗拉哈迪電影拍攝作為向旅遊者炫耀的資本。

《亞蘭島人》高超的攝影技藝贏得電影理論家保羅·羅沙的贊嘆,但羅沙說,影片中的人物是「表演祖輩生活的蠟人」。

從未放棄他的模式

弗拉哈迪從未放棄自己的拍攝模式,1938年,他和妻子回到美國,想過一段屬於他們自己的寧靜生活,但事與願違。不久,負責美國電影服務社的紀錄片導演帕爾·羅倫茲邀請弗拉哈迪拍攝反映美國農業問題的電影《土地》。弗拉哈迪從小雲游世界,四處探險,他55歲才第一次有機會接觸美國人民的真實生活。

接下來的日子是弗拉哈迪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光。住在黑山掩映下的農場,日子安靜卻了無生趣,宜人的環境似乎更增加了他的挫敗感。弗拉哈迪感慨地說:「威望不會給任何人帶來漢堡包和三明治。」

然而,弗拉哈迪錯了,威望給他帶來了一份奇怪的合同:它規定弗拉哈迪行動自由,擁有影片的版權,甚至出資者要求不在片子上署名,而資助的金額卻非常慷慨。這就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弗拉哈迪最後一部成功的作品。

影片展示了一個男孩的歡樂與悲傷。一開始就將觀眾置於神奇而美妙的叢林之中:池塘、荷葉、露珠、水鳥。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少年劃著小船緩緩入畫。可以看出他在這片森林裡如魚得水,他熟悉這里的一木一草。他最親密的朋友是一隻小浣熊,他們常常在一起嬉戲玩耍。然而,鱷魚吃掉了浣熊,他決心為浣熊報仇。正當少年與鱷魚相持不下時,爸爸正焦急地尋找著他。少年與鱷魚的搏鬥驚心動魄,這個場景讓人想起納努克與海象的搏鬥,想起亞蘭島人與鯊魚的搏鬥,突出人與自然的搏鬥是弗拉哈迪一貫的主題。

弗拉哈迪把自己對自然的深情和對少年時代的回憶都融進這個男孩的故事中,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自傳性的影片。

出資者是新澤西標准石油公司,它想藉助弗拉哈迪的名聲改善公司形象,因為二十年的電影工作經驗已經使弗拉哈迪的名字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象徵。他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說明石油開采並沒破壞這里的生態,一切依舊那麼和諧。

1948年,威尼斯電影節因為弗拉哈迪的熱情和勇猛授予他大獎。

這位紀錄片電影開創者晚年生活拮據。此時,他對用攝影機「還原」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1949年開始拍攝有關畢加索著名壁畫《格爾尼卡》的影片,但是直到1951年去世,這部片子仍沒有完成。它成了弗拉哈迪作品中令人期盼的「遺憾的藝術」。

http://lib.verycd.com/2004/12/04/0000029001.html
《北極圈戀人》中文名稱:北極圈戀人
英文名稱:The Lovers of the Arctic Circle
別名:極地戀人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1998年
電影導演:Julio Medem
電影演員:
Najwa Nimri
Fele Martinez

Nancho Novo
【影片簡介】

西班牙導演朱力奧麥迪1998年作品,法國、西班牙合拍,朱力奧麥迪被認為是繼紹拉、阿莫多瓦後的新一代西班牙電影導演中的佼佼者。影片的主角奧途和雅娜八歲時相遇,從那時起,命運將他們分分合合,但兩人之間的愛卻一直沒有終止,當他們發現彼此之間的感情時,也發現了他們之間每一次的聚散離合都是一個循環,於是他們決定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一個太陽永遠不會終結的地方——北極圈。

電影以 Otto和 Ana兩個人的視角交替呈現。Otto和 Ana,他們的名字無論正著念倒著念,意思和發音都是一樣的。

母親自殺後,Otto出現了心理危機,他離開Ana,以飛行員(在西班牙語中,「 Otto」與「飛行員」諧音)的身份從事夜郵工作(一個空中郵差),往返於西班牙和芬蘭之間;四年之後,聽從命中的「圓形」的召喚, Ana也到了芬蘭,住進她母親情人的父親(二戰時期轟炸格爾尼卡的德國飛行員Otto,他被西班牙Otto的祖父搭救,後者用這個德國人的名字為剛剛出世的孫子命名)在北極圈內的一座小木屋。在北極圈內,有午夜的陽光,太陽似乎永遠不會下沉…… Ana等待著奇跡的再一次出現,而 Ot to真的來了,乘降落傘從天而降,但這一次,兩個失散的「圓」會相交乃至重合嗎———人生總有一個地方欠缺,命運在轉角處伺伏,誰也無法預料下一刻———所以, Ana想奔跑著回到過去,回到幾小時,幾分鍾,甚至幾秒鍾之前,最親愛的人還未消失的時候;所以,梅德姆將影片獻給了他的父親。

④ 法國最好看的電影有哪些

呂克貝松是法國電影的代表
事實上 法國對商業大片並不感冒 他們只專注於藝術片的製作而呂克貝松則是一個異數
另外 如果樓主不喜歡他
那就推薦兩位法國影星 可以搜索他們的電影
蘇菲 瑪索
讓 雷諾 我最喜歡的兩位男女影星
以下是呂克 貝松的電影介紹(轉)
最後決戰
英文名稱:Le Dernier combat
劇情簡介:
在文明退化的廢墟里,大家為了存活而奪食掠水,野蠻的行為取代語言的溝通,人與人的關系處於對峙的緊張狀狀,"性"成為最有力的動力元素。在這片如荒莫般的土地上,我們將可看到許多人存活與死亡的方虧消式……
此片是呂克·貝松在影壇沒沒無聞時,憑著一腔熱血、旺盛活力與爆發力,突破一切傳統,掙脫一切商業機制下的樊籠,冒著無色彩,無對話,無明星等大諱所完成的電影。當影片完成時,因宣傳無門,於是盧貝松帶著這部影片參加瑞士阿沃基影展,一舉拿下評審特別大獎及影評人獎,因而打開他的國際知名度。本片解剖核子戰後的文明廢墟,因為無色彩,所以這是一部黑白色調的電影。

二。1985 Subway
中文名:地鐵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巴黎地鐵復雜而廣闊的空間中。弗萊德搶了海倫娜丈夫的保險箱,逃到地鐵中,由此結識了長期生活在地鐵中的滑輪小子、鼓手無名氏等人。弗萊德找海倫娜要贖迴文件的錢,海倫娜的丈夫手下一夥和警察都在追捕弗萊德。海倫娜在尋找弗萊德奪迴文件的過程中,逐漸愛上了他,而越來越背叛自己的階級和生活環境。弗萊德從小嗓子受傷不能唱歌,一直希望組成一個樂隊。在地鐵同伴的幫助下,弗萊德成功地組織起一隻樂隊,他還搶劫了運鈔員,用搶來的錢爭取了一次地鐵演出的機會。在樂隊「槍不殺人人殺人(gans don't kill people,peoples kill people)"的演唱聲中,弗萊德倒在槍口之下,匆匆趕來的海倫娜只能含淚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吻了他。
影片名為「地鐵」,而片中絕大部分場景都是在地鐵中,呂克·貝松成功的表現了地鐵中的生活空間和獨立的小世界。弗萊德闖入這個小世界,馬上發現這里比地面上更適合他,這個後來者從一進入地鐵就再沒有出去,直到最後死在地鐵中,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交給這個神秘的地下世界。顯然,貝松用自成體系的地鐵世界隱喻社會中非主流的另類人群,絕不循規蹈矩的生活和搖滾音樂是這個小世界鬧襪中的典型特徵。幾乎影片中所有人物的過去都曖昧不明,只生活在現在,只有阿佳妮飾演的海倫娜是從過去走到現在。這種心理時間層次的表現,使得影片只處於一種表面描述的狀態,無法更深層次塑造人物形象,這幾乎是呂克·貝松最大的弱項。片中的幾個主要角色是虛幻的,他們的超現實無法博得觀眾的認同,反而幾個配角倒很有趣味:滑輪小子、雷諾飾演的鼓手、不時出現的賣花人、警長的兩個手下——一個叫「batman",一個叫"羅賓"等等。這些配角一起使整個地鐵世界更加完整,也使影片更富娛樂性,但也從他們身上看出貝松對這個另類世界的有意粉飾。這種平衡的結果,就是使這個地鐵世界更加平庸化,更能被"地面"上的社會所接受。從影片中的音樂就可以看出,最後的樂隊表演雖然歌詞是"槍不殺人人殺人"之類的"警世"之句,但音樂卻是類似香港"溫拿"樂隊一般的流行歌曲旋律。一方面強調個人世界的另類色彩,一方面卻又以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包裝,這就是貝松的"地鐵世界"。
從影片類型上說,這也是一部古怪的影片:驚險、警匪、愛情、音樂,貝松在銷彎知此表現出他對好萊塢各種類型片的熟悉和仰慕。可能,這樣的組合讓人不由對比西班牙阿爾莫多瓦的影片,但貝松遠沒有阿氏作品的尖銳和力度,以及對現實生活的逼真的扭曲描述。如果說阿氏作品是超現實主義的話,貝松的這部《地鐵》只是一個經過包裝的、混亂、虛幻的夢境。

三。1988年 碧海藍天
英文名稱:The Big Blue
劇情簡介
熱愛大海的賈克(Jean-Marc Barr飾),一直想與大海為伍,即使他在年少的時候,父親因一次潛水發生意外而被大海吞噬,賈克對大海的愛始終沒有改變。
但是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賈克認識了年輕美麗的女子喬漢娜(Rosanna Arquette飾)並且愛上了她,自此之後,賈克的生活似乎變得無法掌握,賈克六神無主地旁徨在大海與喬漢娜的抉擇中...
本片為1988年坎城影展的開幕大片,描述個人難以融入現實社會的困境中,因此轉而尋找夢想中的另一種生活,帶著濃厚的自傳色彩。人類不斷向極限挑戰,但最後以回歸大海為終,為一部藍色調的電影。
1988坎城影展開幕大片,1988凱撒獎〈最佳音樂及最佳攝影〉

四。發行時間:1990年02月21日 霹靂煞
英文名稱:Nikita
劇情簡介:
妮琪塔(Anne Parillaud飾)與一群朋友搶劫一家商店的葯品,商店的主人與她的朋友都在這次的事件中身亡,妮琪塔則是因為殺了一位警察而被送入獄。此時來了一個神秘的政府組織,選上了妮琪塔,並訓練她成為特務殺手,在經過數年的特務訓練之後,妮琪塔以一個平凡的護士身份回到現實的生活中,在此時她愛上了一個男人,他們的關系在妮琪塔接到一個特務命令時,面臨了緊張的局面...
《霹靂煞》由法國最具身價及知名度的導演-盧貝松所執導,由一個特務殺手的角度,來解剖國家官僚體系背後的恐怖黑手,呈現盧貝松對人性的探索,曾經被好萊塢重拍成美國版的《雙面女蠍星》,為盧貝松的作品中較具商業色彩的影片之一。
1991凱撒獎〈最佳女主角〉,1992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五。1991年 亞特蘭蒂斯
英文名稱:Atlantis 上 映: 1991年08月21日 ( 法國 )
劇情簡介:
呂克·貝松執導的記錄片,類似海中顏面博覽會,拍片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海域,探索美麗的海底世界,是一次純粹的視聽享受。

此片無演員,只有旁白,這部影片將帶領影迷進入美麗的海底世界,配上美妙的音樂,以音畫來表現不同的生活面貌與心靈層面。我們將可看到海底在日出與日落之間的神奇變化與景觀,呂克·貝松設定了幾個主題來描繪"海底的一天",主題包括有"內心"、"旋律"、"悸動"、"靈魂"、"黑暗"、"心靈"、"溫柔"、"愛"最後是"恨"。全片在海底拍攝,動物是片中唯一的演員。海藍色是此片的主色調。配上賽拉的玄妙樂音,呂克·貝松將更完整地呈現大海所孕函的豐富色彩……

此片是1991年威尼斯影展的開幕大片。亞特蘭提斯是傳說中一片被淹沒的神秘陸地,位於大西洋底下。呂克·貝松想要證實海底下的世界,也有一個核我們社會一樣的組織。或許也可以說"亞特蘭提斯"是"碧海藍天"衍伸出來的副命題。此片是呂克·貝松摒棄傳統拍攝手法的作品,一部純視覺享受的電影,沒有傳統劇本,沒有人類對話,只有音畫緊密結合,完全依賴呂克·貝松與配樂師艾瑞克賽拉共同研議腳本。呂克·貝松以動物間的求愛,群斗,追逐等場面來豐富劇情,拍片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海域,包括有蘇格蘭,澳大利亞,大洋洲,哥倫比亞,佛羅里達,巴拿馬群島等海域,甚至北極極地海域的冰雪景觀或多方戰端的紅海海域。呂克·貝松認為這是他最後一部討論有關海洋的影片。這也是一部充滿環保意識的影片,全片只有悠遊大海的魚,毫無人影,是呂克·貝松又一次冒險之大不諱之作

六。1994年 這個殺手不太冷
英文名稱:Leon
劇情簡介
紐約貧民區住著一個義大利人,名叫里昂的職業殺手。一天,鄰居家小姑娘馬蒂爾達敲開他的房門,要求在他這里暫避殺身之禍。原來,鄰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線,只因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惡警剿滅全家的片罰。馬蒂爾達得到里昂的留救,開始幫里昂管家並教其識字,里昂則教女孩使槍,兩人相處融洽。女孩跟蹤惡警,貿然去報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時趕到,將女孩救回。他們再次搬家,但女孩還是落入惡警之手。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並讓她通過通風管道逃生,並囑咐她去把他積攢的錢取出來。里昂化裝成警察想混出包圍圈,但被惡警識破。最後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炸彈……

七。1997年 第五元素
英文名稱:The Fifth Element
【簡介】
法國影壇仿效好萊塢模式投資拍攝的超級科幻動作片,幕後雖由法國導演盧克貝松領軍,幕前則力邀美國巨星布魯斯威利斯扮演救世英雄,並以英語發音。劇情描述在二十三世紀的紐約市,一名計程車司機無端搭載到從天而降的少女米拉喬瓦奇,而她正是解救地球免於毀滅的關鍵人物。英雄帶著美人躲避一連串的危險追殺,最後找出了拯救地球的第五元素。全片的故事情節和主題訊息都相當簡單,但美術設計和電腦特特效製造出十分炫目的視覺映象,停不了的動作場面也頗能滿足類型片影迷的胃口。
1914年的埃及,生活在外星球的種族蒙多沃旺人到地球上他們祖先建造的廟宇朝拜,並且取回代表四種元素的四塊石頭以及第五元素。鏡頭轉到未來23世紀,蒙多少旺族的飛船在接近地球時被代表邪惡勢力的曼加洛雷人擊毀,殘余基因被保存下來復制出的具有人類女性特點的莉盧成為倖存者,她就是第五元素。她愛上了紐約的計程車司機科本。他倆被安排去失樂園取回那四塊石頭,以保衛地球免受摧毀,莉盧逐漸了解了人類,科本和莉盧成為一對情人,邪惡勢力也最終被戰勝。
邪惡是終極的,絕對的,它的威脅遠超過金錢、權勢或統治,它不須要任何外在力量,就能侵蝕宇宙,消滅人類。不過有一件事令它如芒刺在背--生命的力量。生命和造物主的存在令它感到強大的威脅,因此它不斷地毀滅男人、女人、小孩、動物、植物,甚至光亮。企圖將世界帶入黑暗之中。這股絕對的邪惡每五千年降臨一次,然而每隔五千年,人類都會忘記該怎麼去對付它。
本片是1997坎城影展的開幕片, 並贏得1998凱薩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 同時也被提名1998奧斯卡最佳特效及音效。

八。1999 《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詳細介紹:
神秘、純潔、壯烈,不論用什麼詞來形容她,都不能否認,貞德作為一個從未上過學的農家少女,她的一生可謂轟轟烈烈。
貞德1412年出生在法國一個偏僻的村莊,當時正執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法國大片領土已被英國佔領。此外,法國國內還爆發了內戰,勃艮第公爵背叛了自己的祖國,站在了英國一邊。
英國國王亨利五世和法國國王查理六世於1422年相繼去世後,繼位的英國國王亨利六世還只是一個孩子。雖然英國宣稱他同時擁有英國和法國的王冠,但法國王太子查理卻不想放棄他的地位。可是,他要想成為法國國王,就必須在蘭斯舉行加冕儀式,而這個地方已被英國佔領。
此時,貞德已經13歲了。她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祈禱。她經常聽到空中傳來奇怪的聲音,並看到奇怪的幻象。這個神秘的聲音告訴她,她的使命就是重振法國,幫助王太子查理成為法國國王。為此,她必須著男裝,執利刃,統率軍隊,沖鋒陷陣。
一天,貞德外出歸來,發現她的村莊已被英軍蹂躪。她躲在櫃中,目睹了英軍強奸並殺害了她18歲的姐姐。這場悲劇後,她被送到鄰村的叔叔家生活。誰也想不到這個純真的小姑娘會作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來。
可是這個不滿20歲的少女,卻面對世界宣布她將擊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並解放她的國家。17歲的她面見王太子查理,宣稱她帶來了上帝的意旨,要求查理給她一支軍隊去抵抗英軍。查理最終答應了她的要求。
兩個月後,身披白甲的貞德率領她的軍隊在盧瓦爾河畔的戰略要地奧爾良奇跡般地擊敗了英軍。法軍隨後節節勝利,查理也最終如願以償地登上了法國國王的寶座。
可是,貞德卻在不久之後的一次戰斗中被勃艮第人捉住並送給了對她恨之入骨的英國人。19歲的時候,她被判作女巫燒死。
25年後,她被追授聖女的稱號。1920年,她又被封為聖徒,成為人們供奉的偶像。看來她註定將成為無休止爭論的焦點。

九。上映日期:2005年12月21日(法國) 他的第十部影片《天使A》
呂克•貝松繼1999年飽受爭議的《聖女貞德》之後沉寂6年,終於重執導筒,完成了他的第十部影片《天使A》。在暫時封鏡的6年間,他一直以「監制」身份出現,扶植了大量新人新作,由其參與製作的電影多達50部,其中不少劇本都出自他的手筆。這部低調上陣的《天使A》在拍攝期間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在影片公映前,呂克甚至拒絕組織新聞媒體的試映會,為本來就萬眾矚目的影片又憑添了幾許神秘色彩。
影片的男主人公安德烈(加梅勒•杜布茲飾)是躋身於巴黎黑社會的小混混,個頭矮小的他靠招搖撞騙謀生,很多犯罪活動都和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過安德烈明顯不能勝任騙子的「雅號」,因為失魂落魄的他債台高築,拖欠當地黑幫頭目弗蘭克(吉爾貝•梅爾基飾)一大筆錢。不久前,安德烈中了一次彩票大獎,獎品是移民美國的綠卡,然而日漸嚴峻的形勢讓他的移民夢也變為無法挽回的泡影。幾經弗蘭克的威逼恐嚇,安德烈決定讓自己的靈魂得到解脫,從塞納河的橋上跳下去。
當他站到橋上,正打算邁出致命一步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身材高佻的女子(麗•拉絲姆森飾)也正打算跳河,隨著水花四濺,安德烈也跟著跳進河裡,去救輕生的女孩。當女孩被救上岸,十分感激安德烈,她叫天使A,願意用一切報答安德烈的救命之恩。天使A用美好的心靈勸慰安德烈,讓萬念俱灰的安德烈重拾自信。而且這個金發碧眼的長腿尤物還充滿魔力,以精心策劃的一系列計策還清了安德烈的所有債務。
天使A告訴安德烈自己其實是個天使,作為證明,她讓一隻煙灰缸飛了起來。她到地球的任務是幫助安德烈重新找回自我,而她自己就是安德烈的鏡像。
後來,完成使命的天使展翅高飛,朝著天空飛去,依依不捨的安德烈緊抓住她的腿,不想讓她離開,於是兩個人的輪廓劃過天際,最後,塞納河上再次漸起水花,平靜之後,現出兩人的身影……

⑤ 推薦幾個電影

《納尼亞傳奇2:凱斯賓王子》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Prince Caspian

上映時間:2008年5月16日

《納尼亞傳奇》不僅僅是一個票房可觀的電影系列,更是一部鴻篇巨制的史詩敘事。這部由迪士尼與華登傳媒公司聯手打造的電影史詩,不僅贏得了全世界影迷的熱愛,更是得到評論界的廣泛好評。就在第一部《納尼亞傳奇:獅子、女王、魔衣櫥》成功大賺人氣和票房後,這部人氣電影系列將在2008年推出第二部《納尼亞傳奇:凱斯賓王子》。

在《納尼亞傳奇:凱斯賓王子》里,時間距第一集《納尼亞傳奇:獅子、女王、魔衣櫥》中發生的故事已經過去了一年,但是當納尼亞的國王和女王們又一次站在納尼亞的土地上,他們卻驚訝地發現在這里時間已經流逝了1300年。邪惡的彌若茲國王無情的統治著這片土地,納尼亞真正的王位繼承人、年輕的凱斯賓王子由於受到迫害不得不逃亡山林,這位勇敢的王子要怎樣奪回屬於自己衡虧的王位,經歷哪些歷險,重新讓這片土地煥發出魔力與光輝,都是這部新片吸引觀眾的亮點。

《納尼亞傳奇:凱斯賓王子》預定於2008年5月16日在北美上映,現在關於影片周邊的點點滴滴都已是媒體爭相關注的焦點,飾演勇敢帥氣的凱斯賓王子的本·巴恩斯(Ben Barnes)也成為影迷目光聚集點。看來2008年的夏天,愛電影的我們又有好戲看啦!

《WALL-E》

上映時間:2008年6月27日

2008年的夏天還沒到,但現在就幾乎可以預見到動畫片《WALL-E》在2008年暑期檔火爆上映的情景。該片製作班底實力雄厚,導演是曾執導風靡一時的《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的安德魯·斯坦頓(Andrew Stanton),更值得一提的是,《WALL? E》在影片前半部分沒有任何對話,只有機器人和環境的音效來支撐整個故事的發展,這是對音效師的極大挑戰,而片中音效將由曾負責《星球大戰》(Star Wars)和《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的奧斯卡 獲獎音效師本·伯特(Ben Burtt)親自操刀,非常值得期待。

僅僅是幾分鍾的預告片,就已經讓全世界愛上了《WALL-E》里這個憨態可掬的小機器人。這部由皮克斯傾力創作的動畫新片講述了一個小機器人的故事。孤獨的小機器人每天勤勤懇懇地清理垃圾,時不時在這些垃圾里搞點新發現,孤獨中自娛自樂,長久以來,陪伴他的似乎只有一隻小蟑螂。700年的時間過去了,小機器人的平靜的生活被從天而降的機器人EVE打破了,突然而來的巨大變化讓我們善良可愛的小機器人終於得到機會到去體驗不同凡響的冒險生活了。接下來可愛的他碰到怎樣的奇遇?真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2007年的夏天啊,快點到來吧!

《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 The Dark Knight

上映時間:2008年7月10日

2008年的夏天將會是好戲連台,精彩不斷,不僅有眾多搶眼好看的新片上場,老牌票房冠軍也是不甘示弱,使出看家本領,志在橫掃全球票房。這不,我們大名鼎鼎的笑橡「蝙蝠俠」要重返銀幕了!這個紅極一時的電影系列曾經創造無數電影票房神話,而即將在2008年推出的新片《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也已然紅到發紫,成為全世界影迷瘋狂追捧的焦點。

《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拍攝班底實力雄厚,眾星雲集。導演仍由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擔當,「蝙蝠俠」系列原班人馬也是齊上陣——克里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邁克爾·凱恩(Michael Caine)、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加里·奧德曼(Gary Oldman)等都會在影片中有精彩演出,另外,本片一大亮點在於海斯·萊傑(Heath Ledger)的加盟。這位《斷背山》的人氣主演將扮演大反派「Joker」,為本以豪華的陣碰攔旁容增添更多的火爆氣氛。除此之外,觀眾還能看到瑪吉·蓋倫哈爾(Maggie Gyllenhaal)和艾倫·艾克哈特(Aaron Eckhart)在片中的演出。從近日發布的預告片來看,影片場面火爆,情節引人入勝,著實好看。銀幕上一場正邪大戰一觸即發,而銀幕外一場「蝙蝠俠」熱潮也正火熱襲來。

⑥ 《蘇州河》影片分析

婁燁是中國的第六代學院派導演,他的影片追求生存還原,自覺擯棄民族和個人神話,掙脫歷史文化的挾裹,將人從重重符號中釋放出來,裸露生命的真實狀態。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滿足,自我封閉,展示的社會生活面過於狹窄且脫離普通人的現實生活。我選的電影是他的《蘇州河》,該片2000年獲得第二十九屆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大獎(金虎獎)、第十五屆法國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獎。

選擇這部電影,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這部電影反映的內容,很觸動,我看了好幾遍,但每次都內心的感情都很復雜。二是想分析一下這部電影的手法、技巧,特別是由婁燁所代表的一批獨立電影製作人的學院派電影手法。

這部電影在國外獲了很多大獎,在國內所受的關注卻極小。但是這部電影和《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等一樣,都是很不錯的大陸藝術片,這也是我選這部很冷門但是藝術性很強的電影的原因。

[故事梗概]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上海的普通攝像師,以為別人 攝影 為生,開頭是他眼裡的蘇州河是穿過上海的一條骯臟的河,在河的兩岸發生著普通人不同的生活。

一天,一個酒吧的老闆找到他,要他拍在店裡 游泳 的美人魚的形象。攝影師逐漸與扮演美人魚的女孩熟識,從她嘴裡得知馬達和牡丹的故事。

馬達是一個以送貨的黑道郵遞員。一次,主戶讓他送一個小女孩牡丹(周迅飾),這樣幾次後,馬達與牡丹熟識,並產生了愛情。但不久馬達被捲入了綁架的陰謀,綁架者企圖要挾牡丹的父親,以綁架牡丹來換取錢財。而綁架者是馬達的黑道朋友,他們讓馬達在送牡丹的路上趁機綁架牡丹,馬達不願意這樣做,又迫於朋友壓力,只得答應。拿到錢後,牡丹知道自己被騙,絕望之下跳入蘇州河,最後一句話是,她將化為一條美人魚,從此不見蹤影。馬達因參與綁架也被投入監獄。

當他出來時,很多年過去了。但他依然思念著牡丹,他借送貨的時間,四處打聽牡丹的消息。一次在酒吧喝酒,發現女服務員(即前面提到的扮演美人魚的女孩)長的很像牡丹,就想辦法與他接近。攝影師知道此事,感到馬達在搶自己的女朋友,於是找來打手將馬達痛打一頓。馬達逐漸明白扮演美人魚的女孩不是他要找的牡丹。請求攝影師利用他與警察的關系幫助他找到牡丹,攝影師答應了他。不久,攝影師接到一瓶寄來的帶有野牛草的沃特伽酒,從信上得知馬達在他的幫助下終於在一個便利店裡找到了牡丹。

攝影師本以為事情就此結束,沒想到接到公安局的傳喚,要求辨認在車禍中死去的人,馬達來到事故現場,原來馬達和牡丹喝了過多的沃特伽酒,在帶著牡丹經過蘇州河上的橋時,摩托車墜入河中,兩人溺水而死。扮美人魚的女孩也來到現場,終於相信了馬達所說的和牡丹的事情是真的。最後她也離開了攝影師,看攝影師會不會像馬達一樣去找她。

[故事結構]

《蘇州河》的故事從結構上其實夾雜著兩段愛情--馬達和牡丹的愛情、敘述者即攝影師「我」與美美的愛情,這兩個故事由敘述者的敘述加以銜接。

第一個愛情:送貨員馬達出於犯罪的目的接近了牡丹,但隨之而來的愛情令他手足無措,愛還是不愛,他也想不清楚。在牡丹跳河的那一剎那,也許他明白了什麼是愛情--至少是牡丹對他的愛情。馬達在出獄後苦苦尋找牡丹,在尋找過程中馬達遇上與長得酷似牡丹的美美,以及美美的男友敘述者。一番波折之後,馬達終於找到了人間蒸發多年的牡丹,兩人重又飲酒,最後意外地死去。這是本片的主線。

第二個愛情:相對來說簡單得多,主要通過敘述者的自白來完成。美美是世紀愛心酒吧的「美人魚」--一類在酒吧的透明水櫃中表演的女優。敘述者「我」認識美美之後不久,兩人即開始同居。不過敘述者可能一開始並不認為這是「愛情」,從他那反應神速的一句「我們是現在分手,還是愛之後再分手?」就可以看得出來,新同居時代,同居而已,誰會去想「愛情」這兩個字?馬達、牡丹死後,美美也離開了。這是影片的輔線。

[電影人物分析]

1、美美

也許美美這樣的女子,是都市裡常常可以看到的吧,不相信愛情的女子。也許是曾經有過愛的傷痕,才會獨自一人在大都市裡謀生,生活的艱辛,使得她不得不做著有些低微的工作,她不相信天長地久的愛情,因為那些只是愛情故事裡才有的。最後她離開了攝影師,或者是為了想驗證他們之間的愛情,或者只是不想繼續這段所謂的愛情,想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2、馬達

馬達不是那種很善解人意,很溫柔體貼型的男子。他應該是在牡丹跳了蘇州河之後,才發現自己徹底地愛上了那個小姑娘。當然他尋找牡丹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想求得牡丹的原諒,如果牡丹死了,他的心結永遠解不開。因此不管牡丹是否真的死了,他的餘生都會一直地找下去。

3、牡丹

牡丹是一個沒有得到過什麼親情溫暖的女孩子,媽媽的早逝,爸爸的荒唐,她早就習以為常,直到遇見馬達,她才感到了真正的快樂。當馬達欺騙了她,背叛了她的愛情之後,這個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她活下去的理由,於是她才可以帶著那樣從容的表情跳下蘇州河。即使後來他們重逢,他們也沒有因為喝酒駕車而雙雙死去,他們還可以回到以前那樣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切都回不去了,而蘇州河成了他們生命的終站,是開始也是結束。

牡丹和美美完全是兩種人,卻因為有著同樣一張臉孔而結緣,家庭背景的不同造成了兩人的迥異,卻在愛情這一問題上有著一致性,都是想獲得一份永恆的愛情,卻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傷害,都逃不過愛情的追逐。馬達是一開始有目的的接近牡丹,但是在所愛之人的死亡面前,他卸下了假面具,原來他對愛情也是十分執著的,他始終相信牡丹不會死,尋找成為了他活著的唯一理由。

4、攝影師「我」

敘事者"我」應該不曾真正愛過,就算對美美也是,即使曾經有過愛情,也只有短暫的一刻,我們不斷看到美美出門的情景,然後他等待著她歸來。他無法完成馬達所做的種種,因為他不是馬達,他是個現實的愛情者,他知道他與美美的愛情是不會有結果的,所以他最終決定放棄。

影片中的攝影師在結尾處推翻了自己在影片開始時所說過的話,美美問他:如果我走了,你會找我找到死嗎?他語氣不確定的回答:會的。但在結尾處美美終於走了的時候,攝影師對自己說:我將等待下一次的愛情降臨。

這樣的四個人物形象讓我們很容易聯想到現實社會中的各型各態的人,四種人的四種個性與對愛情的不同態度是整個影片的客觀反映。反映現實中不安和浮躁,崇尚真誠和純真。

[電影分析]

許多影評盛譽,《蘇州河》中的搖晃鏡頭、第一人稱敘事的拍攝手法、兩段式劇情發展,還有角色形象的塑造,都十足有《重慶森林》中以愛情故事反映時代風貌的味道,也因此婁燁有了「中國王家衛」的美譽。而另有影評指出,《蘇州河》中兩個面容相仿的少女,愛情與生命因機遇而交會,更宛如奇士勞斯基《薇若妮卡德雙重生命》的變奏版。下面就從多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部電影。

一、 結構

整部影片絕大部分是以「我」——一個攝影師的眼睛所看到的日常生活片斷構成的。所以「我」的樣子至始至終沒有出現在影片中。《蘇州河》是一部很典型的作者電影。這讓我聯想到了安東尼奧尼的《雲上的日子》,同樣是夾雜著導演的敘述,有時候,攝影機在記錄別人的故事,有時候,我們會成為故事的一部分。電影在導演的攝像鏡頭之下。影片的敘述者總是不緊不慢地敘述, 「我的攝影機不撒謊」敘述者在電影開始便說明了.這樣的結構讓人感覺很乾凈、利落。

二、鏡頭

整部電影的色調是灰色的,膠片給人一種粗糙的顆粒感,鏡頭一直在晃動中展開,旁白敘述更多的代替了演員的語言交流,不知道是不是屬於《阿司匹林》那種的旁白電影。我猜整部片子是用8毫米或16毫米的機器拍的,所以,畫面的素質似乎不能太較真,有時,鏡頭的運動和節奏也有一點奇怪,但即使如此,畫面的震撼力,還是足夠。整部電影的畫面風格有一點像岩井俊二,但比岩井俊二更粗暴。片頭一開始那條長鏡頭無論如何也不能放過——那不是透過鏡頭看一條河,那是透過一條河,看一座城市,和發生在一座城市中的生死愛恨。

不合時宜地晃動,焦距得拉進和推遠,畫面的清晰和模糊,很真實的表現出這個故事。 依舊搖晃的畫面,中長的鏡頭,機位跟近,特寫,他的鏡頭感覺與賈章柯導演的長鏡頭剛好有個對比。驚恐的男人的臉龐有著懺悔的表情,帶著微笑的女人的面容有著不辨虛實嘲諷的目光。水花四濺,一切安靜了,成為過去。在主觀鏡頭的攝影機前,盡情傳達的特寫與剪影,成功烘托出兩個女孩死生的交替,像極了日本怪誕攝影師荒木經惟作品中的女人。特別是拍周迅的臉時,忽遠忽近,神情的變化和攝影角度的變化都為影片帶來了色彩,讓人不禁贊嘆攝影技術的作用有如此之大。此外影片的節奏很快,跳躍性強,對白簡短而精煉,不拖泥帶水。粗糙畫面,晃動不安分,如人好奇探究的眼睛。探究著別人的同時也探究著自我。是窺視的姿勢,因為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在影片用攝影機記錄下在河面上諸多的景象,將鏡頭對准城市的低層,又是用非常紀實的拍法,這個段落給人以不少的期盼,然而在此段落最後,鏡頭落幅在水面的倒影上,這暴露了導演的意圖:蔞葉並無意在這座城市裡尋找一段歷史,一種真實,他所關心的,只是破敗的城市景觀下一個鏡像般的愛情故事。

最後,說說兩個自己感到特別震撼的鏡頭,一是牡丹從蘇州河的橋上脫手仰面直落入江中,一是馬達掀開帷幕的一角看著美美梳妝打扮足有幾分鍾,兩個鏡頭都是一氣呵成拍攝的,婁燁的才華明白無誤地寫在了這兩個出手不凡的畫面上。

三、語言

1、對白

影片的一開始就打動了觀眾的心。一男一女的對話,女子的聲音有些喑啞,男子的聲音有些漫不經心。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會像馬達一樣找我嗎?」會啊。

「會一直找嗎?」會啊。

「會一直找到死嗎?」會。

「你撒謊……」

這是《蘇州河》最開始的鏡頭。也是影片的主線。

然後是導演開始一段意味深長的陳述:「在這條河流上我們可以看到友誼,看到父親和孩子,看到孤獨,看到一個嬰兒的降生,看到……看到順水漂流的愛情,看到美人魚…… 看在河的盡頭河流流進大海。」然後依然是旁白,把你帶入這部哀傷的電影之中。

2、語句

(1)、「我知道一切不會永遠, 我想我只有回到陽台上去, 我知道我的愛情故事會繼續下去, 寧願一個人閉上眼睛, 等待下一次的愛情!」。

也許影片的最後一句話才是精髓所在吧。這應該是現代人的選擇吧。我不喜歡他的選擇。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像馬達尋找牡丹一樣,走遍城市大街小巷各個角落,問遍所有能問到的人,來尋找自己迷失的愛情。雖然馬達只是個混混,信誓旦旦的說要走出去干一番事業,最後只做了運輸工人中的一個,雖然牡丹也只是個普通的扎兩只馬尾,穿紅白色運動服的普通女生,雖然他們沒有很多的故事,但是馬達可以用以後幾年的時間來尋找她,尋找離開的愛情,就已經足夠了。能有多少人能耗費精力會尋找自己的愛情,現代人的愛情觀是和馬達的愛情相違背的,卻與敘事者有著相似,這是不是種對愛情的一種迷失呢。曾經,我們期盼一個人的出現,哪怕這是不可能的事,也會內心熱烈的等待。我們什麼時候能像馬達一樣,當她離開時去不顧一切的找尋,整個城市的搜索。

(2)、「蘇州河,一條『沉澱了這個城市的繁華、往事、傳說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盡管婁燁在創作該片的時候看起來是十分自信的,不過那種通過攝像機進行的敘述方式和自以為是的旁白總讓人想起過去的蘇童的小說。不過,總體來說,在國產影片當中,《蘇州河》屬於比較成熟的那種,故事講得不沉悶,旁白和對白也很適合喜歡王家衛的朋友們的口味,所謂一不小心成了「經典台詞」。

(3)、「如果我走了,你會像馬達一樣去找我嗎?」

聽到這句話,突然覺得女人是愚蠢的,當她們相信愛情的時候。 就像美美一樣。 當她不相信馬達的愛情故事的時候,她享受著這個故事。當她知道了這一切都是真的,她就崩潰了。 美美渴望牡丹那樣的愛情。 於是美美離開了。 我們有理由相信,美美的離開,是她尋找真正愛情的努力。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美美的離開,只是逃避罷了。 而她留下的字條,只是她和自己開的一個玩笑。美美是女人。 愚蠢的,脆弱的,神經質的女人。她的選擇似乎讓我看到自己和身邊很多人似有似無的影子,選擇離開,選擇出走,無非是離開暫時的一個自己,結果我們還是我們,回頭來想,不知道我們戀上的是那個人,還是愛上了愛情。

[電影主題]-----關於愛情

蘇州河是婁燁展現才華的力作,不論是鏡頭還是涵義,都是上乘之作。它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愛情的真實性和持久性,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對待愛情。這些問題是很難解決的,特別是放在現在來看,更具有特殊的意義。蘇州河這部電影帶給我們一個不同的視覺沖擊。

美美離開了我,留下一張紙條,「如果愛我,來找我」。顯然,她震驚於馬達和美美的愛情,並希望在自己和男友身上能夠延續同樣的浪漫。但是,作為敘事人的「我」正如片頭中所表現的那樣,猶豫不決。一方面,他想念美美,希望自己可以和她再續前緣;另一面不想去找她。因為他覺得,一切都不會永遠,美美的離開未嘗不是解脫,他寧願一個人閉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愛情。這個結尾顯示了導演的才華,留給我們一個想像的空間,愛情究竟應該如何對待。這個結局構思的很巧妙,相當具有獨特性,和影片的開頭相呼應。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真正的愛情是必須認真面對的。然而什麼是愛情,我們很難說得清楚。可以感覺,但無法說明。婁燁注意到這個問題,提了這個問題,雖然沒有完全回答,但是給出了一個建議:FIND ME IF YOU LOVE ME(如果你愛我,你會來找我)。

也許愛情這個問題比不上生存、死亡、救贖形而上、深刻、嚴肅,可這並不能否定它

是一種思考,最多是境界不同而已。誰能迴避思考愛情這個永恆的主題?恐怕自有人類以來沒有一個人有資格聲稱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即使有,也是個自大狂,或者可以說,他的精神已不正常了。不過這個世界上的確有一些人對作為文學、藝術創作主題之一的愛情抱有空前的輕蔑態度,不知道這種輕蔑是出於本能的自負,還是出於有意識的敵對。

曾經,我們在一個街頭巷尾就可以如此期盼一個人的出現,哪怕這是極不可能的事,也會內心熱烈的等待。習慣在眾人中尋找那個人的影子,而往往會一眼就看到對方,然暗暗喜悅。愛一個人,哪怕不說話,也可以一味去愛,或者只說一句,那麼便是銘心刻骨的。但是,我們什麼時候能像馬達一樣,當她離開時去不顧一切的找尋,整個城市整個城市的搜索,還是像最後一樣,閉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愛情。

影片沒有告訴我們愛情是什麼,它只能告訴我們愛情有什麼,以及我們向愛情發問。你是願意繼續你的愛情故事,還是等待下一次的愛情。每個人都能在內心裡得出自己的答案。或許根本不許要答案。我想關於純粹的愛與期待,旁若無人的找尋,或許只是懷念而無計可施。蘇州河見證這一切。

這是我最近一年來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國產影片。在我眼裡,它完全可以與西方電影相媲美。走在冬日的陽光下,它的音樂,它的搖搖晃晃的鏡頭,它的漫不經心而又 憂傷的對白,那條很臟很美極溫暖也極親切的蘇州河一直在我心中盪著,與我糾纏著,我知道,我必要把它記在我的筆下,當然,此刻,這記載的過程也是一種快樂。

《蘇州河》這部電影的名字也許並不重要,也許河流,只是一種隱喻。或者是某個人的某些日常生活的片斷,或者是我們生存的某些空間,在那裡,我們相愛,痴迷,纏綿,激越;在那裡,我們背叛,悔恨,痛苦,絕望,;在那裡,我們變老,然後死去……

⑦ 中國大學生DV文化藝術節的歷屆獲獎作品名單

最佳作品獎
湘潭大學 《想不起》
最佳導演獎
湘潭大學 《想不起》 導演:朱一葉
最佳男演員
湘潭大學 《浮躁之年》 李小天的扮演者:常浩
最佳女演員
湘潭大學 《想不起》 阿K的扮演者:田甜
最佳攝像獎
湘潭大學 《跳-SPRING》 攝像:劉幸美
最佳剪輯獎
湘潭大學 《跳-SPRING》 剪輯:梁巍
最佳創新意識獎
湘潭大學 《浮躁之年》
最佳原創精神獎 空缺 最佳作品獎
西北工業大學 《路》
優秀作品獎
重慶大學 《那時那刻》
湘潭大學 《以後,》
最佳導演獎
重慶大學 《那時那刻》 導演:黃鵬
優秀導演獎
西北工業大學 《路》 導演:趙偉
中央戲曲學院 《消失的遺產》 導演:宗菡
最佳男演員獎
西北工業大學 《路》 中趙楓的扮演者:趙偉
優秀男演員獎
重慶大學 《那時那刻》 中鍾亮的扮演者:楊常青
湘潭大學 《半年為期》 中何樂的扮演者:尹櫻傑
最佳女演員獎
重慶大學 《那時那刻》 中吳燕的扮演者:朱川
優秀女演員獎
西北工業大學 《路》 中吳蕾的扮演者:舒欣雨
湘潭大學 《一抹天藍》 中韓心默的扮演者:田方圓
湘潭大學 《以後,》 中陸萱的扮演者:周婧
最佳編劇獎
湘潭大學 《無塵背後》 編劇:胡振華、田傑
優秀編劇獎
西北工業大學 《路》 編劇:趙偉
最佳攝像獎
湘潭大學 《以後,》 攝像:祥子
優秀攝像獎
浙江傳媒學院 《當秋葉落下的時候》 攝像:李鵬、錢威位
河北大學 《泰坦泥塘》 攝像:尉遲琳嘉
最佳音效獎
重慶大學 《那時那刻》 音效:孟斌
優秀音效獎
湘潭大學 《E調戀曲》 音效:杜晉
湘潭大學 《以後,》
最佳剪輯獎
湘潭大學 《以後,》 剪輯:常浩
優秀剪輯獎
湘潭大學 《來來往往》
湘潭大學 《無塵背後》 最佳作品獎
重慶大學 《六月的西瓜》
最佳紀錄片獎
中國傳媒大學 《煙溪舊夢--黑井紀事》
最具人氣作品獎
西北工業大學 《彳亍》
最佳編劇獎
山東棗庄學院 《越軌》
最佳導演獎
北京師范大學 《我的愛情丟了》
最佳男演員獎
重慶大學 李偉光
最佳女演員獎
重慶大學 徐丹丹
最佳剪輯獎
湘潭大學 《花開花謝花滿天》
最佳攝像獎
北京師范大學 《我的愛情丟了》
最佳音效獎
湘潭大學 《我思念的城市》
藝術創新獎
湖南大學 《紅顏》
原創精神獎
湖南大學 《流年》
最佳創意廣告獎 空缺 最佳作品獎
中國戲曲學院 《現實照進夢想》
評委會獎
北京師范大學 《雙擒記》
西安培華學院 《山的那邊》
東北師范大學 《小幺》
最佳紀錄片
上海大學 《戲痴張良》
最佳MTV獎
中央戲劇學院 《新年快樂》
最具人氣獎
北京師范大學 《西紅柿炒番茄》
最佳導演獎
中國戲曲學院 《賊》 李耀東
最佳編劇:
北京師范大學 《西紅柿炒番茄》
最佳男演員獎
中國戲曲學院 《賊》 王冰封
最佳女演員獎
湘潭大學 《這個和那個》 孫瑩
最佳攝影獎
湘潭大學 《絢爛》
最佳剪輯獎:
東北師范大學 《暖陽》
最佳美術設計獎
湘潭大學、中南大學 《時光悠悠》
最佳音效獎
三峽大學 《金魚金色》
組委會獎
中南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
大連海事大學演藝傳媒中心
最佳電視散文獎 空缺 專 業 組
劇情類
最佳編劇獎
《小達借錢》
最佳男演員獎
《彼 岸》
最佳女演員獎
《星星願望》
最佳攝影獎
《星星願望》、《夜色圍城》
最佳美術設計獎
《紅》
最佳剪輯獎
《驚天拍戲》
評委會特別提名獎
《咸 魚》、《雕刻時光》
紀錄片類
評委會獎
《竹 跡》
評委會特別獎
《逝》、《天地一漁夫》
評委會提名獎
《雲上的日子》
MTV和其他類
最佳剪輯獎
《東方舞步》
最佳美術設計獎
《理想國》
評委會獎
《最好的未來》
評委會特別獎
《和你一樣》
評委會提名獎
《聆聽揚州》
業余組
金 獎
《白荷花》
銀 獎
《守 望》
銅 獎
《「紙」拍電影:一群影迷的妄想症》
最佳劇情片獎
《漂在北京》
最佳短片獎
《吉賽爾》
最佳紀錄片獎
《地攤兒》
最佳電視散文獎
《芬芳的誓言》
最佳MTV獎
《年輕無極限》
最佳創意廣告獎
《垂涎三尺》
最佳剪輯獎
《狂想 · 北京》
最佳攝影獎
《守 望》
最佳美術設計獎
《「紙」拍電影:一群影迷的妄想症》
最佳音效獎
《 夢 魘》
最佳導演獎
《白荷花》
最佳男演員獎
《漂在北京》
最佳女演員獎
《白荷花》
評委會獎
《戲》
網路人氣獎
《繭 蝶》
DV作品海報設計獎
《鳳 凰》《三人行》《聖 戰》《浸》《伏流春天》《師大女孩》《彼 岸》《誰》《展翅飛翔》《The lonely Man》
吉祥物最佳設計獎
大眼仔
優秀指導老師獎
以上獲獎作品的指導老師均獲優秀指導老師獎
優秀組織獎
天津美術學院
蘭州交通大學
重慶郵電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最佳光影獎
專業組 西南大學 《空窗》
專業組 華南師范大學 《六月》
專業組 四川綿陽藝術學院 《等待》
業余組 湘潭大學 《野百合也有春天》
業余組 河南工業大學 《第一百位客人》
最佳劇情片獎
專業組 浙江傳媒大學 《半象門》
業余組 雲南大學 《綠豆糕》
最佳紀錄片獎
專業組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 《情聚振華》
業余組 雲南大學 《綠豆糕》
最佳電視散文獎
業余組 江西師范大學 《到湘西九百公里》
最佳MTV獎
專業組 四川師范大學 《I love the city》
最佳創意廣告獎
專業組 重慶文理學院 《別讓愛斷了線》
業余組 湘潭大學 《快點回來吧》
最佳編劇獎
專業組 西南大學 《空窗》
業余組 雲南大學 《告別夏天》
最佳剪輯獎
專業組 江蘇大學 《just play》
業余組 湖南農業大學 《價值而不是價格》
最佳音效獎
專業組 浙江傳媒大學 《半象門》
業余組 大連理工大學 《another new life》
最佳導演獎
專業組 上海戲劇學院 《礦工人的宿命》
業余組 雲南大學 《綠豆糕》
最佳攝影獎
業余組 西北工業大學 《南山延時》
最佳女演員獎
專業組 北京電影學院 《紅舞鞋》
最佳美術設計獎
專業組 重慶文理學院 《夢回淞溉古鎮》
業余組 湖南文理學院 《經過》
優秀組織獎
大連理工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江蘇大學
最佳男演員獎 空缺
最佳劇本獎 空缺 最佳劇情片獎
專業組 湖南農業大學 《勇者無畏》
業余組 清華大學 《The End》
最佳紀錄片獎
專業組 湖南大學 《隱居中國》
業余組 湖南科技大學 《行攝桂林》
最佳電視散文獎
專業組 湖南農業大學 《再見,我的大學》
業余組 湘潭大學 《回眸青春,再見湘大》
最佳MTV獎
專業組 四川師范大學 《祝你新年快樂》
業余組 西安交通大學 《這里》
最佳創意廣告獎
專業組 重慶文理學院 《在你的眼裡的他們》
業余組 山西大同大學 《同學,你的一天怎樣度過》
最佳剪輯獎
專業組 湘潭大學 《過山》
業余組 上海財經大學 《Reverse》
最佳攝影獎
專業組 江西師范大學 《出鳳凰記》
業余組 湖南科技大學 《行攝桂林》
最佳美術設計獎
專業組 北京電影學院 《穀雨》
業余組 湖南科技大學 《誰的青春不迷茫》
最佳音效獎
專業組 浙江傳媒學院 《Magic Time》
業余組 西安交通大學 《如何》
最佳導演獎
專業組 重慶文理學院 《活著》
業余組 安徽理工大學 《蛻變 怒放青春》
最佳演員獎
專業組 湘潭大學 《秘密快遞》童小芬
業余組 武夷學院 《畢業作品》庄嘉恆
最佳人氣獎
湘潭大學 《九十一個兵》
最佳作品獎
專業組 西南大學 《海棠》
業余組 大連理工大學 《記憶碎片》
最佳編劇獎
專業組 福建師范大學 《青春不留白》
業余組 南京理工大學 《秘密時光》

⑧ 求很牛的電影大師

費里尼 費德里科·費里尼 ((1920-1993年),FedericoFellini,義大利)
1920年1月20日生於義大利里米尼小鎮。早年1936—1943年為漫畫家、演員與當國新聞記者、編輯,喜文擅畫。曾為很多電影編劇(如羅西里尼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和《游擊隊》)。從影後拍攝多部20世紀的偉大電影,如《大路》、《卡比莉亞之夜》、《甜蜜生活》、《八部半》、《羅馬風情畫》、《阿瑪珂德》等。他的電影多次獲得各種電影節大獎,並獲得5次奧斯卡金獎。
他自己導演的影片有:
1950年:《雜技之光》(與拉都達合作編導,主要演員:C.德爾基奧,G.瑪茜娜,J.基茲米耶爾等)。1952年:《白酋長》(與比內利,法拉亞諾合作編劇,主要演員:A.索爾蒂,B.波沃)。1953年:《城市裡的愛情》(集錦片中一個插曲:《婚姻介紹所》),《浪盪兒》(與比內里,弗拉約諾共同編劇,主要演員:索爾蒂,F.莫特林基,F.法勃里茲等)。1954年:《道路》(攝影:C.卡爾里尼,主要演員:A.奎恩,R.巴塞哈爾特,G.瑪茜娜)。1955年:《騙子》(與比內利,弗拉約諾合作編劇,主要演員:B.克勞福特,R.巴塞哈爾特,F.法勃里茲,G.瑪茜娜)。1957年:《卡比利亞的夜》(與弗拉約諾、比內利合作編劇,攝影:A.湯蒂,主要演員:G.瑪茜娜,F.馬爾茲,F.貝里葉,A.納扎里)。1960年:《甜蜜的生活》。1963年:《八部半》(主演:C.卡爾迪納爾,馬斯特洛亞尼)。1965年:《朱麗葉與精靈》(主要演員:G.瑪茜娜)。1968年:《癲非狂三部曲》(與另外兩位導演合作攝制)。1969年:《愛情神話》。1970年:《小丑們》(電視片)。1971年:《羅馬風情》(主要演員:D.貢扎萊茲,M.格拉漢

斯坦利·庫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1928年7月26日-1999年3月7日)
[編輯本段]【簡介】
演員
○出生 1928年7月26日
逝世 1999年3月7日
○配偶 Toba Metz (1948-1951)
Ruth Sobotka (1954-1957)
Christiane Harlan (1958-1999)
○獎項: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視覺效果 (1968《2001:太空漫遊》 )
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導演 (1975《巴里·林登》)
美國著名的電影導演。他在完成他的最後一部作品《大開眼界》(Eyes Wide Shut,由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和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主演)四天後去世。著名作品《奇愛博士》(Dr.Strangelove)、《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ssey)、《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閃靈》(Shining)等都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他同時也是一位多面手,除導演外,他還常常擔任電影的剪接、攝影、音效等工作。

編輯本段]【創作年表】
1928年7月26日,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生於美國紐約市的布朗克斯區,祖上是來自奧匈帝國的猶太移民,父親是內科醫師。
1941 年 庫布里克13歲,父親送給他一架照相機,他從此對攝影產生興趣。
1946 年 進入《展望》雜志社擔任新聞攝影記者,使他有機會走遍美國,庫布里克工作十分出色。但後來被解僱。
1950 年 以3800美元的個人積蓄,自編自導並擔任攝影拍攝了一部短紀錄片《拳賽之日 》(Days of the Fight ),記錄了拳擊手沃爾特.卡蒂埃參加比賽的經過,完成後以4 000美元賣給了雷電華電影公司。同年辭去《展望》雜志社的工作,在哥倫比亞大學旁聽 ,潛心研究文學著作,並在現代藝術博物館細心觀摩經典影片,努力提高電影藝術素養 。
1951年 拍攝9分鍾長的紀錄片《飛著的隨軍牧師》(Flying Padre),身兼編導、攝 影、剪輯和解說,完成後仍賣給雷電華公司。
1953年 《恐懼和慾望》(Fear and Desire)是庫布里克的第一部故事片。為拍此片,他自己籌資4萬美元(部分資金是向好朋友借的),親自擔任製片、編劇和導演。影片完成於1954年,贏得批評家的贊揚,但由於庫布里克認為此片只是一部實習作品,完成之後40年間沒有公開發行,僅私下放映過,以致他多次試圖將此片的拷貝銷毀。同年還拍攝了紀錄片《水手》(Seafarers)。
1955年 《殺手之吻》(Killer\'s Kiss)是一部在紐約街頭拍攝的懸念犯罪片,開創了一種近乎紀實風格的現實主義。此片亦由庫布里克自己投資和製片,並自任編導。《 恐懼和慾望》和《兇手之吻》是他的兩部早期試驗之作,借用了抽象主義繪畫和超現實主義文學的表現手法,為奠定他的電影風格打下了基礎。
1956 年 《殺戮》(The Killing)由庫布里克與年輕富有的獨立製片人詹姆斯.哈里斯共同建立的哈里斯-庫布里克製片公司投資拍攝的第一部大型故事片,庫布里克集製片、編劇和導演於一身,此片完成後由聯美電影公司發行。庫布里克在導演兩部早期影片時獲得的經驗在創作這部影片中得到成功運用,與《殺手之吻》一樣,《殺戮》也是一部犯罪懸念片,出色運用了閃切手法,從幾個不同人物的視角表現了一樁賽馬場搶劫案。這部影片得到評論家們的贊賞,庫布里克被認為是"一個前途無量的青年電影導演"。
1957年 《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是庫布里克的成名作,奠定了他在二戰結束新一代電影導演的地位。此片系根據喔萊.科布爾的小說親自改編,描寫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法國軍隊中發生的一個偶然事件:三個士兵被迫接受他們的長官強加給他們的一項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軍事使命,最後被處決,成了愚蠢和腐敗的軍官們的替罪羊。但是在最後的時候德國的被俘少女卻使這些人的良知覺醒。這部影片使庫布里克第一次有機會指導像柯克.道格拉斯和阿道夫.梅耶這樣一些著名演員,庫布里克證明自己能夠勝任這一挑戰,他使每一個演員都能異常充分地刻畫人物性格。這部在德國拍攝的影片以其誠摯、有力和風格上的獨創性而引人注目。(黑白,87 分鍾,主演:柯克.道格拉斯飾戴克斯上校,拉爾夫.米克爾飾上尉)。
1960 年 《斯巴達克斯》(Spartacus,又譯《風雲群英會》)一片的原任導演安東尼 .曼在影片開拍之後不久被解除職務,庫布里克受柯克.道格拉斯的邀請接任該片的導演工作。這部由柯克.道格拉斯和勞倫斯.奧立佛主演的影片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道格拉 斯還擔任製片),庫布里克雖然接受了這個任務,但無權全面控制影片的製作過程,也無權按照自己的意圖剪輯影片,對完成片很不滿意。雖然此片在1960年第23屆奧斯卡獎角逐中一舉獲得了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4項金像獎,以及同年金球獎的最佳劇情片獎,但庫布里克一直不承認這部影片是他的作品。由於在拍攝此片過程中受到很多限制,庫布里克意識到以後拍片絕對不能放棄製片人的職位。( 美國聯合國際影片公司、英國蘭克影片公司聯合出品,彩色寬銀幕,139分鍾,編劇:達 爾頓.梅蒂,主演:柯克.道格拉斯飾斯巴達克斯,勞倫斯.奧立佛飾克拉蘇)。
1961 年 庫布里克移居英國,居住在倫敦鮑爾哈姆森林區,1968年以後從未回過美國,但仍保留美國國籍(另外一個說法是他於1974年移居英國)。庫布里克離開美國的部分原因與好萊塢在創作上對導演的限制有關。庫布里克移居英國後深居簡出,私生活方面完全對外封閉。人們只知道他愛好下棋、照相和看電影,特別害怕坐飛機旅行,盡管他擁有150小時的飛行紀錄和飛機駕駛執照,外出時的行車速度絕不超過30公里。庫布里克的婚姻狀況如下:1947年與托芭.麥茨結婚,1952年離婚;同年與舞蹈演員露絲.索伯特結婚,生一女;1958年與索伯特卡離婚後跟女演員克里斯蒂娜.哈蘭結婚,生兩女。
1962 年 《洛莉塔》(Lolita)系根據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小說親自改編,庫布里克親自擔任編劇,如同拍攝《斯巴達克斯》時那樣,庫布里克也未能實現全面控制影片創作的願望,結果嚴重地損害了影片的藝術質量。由於60年代中期占統治地位的道德氣候不能容忍小說的色情內容,庫布里克不得不以截然不同於今天的方式來改編這部作品,他對這部作品深表不滿。(黑白,153分鍾,主演:詹姆斯.梅松飾漢伯特.漢伯特 ,蘇.萊英飾洛莉塔.哈茲克)。
1963年 《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是根據彼得.喬治的小說《緊急警報》改編的關於原子災難的一出夢魘喜劇(影片全名為《奇愛博士或我是怎樣學會不再擔心並愛上炸彈的》),描寫了一場由於人類社會的根本缺陷而引起的毀滅性災難,對人類製造恐怖的技術力量和可能性進行了無情嘲諷。該片使他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和編劇(與人合作)兩項提名,獲1964 年英國影視藝術學院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和聯合國獎三項獎,紐約影評協會最佳導演獎。本片與後來拍攝的《2001年:遨遊太空》和《發條橘子》被稱為庫布里克的"未來三部曲",這三部影片是為庫布里克帶來巨大榮譽的最重要作品。(英國霍克影片有限公司出品,黑白片,93分鍾,編劇:斯坦利.庫布里克、彼得.喬治、特雷.薩瑟恩,主演:彼 得.塞勒斯〈飾奇愛博士/美國總統/曼德里克〉,喬治.斯科特〈飾巴克.特吉德桑將軍 /蘇聯總理〉
1968 年 《2001年: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根據阿瑟.克拉克的短篇小說《哨兵》改編,被稱為"神話紀實片",對人類在廣袤宇宙中的漫遊進行了富有詩意的預言和探索,同時對能夠發展科學技術卻對自己的本能和本性無計可施的人類進行了無情諷刺,導演也不無憂慮地表現了由於計算機統治世界而引起的恐懼。這部製作精美、氣勢磅礴的科幻片對當代科幻電影產生了非常重要影響,在多次專家評選中與《戰艦 波將金號》等被並稱為百年影史上的十大經典。獲最佳美術指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4項奧斯卡獎提名,獲最佳視覺效果獎,獲1968年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美工獎。(美國華納影片公司與英國霍克影片公司聯合攝制,彩色寬銀幕,160分鍾 ,1972年重新發行時為141分鍾,編劇:斯坦利.庫布里克、阿瑟.克拉克,主演:基爾. 杜利飾戴維.鮑曼,加里.洛克伍德飾弗蘭克.普爾)
1972 年 《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根據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說改編,是科幻電影史上第一部關於人類精神領域的科幻片,通過主人公從一個無惡不作的暴徒變成白痴而成為社會道德的犧牲品的遭遇,對社會道德進行了猛烈抨擊和無情嘲弄,形象化地預演了暴力肆虐、毒品橫行、以崩克文化為標志的世紀末人類社會景象,此片引起了廣泛爭議。獲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剪輯4項提名,獲紐約影評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英國北極星影片公司出品,彩色,136分鍾,編劇:斯坦利.庫布里克,主演:馬爾科姆.麥克道爾飾阿歷克斯,帕特里克.馬吉飾亞歷山大)
1975 年 《巴里.林登》(Barry Lyndon,又譯《亂世兒女》)系根據英國19世紀著名作家威廉.馬克佩斯.薩克雷的小說《巴里.林登的回憶》改編的史詩巨片,講述18世紀一個年輕愛爾蘭人命運升降沉浮的故事。導演如同繪畫那樣進行鏡頭設計,完美再現了18 世紀愛爾蘭的風土人情與原作的敘事風格。獲1975年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劇本改編 等6項提名,最後獲得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最佳音樂4項獎,並獲1975年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導演和最佳攝影獎。(英國霍克/佩里格林影片公司出品,彩色,187分鍾,編劇:斯坦利.庫布里克,主要演員:瑞安.奧尼爾飾巴里.林登,馬里薩.貝倫森飾 林登夫人,帕特里克.馬吉飾巴利巴里騎士,哈代.克魯格飾波茨多夫上尉)
1980 年 《閃靈》(Shinning,又譯《幻覺》或《幽光》)的拍攝歷時三年、耗資兩千萬元,是一部與眾不同的恐怖片,改編自美國恐怖小說家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說,描寫了一位作家因不堪忍受長期與外界隔絕之苦而導致精神錯亂,瘋狂追殺妻子和兒子,最後凍死在旅館里。影評家認為這部影片在恐怖片中是一部"具有獨創性的作品","超越了鬼怪片的格局,進而探索到人的靈魂深處以及人性和家庭的危機"。庫布里克以自己獨特的電影語言,給影片製造了陰森可怖的氣氛,充分表現了"物道人狂"、"魔由心生"的恐怖主題。由於庫布里克與評論界交惡,此片在評論界沒有引起應有的反響。(英國蒙克影片公司出品,編劇:斯坦利.庫布里克,主演:傑克.尼克爾森飾傑克.托蘭斯,丹尼. 洛伊德飾丹尼.托蘭斯,斯坎特曼飾迪.克哈羅恩)
1987 年 《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港譯《烈血焚城》)系根據古斯塔夫 .哈斯福特小說《短期服役》改編,華納公司專門為他組織了一個專門小組,負責世界各地的宣傳事宜。影片採用全紀實手法,描寫了新兵入伍受訓到上越南戰場的過程,這是庫布里克繼拍攝《光榮之路》之後拍攝的又一反戰片,被譽為"有史以來最佳的越戰電影 "。影片公映後引起觀眾強烈反響,評論界對此反應冷淡。本片在1989年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中被評為十大外語片之一,在1988年的奧斯卡獎評選中除獲得最佳原著改編一項提名外未獲任何獎。(美國華納影片公司出品,編劇:斯坦利.庫布里克,主演:馬修.莫丁飾"白搭",文森特.多諾弗里奧飾"傻子派爾",阿利斯.霍華德飾"牛仔",李.恩米飾哈特曼)
1997 年 《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的拍攝工作開始於1997年秋天。湯姆·克魯斯和妮科爾·基德曼這對影壇的黃金伴侶在本片中延續了他們生活里的角色,飾演的同樣也是一對夫妻。 丈夫威廉姆是一名內科醫生,妻子愛麗絲則是一家畫廊的經理,他們憑借著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的富裕活躍在上流社會的社交圈裡。然而,頹廢、平靜的精神生活令他們厭倦;於是,他們渴望尋找一份刺激。在一次聚會中,威廉姆偶然救了一個吸毒過量的女子,並因此陷入了性的誘惑。與此同時,愛麗絲也被一個風度翩翩的紳士所俘獲。兩人在沖動與逃避里失去了面對他們人生的勇氣。當一切游戲結束時,他們才認識到什麼是最值得珍惜的。《緊閉雙目》本來定在1998年聖誕節發行,後又推遲到1999年初。(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彩色,編劇:斯坦利.庫布里 克等,主演:湯姆.克魯斯,尼克爾.基德曼,基尼弗.傑森.萊伊,西德尼.葆拉克)
1999年3月7日 庫布里克在英國去世,享年71歲。

戈達爾 戈達爾(1930~ )
Godard,Jean-Luc
法國電影導演。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原籍瑞士。1930年12月3日生於巴黎。原是《電影 手冊》和《藝 術》雜志的電影評論員,後與F.特呂弗、C.夏布羅爾等人形成「電影手冊」派。1960年完成第一部故事片《精疲力盡》,成為新浪潮的代表作。此後,他又執導了《一個女人就是女人 》、《隨心 所欲》、《卡賓 槍手》、《蔑 視》、《瘋狂 的比埃洛》、《男性-女性》和《中國 姑娘》等。這一時 期的影片,從內容和形式都具有反傳統的特點,引起西方影壇的激烈爭論。1968年後,他受極左思潮的影響,組織了戰斗電影小組,拍攝了更加抽象和形式主義的《東風》、《真理》、《直到勝利》等影片 。80年代後又開始拍攝故事片 ,1983 年導演的《芳名卡門》在當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金獅獎。
————————————————
戈達爾1930年12月3日生於巴黎。他在法國和瑞士邊界的雷曼湖畔度過了少年時期,進入青年時期後迅速陶醉於電影世界,與特呂弗和羅梅爾等人終日在巴黎的「亨利·朗格洛瓦——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里接受各種電影的洗禮。隨後不久便在《電影手冊》等雜志上發表影片評論文章,並模仿希區柯克等老前輩,一邊進行寫作,一邊製作自己的短片,為拍攝正式的長篇作品積累經驗。1960年,戈達爾發表了第一部長篇電影作品《A BOUT DE SOUFFLE/精疲力盡》,在世界電影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其完全無視傳統電影理論的拍攝手法帶來了褒貶不一的評價。和安娜·卡利娜結婚以後,以她為主演的「新浪潮」電影代表作一部接一部地問世。戈達爾成為全球最受注目的導演之一。
戈達爾有句名言-電影就是每秒24格的真實。
1967年戈達爾拍攝了政治題材的影片《LA CHINOISE/中國姑娘》之後,很快就與安娜·卡利娜分手並和這部影片的女主角維阿塞姆斯基結為夫婦。1968年朗格洛瓦的解任,戛納電影節的終止事件,五月風暴等一連串的動盪使戈達爾又轉入對反映時政的藝術作品的探討和研究。他組織了「基卡·維爾托夫小組」,專門製作革命題材的影片。1973年戈達爾離開巴黎,和馬里·米維爾在格勒諾布爾共同創建「聲音影象」,投入錄象時代的新鮮體驗。
1979年戈達爾的《SAUVE QUI PEUT (LA VIE)/各自逃生(生活)》公映之後,曾引發了「戈達爾電影已走向商業化」的爭議,而他卻對這一切置之不理,獨自來到瑞士,再次開始了新的冒險。他運用手提攝像機和電影攝影機交替或同時拍攝,力圖展現全新的視聽世界。在進入新世紀後的今天,戈達爾再出江湖。這次,他為我們帶來了一部壯觀宏大的作品,一部向世人展現了他長達十餘年的編排過程和電影這一特殊藝術形式的百年歷程的作品。這就是《 HISTOIRE (S) DU CINEMA 》——《電影史》。
戈達爾電影作品一覽(1954-1969)
1954 混凝土行動(短篇) OPERATION BETON
1955 一個風騷女人(短篇) UNE FEMME COQUETTE
1957 (夏洛特和維羅尼卡)所有的男人都叫帕特里克(短 篇) CHARLOTTE ET VERONIQUE OU TOUS LES GARCONS S'APPELLENT PATRICK
1958 夏洛特和她的情人(短篇) CHARLOTTE ET SON JULES
1958 水的故事(短篇) UNE HISTOIRE D'EAU
1959 精疲力盡 A BOUT DE SOUFFLE
1960 小兵 LE PETIT SOLDAT
1961 女人就是女人 UNE FEMME EST UNE FEMME
1961 懶惰(「新七宗罪」的1篇) LA PARESSE (Episode des SEPT PECHES CAPITAUX
1962 隨心所欲 VIVRE SA VIE
1962 新世界(「歐帕格」的1篇) LE NOUVEAU MONDE (Episode de OPAG)
1963 卡賓槍手 LES CARABINIERS
1963 大詐騙犯(「世界詐騙故事」的1篇) LE GRAND ESCROC
1963 蔑視 LE MEPRIS
1964 另外一幫 BANDE A PART
1964 已婚女人 UNE FEMME MARIEE
1965 阿爾法城 ALPHAVILLE OU UNE ETRANGE AVENTURE DE LEMMY CAUTION
1965 蒙帕那斯-立瓦羅斯(「看到的巴黎」的1篇) MONTPARNASSE - LEVALLOIS (PARIS VU PAR…)
1965 瘋狂的比埃羅 PIERROT LE FOU
1966 男性,女性 MASCULIN FEMININ
1966 美國製造 MADE IN USA
1966 我知道的關於她的兩三件事 DEUX OU TROIS CHOSES QUE JE SAIS D'ELLE
1966 提前或2000年的愛情(「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的1篇) ANTICIPATION OU L'AMOUR EN L'AN 2000 (Episode film LE PLUS VIEUX METIER DU MONDE)
1967 攝影機的眼睛(「遠離越南」的一篇) CAMERA-OEIL (Episode de LOIN DU VIETNAM)
1967 中國姑娘 LA CHINOISE
1967 天才兒童的E調行板間奏的往返(愛/愛與憤怒)(「復仇或E調愛情/70」的1篇) L'ALLER ET RETOUR ANDANTE E RITORNO DES ENFANTS PRODIGUES DEI FIGLI PRODIGHI ou AMORE (Episode de AMORE E RABBIA ouVANGELO/70)
1967 周末 WEEK-END
1968 快樂的知識 LE GAI SAVOIR
1968 一加一 ONE PLUS ONE
1968 一樣的電影 UN FILM COMME LES AUTRES
1968 一部美國電影 ONE AMERICAN MOVIE (ONE A.M.)
1969 布列顛之音 BRITISH SOUNDS
1969 真理 PRAVDA
1969 東風 VENT D'EST
1969 義大利的斗爭 LUTTE EN ITALIE
戈達爾電影作品一覽(1970-1989)
1970 弗拉基米爾和羅莎 VLADIMIR ET ROSA
1972 一切順利 TOUT VA BIEN
1972 寫給簡的信 LETTER TO JANE
1974 此處與別處 ICI ET AILLEURS
1975 二號 NUMERO DEUX
1975 怎麼樣? COMMENT CA VA?
1976 6×2 SIX FOIS DEUX (Sur et sous la communication)
1978 兩少年環法漫遊 FRANCE TOUR DETOUR DEUX ENFANTS
1980 各自逃生(生活) SAUVE QUI PEUT (LA VIE)
1979 「各自逃生(生活)」的劇本 SCENARIO DE SAUVE QUI PEUT (LA VIE)
1981 寫給弗雷迪布阿什的信(短篇) LETTRE A FREDDY BUACHE
1981 受難記 PASSION
1982 「受難記」的劇本 SCENARIO DU FILM PASSION
1982 畫面轉換(「不同名目的轉換」的1篇) CHANGER D'IMAGE (Episode de CHANGEMENT A PLUS D'UN TITRE)
1983 卡門 PRENOM CARMEN
1983 向瑪利亞致敬 JE VOUS SALUE MARIE
1983 「向瑪利亞致敬」的手記 PETITES NOTES A PROPOS DU FILM JE VOUS SALUE MARIE
1984
-85 偵探 DETECTIVE
1985 軟與硬 SOFT AND HARD (A soft conversation between two friends on a hard subject)

閱讀全文

與電影雲上的日子音效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世界穿梭戒指小說txt下載 瀏覽:676
電影下載天堂珍品迅雷 瀏覽:533
梅花巾老電影完整版 瀏覽:229
聖城被關之後去哪裡電影下載網站 瀏覽:432
哪個電影是講能把人變小 瀏覽:381
適合初中生模仿的電影片段 瀏覽:166
日韓激情電影在線 瀏覽:928
最新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 瀏覽:998
新加坡鬼片詭異電影有哪些 瀏覽:973
關曉彤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881
神馬電影影院手機在線 瀏覽:84
微信看電影流量耗的快不快 瀏覽:154
黃驊微電影 瀏覽:831
精神病和醫生反轉的小電影 瀏覽:779
dc魔童電影票房是多少 瀏覽:470
迅雷下載720p河馬電影 瀏覽:741
韓國r極電影去哪裡下 瀏覽:136
原罪少女電影1迅雷下載 瀏覽:160
世界真恐怖靈異電影 瀏覽:642
聽聲識別電影軟體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