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以戰爭為主題的電影觀後感

以戰爭為主題的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5-29 13:06:22

㈠ 戰爭片觀後感100字

看了《愛國者》,很受感動。

影片講述的是一段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

主人公是一位議員和一群孩子的父親。

一家人過得還算和諧。

作為父親,他在家裡有著相當的威嚴,而一群孩子也不是吃素的,他們的頑皮讓這位父親吃盡苦頭卻又無可奈何。

但因其反對對英國作戰而被孩子們誤解,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參軍夢,甚至遠遠聽到槍炮聲,他們也會熟練搬出槍以備不時之需。

然而英軍的的到來改變了一切。

在家園被毀又即將失去第二個兒子時父親終於爆發了,和兩個小兒子一起殲滅了一股二十一人的英軍,這讓人聯想到他當年的英姿,也讓他找回了自己潛藏的勇氣。

在復仇和追求自由這兩條主線的引導下,主人公帶領著國民軍逐步走向勝利。

影片花了很大的手筆來闡述美國對自由的嚮往和因此付出的沉重代價,從激烈的議會討論,人們參軍的熱情,到家園的被毀,戰場上的慘烈犧牲。

相信看過該片的決不會忘記那些古老而又獨特的戰爭場面,兩軍(正規軍)對壘都是以人員和武器作為籌碼,而這往往是英軍占優,美軍是即輸場面又輸戰爭,這看上去有點幽默的味道,完全是對現代戰爭的顛覆,看不到現代戰爭中的謀軍布局。

而國民軍卻也會玩游擊戰,有一段時間竟被英軍稱之為「幽靈」,很有點中國特色的味道。

但這確實是一支雜牌軍,就連教堂里的牧師也披裝上陣,只是不知道他在殺人之前會不會念上一句「上帝保佑」,其最後的犧牲卻也充滿了悲劇色彩。

㈡ 戰爭題材電影《八佰》的觀後感

中華民族,歷經風雨,在風雨中洗禮!華夏兒女,飽受苦難,在苦難中成長!《八佰》的故事是描述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黨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420人留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為壯聲勢,對外號稱800人。下面是我整理的《戰爭題材電影《八佰》的 觀後感 》,以供參考。


八佰 觀後感 1

今日上完了周末補習班帆汪,媽媽答應我的要求,帶我去看新上映的電影《八佰》。

電影開始之前的氛圍讓我震撼,每個人都屏住呼吸,盯著屏幕,現場氣氛安靜,雖然還沒有開始,甚至屏幕還沒有亮,大家都十分期待,因為中國軍人值得被期待。隨著安靜的氛圍,電影開始了,片灶轎脊頭的故事就十分激烈,被沖散的隊伍好不容易能夠休息休息,可是卻看到了日本人對中國軍人處刑,刑法惡劣,不忍直視,被發現後也沒能逃躲毒掌。

僅有的400軍人在四號倉庫,意味著中國軍人要應對四萬日本軍人,他們為什麼要選擇留在倉庫,就是為了身後的平民,為了他們中國軍人沒有退縮,勇敢抵抗。四意味著死,中國軍人也有家,有妻有兒,可是他們肩負重任,在他們眼裡僅有國家,把生命於不顧,把身體當作一張紙,一個抗日工具。

一河之隔,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原本的農民也逐漸大膽,拿起槍對准敵人,拉起坂口。誰都會期盼天堂,就如此刻的我們,沒有中國軍人的守護,我們能夠在中國生活的舒舒坦坦嗎?不可能的。軍人也不想死,可是他們死了,死的人就會更多。中國軍人在那麼小的倉庫里應對敵人的百萬大軍,日本人用車,用芥子毒氣,用戰斗機……可是中國軍人僅有一把槍,一副精疲力竭的身體,可是卻能夠守住好多天。電影中有一個小男孩叫小湖北,年紀可能和我差不多,甚至更小,可是他並不害怕,他的那一句話讓我觸動:老子不怕——一個正直上學堂的孩子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他原本能夠在家裡好好學習,可是天有不測風,日本的侵略導致他們無論可退,只好為了國家做點什麼。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為軍,為父報仇,為國盡忠,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

《八佰》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是屬於歷史的每一個人的故事,也是此刻我們所要銘記的的歷史。經過觀看這部電影,隱滲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當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更要發奮圖強,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報效先烈,讓先烈們明白,中國不但保住了,並且更強大,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我們中國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八佰 觀後感 2

周一晚上,媽媽公司又組織員工去看電影。媽媽說這是一部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於是我又屁顛屁顛跟著媽媽去了。

這部電影敘述了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市,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第88師524團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繼續阻擊敵人。謝晉元所部約四五百人,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八百壯士。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戰士們一個個背著炸葯跳下樓,與敵人同歸於盡。還有影片最終戰士們像潮水般沖過橋,我都數不清他們流了多少血,但不管流多少血都阻擋不了他們為國捐軀、一往無前的腳步,還有戰士們捨命護國旗的決心。這就是我們中國軍人的英勇與壯烈,他們不惜丟了自我的性命,只要老百姓們平安無事,他們就安心了。所以我們此刻幸福歡樂的生活,是無數軍人用生命換來的。

僅僅是一河之隔,一邊是炮火紛飛,一邊是歌舞昇平。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媽媽和她公司的老闆娘坐在我身邊哭得稀里嘩啦,眼淚都停不下來。

電影結束後,媽媽告訴我:國不太平,何以為家?媽媽說,此刻的太平盛世,我應當感恩,更不能忘記歷史。我必須會記住媽媽的話......

八佰 觀後感 3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的畫面,影片一經上映票房就破億。眾所周知,《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影片所帶來的並不僅僅是絕望與期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之間僅有一條河的距離,他們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戰爭,他們僅有400人卻對外聲稱800人,這正是《八佰》片名的由來。從片名即能感受到,《八佰》對於為淞滬會戰收尾的這場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並沒有刻意煽情,而是理性和剋制,它甚至沒有採用史學界慣用的“八百壯士”一詞。“五人為伍,百人為卒”,導演管虎用一個“佰”字,剋制地體現了中國人都懂的中國軍人內涵。

影片一開始從逃兵的視角進入,這是一個不一樣凡響的開場。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其實是第一營,為了對外營造倉庫內有一個團的守軍的假象,在通訊中用“524團”代替第一營)。這些人中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也有進取領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於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這場特殊戰役的洗禮,成為熱血寫就的“八佰”。

影片中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故事,是日本宣稱三個小時讓上海淪陷,攻破四行倉庫。於是,英國人和日本人打下了賭,因為租界是英國人的地盤,所以他們有權理解。所有在租界的中國人,都跑出家門在圍欄邊觀看這一場戰爭。童子軍們正在進取的讓人們捐贈食物、錢財、水和葯品送到四行倉庫內。很多的士兵都留下了東西寄回家鄉,這是一場殘忍的戰爭。日本人要用飛機重炮等重型武器來突破四行倉庫,可是會避開租界。為什麼要避開租界,因為租界里居住有其他國家的居民,日本明目張膽的侵略中國,別的國家只會看熱鬧,所以僅有國家變得強大,人民才不會被欺凌。

片中的人物並不是單單純純的非黑即白,而是摻雜許許多多的灰色地帶——租界的民眾、起先想要逃跑無意抗戰的士兵、開賭場的大姐等等。他們不是純粹的“黑”,也不是純粹的“白”,他們是等待被“喚醒”的一個個“灰色”的靈魂。他們的“黑”在於放棄抵抗沉迷於眼前的完美幻景,他們的“白”在於願意為八佰壯士捐物資,在於企盼出現一個嶄新的中國。

戰爭打響了,士兵們在四行倉庫的樓頂,升起了國旗。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我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眾。“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這一句台詞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被喚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日本軍官和謝晉元團長的會面。身騎黑馬的日本軍官和身騎白駒的謝團長無疑是影片中一大沖擊波,黑暗和光明、絕望和期望被巧妙地轉化成日本軍官的黑馬以及八佰壯士的白駒。而當河對岸租界的民眾們看到賓士的白駒時的興奮,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則是對期望的渴望,對光明的嚮往,對中華民族會重新站起來的堅定。

影片最終在廢墟中踏出的帶著血紅色的傷口的白駒,則意味著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期望仍大步昂揚地向未來馳騁而去的中華民族的脊樑。

那匹白駒,它是期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齊,重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樑。

㈢ 抗日戰爭記錄片觀後感

生活中總有一種情感讓我們感動並銘刻心底,總有一種震撼讓我們難已忘懷。在觀看了抗日戰爭的記錄片之後都有怎樣的觀後感呢?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抗日戰爭記錄片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抗日戰爭記錄片觀後感篇1

我看完抗日戰爭紀錄片,思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

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用簡潔的直升機俯拍開門見山地給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盪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題,並用很好的過度手法銜接到國民陣地,並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朱德。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八路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並適當地帶出部分愛國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戰的歷史事實。

是的,他是無辜的。他被捲入戰爭,千辛萬苦地逃出來,一心只想著回到日本、回到那個雖小卻有他的親人的小村莊去,安心地過他的生活。當得到可以回家的准許時,興奮與激動使他將自己的真心話脫口而出,卻也因此將自己推入火炕。當站在燃燒著熊熊烈火的火坑前,看著無數死去的同胞漸漸化為骨灰時,他絕望了、哭泣了;他對日本是忠心的,他愛他的國家與陛下。可是他無法明白,為什麼會有這場戰爭?這樣的一場戰爭,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呢?更令他不解的是,八路軍捉住了他,卻沒有殺他;然而,當他回到自己的皇軍陣營時,皇軍卻要殺他……正是這樣的不解與絕望,使他在跳入火坑之前,流著眼淚朝天上大喊:「陛下,皇軍必敗!」而也正是這樣的話,使心狠手辣的阿部中將也感到的震驚:短短幾天,是什麼樣的東西,讓一個日本人的思想有了如此大的轉變?

這樣東西,不是別的,正是中國八路軍的人性光芒。而日本皇軍不懂這些,他們只知道勝利與死亡,卻沒有想到,那些在人心底深處的感情與關懷

紀念抗日戰爭影片觀後感讀後感。八路軍可能並不強大,然而,正因為他們所散發出的人性光芒,使他們最終取得了艱險的勝利。

如今,抗日戰爭已過去了六十多年。而在這六十多年裡,中國人的人性光芒,依然無一時無一刻不在閃光。我們會將這種人性光芒繼承下去,同它來照亮中國前進的步伐。

朱德在平型關戰後向參戰指戰員訓話時說:「這是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擊,你們敢打必勝的信心和英勇頑強的戰斗,打破了所謂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你們的鋼鐵意志。

抗日戰爭記錄片觀後感篇2

我們把堆積成山的血肉之軀築起在了台兒庄的中正門前,換來了這場殲滅日寇上萬人的勝利。

這里不缺少英雄,精忠報國、大氣凜然的張自忠將軍;舍死抗敵、慷慨就義的王銘章師長.....更多的卻是一個個鮮活的默默無聞的生命,他們有一個共同 的'名字--中國人,他們從容赴死只為一個共同的目的--捍衛國土,捍衛尊嚴。

這部影片提醒人們,請告訴孩子們,中國人曾經是這樣面對敵人的侵略!

你已經多久沒有唱過國歌了?

看到影片結尾,油畫般的畫面,史詩般的鏡頭,「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 悲壯的歌聲回盪在心中。

我們把堆積成山的血肉之軀築起在了台兒庄的中正門前,換來了這場殲滅日寇上萬人的勝利紀念抗日戰爭影片觀後感紀念抗日戰爭影片觀後感。

也許換算雙方傷亡人數的比例,我們勝利的代價太過龐大。也許一次勝利,不可能阻擋整個戰區最終的淪陷 但是通過這部紀實性的影片,我們多少能夠了解到一些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真實情形,多少能夠體會到一些在民族存亡之際有血性中國人的不屈精神。

這么多年來,我們的戰爭影片中,已經有了足夠多的被塑造得過分高大典型的戰斗英雄形象,足夠多的英勇就義前高呼的崇高革命口號。

我們需要英雄,同時,我們也想了解那些在戰場上如草芥般死去的普通中國人。面對侵略時,那些人們是怎麼戰斗的,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情赴死的紀念抗日戰爭影片觀後感讀後感。

這些,也許在這部影片中,你都能看到。

㈣ 寫一篇關於戰爭片的觀後感

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閃閃的紅星》。影片反映了黨和紅軍為了窮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敵人進行著艱苦的斗爭。冬子的爸爸在戰斗中負了重傷,為了省下麻醉葯給其他紅軍傷員用,堅持不用麻醉葯動手術。手術中他渾身冒汗,但他咬緊牙關沒發出一聲呻吟。這需要多麼堅強的意志啊!冬子的媽媽為了掩護群眾轉移,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後在烈火中光榮犧牲。潘冬子從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氣,有膽量;他巧妙地躲過敵人崗哨的嚴密盤查,完成了給山上紅軍送鹽的任務;他巧改一字,使囤積居奇、勾結敵人的米行老闆損失上萬斤大米;他智斗兇殘的胡漢三,又親手殺死了這個大惡霸。看著這些精彩片斷,我既為他捏著一把汗,又從心眼裡佩服他。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閃閃暖胸懷……」每當我聽到這震撼人心的歌聲,便禁不住熱血沸騰。《閃閃的紅星》這部影片我太喜歡看了,閉上眼睛,一幕幕動人的情景便浮現在我眼前。
看著這部影片,我自己也彷彿置身於硝煙彌漫的戰場。每當看到紅軍戰士戰斗時陷入困境的場面,我恨不得沖上前去,幫助紅軍戰士把敵人消滅干凈。
看完這部影片,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應該加倍珍惜。如今,沒有了戰火紛飛、硝煙彌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裡,是在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下長大的,沒有經過任何艱難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努力,將來報效祖國,維護和平。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挫折等著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樣,絕不向困難低頭,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去戰勝它;當遇到危險或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我要像冬子的媽媽那樣,挺身而出,見義勇為,隨時准備獻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樣,時刻不忘自己肩負的重任,把祖國的榮譽看得高於一切,從嚴要求自己,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以頑強的拼搏精神,爭做一名新時代的小英雄。
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導航的燈塔,處處照亮我前進的道路。它又像戰斗的號角,時時催促著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顆啟明星!

㈤ 電影《血戰鋼鋸嶺》觀後感5篇

電影《血戰鋼鋸嶺》 觀後感

我觀看了《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觀影中我震撼不已,觀影後我難以忘懷。

這部電影為我們描述了戰爭的烽火歲月:二戰時美軍與日軍在沖繩島上展開激烈的戰斗。美軍雖然裝備精良,可日軍擁有100多米高的鋼鋸嶺,它成了阻礙美軍進攻的天然屏障,於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拉鋸戰開始了。美軍進行了數次沖鋒,但都無功而返……

多斯,一個信仰__的青年,他不顧父親的勸阻,像許多美國青年一樣,懷著滿腔的熱血參了軍。與眾不同的是,他參軍不是為了殺人,而是拯救戰場上的生命,多斯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相信殺生是罪過,所以他堅決不碰槍,這讓旁人感到不可思議,也讓我驚訝:一個即將奔赴戰場的士兵,怎能不拿槍?這更使得教官惱火萬分,多斯也被戰友嘲諷為「傻瓜多斯」。此後他竟然寧可冒著被軍事法庭審判的危險,也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在一番周折後他終於成為了一個臨時軍醫,我不禁疑問:就他那身板能頂住戰火嗎?!

多斯的第一場戰斗開始了,幾天後他所在的隊伍登了島,在黎明發起了沖鋒。在艦炮的掩護下,一群英勇無畏的士兵爬向了鋼鋸嶺。剛上嶺,他們便遭到了猛烈的攻擊,有的士兵還沒來得及找掩體,就在「噠噠噠」的機槍聲中倒下了。炮火中,血肉橫飛,除了槍炮聲、轟鳴聲,就只能聽到士兵的凄慘叫聲,這讓我看得驚心動魄,暗想:這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哪!而這冷酷無情的戰爭機器,卻輕而易舉地奪去了他們的生命!

在慘烈的戰斗中,多斯也目睹了生命的消逝。他親眼看著最好的朋友倒下,那一刻,多斯的眼裡現出了淚光,他被熏黑的臉忍不住地抽搐著。雖然很恐懼,但多斯還是鼓起勇氣,沖到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救助傷員。看到戰友的痛苦呻吟,多斯心痛不已,含著淚為他們治療,心中默默地祈禱。亂石嶙峋中,屍橫遍野。多斯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搶救自己的戰友!在日軍強勁的反擊攻勢下,美軍迫不得已地撤退了,留下了多斯與被拋棄的傷員,我真為身處險境的他捏了把汗!

在一片狼藉里,多斯還在搜尋傷員。他用生命 編織 成保護網,把一個個戰友送下了鋼鋸嶺。好幾次他險些被敵人發現,雖然自己也負傷了,但他還在想:讓我再多救一個!

讓我再多救一個!他將平常嘲笑他的戰友送下了山崖;讓我再多救一個,他把昔日看不起自己的軍官送出了敵人的魔爪;讓我再多救一個,他從死神懷里搶下了70多條生命!看到這兒,我不能自已,感動地流下了眼淚!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這么一個普通人的信念頑強、堅韌的使人難以置信。

戰斗勝利了!多斯也體力不支了。在廢墟中,他被驚詫不已的戰友們救下了鋼鋸嶺。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也許是堅強與虔誠塑造了多斯,又或許,是多斯證明了堅強與虔誠。

我思考著:在生活里,我們也會遇到許多看似難以逾越的鋼鋸嶺,也有很多的煩惱,但是如果擁有了多斯的精神,我相信再大的挑戰也只能是過眼煙雲,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因為與之相比,生活中的小困難又算得了什麼?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能救下這么多人,也許因為我是個‘傻瓜’吧,但我總相信,我能再多救一個!」90多歲的老人多斯笑著說。在這平和而堅定的敘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影片講述了一位參與了沖繩島戰役軍醫的 故事 。戴斯蒙德·道斯,幼年與兄長哈爾打鬧時,抄起一塊板磚打傷了哥哥的頭,之後信仰力大增,在與蘿西·舒特相戀後響應號召參軍,戴斯蒙德·道斯堅持本我勿忘初心,拒絕拿槍的他卻堅持著自己想要服兵役的念頭,他酗酒的父親拉下老臉向上司求情他才不用在軍事法庭繼續自己的下半生,在鋼鋸嶺一戰中憑一己之力救死無數,包括之前對他侮辱的士兵與他意見相反的長官,還有被炸的半死不活的日本人。

他懂得信仰,而天主教中比較重要的一條在於尊重,尊重每個人,不光是教徒,更是一個人應該做的。尊重,說起來很簡單,但究竟什麼是尊重?從影片中來說,尊重是救治曾經對自己拳腳相加的戰友,成功幫助他們逃離戰場、是救治曾經想要把自己從軍營里哄走的下士、是舉槍忍住沖動沒有殺死從小就開始酗酒打罵母親的父親。

電影最後,道斯成功的獲得了眾人的尊重,在戰爭中受傷的道斯獲得了眾人的救助,炮彈炸飛了他的聖經,他大聲呼喚,士兵把聖經交在他手裡,他把聖經捂在胸口,露出了笑容。算不上多意味深長的結局,影片在講一個得不到別人尊重甚至被人稱作是瘋子的人,如何堅持本我勿忘初心,贏取別人的尊重,世人也應該心存尊重。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近年來的好萊塢大片里,戰爭題材的重磅作品並不多見,似乎大家把重頭戲都放到種族歧視和同性題材去了,焦點不再是恐怖主義或者戰爭場面的重現。倒回2014年,學院派有典型的老導演操刀作品《美國狙擊手》,同年還有全明星陣容的坦克大片《狂怒》。到了2015年就更少了,頒獎季里只能看到《間諜之橋》這樣的故事片。而2016年初,邁克爾·貝的《危機13小時》與英國的《天空之眼》,典型的代表了美國人和英國人,對於當今戰爭題材的不同偏好與視角。

戰爭場面的縱深感

今年梅爾·吉布森的回歸,似乎預示著傳統題材的電影,又有人回來扛大旗了。實打實的把戰爭場面拍得好看、拍得漂亮、拍得震撼人心,他游刃有餘。《血戰鋼鋸嶺》呈現給觀眾的視覺沖擊,不得不提其中大量的鏡頭,用於對正面戰場的刻畫。電影開篇,慢鏡頭加上平行移動,像畫卷一樣為我們展開了太平洋戰爭期間,沖繩戰場上,人間煉獄一般的場景。炮火交加,子彈飛馳,肆意的爆裂,與死亡賽跑的士兵,以及遍地的焦土和殘缺的屍體。影片的定調和立意,從導演的第一組鏡頭里,就被明確的樹立了,戰爭就是人類自己創造的人間地獄,充滿了殺戮和死亡,在其中的每個生命似乎都在劫難逃。

如果說在我們的腦海中,如畫卷一般的戰地鏡頭,還停留在《現代啟示錄》的開篇,那場遠景的熱帶雨林中的連環爆炸,這部《血戰鋼鋸嶺》則用了更加近景的鏡頭,展現了沖繩戰場鋼鋸嶺高地上,無數軍艦高射炮齊發後,密集導彈墜地的威力,方寸之間,遍地綻放著爆裂的黑霧和四濺的火花。這個固定鏡頭放置在影片的中段,令觀眾與第一次上戰場的士兵們,目睹同樣壯烈的戰場畫面,彷彿立刻凝固在原地,思緒一片空白,預想著自己爬上高地,在戰火中穿梭的情景,能否有命下來,就要看上天的眷顧了。如此正面、直接的去拍攝戰爭場面,在現如今的電影中,並不多見了,這一次的場景還原,彷彿又勾勒起了我們兒時看戰爭大片的記憶,令人倍感震撼,又印象深刻。

戰場上的地獄與天堂

除了單獨的大全景戰場畫面的表現,影片中,對於戰場上氣氛的烘托也是十分的到位。梅爾·吉布森不僅僅單純的用爆炸和鮮血去表現慘烈,而是完美的把影片宗教的主題,滲透到鏡頭的氛圍當中。電影開篇長幅畫卷一樣展開的殺戮場景,堪稱地獄的投射。這組畫面作為倒敘的開篇,到了影片中段,再一次上演了這段地獄殺場的鏡頭,變得更加冗長繁復,之後還有更多屍橫遍野的悲慘畫面,為觀眾勾勒出戰場上最黑暗的一面。

有地獄就要有天堂,在影片尾聲的最後一組鏡頭里,男主角手握聖經,奄奄一息的躺在擔架里,在空中的索道里飄盪,成為了雲霧之間,那個彷彿置身天堂的人。他在槍林彈雨里穿梭,總計營救了75名傷員,竟然沒有受到任何的致命傷,簡直就是一個奇跡,你說他沒有神的庇佑,現實又是那麼的令人難以置信。更多的儀式感鏡頭,還有男主角從戰場回來後,站在戶外淋浴下,沖洗滿是鮮血的身體,仰視的鏡頭角度,讓觀眾充滿了觀看英雄洗禮的莊重感。

戰場上的宗教選擇權

西方人的信仰與暴力,常常被拿來當做戲劇沖突的重點。而在戰爭時期,人們已經無力再談及信仰了,價值觀將立刻轉化為保衛國家,守護親人,以及自我防衛,讓自己、戰友、以及更多的人活下去,無論用什麼的手段。欺騙、謀殺,都成為了間諜和行刺等特殊時期的偉大任務,但實質上人們還是進行著人騙人、人殺人的粗暴舉動。如果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在上帝的眼裡,這些都是一樣的劣行。在《血戰鋼鋸嶺》中,男主角:Desmond T. Doss,也許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秉承訓誡,無論在世間經歷什麼,都不曾妥協、不違背自己信仰的人。

在2014年的影片《狂怒》里,同樣也沒有離開信仰這個話題。在坦克小隊迎來新成員時,老兵炮彈填裝手第一句問向他的,就是他信哪一種__。而新兵諾曼則是典型的還游離在信仰與現實間的孩子,高射炮手博德乾脆外號就叫做「聖經」,而布拉德·皮特飾演的隊長「戰爸」,最後也不再掩飾自己深知每一句禱告在聖經里的出處。他不是沒有信仰,也不放棄了信仰,而是把一切情感都隱藏起來,偽裝堅強。作為隊長,他從不參與士兵之間的信仰爭論,在戰場上他只相信武力,他的考慮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當炮彈打來時,祈禱並沒有任何的作用,你需要依靠的是你的反應和你的戰友。影片給我們看了一系列真實的個案,面對戰爭時,有人更加需要信仰的寄託,有人則可以隱藏自己的信仰,因為在戰場上,不需要柔軟的個人,要想活下來,你只能把自己變成戰爭機器,也就是殺人機器。

而在《血戰鋼鋸嶺》中,男主角Doss一直堅持做一位戰地急救人員,而不是持槍殺人的士兵。救人和殺人,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難得的是他有機會堅持自己的信仰,就算在一個看似無法堅持的時代和環境下,他用行動為自己創造出一條,在戰場上同樣雙手占滿鮮血,但是卻可以拯救他人的光輝道路。於是Doss變成了一個特別的存在,更加人性化的存在,他甚至是冷酷戰場上,唯一的暖流和眾人回家的希望。當士兵們看清戰場上的現實,無數人的生命都只是鋪路石,無數個倒下,又會有無數個跟上,直到攻佔高地成功,剩下最後一人為止,他們微弱的生命,都只會掩埋在焦土之下,無人問津。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看完之後不敢相信,覺得好萊塢主旋律真敢吹啊……

上網一查,發現這片子居然大多數都是真的,而且歷史上的戴斯蒙·道斯這人比電影更神,真英雄,也可以說是真二桿子……

道哥這人是標准紅脖子,農民、拜上帝、估計投票只投共和黨。他們家信的是個叫「基督復臨安息日會」(Seventh-Day Aaventists, 根據‘不悔’的回帖修改)的小教會。他確實不肯用武器,但除了第六誡之外更多是因為童年陰影,他爹喝醉了差點斃了他舅舅,道哥看著老爹被警察帶走,發誓絕不碰槍。

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時道哥是船廠工人,確實有資格留在後方,但他還是入伍了;入伍後他確實拒絕碰槍,因為信(shen)仰(jing)被軍法處置,他被定為「拒服兵役者」(conscientious objector),後來成為二戰中唯一一個獲得榮譽勛章的拒服兵役者。(2016-12-09編輯:勛章名字根據評論更正。)

鋼鋸嶺的確是個400尺(一百多米)高的峭壁,美軍登陸後確實在上面掛了個下船用的繩網當樓梯,電影里沒演的是,那繩網是包括道哥在內的三個志願者掛上去的。我猜他們本來想過把這段放在電影里的,所以之前拍了些道哥爬山的片段。

不過這不是最扯的,最扯的部分導演不敢拍。

當時美軍攻上去後被日本人打了下去,電影里那段人海戰術A過去拍得精彩,但其實太小看日本人。根據戰報,日本人在山腹里構建了蜘蛛網一樣的暗道和工事,放美國人上來然後立刻發動,美軍其實是立足未穩、被日本人用火力拍垮的。

全軍潰退後道哥不走,獨自留下救人,開始無敵狀態的表演。包括在火線上包紮、提血漿輸血,從距離日軍陣地只有不到十米的地方拖回來一個傷員。

最扯的是,他竟然在槍林彈雨里忙活了十幾個小時而毫發無傷。事後還有自稱狙擊手的日本俘虜說在鋼鋸嶺見過這個作死的衛生兵但每次沖他開槍子彈都會卡殼。

當時一片混亂,道哥救了多少人沒人知道,他們營長要報一百,道哥自己謙虛說也就五十來個,雙方最後妥協報了七十五人。

第二次攻打鋼鋸嶺前他確實獲准讀經(因為是星期六,我試過理解他們那個教派非要在星期六做禮拜,結果發現自己英文其實不怎麼樣)。而這次美軍成功拿下了鋼鋸嶺,道哥忘了開掛、被手榴彈炸飛。也可能是星期六上班,他們教派的上帝生氣了。

道哥被炸飛之後電影就算結束了,但是,在七十年前,道哥的表演還沒有結束……

在被擔架抬下去的路上,道哥自己滾下擔架,因為發現了另一個傷員,他要把擔架讓給戰友,然後自己走回了急救站,此時他腿上至少有十七塊彈片,路上還被日軍狙擊手打了一槍。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如果,人類不把慾望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尊重放在第一位,那麼我想戰爭也不會發生,影片也只能是架空歷史的題材。但是人就是人,如果本能可以控制的住慾望,大家都可以相互尊重,那麼我想人類一定是進化到最頂端超脫現在的文明了。時間回到二戰時期,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無非是日本侵華、日軍空襲珍珠港、德軍大規模屠殺猶太人還有此片中拍攝的沖繩島戰役。

沖繩島戰役,太平洋戰役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錄戰役,日軍被俘虜或戰死的有10萬人,美軍也有8萬人受傷或身亡。光聽數字也許不太直觀,沒什麼畫面感,工人體育場官方給出的數據是可以容納1.5萬名觀眾,12個工體才足夠容納這些死傷者。12個工體,我仔細想了想,心中不寒而慄。

至於二戰為什麼打響以及從哪打響,我想歷史課本里已經交待的清清楚楚,這部電影里也沒妄圖在兩個小時的時間把這些事交待的清清楚楚,而是講述了一位參與了沖繩島戰役軍醫的故事。戴斯蒙德·道斯,幼年與兄長哈爾打鬧時,抄起一塊板磚打傷了哥哥的頭,之後信仰力MAX,在與蘿西·舒特相戀後響應號召參軍,拒絕拿槍的他卻堅持著自己想要服兵役的念頭,他酗酒的父親拉下老臉向上士求情他才不用在軍事法庭繼續自己的下半生,在鋼鋸嶺一戰中憑一己之力救死無數,包括之前對他侮辱的士兵與他意見相反的長官,還有被炸的半死不活的日本人。

他懂得信仰,而天主教中比較重要的一條在於尊重,尊重每個人,不光是教徒,更是一個人應該做的。尊重,說起來很簡單,但究竟什麼是尊重?從影片中來說,尊重是救治曾經對自己拳腳相加的戰友,成功幫助他們逃離戰場、是救治曾經想要把自己從軍營里哄走的下士、是舉槍忍住沖動沒有殺死從小就開始酗酒打罵母親的混球父親。

在孤兒院里的Smitty不解,他的世界只有強者能夠生存,心中充滿了怨恨,他手中傾瀉著的機槍噴出的每一發子彈都是他對這個世界爆發出的不滿,他認為這個世界本應該就是這樣的,因為沒有愛、沒有信仰也沒有尊重,所以他問道斯,你手中的槍為什麼不射向混球父親。

「在我心裡他已經死了」道斯這么說,是的,除去信仰還有尊重,尊重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正是這種尊重讓道斯的混球父親也救了他一命,也是他父親最後一次在熒幕前亮相。回想起道斯的父親站在墳墓前的模樣,還有從軍營里消失的模樣,還有打罵道斯母親的模樣,我懷疑這是不是一個人。在道斯的父親最後一次露面時,我只注意到了他的頭發、一戰時的美軍制服還有制服上三顆閃閃發亮的勛章。他在我心中的位置也不再是那個混球父親,而是一個怕自己兒子下半輩子都待在軍事法庭里,拉下老臉去求老隊長,邁向老年的落魄中年人。

尊重,再從我糟糕的觀影體驗中表述,是我旁邊那男的一邊用微信發語音,一邊用公放聽對方發來的語音、坐在我後面的情侶若無旁人的打情罵俏、帶著小孩子來觀影的一對老夫妻根本不在意電影中的死人談笑風生、小孩子看見了死人大喊大叫、還有坐在我前邊的大哥從兜里掏出一套煎餅果子吃的正爽,末了還把油乎乎的塑料袋扔在了腳下。

有人會說我願意,你沒權利干涉我的自由。但是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過,你願意的同時就是在不尊重我,不尊重影廳里的所有人,也成功的讓我把這家影院從心中拉黑,這樣的電影院我再也不會去了,真的不該貪那20塊錢的便宜。電影最後,道斯成功的獲得了眾人的尊重,在戰爭中受傷的道斯獲得了眾人的救助,炮彈炸飛了他的聖經,他大聲呼喚,士兵把聖經交在他手裡,他把聖經捂在胸口,露出了笑容。算不上多意味深長的結局,影片的全部也不是在說尊重是靠自己爭取來的,而是在講一個得不到別人尊重甚至被人稱作是瘋子的人,如何贏取別人的尊重,世人也應該心存尊重。

想起了《老炮兒》里的劇情,六爺和他兒子之間的感情糾葛,中國和美利堅不一樣,五千年的傳統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改變的,老一輩的家長不懂得尊重,他們信奉的是傳統,打是親罵是愛、子不教父之過、棍棒底下出孝子。就連現在,我已經長大成人了,我爸喝多了叫我過去訓話,他一瞪眼我還不寒而慄,想起他小時候用皮帶抽我時我的慘狀。

所以在要求老一輩向美利堅看齊的時候,自己也要想想老一輩在自己的成長中付出了多少,是不是18歲之後就要求你自己找工作、自己養活自己了。至少我家裡並沒有,到了現在我還只能當個寄生蟲。

影片最後,沒看完道斯老爺子從容的笑我就逃一樣走出了電影院,第一件事就是給我爹打個電話(我的手機在電影院里收不到信號),發現他正在滿世界的找我,甚至給我所有朋友打了電話,這讓我感到很難堪,和朋友抱怨了一番,回家,喝二鍋頭吃花生米的他一臉嚴肅的看著我,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大發雷霆,醉醺醺的他給我的感覺是個獨守空房寂寞的中年人,我跟他笑了笑,也沒提他讓我多丟臉的事,連羽絨服也沒脫下來就迫不及待跟他吐槽我的觀影經歷,於是他也換上了一副笑臉,一邊聽一邊罵。

後來,想起了我奶奶小時候給我講的故事,就是那個小孩站在鏡子前,你對鏡子笑,鏡子里的人也會對你笑。大家都笑了,這個家會越來越好,這個社會越來越好,這個國家越來越好,這個星球也會越來越好。

無信仰者,硬說的話算是道教徒,看不懂信仰,只談尊重。

相關 文章 :

1.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信仰的力量

2. 紅海行動觀後感1000字

3.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讀書筆記

4. 《西遊記女兒國》觀後感600字 西遊記女兒國心得感悟

5. 諾蘭《敦刻爾克》淺談:"撤軍"故事,留下的戰爭疼痛

㈥ 抗日戰爭電影影片觀後感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抗日戰爭電影影片 觀後感 ,供大家閱讀參考。

更多抗日戰爭相關內容推薦↓↓↓

抗日戰爭歷史資料300字

中國抗日戰爭有哪些大事

抗日戰爭各方戰損人數

中國抗日戰爭原因是什麼

抗日戰爭的歷史貢獻有哪些

抗日戰爭電影影片觀後感1

《小兵張嘎》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他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而這時,八路軍的偵察連長鍾亮也正在張嘎家養傷,老鍾叔給張嘎親手做了一把木頭手槍,張嘎非常愛惜。而這時,奶奶為了掩護在她家的老鍾叔,英勇地犧牲在了日本鬼子的刺刀下,而老鍾叔也被日本鬼子抓走了。張嘎為了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他找到了八路軍,並且當了一名小偵查員。他配合偵查排長羅金寶執行任務時,表現得勇敢、機智。

在一次戰斗中,他得到了日本鬼子的一把手槍,偷偷把手槍藏在了老鴰的窩里,沒有把手槍交給隊長。為了攻打敵人的崗樓,他的傷還沒有痊癒時,就偷偷離開了養傷的老鄉家,在歸隊的時候被捕。當日本鬼子拷問他時,他毫不理會。當他的部隊成功闖入日本鬼子的基地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最終把敵人打敗,並且救出了老鍾叔,而且為奶奶報了仇。戰爭結束後,張嘎把藏在了老鴰窩里的手槍拿出來交公,隊長則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用,並且記他立了一大功。他心滿意足,便把木頭手槍送給了胖墩兒。

我覺得我們應該像主人公張嘎學習。學習他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我們在學習上也要像他那樣,頑強不屈。

抗日戰爭電影影片觀後感2

這周四,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閃閃的紅星》。影片反映了黨和紅軍為了窮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敵人進行著艱苦的斗爭。冬子的爸爸在戰斗中負了重傷,為了省下麻醉葯給其他紅軍傷員用,堅持不用麻醉葯動手術。手術中他渾身冒汗,但他咬緊牙關沒發出一聲呻吟。這需要多麼堅強的意志啊!冬子的媽媽為了掩護群眾轉移,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後在烈火中光榮犧牲。潘冬子從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氣,有膽量;他巧妙地躲過敵人崗哨的嚴密盤查,完成了給山上紅軍送鹽的任務;他巧改一字,使囤積居奇、勾結敵人的米行老闆損失上萬斤大米;他智斗兇殘的胡漢三,又親手殺死了這個大惡霸。看著這些精彩片斷,我既為他捏著一把汗,又從心眼裡佩服他。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閃閃暖胸懷……」每當我聽到這震撼人心的歌聲,便禁不住熱血沸騰。《閃閃的紅星》這部影片我太喜歡看了,閉上眼睛,一幕幕動人的情景便浮現在我眼前。

看著這部影片,我自己也彷彿置身於硝煙彌漫的戰場。每當看到紅軍戰士戰斗時陷入困境的場面,我恨不得沖上前去,幫助紅軍戰士把敵人消滅干凈。

看完這部影片,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應該加倍珍惜。如今,沒有了戰火紛飛、硝煙彌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裡,是在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下長大的,沒有經過任何艱難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努力,將來報效祖國,維護和平。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挫折等著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樣,絕不向困難低頭,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去戰勝它;當遇到危險或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我要像冬子的媽媽那樣,挺身而出,見義勇為,隨時准備獻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樣,時刻不忘自己肩負的重任,把祖國的榮譽看得高於一切,從嚴要求自己,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以頑強的拼搏精神,爭做一名新時代的小英雄。

這部革命 故事 影片像導航的燈塔,處處照亮我前進的道路。它又像戰斗的號角,時時催促著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顆啟明星!

抗日戰爭電影影片觀後感3

今天早上,我收看了中央6台播出的《雞毛信》。被主人公海娃的勇敢深深的感動了。

一天早上,海娃住的村莊被鬼子掃盪了。鬼子把海娃抓走當帶路的。在這之前,一位八路軍隊長交給海娃一封雞毛信,裡面裝著重要信息。晚上,鬼子們又冷又餓,便把海娃的羊搶走殺了吃,海娃想:幸好領頭羊沒有被搶走,要不然雞毛信就完蛋了……。

為了把雞毛信及時送給張連長,海娃想出了一個辦法,「逃走」。凌晨,海娃的計劃開始實施,海娃跑呀跑,終於跑到了第一座山,山上有鬼子揮動紅旗,海娃也跟揮手。結果,把信甩掉了,海娃過了關以後,便翻山越嶺,在休息的時候,發現信已經丟了,他便回去找信,雖然找到了,但又被鬼子發現了,海娃只好硬著頭皮回去。第二天,海娃騙鬼子說他知道一條捷徑,便帶領鬼子走進了山道狹窄的石公山,而鬼子卻不擅長走山路,海娃呢?趁機跑了。隨後幾個鬼子追了上去……。

鬼子越追越緊了,海娃對鬼子喊:「八路軍來了。」鬼子便信以為真,等他們反應過來,海娃早已跑遠了,正在這危機關頭,八路軍戰士從天而降,把海娃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最後,信安全地送到了張連長手裡。接著,張連長發動了攻勢,活捉了日本鬼子首領。

看完電影以後,我感覺海娃是個勇敢,機智的孩子,而且有一些辦法我們跟本想不出來。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件危險事,便大呼小叫,而影片中的海娃在大敵當前時卻十分鎮定。所以,我們一定要向海娃學習。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㈦ 關於戰爭片的觀後感

戰爭片《第九連》觀後感

或許因為父親是軍人的緣故,從小我就喜歡觀看戰爭題材的影片。小時候每到夏天,村子裡就會放映露天電影,雖然常常都是千篇一律的諸如《地道戰》、《鐵道游擊隊》等抗戰題材的老片,但還是令我興趣濃厚。

那時看戰爭片,純粹就是為了觀看打鬥的場面,著眼於武功隊隊員飛檐走壁、如履平地以及彈無虛發、槍槍斃命,還有八路軍指戰員大智大勇,擼著白袖子,舉著盒子炮,三下五除二便打退留著人丹胡的小日本之類。那時候,這種電影不管是在觀時還是在觀後,都會令我有一股酣暢淋漓的快感,看完一部這樣的片子,那些關於「打鬼子」的英雄夢要做上好幾個晚上。

隨著兩次大規模的世界戰爭的遠去,屬於那個時代的戰火硝煙也漸行漸遠。當人們回過頭去觀看那些戰火連天的往事的時候,或許不再去糾纏血與火的本身,而是開始突破表象搜尋戰爭的深層原因。影視的鏡頭里的主角,不再都是錚錚男兒,他們也開始「懦弱」,開始有淚,開始擁有平常人的情感。從平凡到偉大是一種進步,從偉大再到平凡則是一種境界的提升,這種現象對於整個社會而言是可喜的。

一直以來,似乎戰爭大片的製作都屬於美國,他們的《野戰排》《獵鹿人》《拯救大兵瑞恩》以及史泰龍的《第一滴血》系列,等都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曾經在二戰中大放異彩,以及在兩極格局中居於重要地位的前蘇聯,也就是現在的俄羅斯,他們製作的經典影片確實屈指可數。一部以蘇聯斯大林格勒戰役為題材的《兵臨城下》,雖然讓世界掀起了一股「狙擊崇拜」,但畢竟製作商不屬於俄羅斯。

俄羅斯,這是一個屢經戰火、自立自強的民族,誰也不敢忽視這個民族骨子裡所存在的尚武精神。寶劍久久地沉默,是為了保證瞬間的出鞘能夠攝人心魄。2005年的一部《第九連》,以王者姿態向世人展示了俄羅斯民族沸騰的熱血精神。一個民族的偉大之處,不在於如何高調宣揚勝利的戰果,而在於不斷反思曾經的錯誤和失敗。《第九連》把視角投向那場讓俄羅斯民族留下永久疤痕和陣痛的戰爭。中亞的興都庫什山脈,在那裡,曾經有過一場持續十年的戰爭;在那裡,一個貧窮而又落後的的國家讓俄羅斯這頭巨熊領略到了什麼叫做為自由而斗絕不屈服,這個國家叫做阿富汗。

六名來自西伯利亞的青年被送進了軍營。最初,他們是那樣的桀驁不順,蠻橫地剪掉理發師的頭發,肆意地對「軍妓」奧莉婭吹口哨;他們為了減少訓練量而在背包里塞滿衣服;他們捉弄高度近視的爆破教官。但後來,他們被送上了阿富汗的土地,剛下飛機的第一次大爆炸,便讓他們知道了什麼叫做真正的戰場。

接下來,思塔斯毫無防備地被村莊里的穆斯林小孩從背後開了槍,鮮血染紅了利達契夫的雙手。彼托維斯基踩著朝陽,他想用畫筆記錄下清晨的山岡,卻被武裝人員的子彈擊碎了頭顱,鮮血染紅了他那還未完成的畫作。倖存的利達契夫看著滿地犧牲的戰友,看著沾滿著戰友鮮血的高地,他抱著頭,蹲在地上,沒有理會一旁的長官,任憑淚流滿面。

影片的最後,當看到夕陽下滿山岡躺滿的屍體,伴隨著壯士的悲泣,我想誰都會在內心深處產生深深的觸動。這場戰爭的意義到底在哪裡?軍人的職責到底是什麼?這些問題,在利達契夫最後的內心獨白中,好像已經給出了答案。

入侵阿富汗肯定是一場無謂的戰爭,因為當初這些新兵都是以國家的名義來到前線的。但是,那個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國家,在戰爭結束的兩年後便宣布不復存在。國家不存在了,那這場戰爭的意義又算是什麼?

軍人的職責永遠是服從,無條件地服從,羅素的權力理論告訴我們,在危機情況下,所有人的權力欲都會轉化為一種絕對的服從。軍人需要隨時隨刻面對生死,所以服從則表現為一種常態。從另一角度講,一支軍隊只有貫徹了服從精神,才能轉化為一支鋼鐵勁旅。所以軍人的服從精神並非出於主觀,而是出於本能加客觀。因此,我向來不會去指責軍人在戰爭中所謂的殘酷,軍隊在戰場的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當然這種理解是不能用純粹的日常人性去解讀,而應該站在戰爭的具體環境當中。在戰爭的環境當中,軍人已經不再是一個正常的人。暴力有很多外化形式,包括打鬥、性暴力、臟話等等。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來看,打鬥這種原始行為屬於本我,本我是最易激發的,而且是與生俱來。所以一旦在敵我戰場上待久了,打鬥暴力用之過多,難以避免的其它相關形式的暴力也會出現,只是程度不同罷了。從這個層面講,這幫俄羅斯小伙又是贏得了戰爭的,因為他們守住了自己的高地。

為了給大部隊開路,蘇聯人用火箭彈群摧毀了整個村莊。在火箭彈起飛的瞬間,電影畫面中出現了一名穆斯林老人,他正抬頭望著飛來的導彈,那眼神里,很平靜,似乎對於這種災難他們早已司空見慣。一個見慣了災難的民族,是難以征服的,因為他們已經擁有解決一切災難的經驗。因此,對於那些窮兵黷武者來說,不管是對於自己還是對於他人,始終是一場災難。

觀《紫日》有感《紫日》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在抗日戰爭接近尾聲時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正值二戰時期,殺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在中國大肆屠殺,無數的生命在他們的屠刀下變成了冤魂。許多仁人奮起反抗,日本在做最後垂死的掙扎。一次巧合,一個堅強剛烈的俄國軍官,一個敦厚朴實的中國人和一個日本女孩秋葉子在戰火中走到了一起。在荒無人煙的白樺林中,只有這個日本女孩可以把他們帶出茫茫無邊的森林。行程中,一次又一次,善良的中國人拯救了女孩的生命。可是這個日本女孩卻時時刻刻盤算著,怎樣才能把她的恩人弄死:把他們帶到地雷區,帶他們繞回日本軍營……秋葉子不斷地迫害他們,但他們卻用純真和善良感化著她。後來,他們走出了森林,戰爭也結束了,日本人因為戰爭的失利而自相殘殺。秋葉子就成了日本自殺的犧牲品。看了這部電影,我十分震驚:這個原本純潔無暇的生命在日本侵略思想的侵蝕下已變得邪惡醜陋。一個十七歲的花季少女,原本該多少爛漫,這本不該是她有的狠毒啊!當秋葉子在沼澤中絕望地陷入時,那是怎樣的表情啊!是痛苦?是悲哀?是悔恨?還是……是不是只有當生命消逝的時候,在戰爭中的人們才會想到一絲絲溫情?無數次的背叛與拯救,一次又一次撞擊著她的靈魂,當秋葉子想起中國人不計前嫌地幫助自己,當秋葉子看到俄國女兵把她當作親妹妹,她的靈魂終於找到了根,終於戰勝了駕馭她的殘忍與冷酷,盡管溫暖被日本侵略思想深深掩埋,但在真誠和友愛的感染下,她把逝去的天真一點一滴地找了回來,這讓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戰爭後的希望。然而秋葉子離去了,倒在了自己同族的槍口下,至死也睜大著雙眼,那茫然空洞的眼睛是對這個世界的控訴還是對自己人生的質問?她的離去,是不是對她所犯過錯的懲罰與彌補?出乎意料的結局,讓我難過不已。和平就是快樂,和平就是幸福!可秋葉子看不到,日本也看不到,這也許就是日本的悲哀吧?!

㈧ 看打仗片的讀後感咋寫300

這部電影是一部以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為題材的戰爭喜劇電影,情節很簡單,故事的緣起是由保護國寶——一尊金身菩薩開始的,一位中國農民和一隊鬼子兵展開了鬥智斗勇的周旋戰斗。最後敵人嚴重受挫,八路軍和老百姓取得了圓滿成功。保護國寶的過程中,適時的誇張還有陰錯陽差使日本鬼子丑態百出,讓所有觀看此片的中國人都能大出一口胸中惡氣。
看完這部影片,不由讓我想起了小時侯看過的電影,那個時候經常看的就是打仗的片子,然後好人壞人一目瞭然。對壞蛋是切齒的恨,對英雄是由衷的敬。《舉起手來》這部電影我覺得很有過去那種風格,入木三分的誇張把敵人的愚蠢放大到了極點,放聲大笑的同時更明白了是非美醜,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我們要正視戰爭,回歸和平!
其中有一段令人開懷大笑:日本兵搜不到金佛,企圖將出村的唯一路線——石橋炸毀,然後再在村裡慢慢搜查。當日本並點燃導火線,正在洋洋得意時,村民的驢
在片尾,一位倖存的日本兵蹣跚著走上山頭,看著落日發呆。突然,遠處傳來一句剛勁有力的話:「舉起手來!」被嚇呆了的日本兵緩緩地把手舉了起來……
這一幕,不正表明了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人民舉手投降了嗎?侵華日軍對中國的「三光政策」就此終結;對中國人民殘暴的蹂躪和踐踏就此終結;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在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抵制和抗爭中就此結束。中國人民終於可以不當亡國奴了。
看到這一幕,我心裡感覺十分的暢快,也感覺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紀念,在這樣的日子看這樣的影片對我震動很大。一方面我祈望和平,讓戰爭遠離人類;另一方面我知道只有國家富強才不會再受人欺負。拿破崙一世說過「中國,那是一個沉睡的巨人,讓他睡吧,因為當他醒來時,他將震撼世界。」是啊,現在,21世紀,中國終於向世界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了!
看完後,我心中感慨萬分,我想:做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擁有很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我們應該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用我們努力的學習、用我們優良的品質、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㈨ 抗日戰爭電影觀後感600字

抗日戰爭電影觀後感600字

抗日電影《東京大審判》觀後感

《東京大審判》這部片子公映後,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很多人看後都流下了眼淚,我也是含著淚水看完這部片子的。看完這部片子後,很長時間 心理 都很沉悶,總在反復的自己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最讓我感動的一句台詞是:「這么純凈的孩子,怎麼會變成了殺人魔鬼?」是啊,到底是什麼讓人變成了魔鬼?

這部影片和以往的那些抗日題材的影片不同,沒有什麼英雄和鬼子,也沒有過多的表現日本鬼子殺人放火的鏡頭。但是他卻能給人們心理帶來巨大的沖擊力和震撼力。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是一部人性呼喚的影片,一部站在維護人類文明和生命尊嚴高度上的影片。通過對那些「戰犯的審判」,痛斥了發動那場戰爭的人丑惡和瘋狂的靈魂,批判了那場戰爭給人類文明和人類生命尊嚴的漠視和踐踏。

東條英機的頑固不化,不思悔改,表現的是一個時代的瘋狂,表現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是怎樣走入罪惡戰爭的深淵的。那些戰犯們的荒謬的申辯,讓人們看到了,他們是如何一步步把國家和人民變成殺人機器和魔鬼的。通過異國的戀情,讓我們看到了普通的日本人,和日本家庭真實原貌。在所謂「神聖的理想」愚弄下,那些原本「純凈」善良的人們,人性被扭曲和泯滅,變成了殺人魔鬼,變成了瘋狂的種族仇恨報復者。在他們成為淪為戰爭工具的同時,也成為了戰爭的受害者。當他們一些人醒悟過來的時候,大聲呼喊:「為什麼?為什麼?」「我是鬼子,鬼子!」,讓人不能不產生一種靈魂的振盪。人類文明和人性的丑惡,在這部片子里劇烈的撞擊,給人們心理帶來巨大的沖擊力和震撼力。

看過這部片子後,中國人哭了,日本人也哭了。幾位看片的日本電影人看過此片後滿面淚痕,泣不成聲。此片在日本試演時,播放廳內一片唏噓之聲。一位老人看完此片後,甚至不能夠站立起來。日本人為什麼會為中國人拍的這部片子哭泣呢?是什麼觸動了他們那早已淡忘和麻木的靈魂呢?他們一定有著和中國人不一樣的復雜感情。一位中國作家訪問了一位日本老人,那位老人在談到這一段歷史時,痛哭失聲。他說:「我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那時我們是那樣愚蠢,怎麼就聽信了那樣一群瘋子的話呢?」「我們被人欺騙了,出賣了。」這位講述了他在戰爭中痛苦的經歷,和他那些死去的親人們。我們這位作家原本想問他:你知道不知道多少中國人死在你們的刺刀下?你知道不知道南京的屠殺?但是當他看到老人那抽啜的肩膀後,這位作家終沒有忍心去問他了。可憐的老人吶。

看完這部片子後,總有一種想要呼喊的慾望,總想寫點什麼。但是拿起筆來,卻又什麼也寫不出來了。腦子里就是這么兩個字:「瘋狂」「瘋狂」還是「瘋狂」。

影視劇《蝴蝶行動》觀後感

連著幾個晚上一口氣看完了電視劇《蝴蝶行動》,覺得還蠻好看的。

這部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軍需署中將趙延年有一雙可愛的雙胞胎女兒,當年他在日本讀大學後回到國民黨軍需署,妻子在日本產下雙胞胎女兒,不幸姐姐北條千代子被日本北條抱走,而妹妹趙新夢留在趙延年身邊。姐姐本該和妹妹一起享受純真又美好的童年,享受這個慈愛善良父親的父愛,卻因被日本人抱走開始了暗無天日的生活,日本人為了竊取國民黨內部情報,把北條千代子訓練成一名特工,執行影子計劃。

1937年盧溝橋事件,抗日戰爭爆發,故事就從這里開始。在執行影子計劃時,千代子要求在蘇聯人到達之前替換趙欣夢,潛入國民黨內部竊取情報,在空降在南京時被國民黨抓關押起來,這時候,國民黨想出了一個蝴蝶行動,把趙欣夢派到了北條榮一身邊,李漢正與趙欣夢一起潛入了上海日本北條身邊做特工日本方面情報。

趙欣夢與李漢正的演員分別是唐一菲與齊奎,這兩名八零後演員表演出色。李漢正和趙欣夢之間的情感也成了這部電視劇一大關注點。

1939年初,重慶女大學生趙欣夢潛回日本北條榮一身邊做卧底,在國民黨上尉實則為共產黨的李漢正幫助下,獲取了大量日本情報,殺死了北條及其身邊主要助手。而千代子想盡辦法逃回上海,決心復仇並奪回身份,經歷了種種艱辛磨難,當面對身份與情感,為了保護妹妹趙欣夢舉槍自盡。

齊奎扮演的李漢正帥氣上演潛伏反潛伏的諜戰角色,也是妹妹趙欣夢革命道路上的指路人。趙欣夢前男友是一名飛行員,在救出後犧牲。這裡面還有幾個重要人物,唐娜是趙欣夢的大學同學,陳舊是陳覺的兒子,一直追求趙欣夢。小泉是北條身邊的日本人。

蝴蝶計劃成功完成後,趙欣夢本來可以早回家,但是,她非常想把握更好的時機獲得更多的日方情報,另外也想尋找前男友飛行員的下落,因而一再拖延留在上海日本北條榮一那裡當特工,這一呆就是好幾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趙欣夢回到了南京國民黨軍屬做將領,而李漢正被派往上海執行任務,兩人一周見一面。在李漢正的指路下,趙欣夢加入了共產黨。回到國民黨後,陳舊總是處處找李漢正茬兒,受了傷被陳舊抓起來,趙欣夢救李漢正時,陳舊與醫生都中了槍,李漢正也中了槍。

結尾拍得令人回味,趙欣夢以為李漢正中陳舊搶後死了。之後的日子裡一直為共產黨做著特工,又是一次執行認為,還是那家咖啡廳,為趙欣夢點了熱咖啡的接頭人正是李漢正。

連著幾個晚上,一口氣看完了這部電視劇。大學里有個專業是情報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有這個專業。提到情報兩個字,您會想到說過去打仗,情報對於戰爭雙方將領決策有多麼重要。電視劇中,抗戰時期,你看發個電報還要用那種舊式的發報機,把電文用代碼形式發不出去,假如換做現在,一個滑鼠發送信息即可完成信息傳送。抗戰時期打電話搖對方號碼搖半天,現在只要拿起電話,即可很快直接撥通全球世界任何一個地方。

蘇聯是世界上較早提出情報學概念的國家,而情報學做為一門學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步形成的。美國情報學主席認為,情報學是一門研究情報的特性與活動、管理情報過程的手段,以及為保證情報的有效利用所必需的加工技術的學科。德國情報學專家認為情報學就是情報文獻學。

現在是和平年代,沒有硝煙戰火不再打仗。而情報學仍然是一門很有意義的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隨著信息時代向更深層次發展,隨著全球經濟的融合與發展,情報學在信息經濟領域仍然有重要的作用。

舉一個例子:20世紀60年代,日本人對我國的大慶油田非常關心,1964年《人民日報》發飆了通訊「大慶精神大慶鑄」,1966年,《中國畫報》刊登了鐵人王進喜的照片,日本通過媒體報道,掌握了大慶油田的情報,給自己創造了一個賺大錢的機會,這就是情報經濟學的效益。

第一,信息資源經濟學中認為生產要素具有需求性、稀缺性、使用可選擇等特點,信息經濟學中,信息資源的經濟屬性是稀缺性、預算約束性、邊際性等,信息資源做為一種無形資源,人類可以提高其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有形資源,創新物質資源等經濟功能與作用。

第二,情報學到信息經濟再到知識經濟,與情報學密切相關的信息學、知識學、經濟學、資源等,而情報經濟學同時也是知識經濟學。

第三,電子商務是網路經濟的表現形式之一,有關信息經濟、知識經濟與網路經濟三者的研究已成為當前情報學的經濟學化研究的內容之一。

前一陣子,讀了宋鴻兵的《貨幣戰爭》一書,這本書也可以說是某種程度的金融史研究。作者也是要咱們認識到,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諸多風險,一些不利因素,中國要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要增強民族產業的競爭力,不是口號喊出來的,而是要靠實幹家干出來的,要成為金融中心,就要有對周邊各個國家資源整個的能力,貨幣流通越大,對資源整合能力越強,不僅是經濟資源,還有自然資源、政治資源、軍事資源等。信息經濟離不開情報學,而情報學在信息經濟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抗日電影《鐵道游擊隊》觀後感

我利用了暑假的時間看了一部紅色經典抗日戰爭片《鐵道游擊隊》。每當想起這首《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眼前便浮現出遊擊隊員們趴火車,打鬼子的情景,想到這些事,我的心對游擊隊員的精神與勇氣而感到自豪與驕傲。

《鐵道游擊隊》這部電影主要敘述了在抗日戰爭時期,魯南鐵路上有一支活躍的游擊隊,他們專門破壞日本鐵路運輸,使日軍得不到互相照應。游擊隊員控制了火車頭,也牽制了敵人的兵力,有力的打擊敵人。在日寇和國民黨兩派的夾擊下,很好的互相配合。他們沉著穩定和破滅不了的執著信念、勇於拼搏的精神,多次阻擊了敵人的進攻,最終,他們消滅了魯南地區上的鬼子,為抗日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看了這部電影感覺無比的自豪,當日軍說出『『我們失敗了。』』中國人民的心是那麼的一致,那麼的高興,那麼的自豪!如果,人們永遠記住抗日戰爭時期,那麼中國人民永遠走的是上坡路,中國永遠是最偉大的。『『中國人是打不死的。』』因為中國人有著不怕困難的精神,才取得了抗日的勝利,這時,我感到驕傲。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時代,但不能真正 體會 的抗日的辛苦和失去親人的痛苦。游擊隊失去生命才換來今天的和平生活,SO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不要浪費幾百條的性命換來的1分鍾,為國效力。最後,我想呼籲:中國是最強大的國家!

《鐵道游擊隊》這部電影對我的啟發很大,所以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㈩ 觀電影《三大戰役》有感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範文如下:




在星期六的晚上,我在家中看了一部電影:《三大戰役》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9.18」事變後,我國清朝腐敗無能,被日本帝國侵略了我國的東北三省,在戰爭中,中華人民死傷無數,他們盡自己所能哪怕犧牲掉自己的性命也要保衛祖國,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誓死將敵人趕出全中國。

在幾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終於將敵人趕出了中國。革命烈士們為成立新中國,為中華人民未來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幾場戰役中,有傑出的將士們沖鋒陷陣,拚死突圍敵人的包圍圈。

戰士們冒著生命拚死包圍敵人,敵人被圍成一團,之後便被四周夾擊起來。敵人被打的哭爹喊娘,狼狽不堪,最終舉手投降。您還聽說過「狼牙山五壯士」嗎。

在日本軍隊圍剿狼牙山的時候,有五位英雄誓死阻擊敵人,那幾位英雄占據了有利地形,隨著敵人的不斷進攻,他們又沒有什麼增援力量,就靠著他們已有的武器儲備和險峻的地形消滅了許多日本士兵。

但敵人仍在源源不斷的進攻,英雄們在沒有子彈的時候,奮力拚搏。之後他們有用山上的石塊砸向敵人,但由於眾寡懸殊,他們只有等待敵人到近處的時候,採用肉搏的方式殺死敵人,在敵人冒出頭的時候,他們用尖銳的石頭往敵人頭上砸、扔。

在一段時間的拼搏後,狼牙山五壯士全都犧牲了。他們是革命的一面鏡子,鼓勵著我們為國家的繁榮而獻出自己的力量。

看了《三大戰役》這部電影後,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得到了極大的啟示:落後就要挨打。我們的戰士們在抗日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我們的戰士們總能化險為夷。

我們要學習戰士們不怕苦、不怕累的崇高品質,我們學習時遇到了困難,必須學會在逆境中不能悲觀消沉,而要努力看到積極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

閱讀全文

與以戰爭為主題的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隱形男孩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1
種子小電影怎麼看 瀏覽:261
馬拉松的約定電影在哪裡拍的 瀏覽:20
黑人吃西瓜的電影 瀏覽:565
電影智取威虎山色彩分析 瀏覽:734
電影紅色高棉殺戮之地西瓜視頻 瀏覽:42
分析電影中對於色彩和象徵的運用 瀏覽:317
電影北京愛情故事語錄 瀏覽:525
微信聊天電影鏈接可以看嗎 瀏覽:429
2020最新電視最新電影 瀏覽:241
印度權力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251
下載電影可以通過微信發給 瀏覽:78
怎麼圍繞我心有黨拍攝微電影 瀏覽:842
2014十大微電影排行榜 瀏覽:203
鴨之一族在線電影 瀏覽:441
電影世界穿梭戒指小說txt下載 瀏覽:676
電影下載天堂珍品迅雷 瀏覽:533
梅花巾老電影完整版 瀏覽:229
聖城被關之後去哪裡電影下載網站 瀏覽:432
哪個電影是講能把人變小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