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能介紹些冷兵器戰爭的電影要絕對好看的.
《赤壁上下》中國三國時期的兵器 《荊軻刺秦王》有一些中國戰國時代的冷兵器 《敦煌》日本拍的片子 但是在對中國宋朝的盔甲和兵器的考證還是比較認真的 《秦頌》也有些秦國的服裝 《天與地》日本戰國時代的盔甲 因為說的是上杉謙信與其宿敵武田信玄間的對抗 所以不僅是兵器 戰法戰術也很值得看看 《亂》黑澤明的電影 戰爭場面很精彩 《七武士》黑澤明雖然是黑白片但是還是很精彩的 《蠍子王》雖然是虛構的 不過打起來的時候還是可以看看的 《指環王》系列 虛構的武器很兵種 但是導演還是把這些很好的配合起來了 《天國王朝》亞歷山大的戰爭史 《斯巴達300勇士》早期斯巴達的盔甲 雖然做了很多誇張的處理 但是還是可以看看裡面的戰爭場面的 《角鬥士》裡面剛開始的戰爭場面尤為讓人印象深刻 後面的盔甲和武器也可以說讓人目不暇接 《阿提拉》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裡面有投石機打破城牆的場面。《亞瑟王》不覺得怎麼好看 覺得有些亂 最後的戰爭場面氣勢出不來 有大的很沒有水平 《賓虛》經典史詩片 主要是看裡面的羅馬站船和羅馬盔甲以及戰車對抗 《蒙古王》這部片子其實打鬥的場面少 不過最後的會戰還是可以看看的 中間的一些零星的對抗就比較沒什麼看頭了 《影子武士》黑澤明的片子 其中武田騎兵橫掃對手到最後總的落敗其中還是很發人深省的 《斯巴達克斯》好萊塢經典史詩歷史片 不僅有角鬥士的對抗 也有千軍萬馬的交戰 並且沒有了現在好萊塢那種CG的虛假 這種片子看起來才真的讓人有真實感 《聖女貞德》《勇敢的心》都是很少稱贊的電影 《投名狀》清朝的服裝不是很好看難得的是導演拍出了兩軍交戰那種你死我活的場面 《墨攻》如果你看原漫畫你就知道電影差得遠了 但是即使只是電影也依然可以讓我們激動了 其實影片中的戰爭場面不大 甚至很假 但是導演認真的安排了很多細節 還是很值得看看的 《天地英雄》其實片中服裝不是太有唐朝的架勢 不過還可以接受 而且裡面的場面(景色)還是可以的 打鬥的場面也讓人感都不錯
B. 電影《戰馬》為什麼騎兵還用冷兵器
▲《戰馬》中使用騎劍的英國騎兵,電影中他們使用騎兵劍的方式,有些一言難盡。
這個武器不是別的,正是當時英國配備的制式1908年騎兵劍。這種騎兵劍可以說與傳統的細劍頗為類似,最為重要的是,這種騎劍的外形,正是當時英高高層認為在騎兵沖鋒時,最如老廳重要的攻擊手段正是刺擊這一想法的產物。在英國戰前關於這種騎兵劍的許多觀點,甚至認為輕便的重量可以極大的減輕騎兵的負擔,同時在想要對步兵進行劈砍時,僅依靠馬匹的沖擊力就可以完成這一任務。也因此,英國軍方高層,自豪的將這種騎劍稱之為「最優秀的騎兵武器。」
機槍淘汰了騎兵?電影《戰馬》里那種一戰騎兵沖鋒是真的嗎?
▲被給予厚望的1908年騎兵劍
然而尷尬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1908年騎兵劍在使用之後,尤其是在一戰時期,立刻遭到了騎兵們極大的厭惡。細長的劍神雖然在沖鋒時可以帶來極為恐怖的穿透力,但是與之相對的是,這種劍在刺入敵人身體後,就會變得極難拔出,稍不小心就會出現折斷劍刃,甚至是含宏只能將武器放棄的尷尬處境。而軍方高層認為的騎兵劍在沖鋒時,就像電影中所表現的那樣,依靠慣性殺敵的想法。
機槍淘汰了騎兵?電影《戰馬》里那種一戰騎兵沖鋒是真的嗎?
更是被許多英國騎兵悲慘的現實打破。在使用時,騎劍由於不具有弧度,因此在進行劈砍時雖然並不是不能給敵方步兵造成重傷,但是相應的,騎兵的腕部也要承受巨大的沖擊。因此許多英軍騎兵因此扭傷了手腕,甚至導致骨折。1908年騎兵劍尷尬的表現,讓當時英國許多騎兵軍官毅然選擇丟棄騎兵劍,祭出了家族祖傳的軍刀。
機槍淘汰了騎兵?電影《戰馬》里那種一戰騎兵沖鋒是真的嗎?
▲一戰時期一名英國軍官使用的祖傳軍刀
而對於家中無物的普通騎兵來說,選擇就要少得多。不過得益於在西線戰場上,英軍騎兵從戰爭中期開始表現機會並不是很多,因此騎兵們姑且還算好過。而在中東地區作戰的英國和澳新騎兵,很多人則因為1908年騎兵劍糟糕的性渣隱能,乾脆撇下騎劍,改用較短的刺刀沖鋒。至於各地的印度騎兵,雖然英國專門生產了專供印度次大陸地區的1908年騎兵劍,但很多印度士兵還是拒絕了這種他們不習慣的武器。即使後來作為1908年騎兵劍直襲後裔的「巴頓劍」,也在吸取了英國人教訓後,將劍身縮短,並且劍身改為三角形。
機槍淘汰了騎兵?電影《戰馬》里那種一戰騎兵沖鋒是真的嗎?
▲著名的澳新軍團騎兵,他們就經常使用短但是容易操縱的刺刀。
當然,
C. 推薦幾部 美國獨立,南北戰爭,拿破倫時代,也就是火槍時代的戰爭片
美國獨立戰爭——《愛國者》,這個貌似很少
美國內戰——《葛底士堡》《眾神與將軍》 《光榮戰役》《戰爭與和平》
拿破崙戰爭電影:
《別了,波拿巴特》(1985,法國)
《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1960,法國)
(又名《決戰奧斯特里茨》、《拿破崙光榮史》,正如片名,反映奧斯特里茨戰役的片子,中文版由上譯配音)
《氣壯山河》(1957,美國)
(故事背景發生在拿破崙進攻西班牙期間,主角不是拿破崙)
《戰爭與和平》(1968,蘇聯)
(反映拿破崙進攻俄國,但不是以拿破崙為主角。影片長度超過8個小時,動用了多名正規軍人參與拍攝,除了蘇聯版,《戰爭與和平》還有三個比較出名的版本,包括美國版、英國版、歐洲版,但最受好評的還是蘇聯版)
《滑鐵盧戰役》(1970,蘇聯)
(內容不用多說了,從惠靈頓和拿破崙兩個視角看待這場戰役,立場較為中立,突出「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概念)
《拿破崙先生》(2003,法國)
(反映拿破崙在聖赫勒那島的最後時光)
《我與拿破崙》(2006,義大利)
(以喜劇的方式描寫拿破崙在聖赫勒那島上的生活)
《拿破崙情史》(1954,美國)又名《拿破崙與黛麗絲》)
《拿破崙戰爭》(2002,德國)(又名《拿破崙回憶錄》,一些網上商店的光碟則名為《拿破崙》,克里斯蒂安·克拉維爾主演。影片很長,由《戰爭的號角》、《王者的榮耀》、《命運的轉折》、《滑鐵盧之戰》四個故事組成,比較完整地反映了拿破崙的主要事跡,但在細節上不像《決戰奧斯特里茨》、《滑鐵盧戰役》等專以某場戰役為主題的片子那般詳細)
俄土戰爭電影:
《希普卡的英雄》,蘇聯1953年拍攝
《土耳其式開局》
《輕騎兵旅的沖鋒》
《第九連》
海戰的:怒海爭鋒
D. 求電影《英雄》和《墨攻》的影評。謝謝!!
《英雄》
影片英雄播出之後,俺指出該影片藝術成就極高,將獲得國際藝
術獎。網上的民主人士怎麼說呢?從胡平到崔衛平,茉莉,都是
無限上綱,惡語交加。本壇有的民主人士,甚至打賭影片如此之
劣,根本不可能得獎。結果如何?
民主到了逢中必反,就如一群瘋子,根本沒有理性可言了。
好的藝術有超越語言和國境的感染力。影片英雄就是這種作品。
美國今年8月首映英雄,票房打破歷史上一切影片的首映記錄就
是證明。時代周刊的專家評論是
「《英雄》最凄美、最令人著迷,總之是最好的作品。拍得非常
精密、細膩、完全沒有一格膠片是浪費的。」
俺在評論該影片時,也指出其成就:
「電影主題寬闊。刺客刺秦,全力以赴,生命置之度外。但一旦破
解了『天下』二字,立刻當機立斷,放棄一己之私,而為六國百
姓著想,束手就擒,從容赴死。這個死,比匹夫之勇,報一己之
仇要壯烈的多,深刻的多。
自古寫刺客,多止於主僕恩報之份,自此影片踏入新境界。現在
要講究『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正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影片構思巧妙,倒敘,穿插,暴力,戀情,床戲,如蝴蝶穿花,
絲毫不亂。又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在張藝謀的手下,千軍萬
馬的大場面,秦滅六國的宏大畫卷,歷歷在目。上殿百步,二十
步,十步,設計驚心動魄,高潮則在秦王手輕輕一揮中達到。成
大事者不拘小節,毀譽且由後人,我自天馬行空的意態,表現的
淋漓盡致。
若提敗筆,則在飛雪殘劍兩刺客的殉情一幕,顯得拖沓冗長。然
而,在大漠狂風之中,黃土高台之上,兩朵白蓮似的愛,永恆地
結合在一起,則不容否認地是一個很美的人道主義造型。
總評,遠勝藏龍卧虎。估計,得國際大獎。」
俺的話音還沒落,英雄就已經獲得了阿而佛來德獎。俺又指出
英雄是「盛世的藝術」:
「英雄奧斯卡也已經入圍,誠不可以親中解釋。阿而佛來德獎,
無非是說明英雄的藝術成就不錯。而俺最欣賞這部影片的是主
題。情節和拍攝屬於小技,俺讓給內行來品評。
英雄不但對刺客和俠的詮釋突破傳統,達到了新高度,而且提
倡了和平,人道,天下,不殺這些全新的,進步的文化觀念。
很多中國人理解不了這些,是因為中國近代佔主導的觀念是斗
爭,玩命,不妥協,不讓步,把革命看做盛大的慶典。這些腐
朽落後,給民族帶來災難的意識,要求無名那把劍十步之內,
血濺當場。可是,百年歷史已經證明,這些意識的泛濫,於人
於己於民族,都沒什麼好處。
舊小說如水滸講究快意恩仇,反應了這些初級和原始的叢林意
識,多落入殺來殺去的反人道俗套。而英雄則一反這種觀念,
對刺客和暗殺提出從人道主義角度的新觀照。英雄的潛台詞是:
民重君輕,殺一個君王算什麼,人民的幸福比君王的性命重要
的多。從這個意義上看,不殺比殺更難,因為要逾越珠峰般的
舊思想障礙。對該片的大量政治惡評,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這些惡評的水平,還沒有一篇能夠超過1966年姚文元已經達到
的水平。
中國走上世界舞台,正處在大發展的前夜。大發展要求有新意
識,新文化,不解除斗爭意識這道民族魔咒是新發展的巨大障
礙。從『活著』開始,張藝謀開始表達對內斗的極度厭惡,並
開始傳播西方的人道,理性,等新意識,到了英雄,則用尖銳
的電影語言,將這個思考推向嶄新的高度,這是十分難能可貴
的,是代表民族的新探索。俺說英雄是盛世藝術,就是從這個
角度上說的。」
《墨攻》
彷彿是現在網上最熱的影片了.但果然應驗了那句話:中國所謂的大片就是一個玩笑.忽悠你看了就完成了任務.忽悠,接著忽悠……
我們的劉德華同志依然是一臉正氣的出場。從我還是一個天真可愛的紅領巾開始,我就從我看的電影電視里明白了,只要做出這個表情的,一定是好人……而且我也相信,再過n+1年,好人的表情也是從來不會變的,只要中國的導演還在拍電影。
在我看來,劉德華最適合的角色其實是那種7分邪氣中帶有3分正氣的角色。從他最成功的兩部影片《無間道1》以及《暗戰》可以看出來,他本身的氣質就是那種正中帶邪的,只可惜他似乎永遠也明白不過來,只喜歡找些有著無限正義感而且柔情萬種的角色來演,嗯……形象是無比高大了,可永遠都只能在原地踏步而已。 謝天謝地,王志文演的是梁王,片中最惹人嫌的角色。從而可以將我對他的憤恨和片中的角色合而為一。提到中國最拿腔拿調的演員,除了孫海英就屬他了。不管演什麼片子什麼角色,這兩位大哥永遠都只是一種強調在背他們的台詞,也不管我們煩不煩。不過在這也不得不承認,王志文那種輕聲開頭,中間停頓,重音結尾的語調,竟然跟片中的梁王角色不得了的搭調,還真挺那麼回事。不得不驚嘆導演還是有點眼光了。像這種變態王不演誰演?
范冰冰,哎!范冰冰同學又出鏡了,范冰冰同學又出鏡了!美麗的范冰冰同學,又一次在電影中飾演了美麗而深情的花瓶角色,他繼承了中國年輕一代所有花瓶演員的優秀光榮傳統,新聞不斷、誹聞不斷,每天總能變著法在你眼前出現,可是當你把她所演的片段全部剪切掉的時候,你會毫不吃驚的發現,絲毫不會影響你對影片觀看。這就是偉大的花瓶,他們的全部作用就是告訴你,中國是有很多美女的。
最後一位就是我們的吳奇隆同學,不知道他已經多少歲了,還是和小虎隊時那般玉樹臨風。彎弓搭箭時的俊逸,可與《指環王》中精靈弓箭手相媲美。片中唯一一個讓我感覺眼前為之一亮的角色。
再就說說敵方主將巷中淹。這樣的人也能稱上將的話,戰國那些名將全都找牛皮蒙臉吧。臉都丟光了,跟這種人作對手……哎,怎是一個挫字了得。
兵貴神速。革離同學剛到梁城時,手上無一兵一卒,還得去說服人心惶惶的梁城軍民與其一起
守城。此時一鼓作氣,梁城可下。而我們的巷將軍竟然按兵不動,坐等翁城建成。而他按兵不動的原因居然是梁城已派人來降。不說看在眼裡的肉跟吃到口裡的肉味道不一樣,你先打下來沒問題吧。我就說如果這是梁城真的要降,倘若真是詐降呢?兩軍對陣,示敵以弱,爾虞我詐之事甚眾,為將者豈可不知??此其一失。
克敵乏術,此其二。一者,看其攻城之術,無非是以人海戰術。後奪梁城,也是乘梁城內亂孳生之時。革離同學會築瓮城,你就不會築高台嗎?電影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梁城不遠即有土山,取土築城,十分便利。梁城4千人7日建成瓮城,爾十萬大軍克日可成。弓箭手於其上射之,即可抵消梁城居高臨下之利。梁城所依仗之地利,無。
次者攻城之時,中箭落馬,旋退兵。兩軍相逢,勇者勝。劉邦被項羽一箭正中胸口,劉忍痛撥箭,反唇譏笑項羽只射中他腳後跟, 項乃退兵。而我們這位巷將軍乾的什麼事?須知此時外城已下,就算受計而損一將,戰時豈能不死人,此時若再堅持一下,梁城未必不可克。而一中箭,部署未得號令擅自下令鳴金收兵,可見平時治軍也不咋的。前面那些兵白死了。此一退,軍心渙散,士氣已竭。
再者,梁城一面環水,兩面地形不利於攻(猜想是依山而建,地勢險要之故)。若引水而攻,不失為一計,而且我看影片最後的革離帥眾反攻,用的也是水攻。為何你就想不到。
最後就是不知變通。其部署所提繞城而過不失一計,其不納之,反以軍心士氣駁之,開始你去哪了?再者,為將者豈有常勝,最後若撤走未始不能卷土重來,而他居然連再戰之勇氣也沒了。更何況你回去不是再打仗,而是去保家衛國,我真服了你老兄了。
為將者,智、信、仁、勇、嚴。觀其所為,未及時攻城曰無智,殺梁城細作曰無仁,中箭退兵曰無勇,部署未得號令擅自下令鳴金收金,謂之無嚴。最後就剩個信,死在城樓之上。誰要你這個傻b上去比試啊??你是十萬大軍之統帥,你以為街頭打架爭口氣啊。你這種人都能統軍……編劇和導演的水準果然是……佩服佩服!
如果沒有好的對手,獨角戲好看嗎?所以劉德華飾演的革離,本來就不咋的,對手一挫,戲就更出不來了。再加上他與范花瓶的愛情故事,一不纏綿悱惻,二不感人至深,最後生離死別那段兩人的表情那個假……再加上導演一直想說的為所愛的人而戰,或是為和平而戰,或是只有統一才能和平……暈,我承認我根本不知道這導演到底想講什麼dd!一切的一切註定了這場影片的失敗。
嗯,不得不承認,我就是傳說中的劉黑。
E. 求部冷兵器時代的美劇,電影也行,要經典的
電影百夫長
特洛改洞伊
角核行枯鬥士
亞瑟王
最後的武士
電視帶告劇
斯巴達克斯
冰與火之歌
F. 中世紀戰爭電影
不太了解「中世紀」的概念,就列舉一些我認為差不多的影片吧
《十字軍東征》
《查理王和十字軍》
《俠盜王子羅賓漢》
《亨利五世》
《勇敢的心》
《角鬥士》
《亞歷山大》
《亞瑟王》
《天國王朝》
G. 場面最大的冷兵器戰爭片名
十大冷兵器戰爭史詩(排名不分先後):
1.《指環王》The Lord Of The Rings
護戒使者在征程的初期,被半獸人追殺得心力皆疲,損兵折將也自然難免,一度被魔戒迷亂了心智的岡德攝政王長子波洛摩,在護戒使者最危險的時刻,以無比的勇氣擋住了強獸人的瘋狂追擊,用自己的血肉與生命,證明自己是一個合格的武士。
縱觀整部電影,前面追擊的強獸人只能算散兵游勇,從迎戰狼騎兵開始,護戒使者才開始真正遇上半獸人正規軍。當漫山遍野的狼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向洛翰的殘余騎兵時,電影著重表現的,並不是大場面的殺戮,也不是精彩的特效,而是這一些老弱殘兵所體現出的勇氣與信仰。
赫爾姆斯峽谷防禦戰是電影中實力相差最懸殊的一次防禦戰,也是電影的重中之重。電影花費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來表現這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殘酷戰斗,當城牆被炸開、當前來支援的精靈全軍覆沒、當守城的人類一一被屠殺殆盡,此時的觀眾多半已陷入了絕望,但英雄沒放棄希望,一直到黎明,終結黑暗的最佳時刻。當岡德夫帶領伊奧摩的援軍從山坡上雷霆萬鈞地沖入強獸人軍隊時,導演恰如其分地為這一些象徵光明與希望的騎兵加入了無數道耀眼的陽光作為背景,正義的力量 ,從此將戰無不勝。
樹精在電影中是一個與世無爭的民族,但並不代表樹精就是任人宰割的弱勢群體,面對半獸人的屠殺,樹精爆發出了無與倫比的智慧與驚人戰鬥力,在埃辛格要塞摧枯拉朽的進攻,讓郁悶了很久的觀眾大呼過癮。
巴拉諾平原的正邪大對撞,一次讓血液沸騰的偉大戰役,巴拉諾平原是通往王者之都的必經之地。惡魔的二十萬軍隊把王者之都圍得跟鐵桶似的,人類武士無論是要突圍出城,還是援軍要與城中武士會合,都是難如登天。惡魔這一次圍攻可謂志在必得,隊伍中不僅有二十萬充當炮灰的半獸人,還有猛獁與蜿龍,但人類的「背山一戰」也不是吃素的,王者之都不僅有忠誠衛兵,還有從洛翰趕來的勝利之師,更有阿拉貢從死亡峽谷拉回來的幽靈軍隊。為了中洲的前途,人類武士即使力量懸殊,也絕不退縮。
2.《天國傳奇》Kingdom Of Heaven
電影講述的是十二世紀十字軍東征的故事,鐵匠巴利安在妻子自殺後不情願地加入了十字軍,當他隨著十字軍東征來到耶路撒冷後,深深地被當地陌生而奇特的文化吸引。塞爾柱突厥的蘇丹撒拉丁率領軍隊很快來襲,他們發誓要奪回心中的聖地,巴利安帶領耶路撒冷的居民抵抗侵略,而在戰爭的閑暇時間,巴利安還與總督的女兒希比拉發展一段所謂「戰爭時代的愛情」。
3.《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西元1429年,英法戰爭如火如荼際,少女貞德對外宣稱自己已獲得上帝的指示。法國當時的儲君查理,在岳母的鼓吹下,接見貞德,並同時將大批軍隊交由貞德指揮,一時之間,貞德所帶的軍隊戰無不克,儲君也如願加冕成為真正的國王,但在他登基後,不再支持貞德,在缺乏援兵的情況下,法軍節節敗退,貞德被指為女巫,最後被處以死刑活活被燒死,五百年後,梵蒂崗教廷為貞德平反,冊封為聖女,平復五百年來的冤屈。
4.《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亞歷山大大帝生於西元前356年,為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之子,是歷史上第一位征服歐亞大陸的著名帝王。亞歷山大自幼聰穎過人,曾受教於大師亞利斯多德,稍長即被授予首府總督之職,並以平定山賊有功而任命為馬其頓軍隊統帥,隨父橫掃希臘城邦之亂。
西元前336年菲利普遇刺,亞歷山大繼任王位並繼承菲利普遺志,率領希臘聯軍進攻波斯帝國,關尼卡卡一役大敗波斯帝國並直入小亞細亞攻佔兩河流域,波斯帝國崩潰,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被殺,又進軍埃及,又越過印度河流域進入恆河流域,因軍士思鄉被迫退回。亞歷山大融合東西文化,鼓勵民族間通婚,並倡導民族間地位平等,將希臘思想律法散布各地,開創希臘化時代文化,死時卻年僅三十三歲。
電影最大戰役就是亞歷山大與大流士三世於西元前331年春,在高加米拉的大決戰。據說,大流士三世徵集了由波斯人、印度人、巴比倫人、希臘人等等超過二十個民族的軍隊,步兵幾百萬、騎兵四萬、二百輛戰車與少數戰象的軍隊。與之相比,亞歷山大的軍隊人數就少多了,只有四萬步兵與七千騎兵,但亞歷山大更擅於布陣,他根據慣用的部署方式擺出空心大方陣,將波斯軍隊全線潰退。經此一役,波斯軍隊被殺數萬人,而馬其頓軍隊只損失幾百人。從此,馬其頓軍隊所向披靡,佔領了整個波斯帝國。
5.《特洛伊》Troy
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耳與二王子帕里斯在到訪斯巴達的時候,遇見斯巴達國王的妻子海倫。因為被海倫美色吸引,帕里斯半擄半搶地將海倫帶回特洛伊。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向他的哥哥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求助,隨後,阿伽門農成功邀請到當世的武士阿基里斯,領幾千艘戰艦,十萬軍隊千里迢迢渡海攻打特洛伊。由於斯巴達是希臘的領土,因此這一場持十年之久的戰爭主要是希臘與特洛伊之間的戰爭,最後,希臘憑一隻巨型木馬智得特洛伊。
第一場大戰役是希臘軍隊在特洛伊的搶灘登陸,阿基里斯真是膽大非凡,率領幾十名士兵一馬當先沖上岸去,與特洛伊士兵打得難解難分。這一次戰斗也是阿基里斯與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耳的第一次遭遇戰。
希臘軍隊與特洛伊軍隊最大一次規模的正面沖突,特洛伊軍隊靠著城牆的優勢與弓箭手的遠距離進攻,暫時擊退了希臘軍隊。
阿基里斯與赫克托耳註定將成為生死之仇,本來阿基里斯已打算退出戰爭,回到希臘,但在這一次特洛伊的海灘反擊戰中,由於赫克托耳錯殺了阿基里斯的表弟,從此結下了梁子。
6.《天與地》Heaven And Earth
日本出版界巨子角川春樹親自導演的古裝戰爭巨制,在加拿大拍攝的外景重現了日本戰國時代兩軍對壘的氣勢與格局。劇情描述上杉謙信在武將輔佐下滅兄成為越後國國君,並以無敵的騎兵團威震四方,有「越後之虎」的稱號,而在群山環繞中的甲斐國國君武田信玄同凱空窺越後國豐饒土地,施計賄賂上杉謙信的文臣武將,上杉謙信囚禁了叛將的妻女卻不忍心取二人性命,因其上杉篤信佛教而不忍殺戮,但命運卻逼使他與武田信玄展開長達十二年的爭霸戰。電影在劇情闡述方面較復雜,對不黯日本戰國歷史的觀從形成一個負擔,但在製作上不惜工本,服裝布景攝影都美侖美奐,作戰場面亦精彩可觀。
電影中最大的一場戰役描述的就是第四次川中島合戰,這一次合戰的起因大致是這樣的:西元1553年,由於「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信濃國強勢,很多豪族的領地都被武田信玄搶奪而去,被迫離開家園的他們不得不來到越後請求上杉謙信的援助。上杉謙信答應了他們的請求,為實現他的承諾,在隨後的十一年間,上杉謙信五次出徵信濃國的川中島,與武田信玄展開了激戰,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川中島合戰,這其中以第四次的川中島合戰最為慘烈。
7.《亞瑟王》Who Was King Arthur
與他的圓桌武士一樣,亞瑟王相信一旦羅馬帝國從不列顛撤軍,將會給不列顛帶來無窮的災難與混亂。雖然信仰基督教的亞瑟王想回到羅馬為自己虔誠的信仰盡微薄之力,但他意識到他的首要任務是使與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圓桌武士獲得自由並告老還鄉。
然而,在亞瑟王解放圓桌武士前,他們必須完成羅馬帝國交與他們的最後一項任務,深入宿敵佔領區域完成一項神聖的使命。亞瑟王與圓桌武士遭遇到他們的宿敵:魔法師梅林與凱爾特族。亞瑟王與圓桌武士深信這一些凱爾特族是不列顛的靈魂,幾個世紀來一直深受羅馬帝國的摧殘。如今,羅馬帝國一旦撤離,沒了亞瑟王與圓桌武士的幫助的凱爾特族面臨大舉入侵的撒克遜族將毫無抵抗的力量。
在梅林與美麗並勇敢的桂尼維亞的循循善誘下,亞瑟王漸漸找回了自己的力量,逐漸背離羅馬帝國,並開始編織「成為這一片土地的王者」的夢想,歷史被永遠的改寫了。
驚心動魄的情節,令人屏息的戰斗場面與偉大的歷史背景成就了這一部空前絕後的電影。
電影的最後一役讓亞瑟王踏上了統一不列顛大業的光輝進程,城門口的軍隊混戰殺得震天撼地,暗無天日。那一種磅礴氣勢,驚心動魄的氣勢讓觀眾經受了一遍冷兵器時代恢弘戰爭的洗禮,看來這一些幕後製作高手的能力還真不是蓋的。
8.《角鬥士》Gladiator
西元180年,羅馬帝國皇帝馬庫斯.奧里利烏斯率羅馬軍隊北上征戰至多瑙河畔,與日耳曼人兩軍對壘。呼嘯而來的羅馬騎兵,黑壓壓的裝甲步兵,投射器發射的火球,弓箭射出的火箭,燃燒的森林,兵器擊打在盾牌與肉體上的悶響,讓觀眾熱血沸騰。馬庫斯.奧里利烏斯對外宣稱他希望立羅馬軍隊中最有威望的將軍馬克西姆斯為自己皇位的繼承人,這一表態立即引起了馬庫斯.奧里利烏斯的兒子卡默多斯的強烈不滿。權欲熏心的卡默多斯竟然軾父篡位,並下令殺死馬克西姆斯。
馬克西姆斯潛逃埋名,被迫成為競技場中用性命的搏殺來娛樂觀眾的角鬥士,他本身豐富的作戰經驗使他逐步成為最著名與最受歡迎的角鬥士之一。
為了向剝奪自己自由與家庭幸福的邪惡的卡默多斯復仇,馬克西姆斯開始用自己的聲名與角鬥技術引導羅馬帝國的人民起來推翻暴君。
卡默多斯終於發覺了馬克西姆斯向他發起的挑戰,決定與馬克西姆斯展開一場一對一的生死角斗,馬克西姆斯強忍著傷痛,終於將卡默多斯殺死,自己也身受重傷而死去。
9.《勇敢的心》Braveheart
在威廉.華萊士還是孩子的時候,他的父親,蘇格蘭的英雄馬索.華萊士在與英格蘭軍隊的斗爭中犧牲了,幼小的他在父親的好友的指導下學習文化與武術。光陰似箭,英格蘭王愛德華為鞏固在蘇格蘭的統治,頒布法令允許英格蘭貴族在蘇格蘭享有結婚少女的初夜權,以便讓貴族效忠皇室。王子妃伊莎貝拉是一個決斷的才女,她知道這一道法令會讓英格蘭貴族有意於蘇格蘭,但更會激起蘇格蘭人民的反抗。年輕的威廉.華萊士學成回到故鄉,向美麗的少女梅倫求婚,願意做一個安分守已的人,然而梅倫卻被英格蘭軍隊無理搶去,並遭殺害,威廉.華萊士終於爆發了。在廣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後」的呼喊聲中,他們揭竿而起,殺英格蘭士兵宣布起義。
蘇格蘭貴族羅伯想成為蘇格蘭領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與威廉.華萊士聯盟。威廉.華萊士殺敗了前來進攻的英格蘭軍隊,蘇格蘭貴族議會封他為爵士,任命他為蘇格蘭護國公。華萊士卻發現這一些蘇格蘭貴族考慮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絲毫不為人民與國家前途擔心。愛德華為了緩和局勢,派伊莎貝拉前去和談,但由於英格蘭王根本不考慮人民的自由與平等,只想以收買威廉.華萊士為條件,和談失敗了。伊莎貝拉回去後才發覺和談根本就是幌子,英格蘭王匯合了愛爾蘭軍隊與法蘭西軍隊共同包圍威廉.華萊士的蘇格蘭軍隊,她趕緊送信給威廉.華萊士。大軍壓境下,貴族慌作一團,威廉.華萊士領兵出戰,混戰一場,短兵相接中,他意外發現了羅伯竟與英格蘭王勾結,不禁倍受打擊。伊莎貝拉為威廉.華萊士的豪情傾倒,來到駐地向他傾吐了自己的真情,兩個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中。英格蘭王再次提出和談。威廉.華萊士明知是圈套,但為了和平著想,他依舊答應前去。在愛丁堡布斯設計了陰謀抓住威廉.華萊士,並把他送交英格蘭王。羅伯對父親的詭計感到怒不可遏,威廉.華萊士終於被判死刑。伊莎貝拉求情不成,在英格蘭王臨死前,她告訴英格蘭王她懷的不是王子的血脈,而這一個孩子不久將成為新的英格蘭王。
威廉.華萊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憾所有人,幾星期後,在受封時,羅伯高呼著為威廉.華萊士報仇的口號,英勇地繼承威廉.華萊士的遺志對抗英格蘭軍隊。
威廉.華萊士的軍隊第一次大規模地與英格蘭軍隊正面交鋒,他們幾乎沒任何武裝可言,面對對方的弓箭手與全副武裝的騎兵及步兵的輪番攻擊,他們幾乎只能用肉搏這一種最原始的方式與之抗衡,終於是信念支持他們贏得了這一場戰役。
這是較傷感的一戰,威廉.華萊士在此戰中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指揮才能,如果大家能同心同德,本也可以取勝,但他的得力干將已被英格蘭王收買,並在戰場上將他出賣。看著兄弟一個又一個倒下,看著威廉.華萊士獨自一個人去追被重重保護的英格蘭王,悲涼之情由然而生。
10.《四根羽毛》The Four Feathers
電影講述的是西元1898年英國與蘇丹開戰之即,一名即將新婚的英國貴族軍官哈利在開赴北非前一晚決定退役。他的未婚妻與三位朋友一道,扔給他代表恥辱與藐視的四根羽毛,這四根羽毛分別象徵「自由、祖國、榮譽、激情」。為了挽回名譽,哈利喬裝成一個阿拉伯人,秘密前去挽救那一些將他視為膽小鬼的人的生命。經典的戰斗展現的就是他朋友所在英國軍隊在沙漠中誤中埋伏,其小型方陣被敵人從四個方向同時圍殲的過程。
H. 求冷兵器戰爭題材電影,告訴我是什麼名字就可以。
十大冷兵器戰爭史詩(排名不分先後):
1.《指環王》The Lord Of The Rings
2.《天國傳奇》Kingdom Of Heaven
3.《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4.《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5.《特洛伊》Troy
6.《天與地》Heaven And Earth
7.《亞瑟王》Who Was King Arthur
8.《角鬥士》Gladiator
9.《勇敢的心》Braveheart
10.《四根羽毛》The Four Feathers
I. 來自印度的史詩作品 --- 我看印度電影《巴赫巴利王》
來自印度的史詩作品 --- 我看印度電影《巴赫巴利王》
筆者在上周利用晚上時間,再次看了印度電影史詩般的巨作《巴赫巴利王:開端》《巴赫巴利王:結局》二部電影。這個是筆者第二次看印度的這2部電影了感觸頗深,所以打算克服惰性,寫下這篇文字。總結下來,筆者認為,這2部電影代表了印度電影製作水平的巔峰,堪稱印度電影里的上乘之作,是史詩般的電影作品!
在去年下半年,筆者有看過這2部電影。但是由於當時對於這2部電影並不是連著看的,所以看第二部的時候,已經不能將第一部的情節與第二部的故事情節連貫結合起來了。加上這2部電影上下集里,故事情節的展開並不是按故事發生的先後順序,而是採取了倒敘方式,同時在順序敘事的過程中又夾雜著穿越回到過去交代了故事主角上一代宮廷內斗過程。這讓筆者很是吃不消!所以去年看完了第一遍這2部電影之後,筆者雖然對於故事情節有所了解,但是去不能完整的將這2部電影要講述的故事說清楚。
今年,筆者看了不少印度電影,對於印度電影有了新的認識。從之前的完全忽視,漠視印度電影,到現在印度電影每部必看。據筆者上網查資料,就有不少文章介紹印度經典電影作品的。得知必看的印度電影排行榜中,《巴赫巴利王》這2部電影就是排在前幾位的,可見這二部電影在印度電影中的地位。所以上周下班後閑著無事,筆者就決意要將這2部電影再看一遍。連續2個晚上,看到近11點,可以說是很辛苦的熬夜看完了第二遍,筆者才真正對這二部電影所闡述的故事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掌握,才能對於這2部電影做下點評。
二部電影講述的故事大致是這樣: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有一個摩喜施末底王國。國王死後,王位的爭奪在兩個年輕人巴霍巴利(帕拉巴斯飾)和巴拉迪瓦(拉納·達格巴帝飾)之間展開,巴霍巴利為人正直勇敢,而巴拉迪瓦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太後選擇了養子巴霍巴利作為王國的王儲。巴霍巴利被擁立成為新國王,在加冕典禮之前讓其游歷王國,體察臣民的疾苦;同時,太後還竭盡全力滿足自己的親兒子巴拉的各種需求,希望平衡兄弟的關系。巴霍巴利在此游歷之間偶遇附屬國美麗絕倫的公主,並通過機會接近該公主。就在巴赫巴利接近公主期間,太後派人向公主給其親兒子巴拉提親,不過提親時候使者的傲慢的態度遭到公主的拒絕。一個夜晚,該附屬國遭到外敵入侵,命運危在旦夕,這時巴霍巴利憑借其蓋世武功將敵軍擊退。正在此時,太後給巴霍巴利發來訊息,要將公主以囚犯的身份抓回國內。巴霍巴利回到國內後,寧願選擇公主也不要國王之位。太後非常生氣,一怒之下剝奪了巴赫巴利的王位繼承權,並且宣布其親兒子巴拉為新的國王。但是巴拉繼位後卻一心想除掉巴霍巴利,但礙於太後權威,一致沒有採取行動。後來巴拉終於找到機會讓太後將巴赫巴利貶為平民,再通過編造晚上被巴霍巴利最親近人刺殺的現場,讓太後派人殺掉巴霍巴利。太後殺掉自己的養子之後沒多久,就知道了事情真相,非常後悔。巴赫巴利在人民心中很有威望,當人民知道巴赫巴利被害死之後,紛紛要求太後給與一個交代。太後藉此機會宣布養子巴赫巴利剛出生的兒子繼承王位!其親兒子巴拉國王很生氣就要殺剛被立為新國王的孩子,太後拚死相救。在太後的捨命保護下,巴赫巴利的兒子得以倖存,被一戶普通人家收養,取名為希瓦(帕拉巴斯飾)。希瓦是個擁有天生神力的孩子,長大後他為了心愛的姑娘離開了家,來到了外面的世界闖盪。由此,他也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實身世,一段為父復仇與奪回王位的故事即將來臨。最終讓其在民間長大後,帶領民眾替父報酬,奪得王位。
這種發生在古代帝王皇宮內部爭斗王儲繼承權的故事,在有兩三千年封建社會歷史的中國並不陌生,並不鮮見。在中國古代歷代王朝里,為了爭奪天下,父子之間,親生兄弟之間,皇親國戚之間,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你死我活的爭斗和血光之災。所以這2部電影里闡述的皇宮內斗故事,對於中國人而言,其實並無新意,可以說是很老套。因為中國出產的宮斗電視劇電影實在太多太多了,很多中國人對於樂此不疲的。
之所以說這2部電影是史詩般的巨作,筆者認為有如下幾個理由:
首先這2部電影場面宏大,大手筆 !規模恢宏的殿堂級別的古帝國王城,冷兵器時代戰爭時的兩軍對壘與血肉廝殺。還有那絢麗奪目的自然風光,旖旎多姿的佳人,無不體現了印度特色的的歷史文化底蘊。尤其是在戰爭場面的刻畫上,其場景設計與製作藝術上給人恢宏大氣之感。雖然有著過分誇張的鏖戰,但對於一個善於開掛的國度印度而言,這樣令人血脈噴張的塑造並不奇怪。看得出這部影片製作團隊頗費心血與精力,才能讓這2部電影呈現出這么好的觀賞體驗,在此筆者不能不為電影的幕後團隊點贊。鮮明的印度特色,震撼的戰爭畫面,這樣的電影首先能以其神博取印度觀眾的鍾情。對於另外一個文明的中國觀眾而言,也是很有吸引力的。看到《巴赫巴利王》電影里的宏大的戰爭場面,筆者不禁想起了《勇敢的心》《木馬屠城》這些來自美國好萊塢製作的史詩般的經典大片里氣勢磅礴異常壯觀的戰爭場面。當然了,這些美國電影所闡述的歷史故事更為深入人心,歷史沉澱更厚重,電影本身的國際影響力也更大更深遠。
其次就是電影里諸多演員無比精湛的表演功力。電影《巴赫巴利王》中每位人物的形象都特別鮮明,有稜有角,然人難忘。看得出,每位演員都非常用心的,傾力演出,全身心的投入到所塑造的角色里。巴赫巴利王對子民們的慈愛目光、對妻子的深情表白與忠貞、對作為其奴隸的叔叔的信任與友愛、對巴拉的忍讓等等,其內心戲都有通過面部表情得到展現,每一個動作與表情演繹得都十分到位。巴赫巴利王妻子更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她的眼神堅定,有很強的正義感;不屈服於權貴,為愛情放棄一切;心直口快,是個嫉惡如仇愛恨分明的性情中人。當然了,影片中其他幾個角色也表演的很是到位。對王後無比忠心的奴隸叔叔;心胸狹隘心狠手辣內心陰暗的巴拉;力壓群雄,專制且霸氣側漏的老王後。。。諸多演技深厚的演員的傾力出演,使得電影故事演繹的跌宕起伏,對於人性的美與丑卻又刻畫得入木三分。
這2部電影時間都很長,都超過2個小時。筆者發現,印度電影單部電影超過2個小時的,不在少數。這讓看慣了90分鍾或者120分鍾以內中國電影以及美國電影的我,並無任何不適之感。反而筆者也再次對印度電影產生了好奇:印度電影都這么長嗎?筆者從小喜歡看電影,對於那些筆者喜歡的電影,筆者總是嫌時間過短,不夠盡興,常常在看完電影走出影院後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所以對於印度電影的更長時長,筆者倒是很是喜歡,覺得很過癮。
期待寶萊塢能製作出更多的史詩般的精品。加油,印度電影人!
2018-09-22 寫於杭州市下沙。
J. 有誰知道一部韓國電影的名字
是《黃山伐》,導演李浚謚就是《王的男人》的導演
英文片名:Once upon a Time in a Battlefield
中文片名:黃山伐
類型:戰爭/劇情/古裝/歷史/喜劇
級別:PG-15
DVD製作公司:Cinemaservice
DVD發行公司:Cinemaservice
上映日期:2003年10月17日
DVD發行日期:2004年1月16日
導演:李浚謚
主演:樸重勛、鄭進永、李文植
畫面比例 1.85:1
音軌 韓語DD5.1
片長 104分鍾
字幕 韓文、中文、英文
IMDB評分 4.9/10
區碼 3區
格式 D9
畫質 4星
音質 3星
推薦指數 4星
《黃山伐》是韓國年輕一代導演李浚謚充滿強烈反戰情結,拍攝的一部以韓國七世紀統一過程中重要的一次戰役以敘事背景的電影,不過他採取的表現手法卻是無哩頭加象徵意義,充分將這場戰爭開始的荒謬、過程的殘酷,在搞笑的同時展現出來。這部電影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終於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而又與當前東北亞復雜多變的局勢相呼應,既古老又現代的詮釋歷史。李浚謚以方言與間諜戰為電影搞怪的核心,從頭至尾的「粗口」和插科打諢,再加上誇張諷刺的劇情和演員們古靈精怪的表演,將歷史上只有幾行字的黃山戰爭塑造地煞是有趣。然而電影在插科打諢之外,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場面也是盡可能地寫實,剛剛生龍活虎的血肉之軀轉眼間就已經模糊不清,言猶未盡的粗口就便成死屍一具,如此的具體之人搞怪之人的死亡,對於觀眾的沖擊力遠遠大於鋼鐵戰士的死亡,因為後者存在的意義就是成為烈士和犧牲,但是本來是農民的戰士、本應在農田裡耕種的農民的死亡,他們帶來的哲學後果是異常的深沉,對於參與的四國而言,全都是失敗的戰爭。大唐沒有有效的佔領這塊本來就不屬於自己的土地、百濟和高句麗最終亡國、新羅統一之後民不聊生。這是一出極其成功的歷史諷刺劇,從政治、戰爭領域出發,對於戰爭對於社會的破壞,以及個人最脆弱的靈魂之摧殘都表達地清晰可見,通過戰爭之無序化過程、結果,使觀眾有所領悟。
關於影片和故事
電影的開始,就將歷史演義化,本來是文牘、典章和飭令的往來折沖直接變為四大君主的高峰會議。話說公元660年6月,韓國正處於分裂之時,中國的大唐朝高宗皇帝為平定本地區的混戰,邀請了當時占據北方的高句麗、西南方的百濟和東南方的新羅和談,准備確立東北亞新局面,但是談判破裂。在此談判過程中,大唐皇帝指責百濟和高句麗是麻煩的製造者--罪惡之首、邪惡集團,會心的觀眾自然會聯想到某超級大國的言行。
談判不行,只有用戰爭來解決問題。接下來,大唐和新羅聯手對付其餘兩國。唐高宗命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自海上出兵,6月21日在仁川登陸(巧合的是,1950年朝鮮戰爭,麥克阿瑟率領聯合國軍也是在此上岸)。新羅方面則派出大將軍金庾信統帥五萬大軍回合唐軍,雙方本約定於七月十二日在黃山平原集結,決戰百濟,然而金庾信不滿於陸路的艱難和擔負承運唐軍糧草的任務,反被飛揚跋扈的蘇定方減去兩天時間:最終的約定日期定為七月十二日。金庾信的憤怒有其道理,他是那個時代少有的戰略家,同時擁有元帥的指揮能力和政治家的宏觀智慧。歷史的進程在於他的判斷,雖然他自稱對於戰爭有畏懼感,也許就是這畏懼感促使他最終統一了韓國。他在電影中有個極為重要的論斷:「不是強者生存,而是生存的才是強者」,也就是說生存下來的不但擁有對歷史的處置權,而且是歷史的解釋者和紀錄者。金庾信本人在韓國的《三國史記》中被列為列傳第一人,更被民間的傳說凝結成一位兼有三國時期(中國)的曹操和諸葛亮的半人半神的民族偶像。
而在這時,情報分析有誤的百濟高層竟然寄希望於禍水北流,沒有在實質上做出反映。當兵臨城下時,倉促之間百濟國的國王命令衷心耿耿的大將軍階伯率領五千死士應付這場戰役。階伯殺死自己的妻子兒女後,以此激勵將士用命,他並且故意曲解《孫子兵法》的十倍於我的戰法,試圖一高昂的士氣挫敗敵人。
七月十日前,雙方戰斗四次,百濟全部獲勝。首戰曰鬥力(探索戰),是傳統的兩軍對壘,拍馬戰於城下,百濟僥幸取得了勝利;次戰曰鬥嘴(神經戰),新羅派出齷齪六人組,以不堪入目的花樣組合動作辱罵百濟,結果被百濟的鏘鏘三人行以絕世罵技打敗;三戰曰鬥智(心理戰),雙方主帥相約進行真人象棋秀,主帥在台上談笑風生地運子如飛,眼神對接唇齒欲動,台下則是按照走棋而短兵相接;末戰曰斗恨(心理戰),金庾信和他的高級幕僚不斷派出自己的子侄逐個去敵前慷慨解囊地赴死,他們穿上花郎的衣服,敷上濃厚的白粉,戲劇化地挑戰,金庾信的計策就是階伯敢不敢殺死他們。
就是這末戰,使得新羅一方同仇敵愾,而百濟的將士目睹了對方烈士的鮮血而充滿了恐懼心理,驚慌失措的情緒在不可遏止的蔓延。接下來,金庾信從患關節炎的老兵的膝蓋上取得了天氣預報,一舉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百濟滅亡。
我認為導演最成功之處,是在電影中順利穿插進一個隱喻化名次「那個」,「那個」作為百濟一方的最高暗號和口號出現,卻從始至終也沒有得到解釋,包括新羅方號稱從事二十年解碼工作的解密大師也沒能破解,在電影的最後,身陷囹圄的階伯放走了最後一個百濟戰士,使他能夠回到老母親的身邊,參與他本應該的農業工作,而他的名字竟然也是「那個」。那麼「那個」的深刻涵義是什麼?「那個」,既抽象,又實在,是人、是物、是指稱,也許就是歷史本身:戰士的前途是烈士、戰爭的前途是生靈塗炭、農民的前途是耕種、人類的前途是自由平等和博愛,那麼導演的前途是什麼,就是向觀眾揭示真相,在殘酷歷史與無哩頭戰爭之外的東西。韓國的歷史,就是「那個」的不同歷史觀點。韓國的力量最在於無論面對怎樣的歷史危局,民族是保存下來了,並且得到發展,這就是導演心目中肯定「那個」的終極蘊藉,這就是那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