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曹禺日出電影主題曲

曹禺日出電影主題曲

發布時間:2023-05-22 09:32:50

Ⅰ 電視劇《日出》里的陳白露唱的歌曲是什麼

《一滴朝露》。《日出》在1985年上映之前,選中了《一滴朝露》作為電視劇的片尾曲。《日出》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劇情片,由數叢於本正執導,方舒主演,薯納櫻於1985年上映茄激。該片根據曹禺的同名話劇改編。

Ⅱ 《日出》歌詞:小暑大暑接白露,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嗎,正常的二十四節氣是大暑後面還有兩個節氣的。

小暑大暑接白露,意思是說,大暑小暑過後就是白露,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露水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

小暑(Lesser Heat),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節氣,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悶行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120°。這時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褲搜澇螞純嘩防颱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Ⅲ 日出來了,我們要睡了——曹禺《日出》

曹禺在評價《日出跋》中寫道,「《雷雨》里原有第九個角色,而且是最重要的,我沒有寫進去,那是就稱為'雷雨'的一名好漢。他幾乎總是在場,他手下操縱其餘八個傀儡。同樣,在《日出》里,也是一個最重要的角色我反而將它疏忽了,他原是《日出》唯一的生機。」

日出,貫穿著整部劇,它是詩人筆下的小說,是陳白露口中的詩句,是方達生眼中的美好生活,是照亮上層社會骯臟虛偽的能量,是拯救窮苦人們的希望。它是一種掌控命運的力量,推著人物向前走,即便是萬丈深淵,也生生推下去,太陽升起來了,但不屬於這個時代的人們,沉睡是最好的選擇。

1. 陳白露——日出來了,露水散了

陳白露,本名陳竹均,書香門第大家閨秀,名門院校高材生,以父親的死為界限,家族沒落,生活一夜之間變了模樣,改名陳白露,當過明星當過舞女,躋身上層社會。家破人亡慘痛打擊讓她不得不跟過去告別,那個知書達禮的大小姐陳竹均已經死了,隨著父親一起死了。

在這期間,她愛上了一位詩人,有過婚姻,有過孩子,可惜詩人內心的放盪不羈,並不願意過著粗茶淡飯的普通日子,他想追求更為自由的生活,她說:「他也去追他的希望去了」。她想要婚姻,而他只適合戀愛,隨著孩子的死亡,牽絆的紐帶斷裂,愛情的打擊再一次擊垮了她,最後一幕,她對方達生說,我忘不了他,我還愛他。她愛他,卻守不住他。那麼,只好讓自己站在高處,成為最亮眼的星星,他才能看見吧。她知道「他決不會回來的,他現在一定工作的很高興。他會認為我現在簡直已經墮落到沒有法子挽救的地步」。可憐愛情就是,即便不並衫肆在一起,也希望你不要忘記我,我成為了最亮的星,你才能時時看見,不會忘記。

於是,她努力往上爬著,把自己活成了陳白露的模樣,周旋於各種虛偽做作的人群中,化著濃妝,踩著高跟鞋,穿著旗袍,對顧八奶奶陪笑,對張喬治玩笑,對潘月亭撒嬌,她靠著自己曼妙的身姿和姣好的面容守住了自己的地位,可黑暗中,卸了妝的她還記得自己是誰嗎?

好在她還有著陳竹均的憐憫。小東西的出現喚醒了她身上的母愛,她看到了從前的自己。一個瘦小單純的孩子被迫扔進了男人的染缸,她深知這意味著什麼,這孩子不該過早的面對這殘酷的世界。說到底,陳白露是厭惡自己的生活的。在聽說小東西把金八打了之後,她說:「打得好!打得好!打得痛快!」一個孩子都有勇氣反抗,她就沒這膽量和氣魄。她能做的就是保護她,不讓她落入黑三手裡。然而她要對抗的是更高一級的黑勢力,以她的能力根本不是對手,小東西還是被帶走了,她的心也空了。

她的生活中,唯一干凈的就只有方達生了。但她已經在這骯臟世界混跡太久,不願意給他帶來渾濁,對於方達生描繪的安穩日子,她不配擁有。她厭惡這個世界,又離不開它。這里能給她的紙醉金迷,金錢和虛榮,方達生給不了她。

女性自我犧牲的魄力油然而生,為了對方的前途和生活,為了自己保留最後一點尊嚴,為了對過去單純美好日子的紀念,只能讓這回憶和感覺留在心裡。但凡接受,現實和當下會將美好抹去,只剩下不理解和爭吵。她不再單純,而方達生心念她的單純,兩人已是平行世界,再無交集的可能。就像《半生緣》中,顧曼璐同樣拒絕了張豫瑾,你是我愛過的人,可時間無法倒轉,命運不能輪回,時至今日,我已配不上你。

這是怎樣的世界,每個人都虛偽不堪。潘月亭年齡大的可以做她爸爸,顧八奶奶一把年紀花枝招展,胡四花天酒地裝模做樣的戲精,張喬治自負風流一臉洋人作風。她要討好潘月亭,當顧八奶奶的閨蜜,給胡四介紹工作,陪張喬治聊天收拾殘局。都是金錢的力量,為的就是個錢字,還有眾星捧月的勝利感。

這些是她想要的嗎?她想要的不過是和詩人孩子好好過日子,不過是父母還在家還在。王福升說:「各人有各人的家,誰還能一輩子住旅館」。總是要回家的。別人都有家,她陳白露的絕轎家在哪?

她是一棵漂泊的稻草,潘月亭是她的能抓住的土地,大魚吃小魚,誰又能長久。當她年紀大了,皺紋多了,還能靠這張麵皮支撐多久。今天潘月亭倒了,明天金八也可能倒,後天又是某某的天下,一人吃一人,沒有誰能長存,包括她自己。陳白露是一定要離開的,日出很快就來摧毀這個世界了,新的世界裡可能不再有這虛偽和貪婪,不再有爭斗和買賣,不再有丑惡和狠毒,但新的世界裡也一定不會有她陳白露生存的環境,她無福消受,也不能適應。她不能帶著一身塌孝骯臟來沾污新世界的純潔,只能選擇主動離開,這樣才最干凈。

日出來了,露水散了。

2. 方達生——日出來了,希望到了

方達生是這部劇里唯一的旁觀者,也是唯一象徵日出力量的人物。

他看到了上層社會的利益交換,烏煙瘴氣的環境,虛偽的人性,也看到了下層社會的悲哀,小東西的悲劇。他想做的是拯救,拯救白露,拯救小東西。

但他根本找不到可以拯救的方法。他對白露說:「我不能看你這樣,我一定要感化你」。白露聽了都覺得可笑,感化是一種什麼力量,能讓一個人從此脫胎換骨。一句一句的勸說,這就是他理解的感化,當白露拒絕,他也沒有法子繼續拯救,只能失望的離開。曹禺說他是有書獃子性格的人物。他是遇事沒有辦法沒有門路的軟弱書生,孤傲清高,看不慣這些人丑惡的嘴臉,躲在房間里,避而不見。他自以為可以做白露的救世主,但他根本走不進白露的內心,這樣的人真的能給這個世界帶來光明嗎?他最初想做的只是帶白露逃離這個世界,並沒有摧毀這個世界的想法。

方達生的存在,讓人覺得這個世界裡還有一絲美好,分得清善惡。曹禺通過他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和《雷雨》中的周沖不一樣,周沖同樣作為一個旁觀者,眼裡看到的是善意和美好,方達生眼裡看到的是丑惡。他是玩不過這些人的,他沒能「感化」白露,也沒能救得出小東西,只被黑三的三言兩語,他便相信離開,又怎麼可能斗得過背後的強大勢力。

他是那個喚起日出的人嗎?也許是,也許不是。方達生們多了,經歷過的悲劇多了,也許會發起抗爭,喚起沉睡的勇氣。但好在方達生還活著,還在想辦法做點事情,為摧毀金八式的人物,為了小東西們而抗爭,也算是一種希望。

3. 小東西——日出來了,生命去了

曹禺在《跋》中寫道,「死了的死了,活著的多半要遭翠喜一樣的命運,這群人我們不應忘掉,這是在這「損不足以奉有餘」社會里最黑暗的一個角落,最需要陽光的。第三幕無論如何應該有。」

他在《第三幕附記》中寫道,「我彷彿覺得她們乞憐的眼睛在黑暗的壁角里灼灼地望著我……我求人們睜開眼看看這一段現實。」

第三幕具有獨立性,單獨可成劇,去掉也不影響整篇,看似可有可無,實則最為重要,正是有了這一幕,才更好的表現了上層和下層社會完全相反的生活,花天酒地的背後是對生命的踐踏,金錢勢力的背後是對窮苦人民的壓榨。那裡日日笙歌,這里夜夜哭泣,有了對比,才有了對小東西黃省三的同情,才有了對老爺太太少爺小姐們的鄙夷。

小東西(小翠),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本應該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可憐父母亡,被賣到妓院,打的遍體鱗傷。從黑三手中逃出來之後,以為遇到陳白露這個救世主,給她衣穿給她飯吃,卻不曾想到再次落入黑三手中。陳白露是救不了她的,她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對抗背後的金八,自身難保,又怎能讓另一個自己翻盤。

但小東西和陳白露不一樣,她敢打金八,敢罵王福升,敢潑胡四一身茶,敢逃跑求救。這些,陳白露身上都沒有,但她沒有白露聰明,不知道阿諛奉承能換來生活,反抗,又有什麼用呢。

小東西是活不到光明的,她的生活太黑暗,日出一來,生命就去了,她的自殺是不堪屈辱。曹禺曾經改過她的結局,給了她一條生路,讓她狠不下心來把繩索套進脖子。這樣的改動並不能符合她的性格。她不怕黑暗勢力,她的反抗和勇氣是一種剛烈,既然如此,又怎會對自己下不了狠的心。比起被折磨致死,自殺是她最好的結局,決絕又烈性,讓人肅然起敬。

4. 李石清和黃省三——日出來了,生活破了

李石清和黃省三是一對相輔相成的人物。他們都為了養活一家老小而辛苦奮斗著。

李石清夠聰明、懂手段,一心想往上爬,讓太太陪白露、顧八奶奶打牌應酬;對老闆投其所好,為銀行解決資金問題;抓住老闆的把柄,看到潘月亭抵押房產的鐵證。然而聰明反被聰明誤,當他暴露自己的聰明,以為可以以此脅迫潘月亭,卻不曾想到也暴露了自己的弱點,成了被毀滅的關鍵。

黃省三,一個銀行小職員,沒有野心,只知道埋頭骨幹,為了讓一家人有口飯吃。但這個社會最不缺的就是拚命苦乾的人,他沒有聰明的頭腦,除了勞動,不知道怎樣生存。李石清叫他去偷去搶去討,他沒有勇氣,懂得尊嚴,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歸路,黃省三的自殺,是無法生存的絕望。可生存面前,面子還重要嗎?尊嚴能讓人活下去嗎?老婆跟人走了,孩子被自己毒死了,自殺未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被逼得發了瘋。

讀來往往會恨李石清而悲黃省三,然而黃省三進一步不一定能成為李石清,但李石清退一步必定成為黃省三。兒子死了,工作丟了,剩下的妻子孩子老人,要考什麼來養活,重復的大概只能是黃省三的歷史。曹禺在李石清面前安排了黃省三的結局,也是未來李石清自己的結局。

5. 潘月亭等——日出來了,錢財盡了

潘月亭是出場人物中的成功人士,有錢、有名、有勢、有美女。成功人士往往對慾望有著無止境的貪婪,有錢了想要更多,有勢了想要更高。貪圖享樂是這類人追求的目標,潘月亭為了更多的錢財投資冒險;顧八奶奶為了拴住胡四大耗人情;張喬治為了追求花天酒地的日子,拋下結發妻。慾望才是他們心中最重要的,還沒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人吃人的社會,每個人都只能顧得了自己,吃了你,才能更強大。李石清吃掉黃省三,潘月亭吃李石清,金八吃潘月亭。而金八,這個未出場的人物,又會被誰吃掉?潘月亭這樣的人物有多少,吃掉了再長出來,那個最高勢力的人不斷洗牌,沒有誰能長久。最終完成了人到鬼的質變,一屋子全是些失掉了靈魂的貪婪鬼。

6. 結

柏拉圖說,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劇,是成人害怕光明。

日出帶來光明,光明代表未知,人類最怕的就是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上層社會的人民貪圖享樂,日子一天天的在享受中度過,即將到來的未知世界只會摧毀他們的所謂的幸福生活,他們害怕光明的力量。下層社會的人民辛苦勞作,日子一天天的熬過去,日出能帶來光明,他們盼望著有一股力量來摧毀黑暗勢力,可他們自己並沒有積攢夠這樣的力量。光明並不屬於這一代人,太陽不是他們的,他們要睡了。

但日出總會來的。

Ⅳ 日出曹禺音樂的特點是什麼

《日出》的結構是「橫斷面的描寫」法,既西洋戲劇史上「人像展覽式」的結構。它不像《雷雨》的結構那樣嚴密緊湊,而是從「片段的方法寫起」:
第一,劇本人物眾多,卻沒有一個可以統帥全劇矛盾的角色。
第二,劇本情悔猜節線索也較繁雜,雖以剝削手咐階級對下層人民的迫害壓榨和他們內部狗咬狗的矛盾為基礎,畢前純但全篇沒有統帥全劇的中心沖突,也沒有絕對統一的貫穿動作。
初看,結構鬆散,矛盾沖突不集中,但主題思想將他們(人物和事件)有機的統一在一起。

Ⅳ 日出(曹禺創作戲劇)詳細資料大全

《日出》是近代劇作家曹禺創作的戲劇,該劇1936年6月在《文學季刊》第一期開始連載,同年10月首次出版。

《日出》以抗戰前的天津社會為背景,以交際花陳白露為中心人物,以陳白露住的某大旅館(惠中飯店)華麗的休息室和三等妓院(寶和下處翠喜的房間)為活動地點,寫了黎明、黃昏、午夜、日出四幕,描寫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受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恐慌影響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裡,日出之前,代表腐朽勢力的上層社會在黑暗中「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種種活動,和下層社會的悲慘生活。該劇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強烈的愛憎和迫切期待東方紅日的心情。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鑒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演出情況,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學生出身的交際花陳白露住在大旅館,靠銀行家潘月亭的供養生活。童年和學生時代的好友方達生聞知她墮落了,從家鄉跑來「感化」她,讓她跟自己結婚並隨自己回去。但對社會和生活都已失望的陳白露拒絕了他。此時同樓的孤女「小東西」為了逃避蹂躪闖到她的房間,她雖全力救助,但終於還是被黑幫頭子金八手下的人賣到妓院里,不堪 *** 而死。潘月亭也被金八擠垮,銀行倒閉。陳白露懾於黑暗之濃重,看不見出路,黯然自殺。方達生則表示要與黑暗勢力抗爭,迎著日出而去。 《日出》演出

創作背景

曹禺在寫完《雷雨》之後,感到它有些「太象戲」了,同時思想上也受到了左翼文壇更多的影響,於是創作了思想意識更加明確、手法也較為自然的《日出》。 《日出》是曹禺的第二部劇作,寫於1935年,作者當時在天津河北女子師范學院任教。據曹禺女兒萬方回憶,曹禺當年為了能在作品中真實描寫翠喜的境遇,甚至扮作唱數來寶的藝人混入妓院體驗生活。

人物介紹

陳白露 陳白露二十齣頭,她從書香家庭走出,本來是要尋找自由的生活,卻跌入了金錢的陷阱,不能自拔。她成了年輕、美麗、高傲、任性的交際花,由於貪圖享受,成為金錢的奴隸,過著墮落的寄生生活。但她的內心也有痛苦,她厭倦了上層社會的生活,鄙視周圍的一切,但因為追求舒適的和有 *** 性的生活,而不得不周旋於上層社會。但她並沒有放棄對自由的渴望、對青春的珍惜,她的良心正義感尚未泯滅,她同情被壓迫者、被損害者,熱心地保護救助過小東西,因而和淳樸正直的方達生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感情關系。這樣,她就成了一個既清醒又糊塗、既熱情又冷漠的人物。一方面,她有同一般交際花一樣的東西,如追求舒適、享受,追求有 *** 性生活而與大豐銀行經理潘月婷等人廝混,另一方面,她又有一般交際花沒有的思想、氣質。她善良、正義,鄙視群醜而與下層社會保持良好的聯系。兩方面交相作用的結果,她的臉上便常常帶出了嘲諷的笑,是嘲諷上層社會也是嘲諷自己。但她在玩世不恭地對待丑惡現實的同時,自己的內心卻是孤獨、空虛和悲苦的,充滿矛盾的。方達生喚起了她對生活的某些憧憬,但她沒有勇氣投奔光明,而「游戲人間」的生活態度更不可能使她這樣一個矛盾著的交際花維持長久。果然,日出之前,她就服安眠葯自殺了,因為她賴以寄生的銀行家破產了。巨額的債款無法償還,而她的矛盾生活與思想心理,更使她的生命難以維持。總之,正如她自己所說:「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實際上,她是日出之前被黑暗勢力吞噬的一個悲劇性的人物。陳白露的肉體屬於「有餘」的世界,而她的心靈則傾向「不足」的一方。她的自殺不只是因為潘月亭的破產,更是因為她對社會和自己的絕望。一顆向善向美的純潔靈魂陷入了黑暗的深淵後痛苦掙扎而不能自拔,最終在希望與絕望的心靈分裂中與這丑惡的世界訣別。 潘月亭 潘月亭是大豐銀行的經理,他會耍權術、善投機,心狠毒。從他的活動中,可以看到當時都市經濟恐慌的面貌:工廠停工,銀行倒閉,地皮跌價,公債投機盛行。他為了挽救自己的厄運,在與李石清針鋒相對的搏鬥中,他籠絡了對自己造成威脅的對方,但一旦投機得手,他又狠心地剪除心患;他裁員、剋扣工錢等,也都顯示出他丑惡的靈魂和挽救厄運的掙扎。他的破產厄運是挽救不了的,公債投機失敗,他被更大的黑暗勢力(如未出場的金八們)吞噬。在潘月亭為陳白露安排的客廳里,還聚集著上層社會的許多人物,他們多是大豐銀行的存戶,空虛愚蠢、故作多情、俗不可耐的富孀顧八奶奶,嫖賭逍遙、揮金如土的面首胡四,滿嘴洋文、滿肚金錢女人的洋博士張喬治,他們和潘月亭、李石清等人構成了上層社會的「有餘者」,顯示著當時光怪陸離的都市上層生活的荒淫與糜爛。 金八 《日出》里金八是社會惡勢力的代表,無時無地不使人感到他在操縱著那個金融社會的一切,但作者有意不讓他出場。這無影無蹤的金八,卻張開命運之網,使很多人不能擺脫他的控制。這個人物始終隱藏在幕後而不露「廬山真面目」,多少有些神秘色彩,是一個具有高度藝術概括性的典型形象。他性格殘忍冷酷,手腕毒辣,流氓成性。這種人物不但是蔣介石獨裁統治的社會支柱,也反映出四大家族金融壟斷的某些側影。在劇本結構上,如果刪除了金八這個人物,全劇的很多場面就難以銜接,全劇的動作就會變得支離破碎,結構的統一性就不復存在,因此,金八是《日出》動作體系的中心。這個沒有出場的人物形象,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反面典型,是恐怖的黑暗勢力的締造者。 方達生 方達生是一個正直、善良但又與現實社會隔絕、缺乏社會經驗的知識分子。他從很遠的地方趕來要感化早年的女友陳白露,又要救小東西出火坑,處處碰壁,仍不甘心,還要立志「做點事,跟金八拼一拼」。他是全劇唯一有亮色的人物,但他僅僅是一個堂吉訶德式的「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書生」,他是《日出》作者肯定的正面人物,但不是理想人物。作者嚮往的是那幕後唱著「日出東來,滿天的火紅」的夯歌的勞動者,他們「象徵偉大的未來,蓬蓬勃勃的生命」。方達生最後迎著上升的太陽,向著工人歌聲響起的方向走去,有一種暗示作用,給人以希望和鼓舞。方達生熱情正直、誠實善良,充滿同情心,是一個正面人物。 顧八奶奶 顧八奶奶的著墨不多,卻很有舞台「光彩」。她用錢維系著和胡四的「愛情」紐帶,她的解釋是:「愛情是你甘心情願地拿出錢來叫他花,他怎麼胡花你也不必心痛——那就是愛情!」 李石清 卑瑣而野心勃勃的李石清狠心丟下生病的兒子,又典當大衣讓妻子賠闊佬打牌;他偷看潘月亭的房地產押契,要挾他當了三天半的襄理,一轉臉便兇狠無情地對付向他討情的黃省三。 小東西 年僅13歲、孤苦無告的的「小東西」。她不堪金八的蹂躪和流氓黑三的毒打,結環自盡。 翠喜 受盡侮辱與損害的中年 *** 翠喜仍掙扎著多做生意,養家餬口,她身為 *** ,心地善良,給了「小東西」不少安慰和照顧。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一、劇本通過對半殖民地都市群醜的出色描繪暴露社會的黑暗糜爛。有工於心計的銀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顧八奶奶、洋奴張喬治等。這些都市群醜聚在陳白露的寓所里尋歡作樂,而又爾虞我詐,充分暴露了被金錢扭曲了的畸形人性。 二、描繪「不足」者的備受欺凌。「小東西」被賣進妓院;小職員黃省三走投無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後自盡被救發了瘋。劇本描寫了他們的悲慘命運,也描寫了他們善良、忠厚和倔強的品性。 劇本正是通過對都市群醜和下層被侮辱被剝奪者的描寫,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半殖民地中國大都市光怪陸離的社會生活圖景,一方面是剝削者、「有餘者」貪得無厭,醉生夢死;另一方面是被損害者、「不足者」備受侮辱。「有餘者」和「不足者」形成強烈對比,表達了控訴「損不足以奉有餘」的黑暗社會的主題。

藝術特色

結構 《日出》採用了「輻射式結構」以代替《雷雨》的「封閉式結構」。《日出》也有中心人物即陳白露,但整個戲的情節並不集中在陳白露等一二人物身上,而是分散在許多人物的日常生活和事變之中。但陳白露的悲劇命運仍不失為貫串全劇的一條情節線索。陳白露的情節有其本身的內容,陳白露在旅館的生活,她和方達生的關系,她過去和詩人的愛情,她的自盡等。而作為一條「線索」,又串起了「人生的零碎。」有了陳白露和潘月亭的關系,就「輻射」出金八、潘月亭、李石清、黃省三「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情節。有了陳白露和「鬼」們打交道,就「輻射」出顧八奶奶、胡四、張喬治的生活橫斷面。有了陳白露救小東西,就「輻射」出寫寶和下處的第三幕。原則是「花開幾朵,各表一枝」,而由於陳白露這條線索的貫串,又使之具有戲劇結構的完整性。劇作家安排方達生來找陳白露後來離開旅館作為全劇的引子,除了揭開陳白露竹均時代生活帷幕的一角外,又使整體感有所加強。 《日出》結構的又一特色是「略前詳後」:陳白露在戲的一出場,已是交際花身份住在豪華的酒店裡。「她穿著極薄的晚禮服……一種嘲諷的笑總掛在嘴角。神色不時地露出倦怠和厭惡。」總之,讀者初次見到陳白露在內,她已處在墮落日久,逐步走向最後毀滅的階段。整出戲(第一、二、四幕)都在寫她不甘心墮落但又無力自拔。但是墮落以前的陳白露呢?《日出》交代得異常簡略。我們只知道她原來叫竹均,「出身,書香門第……教育,愛華女校的高材生,父親死了,家裡更窮了,做過電影明星,當過紅 *** ……一個人闖出來,自從離開了家鄉,不用親戚朋友一點幫忙」除了這段跳躍式的身世概括以外,陳白露在第四幕里還告訴方達生她以前有過一次因平淡而失敗的婚姻。丈夫是個詩人,後來似乎追求革命去了。但這種《傷逝》式的婚姻悲劇還是不能解釋陳白露最初的墮落。她當初是怎麼「離開了家鄉」「一個人闖出來」,怎樣從竹均變成白露的過程細節,《日出》是完全淡寫了,這樣「略前詳後」的效果有三:一是讀者(觀眾)不知道女主人公當初失足時是否曾有、以及有多少選擇的餘地;二是讀者(觀眾)只看見女主人公今日墮落之苦且依然純真,天良未泯,可以假設她身處污泥當是被無辜;三是既然女主人公只是受害者,那麼誰應對這美女自殺的悲劇負責呢?顯然是從主觀與客觀上找原因。《日出》的強大生命力,不僅在於它深刻的思想,生動的形象,還在於它與內容高度和諧統一的新穎獨特的藝術形式。 人物形象 劇本中心人物是圍繞主要人物陳白露展覽出來的,作者安排陳白露作為「穿線人物」,通過她帶出來一個個人物來。劇本主要是通過陳白露寄居的豪華大旅館,和小東西陷身的下等妓院為活動場景,將四方雜處的各色人等引進舞台,以展示各自性格,揭示社會風貌。選擇這樣的地點來展示「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社會畫面,也說明了作家藝術構思的巧妙。劇本中的人物除陳白露和方達生外,可分成兩類:一方面聯系著黑勢力的代表金八、大豐銀行的經理潘月亭、銀行經理秘書李石清、富孀顧八奶奶、博士生張喬治、「面首」胡四以及旅館侍役王福升等這些「有餘者」;一方面聯系著剛到城市不久的小東西、大豐銀行書記黃省三、老 *** 翠喜以及賣報的啞巴等這些社會的「不足者」。這樣便把「有餘」與「不足」兩個世界的景象都展現在觀眾面前,讓人們看到了一幅半殖民地都市社會的里外兩面。上層社會的花天酒地、紙醉金迷,下層人民的食不果腹、賣身賣命的悲慘生活。 嘲諷 《日出》在嚴肅的悲劇基調中,有機地摻進了近乎滑稽的喜劇的嘲諷,在強烈的對照中,更加重了社會悲劇的色彩。全劇一方面通過陳白露與周圍人事的碰撞、圍繞去留問題,把一個走入歷史末路的「新女性」內心深處的裂痕層層剝露出來;另一方面,又用潘月亭的公債投資活動、顧八奶奶和胡四肉麻的戀愛、小東西的不幸遭遇、翠喜的賣笑生涯、黃省三的慘劇等多條行動線索,交織成一幅五光十色的畸形都市生活畫面。在戲劇場面頻繁的轉換中,作品不但善於以喜劇性的穿插來突顯人物悲劇的命運,而且也常常以悲劇人物的出現來加強對反面人物喜劇性的諷刺和批判。如第二幕中,在被開除了公職的黃省三求告不成,反被潘經理打倒在地,氣息奄奄地被人拖下台去之後,作品有意安排洋奴博士張喬治上場,搖頭擺尾地以他的獵狗吃不到干凈牛肉的「痛苦」為例,來感嘆「在中國活著不容易」。鮮明的對照,不僅有力地控訴了「人不如狗」的黃省三的悲劇,還辛辣地諷刺了張喬治之類的 *** 之處,揭露了他們的享樂生活正是建築在黃省三等被損害、被壓迫者的悲劇之上的剝削本質。從全劇說,劇作家在陳白露豪華的客廳里盡情諷刺鞭笞了上層剝削者的丑態之後,突然將戲轉入「寶和下處」骯臟陰暗的一角,展露人間地獄的種種慘狀,正如同在闊人們群魔亂舞尋歡作樂的喧囂聲中,突然 *** 了小東西和黃省三凄厲的哭訴和顫抖的哀告,都是劇作家根據藝術的辯證法,在悲劇與喜劇的巧妙交織中,凸現出對黑暗社會悲憤控訴的獨特的藝術構思。

作品影響

該劇未經上演便引起文藝界普遍的重視,劇本發表不到一個月,《大公報》文藝副刊就特辟專欄連續發表文章,對這部作品的成就和意義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1937年5月,《日出》獲《大公報》文藝獎。 1938年,《日出》由華新影片公司拍成電影。

作品評價

文學家巴金:「中國新文學運動中最好的收獲」。 英國學者、燕京大學西語系教授哈羅德·謝迪克:「《日出》在我所見到的現代中國戲劇中是最有力的一部。它可以毫無羞愧地與易卜生和高爾斯華綏的社會劇的傑作並肩而立。」

演出情況

1937年2月,《日出》由上海戲劇工作者在卡爾登大戲院上演。歐陽子倩導演,鳳子扮演陳白露。同年3月,《日出》由中國留東京劇人協會在東京神田一橋講堂公演,特邀鳳子扮演陳白露;同年4月,《日出》由國立劇校在南京中正堂演出,曹禺親自導演。 1943年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演出《日出》,由余上沅、焦菊隱、馬彥祥等人組成導演團。 1956年11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公演《日出》,導演歐陽山尊、柏森,主演演員有楊薇、周正、方綰德、於是之等。 1958年6月,《日出》在匈牙利裴多菲劇院上演。 1959年,《日出》在上海演出,由白楊扮演陳白露。 1981年6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重排《日出》,導演刁光覃,主要演員有嚴敏求、修宗迪、李廷棟、楊立新等;同年12月,《日出》由日本東京民藝劇團上演,內山鶉翻譯並導演。 1998年9月,新加坡藝聯劇團演出《日出》,任鳴赴新加坡為該團導演了此劇。 2000年8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再度復排此劇,導演任鳴,主演鄭天瑋、馮遠征、顧威、吳剛、夏立言、梁丹妮、王斑等。

作者簡介

曹禺,原名萬家寶,字小石,湖北潛江人,生於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曹禺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之一,中國現代話劇的奠基人之一,戲劇教育家。「曹禺」是他在1926年發表小說《今宵酒醒何處》時第一次使用的筆名,姓氏「萬」的繁體字的「草」字頭諧音「曹」,下半部分為「禺」。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等。

Ⅵ 曹禺的日出的創作背景

曹禺《日出》的創作背景:

曹禺在寫完《雷雨》之後,感到它有些太象戲了,同時思想上也受到了左翼文壇更多的影響,於是創作了思想意識更加明確、手法也較為自然的《日出》。

《日出》是曹禺的第二部劇作,寫於1935年,作者當時在天津河北女子師范學院任教。據曹禺女兒萬方回憶,曹禺當年為了能在作品中真實描寫翠喜的境遇,甚至扮作唱數來寶的藝人混入妓院體驗生活。

(6)曹禺日出電影主題曲擴展閱讀:

《日出》採用了輻射式結構以代替《雷雨》的封閉式結構。《日出》也有中心人物即陳白露,但整個戲的情節並不集中在陳白露等一二人物身上,而是分散在許多人物的日常生活和事變之中。

但陳白露的悲劇命運仍不失為貫串全劇的一條情節線索。陳白露的情節有其本身的內容,陳白露在旅館的生活,她和方達生的關系,她過去和詩人的愛情,她的自盡等。

而作為一條線索,又串起了人生的零碎。有了陳白露和潘月亭的關系,就輻射出金八、潘月亭、李石清、黃省三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情節。

有了陳白露和鬼們派做打交道,就輻射出顧八奶奶、胡四、張喬治的生活橫斷面。有了陳白露救小東西,就輻射出寫寶和下處陪敏的第三幕。

原則是花開幾朵,各表一枝,而由於陳白露這條線索的貫串,又蘆羨枝使之具有戲劇結構的完整性。劇作家安排方達生來找陳白露後來離開旅館作為全劇的引子,除了揭開陳白露竹均時代生活帷幕的一角外,又使整體感有所加強。

Ⅶ 《日出》是誰的作品

《日出》是曹禺的作品。

曹禺,原名萬家寶,字小石,小名添甲,漢族,祖籍湖北潛江,出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曹禺筆名的來源是因為本姓「萬」(萬),於是他將萬字上下拆為「草禺」,又因「草」不像個姓,故取諧音字「曹」,兩者組合而得曹禺。

曹禺是中國現代話劇史上成就最高的劇作家。曹禺自小隨繼母輾轉各個戲院聽曲觀戲,故而從小心中便播下了戲劇的種子。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曹禺的戲劇結構:

矛盾沖突是曹禺戲劇結構的核心,曹禺早期戲劇的結構設置緊緊圍繞矛盾沖突展開,沖突多變且因劇而宜。在多變戲劇沖突下,曹禺早期劇作有共同的精神內質的,即對原始野性的謳歌贊美。

如《原野》中描繪的原始的美,仇虎在原始森林中奔跑,「大地輕輕地呼吸著,巨樹還那麼嚴肅,險惡地佇立當中。」但是,對原始野性的謳歌贊美在曹禺後期劇作中退卻消失,戲劇沖突也隨之匱乏。而其劇作的整體結構模式則是由鎖閉世界和旁逸而出的新世界構成。

曹禺以「家」作為鎖閉世界的表達方式,而以「出走」作為走出鎖閉世界、尋到新世界的手段。其早期劇作結構模式的發展過程正是新世界逐步戰搭緩轎勝鎖閉世界的過程。

這一過程生動的體知肆現在里《雷雨》到《北京人》的創作過程中,《雷雨》是封閉式的代表作,而後的《日出》《原野》則開始體現在封閉世界縫隙中尋找新世界,隨著哪唯鎖閉世界的崩潰,新世界成為豐體結構模式。

Ⅷ .曹禺的《日出》

曹禺,劇作家、戲劇教育家,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時的所見所聞對他反帝愛國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創作起了巨大的作用。曹禺劇作在中國話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雷雨》和《日出》的發表,是中國話劇創作藝術成熟的標志。他的劇作戲劇沖突尖銳復雜,結構嚴謹;人物性格鮮明獨特,富有典型意義;戲劇語言個性化,且具動作性和抒情性,這些都是劇作成熟的標志。他促進了話劇從「案頭劇」向「劇場劇」的發展,曹禺以前,多數劇本主要以閱讀欣賞為主。曹禺的《日出》等劇作,具有極好的舞台效果。《日出》是以 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大都市生活為背景的四幕話劇。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爛面,控訴了「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社會,一方面是剝削者、「有餘者」貪得無厭,醉生夢死;另一方面是被損害者,「不足者」備受侮辱,「有餘者」和「不足者」形成強烈對比。小職員黃省三走投無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後自盡被救發了瘋,劇本描寫了他們的悲慘命運,也描寫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強的性格。
《日出》簡介
劇作選取了一個豪華大飯店和一個三等妓院作為強烈對比的場景,前者圍繞一個交際花陳白露以及糜集在她周圍的銀行經理、富婆、面首、洋教授,展開了上層社會紙醉金迷的生活;而後者,則環繞著妓女翠喜以及一個被賣到寶和下處的女孩「小東西」的命運,揭示了人間地獄般的黑暗。曹禺通過這種對比鞭撻了那個「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社會制度。

《日出》沒有傳奇性的故事。學生出身的交際花陳白露,住在大旅館里,靠銀行家潘月亭的供養過著夜生活。童年和學生時代的好友方達生聞知她墮落了,從家鄉跑來"感化"她,讓她跟自己結婚並隨自己回去。但對社會和戀愛家庭生活都已失望的陳白露拒絕了他。此時同樓的孤女"小東西"為了逃避蹂躪闖到她的房間,她雖全力救助,但終於還是被黑幫頭子金八手下的人賣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潘月亭也被金八擠垮,銀行倒閉。陳白露懾於黑暗之濃重,看不見出路,黯然自殺。方達生則表示要與黑暗勢力抗爭,迎著日出而去。

《日出》在思想和藝術上都比《雷雨》更成熟,更顯露了作家獨特的創作個性與藝術風格。作者利用陳白露的"休息室"和翠喜的"寶和下處"有限的空間,召來了三教九流,全聲色地表現了魑魅魍魎盤據的舊世界,揭示了"損不足以奉有餘"的剝削制度的本質,因而使《日出》既有鮮明的時代性,又具有深廣的歷史內容。在藝術上,作者"試探一次新路",他舍棄了《雷雨》中"太象戲"的結構和"用的過份"的"技巧",採取了與表現"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社會形態相適應的"橫斷面的描寫"。用"片斷的方法",用"色點點成光彩明亮的後期印象派圖畫"的技法,寫出"社會的真實感",因而《日出》具有紀實性的特點,開放、真切、自然。人物形象的刻畫,仍是《日出》最成功之點。對於陳白露和李石清,作者主要是寫他們性格的復雜性、內心的激烈沖突和他們被窒息被毒化的心靈歷程。而對胡四、顧八奶奶、張喬治、福生等形象的刻畫,則是著眼於他們性格的主要特點,用誇張、重復、強調的手法,使它更突出,更鮮明,如:胡四的"賤"、顧八的"俗"、張喬治的"洋奴相"。翠喜的刻畫體現了作者主觀的感情與客體描寫高度有機的融合。他寫出了一個老妓女的職業特點、生活習慣、人生哲學和感情表達的方式,沒有人為美化她,但卻寫出了與粗俗的外表形成對比的"一顆金子的心",使這個悲劇形象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1937年2月,《日出》由復旦大學學生和畢業同學組織的業余演劇團體戲劇工作社在上海卡爾登大戲院首次演出,導演歐陽予倩。鳳子扮演陳白露。同年3月,中華留東同學話劇協會在東京神田一橋講堂公演《日出》,鳳子應邀赴日飾演陳白露。接著曹禺自任導演,由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學生在南京中正堂演出了《日出》,葉子主演陳白露。

曹禺
(1910~1996)

劇作家、戲劇教育家。本名萬家寶,字小石。祖籍湖北潛江。1910年9月24日生於天津。

曹禺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時的所見所聞對曹禺的反帝愛國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創作起了巨大的作用。1922年入南開中學。1925年加入南開新劇團,成為骨幹。1928年入南開大學政治系,次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6年8月始在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教授戲劇。抗日戰爭開始後,他隨戲校遷至四川。1946年返回上海,後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1947年1月回國,應聘於上海實驗戲劇學校。1949年初,曹禺接受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安排,由上海經香港抵達北平(今北京)。後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參與籌備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1949年7月文代會召開,曹禺被選為主席團成員。1950年、1952年先後被任命為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文化大革命中,曹禺遭到迫害,被迫擱筆。1988年11月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執行主席。曹禺是中國話劇史上繼往開來的作家。在他之前的話劇先驅者們,大都是以話劇作為宣傳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沒有機會更多推敲話劇的藝術問題。曹禺繼承了先驅者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同時廣泛借鑒和吸收了中國古典戲曲和歐洲近代戲劇的表現方法,把中國的話劇藝術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的《雷雨》成為中國話劇藝術成熟的標志。其後的《日出》、《北京人》、《家》也都是傑出作品。曹禺的作品,對導演、表演藝術和舞台美術也發生了深刻的影響,使話劇成為真正的綜合性藝術,為話劇爭取了更多的觀眾,從而發展提高了劇場藝術。他的作品,特別是《雷雨》和《日出》,是50多年來演出場次最多的劇目,一直是劇團的保留劇目和院校的實驗演出劇目。同時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上演。

曹禺的作品除《雷雨》(1933年)、《日出》(1935年)外,還有《原野》(1937年)、《蛻變》(1939年)、《北京人》(1941年)、《家》(1942年,根據巴金同名小說改編)、《艷陽天》(1947年,電影劇本)、《明朗的天》(1952年)、《膽劍篇》(1961年)、《王昭君》(1978年)。此外,曹禺還翻譯了英國劇作家W.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Ⅸ 曹禺的《日出》徐帆版的,其中片尾的主題曲很好聽。但不知叫什麼

http://www.verycd.com/topics/26726/這里有個專集,裡面可以下載,有這個曲子的.

歌詞如下:
《日出》片尾曲《一滴朝露》

《日出》片尾曲《一滴朝露》

歌手:羅時豐
專輯:《唱歌的人》

一夜冷風吹 露珠草上凝
天地無語悶簡悄悄春發生 春發生
一生之水一滴露 何處覓芳蹤
身也飄零 心也飄零 飄零
夜夜盼天亮 又怕朝日升
千年相逢轉身離別中
滾滾紅塵來復去 只見日月明
愛也是痛 恨也是痛
相識在遠方 相思在黎明
人醉了夢醒了 人醒螞碰褲了夢碎了
芳草連天塵埃終落定
綿綿歲月堆成土
女兒水做成
來也晶瑩 去也晶瑩
人醉了 夢醒了 人醒了 夢碎了
天已亮 人已去 淚已干 風吵埋已靜
一滴朝露 一點紅

閱讀全文

與曹禺日出電影主題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文章寫到電影的主題句 瀏覽:582
帝都電影去哪裡看 瀏覽:92
風雨哈弗路電影主題曲 瀏覽:787
8分鍾微電影怎麼拍 瀏覽:991
電影院的3d眼鏡如何看3d電視 瀏覽:336
歐美中文字幕的電影在哪裡找 瀏覽:150
微電影鏈接軟體 瀏覽:292
李宇春的最新電影 瀏覽:918
平板電腦看電影軟體哪個好用 瀏覽:713
上海電影影視專業培訓 瀏覽:733
魯哥迅雷電影ed2k 瀏覽:804
平民視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01
一個好哥哥電影完整版 瀏覽:672
電影英雄在哪裡 瀏覽:887
微電影慈父與魔鬼 瀏覽:375
最新國外真軍電影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991
電影大哥不要主題曲 瀏覽:661
壯舉模式電影有哪些 瀏覽:240
北京電影學院演員明星 瀏覽:601
免費vr電影網站哪個好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