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恩尼奧莫里康內配過哪些電影

恩尼奧莫里康內配過哪些電影

發布時間:2023-05-22 02:06:59

㈠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音樂魅力賞析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音樂魅力賞析

【 摘要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創造的又一個電影奇跡。而電影的配樂是由同樣來自義大利的作曲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創作,這位偉大的作曲家不僅僅只是為這一部電影進行過配樂,他已經為全世界400多部電影做過配樂了。這其中就包括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的「回家三部曲」——《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等。作曲大師埃尼奧·莫里康一生擔綱製作的配樂不計其數,本文將在這里通過對《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的音樂賞析,來感受這位才華橫溢在世界享有頂級聲譽的義大利配樂大師的音樂魅力。

【 關鍵詞 】電影;《海上鋼琴師》;音樂賞析

0.引言

       提起埃尼奧·莫里康的名字,肯定很多中國人都不認識。但是喜歡文藝電影的觀眾肯定看多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導的「回家三部曲」——《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這三部電影在各大文藝電影推薦的網站和帖子上長期占據榜首,一部好的電影其配樂一定要做的好,那怕是一部商業電影,能與電影故事情節緊密相連,幫助烘托出電影的氣氛,並營造出電影想表達的內容。那麼文藝電影在電影配樂上的要求就更加的苛刻,《海上鋼琴師》作為一部始終在圍繞著音樂這個話題的故事而創作的電影,對於電影音樂的配樂要求就可想而知了。

1.音樂下誕生的生命

       看過《海上鋼琴師》的觀眾都知道,電影主人公是一位在船上出生的人。那時候的遠渡游輪在海上航行的時間長的要一兩年時間,也許電影主人公的父母就是在上了游輪以後相愛並生下了他,又也許是他們還沒有準備去迎接這個突然降臨的新生命,選擇拋棄了他。然後,被輪船上的鍋爐工人丹尼收留下來,因為沒有名字,剛好那年是1900年,所以大家就叫他1900.他這一生沒有離開過輪船,也沒有登上過陸地,這一生都是在倫船上度過。在他很小的時候,鍋爐工人丹尼根本沒有什麼時間照顧他和教育他,他每天都在輪船的地板上爬來爬去。輪船上其實就是一個微縮版的世界,上面有全世界的不同膚色的人類,他們還有高低貴賤之分。1900每天都在輪船上玩,看形形色色的各路人,看晚上輪船上的貴族舉辦的音樂會,在所有樂器之中他看上了鋼琴,也許是因為鋼琴的美妙多變的音色打動了他。他沒有老師,船長和樂手們不會讓他碰鋼琴,他只能蹭晚上沒人的時候才能去練習,白天耳濡目染,晚上實踐練習。終於有一天,他以自己高超琴技代替掉了輪船上鋼琴師,也從此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2.《海上鋼琴師》音樂分析

2.1主題音樂分析

(1)音樂與電影的風格

         《海上鋼琴師》的主題音樂大部分都是爵士樂,很多時候都是即興演湊出來的。因為1900他沒有正式向老師學過,基本上走的都是野路子,所以經過他改動過的莫扎特的作品裡面加人了大量的其他音樂元素,比如布魯斯、鄉村等音樂元素。加人1900演湊技術上的靈動,使得電影裡面的鋼琴演湊很有感染力,連不懂音樂的人都會被帶入進去。埃尼奧·莫里康為這部電影創作的主題音樂《愛的旋律》,他與電影里其它的配樂之間毫無違和感,反而更加的相得益彰。這首曲子非常的深情和典雅,即批判了這個過於物質的世界,又表達了對真愛和自由的嚮往。

(2)音樂與人物的關系

      《愛的旋律》的創作靈感來源於1900對自己心儀女孩的愛,該樂曲在影片中一共出現了十次,每一次都與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有著密切的關系。動人的旋律表達了1900對女主的愛,即興演湊的畫面也讓觀眾知道了1900高超的琴技,更是讓這首主體音樂突顯了電影的主題。

2.2背景音樂分析

     《海上鋼琴師》這部片子被譽為是20世紀最不能錯過的電影行列裡面,除了其傳奇的故事情節和演員的表演以外,電影原聲配樂的功勞也是不可小覷的,特別是對於一部文藝氣質非常濃厚的文藝片來講。偉大的義大利作曲家朱塞佩·托納托雷以深情飄逸的創作手法和細膩多變的曲風見諸,再配上影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這部片子近乎完美了。

(1)藉助音樂塑造人物

       整部電影在看的過程中讓人始終都處在享受音樂的狀態中,而導演也會根據故事情節的變化在加入新的角色時,幾乎都運用了不同的音樂形式或者不同的影月風格去卻分他們。比如,電影開頭不久鍋爐工丹尼抱著1900躺在吊床上的時候,吊床發出的叮當聲和雙簧管的簡單旋律,這樣的安排可以迅速的將觀眾帶入到影片里去,讓觀眾也感同身受到丹尼的落寞。

(2)藉助音樂營造氣氛

       不同的樂器有不同的表現力,一般琴身越大發出的聲音會越低沉,就像小提琴比大提琴音要高,還有Double bass,音非常的低,中國的二胡拉出來的聲音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悲傷的。導演就藉助了樂器的這個特點去營造影片的整個氛圍,比如,本片中著名鋼琴家莫頓上船去與1900斗琴時,在莫頓演湊完後,1900出乎意料的演湊了一首四手連彈的作品,那快速的節湊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隨後影片加入了以弦樂為主的交響樂,弦樂烘托氣氛的效果是非常強的,這一下子將影片的高潮宣洩出來了。

3.結語

     《海上鋼琴師》作為一部經典的電影藝術作品,它的經久不衰離不開電影音樂。在這部電影里音樂不是主角,而是整部片子的靈魂。《海上鋼琴師》里的音樂魅力,已經遠遠超出了電影音樂本身的作用和價值。

㈡ 上海鋼琴家是什麼電影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著名導演 朱塞佩·托納托雷 在1998年推出的一部文藝巨作,這部影片充滿了浪漫的拉丁色彩,講述了一個被拋棄在一艘蒸汽船上的棄嬰1900,無師自通地成長為天才鋼琴師的傳奇故事。音樂在這部電影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電影配樂大師 埃尼奧·莫里康內 使用了多種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風格,將爵士、拉格泰姆和古典音樂結合在一起,帶給觀眾一種獨特、清新的聽覺感受。


用音樂來推進故事
影片中大部分音樂都樂觀而輕快,雖然也有許多憂郁和躊躇的時刻,但依然與大環境融合得恰到好處。在利用音樂和電影語言的各自特點基礎上,強化音樂表現和風格。

電影中,男主角1900和鋼琴家Jelly之間,有一段非常經典的斗琴片段。伴隨著一段低調、沉悶、壓抑的音樂,鋼琴家Jelly的影子出現在畫面中,隨著他的正式亮相,更為低沉的大提琴聲隨之漸入。整個過程沒有台詞,只有一小段威士忌倒入酒杯的聲音,打破壓抑的沉悶,直到空酒杯被重重地扣在酒吧檯子上,才結束這段壓抑而富有張力的音樂。

斗琴

兩人的斗琴開始,Jelly的第一首曲子展現了他爵士大師的實力,被深深打動的1900思索了很久,順著Jelly的情緒彈起了輕柔溫馨、愛意綿綿的《平安夜》。這是一首爵士風格的樂曲,傳統平安夜是3/4拍的,1900在中間加了一段4/4拍的旋律,結尾處加入了爵士音階在斗琴的結尾部分,男主角1900演奏完一曲極富技巧、暴風驟雨般的「四手聯彈」《Enring Movement》。這首《Enring Movement》被列為「世界十大鋼琴難曲」之一。1900的扮演者 蒂姆·羅斯,將這段「斗琴」的表演練到爐火純青,把角色的彈琴天賦展現得淋漓盡致。

㈢ 請介紹著名電影配樂大師以及他們的作品

分類: 游戲 >> 網路游戲 >> 天堂
問題描述:

如題,請列舉諸如約翰威廉姆斯,詹姆斯霍納,漢斯寂默等大師以及他們的經典作品。

請發原創帖,謝謝合作!!!

解析:

fly-bbs/read.php?tid=7490

當音樂愛上電影——世界電影配樂大師巡禮(致敬貼)

電影配樂一直是我的興趣所在,而電影配樂大師們也是我所崇拜的對象。因為電影,音樂被賦予了別樣的意義;因為音樂,電影讓我們的記憶更加深刻。

每次看電影,人們總是把目光投向台前的演員或幕後的導演,可是往往讓人真正投入的電影,那些真正震撼靈魂的東西,是不朽的電影配樂。

現介紹一些應該被我們記住的大師......所有資料來源於網路,歡迎各位補充!

John Williams—約翰.威廉姆斯

1932年2月8日出生,美國人。

電影配樂大師約翰.威廉姆斯是電影配樂家中的佼佼者,他有好萊塢大片音樂教父之稱。曾超過24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提名,並5次獲獎。同時,他的配樂還15次獲得格萊美獎(Grammy Award)。

說起他的作品,大家一定非常的熟悉,大部分斯皮爾伯格的電影都是他擔任的配樂。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戰》三部曲、《辛德勒名單》、《第三類接觸》、《大白鯊》、《E.T.》等。近期的作品有《愛國者》,《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藝妓回憶錄》等。盡管有人抱怨他的音樂聽起來都一回事,但其氣勢磅礴的配樂,確實無可替代。

此外,他還是個指揮大師,為自己的作品擔任指揮。他擔任指揮的音樂會幾乎是場場爆滿。

John Barry—約翰.巴瑞

約翰.巴瑞1933年出生於英國 ,也是一位聲名遠揚的著名配樂大師,其作品曾5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獎。

他的代表作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後期的作品、《午夜牛郎》、《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與狼共舞》、《時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別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James Horner—詹姆斯.霍納

他是新一代的電影配樂大師,擅長於運用英格蘭、蘇格蘭等歐洲民間音樂的素材來創作。

詹姆斯.霍納的作品我們是最熟悉的,記得泰坦尼克號嗎,第69屆奧斯卡的最佳配樂。那悠揚的風笛聲相信很多人至今難以忘懷。

其代表作有:《特洛伊》《光榮》、《燃情歲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羅13號》(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羅》(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 (末日大撞擊)、《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國鼠潭》。

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

又一個可怕的義大利人,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是個長命的超級快槍手,從1952年至今,為超過400部電影作了配樂,他的音樂風格囊括了古典、爵士、搖滾、義大利民謠、先鋒音樂等幾乎所有的音樂類型。上世紀60年代,他與導演Sergio Leone拍擋,為一大批粗製濫造的「義大利式西部片」譜寫音樂,成了名副其實的西部片音樂之王。但這位精力旺盛的大師卻也並非僅靠「殺片無數」取勝的莽漢,他的經典代表作層出不窮,1990年之後的晚年作品依然殺氣逼人,絕對不是靠早年英名混飯吃的糟老頭子,令人折服。

代表作品:《美國往事》《教會》《天堂影院》《海上鋼琴師》

伽伯瑞·雅德(Gabriel Yared)

伽伯瑞·雅德(Gabriel Yared)這個在黎巴嫩出生的法國人,剛出道的時候是個流行歌曲作者,1973年接了第一部電影配樂,而讓他真正入行的是1979年為戈達爾的影片《人人為自己》(Sauve Qui Peut (la Vie))作曲,之後接到大量訂單,最多的一年裡同時為7部電影配樂,但他總是能通過不同的音樂類型和風格,發揮自己的浪漫靈感,從古典到搖滾、從民謠到爵士。他的第一個代表作是《37.2℃》,而由杜拉斯小說改編的電影《情人》為他贏得了法國愷撒獎。當然,最厲害還是《英國病人》,讓他捧回了1996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兩座獎杯。

代表作品: 《37.2℃》《情人》、 《英國病人》、《心計》

尼諾·羅塔(Nino Rota)

尼諾·羅塔(Nino Rota) ,義大利音樂教父,生於1911年,來生僅電影配樂就寫過145部,還不包括其它歌劇,管弦樂作品。他畢業於米蘭音樂學院,與義大利名導費里尼合作長達三年,創出無數影音經典。而他在條件遠不如好萊塢的情況下,以義大利民謠和過人天份為武器,再加上本土強悍和不屈服的民風,寫出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而其中最為耀眼的則就是《教父》(GODFATHER),以典型的西西里旋律寫出的樂章富含動人的深情。

代表作品:《教父三部曲》、《八部半》、《戰爭與和平》、《在羅馬的陽光下》

Maurice Jarre—莫里斯·賈爾

法國人。這位配樂大師的許多音樂動人之極,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題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

其他的著名代表作還有:《 *** 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漫步雲端》(A walk in the winds)。《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等。

Jerry Gold *** ith—傑瑞·戈德史密

傑瑞.戈德斯密斯是電影配樂大師Miklos Rozsa(電影《賓虛》的配樂者)的學生。其風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早期電影流行交響配樂時,他的代表作有《巴頓》,後來他為電影《Omen》(天魔)大膽創作的黑色聖歌,曾獲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七十年代開始流行電子音樂代替交響配樂,他並沒有停留在舊有風格上,創作出獲配樂金像獎的許多佳作,如:《第一滴血》、 《star trek》等作品。近作還有《星艦迷航》、《異形》、《the Mummy》、《花木蘭》、《空軍一號》等代表作,以八十高齡而新作不斷,令人欽佩。不過已於2004年7月去世了,真是電影配樂界的一大損失。

Danny Elf Nan—丹尼.艾福蘭

丹尼.艾福蘭代表作:《蝙蝠俠》(batman)、《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神通廣大》、《Man in black》。

Thomas Newman—托馬斯.紐曼

托馬斯.紐曼是八十年代開始比較活躍的一位電影配樂大師。其代表作為大家熟知的有:《 *** 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聞香識女人》(scent of a woman)。

Hans Zimmer—漢斯.基默

1957年9月12日出生,德國人。

他是我個人最喜歡的配樂大師,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他所配樂的電影大部分我都看過並且非常喜愛。而且有好幾部都是我偶像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他的作品——《獅子王》和《埃及王子》這兩部動畫片的配樂,更是我童年時代的美好回憶。最近幾年的作品有《達芬奇密碼》、《天氣預報員》、《蝙蝠俠歸來》《亞瑟王》等。

其他著名的作品還有:《角鬥士》、《The Thin Red Line》、《紅色警戒》(Crimson Tide)、 《石破天驚》(the rock)、《斷箭》(Broken Arrow)、《雨人》、《黑雨》(Black Rain)、《綠卡》(Green Card)、《太陽淚》、《珍珠港》、《漢尼拔》等。

Michael Kamen—邁克爾.凱曼

代表作:《致命武器》系列(Lethal Weapon)、《俠盜羅賓漢》(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奧斯卡金獎)、《終極警探》系列(Die hard)、《最後的魔鬼英雄》(Last Action Hero)、《這個男人有點色》(Don Juan De Marco奧斯卡提名)、《101忠狗》(101 Dalmatians)。

凱曼大師已於2004年去世。

Max Steiner—麥克斯.斯坦納

早期著名的配樂大師,其代表作有:《飄》(Gone with the wind) 、《Now voyager》 、《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 、《Since you went away》,以上作品全部曾獲奧斯卡金像獎配樂獎。

Elmer Bernstein—埃爾默·伯恩斯坦

代表作《七俠盪寇志》I/II,《純真年代》、《成為馬爾科維奇》、《造雨人》、《我的左腳》,《蜜莉姑娘》、《殺死一隻知更鳥》、《遠離天堂》、《恐怖角》、《十誡》等,多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並數次獲獎。他也於2004年去世。

James Newton Howard—詹姆斯.紐頓.霍華德

代表作:《水世界》(Water world)、《大峽谷》(Grand canyon)、《執法捍將》、《伴我一生》(dying young)、《驚愫》(Primal fear)。

久石讓

提起久石讓,宮崎駿迷一定不會陌生,因為只要你留意每部宮氏電影的開頭或結尾,就會看見這個名字——音樂:久石讓。

久石讓,1950生於日本的長野,是日本最多產,同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現代音樂藝人之一。在長達二十年的傲人音樂生涯中,他擔任作曲、製作、編曲和演奏等多項工作。久石曾為超過二十部電影擔任配樂工作,並曾四度贏得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獎。他還從1992年起連續三年獲得日本最高電影音樂大賞,1999年又第四次獲得此獎。他還為許多電視連續劇以及數不清的電視廣告製作配樂。這位以獨特的極簡風格著稱的鋼琴兼鍵盤手曾出版超過20張以上的暢銷個人專輯,每張都是數一數二的佳作,可謂碩果累累!

久石讓早年曾就讀於日本國立音樂學院,修習作曲。1982年,久石讓在畢業的同時推出了他的第一張個人音樂作品專輯。1983年,經人介紹,久石讓結識了宮崎駿,此時宮崎駿正致力於《風之谷》的創作。聽過久石讓創作的[風之谷]的印象音樂後,宮崎駿被深深打動了。此後影片公映後更證實了宮崎駿的眼光,久石讓為該片創作的配樂深深地打動了無數的觀眾以及評論人。因此次年宮崎駿的"GHIBLI(吉卜力)"工作室後,久石讓便一直擔當宮崎駿動畫的音樂監督至今。

久石讓是一個非常活躍的音樂創作人。如今,久石讓不但是宮崎駿的音樂代言人,更與北野武漸成黃金組合,創作了《寧靜的海》、《Kids Return~壞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等佳作。 此外的配樂大作還包括:動畫電影《阿里安》、《機器人嘉年華》,《仔鹿物語》、《水之旅人》、《寄生前夜》等等。在日本,久石讓早已是聞名遐邇的資深音樂人。1998年,久石讓 更獲邀擔任日本冬季長野殘疾人奧運會的音樂製作總監,如此重要的任務可說是對他在音樂界大師級地位的莫大肯定。

Howard Shore—霍華德.肖

霍華德·肖出生於1946年10月18日,加拿大多倫多人。他最為我們熟悉的作品,當然是史詩巨作《指環王》三部曲了。他憑指環王首部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而後,又憑為《飛行家》的配樂再度獲獎。

歷數霍華德所創作過音樂的著名影片有1988年湯姆漢克斯的成名影片〈成長〉(Big)、〈沉默的羔羊〉、七宗罪〉、〈入侵腦細胞〉、

海倫·卡蘭德羅(Eleni Karaindrou)

希臘作家導演安哲洛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御用配樂人,海倫·卡蘭德羅(Eleni Karaindrou)是這個行業里少有的女性。導演安哲洛普洛斯的電影沉重而悲愴,卡蘭德羅的音樂同樣也深沉苦情。然而,對於熟悉希臘式悲劇以及天生就有希臘式悲劇情結的人來說,卡蘭德羅的音樂無異於蕭瑟生命中的天籟之音,盡管作品不多,但已經成為作家電影音樂的典範。

代表作品:《霧中風景》、《尤里西斯生命之旅》、《永恆的一天》

譚盾

譚盾,一個為華人音樂家贏得榮譽的名字。1957年出生於湖南的譚盾,曾多次榮獲中國國家級創作獎,他的管弦作品《道極》更被評選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除此之外,譚盾在實驗創作藝術上也非常活躍。他的《紙樂》、《陶樂》與《水樂》等音樂劇,都在國際前衛藝術領域里產生很大的影響,並獲得廣泛的好評。其它諸如「Weber國際作曲獎」、「山多利作曲大賞」、「MIT傑出藝術成就獎」等國際獎項,更將他的聲譽推至最顛峰。

在第44屆格萊美中,譚盾再度為華人音樂家贏得榮譽,以電影《卧虎藏龍》主題曲《月光愛人》獲得「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提名,又以《卧虎藏龍》原聲帶中的《永恆的誓言》獲得「最佳古典音樂」提名,而取自《易》中的吉他協奏曲則獲得了「最佳古典音樂協奏曲」提名。

代表作品: 《卧虎藏龍》、《英雄》

奇斯洛夫斯基

一提起他,就得說奇斯洛夫斯基。這位學法律和歷史出身的波蘭音樂家普瑞斯納(Zbigniew Preisner),可能不太喜歡配樂人里的這個「配」字,因為他要求音樂即使脫離了電影,也要讓人百聽不厭,甚至要可以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單獨欣賞。所以他跟奇斯洛夫斯基的關系更像是真正意義上的拍擋,總是在電影籌拍時就加入劇本討論,使得音樂不僅能完全融入電影中,也讓電影的精髓也完美地滲進音樂之中。這一點在《藍》里得到了充分體現,有人甚至評價說這部電影就是普瑞斯納音樂的影像版。另外,他也作過不少非奇斯洛夫斯基電影的音樂。

代表作品: 《紅》、《藍》、《白》 、《兩生花》

范吉利斯(Vangelis)

希臘音樂大師范吉利斯(Vangelis),作為電影配樂大師里BOS級別的人物,被人們稱為現代的瓦格納,范吉利斯的配樂作品也大都是史詩般的。有朋友說范吉利斯每隔十年就能創作一部顛峰級的作品,1981年的《火戰車》,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2004年的《亞歷山大大帝》,每一部作品都能堪稱電影配樂史上的經典之作。

㈣ 莫里康內是著名作曲家,能說一下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嗎

義大利是一個有著美麗風景的國家,著名景點威尼斯等等。同時他們國家的藝術氛圍也非常好,義大利歌劇,義大利的電影都很好。今天要講的就是義大利的傳奇作曲家莫里康內。他一生有著諸多的作品,涉及到的曲風從古典音樂,搖滾,電子等,配過的電影和電視劇多達幾百,獲得的榮譽也是數不清,很多人都是他的粉絲。包括昆汀,王家衛,斯皮爾伯格等名導演,甚至還有席琳迪翁。

海上鋼琴師自不用說主角1900靠著莫里康內的加持十分讓人關注,尤其是斗琴那一段十分驚彩。天堂電影院這部電影相信很多人最印象深刻的就是最後那一幕吻戲的混剪搭配著莫里康內的感人的音樂,很多人都想到了自己的遺憾,自己的愛情。

㈤ 電影《海上鋼琴師》中的斗琴曲目是哪六首最好能一一說明。

《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敘述了一位誕生於海上的音樂奇才,精彩不凡且極富爭議的一生。為《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操刀配樂的是世界電影界著名和資深的義大利最具風格的作曲家 Ennio Morricone 埃尼奧·莫里康內,從處女作《法西斯分子》到1997年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這位大師參與製作的各國電影配樂已不下400部了,故被音樂界冠以最多產的作曲家美譽。現時已經是70多歲高齡的他,仍擁有豐富的創作靈感和素材,在《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里,大師以鋼琴為主配合適當的管弦樂和室內樂創作出音色醉人、旋律優美和風格雋永的迷人樂章。 在《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里,大師以鋼琴為主配合適當的管弦樂和室內樂創作出音色醉人、旋律優美和風格雋永的迷人樂章。其中隨性的爵士音符隨處可見,出彩的配樂表現出這張大碟決不流俗的態度。同時這張原聲大碟還請來 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 等鋼琴獨奏家,演繹 Jelly Roll Morton 及 Scott Joplin 等散拍樂名家的代表作品。原聲大碟中,1900在滑動的鋼琴的上彈奏、與爵士樂大師鬥法機巧跳脫,精妙無比,尤其是他透過舷窗看到暗戀情人即興創作的那一曲《Playing Love》,更是溫婉細膩如喁喁私語,被公推為全片最動人樂章。全專輯最具吸引力的當屬 Ennio Morricone 埃尼奧·莫里康內 與前 Pink Floyd 樂隊大將 Rogers Waters 以及重搖滾樂隊 Van Helen 的當家吉他手 Edward Van Helen,三巨頭首度合作的電影主題曲《Lost Boys Calling 失去的呼喚》,悠遠飄渺,增添幾許傳奇深度。世紀末回首世紀初葉最動人的海洋傳奇巨作已經誕生。 《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絕對是1999年最不容錯過的電影原聲帶之一,Ennio Morricone 埃尼奧·莫里康內 以深情飄逸的典雅曲風,又一次擄獲觀眾與樂迷的心。這張原聲帶有些像是《新天堂樂園》與《四海兄弟》等作品的混合體,管弦的氣質承襲了《新天堂樂園》,《四海兄弟》抒情典雅的懷舊色彩,與幾許《鐵面無私》的繽紛飛揚,同時又加入了《四海兄弟》與《豪情四海》的復古爵士風情,而它又不僅止於此,Ennio Morricone 埃尼奧·莫里康內 在這張作品中也帶來許多嶄新而且動人的感受。第十軌的《Trailer》,是一個十分優美的主題旋律,細致優雅的旋律性有如 John Barry 的唯美風格,然而當鋼琴登場的一剎那,你突然知道這是完全不同的東西,Ennio Morricone 埃尼奧·莫里康內 又一次展現他將不同音樂體材合而為一的手法,在管弦最深刻動人的時刻,隨性而至的切入幾段即興浪漫的爵士鋼琴,營造出令人驚艷的效果,信手捻來間即將爵士音樂處理的這般瀟灑飄逸又深情動人,是十分特別的感覺。 《Trailer》是整部配樂的主軸,同時也是故事的 Love Theme,Ennio Morricone 埃尼奧·莫里康內 在兩段戀曲《Playing Love》與《Silent Goodbye》中,將這個主題做了十分優美的演繹,其中《Playing Love》與《Silent Goodbye》的風格與《新天堂樂園》的 Love Theme 表現手法十分接近,《Playing Love》帶了一股清新悠然的甜美,而《Silent Goodbye》的弦樂則鋪陳出懷念感傷的感觸,至於23軌的《Playing Love》是一首細膩抒情的鋼琴獨奏,充滿了深刻動人的款款柔情。另外比較特殊且十分搶眼的主題變化是《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On The Ocean》,Ennio Morricone 埃尼奧·莫里康內 將主題由遙遠的懷念,變化出開闊飛揚,閃亮興奮的神采,雖然音樂本身和《鐵達尼號》全然不同,不過倒有幾分讓人聯想起《鐵達尼號》啟航時的高昂情緒,交響編曲的處理展現了一如《鐵面無私》的奔放與力量,不過感覺上,《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有更優美的主題旋律,更豐沛的情感,與更富傳奇色彩的悠遠美感,這首作品又與最後一首配樂作品《Ships And Snow》,形成一種前後呼應的整體色調,《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On The Ocean》以燦爛興奮的神采揭開了一個傳奇故事的序幕,而《Ships And Snow》則以深邃收斂的情緒為傳奇故事劃下休止符,不過其實那並不真正是一種」結束」的感覺,更像另一個開始,畢竟所有的傳說最美的地方,正是在於它們並沒有確切的結局。整部配樂借著脫俗深刻的《Trailer》,描繪出主角1900不凡的人生際遇與深刻的感情世界,因此,在原聲帶的結尾,Ennio Morricone 埃尼奧·莫里康內 與 Roger Waters、Edward Van Halen 等大師,更進一步將《Trailer》改寫成真摯深邃,詩意動人的主題曲《Lost Boys Calling》,連手打造出今年電影主題曲的代表作。 就像所有中文譯名與」鋼琴師」有關的電影一樣,鋼琴演奏自然是電影配樂的一大重心,何況這部電影最初正名為「海上鋼琴師的傳奇」,所描寫的鋼琴家1900是一個飄迫於大洋間的傳奇爵士樂手,自然,在原聲帶中是少不了精彩的鋼琴演奏,而且是爵士樂的鋼琴演出了。自《四海兄弟》以來,Ennio Morricone 埃尼奧·莫里康內 寫起二十世紀初的爵士音樂作品,向來就有鮮明出色的個人風格,《1900's Madness N.1》與《1900's Madness N.2》都是輕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娛樂性的作品,而《Danny's Blues》是一首慵懶閑散,情調迷人的藍調作品,是我個人最喜愛的作品之一,《A Goodbye To Friends》則有如感傷的呢喃,帶了一股落漠的愁緒。除了莫里克奈本人的創作外,也特別邀請 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 等鋼琴演奏家,演出 Jelly Roll Morton 及Scott Joplin 等當代名家的爵士音樂作品(《The Crave》與《Peacherine Rag》),營造出濃濃的時代氛圍,當然,古今作品對照下,Ennio Morricone 埃尼奧·莫里康內 捕捉早期爵士音樂神韻的技巧之傳神,當然也不言而喻了。 而非爵士風格的鋼琴作品亦有精湛的發揮,除了上述將主題旋律以鋼琴獨奏演出的《Playing Love》外,《Study For Three Hands》是一段流暢繁復的聯彈,《A Morzart Reincranated》是一段宛若夜曲般的恬靜作品,氣質十分優雅,這兩段作品雖然風格大相徑庭,卻都有幾分古典音樂的格調。而《The Crisis》則是一個比較沉靜憂郁的主題,《Nocturne With No Moon》也渲染著一種幽靜沉漠的情緒,而且旋律十分優美,與爵士音樂的活潑悠遊形成一股內斂的對比性。最後,《Child》是我一定要特別一提的作品,是一個獨立的主題,也是整部配樂最甜蜜純真的作品,充滿了天真可愛的赤子之心。 Ennio Morricone 埃尼奧·莫里康內 的大師級地位早已無庸置疑,《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再一次印證其寶刀不老的實力,音樂風格輕易貼切的悠遊於各種領域間,讓古典的音樂技巧變得平易近人,直探人心,也讓通俗的音樂類型有脫俗的表現,而且完美的將各種音樂素材重新結合再造,又一次為樂迷與觀眾帶來新的音樂創意與音樂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師手筆。 1.1900's Theme 2.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3.The crisis 4.The Crave 5.A Goodbye to Friends 6.Study For Three Hands 7.Playing Love 8.A Mozart Reincarnated 9.Child 10.1900's Madness 11.Danny's Blues 12.Second Crisis 13.Peacherine Rag 14.Noctume with No Moon 15.Before the End 16.Playing Love 17.I Can and Then 18.1900's Madness#2 19.Silent Goodbye 20.Ships and Snow 21. Tarantella in 3rd Class 22. Enring Movement 23. Police 24. Trailer 25. Thanks Danny 26. Magic Waltz 27. The Goodbye between 1900 and Max 28. Goodbye Duet 29. Portraits 30. Lost Boys Calling

㈥ 配樂大師莫里康內:為電影注入詩意的靈魂

2020年7月6日,義大利作曲家、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與世長辭,享年91歲。

你或許對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一定對他配樂的電影耳熟能詳——《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美國往事》《八惡人》《洛麗塔》《黃金三鏢客》……

莫里康內與「鏢客三部曲」「往事三部曲」的導演萊昂內

莫里康內與「時空三部曲」的導演托納多雷

莫里康內與《八惡人》的導演昆汀

莫里康內一生創作的影視音樂作品超過500部,風格跨越古典、爵士、流行、搖滾,贏得過奧斯卡原創音樂獎和終身成就獎、3次金球獎、3次格萊美獎、2次歐洲電影獎、6次英國電影電視藝術獎項,以及威尼斯影展金獅榮譽獎。鉛拆對於誕生不過百餘年的電影而言,這位終身為電影音樂服務的老人本身就是不可復制的傳奇。

莫里康內憑借《八惡人》配樂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我不認為好的音樂能夠拯救一部爛電影,但一部成功的電影能為音樂提供被聆聽的機會。」在電影的黃金時代,莫里康內所配樂的影片大都指向平凡世界中千磨百折的人生。就讓我們透過一幀幀經典的畫面,來聆聽莫里康內用音樂創造的電影的靈魂。

《法西斯分子》 Il Federale 1961年

盧西亞諾·薩爾茨導演的這部黑白電影是莫里康內公認的配樂處女作。描寫了二戰末期盟軍解放羅馬前後,分處兩個敵對陣營的兩個小人物的命運逆轉和特殊友情。

在小軍鼓活潑的節拍中,木管做數樂器奏出諧謔的進行曲,尖銳俏皮的高音引領著笨拙滑稽的低音,帶有黑色幽默的意味。這部影片上映後大獲成功,讓莫里康內在圈內嶄露頭角。

《荒野大鏢客》 A Fistful of Dollars 1964年

成就賽爾喬·萊昂內影壇地位的「鏢客三部曲」和「往事三部曲」均由莫里康內操刀配樂,他們的合作十分默契。

在「鏢客三部曲」中,這位義大利導演賦予美國西部夢想一種獨特的史詩風格:從金光閃閃的美國夢里醒來,放眼是危機遍布的荒原,印第安人已經遠去,穿行其中的是吹著口哨策馬揚鞭的游俠、賞金獵人和強盜悍匪。這一系列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

第一部《荒野大鏢客》改編自黑澤明的《大鏢客》:神槍手來到墨西哥小鎮,為了鏟除惡勢力而作卧底,挑撥兩個黑幫家族廝殺,最終使小鎮恢復平靜。

莫里康內的樂器編配十分新奇,他沒有採用傳統電影配樂使用的大型管弦樂,而是大量運用小號、吉他、陶笛、小軍鼓,以及口哨、馬鞭、鐵砧、鍾等自然之聲,用音符描繪出粗糲的鄉土風情和豪邁的西部世界,凸顯樂曲的敘事性。

主題曲俏皮槐胡棗的口哨聲勾勒出桀驁不馴的牛仔在黃昏騎馬而過的景象,電吉他奏出熱血噴張的旋律,馬鞭聲、鍾聲和鐵砧敲打的聲音與男聲低吼構成了立體化的聽覺效果。

這段由墨西哥小號奏出的激昂旋律,渲染出英雄歸來的悲壯情緒,碧血黃沙寥寥落寞,殘垣斷壁蒼涼凄美。

《黃昏雙鏢客》 For a Few Dollars More 1965年

鏢客系列二講述了賞金獵人與身負家仇的神槍手聯手打敗惡勢力的故事,具有更強烈的悲劇色彩,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更加復雜。

片中莫里康內沿用了第一部的主旋律,以形成具有標志性的系列作品。不同的是,他將吉他換成了口簧琴。主題曲一開始,口簧琴奏出跳躍的旋律,有一種揶揄戲謔的腔調。接著,活潑的口哨引出神槍手主題,樂隊奏出策馬奔騰的節奏,伴以男子和聲和電子音效,音樂畫面漸弱,奔向遠方。

這首悲壯的樂曲在八音盒的空靈呢喃中展開,撥奏與響板加劇了緊張氣氛,充滿復仇意味,緊接著一段聖詠喚起管風琴的嘶鳴穿透穹頂,小號接過主題,抒發著無盡的哀愴。

《黃金三鏢客》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年

「鏢客系列」的收山之作將背景設定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刻畫了好人、壞人和醜人三個硬漢形象。在恩怨廝殺和命運糾葛中,他們意外捲入一場驚心動魄的尋寶之旅,以盪氣回腸的「三人對決」結束。

口哨和小號依舊是影片配樂的主導元素,同時融入印第安笛、陶笛、電吉他、八音盒聲效,以及土狼嚎叫和人聲吟唱,充滿想像力的編配展現出壯美的音響效果。

音樂在西部風情之外,還突出了動盪的戰爭背景——慘烈的爆炸、屍橫遍野的戰場。口琴吹奏出蒼涼的旋律,描繪了離家遠征的軍人內心的悲苦和生死未卜的命運,與昂揚的凱歌形成鮮明對照。

義大利出品的「鏢客三部曲」重新塑造了西部電影風格,把好萊塢西部片從低谷拉向又一個高峯,開啟了「通心粉西部片」時代。正是這一系列作品將莫里康內的音樂才華推向世界。

《西部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1968年

萊昂內的「往事三部曲」同樣立足於快意恩仇的江湖情結,但更深層探討了時代、政治、暴力、貪婪、救贖等主題。《西部往事》延續了西部電影的風格,講的是一名神秘俠客來到小鎮,被捲入一名寡婦與大亨的土地爭奪戰。

?相比「鏢客三部曲」,該片的音樂更具英雄浪漫主義色彩。莫里康內摒棄了口哨、小號和吉他,將主人公的標志性道具——口琴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貫穿全片的口琴是俠客神秘莫測的象徵,是西部世界漠然的倒影,單調滄桑的旋律在緊張的弦樂烘托下,暗藏殺機。

《革命往事》 A Fistful of Dynamite 1971年

?故事發生在墨西哥革命時期,一名強盜誤打誤撞陷入了一場革命。這部影片較萊昂內之前四部西部題材更具有現實批判意義,片頭還引用了 *** 的名言「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在一段搶銀行的荒誕戲中,莫里康內幽默地引入莫扎特的弦樂小夜曲,蛙鳴聲、小軍鼓、斑鳩琴、豎笛和低音管合奏出一種烏合之眾的滑稽曲調。

《美國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年

這部非西部題材的影片,萊昂內花了13年拍攝完成,被視為他最野心勃勃的電影。影片以美國近百年歷史為背景,講述了紐約猶太社區4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之間糾葛的恩怨情仇,充溢著友誼與對立、忠誠和背叛的人性沖突。

該片是莫里康內與萊昂內的最後一次合作。他最大限度地發揮音樂對人物心理的啟示作用,4個小時的影片猶如宏大跌宕的時代哀歌。電影中反復使用了一些主題曲,包括最著名的《黛博拉之歌》和排簫演奏的《柯奇之歌》。

唯美哀婉的《黛博拉之歌》象徵著愛情與夢想的消逝,被歲月滌盪後物是人非。當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面條」與他愛戀的黛博拉在酒館相會,溫柔委婉的旋律透出感傷,鋪墊了兩人不幸的結局。當老年「面條」重歸舊地,旋律時而舒緩時而起伏,表現出主人公平靜外表下那顆動盪的心。

當「面條」陷入對往事的回憶,深沉幽怨的排簫響起,像紐約秋冬的風把街邊的死水盪漾,於心中劃出圈圈漣漪。黝黑的漣漪中顯現出一雙溢滿淚水的眼睛,瞳孔里幾個身穿長大衣的細瘦少年走過,前面還有一個蹦蹦跳跳的男孩,突然男孩停下踢踏舞步轉身逃跑,槍聲啞然響起……

《天堂電影院》 Cinema Paradiso 1988年

朱塞佩·托納多雷是莫里康內心目中另一位至親的合作夥伴。他為托納多雷的「時空三部曲」配樂,曲曲經典,為電影注入了詩意的靈魂。

《天堂電影院》是一部關於童年、成長、友誼、愛情的溫馨故事。主題曲漸進的弦樂重奏充滿懷舊氣息,將男主人公的思緒帶回西西里島那個海風吹拂的小鎮。

洋溢著青春氣息的旋律伴隨著主人公的成長。一個熱愛電影的頑童,在阿弗雷多父愛般的關照下成長為一位熱血方剛的青年。其中有快樂,也有波折,有興奮,也有迷惘,但總是心懷赤誠與希望。

著名的《愛的主題》在影片中反復響起,小提琴和木管演奏的動人旋律將所有愛的情感濃縮其中。

《海上鋼琴師》 The Legend of 1900 1998年

「時空系列」第二部,講述了一個被叫做「1900」的棄嬰在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長為鋼琴大師的故事。為烘托鋼琴師的傳奇一生,莫里康內為影片創作了數十首樂曲。

「1900」從小沒學過鋼琴,都是即興彈奏,因此莫里康內的作曲極力純真、自然,而不受其他曲風影響。

一段躁動的即興演奏後,「1900」望見了舷窗外清純的少女,第一次感受到愛情的心動,手指跟隨內心的悸動與海浪的起伏奏出一段優美的旋律,溫婉細膩如喁喁私語。

鋼琴師在頭等艙和底層船艙里彈奏,目睹著世間百態。他與小號手成為摯友,以驚人的琴技斗勝傲慢的爵士鋼琴家,目送心儀的姑娘消失在熙攘的碼頭……直到與輪船一同被炸毀,始終不肯踏上陸地去擁抱紛繁的世界。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Malèna 2000年

「時空系列」第三部,從一個少年視角講述了二戰時期西西里島的美麗 *** 馬蓮娜的故事,有青春少年對愛欲的憧憬,也有對人性的諷喻。

每當瑪蓮娜走上街頭,一段滑稽的旋律就會響起,生動刻畫了她性感優雅的步態,以及男人們垂涎的丑態和女人們妒忌的惡意。

影片主題曲凄婉而盪氣回腸,沉重的大提琴開篇,漸趨舒緩後出現輕快的長笛獨奏。純潔的旋律代表了少年眼中那個生活艱辛的美麗 *** 形象。

多年後,瑪蓮娜挽著在戰爭中失去右臂的丈夫再次出現在小鎮,她的衣著不再華麗,美麗的面龐也顯露出幾分衰老,但依然保持著當年淡漠的神情,穿過詫異望向她的眾人,帶著堅定的勇氣回來了。

《教會》 The Mission 1986年

羅蘭·約菲導演的這部影片,講述了18世紀西班牙教士在南美洲伊瓜蘇叢林為瓜拉尼族人建立教會的故事。

這部電影配樂是莫里康內最喜歡的作品之一。他巧用雙簧管,融合了瓜拉尼人的打擊樂和格里高利聖詠,使音樂沁入心靈。

《八惡人》 The Hateful Eight 2015年

這部西部片由昆汀·塔倫蒂諾導演,講述美國內戰結束後,8名身份各異的人被困暴風雪中,展開了一場混雜著暴力與生死之戰的故事。

莫里康內在影片中的配樂完全不同於此前為萊昂內所作的西部片音樂,他試圖表達一種諷刺。巴松管、低音號反復演奏著充滿黑暗氛圍的主題曲,傳達出昆汀故事裡戲劇、憤怒、絕望和諷刺等關鍵元素,聽得讓人心驚膽顫。

憑借《八惡人》的配樂,莫里康內拿下了他首座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小金人。

《音魂掠影》 Ennio: The Maestro 2020年

這是一部由托納多雷編劇並執導、王家衛等人監制的莫里康內傳記紀錄片,聚焦了大師70年職業生涯的魔幻時刻,拍攝歷時5年,暫定今年8月28日在義大利公映。

閱讀全文

與恩尼奧莫里康內配過哪些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勢不兩立迅雷下載 瀏覽:118
理論神馬網電影 瀏覽:740
身邊的小美好微電影 瀏覽:9
頭號玩家電影視聽分析ppt 瀏覽:452
免費寶馬電影 瀏覽:443
大熊的新恐龍電影天堂 瀏覽:723
原神改編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975
長牙電影手機高清在線觀看 瀏覽:374
不問西東電影心理學分析 瀏覽:128
如何把分開的字幕配到電影上 瀏覽:306
最新電影關注誰 瀏覽:846
電影武漢日夜怎麼樣 瀏覽:626
剪電影怎麼下電影素材 瀏覽:213
小學生看什麼電影好 瀏覽:719
表微電影電影 瀏覽:801
劉詩詩主演雙胞胎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45
哪些電影停了 瀏覽:668
老師搞學生電影有哪些 瀏覽:114
抖音如何上傳電影和電視劇 瀏覽:165
電影院在放什麼電影 瀏覽: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