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介紹一下蒂姆伯頓的電影《大魚》
中文名稱:大魚
英文名稱:Big Fish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2003年12月10日
電影導演:提姆·波頓 Tim Burton
電影演員:伊萬·麥奎格 Ewan McGregor
亞伯特·芬尼 Albert Finney
傑西卡·蘭格 Jessica Lange
斯蒂夫·巴塞米 Steve Buscemi
比利·克魯德普 Billy Crup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製作團隊:DcN
簡介:
類型:劇情、喜劇 片長:125分鍾
級別:PG-13級(打鬥、裸露鏡頭)
發行:哥倫比亞公司Columbia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3年12月10日(紐約/洛杉磯)/12月25日部分地區
官方網站: http://www.sonypictures.com/movies/bigfish
[劇情簡介]
老爸在兒子眼裡的傳奇一生
在《大魚老爸》這部感人至深的電影里,導演蒂姆·波頓再次施展他超凡的想像力,帶我們進入了一對父子的內心世界。愛德華·布魯姆(阿伯特·芬尼 飾)是個喜歡大吹大擂的老頭,他常常誇大自己的經歷給別人聽,講他年輕時(伊萬·麥克格雷 飾)如何浪跡天涯風光無限,從阿拉巴馬的一個小鎮出發游歷世界,然後閱盡人間無數滿載而歸。
布魯姆說他曾經看過巨人、大風雪、巫婆、以及酒店裡的連體歌手……雖然大家都對這位布魯姆敬佩不已,但他的兒子威爾(比利·庫德普 飾)卻覺得爸爸虛榮浮誇,跟他疏遠了很久。威爾的母親桑德拉(傑西卡·蘭格 飾)希望父子能夠和好,試圖重新建立他們的感情,但沒想到天意弄人,布魯姆竟然身患癌症死去了。
直到此時,威爾才為以前對父親的態度感到後悔,他發覺自己對父親了解太少,父親的一生也在他的誇誇其談里撲朔迷離。為了體會父親當時的真實際遇,威爾開始根據父親生前講述的經歷,去虛構父親的傳奇一生。在他的虛構下,年輕的父親(伊萬·麥克格雷 飾)是個旅行推銷員,常常離家到遙遠的南方去出差,而且每一次出差都經歷奇異的冒險和刺激。
威爾根據父親的講述,虛構出了四個不同的傳奇故事,但每一個都以父親的死亡作為終結。在這個過程中,威爾開始以他父親當時的心情體會所有的人、事、物,從而發現父親一生的成功和失敗……
[關於影片]
沖擊奧斯卡的野心之作
這是一部改編自小說的影片,丹尼爾·華萊士的原著小說全名是《大魚:一部神話小說》(Big Fish: A Novel of Mythic Proportions),講述年輕的兒子調查死去父親的生活點滴。《大魚老爸》一直被傳為是斯皮爾伯格執導的下一步影片,但最後還是歸於蒂姆·波頓之手,哥倫比亞甚至拒絕了夢工廠合作發行的邀請。原著者丹尼爾·華萊士可不是無名之輩,他是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撰寫過《星球大戰》(Star Wars)系列小說。《大魚老爸》(Big Fish)是他在1999年創作的小說,至今已經重版三次。
索尼哥倫比亞對本片寄予厚望,把它作為競奪明年奧斯卡的壓軸法寶,從籌拍到檔期,每一步都非常謹慎,不僅付出7000萬美元的高額投資,還數次更改上映日期,先是定在2003年12月10日在洛杉機等部分地區上映,隨後明年1月份再在北美各地放映發行,務必找准最適合奧斯卡的契機。
雖然《大魚老爸》的兩位主演伊萬·麥克格雷和阿伯特·芬尼都不是好萊塢最閃亮的一線明星,但他們都是演技實力派,往往容易被奧斯卡看好。再加上一向鍾愛神怪題材的蒂姆·波頓,本片極有可能再展13年前《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的英姿,最終獲得奧斯卡評委的青睞。
鬼才蒂姆·波頓自《剪刀手愛德華》後雖然新作不斷,如《蝙蝠俠2》、《斷頭谷》和《決戰猩球》等,卻總受到眾多爭議,好在蒂姆依然揮舞著自己炫麗迷人的神怪大旗繼續高歌前進。《大魚老爸》雖然故事和劇本都不是出自蒂姆之手,但四段式的奇幻敘事方法,也只有他這個怪腦袋想得出來。《大魚老爸》完成之後,蒂姆又開始了新片的籌拍,這次他要翻拍1971年的經典喜劇片《歡樂糖果屋》(Willy Wonka & the Chocolate Factory),影片目前定名為《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預計明年初開拍,蒂姆·波頓愛將強尼·德普可能會再次領銜。
[拍攝花絮]
阿拉巴馬的小鎮風情
因為影片講述的是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一個小鎮上的故事,所以劇組特意准備了各種車輛,包括好幾輛敞棚卡車,從好萊塢前往當地取景進行實地拍攝。從今年的1月14日到4月初,劇組在阿拉巴馬拍攝了近3個月時間,此後還要遠赴巴黎拍攝部分戲。
由於阿拉巴馬位於美國的南部,很少有電影在當地拍攝,所以劇組在那的三個月里受到了史無前例的熱烈歡迎,最後竟然有7000多名群眾演員參加了本片的演出。另外,在阿拉巴馬州府蒙哥馬利的郊區,還有一個條件不錯的電影片場,為本片省下了大筆開支。
劇組拍攝了許多阿拉巴馬溫馨小鎮的風景,蔥綠的路,嫩黃的花,以及河上薄舞,落日余暉,這一切太容易讓人浮想聯翩。有意思的是,劇組真的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古怪的「遺跡」,他們設計了許多奇怪的道具,如獅子、熊和巨型的魚,還有那輛停在樹上的車。這些非常有趣的東西都會在片中一一出現,看來,影片的確會給我們帶來不少驚喜,到時我們也會明白片名「大魚」的真實含義。
[關於演員]
浪子帥哥把家搬到劇場
看到伊萬·麥克格雷的名字,想必我們首先會和《猜火車》聯系在一起,然後是《紅磨坊》,《星戰前傳》。只可惜近年來他一直未有足夠分量的經典演出,今年夏初,他和甜姐蕾妮·齊維格大談戀愛的《隨愛沉淪》(Down With Love)更是完全喪失了他獨特的反叛性感。這次伊萬在《大魚老爸》里飾演年輕浪子的角色,可以說重現「英雄本色」(或說是留給影迷的印象吧),不過令人擔心的是,自從去了好萊塢成家立業之後,伊萬·麥克格雷的演技就再也沒有那種不羈和反叛的魅力了。現在的伊萬·麥克格雷儼然成為了戀家男人,這次遠赴阿拉巴馬拍戲,他甚至帶著全家來到拍攝地點,甚至還給他的女兒Clara找學校,實在讓我們無法想像他就是當年《猜火車》里那個鑽馬桶的「青頭」。
[點評]
充滿浪漫奇想的怪誕喜劇
蒂姆在《大魚老爸》里延續了他一貫的絢麗風格,整部影片可以說是講述主角布魯姆年輕時的四種人生,而且每一種都是獨特精彩的傳奇。蒂姆在每一段傳奇里都放進奇幻色彩,如汽車在水底行駛、遇見在水中游來游去的美人魚、在山中碰到巨人等等,像極了一部成人版的「愛麗絲奇遇記」,畫面絢麗,充滿浪漫情調和幻想氣質。
許多富有創意的的搞笑小段子的設置也為影片增色不少,保持了從始到終的喜劇風格。全片最感人的是對快樂人生、浪漫人生的追求,在輕松喜悅的情節推進下,怪誕奇遇和脈脈溫情都帶給人無盡的回味,最後會發現,人生中的快樂並不單單是某一刻,浪漫也不單單是某一件事,而是一種生活的心態和情調:就像影片中的布魯姆一樣親手創造。
獨特的創意、浪漫的情懷、絢麗的場面和感人的主題,再加上伊萬·麥克格雷的精彩演出和蒂姆·波頓的號召力,《大魚老爸》必然是目前為止最值得關注的上檔影片之一,同時也極有可能是今年最被看好的喜劇影片.
沒聽說過小說,抱歉不能幫你了。
B. 提姆·伯頓(tim burton)的電影都有什麼謝~
蒂姆·伯頓出生於1958年8月25日,從小由於受到良好的「照顧」而擁有封閉和孤獨的童年生活。於是,小伯頓一直沉迷於個人世界,喜歡用繪畫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生活。後來,他在在加州藝術學院學習藝術,在得到迪斯尼公司贊助給年輕動畫人的一筆獎學金後,他從此開始正式學習和從事動畫工作。他最初為迪斯尼公司的《狐狸與獵犬》之類的主流電視動畫片工作,但這些並不能發揮他特異的個人靈感的優勢,於是迪斯尼給他一定的自由,讓他從事自己的項目。 八十年代早期,伯頓先後搞出兩部短片,《文森特》和《弗蘭肯維尼》,一部是對恐怖片演員文森特的致敬,一部是《弗蘭肯斯坦》的兒童改編本。從題材上就可以看出伯頓動畫實驗短片的傾向,但這些早期作品太過顯露伯頓的個人趣味和品質,最初被認定不適合兒童觀看,並被永遠禁放。但保羅·魯本斯(又名:Pee Wee Herman)慧眼獨具,看出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具有良好的潛質,就請他製作了一部成本稍高的《大冒險》。這不僅是一部精彩的影片,而且在票房上也獲得很大的成功。於是,伯頓開始成為好萊塢引人注目的新派導演。緊接著,他執導了一部超自然喜劇片《甲蟲汁》,這部怪異而前衛的影片再次使得觀眾和影評家對這位年輕的導演另眼相看,也使他在動漫畫一類影片製作者行列中脫穎而出。 1989年,而立之年的蒂姆伯頓獲得一個開拓事業的大好機會,得以執導大製作影片《蝙蝠俠》。這是一部根據同名暢銷漫畫改編的超現實風格的娛樂片,漫畫風格和超現實的影片世界為伯頓提供了馳騁想像力的最好空間。但好萊塢多年不變的原則是,預算越大,影片受到的牽制越多。這部影片中伯頓的個人風格並不能得到很好的突出,但無論如何這仍然是一部打上伯頓標簽的詭異陰暗的電影,在一向明朗的好萊塢賣座片中具有一種非同一般的風格和影調。這部影片在票房上也獲得極大的成功。 1990年,借著上部影片的成功的東風,伯頓又拍攝了詭異與浪漫相融合的影片《剪刀手愛德華》。影片講述的是長著剪刀手、披著凌亂的長發的「科學怪男孩」與有愛心的普通小姑娘的一段浪漫感人的童話故事。這是他最好看、最著名、也最明朗的早期作品,雖然主角愛德華造型怪異甚至有點可怕,但影片散發出的歡快與浪漫也是突出的。在這部影片的拍攝中,他也和影片男主演約翰尼·戴普建立和發展了一種富於成效的工作關系。 1992年,他又完成了「蝙蝠俠」第二集《蝙蝠俠歸來》。由於第一集的成功,伯頓有了更多的自由處理自己的影片。於是,這部影片的調子比第一集更加陰暗低沉,以至招來華納公司的不滿,但好在影片賣座還算不錯。 1993年,一部與眾不同的的動畫長片《怪誕城之夜》問世。這又是伯頓延續自己動畫事業的成功「戰役」。雖然他只是作為故事和製片出現在演職員表裡,但影片被冠名為「蒂姆·伯頓的怪誕城之夜」,顯然是打上伯頓烙印,甚至是把伯頓風格貫徹到底的一部影片。 1994年,蒂姆·伯頓帶著緬懷與敬意,完成了以一個好萊塢傳奇默片導演生平為題材的傳記影片《艾德·伍德》。這是一位臭名昭著的恐怖默片導演,他的生活和行為在現實生活中聲名狼籍,但在影片中伯頓強調的是他獨特的個人想法和對電影的執著追求。從影片結尾處一段艾德·伍德生活紀錄片的播放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得到了伯頓的同情與理解,甚至某種程度的贊賞。富於煽動力的影片也使觀眾對伍德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影片在美國的票房和評論並不好,但不可否認這是一部很具個人色彩和感情的影片,並入圍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1995年,伯頓監制了影片「蝙蝠俠」系列的第三集《永遠的蝙蝠俠》,伯頓和華納公司的不愉快使他沒有繼續完成自己的系列。蒂姆伯頓在1996年執導了一部外星題材的科幻片《火星人攻擊地球》,這部超現實的影片使他可以再次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怪異的外星形象、近乎鬧劇的情節構思令這部影片與同類題材的其他影片顯現出不同的質感。 在沉寂了幾年之後,1999年,伯頓執導了一部古裝影片《無頭騎士》,這又是一部充滿陰暗想像力的超現實影片。片中伯頓彷彿故意在和觀眾開著實在有傷大雅的玩笑,人頭像瓜果一樣被砍下,婦女、小孩無一倖免。而伯頓也不去玩弄緊張恐怖,只是悠閑自得地向觀眾的忍受能力挑逗著。除了主人公以外,所有人的被殺似乎都是無所謂的,理所當然的,既不用你緊張也不用你興奮。這就是伯頓式的「黑色」玩笑。而在這部發生在十八、十九世紀之交的影片結尾,伯頓一掃影片中的惡作劇式的玩笑,而是充滿溫情和希望的向正在二十一世紀門檻上的觀眾致意。 2000年,伯頓將有一部《電眼人》(X: The Man with the X-Ray Eyes)獻給觀眾,相信我們屆時又將再次被伯頓世界的「黑色」想像力所征服。 -------------------------------------------- 蒂姆·伯頓 Tim Burton 僵屍新娘/蒂姆·波頓之地獄新娘/骷髏新娘 Corpse Bride (2005)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 The Many Faces of Catwoman (2005) Ray Harryhausen: The Early Years Collection (2005) Super Secret Movie Rules: Disaster Movies (2004) Mario Bava: Operazione paura (2004) Pie Plates Over Hollywood (2004) 大魚老爸/大智若魚/大魚 Big Fish (2003) Super Secret Movie Rules: Superheroes (2003) De Superman à Spider-Man: L'aventure des super-héros (2002) 決戰猩球 Planet of the Apes (2001) The Making of 'Planet of the Apes' (2001) Sleepy Hollow: Behind the Legend (2000) The World of Stainboy (2000) Lost in Oz (2000) Mario Bava: Maestro of the Macabre (2000) 無頭騎士 Sleepy Hollow (1999) 飛天巨桃歷險記 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 (1996) 星戰毀滅者/火星人玩轉地球/火星人大侵襲/外星人進攻/火星人襲擊地球 Mars Attacks! (1996) 永遠的蝙蝠俠 Batman Forever (1995) 艾活傳/艾德·伍德/愛在好萊塢的日子 Ed Wood (1994) 臭屁小子 Cabin Boy (1994) 世紀電影 Century of Cinema, A (1994) 聖誕夜驚魂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The (1993) 蝙蝠俠歸來 Batman Returns (1992) 單身一族 Singles (1992) 剪刀手愛德華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蝙蝠俠 Batman (1989) 嘩鬼家族 Beetlejuice (1988) 魔界舞男 Trick or Treat (1986) 驚異傳奇 "Amazing Stories" (1985) 黑神魔 Black Cauldron, The (1985) 荒唐小混蛋奇遇記 Pee-wee's Big Adventure (1985) 小科學怪人 Frankenweenie (1984) 儀器Tron (1982) Vincent (1982) 狐狸與貓狗 Fox and the Hound, The (1981) Lord of the Rings, The (1978)
C. 導演蒂姆·波頓的作品有哪些
《蝙蝠俠四部曲》包括四部作品:《蝙蝠俠(Batman)》《蝙蝠俠歸來(Batman Returns)》《永遠的蝙蝠俠(Batman Forever)》《蝙蝠俠與羅賓(Batman & Robin)》其中,前兩部影片由蒂姆·伯頓執導,邁克爾·基頓主演,一掃過去超級英雄片的明快,披上了黑暗的色調。伯頓的拿手好戲是擅長表現怪誕,他保留了原著中的精華,力圖使蝙蝠俠和蝙蝠俠的世界真實可信,並通過加強故事的幻想戲劇性成分來實現這一目的。
《火星人玩轉地球》是蒂姆·伯頓1996年導演的外星人入侵電影。以票房電影的預算結合B級片的劇情與特色,本片高度依賴特效,配樂則大量使用《惑星歷險》、《地球末日記》中使用過的樂器Theremin。本片被拿來與同年同樣以外星人入侵為主題的《獨立日》比較,影評與票房慘不忍睹。
D. 蒂姆伯頓電影《大魚》主要表達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大魚》創造出一個生活中不存在的理想「好男人」
愛德華的夢境實際上是對現實生活的揭示,導演藉助奇幻的故事情節傳遞著他對人生、生命以及慾望的理解與處理。
世界上只有蒂姆·波頓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向人們證實了童話式的影片故事同樣蘊涵著深刻的寓意,他甚至仍舊懷抱著最純真的理想,有著啟迪人們以無拘無束的心境過好每一天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