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天空之城電影技術方面分析

天空之城電影技術方面分析

發布時間:2023-05-19 18:13:43

『壹』 求一份《天空之城》的觀後感。詳細一點的。高分相送。

1 這1篇非常詳細

運命之章
★雲端上的架空帝國
擁有人類難以企及的高科技,這座建立在雲端上的架空帝國,曾幾何時變成了廢墟,令人欣羨的飛行技術,可以不用耗盡能源便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翱翔,這是人類窮盡此生希望達到的夢想,在動畫電影里,宮崎駿帶領我們提前進入這個原本存在於幻想小說中的天空之城拉比達(Laputa)。

天空之城的靈感及故事架構,主要來自於英國作家斯威夫特所寫的《格列佛游記》,故事中Laputa是一座浮島。以下是格列佛看見天空之城的景象:「我沿著岩石邊上走了一會兒;天氣好的不得了,晴空萬里,炙烈的太陽,灑下金光,我必須把身體側向另一邊,才不致曬傷了我的臉。就在這時候,天忽然暗了下來,我覺得有點不太對勁,因為那情形和平時從天空飄過來一片雲不太一樣。我轉過身來,只見一個巨大的不透明物體,浮在半空中,正朝著我所在的島嶼飛來。那物體看上去大約有兩英哩的高度,把太陽遮蔽了約莫六到七分鍾,但是並沒有讓我感覺到空氣變得涼爽,天空也沒有變得更加灰暗,這情形就如同我站在背陽的山谷處。隨著那東西離我所在的地方越來越近,我看它像是一個固體,底部平滑,在下面海水的映照下閃閃發光。我站在離海邊約兩百碼的一個高處,看著那個巨大的物體逐漸下降,差不多到了與我平行的位置,離開我已經不到半英哩了。我才取出袖珍望遠鏡,仔細地察看有些人站在那東西的邊緣,似乎正忙碌地上上下下。邊緣似乎是呈傾斜狀,可是我分辨不出那些人究竟在做什麼?」

按照格列佛的解釋:「Laputa 其實是quasi lap outed(拉丁文),其中lap的正確意思是「陽光在海面上跳舞」,quasi則是翅膀,不過我並不想將自己的意思強加附會,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注一)

這座架空的帝國,在文明破滅之後,依然繼續飄浮在天空中,靠的是島上非常高明的飛行石技術,而電影里戴著飛行石項鏈的少女,可以說是劇中命運安排好的角色,因為飛行石是天空之城皇室的象徵,擁有飛行石等於是擁有了天空的通行證。可是當少女架著飛行船在空中被海盜擊落時,她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借著飛行石的力量緩緩下降到地面來(位於礦坑小鎮),卻被礦山從事機械工實習的少年帕茲所救,故事於焉展開。

★彷佛天女降生

當少女渾然未覺身處的危險,以純潔的形象,緩緩下降到地面,從飛行石項鏈中發出柔和的光將她包圍,最後落在少年的懷抱里,這初次的相遇,把觀眾的情緒整個吸進去,彷佛命運註定好了似的,不可思議的邂逅,使得少年的心中,湧起一股無論如何要保護這個女孩的想法,這個畫面在心中停格了好久好久。

少年帕茲努力想要保護的,並不是海盜所覬覦的飛行石的秘密,也不是後來才逐漸解開的少女血源之謎,而是最初的邂逅,讓他覺得這女孩是值得他一生好好珍惜的,他在乎的是女孩本身,而不是圍繞在她身邊的東西。

當然,前提是宮崎駿所創造出來的是一位美少女(笑),有人說,宮崎駿畫的女孩總是長得差不多,但是神隱少女里頭的小千,就長得一副獃獃笨笨的模樣,足見導演有他自己的想法。在前期的長篇動畫作品當中,女主角的造型,總是設定在西方古典美的輪廓,隱含某種殘酷的悲劇性格,不管是風之谷也好魔法公主也好,都可以看出此一趨向。雖然天空之城乍看之下,好象是美少女與美少年邂逅的夢幻物語,不過在美麗的外表背後仍隱藏著無盡的悲哀,事實上,反映出現實世界,藏在慾望的背面往往是殘酷的人性在主導一切。

這樣的思考基模,正是牽動著故事向前推進的原動力,如同牽動著觀眾眼球朝銀幕聚焦的飛行石一樣。故事帶領著觀眾一起進入冒險世界,大家之所以會被這部動畫電影所感動,因為它點燃了我們內心冷卻已久的燃料——「想像力」。

沒有了想像力,天空之城如何能飄浮起來,盡管《格列佛游記》作者斯威夫特有著相當良好的數理背景,把浮島之所以能夠飄浮在天空中,描述得栩栩如生,不放過任何一絲細節,符合英國當時進入工業社會,倡導的機械主義美學。從寫實的動畫設定當中,可以發現宮崎駿在處理幻想世界的題材同時,眼光著重在現實的基礎上,倘若此一現實不夠穩固,則無法突顯或襯托出整個架空帝國的想像規模,動畫電影不再只是一般人眼中幼稚的卡通,也可以讓成人接受,它就是一部電影,同樣需要足夠地投入才能欣賞個中的奧妙,這一點宮崎駿的確辦到了!

守護著自己所愛的人,是少年邁向成長的必經之路,經由種種的磨煉,使其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在現實當中是一段艱辛漫長的過程。當我們看到他們兩人在即將要崩塌的溪谷鐵道的橋桁上,緊緊抓住的雙手鬆脫了,帕茲隨希達跌落到谷底,快要接近地面的時候,兩人又借著飛行石的奇妙力量,放開雙手飄浮起來,在空中翔舞之姿,是如此地美妙,這時候兩人還只是孩子而已,單純到沒有半點雜念,令人羨慕到不行。

注一 原文如下

"The Word, which I interpret the Flying or Floating Island, is in the Original Laputa; whereof I could never learn the true Etymology. Lap in the old obsolete Language signifieth High, and Untuh a Governor; from which they say by Corruption was derived Laputa, from Lapuntuh. But I do not approve of this Derivation, which seems to be a little strained. I ventured to offer to the Learned among them a Conjecture of my own, that Laputa was quasi Lap outed; Lap signifying properly the dancing of the Sun Beams in the Sea; and outed a Wing, which however I shall not obtrude, but submit to the judicious Reader."

——Jonathan Swift - Gullivers Travels (Part III - Chapter II)

★血之章

★迷惑與回歸自我

後來帕茲被軍隊逮捕之後,懷有野心意欲攻擊天空之城的政府情報機關的特務將校,聽命於穆斯卡,甚至掌握了金權。這時候,他過得並不快樂,愈來愈憎惡自己居然成為野心家的走狗,他想回歸自我,回到那個曾經想念著少女希達的單純少年。藉由海盜朵拉(那個綁著麻花辮的老婆婆)的幫助,帕茲從火焰竄燒的國防軍要塞中順利將希達救了出來,並且合力對抗野心勃勃的穆斯卡。

當兩人從塔上奮不顧身地往下跳,這時候兩人的關系又重新確立了,少年是那個極力要保護希達的少女,而希達也是借著少女的守護而成長的少女,這就是宮崎駿想表達的愛和勇氣的過程,青少年這個階段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必須經歷過一些事情才能成長,也許中間會被利誘或社會環境的快速變化所迷惑,最終仍要回歸自我,找尋激起熱情的原始初衷。

從故事一開始,扮演壞人的海盜一族,最後卻與帕茲他們一起並肩作戰,銀幕的世界給了我們一個解放的空間,在這里善惡本來就不是對立的,在現實世界以外,電影或說是動畫片,它建立起一個新的秩序,在冒險故事當中,我們隨著角色們的善惡轉變的表現也提供我們內心某種凈化的作用。壞人不見得永遠是壞人,也許是時間未到,在某個關鍵時刻也許扮演的竟然是救命恩人的角色,這是承繼金銀島的故事傳統,還記得那個獨腳有眼疾的海盜船長,不是也曾幫過吉姆救了他一命,把善惡不兩立的傳統角色設定完全打破。

帕茲從軍隊的手中救出希達的一瞬間,兩人的關系進入了故事的高潮,這時候感情戲似乎凌駕在解開拉比達的謎之上,當然,就浪漫主義而言,這已經讓觀眾很感動了,但在故事的結構上就顯得張力弱了些。即使導演本人也坦言,當初在角色設定上,希達是拉比達王室的後裔,而帕茲的父親原本是個想見到拉比達的騙子,但帕茲卻讓父親的野心消失了,他是以單純的心去挑戰這一切。可惜的是影片中並沒有把這個隱藏在背後的內心戲完整地表現出來。

★血的宿命

宮崎駿的長篇動畫作品裡,多以少女作為主角,而且主角都背負著沉重的宿命,使得整部片子到了末尾,都會讓人感覺到相當悲哀,早期的作品1979年〈魯邦三世劇場版:卡里奧斯特羅城〉里頭的公主,還有1984年〈風之谷的娜烏
斯嘉〉的女主角娜烏斯嘉,就是明顯的例子。當然,後來拍攝的1997年〈魔法公主〉也是一例。相對於走寫實的溫馨路線頗受歡迎的1988年〈龍貓〉,它是一個天真的,屬於孩子們的童年故事,姊姊代替病弱的母親照顧年幼的妹妹小米,似乎不用去背負什麼宿命啊,歷史的,只要在大自然里充分感受就行了,只有心地純潔的人才能看得見多多龍(龍貓)喔!「純真」才是這部片最主要的著眼點。

我們再回到天空之城,穆斯卡想要奪取飛行石以遂其野心,然而此舉卻引出了原來希達的血緣來自消失了的拉比達王室,這樣的設定,不禁讓人聯想到了舊俄帝制時期的羅曼諾夫王朝,因為發生俄國革命,而毀於一旦,唯一生還者的公主安娜塔西亞Anastasia,彷佛命定的皇室繼承人,卻屢傳出假冒者,想要奪取皇室的遺產。究竟誰是安娜塔西亞?遂成了歷史懸案,這個故事曾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以及動畫片。希達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而是經歷一連串的事件才慢慢回溯她的記憶,被穆斯卡軟禁的希達,就在無意間念出奶奶曾教給她的咒語時,使沉睡在基地中的一名機械兵突然蘇醒,它的任務是保護持有飛行石的希達,但希達一直逃避,直到最後被炮擊而死的那一幕,機械兵將它的手伸到希達的面前,才使希達為了它的犧牲而感動,眼淚立刻奪眶而出……

其實海盜們的設定,在結構上也是屬於主張王室復辟的一派,他們落伍的裝備,過時的戰術,遠不及國防軍的戰備與謀略,但是他們依然為了保衛消失了的拉比達王室而戰,像是一支始終效忠的游擊隊為理想奮斗下去,如果你細心一點,還會發現老海盜朵拉房間的牆掛了一張年輕時候的肖像畫,長得跟少女希達好象,也許希達長大的時候也可以去做海盜唷!(笑)

我最喜歡的是鏡頭拉到天空之城拉比達的一幕,晴空萬里下,遠遠地可以看見雲一朵兩朵地飄過去,只見城內的花園里,只有一名機械兵緩緩走著、走著,有蝴蝶停在它的肩膀上,與大自然和諧共處,那份安詳而寧靜的感覺,搭配久石讓的配樂(我有「大樹」交響組曲原聲帶喔)內心的灰塵頓時一掃而空!好想到天空之城去度假,即使心裡彷佛載了幾卡車、幾千噸的煩惱,瞬間如煙一般消失在空氣中!

★崩壞之章

★巴別塔的隱喻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他們彼此商量說:來罷!我們要作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說:來罷!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創世紀11:1-9

對海盜們來說,最初吸引他們的,其實是那顆擁有神奇力量的飛行石。

當希達從軍隊手中救出來之後,海盜和穆斯卡這兩路人馬的目標,就指向天空之城拉比達,但他們的動機是不一樣的,海盜眼中的拉比達是個金銀島,拉比達曾經統治過地面,搜括來的財寶不計其數,住在這里的人卻在一夕之間全消失;另一方面,穆斯卡的野心其實是想統治全地,成為新的世界霸權,在軍隊的設定上,使人聯想到曾經在義大利以法西斯政權統治的墨索里尼,這聯想並非毫無根據,因為天空之城裡頭礦坑小鎮的設計本來就是以義大利的山區作為背景,武器是帝國主義的附屬品,擁有了毀滅性兵器——機械兵,可以很快地瓦解原有的體制,建立一個新的帝國,這就是穆斯卡的如意算盤。

等到飛行船及巨型軍用戰機抵達飛行石所指示的上空,突然被強大的氣流渦漩捲入,完全反方向的風,彷佛黑洞一般,將他們吞噬,結果通過了所謂「龍之巢」的氣流狹壁(真空地帶),此時閃電交加,猶如群龍現身。等到撥雲見日之際,天空之城拉比達果然出現在眾人的面前,不禁為之贊嘆,這里好似天堂。

高科技建構的浮島帝國,不是以冷冰冰的金屬外觀,高樓大廈的建築來表現,卻是以花園,通天城堡以及大樹建構出來的島國,城堡建築的外型使我想到著名的巴別塔插畫(注二),大家比較一下,就可以知道它們有多麼相似,宮崎駿應該是以此作為創作天空之城的藍圖,本文一開摘錄的這段經文正好和天空之城的歷史相呼應:穆斯卡和希達原本都是王室一族,到了地面卻分成兩族,從此分散了七百年,這不是神的懲罰嗎?巴別塔的潰散也是神給予巴比倫人的懲罰,因為他們太驕傲了,妄想能抵達神的高度,無怪乎聖經上會寫著:「敬畏神是智能的開端」。

人為的成就遭致天譴?是神的懲罰使拉比達的野心終止,只留下傲人的建築和看守這座無人墓園的機械兵,彷佛世界曾經慘遭劫火,文明只存在於想像,但文明的極致卻導致毀滅,這周而復始的輪回究竟是為什麼?馬雅文明、古埃及文明、秦帝國,我們還無法解開的謎,人類的未來卻是不斷在找尋過去,過去曾經輝煌過,科技甚至比現在還發達,我們自以為精良的武器和通訊系統在拉比達族人的眼中不過兒戲,穆斯卡進入中央控制系統,僅需藉由飛行石和控制室石碑文上的亞語,即可激活所有的機關,甚至只要一個指令,就可以讓拉比達自毀,多麼科幻的感覺啊!即使是星際大戰的設定,也沒有如此先進的技術。

但科技的進步終究未能給人們帶來幸福。穆斯卡和希達只是靠著失傳的亞語,在地面延續生命的王室遺族,科技並沒有繼續帶領人們前進,反而造成了毀滅,原因是操縱科技的那雙手,動機只要有一點點不單純,邪惡的勢力就會像魔鬼一樣佔領全地,慾望的背後原來是這么地可怕。整座天空之城即是巴別塔的隱喻,寓含警世的意味,也讓我們思考,原來周而復始的輪回,都是來自人心的的作用啊!

★離開泥土就活不下去

《天空之城》的架構,就內涵而言,更加地深化《風之谷》所揭示的人與自然共生的母題,空中花園,池裡的魚,飛翔的鳥兒,雖然都是我們不曾看見過的生物品種,可是卻能體會那種和諧的自然生態,被茂密森林覆蓋的架空帝國,整座島的核心不僅僅是巨大的飛行石,在綠色之間兀自閃爍著璀燦的藍光,同時也是以「樹」作為支柱,撐起這個新天新地。

「浮島」中心的情況在格列佛游記里,有著以下的描述:「島中心有一個直徑約為五十碼的窟窿,天文學家由此進入一個大的圓頂洞,叫做『佛蘭多納?革格諾爾』,它意謂著「天文學家之洞」。這個洞位於金剛石板上表面以下一百碼的深處。洞內有二十盞燈長明不熄,金剛石板面的返照又將強烈的燈光投射到四面八方。這地方收藏著五花八門的六分儀、四分儀、望遠鏡、星盤以及其它天文儀器。決定該島命運的東西是一塊形狀像織布工用的梭子一樣的巨大的磁石。(即飛行石)磁石長六碼,最厚的地方至少有三碼。磁石中間穿著一根極其堅硬的金剛石軸,靠這根軸磁石即可轉動。因為磁石在軸上絕對平衡,所以就算力氣最小的人也可以轉動它。磁石的外面套著一個四英尺深四英尺厚直徑十二碼的金剛石圓筒。圓筒平放在那兒,底部有八根六碼長的金剛石柱子支撐著。圓筒內壁的中部,是一個深十二英寸的凹口,軸的兩端就裝在裡面,可根據所需隨時轉動。」

★作品中寓含神話結構

在導演宮崎駿的構想里,天空之城並不是圍繞著空心的浮島,雖然飛行石供給天空之城的能源,卻不是唯一的核心所在,真正撐起天空之城的是「樹」,是那根參天巨樹,令人印象深刻!這棵樹使我想到神話結構的問題。為什麼是樹?而不用其它的東西?天空之城究竟是靠什麼樣的系統在維持,這個問題必須回到古老的農耕文化與狩獵文化/畜牧文化諸民族的世界觀來探討。

不管是父系社會也好,母系社會也好,農耕文化的世界觀,有一套公式可循,那就是〈大地-肉體-靈魂-生與死〉由這些來形成世界的圖像,進而內化到人們的心中,就好象中國以五行來看待萬物消長,而人的身體五臟六腑也以五行來說明內部的運作與調和;靈魂離開了身體,必須入土為安。在這個秩序里,大地佔了極重要的角色,就好象希臘神話里的大地之母蓋婭是孕育萬物的女神,而中國的女媧,也是以泥土造人,以泥土補天。萬物皆植根於大地,就好象希達面對穆斯卡最後說的「如谷之歌,與風共舞,與種子過冬,與鳥共鳴,無論多麼可怕的武器,無論擁有多麼可怕的機械兵,人一旦離開泥土就活不下去」。

然而狩獵文化/畜牧文化滋養的民族,他們基本的自然-世界觀,又是如何呢?以本來的素材〈森林-海洋-天空以及星辰-動物-力量〉建構的公式,更擴大了農耕文化的視野。如果我們把世界觀和神話擺在一起,就會發現它們的一致性,神話與其被創造出來的環境是息息相關的。宮崎駿在動畫影片中也展現他的神話觀,從《風之谷》、《天空之城》、《魔法公主》、《神隱少女》,一路走來,不變的是以「樹」撐起的神話結構。

像是《風之谷》因為人類的污染,造成「腐海」的蔓延,森林的功能在於凈化,以確保地下水源不被污染;像是《龍貓》里孩子們和胖胖的龍貓,在夏天的夜晚,種橡樹,只要心裡想著會長高,樹彷佛吹汽球一樣膨脹,快速地發芽、茁長,在孩子的心裡埋下種子,樹成為人格教育的隱喻,如同中國人所說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像是《魔法公主》扣緊毀滅性武器禁絕後,人類文明的再生與發展的母題,而森林裡住著野豬(山神),麒麟(又名四不像,介於人與神之間的聖獸,其形體時有變化,神出鬼沒,掌管萬物的生命)當人們任意地開采自然資源時,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為了生存就要砍伐森林,而森林的消失令動物無棲身之處。(像是亞馬遜的熱帶雨林正面臨相同的處境,為了生存,當地原住民必須燒林以闢田耕作)影片到了最後,則是以麒麟之死來交換自然環境的恢復,著實令人感到悲哀;像是《神隱少女》最終前往沼底的電車,來到了猶如《龍貓》片中出現的鄉間森林,也暗寓著日本必須重新回到過去的農業社會來思考資源過度浪費以及社會價值迷失的課題,無言的森林傳達了「回歸」的命題。還記得,千尋的爸爸也是開車在森林裡迷路的,失去的東西,卻等到拜訪了住在森林裡的錢婆婆才找回來。到了結尾,千尋和爸媽穿過車站的隧道,開車走出森林,故事始於森林也終於森林,這是善的循環,這也是輪回。

★轉生之章
★人與土地共生

天空之城的片尾,抱著必死的決心要拯救希達的帕茲,最後兩人被天空之城僅存的大樹樹根所救,暗示著財寶與武器爭奪戰的外部,應該還有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世界——「人與土地共生」的主旨昭然若揭。雖然並沒有詳細說明,未來「人與土地共生」將會是什麼樣的形態?但是從天空之城美好的空中花園,我們彷佛看見宮崎駿心中對於美好的未來透視圖,從《風之谷》的殘破荒蕪又倒退,回到他早期的作品《未來少年柯南》的時代,即使是高科技的帝國,還是被生命力強勁的大樹所寄生,整個城堡中到處都是蔓生的植物,猶如原始森林一樣。暗喻著文明破滅之後,人們依然可以找到新天新地,追尋自己的伊甸園,讓後代子孫能延續下去。就好象身為公主的希達,雖然眼睜睜看著祖輩的基業在瞬間瓦解,但是她澄澈的瞳孔中依然閃耀著希望之光。

從作品中,可以看出毀滅性武器如原子彈、核武的威脅,以及獨裁者的嘴臉,甚至也預言了如果發動毀滅性武器,世界將藉由人類的手消滅,這部作品公開放映於1986年,當時各國仍在進行軍備擴張的競賽,也是冷戰結構將要徹底崩壞的前三年,1989年柏林圍牆倒了,東西德宣布合並,俄國共產體制瓦解,冷戰時代正式結束,進入了後冷戰時代。宮崎駿的先知先覺,開啟了世紀末對於未來的美好憧憬,確實有激勵人心的作用,即使單純地把它當作一個故事來看,也能夠領會故事的背後,是一個人心所嚮往的桃花源。

★冒險故事現代版

回到孩子們最喜歡的冒險故事,我們看到了帕茲和希達兩人互相扶持,彼此搭救對方,彷佛受到命運的主使,但是他們兩人毅然決然地接受了這個命運,也沒有逃避也沒有放棄,當希達為阻止穆斯卡企圖用飛行石及機器士兵來稱霸全世界,而念出毀滅的亞語「巴魯斯!」,整個「拉比達」旋即崩潰,好象解開了千年的咒縛似的,被王宮繁茂的大樹保護的兩人,即使沒有了手中的飛行石也絲毫不以為意,縱身跳下原先停在天空之城的飛行器與海盜們會合,這時候男女主角的表情和從前的冒險故事有著極大的轉變。現代版的冒險故事,並不是找到寶藏或是打倒壞人,故事就這樣結束,一場追尋自我,最後肯定自我的冒險之旅才是宮崎駿作品中所傳達的訊息。

天空之城不只有活在記憶里,只能在考古的素材中翻尋,看完這部片,我相信還有許許多多的天空之城,飄浮在未來的時空,向我們招手,也許下一個科幻版的天空之城,從你的手中浮現也說不定?

2

連續兩天,分別看了《千與千尋》和《天空之城》,有點翻老相冊的感覺。現在早不是小孩子了,看那些卡通人在歷險,坎坷又朦朧的愛意,看了徒增無限悵惘。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無數人用這個句子來懷念一段自己也想不清楚的感情。這種感覺只有過了懂,越想不清楚就越清楚。
所以,黃葯師大可不必拿來拿壇叫做「醉生夢死」的酒,因為有一天你就會發現,自己再也想不起哪個人的面目。當然也有更傻的人,像蓋茨比,要用自己走過路上的每一根羽毛來裝飾自己的夢,可等到和夢中人相見時,才發現現實中的人早已被被夢想遠遠甩在後面。只有失望和幻滅。
在尋找天空之城的人群中,有人為權力,有人為財富,有人為責任,有人只為了另一個人。我看見帕克和希達兩個人在草地上歡呼,躺在地下微笑,甚至能嗅得到青草的氣息。還有陽光,那麼明媚的陽光,晃眼。
大學時看《那時花開》,只覺得有點矯情,哪來的那麼多滄桑感啊。後來看到這樣的句子,心裡卻會觸動。「我們分道揚鑣,發誓不再提起往事。歡子就象從我們手指間流走的那種叫作歲月的東西一樣,偶而還會湧上心頭。」
昨天晚上看杜琪峰的《十萬火急》,裡面的一個場景讓我忍不住笑起來。女人是見習消防員,很喜歡自己的工作;男人則對這份工作很有意見。兩個人在爭吵後,男人說:「你來決定,到底要工作,還是要這個我?」女人停了一下,反問:「你現在讓我選擇?」
這個男人心裡肯定很難受,選擇太危險了。你怎麼知道她一定會選你?或者你明知道她不會選你,那你還犯傻為這樣的問題干什麼?真的挺悲哀。在這個社會中,誰還敢讓對方選擇啊。
比如帕克,為了希達拚命尋找天空之城。兩個人歷盡千辛萬苦找到後,即便到了這時,恐怕他也不敢讓希達在自己和城之間選擇,是要城還是要我?又假如這時希達說,我現在是城主了,而你只是個礦工的兒子,我們在一起怎麼合適呢?當然這就不是動畫片了,這是紀錄片。
忽然想起席慕容,自己都覺得好笑。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都已啟程
卻忘了是怎樣的一個開始
更不知該如何結束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雲影略過
而你的笑容極淺極淺
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群嵐

隨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的極為拙劣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條影評 樓主這里找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91583/reviews

『貳』 宮崎駿天空之城的影評

天空之城
宮崎駿1986年的動畫電影《天空之城勒普泰》(天空の城ラピユタ)是Studio Ghibli的開山之作,故事的時代背景是幻想中的歐洲大陸,在一座金礦里流傳著理想世界天空之城勒普泰的傳說,據說那裡擁有無盡寶藏和控制世界的奇異能力,生活在礦山裡的男孩帕索對這個傳說深信不疑,因為他的父親就曾經拍到過天空之城的照片,有一天帕索救了從天上慢慢飄下來的戴著飛行石項鏈的女孩希達,隨後而來的就是追捕希達的軍隊和海盜婆婆一家,原來希達就是來自天空之城勒普泰族人的孩子,因為只有希達可以用咒語喚醒飛行石所擁有的巨大能量,所以軍隊想利用她得到財富和權力,後來在帕索和海盜婆婆的幫助下,希達終於回到了故鄉勒普泰島,可是,勒普泰只剩下一個古代機器人在守護著島上的小生命,而軍隊首領也終於找到了天空之城的核心,一個更大的可以控制世界的飛行石,就在這時,希達用咒語拯救了世界,可勒普泰島也因為軍隊首領的邪惡野心而毀滅,最後天空之城回到了它原來的樣子,一棵永遠守望大地的生命之樹。我得承認我的貧乏是因為懶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也許就在離我家不算遠的圖書館里擺著,我也知道如果不去了解這本書就很難說清在《天空之城》中與飛行石相關聯的浮島勒普泰島的事情,事到如今只好編造些洋洋灑灑的文字,生活缺少幻想是件乏味的事,所以認真分析幻想的真實性也是件乏味的事,我只能說,在那裡面的世界讓我們寧願去相信,因為與愛和理想有關,與生命的真實意義有關。

我們知道的中國最輝煌的動畫年代,那些曾被雪藏的近乎完美的美術造型體現出的創造者的藝術價值觀卻因為商業的沖撞而變的不知所措。我們同樣用藝術眼光來觀看今日生活,很多表面華麗的褪色垃圾掛著標價牌甚至防偽商標,我們忘記了尊重創造,可我相信尊重生存更加重要,動畫片的意義更加是要娛樂大眾,事實上《天空之城》就是這樣一部既娛樂大眾又具有深刻內涵的動畫電影,那些離不開泥土的守護機器人造型可以放在任何現代藝術館的展廳也毫不遜色,同時影片也融入了許多讓人非常樂於接受的元素,鮮明的人物性格、明快的色彩、毫不艱澀的故事、跌宕起伏的劇情、優美的音樂、幽默感、傷感……最重要的,是對天空那種不可思議卻又親切自然的幻想,最不同的是愛和創造力,當然不是好來塢式的愛情,這部電影毫不例外的把愛提升在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自然、和平的主題中包含著內向純真的愛情。

我相信《風之谷》中娜烏西卡的飛行器是動畫片中最浪漫的造型,而最為奇妙華麗的飛行器就全是在這部《天空之城》里了,雖然娜烏西卡的飛行器造型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moebius的《arzach》中的那隻白色飛龍的樣子,可除了專業評論家誰會在意呢?因為它就像昆蟲一樣輕盈自由,和自然完美融合,就是那種感覺,很舒服,很流暢,很協調,很熟練等等。再看《天空之城》,當那些有著中世紀色彩插滿了小風車的龐大的飛行船出現時,心中有了難以言表的激動,這和少年時的夢想如此接近,想一想早上從溫暖的被窩里爬起來,推開門,看到腳下是一個全新世界,感受溫暖的陽光,撫摸迎面而來的雲,迎接新的一天的冒險,這就是完美的生活,雖然女主角少女希達的飛行模式是標準的日式魔法飛行,但是Studio Ghibli的宮崎俊從這一刻拉開了他壯麗的屬於天空的序幕,《天空之城》的希達、《風之谷》中娜烏西卡、《龍貓》中的トト口、《紅豬》中的羅素·波格,《魔女宅急便》中的琪琪、《On your mark》中的天使等等,所有人的天空都是擁有著深藍底色和濃重潔白的雲層,每一個在飛著的人都是在用真摯的心熱愛著生活。

《天空之城》的背景是建立在喧囂的空想工業社會,對於海盜婆婆一家人來說,貪婪這個詞彙是和她們的率直可愛一樣理所當然的成為天性的一部分,我記得以前我曾對一個男孩說起城市裡的一個很古老的歐式鍾樓將被拆除的事情,我告訴他那是件很殘酷的事情,因為歷史是有生命的,這座完美的建築是有血液的藝術品,可是男孩的立場是這與他無關,事實上他更希望能看到新的游樂園,有霓虹燈的街道,從某種角度說,這個男孩就像《天空之城》里的礦山裡的男孩帕索,他習慣了現有的生活方式,他所希望的是對於未知的世界的嚮往和探索,可當他遇到希達時,當他們來到嚮往中的天空之城時,當他們看到守護機器人輕輕拿開飛行器去保護壓在下面的鳥巢時,他們終於明白應該去嚮往的是大自然和生命,故事的結局暗示出寓言般的主題,也許人類最終會被他們為權利和無盡的貪婪而締造的完美的科學社會所毀滅,而不滅的永遠是生命本身,就像天空之城勒普泰最後成為巨大的生命之樹,而不管是飛行石或是機器人或是其它事物,它們的作用,往往取決於人的邪惡或善良,這顆飛行石,將永遠屬於擁有真正愛的人。

以前blog的,希望能用上。

引子:http://..com/question/179383985.html?si=1

『叄』 關於宮崎駿的天空之城的詳細介紹

《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宮崎駿擔任原作、監督、腳本設計、角色設定及導演,田中真弓、橫澤啟子、初井言榮、寺田農等人配音。該片於1986年8月2日在日本上映。

該片講述的是主人公少女希達和少年巴魯以及海盜、軍隊、穆斯卡等尋找天空之城拉普達(Laputa)的歷險記。


劇情簡介

小姑娘希達(SHEETA)是傳說中「天空之城拉普達(Laputa)」王族的後裔,那曾是超越地上文明不知幾千年的空中文明,但不知為何,希達的祖先離開「天空之城」,拋棄發達的科技,在地面上過起隱居的生活。然而一天,幾個不明身份的男子出現在她家門口。

故事由希達所坐的軍隊飛行船遭到空中海盜的襲擊而開始。爭斗中希達從萬米高空的飛行船上跌落下來…… 故事另外一個主人公少年巴斯(PASU)是礦工機師的學徒,這一天收工時,發現天上有個亮晶晶的東西正在慢慢地下落。

第二天,希達在巴斯的房間里醒來,發現房裡有一張「天空之城拉普達」的照片。這是巴斯的父親冒著生命的危險歷盡艱險才拍到的真正的天空之城,但除了巴斯之外,沒有人相信他。於是父親在鬱郁寡歡中去世了。



(3)天空之城電影技術方面分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宮崎駿語「我想製作一部少年英雄為了夢想而不斷拼搏的冒險故事。當時我就確信這種題材對觀眾沒有吸引力。雖然過了一段時間後,很多人都說『我好喜歡《天空之城》,可是在院線發行時期卻觀者寥寥。

當男性得到一份工作或某個職位時,他便被視作成年人。對於女性來說,身體形象就可以令她的角色成立,而對於男性來說則需要社會地位乃至命運這些看不見的東西去支撐。

《天空之城》原稿是將宮崎駿大將《修那的旅行》改編後創作出來的。《修那的旅行》是宮崎駿以西藏的民間傳說為原型創作的全彩圖繪本。但因當時中日關系惡化,沒有被拍成電影,也是因此這件事宮崎駿開始將世界和平列入動漫作品的主題。


『肆』 《天空之城》這部電影到底講的什麼

《天空之城》(Laputa - The Castle in the Sky)是吉卜力(GHIBLI )工作室的開山之作。1986年作品。

《天空之城》是一部由Jonathan Swift寫的小說《Gulliver's Travels》改編的電影,某些人認為其故事情節較為傳統,但這不等於它沒有新意,相反,《天空之城》一劇充滿了很多新元素。電影中近乎完美地刻畫出故事所發生時代的世界的景觀,有點科幻色彩,也有點神話色彩,還有點歐洲工業革命時期的味道,諸如高架鐵軌上的舊式火車,黑漆漆的礦洞,飛空艇,象泥塑的機器人等等……

緊張激烈的情節貫穿整部電影,但蔚藍的天空和濃濃的白雲反而將尖銳的沖突淡化得更耐人尋味;人物的表達很多時候不是靠台詞而是靠人物的具體動作,使人物的性格更顯深刻。

小姑娘希達(SHEETA)是傳說中「天空之城拉普達(Laputa)」王族的後裔,那曾是超越地上文明不知幾千年的空中文明,但不知為何,希達的祖先離開「天空之城」,拋棄發達的科技,在地面上過起隱居的生活。然而一天,幾個不明身份的男子出現在她家門口……

故事由希達所坐的飛艇遭到空中海盜的襲擊而開始。爭斗中希達從萬米高空的飛艇上跌落下來…… 故事另外一個主人公少年巴斯(PASU)是礦工機師的徒弟,這一天收工時,發現天上有個亮晶晶的東西正在慢慢地下落。是什麼?UFO?他飛也似的跑過去,發現是一個好可愛的女孩子,在一團藍光的包圍下從天上飄下來了……

第二天希達在巴斯的房間里醒來,發現房裡有一張「天空之城拉普達」的照片。這是巴斯的父親冒著輪察生命的危險歷盡艱險才拍到的真正的天空之城,但除了斯威夫特之外,沒有人相信他。於是父親在鬱郁寡歡中去世了。巴斯發誓,一定要向他人證實,世上真的有天空之城存在!

然而嗅覺靈敏的海盜很快就找上門來了。接下來就是一段令人眼界大開的追捕與逃跑鏡頭臘橋茄,最後二人在眾目睽睽之下掉消猛入萬丈深的礦井,希達戴的天空之石(飛行石)又一次發光,令他二人安全飄落。礦井中,天空之石和井下的礦石發生共鳴,原來這里曾是開采天空之石原料的地方,但提煉天空之石的技術,傳說只有拉普達人才掌握著。

二人剛出礦井,就被軍隊的人抓住了。希達被帶往要塞,在那裡一個叫穆斯卡的人給希達看一個巨大的機器人,說是從天空之城掉下來的,憑當時的科技無法令它再啟動。當天晚上,希達念起祖輩所流傳的尋求幫助的咒語,天空之石發出光,令機器人再次活起來,整個要塞變成火的海洋。

巴斯趁亂和海盜達成聯盟飛入要塞救出了希達。匆忙中希達丟失了天空之石,而穆斯卡得到了寶石,命軍隊按照寶石上聖光的指引,飛向天空之城。另一方,海盜媽媽從希達的記述中算出了天空之城的方位,帶著希達的二人乘海盜飛艇全速前進!
即將到達之時,忽然前方出現龍卷風,和穆斯卡的艦艇又狹路相逢,交戰中巴斯和希達的滑翔機被捲入龍卷風里。

這里是被上帝拋棄的領域,自然的恐怖與眾神的憤怒在這里集結,飛越濃重的黑暗,在縱橫飛嘯的電光中,穿過閃電的迴廊,突破生與死的界限,命運之門再次敞開在少年的面前……龍卷風的中心,正是傳說中的飛鳥「天空之城拉普達」!這兒是寂靜的天堂,只有機器人值守的空中都市,植物和遠古生物的家園。

宮崎駿的作品中,科學技術最好的地方就是沒人居住,在柯南的「未來世界」以及「天空之城」都是如此。反之,「風之谷」中為生存而奮斗著的人們雖然只有古老的技術,但卻是機器的主人,《天空之城》的飛行海盜們也是這樣。

穆斯卡抓住了海盜們,也來到了拉普達,他迫希達和他一起進入中央控制室,啟動黑石碑上的文字,即將開始他稱霸世界的野心。希達搶回天空之石,為了阻止穆斯卡,她和巴斯一起念起毀滅一切的咒語:巴魯斯。拉普達解體,邪惡和助紂為虐的武器系統一同化為大氣層的火球墜入海中,而澄清的「天空之石」載著拉普達的生命之樹,上升到天空的盡頭……

《天空之城》是吉卜力工作室的開山之作,宮崎駿一人兼任了原作、監督、腳本和角色設定四項重任,使得這部作品從頭到章節附註入了純粹的宮崎理念。宮崎駿的音樂搭檔久石讓,這次達到了他配樂生涯的頂峰。

『伍』 《天空之城》的影評

《天空之城》(Laputa - The Castle in the Sky)是吉卜力(GHIBLI )工作室的開山之作。1986年作品。
《天空之城》是一部宮崎駿由Jonathan Swift寫的小說《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記)萌生創意而作的電影,某些人認為其故事情節較為傳統,但這不等於它沒有新意,相反,《天空之城》一劇充滿了很多新元素。電影中近乎完美地刻畫出故事所發生時代的世界的景觀,有點科幻色彩,也有點神話色彩,還有點歐洲工業革命時期的味道,諸如高架鐵軌上的舊式火車,黑漆漆的礦洞,飛空艇,象泥塑的機器人等等……
緊張激烈的情節貫穿整部電影,但蔚藍的天空和濃濃的白雲反而將尖銳的沖突淡化得更耐人尋味;人物的表達很多時候不是靠台詞而是靠人物的具體動作,使人物的性格更顯深刻。
小姑娘希達(SHEETA)是傳說中「天空之城拉普達(Laputa)」王族的後裔,那曾是超越地上文明不知幾千年的空中文明,但不知為何,希達的祖先離開「天空之城」,拋棄發達的科技,在地面上過起隱居的生活。然而一天,幾個不明身份的男子出現在她家門口……
故事由希達所坐的軍隊飛行船遭到空中海盜的襲擊而開始。爭斗中希達從萬米高空的飛行船上跌落下來…… 故事另外一個主人公少年巴斯(PASU)是礦工機師的徒弟,這一天收工時,發現天上有個亮晶晶的東西正在慢慢地下落。是什麼?UFO?他飛也似的跑過去,發現是一個好可愛的女孩子,在一團藍光的包圍下從天上飄下來了……
第二天希達在巴斯的房間里醒來,發現房裡有一張「天空之城拉普達」的照片。這是巴斯的父親冒著生命的危險歷盡艱險才拍到的真正的天空之城,但除了斯威夫特之外,沒有人相信他。於是父親在鬱郁寡歡中去世了。巴斯發誓,一定要向他人證實,世上真的有天空之城存在!
嗅覺靈敏的海盜很快就找上門來了。接下來就是一段令人眼花繚亂的追捕與逃跑鏡頭,最後二人在眾目睽睽之下掉入萬丈深的礦井,希達戴的飛行石又一次發光,令他二人安全飄落。礦井中,飛行石和井下的礦石發生共鳴,原來這里曾是開采飛行石原料的地方,但提煉飛行石的技術,傳說只有拉普達人才掌握著。
二人剛出礦井,就被軍隊的人抓住了。希達被帶往要塞,在那裡,一個叫穆斯卡的人給希達看一個巨大的機器人,說是從天空之城掉下來的,憑當時的科技無法令它再啟動。當天晚上,希達念起祖輩所流傳的尋求幫助的咒語,飛行石發出光,令機器人再次活起來,整個要塞變成火的海洋。
巴斯趁亂和海盜達成聯盟飛入要塞救出了希達。匆忙中希達丟失了飛行石,而穆斯卡得到了寶石,命軍隊按照寶石上聖光的指引,飛向天空之城。另一方,海盜媽媽從希達的記述中算出了天空之城的方位,帶著希達的二人乘海盜飛艇全速前進!
即將到達之時,忽然前方出現龍卷風,和穆斯卡的艦艇又狹路相逢,交戰中巴斯和希達的滑翔機被捲入龍卷風里。
這里是被上帝拋棄的領域,自然的恐怖與眾神的憤怒在這里集結,飛越濃重的黑暗,在縱橫飛嘯的電光中,穿過閃電的迴廊,突破生與死的界限,命運之門再次敞開在少年的面前……龍卷風的中心,正是傳說中的飛鳥「天空之城拉普達」!這兒是寂靜的天堂,只有機器人值守的空中都市,植物和遠古生物的家園。
宮崎駿的作品中,科學技術最好的地方就是沒人居住,在柯南的「未來世界」以及「天空之城」都是如此。反之,「風之谷」中為生存而奮斗著的人們雖然只有古老的技術,但卻是機器的主人,《天空之城》的飛行海盜們也是這樣。
穆斯卡抓住了海盜們,也來到了拉普達,他迫使希達和他一起進入中央控制室,啟動黑石碑上的文字,即將開始他稱霸世界的野心。希達搶回飛行石,為了阻止穆斯卡,她和巴斯一起念起毀滅一切的咒語:巴魯斯。拉普達解體,邪惡和助紂為虐的武器系統一同化為大氣層的火球墜入海中,而使拉普達漂在空中的巨大飛行石結晶載著拉普達的生命之樹,上升到天空的盡頭……
《天空之城》是吉卜力工作室的開山之作,也是宮崎駿的集大成之作。宮崎駿一人兼任了原作、監督、腳本和角色設定四項重任,使得這部作品從頭到章節附註入了純粹的宮崎理念。宮崎駿的音樂搭檔久石讓,這次達到了他配樂生涯的頂峰。
[編輯本段]天空之城 動畫相關評論
1、文明的困惑
——淺析《天空之城》
古希臘有一個神話:有一個巨人,他是大地的兒子。大地母親賜予他無窮的力量,沒有誰能夠戰勝他。但有一次,他的對手將他誘到空中去決斗,雙腳離開了大地的巨人無法再從母親那裡獲得力量,最終戰敗被殺。離開了大地母親的懷抱,即便是神勇無比的巨人也會變得不堪一擊。古希臘的先民們也許沒有預想到他們那個時代里尚如嬰兒般的人類文明會成長為今天巨人般的現代社會,但他們當年先知先覺般地試圖通過神話留給後人的這個忠告,卻在被人類遺忘了數千年之後,由一位東方人在這喧囂的世界中用心靈聆聽到,並用他那獨特的、比神話故事更有震撼力的方式,向世人解讀出來——這就是動畫電影大師、日本著名導演宮崎駿和他的作品《天空之城》。
情節的設定
縱觀宮崎駿的所有動畫電影作品,不難發現「飛翔」是其永恆的主題。在本片中,他更是將舞台搬到了一座「空中樓閣」之上——天空之城拉普達。這是一座以反引力裝置的飛行石為懸浮動力的空中城市。滿懷強烈的社會意識和人文關懷的宮崎駿試圖通過對文明失落的根本原因的追問,影射出人類文明的現存弊端,並對文明如何才能生存、發展的哲學命題進行探討。而這一切,都是通過拉普達這座虛構的天空之城的興衰來表現出來的。
在影片中,拉普達城出現時已是一座空無一人的廢城。人們只能通過巨大的飛行石、不計其數的機器人、堆積如山的財寶來遙想其當年的繁盛。宮崎駿顯然無意於著重向觀眾介紹拉普達文明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他僅僅是以這種曾經極度繁盛的文明的最終毀滅來強烈地震撼和沖擊每位觀眾的心靈,從而對現代社會中的芸芸眾生提出質問,並最終來思考人類文明應向何處發展的現實問題。
當然,宮崎駿不會像某些所謂的科幻片那樣淺薄地將天空之城拉普達的文明歸功於外星文明的教化或神秘力量的恩賜。他在觀眾通常不太注意的片頭中,以短暫的幾十秒鍾時間,用幾組畫面向觀眾簡單而有序地展示了這個神秘文明的演化過程:
風之女神微笑著俯視大地,她輕緩地吹著一陣陣和風,吹散了雲層,也吹散了拉普達人心頭的蒙昧。於是,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拉普達人架起了第一架簡陋的風車。繼而風車進化了,它有了高聳的塔樓作軀干,無數的齒輪和杠桿作肢體。接著,拉普達人的采礦機不停地向地下深入挖掘。在地面上,綠色的草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龐大的工廠和不停地冒出滾滾濃煙的煙囪。同時,拉普達人也沒有停止向天空進軍的腳步。由單個的簡單的飛艇到配有先進動力源的飛行艦隊;由靠無數螺旋槳才能緩慢升空的形如航空母艦的「空中母艇」,到只需底部的一個大螺旋槳就能懸浮於雲端的空中城市;直至配備有反引力裝置飛行石的天空之城拉普達。而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風之女神的眼中,僅僅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間。接下來,伴隨著烏雲和閃電,一艘龐大的飛行器從天空之城飄降地面。從那裡走出成群結隊的人們,投入到大地的懷抱中。風之女神依舊含笑地關注著這一切,依舊用柔風輕撫著大地。最後一個畫面中,在廣袤的綠色草原上,又出現了一架簡陋的風車,旁邊站著一個提著竹籃的小女孩——希達。和風緩緩地撥動著風車,也輕輕地舞動著希達的衣裙。一切有如一幅靜謐、祥和、自然的銅版畫。翻開這恬美的扉頁,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隨即展開。片頭中留給觀眾的那些懸念也隨之被慢慢解開。
整部影片講述的是主人公少女希達和少年巴斯以及海盜、軍隊、穆斯卡等三股勢力尋找天空之城拉普達的歷險記。在情節上分別以現實的和歷史上的拉普達文明為明暗兩條線索,並利用兩者的交錯來推動情節的演進。下面讓我們跳出影片情節的先後順序,而按照時間的流程來重新審視一下故事的來龍去脈。
很久以前,拉普達人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之後,擁有了高度的智慧和文明。他們從埋藏於大地深處的礦石中提煉出飛行石的結晶體,建造了天空之城拉普達。七百年前,拉普達人離開天空之城返回大地,並散居於大地上的各個角落裡過著平靜的生活。時光飛逝,希達作為現在的拉普達公主,從母親那裡繼承了王室世代相傳的飛行石,同時也銘記下了能喚醒飛行石魔力的咒語。雖然希達一族對遠世的繁華早已淡漠,但拉普達王室另一族的後裔——穆斯卡卻是野心勃勃,他一直企圖重返天空之城,並利用其統治世界。而在這七百年間,大地上人類的文明也在飛速發展。隨著飛行技術的成熟發展,人類不斷地尋找著傳說中的天空之城。有人還曾經親眼目睹過這座神秘之城,巴魯的父親就是其中一位。某一天,從天而降的一個拉普達機器人,更是證實了天空之城的存在,堅定了人類尋覓它的信念。尤其是在機器人身上所體現出的尖端智能,更是地面上的人類所無法企及的。於是,政府出動了大批軍隊,還派遣了一個由穆斯卡領導的類似克格勃式的神秘組織一起來尋找天空之城拉普達。與此同時,一群垂涎於拉普達財寶的海盜也在行動。最終,為了不讓穆斯卡的野心得逞,希達和巴斯一起念出了毀滅之咒,天空之城的科技、財富和武器等所有拉普達文明的痕跡統統化為灰燼,只剩下一棵大樹載著拉普達城的殘骸永遠地消失於天際。
思考的軌跡
在對全片的時間脈絡進行了梳理之後,我們不難發現宮崎駿的思考主要集中在兩個時間點上。
第一個時間點即七百年前,宮崎駿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拉普達人為何要放棄已有的繁華和強盛而重返大地?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天空之城上的建築只是由於年代久遠而顯得古舊,一點也看不出遭受人為侵略或被自然災害破壞的敗落。無盡的財寶完好地封存於倉庫中,根本沒有遭遇洗劫的跡象。成百上千威力驚人的機器人沉睡於類似蛋殼的裝置中,毫無曾經戰斗過的傷痕。由此可見,拉普達人離開天空之城的原因並非是遭到其他文明的攻擊或者內部戰爭,也不是因為自然因素的侵襲,更不是由於自身財富或能源的耗盡和枯竭。也就是說,拉普達人根本不是被迫地背井離鄉,那麼只剩下一種可能:他們自覺自願地選擇了放棄一切而回歸大地。由此我們會進一步思考:拉普達人為何會心甘情願地舍棄天空之城,而腳踏實地地去過那種原始、簡單卻平靜、恬適的生活呢?
顯然是因為拉普達人察覺到了表面的繁盛下所潛伏著的危機。正如希達最後對穆斯卡所說的那樣——無論擁有多麼可怕的武器、擁有多少恐怖的機器人,離開了大地的泥土,拉普達文明的生命之樹就不能夠生存。
也許,當拉普達人終於使自己的城堡浮上天空,使大樹之根游離於土壤的時候,他們還沾沾自喜於自己扭轉乾坤的力量,還沉醉於飛翔於雲端的快樂,還洋洋自得於對自然的控制和對大地的俯視。不過,當天空之城越飛越高,自身文明越來越發達的時候,他們終於通過不斷的自省,悟到了自己的文明只有在代表著自然的大樹的蔭護下才能生存發展,正是大自然給了拉普達文明以生命力。於是,他們毅然放棄了那些現代人類夢寐以求的東西,褪去了拉普達文明浮華的外衣,讓它如初生的嬰兒一樣,以最本真的狀態重新投入到大自然母親的懷抱中。
這種回歸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意味著一種文明的倒退或者說是消亡,但就其本質而言,卻是文明進步的一種標志。因為它表明拉普達文明在對世界的認識以及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從而也證明拉普達文明自身在文明程度上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進而我們可以說,拉普達文明正是在拉普達人於七百年前集體回歸於大地、回歸於自然的行為中得到了升華。
第二個時間點即希達和巴斯一起念出毀滅之咒的一瞬,拉普達人封存在天空之城裡的,那些在現代社會中被普遍用來判斷一種文明是否先進是否強大的東西,最終還是灰飛煙滅般地消失於天空。還有那個看似堅不可摧的黑色半球體也崩潰、瓦解得如此迅速。此時,宮崎駿又提出一個問題:是什麼力量如此強大,如此可怕呢?
表面上看起來當然是希達的一句咒語,但實際上卻是無盡的貪婪、慾望和野心——這才是毀滅天空之城的真正元兇,也是導致一種文明歸於消亡的根本原因。
如果將文明比作人體,那麼貪欲並不是破壞其生理機能的病毒,而是直接操縱其精神和思想的惡魔。它會將文明的軀體——科技、財富和武器的效用向邪惡的方向發揮到極致並以之去破壞一切直至自我毀滅。
當天空之城已經處於野心家穆斯卡的控制之下的時候,當大地上的生命都在「天火」武器系統的炮口下戰栗的時候,拉普達文明的毀滅已成定局。這樣先進、發達的文明都無法擺脫被貪欲控制的命運,最終甚至不得不以自我毀滅來做最後的反抗,如此的結局實在是令人感到可惜、可嘆、可悲。
即使沒有穆斯卡,隨著飛行技術的不斷提高,人類最終也會尋找到天空之城拉普達,並會在貪欲的驅使下利用被封存於其中的東西來進一步「統治」自然,甚至自相殘殺。到那時,拉普達的文明還是在劫難逃,而人類的文明也勢必葬送在自己手中。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在本片中,宮崎駿的思考是分為兩個層次的:在第一個層次中,宮崎駿認為文明與自然的關系,就如同樹木與泥土的關系一樣。如果不植根於大地的泥土,即使是參天大樹也無法存活。同樣,妄圖脫離自然、控制自然、凌駕於自然之上的文明也一樣無法生存。只有「植根厚土,沐浴清風,和種子一起過冬,和鳥兒一起歌唱」,文明之樹才能枝繁葉茂,四季常青。在第二個層次中,宮崎駿認為如果說自然會賜予文明以生命力的話,那麼貪欲則會奪取文明的生命力直至徹底毀滅文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這兩個層次的思考並不是一種平行的關系,而是交織於影片之中,並最終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問題貢獻了一條真知灼見、一劑苦口良葯——只有融合於自然,並能抵禦住貪欲侵蝕的文明才能不斷進步以至永存。應該說,正是這種結合人類自身現實命運的人文思考,形成了宮崎駿動畫電影作品永恆的魅力。
未解的難題
如果沿著宮崎駿的思路對拉普達文明的得失與興衰做更進一步的深層次分析,我們會發現影片中仍留下兩點懸疑令所有的觀眾一起去思索:
其一,如前所述,拉普達人的回歸行為是拉普達文明進步的一種標志。但這是一種認知和精神層面上的進步,並且拉普達人獲得的這種進步是以現實和物質層面上的犧牲為代價的。有沒有可能找到一條可以實現精神層面與現實物質層面相並舉的進步之路呢?追求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與追求融合於自然的生存狀態,一定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嗎?人為的科技能否完美地融合於原生的自然呢?
拉普達人回歸大地後雖然過著安適恬淡的生活,但是同時也必然要忍受繁重、辛苦的勞動。我們不禁會想,以拉普達人的聰明才智,能否改造幾個機器人讓它們去「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而自己悠哉游哉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呢? 其二,拉普達文明毀滅了,但「貪欲」這個罪魁禍首並沒有隨著天空之城的崩潰而消失。相反,它正以勝利者的姿態獰笑著,而它的魔爪下一個伸向的也許就是我們人類的文明。宮崎駿通過在影片中對現實世界林林總總的影射,來反映他內心對於人類文明前景的憂慮。天空之城拉普達的文明本身就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許多曾經輝煌但現已消亡的文明的縮影。看到那座浮於天際的城市,人們很容易就會聯想到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已化為流星的「和平號」以及人類正在建設中的國際空間站……細心的觀眾還不難發現,影片中出現的巨型空中戰艦,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用以空襲英國的「齊柏林」式飛艇為原型的;軍隊中那個大腹便便的將軍,胸前掛著的也正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納粹鐵十字勛章;拉普達在穆斯卡的控制下所發出的「天火」,與廣島原子彈爆炸時的蘑菇雲無甚區別;而被穆斯卡控制後高懸於大地上的已伸出武器的半球體,不是正好象徵著從東西方冷戰開始至今一直懸於人類頭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嗎?
拉普達文明在貪婪、慾望和野心面前所表現出的無力、無助和無奈已經為我們提出了振聾發聵的警示,而現實世界中的這一切,卻似乎表明人類仍在執迷不悟地、一步步重蹈著拉普達文明的覆轍。那麼人類究竟能不能迷途知返、懸崖勒馬呢?人類憑自己的努力,到底有沒有可能探尋出另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以避免悲劇的重演呢?
對於上述這些決定著人類自身文明的興衰、存亡的問題,宮崎駿並沒有在本片中給出答案。也許他也無法給出答案,因為這些問題必須匯聚全人類的智慧去思考。在本片中,宮崎駿通過清晰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懸念迭生、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天馬行空、經天緯地的虛構想像,將動畫電影天然的娛樂性與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思想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深深地感動了無數觀眾,同時也必然引發觀眾對人類文明的關注、反省和思考。而照亮人類文明前景的火炬,也許將由這些受到感動和啟發的觀眾的腦海中劃過的一簇簇星星之火所點燃。從這個角度來說,宮崎駿既是一名卓越的電影導演,更是一位人類思想的先行者。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天空之城》作為吉卜力工作室的開山之作,宮崎駿一人在其中兼任了原作、腳本、導演和角色設定四項重任,從而使得這部作品從頭至章節附註入了純粹的宮崎駿理念,而成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因此,這部作品所獲得的熱烈好評和巨大成功,不僅為吉卜力工作室的事業發展贏得了良好的開局,也對宮崎駿日後的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其中作為思考的主線,貫穿於宮崎駿此後創作生涯的,正是本片中所提出的兩個斯芬克斯之謎般的未解難題。
2、作品中寓含神話結構
在導演宮崎駿的構想里,天空之城並不是圍繞著空心的浮島,雖然飛行石供給天空之城的能源,卻不是唯一的核心所在,真正撐起天空之城的是「樹」,是那根參天巨樹,令人印象深刻!這棵樹使我想到神話結構的問題。為什麼是樹?而不用其它的東西?天空之城究竟是靠什麼樣的系統在維持,這個問題必須回到古老的農耕文化與狩獵文化/畜牧文化諸民族的世界觀來探討。
不管是父系社會也好,母系社會也好,農耕文化的世界觀,有一套公式可循,那就是「大地-肉體-靈魂-生與死」,由這些來形成世界的圖像,進而內化到人們的心中,就好象中國以五行來看待萬物消長,而人的身體五臟六腑也以五行來說明內部的運作與調和;靈魂離開了身體,必須入土為安。在這個秩序里,大地佔了極重要的角色,就好象希臘神話里的大地之母蓋婭是孕育萬物的女神,而中國的女媧,也是以泥土造人,以泥土補天。萬物皆植根於大地,就好象希達面對穆斯卡最後說的「如谷之歌,與風共舞,與種子過冬,與鳥共鳴,無論多麼可怕的武器,無論擁有多麼可怕的機械兵,人一旦離開泥土就活不下」。
然而狩獵文化/畜牧文化滋養的民族,他們基本的自然-世界觀,又是如何呢?以本來的素材〈森林-海洋-天空以及星辰-動物-力量〉建構的公式,更擴大了農耕文化的視野。如果我們把世界觀和神話擺在一起,就會發現它們的一致性,神話與其被創造出來的環境是息息相關的。宮崎駿在動畫影片中也展現他的神話觀,從《風之谷》、《天空之城》、《幽靈公主》、《千與千尋》,一路走來,不變的是以「樹」撐起的神話結構。
像是《風之谷》因為人類的污染,造成「腐海」的蔓延,森林的功能在於凈化,以確保地下水源不被污染;像是《龍貓》里孩子們和胖胖的龍貓,在夏天的夜晚,種橡樹,只要心裡想著會長高,樹彷佛吹汽球一樣膨脹,快速地發芽、茁長,在孩子的心裡埋下種子,樹成為人格教育的隱喻,如同中國人所說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像是《幽靈公主》扣緊毀滅性武器禁絕後,人類文明的再生與發展的母題,而森林裡住著野豬(山神),麒麟(又名四不像,介於人與神之間的聖獸,其形體時有變化,神出鬼沒,掌管萬物的生命)當人們任意地開采自然資源時,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為了生存就要砍伐森林,而森林的消失令動物無棲身之處(像是亞馬遜的熱帶雨林正面臨相同的處境,為了生存,當地原住民必須燒林以闢田耕作)。影片到了最後,則是以麒麟之死來交換自然環境的恢復,著實令人感到悲哀;像是《千與千尋》最終前往沼底的電車,來到了猶如《龍貓》片中出現的鄉間森林,也暗寓著日本必須重新回到過去的農業社會來思考資源過度浪費以及社會價值迷失的課題,無言的森林傳達了「回歸」的命題。還記得,千尋的爸爸也是開車在森林裡迷路的,失去的東西,卻等到拜訪了住在森林裡的錢婆婆才找回來。到了結尾,千尋和爸媽穿過車站的隧道,開車走出森林,故事始於森林也終於森林,這是善的循環,這也是輪回。
3、轉生之章
★照葉林文化論
如果看過宮崎駿早期的畫風與題材,可以發現到他的畫風與後來的動畫電影有顯著的不同。幾部長篇動畫片拍攝下來,走出了另一個嶄新的視野。宮崎駿面臨一個思考上的大轉變,是1970年代後半的事,當時他接觸了植物學者中尾佐助所主張的「照葉林文化論」。
遠古的地球,從喜馬拉雅山麓一直綿延至日本,常綠的照葉樹林呈帶狀分布,生長得十分茂密,在這個范圍內的,各地以森林為根據地發展出來的文化,食衣住行的傳統有著許多共通點,可以視為相同的文化圈。另外,照葉樹林只生長在溫暖潮濕地帶,再生力特別強,因此即使人為加以破壞,隔了幾十年又能恢復原本的面貌,即使是屬於先進國家的日本,照葉樹林仍能寬容地面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這個理論的重心擺在不論是國家或是民族,原生植物的屬性決定人類的文化。
這樣的觀點,為宮崎駿的思想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他發現原來自己對於暗郁的森林以及日本的繩文文化有著憧憬,好象找到了尋覓已久的水源。對於祖國的歷史、與政治、經濟體制,他的看法比較偏向左派,反而對於中亞、東歐、歐洲諸國有著濃厚的興趣,從動畫片中故事發生的地點和背景就可以看得出來。但是,當他確立了「把世界觀和森林連系在一起的子民=日本人」這套邏輯之後。他開始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日本的風土以及照葉樹林的特色。
面對被獨裁者、軍火商和資源大量消耗的世界,唯一的做法就是採取一種反其道而行的態度,世界的秩序終會被大自然的力量平衡過來,新聞所見的天災僅僅是大自然反撲的一種手段,目的在調整生態環境達致新的和諧狀態。宮崎駿作品的主題在進入1980年代以後,踏進了復雜難解的思想領域。不再只是圍繞著冒險故事打轉,也希望在其中表達對人與自然互動的課題。這時候,宮崎駿作品是以「照葉林文化論」為核心,開始朝植物學、考古學、民俗學探索,只是他始終不願被定位,仍持續尋找新的可能。
★人與土地共生
《天空之城》的片尾,抱著必死的決心要拯救希達的巴斯,最後兩人被天空之城僅存的大樹樹根所救,暗示著財寶與武器爭奪戰的外部,應該還有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世界——「人與土地共生」的主旨昭然若揭。雖然並沒有詳細說明,未來「人與土地共生」將會是什麼樣的形態?但是從天空之城美好的空中花園,我們彷佛看見宮崎駿心中對於美好的未來透視圖,從《風之谷》的殘破荒蕪又倒退,回到他早期的作品《未來少年柯南》的時代,即使是高科技的帝國,還是被生命力強勁的大樹所寄生,整個城堡中到處都是蔓生的植物,猶如原始森林一樣。暗喻著文明破滅之後,人們依然可以找到新天新地,追尋自己的伊甸園,讓後代子孫能延續下去。就好象身為公主的希達,雖然眼睜睜看著祖輩的基業在瞬間瓦解,但是她澄澈的瞳孔中依然閃耀著希望之光。
從作品中,可以看出毀滅性武器如原子彈、核武的威脅,以及獨裁者的嘴臉,甚至也預言了如果發動毀滅性武器,世界將藉由人類的手消滅,這部作品公開放映於1986年,當時各國仍在進行軍備擴張的競賽,也是冷戰結構將要徹底崩壞的前三年,1989年柏林圍牆倒了,東西德宣布合並,蘇聯共產體制瓦解,冷戰時代正式結束,進入了後冷戰時代。宮崎駿的先知先覺,開啟了世紀末對於未來的美好憧憬,確實有激勵人心的作用,即使單純地把它當作一個故事來看,也能夠領會故事的背後,是一個人心所嚮往的桃花源。
4、冒險故事現代版
回到孩子們最喜歡的冒險故事,我們看到了巴斯和希達兩人互相扶持,彼此搭救對方,彷佛受到命運的主使,但是他們兩人毅然決然地接受了這個命運,也沒有逃避也沒有放棄,當希達為阻止穆斯卡企圖用飛行石及機器士兵來稱霸全世界,而念出毀滅的亞語「巴魯斯」!,整個「拉普達」旋即崩潰,好象解開了千年的咒縛似的,被王宮繁茂的大樹保護的兩人,即使沒有了手中的飛行石也絲毫不以為意,縱身跳下原先停在天空之城的飛行器與海盜們會合,這時候男女主角的表情和從前的冒險故事有著極大的轉變。現代版的冒險故事,並不是找到寶藏或是打倒壞人,故事就這樣結束,一場追尋自我,最後肯定自我的冒險之旅才是宮崎駿作品中所傳達的訊息。
天空之城不只有活在記憶里,只能在考古的素材中翻尋,看完這部片,我相信還有許許多多的天空之城,飄浮在未來的時空,向我們招手,也許下一個科幻版的天空之城,從你的手中浮現也說不定?

『陸』 求宮崎駿的天空之城的分析

宮崎駿在其大部分影片中都是兼任原作、監督、腳本和角色設定四項重任(除《魔女宅急便》、《哈爾的移動城堡》的原作外),這使得他的作品從頭到尾都注入了宮崎駿的理念。

筆者有幸拜讀過他的《龍貓》的分鏡頭劇本,相當精細罩頃嚴謹,細致入微,足見其深厚的素描功底。

與成品相對照出入不是很大,可見其對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

就拿《龍貓》來說,片長86分鍾,有949個鏡頭,但是鏡頭小稿卻有1523個,有的鏡頭的補充畫面多達2個或是更多。

鏡頭小稿層次分明,人物表情、主要動態、結構、房屋透視、樹林形態等全部刻畫到位。

這為後面的場景設計及原畫設計提供了精確的參考材料。

日本的動畫製作承襲了日本動畫奠基人手冢治蟲的創作理念——即以極少的畫面表現精彩的故事。

這已成為日本動畫片的一大特點,也是區別於迪斯尼的動作片,而以感人的故事情節取勝的路線。

宮崎駿的電影作品比電視動畫要細膩得多,一般採用一拍二或一拍三的製作原則(電影膠片每秒24格)。

但是片中背景的移動鏡頭全部為一拍一,所以移動鏡頭非常平穩。

宮崎駿的這種製作方式絲毫沒有影響畫面效果,人物動作也很流暢。

因為他的造型幾乎全是寫實的人,每一個畫面人物結構嚴謹,造型精確,人物表情也很豐富。

盡管與迪斯尼動畫片相比缺少了一些搞笑的細節,但筆者認為這是由於他們追求的目標不一樣,況且這種製作方法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節省資金,卻同樣可以換取巨額回報。

迪斯尼投資一部大片要花上億美元,而日本的製作經費只是他的1/10。

迪斯尼生產一部大片需用2000人工作一兩年時間,而宮崎駿的班子製作《千與千尋》前後只花了518天,換來的是一周28億日元的成績。

首映以後的114天內,票房收入261億日元,超過《泰坦尼克號》,其海外總票房收入為2029億日元,就連迪斯尼也要望其項背了。

《千與千尋》較之他以前的作品更細膩。

在造型上,突破了日本的傳統風格,像中國的寫意畫一樣輕柔、抒情,在鏡頭上更加唯美。

動畫片與電影相比較最大的區別在於它的趣味性與誇張性。

宮崎駿的影片在探討深刻哲理的同時從未忘記其滑稽幽默的一面。

在《天空之城》中,西塔負責海盜的伙食與生活,海盜們仰慕西塔的美貌,相繼來到廚房獻殷勤。

海盜的動作滑稽可笑,極具幽默色彩,在影片中起到很好的氣氛調節作用。

宮崎駿最大的成就莫過於他可以拿起手中的畫筆去營造一個個虛構的完美世界,其精美的畫面有如一幅幅頃轎美術作品。

如《幽靈公主》中對山獸神的刻畫。

夜間山獸神轉變為螢光巨人,周身透明,發著淡淡的藍光,與背景的綠色融為一體,畫面和諧統一,略帶裝飾色彩的古典美,體現了宮崎駿極高的審美創造能力。

宮崎駿的影片不僅前景耀眼奪目,其背景更是清新亮麗。

為了繪制《天空之城》的煤礦場景,吉卜力的工作人員物乎陸特意來到英國的威爾士煤礦取材,所以影片能夠成功再現歐洲特有的美景。

《紅豬》中美麗的亞得里亞海,古老的義大利式建築;《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19世紀末的歐洲景色;《千與千尋》、《龍貓》中的日本傳統民居均精妙無比。

尤其是湯屋的設計,是日本首次使用電腦背景及CG技術製作而成,所以背景畫面更細膩且層次豐富。

各種質感及光影效果為觀眾營造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柒』 宮崎駿經典人氣動漫電影《天空之城》,在動畫電影中占據怎樣的地位

每當說起天空之城這幾個字,通常大家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那首旋律婉轉悠揚,讓人心曠神怡純音樂。但對於很多動畫迷來說,《天空之城》卻是一部無法超越的神作。並且它對動畫電影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

其實無論是動畫片還是電影,重要的從來都不是作品本身,而是透過本身想要傳遞給觀眾的深刻道理。在這一點上《天空之城》就做到了極致!也因此讓它在上映三十多年後依然是觀眾心中無法超越的經典作品!

閱讀全文

與天空之城電影技術方面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人韓國相似的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100
搞笑電影倩女幽魂姥姥配音片段 瀏覽:363
上海電影培訓班 瀏覽:283
一本一道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65
男生給女生看電影片段 瀏覽:619
萬電影院價格分析 瀏覽:627
微電影片頭素材在哪裡找 瀏覽:837
前蘇聯二戰解放電影 瀏覽:102
官網上海電影職業學院 瀏覽:886
人間空間時間與人電影女主 瀏覽:127
電影龍兒免費 瀏覽:746
華為p10手機如何導入電影 瀏覽:347
中老年拍微電影網紅 瀏覽:791
許晴狂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64
電影分析技術角度 瀏覽:564
國產最新倫理電影 瀏覽:426
大巴穿過隧道來到世界末日是什麼電影 瀏覽:704
通道微電影 瀏覽:591
戰爭電影上色 瀏覽:540
電影八百主題表達 瀏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