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浪淘沙電影分析

浪淘沙電影分析

發布時間:2023-05-17 00:16:44

Ⅰ 誰有老電影{巴山夜雨}的影評啊!!急要啊。。。在線

要在1980年的語境中真正讀懂《巴山夜雨》,幾乎是不太可能的。盡管這部影片除了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以外,還獲得了包括最佳故事片獎在內的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5個獎項。要讀懂《巴山夜雨》,必須讀懂中國電影史上的吳永剛。作為一個從1930年代中國影壇走來的中國電影藝術家,吳永剛是獨特的。這位美工師出身的電影導演,對電影的理解有常人所不及之處。無論是在《神女》(1934)、《浪淘沙》(1936),還是在《巴山夜雨》(1980)中,吳永剛著力追求的總是「意境」。這樣,《神女》里紛擾的都市和哀怨的少婦,《浪淘沙》中寂寥的孤島和迷離的白沙,以至《巴山夜雨》里飄盪的蒲公英和憂傷美麗的巴山夜雨,不僅是吳永剛的最愛,而且是影片最動人的所在。
正因為如此,吳永剛的電影往往身處邊緣。也就是說,對「意境」的熱愛,使吳永剛最容易偏離中國電影的主流話語,也使吳永剛及其電影非常容易受到不必要的傷害。重視載道和講究敘事的中國電影傳統,曾經使人們漠視《神女》的光輝,也使人們誤讀《浪淘沙》的真正蘊涵;而大多數吳永剛電影,由於缺少知音的共鳴,終於導致長久的湮沒不彰。只是在《巴山夜雨》里,吳永剛才讓人們真正體會了「意境」的魅力。
從1959年或者1960年開始,吳永剛就在醞釀著《巴山夜雨》(當然不是從劇作的角度)。因為當時「文化大革命」還沒有開始,《巴山夜雨》故事賴以存活的時代背景15年後才發生。1959年或者1960年的吳永剛,心目中的下一部電影必須有一個「意境」:那是導演曾經看見的一副木刻,畫中的小女孩顯然是一個貧窮的孩子,她身邊放著一個小竹籃,小女孩跪在地下,鼓著腮幫子吹蒲公英,那麼天真、稚氣。
15年後,吳永剛等到了《巴山夜雨》。一切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只有「意境」還在心中。盡管從故事層面上看,《巴山夜雨》被賦予那麼眾多的偶然與巧合以及那麼沉重的歷史與現實,但導演仍然沒有把它拍成一部「傳奇」。為了苦苦追索幾十年的「意境」,吳永剛選擇了抒情。
主人公秋石便是詩人。在導演「以不表演為表演」方針的指導下,李志輿的表演由於過於內斂而稍顯木訥,但並不影響影片的整體效果。在吳永剛看來,作為詩人的主人公,其實是造成影片抒情格調的最好載體。首先,秋石在獄中寫的那一首《蒲公英》詩,便被導演四次運用到影片中,起到了較好的結構影片與表情達意的功能;其次,導演可以通過詩人的視角,自由地創意造境。這樣,在故事主線之外,影片不僅成功地將雄奇的巴山、滔滔的長江與靜默的神女峰、滾滾的漩流剪輯在一起,而且成功地把孤獨飛翔的蒼鷹、搖曳波浪的航標與夢境一樣的愛情回憶交織在故事時空之中,使影片本身增添了一種難得的人文深度和濃郁的抒情氛圍。為了使影片最終導向一種美好的「意境」,吳永剛甚至放棄了《神女》和《浪淘沙》中的人性批判。不用說,秋石是高潔的形象;即便女專案人員劉文英,影片也是需要她的「轉變」,演員張瑜正是因為「一股子稚氣」被吳永剛選中的;另一專案人員李彥,最後關頭露出真面目,他也是解救詩人秋石的策劃者;整個客輪,從船長到乘客,都是善良的好人。直到影片最後,秋石攜女兒上岸,客輪發出長鳴,向秋石父女告別,這時,連客輪本身也被賦予了善良的品性。當然,丑惡與黑暗是肯定存在的,只是在影片中,吳永剛寧願把它們徹底推到背景,讓它們在道德的法庭上,接受缺席的判決。也正是在這里,體現出導演獨特的才華。
對「意境」的渴望,使新中國建立以後的吳永剛,擁有了一個持續十多年的「蒲公英小女孩」情結;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蒲公英小女孩」所蘊涵的「美」,顯然應該並且確實已經上升為對「丑」的否定和對「惡」的批判。但是,吳永剛沒有打算沿著這一思路走下去,而是過早地離開現實,趨向了「浪漫主義」。誠然,正如吳永剛自己所言,影片中多一些好人沒有什麼不對,何況,影片結尾,小娟子吹蒲公英的鏡頭,更是導演自己醞釀經年的畫面,不可能輕易放棄;影片的深度在於:當主人公秋石帶著女兒離開客輪,行走在林間山道時,秋石只有片刻流露出慈父般的微笑,大多數時候是心情沉重的;女兒歡笑著奔向山野,吹起蒲公英,蒲公英隨風飄盪在藍天白雲,這一切,都是通過秋石傷感的視線展現出來的,給「蒲公英小女孩」的「美」鍍上了一層憂郁和凄涼。全片倒數第二個鏡頭,仍然停留在秋石的近景上:重獲自由的秋石,面對剛剛回到自己身邊的女兒,決定收起沉重的心情,從容地微笑,但笑容瞬間轉換為悲傷。詩人的情緒,徘徊在大喜大悲之間。彷彿不忍心目睹這一切,鏡頭宕開,在茫茫群山中定格。依靠這樣的結尾,吳永剛緊守著自己的美學。確實,吳永剛從來就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現實主義者」,「現實」在他的作品中已經被咀嚼成一個堅硬的內核,無處不在卻又被有意隱藏;同時,吳永剛也從來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浪漫主義者」,在超越現實的時空中放盪神思不是他的目的。他追尋的「意境」,凝聚著自身思想的深刻性,但又煥發出電影畫面特有的美感和魅力。
就像《巴山夜雨》的結尾,盡管缺少了人性批判,但反思歷史的動機,卻刻寫在美麗的「蒲公英小女孩」與蒼茫的巴山夜雨之中。

Ⅱ 有關於燕兒島的歷史故事

1901年德國人謀樂於編撰的《山東德邑村鎮志》中,對燕兒島有這樣的文字記述:「根據中國地圖,岸邊還有一個叫燕兒島的小島,他的西邊是綠豆島。這兩個島現在都和陸地連在一起了,其連接處即使漲潮時也不被淹沒。」而這座岬角式海島的一道景觀「燕島秋潮」在上個世紀的上半葉,曾被評為「青島十景」之一。

1933年,燕兒島被出讓給萬國會用於建國際夏令營青年營和換取資金建浮山所小學校舍。抗戰勝利後,燕兒島成了軍事禁地,1947年夏,燕兒島西海灘被美國海軍辟為專用海水浴場,禁止村民在此趕海、捕魚。青島解放後,海軍北海艦隊在燕兒島建軍用品倉庫和靶場。

1928年,國立山東大學建校以後,在燕兒島一帶建有植物實驗場,為植物系的教學進行各種試驗。這時期許多大學學子常到燕兒島來,他們很喜歡這片土地,到了夏季他們在島上支起帳篷,看護種植的各種植物,晚間舉行篝火晚會,白天則撲向大海游泳,這里逐漸成了離市區比較遠的海水浴場。著名女作家蘇雪林,1934年與丈夫一起來青島住在福山路3號,山東大學的教師宿舍(即沈從文故居)。他們去遍了青島的各個海水浴場,她說燕兒島浴場海灣寧靜,環境幽美,海天一色,雖然距市區遠,游泳的人很少,但這正是它的特點。

1935年,大導演孫瑜帶領電影攝制組來青島同時拍攝兩部電影,為了避免重復,《到自然去》選在第三海水浴場拍外景,《浪淘沙》選在燕兒島拍外景。今天,我們看老電影《浪淘沙》,如果仔細一點,會辨認出燕兒島的景色。

1968年8月2日,當時的青島市革命委員會做出同意中央交通部紅星船舶修造廠(即後來的北海船廠)在燕島浮山所灣建廠址的批復,燕兒島和其周圍的浮山灣均被圈在北海船廠內,燕兒島從此與世隔絕。奧運會成功申辦之後,北海船廠為讓位於奧帆基地從2003年2月12日開始西遷,燕兒島又得以重見天日。

2006年6月底,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在燕兒島建成。許多年裡,很多居住在老市區的長跑愛好者把燕兒島作為長跑目的地。但多數人只能跑到太平角,每天能跑一趟燕兒島的便覺十分驕傲。

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在燕兒島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成功舉辦。

閱讀全文

與浪淘沙電影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私人影院時間久的電影 瀏覽:463
在哪裡能免費看超市之女電影 瀏覽:945
2019我的鄉愁微電影節 瀏覽:208
微電影老男孩犀利哥 瀏覽:412
楊紫在北京電影學院面試 瀏覽:168
好聽的美國電影主題曲大全 瀏覽:186
電影焦橙邪說劇情分析 瀏覽:53
興平電影院在哪裡購票 瀏覽:248
1905的電影如何下載 瀏覽:741
鳳凰電影台哪裡可以看 瀏覽:471
關於孩子時間自律的電影 瀏覽:495
電影我們的父輩完整版 瀏覽:236
魔鬼女大兵手機電影 瀏覽:74
手帕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788
達叔參與的電影主題曲 瀏覽:999
合肥哪裡看4d電影 瀏覽:907
五分鍾正能量微電影 瀏覽:549
野豬電影網手機版下載 瀏覽:751
電影天堂韓國午夜電影 瀏覽:197
2021年韓國最新劇情電影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