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試析電影《辛亥革命》鏡頭與特效的應用|辛亥革命電影
[摘 要] 電影《辛亥革命》以真實的史實為內容,結合現代先進的藝術手段及前沿技術,拍攝的不是簡單的還原歷史的真實環境和事件,而是以獨特的審美理念——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依託,在藝術上與時俱進,突破了以往歷史電影拍攝的紀錄式的局限性,特別是在電影的結構與鏡頭的使用以及特效的處理上有獨特的突破。本文就影片《辛亥革命》在鏡頭及特效處理上所取得的突破進行一些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 虛實;變焦;特效;鏡頭
一、電影概述
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這句名言的意思是說,河裡的水是不斷流動的,你這次踏進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進河時,又流出來的是新水。其主張為「萬物皆動」「萬物皆流」,這使他成為當時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的「流動派」的卓越代表。
歷史也是如此。恢復和再現歷史有無數的方式方法,要想絕對地復制歷史那將是一種難以想像的困難,然而歷史的真實可以被盡可能虛幻地還原,電影《辛亥革命》就為觀眾在銀幕上集結了這樣最大限度的虛幻真實。
2011年9月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由成龍作總導演、張黎作導演拍攝了電影《辛亥革命》,影片講述的歷史時間大約處在1911~1912年初。其演員陣容強大,有成龍、李冰冰、趙文暄、陳沖、姜武、房祖名等近70人組成,可說是群星小聚,陣容不必贅述。具體劇情是以「滅清」為主線貫穿整個影片,將「黃花崗起義」「武昌城首義」「陽夏保衛戰」和「建立共和」這四大史實串聯起來,成就了一部具有史詩意味的偉大歷史巨作。回顧清末民初的歷史,國人都會深惡痛絕西方列強的野蠻侵略、清王朝的腐朽無能,但電影《辛亥革命》並沒有因此人為地把其簡單概念化,而是立足於畝州一個客觀的角度,客觀地看待那段歷史。當時,清政府國庫空虛、政治腐敗,在國際大環境中的地位很低,更無任何的信用可言,清政府妄圖依靠向四國銀行借款來維持自己將死的軀殼,只能用物質去交換——如影片中提到的鐵路,而出於自身利益的取捨和政治的獲利,導致西方列強瓜分中國,這是歷史的真實。正如電影里某銀行家所說:「我是要維護我國家利益的」。電影《辛亥革命》的拍攝尊重了這一點歷史史實。
二、影片結構設計
由於影片所要涵蓋的歷史事件較多,因此該片的結構設計難點在於,這部電影不僅僅需要還原那一段遙遠時期的歷史事件及人物的精神面貌,而且更要進一步把握如何結合現代審美理念,進行適度的誇張,以及對於高科技技術,如何合理應用。影片恰當地把握了這些關鍵問題,使得影片在短的放映時間內,從看似平淡的歷史復原過程中,達到了有旋律、有節奏、有起伏的高潮等藝術效果。能夠在短短的一兩個小時,充分表現出那段復雜的歷史事件本身就是一次挑戰性突破,對照60集的電視劇《辛亥革命》,我們更能感覺到電影在時間壓縮上所取得的突破。從整體來說,《辛亥革命》結合了《建國大業》分塊架構和《 建黨 偉業》的分段落架構的方式,盡量把時間都濃縮在辛亥革命里,使得人們在觀看相對注重史實的枯燥影片時被大的構架和細微精彩鏡頭所抓住,這一點無疑是在歷史電影上的突破。具體的表現尤其體現在影片對各個戰事並沒有都採取順序的手法,而是將戰事鏡頭與其他鏡頭進行情節穿插表現,一方面壓縮了影片結構,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情節的緊張感,如對廣州起義這一段的描寫,就將戰爭鏡頭與孫中山在舊金山籌餉演講的鏡頭更替出現,而中間又進行了一部分介紹各位義士的倒敘鏡頭,又如袁世凱對漢口進行反擊時的戰爭場面,同樣也使用了這種穿插式手法,將戰爭鏡頭與袁世凱謀劃戰爭的鏡頭切換表現。這些表現手法都為觀眾營造出一種情節緊湊、情感上起伏跌宕的感覺。
三、影片特效處理
《辛亥革命》在特效的藝術處理上也有很大的突破,共涉及500多個特效鏡頭,曾參與《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集結號迅知蔽》《孤島驚魂》等特效製作的視點特藝(北京)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同樣也為《辛亥革命》的後期特效立下汗馬功勞,許多鏡頭都是在後期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調整和重塑,才使得電影最終以完美的形象面對觀眾,同時也為廣大觀眾提供了更為優質的視覺效果和現場感受。在製作期間團隊還獨立開發了人群軟體,為影片的製作完成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因本片為歷史政治題材,所以特效製作完全忠於歷史,真實呈現歷史原貌猛握。雖然這些特效在影片的直觀中是無法看出的,但是恰恰由於這些高科技現代化技術的成功應用,使我們在觀看影片時,才有天衣無縫的審美效果。此外,影片在鏡頭的精細度上亦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大家都知道,導演張黎曾是馮小剛電影的專職攝影師,在導演辛亥革命這部影片中,張黎充分使用或者說超常發揮了自身在這方面的優勢,在每個人物造型的細微處,都做得嚴謹、精到,特別是在變焦轉換人物的處理上,以及在人物與場景的虛實關系的聚變上,更顯示了在技術層面上的一絲不苟。
恢宏震撼的戰爭場面是《辛亥革命》的另一大看點,無論從大場景的描寫,到特寫鏡頭的表現,都堪比美國好萊塢大片,甚至能夠看到美國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影子,但又不完全相同,特點在於除了應用相應的拍攝手法之外,導演減少了戰爭血腥場面的表現,而是增加了更多的表現人在無情戰爭面前的情的流露,也誠如導演張黎所說,他就是要表現辛亥革命的犧牲主題,傳承一種珍貴的革命精神,而這種精神不僅從各種表現死亡的鏡頭中表現出來(如影片一開始就以秋瑾赴死的場面鋪開,而後是廣州起義中的義士們的犧牲、四川保路運動用一個爆炸鏡頭起到銜接作用,而後是武昌起義,包含漢口戰役和漢陽戰役的陽夏保衛戰中的犧牲,南京光復之役),還從劇尾孫中山的退位中體現出來,退位恰恰就是一種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民族主義精神。
四、影片鏡頭分析
鏡頭是影片的最基本元素,而對於鏡頭的應用就是對觀眾傳達思想的媒介,《辛亥革命》中的鏡頭採用了象徵性和情感性等多種表現手法,從多維角度上為觀眾營造了一種厚重的心理空間和情緒空間。
(一)象徵性鏡頭
象徵是導演用一種含蓄的語言將要表達的信息,通過一種鏡頭表現出來,這是一種主觀的鏡頭表現手法,以傳達導演的思想為主。例如:喻培倫拿著炸葯包,中槍後沖進清軍隊伍中的鏡頭轉換,以及人物特寫鏡頭的暫停,從平視角度迅速轉換到頂視角度,更有力地展現爆炸的威力和強度,而爆炸後的煙霧也似乎傳達了廣州起義的失敗;而對共進會會員熊秉坤持槍時的鏡頭表現,是虛化背景人物,對槍口進行特寫,也象徵性地表現了打響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最後,隆裕皇後在清廷上無奈說出「退位」時,鏡頭突然的顛倒,也使觀眾感受到了清廷最後的落沒。這些象徵性鏡頭的應用,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引起觀眾理解和共鳴的目的,也為影片整體的色彩添加了幾筆亮點。
Ⅱ 客觀鏡頭,主觀鏡頭是什麼意思呀
客觀鏡頭,主觀鏡頭是什麼意思呀?
編導常見名詞 解釋
電影
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錄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
通過放映,在螢幕上造成活動影像和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技術。
電影藝術
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錄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
通過放映,在螢幕上造成活動影像和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技術。
電影史 電影自身發展的歷史。
電影思維 藝術思維的一種轎兆特殊形式,指為創作影片所進行的與未來熒幕形象有直接關聯的思維活動。
商業電影 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所有影片的統稱。
藝術電影 指趣味高雅,注重藝術技巧,不以盈利為唯一目的的電影。
場景 展開電影劇情單元場次的特定空間環境。
電影空間 有熒幕體現的空間世界。
景別 被攝主題在畫面中所呈現的范圍。
多景別 同一鏡頭中,不間斷變化的畫面景別。
特寫 表現成年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或某些被攝物件部分的電影畫面。
全景 表現成年人體的全身或場景全貌的電影畫面。
中景 表現成年人膝蓋以上或場景區域性的電影畫面。
近景 表現成年人體胸部以上或物體區域性的電影畫面。
電影畫面 即電影鏡頭
電影學 即一般電影研究,包括電影理論,電影批評,電影史等等。
電影時空的特殊性 即電影做漏既是一種時間藝術,又是一種空間藝術。
段落 電影劇本中的一段相對完整的情節。
場面 構成一部電影劇作情節發展過程的基本單位。 客觀鏡頭 鏡頭特點不帶有明顯的導演主觀色彩,而是採用普通人看事物的觀點。
主觀鏡頭 所表現的內容明顯的帶有導演的主觀評論觀點的鏡頭。
電影構思 電影劇作者考慮和醞釀電影劇本寫作的藝術思維活動。
電影文字 是對當代一般哲學解釋學和結構主義符號學的基本概念狹義文字作廣泛使用的一種形式。
電影劇本 按照對生活的理解,體驗,評價,運用電影思維所進行的電影創作工作。
電影導演 影片藝術創作的領導人物和總指導。
電影製片人
指在電影生產,製作過程中,對所涉及到的資金,人員,
物質材料等所進行經營管理工作的人。
電影攝影藝術
以劇作為基礎,以客觀實體為物件,運用光學鏡頭,攝影機等主要技術手段,
通過光學,色彩,構圖等藝術手段的處理,在熒幕上創作出可出現的,
運動著的造型藝術形象。
肖像構圖 指人物特寫或近景畫面形式所構成的。
電影美術 指為電影造型而進行的設計和製作的藝術創作。
造型語言 藝術家用來構成視覺形象,體現創作構思的手段和技巧。
電影音樂 專門為特定影片而創作而編配的音樂。
生畫對位 聲音和畫面形象分別表達不同的內容,從不同方面說明同一涵義。
聲音蒙太奇 在時空動態中,聲畫匹配的聲音構成方法。
型別電影 按照外部純帆爛形式和內在觀念構成的模式進行攝制和觀賞的影片。
意識流電影
以意識流理解世界為宗旨,以意識流為人思維的經常模式,並以意識流的創作方法創作的電影。
主流電影 反映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及觀念,具有穩定的票房保證,因而投資者肯投資的一類影片。
寬銀幕電影 是指比普通標准銀幕更寬的電影統稱。
......
什麼是主觀鏡頭
表示以片有角色觀點的鏡頭,當角色掃視一場面,或在一場面中走動時,攝影機代表角色的雙眼,顯示角色所看到的景象。區別與叮觀鏡頭,客觀鏡頭是從導演的視角出發來敘述的鏡頭。
為什麼說攝像要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拍?主觀鏡頭和客觀鏡頭有什麼區別
影視作品拍攝都是以鏡頭為單位,拍攝之後將有用的鏡頭組接起來形成作品,這樣就可以將一部影片分場景、分時段拆開拍攝,難度大大降低。
主觀性鏡頭即第一人稱視角鏡頭,客觀性鏡頭即第三人稱視角鏡頭。
動畫中主觀鏡頭和客觀鏡頭有什麼區別??
主觀鏡頭:是一種鏡頭的運用方法。這類鏡頭,以攝影機鏡頭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直接攝取他當時目擊的景像。
例如人物遠眺湖光山色或環境背景的鏡頭,交替拍攝兩人中一方的鏡頭,大都是主觀鏡頭。
客觀鏡頭:客觀鏡頭一般指攝影機採用大多數人在拍攝現場所共有的視點拍攝的鏡頭。這類鏡頭拍攝的畫面,大都是代表觀眾的眼睛,指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所看到的情景和事物。
主要區別:兩個鏡頭的視角不一樣。主觀鏡頭范當於文章中的第一人稱,而客觀鏡頭就是文章中的第三人稱。
什麼是主觀鏡頭
主觀鏡頭是一種場景,不是相機的鏡頭。
主觀鏡頭 (SUBJECTIVE SHOT)是指表示片中角色觀點的鏡頭。當角色掃視一場面,或在一場面中走動時,攝影機代表角色的雙眼,顯示角色所看到的景象。從鏡頭給觀眾的印象而言,又有客觀鏡頭釘主觀鏡頭兩種。從導演(也是觀眾)的視角出發來敘述的鏡頭叫客觀鏡頭。從劇中人物的視點 出發來敘述的鏡頭叫主觀鏡頭。主觀鏡頭把攝影機的鏡頭當作劇中人的眼睛,直接「目擊」生活其他人、事、物的情景。它因代表了劇中人物對人或物的主觀印象,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可能使我們觀眾產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進而使觀眾和人物進行情緒交流,獲得共同的感受。
引用舉例:在電影泰坦尼克中,導演卡梅隆為了使觀眾能夠與他的兩位主人翁盡量接近,就多次使用主觀鏡頭,比如當傑克第一次來到一等艙時鏡頭從他的觀點出發來環視大樓梯的豪華,或者在泰坦尼克號沉沒時鏡頭與主人翁一同沒入深處。
宋崇導演教你拍攝微電影作業答案
微電影概述
1.1微電影製作概述已完成
1
()類在各微電影型別中所佔比例最高。
· A、廣告
· B、純藝術表達
· C、吐槽惡搞
· D、城市宣傳片
我的答案:B
2
微電影井噴的原因不包括()。
· A、生活節奏快,時間碎片化
· B、技術發展的支援
· C、民眾觀影需求增加
· D、全民可參與
我的答案:C
3
目前微電影的時長為()。
· A、30秒-9分鍾
· B、30秒-300秒
· C、3-4分鍾
· D、8-15分鍾
我的答案:A
4
關於微電影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適合移動狀態和短時間休閑狀態下觀看
· B、製作成本低
· C、商業需求 *** 微電影發展
· D、微電影製作簡單,不需要完整的策劃和製作體系
我的答案:D
5
微電影具有一般電影的美學特質。()
我的答案:√
1.2電影《龍頭》鑒賞
1
影片中的黑貓有什麼寓意?()
A、象徵邪惡
B、象徵恐懼和不安
C、象徵新生
D、象徵好運
我的答案:B
2
關於《龍頭》說法錯誤的是()。
A、使用了大量象徵和對比的手法
B、《龍頭》是一部作家電影
C、該片表達了對生命的贊美
D、本片表達了人在生活的重壓下掙扎
我的答案:C
3
影片使用模糊的語言則擁有豐富的外延,而精確的語言只有簡單的內涵。()
我的答案:√
1.3微電影創作遵循的特點已完成
1
關於微電影創作說法正確的是()。
· A、故事發展要詳盡,逐漸進入 ***
· B、情節要多做渲染和鋪墊
· C、細節要有感染力
· D、微電影不需要使用蒙太奇手法
我的答案:C
2
微電影為什麼不能有儀式表達?()
· A、微電影篇幅太短
· B、微電影的主題沒有那麼巨集大
· C、微電影多為小製作
· D、儀式表達成本高
我的答案:A
3
微電影中的人物數量不限,可多可少。()
我的答案:×
1.4為什麼企業家關注微電影廣告已完成
1
以產品為主,強制灌輸的廣告為什麼不再被廣告商採用?()
· A、內容同質化
· B、不夠獨特,廣告被淹沒
· C、觀眾產生視覺疲勞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
關於微電影廣告與廣告微電影,說法錯誤的是()。
· A、廣告微電影以廣告為主線創作故事
· B、凱迪拉克《一觸即發》是微電影廣告
· C、微電影廣告以電影故事為主,含蓄表達廣告資訊
· D、冰糖雪梨短片以微電影為主,含蓄滲透著廣告資訊
我的答案:B
3
使用微電影宣傳產品的好處是?()
· A、同時滿足了觀眾審美、娛樂和廣告資訊的需求
· B、節約成本
· C、傳播面廣
· D、既能宣......
比較有代表性的主觀鏡頭的影片有哪些
本來是來搜尋一下主觀視角的電影,無意間看到上面那麼沒大腦的答案,實在忍不住說兩句。真是隔行如隔山啊。我記得我看過一個恐怖片裡面主觀視角的鏡頭較多。《小島驚魂》妮可的。千萬不要看成是《孤島驚魂》。
可不可以不要把鏡頭放在主觀上,看完要嚇尿了
解答:答: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即所拍攝的物體反射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後聚在照相機的底片上,此時就能在底片上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若將鏡頭的一般遮住,剩餘的一般仍是凸透鏡,故仍能成一個完整的像,但此時透過鏡頭的光線少了,所以此時所成的像應該比原來暗一些.
鏡頭語言包括什麼
都是。
我們通常可經由攝影機所拍攝出來的畫面看出拍攝者的意圖,因為可從它拍攝的主題及畫面的變化,去感受拍攝者透過鏡頭所要表達的內容,這就是所謂「我的鏡頭會說話」,也就是一般所講的「鏡頭語言」樣的在影像的世界裡,雖然和平常講話的表達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所以說鏡頭語言沒有規律可言,只要用鏡頭表達你的意思,不管用何種鏡頭方式,都可稱為鏡頭語言。
一、景別根據景距、視角的不同,一般分為:
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三個層次。
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圍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台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緻,也稱為「中近景」。
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區域性。
特寫:指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物件。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區域性,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區域性,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扳機等。
二、攝像機的運動(拍攝方式)推:即推拍、推鏡頭,指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前的運動拍攝,取景范圍由大變小,分快推、慢推、猛推,與變焦距推拍存在本質的區別。
拉: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後的拉攝運動,取景范圍由小變大,也可分為慢拉、快拉、猛拉。
搖: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託於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觀眾如同站在原地環顧、打量周圍的人或事物。
移:又稱移動拍攝。從廣義說,運動拍攝的各種方式都為移動拍攝。但在通常的意義上,移動拍攝專指把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如軌道或搖臂,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物件。移拍與搖拍結合可以形成搖移拍攝方式。
跟:指跟蹤拍攝。跟移是一種,還有跟搖、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將跟攝與拉、搖、移、升、降等20多種拍攝方法結合在一起。總之,跟拍的手法靈活多樣,它使觀眾的眼睛始終盯牢在被跟攝人體、物體上。
升:上升攝像。
降:下降攝像。
俯:俯拍,常用於巨集觀地展現環境、場合的整體面貌。
仰:仰拍,常帶有高大、庄嚴的意味。
甩:甩鏡頭,也即掃搖鏡頭,指從一個被攝體甩向另一個被攝體,表現急劇的變化,作為場景變換的手段時不露剪輯的痕跡。
懸:懸空拍攝,有時還包括空中拍攝。它有廣闊的表現力。
空:亦稱空鏡頭、景物鏡頭,指沒有劇中角色(不管是人還是相關動物)的純景物鏡頭。
切:轉換鏡頭的統稱。任何一個鏡頭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綜:指綜合拍攝,又稱綜合鏡頭。它是將推、拉、搖、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懸、空等拍攝方法中的幾種結合在一個鏡頭里進行拍攝。
長:指長鏡頭。影視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連續畫面。
反打:指攝像機在拍攝二人場景時的異向拍攝。例如拍......
鏡頭中有景色無人物叫做什麼鏡頭?
「空鏡頭」
「空鏡頭」即沒有人物出現的景物鏡頭。是導演闡述思想內容、敘述故事情節、抒 *** 感意境、轉換銀幕時空、調節節奏的重要手段。空鏡頭包括主觀空鏡頭和客觀空鏡頭兩部分,這個場景運用了主觀空鏡頭,表現了人物眼中的、心理的和被刻意渲染的景物和感覺
Ⅲ 試分析主客觀鏡頭的使用與注意事項有哪些
1、主觀鏡頭——將電影攝影機的鏡頭,當做電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觀看(攝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動的情景。《尋槍》這部電影運用了大量的主觀鏡頭,大多是男主角馬山的主觀視角和感受。自「尋槍」行動伊始,馬山的意識世界就變得疑神疑鬼、似是而非。換作馬山的主觀鏡頭語言,則表現為影像和聲音的誇張其辭、如夢似幻。影像上:畫面的濃烈渲染,鏡頭的搖曳不定,景別的似近而遠;聲音上:人物話語分貝量的增強,音響效果重錘猛擊,音樂伴奏或緊或緩。藉此過分渲染,從而傳達出人物情緒,更深刻地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形象。有一組鏡頭是說馬山在夜晚開著摩托追蹤一輛車,尋找槍丟失的蹤跡和線索。此時是由馬山開摩托的一個客觀鏡頭(全景)轉換作馬山的主觀視角鏡頭(近景):(馬山)看見路及路邊的景物(樹、牛、牆屋)都在飄移,晃動不定、朦朧不清,似乎在跟馬山玩捉迷藏。這個鏡頭出神地傳達出馬山由於失槍開始「懷疑」身邊一切事物的主觀情緒,「懷疑」視角此時形象地再現了只能存在於人腦的抽象意識,把人物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接下來幾分鍾的劇情直接都用馬山的主觀鏡頭繼續講述:他開著摩托,視角模糊、景別不清,在行駛的路上也只給出前照燈打出的一圈微弱的光亮。通過鏡頭對准路面向前推進,漸入一幕幕過去24小時內出現在馬山身邊的人物:妻與子向他揮手告別說明馬山離家已漸行漸遠、新婚夫婦默然凝視的眼神反映親屬也和他有所疏遠。馬山對人「不信派帆任」此時已嚴重影響到他與周圍人正常的交際生活關系,而這一切的導火線僅僅是「丟槍」。馬山恨不得「槍」馬上就能出現眼前。車繼續前行,不遠處閃現一個拿槍人的背景,這個背景隨著馬山摩托的顛簸一直在晃動,看得出此時給的還是馬山的主觀鏡頭(馬山本人始終沒有出現)。這個鏡頭讓觀眾感同身受地感受到「我(馬山)」要找到槍否則人命關天(用警察局長說的話就是「槍裡面還有三顆子彈就是三條人命,如果遇到職業殺手一槍兩個就是六條人命!」)的焦慮急切。雀薯以上三組鏡頭配的均為緩慢極具迷幻色彩的音樂,聲畫結合展現主人翁的「懷疑」心理。這幾組主觀鏡頭也說明,馬山自己已經認識到由於「尋槍」導致他與人的隔閡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了。是否繼續找下去,答案是肯定的,但又如何避免以上諸多「問題」,又怎樣撫慰猜測多疑的情緒以及精神上的創傷?「樹欲靜而風不止」啊!2、主觀鏡頭與客觀陳述的轉換隨著「槍」的線索一步步明了,馬山的情緒也一步步穩定,鏡頭的運用也漸趨平和:遠山、靜松、鄉間小路、小橋流水,一切的一切都給人予明朗開闊、水落石出的感覺。馬山主觀視野中「迷幻紊亂」的鏡頭也少了,甚至連主觀鏡頭也運用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的客觀陳述。懸念減少,觀眾可以不再被馬山的意識左右,慢慢站以旁人的角度去分析發現最後的事實,變被動為主動。而此時馬山和鎮上人的關系也漸趨平和,何妻與子的隔閡更是換來了前所未有的情濃於水:馬山把真相坦誠相告後,妻子理解了他的所作所為,兒子馬冬也招來《福爾摩斯探案錄》助父一臂之力。冰釋前嫌,馬山精神壓力減少了,更知道家人在自己心目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當他最後一次離開家,站在家門向屋內張望時,主觀鏡頭再次出現,它以馬山的視角環掃空盪盪的屋子,然而畫外音卻出現了妻子「馬山,你到哪裡去?」的關懷以及兒子「出來以後再也不準打我,永遠不準!」的和談的聲音。主觀鏡頭語言再次把人物心理表現的淋漓盡致!影片末尾,馬山被槍擊中後,「他」回到兒子念書的學校,朗朗讀書聲中,鏡頭以穿過牆洞的窺視視角,看到妻子教書和兒子讀書的身影,在他腦海中依舊念念不忘……繼而鏡頭從教室走廊拉回,淡出,馬山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後一次人間回望,而這一次,是以「上帝的視角」!二、小郭印象1、平常家庭清晨的寫實,聒噪而親切。突然一片混亂引出影片主題——槍丟了!馬山丟槍後的慌亂、緊張以及呆滯的表情。妻子潑婦般吵問聲的空盪遙遠,亦幻亦真。2、影片正式開始背景鼓點音樂,和搖擺不定的鏡頭。特別是鑰匙的特寫。3、修車鋪老蔣頃羨者那句不經意的「槍丟了!」和得知真相後「你真的把槍丟了?」4、敲門後寧靜飾演的小萌令人眼前一亮,馬山發呆的眼神。5、派出所發獎金時,馬山腦海中幻想出可能偷槍的人和每個人的聲音,越來越快,越來越虛幻。6、「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不該拿的東西就不拿」7、追小偷以及歸案後那一段對話給比較壓抑的電影增添了幾分情趣,背景音樂舒緩安詳。8、當小偷掏出槍後,馬山眼中只有槍,根本不管生命安危,以及被擊中後發現是假槍後絕望的喊聲「怎麼是假槍呢?」9、那段夫妻生活戲的拍攝角度,高!10、馬山家閣樓上,周小剛穿著防彈衣,抱著頭盔,以及表現出的不安,很有意味。11、「我不吃飯,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吃飯的..」局長如是說。12、馬山倒下後看到天空,開始幻想,結束又是天空。浮雲飄散,一切都已結束。13、馬山死後靈魂的狂笑不止,一種釋放、解脫。背景音樂節奏鮮明,歡快,死並不是一種悲劇。
Ⅳ 怎麼分辨電影中的主觀鏡頭和客觀鏡頭
【主觀鏡頭】:表示片中角色觀點的鏡頭。當角色掃視一場面,或在一場面中走動時,攝影機代表角色的雙眼,顯示角色所看到的景象。如在電影泰坦尼克中,當傑克第一次來到一等艙時鏡頭從他的觀點出發來環視大樓梯的豪華,或者在泰坦尼克號沉沒時鏡頭與主人翁一同沒入深處。
【客觀鏡頭】:鏡頭試點不帶行梁有明檔冊運顯的導演主觀色彩,也不採用劇中角色的視點,而是採用普通人觀看事物的視點,這種鏡頭一般稱之為姿衡「客觀鏡頭」。它將事物盡量客觀的展現給觀眾。在一般影片中,大部分鏡頭都是客觀鏡頭。
Ⅳ 在電影中怎樣做鏡頭分析啊
在電影中根據鏡頭的景距、視角的不同,一般分為:
一、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二、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三個層次。
三、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圍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四、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台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五、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六、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七、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緻,也稱為「中近景」。
八、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九、特寫:指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十、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扳機等。
(5)客觀鏡頭的電影分析擴展閱讀:
形態景別拍攝解釋
一個鏡頭,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寫,也可以由特寫拉成近景;中景;全景乃至遠景景別是由視距來確定和劃分的,所謂視距,是指攝影機與被攝對象之間的距離。
在一個鏡頭內,或者說一個電影句子內,就應包括經過嚴格選擇的各種不同的景。因此,便有了各種景別
任何一部影片都要使用各種景別,概括的說,可分五大類即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其中還分為大全景;大特寫。
Ⅵ 電影鏡頭可以分為哪些類別
由於不同的敘事功能和表現特徵,電影鏡頭分為不同性質的若干類別。
空鏡頭:畫面里不出現人物或動物的鏡頭,又稱景物鏡頭。通過移動攝影和蒙太奇剪接,使空鏡頭與有人物出現的鏡頭組接出多種意義關系,如表達思想感情,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進行時空轉換,控制敘事節奏等。而使用較多的是用以抒發感情、創造意境,具有隱喻、聯想、升華的藝術效果。
主觀鏡頭:影片中通過某一人物的視線來觀察、表現對象的鏡頭。這種鏡頭表示的是片中角色的視角,反映他的心理狀態和感情色彩。通過放映,這種視角也被強加到觀眾身上,使觀眾暫時站在角色的地位去共同體驗、經歷,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對於觀眾理解人物有一定幫助。
客觀鏡頭:用不參與劇情的旁觀或中立的視角拍攝的鏡頭。一部影片中的絕大部分鏡頭都是客觀鏡頭。它擔負著敘述劇情、介紹環境、刻畫人物、烘托氣氛等劇作任務和通過畫面體現風格的藝術表現功能。觀眾可以通過客觀的敘述、描寫,擴大視野,參與事件進程,理解人物。
運動鏡頭:攝影機的運動,主要指推、拉、搖、移、升、降等運動攝影方式,所以又稱移動攝影。移動攝影是指將攝影機固定在軌道移動車或其他運輸工具上,或手持攝影機在機位移動中拍攝。它並不包括被攝對象是否運動。
Ⅶ 電影中的鏡頭有哪幾種分別是怎樣解釋的
鏡頭指的是攝像機從開始拍攝直到停止拍攝質監所拍下的連續畫面。
鏡頭的類別:
1.根據視距遠近,分為各種景別鏡頭
①遠景
②全景
③中景
④近景
⑤特寫
2.根據鏡頭的運動方式,分為不同拍攝技巧的鏡頭
①推鏡頭
②拉鏡頭
③搖鏡頭
④移動鏡頭⑤跟鏡頭
⑥升降鏡頭
3.根據拍攝角度,分仰拍、平拍、俯拍鏡頭
4.根據描寫方法。分主觀和客觀鏡頭
5.根據鏡頭長短。分為長鏡頭和短鏡頭
6.只拍自然景物叫做空鏡頭
用鏡,運鏡我沒找到。我覺得用鏡就是鏡頭的使用方法。而運鏡指的是鏡頭的運動方式,即推鏡頭,拉鏡頭等。
而取景指的是如何安排畫面中景物的大小,位置,層次,以及相對關系,是畫面能夠表達出作者的主題。通俗地講就是如何設置景別,就是上面提到的遠景,近景,特寫這些。
Ⅷ 影視藝術中客觀鏡頭是指什麼
客觀鏡頭:用不參與劇情的旁觀或中立的視角拍攝的鏡頭。一部影片中的絕大部分鏡頭都是客觀鏡頭。它擔負著敘述劇情、介紹環境、刻畫人物、烘托氣氛等劇作任務和通過畫面磨汪陵體現風格的藝術表現陵備功能。觀眾可以通過客觀的敘述、描寫,擴大視野,參與瞎戚事件進程,理解人物。
Ⅸ 電影作品的場景分析應從哪幾方面入手
影視場景大體可劃分為:內景、外景、實景、場地外景、特技合成景、電腦模擬景。
(1)內景——在攝影棚內,專門為影片的拍攝搭制的人工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有限,拍攝的環境完全要布置,光線的處理可以比較細膩,拍攝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觀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廣闊,往往要選擇局部進行拍攝,或者是對局部進行加工才能拍攝,由於受自然光線的限制,光線的處理要選擇光線
的時機。
(3)實景——人類居住和活動的自然建築的場景,這些場景的存在,往往不是為了影片的拍攝。這種場景空間十分真實,具有生活的氣息,但是,有明顯的建築結構關系,拍攝起來也受一定的限制。
(4)場地外景一為了影片的拍攝,按一定的比例,專門在選定的自然環境中人工搭制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攝要求。但是對總體美術設計的要求比較高,也會受到自然光線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於配合特技拍攝的小比例人工場景。這種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與實際的自然場景拍攝在一起,美術設計的透視、比例十分的重要。
(6)計算機模擬景——利用計算機(數字)技術創造的虛擬現實的場景環境。
影視中場景的意義在於:
1、場景決定影片的風格,我們常說,外景利於影片的氣氛;內景利於影片光線的運用;實景利於影片空間表達。簡單的說就是:外景出意境,內景出戲,實景出調度。
2、場景影響影片的空間感覺。
3、場景制約人物的造型,外景使人物的表達更有環境依據,內景優化了攝影的造型元素,更有利於人物出戲。
4、場景關繫到影片的影調構成,不同的場景可構成不同的影調效果。
(9)客觀鏡頭的電影分析擴展閱讀:
分析一部電影:
一、主題
主題的兩方面層次:
①影片內容或影片的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內容。
②通過對電影的主題、立意及試聽形象表達的理解,我們感悟到的內容。
二、結構
結構——是影片的組織排列的方式和敘事組合的構造,影片的結構、框架,就是電影的風格。
1、電影的劇作結構、電影的敘事結構、故事的結局基於以下四種存在模式:①情理之中,預料之中。②情理之外,預料之中。③情理之中,預料之外。④情理之外,預料之外。
但無論哪樣的一種結局,都會充滿了「因果關系」、「偶然關系」、「必然關系」和「戲劇關系」的味道,都會有一種人為主觀的因素。
現代電影的劇作結構,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變異性,重點的表現在劇作中的合情合理的處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從大多數的影片的結構上分析,合情比合理更為重要。
2、情節結構分析:電影情節的編排,往往是依據於人物的心理線索和發展,以往的「戲劇式」電影敘事,對於精巧的外部情節的設計和設置是十分依賴的,影片最終結構的選擇與確定,一定是有利於影片的主題,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有利於風格的體現,有利於敘事的多樣化。
三、人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焦點,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人物的表現主要有:
1、人物外形表現——影視中非常重視其服裝、發型、化妝的處理,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敘事還要有鮮明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影視中往往充分利用鏡頭的景別,著重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情的描寫。
3、人物形體表現——人物的形體處理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是為了人物形象塑造。
4、人物位置表現——影視畫面中的人物位置在人物塑造上具有特殊意義,有的人物在畫面中是居中處理,有的居邊處理,有的卡頭卡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