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音樂之聲電影的經典片段的細節描寫
音樂之聲》說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女主角瑪利亞生性活潑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膽追求真愛,以童心,愛心去照料七個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故事中人際的寬容與親情的和諧,馮·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納粹爪牙高壓的正氣,寧可流亡不做亡國奴的愛國情愫,首先,當然是它裡面的天簌之聲。這是一部音樂劇,所以影片的開始便是由朱莉演唱的主題曲「音樂之聲」,它充分地表達了瑪利亞對大自然的熱愛。影片中,瑪利亞教給孩子們的「哆來咪」無疑是一堂灰諧生動的音樂課,7個調皮苦悶的孩子愛上了音樂和瑪利亞,他們一起唱出了怡人的「孤獨的牧羊人」、激昂的「我最愛的東西」、睿智的「十六以後是十七」等,都給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盡的享受。再也沒有孩子們說「再見」比托普家的孩子們在其父親的晚宴客人們面前說「晚安,再見」更令人感到樂趣橫生了。接著就是影片中的故事場景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藍藍的天空,嫩綠的草原,清澈的湖水……。最後就從影片的所表達的深刻內涵上說說吧。第一感覺是瑪利亞的教育理念非常的好,她會順著孩子的發展規律去教孩子,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就要活得像孩子,要孩子學到東西必先是孩子願意去學,然後才是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去教。但這是我們現代教育都忽視了的方面,但恰恰這是最重要的方面。其次,我是被裡面所表現出來的愛所感動著,瑪利亞對大自然的愛,瑪利亞對孩子們的愛,孩子們對上校和瑪利亞的愛,瑪利亞和上校的愛,他們一家對祖國的愛……最後他們遠走高飛了。
② 音樂之都的資料
音樂之都也是聯合國「創意城市網路」授予某些「創意城市」的七大主題榮譽稱號(文學之都、音樂之都、電影之都、設計之都、民間藝術之都、媒體藝術之都、烹飪美食之都)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先後授予義大利博洛尼亞(Bologna, Italy)、西班牙塞維利亞(Seville, Spain)、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 Scotland)、比利時根特(Ghent, Belgium)與中國哈爾濱(Harbin, China)為「音樂之都」的榮譽稱號。維也納 是奧地利的首都,同時也是奧地利的9個聯邦州之一,是奧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於阿爾卑斯山下的多瑙河畔。維也納約有165萬人口,在歐盟城市中居於第10位。
中文名:音樂之都
外文名:Music City
授予城市:博洛尼亞,塞維利亞,哈爾濱等
授予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分享
綜述
音樂是維也納的靈魂,經濟的繁榮,社會的進步,良好的藝術氛圍和人文環境產生了許多音樂大師以及他們創作的世界經典名曲,大量的音樂建築和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悠久的音樂史與燦爛的音樂文化,維也納被世人稱為音樂之都當之無愧。
音樂之都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授予各「創意城市」的七大主題榮譽稱號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過評審,先後授予義大利博洛尼亞、西班牙塞維利亞、英國格拉斯哥、比利時根特與中國哈爾濱為「音樂之都」。博洛尼亞國際音樂節是一個地區性的音樂盛會,許多傑出的指揮家與演奏家曾經在博洛尼亞登場,這些讓博洛尼亞獲得音樂之都的殊榮;塞維利亞誕生了一批聞名於世的藝術家,歐洲文學戲劇中的很多故事和人物都磨芹是出自塞維利亞,塞維利亞在全世界都是個永不落幕的舞台,一年四季都要各式各樣的音樂盛會,塞維利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音樂之都的美稱也是實至名歸;格拉斯哥擁有大量的具有音樂元素和功能的建築物,也是眾多英國國家級藝術表演公司的所在地,有幾大音樂節,音樂活動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彰它在推廣音樂創作和欣賞方面的歷史貢獻和現階段所扮演的角色,因此被該組織授予音樂之都;古城瞎並畢根特是當代藝術家喜愛的地方,擁有大量的老建築,經現代藝術的渲染而充滿活力,因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音樂之都;哈爾濱是中國的百年音樂之城,城市的發展一直和音樂為伴,也素有「音樂之蔽談都」的美譽,具有百年的音樂傳承歷史,音樂是哈爾濱這座城市的固化品牌,因此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音樂之都。
城市
維也納
世界名城——奧地利首都維也納(Vienna)位於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維也納盆地之中,三面環山,多瑙河穿城而過,四周環繞著著名的維也納森林。
公元1世紀,羅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為奧地利公國首邑。13世紀末,隨著哈布斯堡皇族興起,發展迅速,宏偉的哥特式建築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15世紀以後,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歐洲的經濟中心。18世紀,瑪麗亞·鐵列西婭母子當政期間熱衷於改革,打擊教會勢力,推動社會進步,同時帶來藝術的繁榮,使維也納逐漸成為歐洲古典音樂的中心,獲得了「音樂城」的美名。
維也納的名字始終是和音樂連在一起的。許多音樂大師,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約翰·斯特勞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過多年音樂生涯。海頓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曲》,舒伯特的《天鵝之歌》、《冬之旅》,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著名樂曲均誕生於此。許多公園和廣場上矗立著他們的雕像,不少街道、禮堂、會議大廳都以這些音樂家的名字命名。音樂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為人們參觀和憑吊。如今,維也納擁有世界上最豪華的國家歌劇院、聞名遐邇的音樂大廳和第一流水平的交響樂團。每年1月1日在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金色大廳舉行新年音樂會。
編鍾是隨州的名片,曾侯乙編鍾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建設「中國編鍾音樂之都」備受關注和期盼。中國編鍾音樂之都是2012年11月由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和市隨州市委、市政府首先倡導、共同策劃,深度挖掘編鍾文化內涵,彰顯隨州的文化和地域特色,集演出、頒獎、創作、體驗於一體的編鍾文化創意園區。2013年3月1日,隨州市政府與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在武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手打造中國編鍾「音樂之都」。該項目位於隨州城南新區,規劃佔地1300畝以上,擬投資100億元,其核心區是建設已作為2013年隨州市十大工程之一隨州城南新區建設工程的重點;旨在擦亮隨州「中國編鍾之鄉」這一世界級文化名片,吸引多方資源,打造高品質的中國編鍾「音樂之都」城市綜合體,把隨州打造成全國著名、世界聞名的音樂之都。項目圍繞「音動隨州 樂舞天下」的主題理念,包括設施建設和創意策劃。硬體設施方面,包括核心功能區,即中國編鍾音樂廳、中國編鍾博物館
③ 世界上的音樂之都在哪及歷史來源
世界級的音樂之都首位當屬奧地利的維也納。
維也納的古典主義音樂在世界上聞名遐邇,幾百年來貢獻了不計其數的作曲家,至今仍影響和激勵著當代音樂家。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約翰·斯特勞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等。
維也納養育了維也納新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勛伯格、韋伯恩和貝爾格。出生在維也納的還有舒伯特、老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蘭納、克熱內克等。無數音樂家曾在維也納學習、生活和投身音樂創作,其中包括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三位傑出代表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還有李斯特、萊哈爾、布魯克納、馬勒、格魯克、勃拉姆斯、維瓦爾第等。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老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蘭納、布魯克納、馬勒、格魯克、勃拉姆斯、維瓦爾第等長眠於維也納。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每年的1月1日由維也納愛樂樂團在金色大廳舉行並向全球直播,維也納歌劇院舞會是每年維也納狂歡節的高潮,其它如維也納華爾茲、維也納少年合唱團等和維也納眾多的歌劇院和戲院一起聞名世界。
音樂之都是聯合國「創意城市網路」授予「創意城市」的七大主題榮譽稱號(文學之都、音樂之都、電影之都、設計之都、民間藝術之都、媒體藝術之都、烹飪美食之都)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先後授予了義大利博洛尼亞(Bologna, Italy)、西班牙塞維利亞(Seville, Spain)、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 Scotland)、比利時根特(Ghent, Belgium)以及中國哈爾濱(Harbin, China)為「音樂之都」的榮譽稱號。
維也納
世界名城——奧地利首都維也納(Vienna)位於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維也納盆地之中,三面環山,多瑙河穿城而過,四周環繞著著名的維也納森林。悄拆
公元1世紀,羅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為奧地利公國首邑。13世紀末,隨著哈布斯堡皇族興起,發展迅速,宏偉的哥特式建築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15世紀以後,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歐洲的經濟中心。18世紀,瑪麗亞·鐵列西婭母子當政期間熱衷於改革,打擊教會勢力,推動社會進步,同時帶來藝術的繁榮,使維也納逐漸成為歐洲古典音樂的中心,獲得了「音樂城」的美名。
維也納的名字始終是和音樂連在一起的。許多音樂大師,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約翰·斯特簡運蘆勞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過多年攔帶音樂生涯。海頓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曲》,舒伯特的《天鵝之歌》、《冬之旅》,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著名樂曲均誕生於此。許多公園和廣場上矗立著他們的雕像,不少街道、禮堂、會議大廳都以這些音樂家的名字命名。音樂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為人們參觀和憑吊。
如今,維也納擁有世界上最豪華的國家歌劇院、聞名遐邇的音樂大廳和第一流水平的交響樂團。每年1月1日在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金色大廳舉行新年音樂會。
(金色大廳由T·馮·漢森始建於1867年,1869年竣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外牆黃紅兩色相間,屋頂上豎立著許多音樂女神鵰像,古雅別致。維也納交響樂團每音樂季的每季度至少在此舉辦12場音樂會。
金色大廳共有1744個座位,300個站位。
金色大廳是維也納愛樂樂團常駐地。)
金色大廳,全稱為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英語:Musikverein;德語:Großer Saal,全稱是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又稱黃金廳、維也納愛樂廳。這是維也納最古老、最現代化的音樂廳,是維也納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廳之一。
世界五大音樂廳:
維也納金色大廳,柏林愛樂廳、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廳、阿姆斯特丹大會堂、波士頓交響樂大廳。
博洛尼亞
博洛尼亞一譯「波倫亞」,義大利北部城市,位於義大利北部波河與亞平寧山脈之間,是艾米利亞-羅馬涅的首府。在山上觀城,最世人矚目的是博洛尼亞的象徵物——雙塔。這是高低不一的兩座方形塔。博洛尼亞國際音樂節誕生於1982年,是由博洛尼亞文化部發起的一個地區性音樂盛會,節日獲得了當地以及義大利一些企業的資助,私人企業的贊助達到了節日預算的百分之七十五。在其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博洛尼亞音樂節以其獨特的題材和曲目選擇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青睞和贊許。以音樂來挑選最完美最合適的演奏家和樂團始終是節日的最大亮點。音樂節設置有幾大特色板塊,比如「偉大系列」,以演奏世界最偉大的作品為典範,「新世界」則把冷門作品為第一選擇對象。曾經在博洛尼亞登場的傑出人士有指揮辛諾波里、薩瓦里希、加德納、布魯根、穆蒂、阿巴多、演奏家阿卡多、帕爾曼、穆洛娃娃、波里尼、阿格里希等。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也是義大利的著名歌劇院。
塞維利亞
塞維利亞是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自治區和塞維利亞省的首府,都市人口約一百三十萬,是西班牙第四大都市。2006年3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塞維利亞「音樂之都」稱號。
塞維利亞是一個令人去了還想再去的地方,雖然它沒有英倫的那份典雅矜持,沒有法國巴黎那般浪漫華貴,沒有奧地利維也納的那種悠然恬淡,但它有山一般的強悍,火一樣的熱情,歌劇《卡門》中那個放盪不羈的塞維利亞女郎和英俊倜儻的沙場勇士,深深留在人們的印象中,而火辣辣的鬥牛士舞曲,一再讓人激動不已。塞維利亞至今仍保留著古城風貌,這里有羅馬式、哥特、巴洛克式及文藝復興式的建築和花園,享有「花園城市」的稱號。這里有優美的吉普賽音樂、熱情奔放的佛朗明哥舞和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
西元711年至1248年間,阿拉伯人佔領了這片土地,在這段時間里他們的文化對Sevilla及整個安達魯西亞地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西元17世紀,Sevilla迎來了藝術的鼎盛時期,一批聞名於天下的藝術家誕生於此。歐洲文學戲劇中的很多故事和人物都是出自塞維利亞。如英國詩人拜倫及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劇《唐璜》中的人物唐璜;法國劇作家博馬舍的作品經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改編的著名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及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改編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法國作曲家比才描寫西班牙吉普賽姑娘卡門的愛情故事的歌劇《卡門》。西班牙大作家塞萬提斯的作品中經常提到塞維利亞的街道和房屋的名字,他在這里度過青年時代,不朽的《堂·吉訶德》就是在塞維利亞的監獄中完成的,作家最後也長眠於此。
塞維利亞在全世界都是個永不落幕的舞台,不僅僅是卡門、著名詩歌與歌劇中的人物如劍俠唐璜、費加羅都以塞維利亞為戲劇活動舞台,這些人物不斷激發著人們對塞維利亞的想像力。「這座城市像人一樣,有悲情也有歡笑,」茨威格的話恐怕多數人都有同感吧。
每年2月及3月有爵士樂節,在拉馬斯特隆薩劇院有團體演出。每年3月的古音樂節,在一些舊城區的教堂舉行;新西班牙音樂節,由塞維利亞大學在寶利特齊克尼學校會議廳舉行。每年6月的春會,在拉馬斯特隆薩會議廳舉辦演奏會。6-8月的夏會,在拉馬斯特隆薩劇院有國際性表演。每年9月舉辦的露天歌劇節,在拉卡多島大禮堂有表演。
格拉斯哥
格拉斯哥是英國第三大城市,蘇格蘭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港口,是蘇格蘭主要的文化中心,皇家蘇格蘭音樂學院坐落於此。擁有英國最優秀的大都市藝術展覽館和博物館,物有所值的餐廳多不勝數,大街小巷都是酒吧,是融古老於現代的經典城市之一,也是眾多國家級藝術表演公司的所在地,如皇家蘇格蘭國家管弦樂團、蘇格蘭歌劇團、蘇格蘭芭蕾舞團和BBC蘇格蘭交響樂團。格拉斯哥主要的音樂節慶有爵士音樂節(Jazz Festival)凱爾特音樂節(Celtic Connections)和西區音樂節(West End Festival)等。每年因音樂活動獲得的經濟收益估計達7500萬英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8年8月21日指定蘇格蘭格拉斯哥為音樂城市,表彰它在推廣音樂創作和欣賞方面的歷史貢獻和現階段所扮演的角色。
格拉斯哥對英國的藝術、情感、文化的影響造就了一些偉大的英國音樂。影響巨大的當地藝人像約翰·馬丁、單純思想、原始尖叫、耶穌與瑪麗亞鎖鏈、青少年粉絲俱樂部等都奠定了蘇格蘭樂壇的地位。在英倫搖滾和格拉斯哥文化發展的過去十年間,涌現出許多像阿拉伯皮帶、美女和塞巴斯蒂安、德爾加多和魔鬼等樂隊,他們都向全世界詮釋了一種獨特、震撼的聲音。如今,格拉斯哥的新興樂隊像弗蘭茲·費迪南德、宇宙狂野騎士和死在熱車里的狗等都引起全球轟動。
根特
根特在2009年6月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音樂之都」。水城根特,源於干達語,匯合之意,利斯河和斯凱爾河在此交匯。
如果說去布魯塞爾是為了追尋歐洲文化歷史的足跡,去安特衛普是為了感受傳統與現代藝術沖突的震撼,那麼,去根特,是為了親眼一睹這個當仁不讓的比利時第三城的魅力。這個後起之秀的大學城,是當代藝術家喜愛的地方,擁有著名的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穿梭在保存完好的古城中,領略現代藝術的渲染,活力正在這個小巧的城市中漸漸升溫。即便在16世紀城市經濟走向衰退之際,旅行學者Erasmus仍將這里描繪為西方最具魅力的城市。
歌手賈克布哈爾在他的一首名叫《Marieke》的歌曲里唱道,「天空在布魯日和根特塔樓之間」。仰望這個城市的上空,天被聖尼古拉斯教堂、鍾塔和聖巴馮大教堂所掩蓋,很遠處都可見。400座老建築,對於一個小小的城市意味著怎樣的歷史份量和魅力!
自從1900年代大規模城市復興以來,這座有著數百年歷史的文化古城仍保留如初,那是政府有意將新建築規劃在區域之外,並整理過那些破敗的小區域的結果。想領略中世紀街區風貌,去Gravensteen的Patershol吧,那裡至今完整保留了小范圍建築、與眾不同的外牆立面,以及12世紀的街區模式。
根特是個花城,從根特周圍種植出來的花朵遍布世界各地。每隔5年,根特花展都會吸引成千上萬愛花人來到這個城市,一睹芳菲。
哈爾濱
哈爾濱,為女真語「天鵝」之意。百年前,這座年輕的城市在這個天鵝的棲息地上建立起來。19世紀末,修築中東鐵路的俄國人沿松花江來到這里。他們不僅運來了大量鐵路器材,也把第一架鋼琴運抵哈爾濱。從此,這座城市的上空第一次響起了悅耳的鋼琴聲。
1909年,這里舉辦了開埠以來的第一次交響音樂會。一個多世紀以來,在這座城市裡舉辦的各種音樂會難以數計。而1961年開始舉辦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則走過了半個世紀仍長興不衰。
一瀉千里的江水,不僅是哈爾濱的一個起點、一篇序曲,也成為了這座「音樂之都」的城市締造者之一。
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一大批俄羅斯音樂家移居到哈爾濱,他們在這兒辦音樂會,辦學校形成了一支實力不俗的音樂師資隊伍,哈爾濱這兒有聞名中外的交響樂團,歌劇團,爵士樂隊,管弦樂隊,還有設施一流的音樂廳、歌劇院,可以說吸引了世界頂級的許許多多藝術家到這里來登台獻藝。
1996年,哈爾濱市政府跟國家文化部合作,「哈爾濱之夏」音樂會開始升級為國家級音樂會,從1998的年5月23日開始,這個音樂廳開始成為「哈爾濱之夏」音樂會諸多音樂會場所的一個主要會場。
2010年6月22日,中國哈爾濱,被聯合國授予「Music City—Harbin,China」!從此,百年音樂之都哈爾濱,有了國際組織認可的固化品牌———Music City;哈爾濱人民百年來對音樂的熱愛與堅持,有了世界認可的稱號———Music City。
維也納時間2010年6月22日20時30分,聯合國所屬的西班牙巴塞羅那Constanza大廈二樓禮堂里燈火通明,來自世界各國的部長、公務員及藝術家代表見證了哈爾濱市文化和新聞出版局局長楊曉萍從聯合國副秘書長沙祖康手中接過聯合國授予哈爾濱的「Music City—Harbin,China」獎牌的全過程。授牌儀式後,沙祖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之所以授予中國哈爾濱為「Music City」,是因為哈爾濱這座城市具有百年的音樂傳承歷史,音樂是哈爾濱這座城市的固化品牌。
哈爾濱申報「Music City」項目有關負責人表示,哈爾濱是中國的百年音樂之城,城市的發展一直和音樂為伴,也素有「音樂之都」的美譽,但是這個美譽一直沒有得到國際組織的認可,2010年初,市文化和新聞出版局開始了向聯合國申報「音樂之都」的漫長、復雜、艱辛的旅程,讓申報團隊一直堅持下來的原因是,讓音樂使哈爾濱這座城市更著名。提起維也納,人們想到的首先是音樂,很少人提到那裡的科技也很發達;提起西班牙,人們想到的首先是鬥牛,其實那裡的農業也很發達。聯合國同意授予哈爾濱為「Music City」,是因為哈爾濱有百年的交響樂團、有在中國堅持最久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Music City」這個光榮稱號是聯合國對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哈爾濱不懈進行精神傳承、文明發揚的明確肯定。
④ 《音樂之聲》的主題是什麼
《音樂之聲》的主題是反納粹、追求自由、熱愛自然。
《音樂之聲》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麗亞,迷人的阿爾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氣候,雅緻的別墅,七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都深深打動了世界各地觀眾們的心。
(4)音樂之都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1963年《音樂之聲》在薩爾斯堡正式開拍,由於當時的瑪莉·瑪汀已年過50,無法負擔實地拍攝的壓力,於是製作群找了曾演過《窈窕淑女》,以及電影《歡樂滿人間》的英國演員茱莉·安德魯絲擔任瑪莉亞的角色,而崔普上校則由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飾演。
由於茱莉·安德魯絲的歌唱表現和演出皆屬一流,加上製作群成功運用了薩爾斯堡的美麗景色與人文景觀,電影推出後在全球造成轟動,不但成為當時史上賣座次高的電影,片中許多歌曲,如《Do-re-mi》、《雪絨花》也被改編成許多語言的傳唱版本。另外,該片在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10項提名,最後贏得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5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