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豆瓣9.0分神作,38年過去,我們再沒有拍出如此干凈的電影了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
每當李叔同創作的這首 《送別》 的旋律響起,總能勾起人的無限回憶。
很多人評論這首歌:年少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朴樹曾經在一次表演中,唱到這首歌時痛哭不止,曲未盡,他就已經崩潰。
而讓這首歌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旋律的,則要歸功於一部38年前的國產老電影。
影片沒有華麗宏大的場面,沒有精美的服裝道具,卻憑借著清新朴實的故事和雋永動人的情節,而成為治癒幾代中國觀眾的經典電影,時至今日仍舊被視為:
中國影壇最好的詩意電影,沒有之一!
影片在豆瓣上評分高達 9.0 ,好於 97 %的劇情片,曾獲得多項國際大獎。
本期「 被遺忘的國產類型片 」,讓我們一起重溫這部38年前的經典電影!
《城南舊事》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
影片上映於1983年,由上影廠出品。
電影改編自女作家 林海音 的同名短篇小說,由第四代大導演 吳貽弓 執導。
影片在當年獲得了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樂三項大獎,同時還走出國門成為改革開放最早一批在國外獲獎的作品,先後獲得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1984年第十四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原著是作家林海音的一部回憶性自傳小說,該小說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過小女孩英子童稚的眼睛,來看當時北京形形色色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以深摯的情懷和筆觸細膩展現了老北京的風土人情,文字充滿著濃濃的煙火氣。
導演吳貽弓在1981年意外看到了這部小說,當即就被小說所打動,他曾散肆說過:
小說中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動了人心,充滿了樸素、溫馨的思想感情。
隨即吳貽弓著手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原小說分五段寫五個人,分別是 《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 和 《爸爸的花兒落了》 ,改編的時候,吳導刪去了部分情節。
但即便未能拍出小說的全部內容,但影片對於原著的情節忠實度卻非常高。
電影和原著一樣,以小女孩英子的第一視角展開講述,借用她稚嫩又童真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世情冷暖與人間酸楚,雖然英子小小年紀,卻道盡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整部影片不刻意悲傷,也不故作煽情,完全秉持了散文詩一樣的恬淡風格。
二十世紀20年代末的北京城,此時已經是隆冬時節。
每年秋天開始,往北京運煤的駱駝隊,都要伴著駝鈴聲悠悠地進城又出城。
早晨,城南一條胡同口的水井邊上,附近的積水都凍出了冰碴子。
駝隊又像往常一樣,來到胡同里的一戶人家卸煤。
主人家姓林,有個六歲的女兒叫 英子 ,從小長在胡同里,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
看著停在家門口的駱駝,獃獃的表情和大口咀嚼草料的神態。
穿著大紅棉襖的英子也忍不住學起了駱駝的神態來,她問父親:
「 駱駝為什麼都要掛個鈴鐺? 」
父親解釋,駱駝怕狼,人給他掛上鈴鐺,狼聽見鈴響,知道有人在保護駱駝,就不敢侵擾。
這自然是大人的說法,可對於人小鬼大的英子來說,經常對問題有著自己的想法。
她認為駱駝敏洞有大大的腳掌,走在沙漠里沒有聲音。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戴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父親對於女兒的想法不置可否,只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好!
在英子家對門不遠,有家惠安館,住在館里的有個叫 秀貞 的姑娘。
她梳著一頭大辮子,每天總是痴痴地倚在門口,嘴裡時不時地喚著「小桂子」的名字,附近的人們都叫她瘋女人。沖拿轎
英子對秀貞產生了好奇,可大人們都不允許她接近秀貞。
尤其家裡的僕人宋媽,每回都告誡英子:
「 你就不怕惠安館的瘋子? 」
膽大活潑的英子卻反駁說:
「 她每回見了我,都對我笑呢! 」
回家路上,恰好碰到警察「 出紅差 」的隊伍,人們都在圍觀叫好,當熱鬧來看。
英子並不懂這種舊時老北京處決犯人的說法,更不懂為何圍觀的人要拚命叫好。
之後,宋媽帶英子去了附近的油鹽店,店裡的伙計正在難為一個和英子同齡的小姑娘,非要讓小姑娘唱一段小曲兒才把醬賣給她,英子氣不過,主動奪走了醬遞給了她。
後來,英子又見到了女孩在胡同口的水井打水,才知道小姑娘也住在附近,叫 妞兒 。
英子主動邀請妞兒來自己家玩,可妞兒卻不敢,她害怕英子家對門的瘋女人。
英子回屋又碰上了蹲在門口的瘋女人秀貞,大著膽子問:
「 小桂子是誰? 」
秀貞帶著英子進屋,指著牆上的年畫娃娃說:
「 看看我的小桂子長得多胖啊! 」
秀貞的父親在屋外聽女兒又在說起這些事,當即罵道:
「 別說了,也不害臊。 」
英子回家見宋媽和附近賣洋火的老婆子在一起嘀咕,似乎說的就是秀貞的事情。
宋媽看到英子過來就不再言語,可古靈精怪的英子,早就知道大人們在議論秀貞的丑聞。
原來,秀貞曾愛上了一個來城裡讀書的大學生思康,兩人私定終身,可後來這個大學生被抓走,再也沒回來,而秀貞那個時候已經懷有了身孕。
秀貞後來生下了個女兒叫小桂子,家裡覺得丟人就被把孩子丟到城牆根腳下,不知去向。
打從失去愛人和孩子後,秀貞就變得瘋瘋癲癲起來。
轉年到了春天,天氣暖和起來,英子已經到了要入學的年齡。可她沒事還是經常找附近的妞兒玩耍,有時也會去看看瘋女人秀貞,日子就這樣慢悠悠得過著。
有時英子會看到一些大學生來家裡找父親交談,母親總勸說父親不要跟那些人來往太深。
可是父親卻說:
「 那些都是了不起的新青年啊! 」
母親接著父親的話題說:
「 哎,聽說惠安館那個瘋子的男人也是…… 」
話還沒說完,就被父親打住,示意她不要再說下去。
在一旁練字的英子聽著父母的竊竊私語,隱隱約約知道了什麼,但又不太說得明白。
只是覺得,大人們的世界好像總是很神秘。
後來,英子再去惠安館看秀貞,秀貞有時會斷斷續續地回憶起一些片段,並提到小桂子的脖子後面有塊青色胎記,還叮囑英子:如果以後看到小桂子,一定要讓她早點回家。
夏天,英子在胡同里玩耍,見到了妞兒和一個帶著胡琴的瘦高男人走在一起。
英子主動打招呼,可妞兒卻被身後的男人催著走離了胡同。
英子知道,男人是妞兒的父親。
見妞兒不理自己,失落的英子走到了惠安館,秀貞見她來,熱情地招呼她。
還用自己養的指甲草加白礬搗碎,給小英子染了紅色的指甲,秀貞一邊塗一邊回憶說:
「 思康他最喜歡我染的紅指甲…… 」
當晚回到家,妞兒突然來找英子哭訴,妞兒經常父親毒打,以至於渾身都是傷。
英子不理解,為什麼父母會如此狠心?
可妞兒卻哭著說,自己並非現在的父母親生的,而是被撿來的。
沒過多久,一個雨夜,妞兒悄悄從家裡跑了出來,她告訴英子,自己忍受不了養父母的毒打,想去找親生父母。
她聽家裡人說,自己是在城門那兒被撿來的。英子猛然想起之前宋媽和賣洋火的婆子的對話,於是又看了妞兒脖子後面,果然有一枚青色胎記——這才確認她就是小桂子。
妞兒不明就裡,英子於是拉著她來到惠安館。
秀貞見到了過來的妞兒,當即抱住她,口中念叨著:
「 我苦命的小桂子,你終於回來了! 」
這時,遠處傳來了火車的汽笛聲,秀貞於是趕緊給妞兒穿好新衣服,嘴裡說著,咱們得坐八點五十的火車去天津,到天津坐大輪船,一塊找你爸爸去!
收拾完行李,看著眼前的妞兒,秀貞忽然又停下,問眼前的妞兒:
「 你怎麼不叫我呢,叫我一聲媽。 」
英子也不理解妞兒到底相信了秀貞是她的母親,還是因為被從未感受過的母愛所感動,居然真的叫了一聲媽,兩人連夜冒著大雨坐上了黃包車離開了胡同。
英子被大雨淋得發燒起來,反應過來時,已經攔不住住秀貞和妞兒,就倒在雨里。
街上的報紙後來報道了一條新聞說:
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小女孩在鐵路附近發生了意外慘死。
當英子再次醒來已經是在醫院里,醫生說她因為發燒昏迷了很久,差點急壞了爸媽。
出院以後,英子舉家搬到了新簾子胡同,英子也進了附近的廠甸小學念書。
她再沒見過秀貞和妞兒,可她總會忍不住想起她們。
一天下午,附近胡同里有三個男孩在踢球,有人把球踢進了附近廢棄院落的草叢里。
傳聞這座宅院鬧鬼,男孩們都不敢進去撿球,只有英子不害怕,主動走進草叢里。
在草叢里,英子意外發現了一隻精巧的自鳴鍾,還有一個銅茶盤。
此時男孩們叫英子趕緊出來,英子就把東西都放回去,也沒顧上找球就跑出了草叢。
回家後,父親和母親交談中提到,胡同口張家遭了賊,被偷走了一座自鳴鍾。
英子聽在心裡,她想起了下午在草叢里見到的東西。
第二天傍晚,對小偷產生好奇的英子又去草叢里找那些東西,結果見到樹下蹲著個人。
英子嚇了一跳,好在男人看來沒有惡意,隨即掏出一個皮球問英子,是來找這個的嗎?
英子接過球,卻又主動大著膽子跟他說話,見他一直蹲在地上就問:
「 你是來這兒拉屎的吧? 」
男人倒也不臉紅,聽完哈哈大笑地答應著。
見英子毫無顧忌的和自己說話,天真無邪,於是男人便敞開了心扉,主動跟她攀談起來。
得知英子在廠甸小學念書,男人便興奮地說,自己弟弟也在那兒念書,而且學習很好。
英子對男人產生了好奇,她回到家並沒有告訴父母見到男人的事情。
此時附近的警察正在挨家挨戶地上門調查,詢問是否遭遇竊賊或是見到可疑人等。
第二天下午放學,英子又主動來到這片草叢,見男人果然蹲在這里,便又交談起來。
這次男人說了很多:
「 自己弟弟學習好,可自己做哥哥的卻沒本事,沒法供養弟弟上學讀書,我走了這一步,也是沒法子。我媽和弟弟都不知道,你說我是好人,還是壞人? 」
說完不等英子回答,懺悔的男人居然抱頭痛哭起來。
英子其實不懂男人的話,她想安慰男人,只是說:
「 我不懂……人太多,我分不清。 」
隨即英子又說:
「 我們的課文里有一課《我們看海去》,可我沒看過海,分不清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與壞人。 」
男人聽完卻似乎想通了,他收起淚水回答英子:
「 將來總有一天你會分得清的。 」
隔天放學後,英子又見到警察出紅差的隊伍,抓的都是一些年輕大學生。
回到家,母親又在嘮叨父親:
「 今個兒又在槍斃學生了,你還招他們,怪嚇人的,讓人看見怎麼辦? 」
父親只說母親不懂,之後英子又常常見到父親悄悄掏錢給那些來家裡的大學生。
後來,學校舉行畢業典禮,課堂上學生們唱起了一首《送別》。
英子偶然發現,那個得了第一名的學生的哥哥就是那天草叢里見到的男人。
英子發自內心地替男人感到高興。
不久後,廢棄宅院來了很多警察,街坊們都在傳說,便衣抓到了盜竊的小偷。
聽說抓到了小偷,英子很擔心草叢男人,於是趕緊出門去看,結果看到了警察剛好押著男人從胡同口路過。
男人回頭看了英子一眼,面帶微笑,可英子看了內心卻說不出的難過。
他的眼睛裡止不住淚水,因為她知道, 自己又一次失去了剛認識不久朋友 。
轉眼又到秋天,英子的父親突然罹患重病,經常往來於家裡和醫院之間。
宋媽也讓英子代筆寫了一封家書,說自己一切安好,但是很想念兒子小栓子,希望讓鄉下的丈夫馮大明能夠帶著孩子來城裡一趟。
可後來有一天放學,英子見到宋媽哭得很傷心,問了母親才得知真相。
原來,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狠心賣給別人。
宋媽心痛卻又沒有任何的辦法,只有默默地哭泣,彷彿一夜之間老了很多歲。
這一年的冬天來得很早,父親的病也越來越嚴重,必須長期住在醫院里。
英子放學後,帶著成績單來醫院里看望父親,想讓父親高興高興。
因為自從父親住院以後,母親一直不讓英子來醫院,說是父親的肺病會傳染。
可英子還是忍不住想念父親,於是私自來醫院看望,
病床上的父親很憔悴,他回憶起自己上次打了英子的事情,於是就問女兒還記得嗎?
英子回答:「 父親打得好疼,想忘也忘不掉。 」
父親愧疚地問:「 還恨爸爸嗎? 」
英子懂事地回答:「 不恨。 」
轉年秋天,在楓葉飄落的時節,父親終究還是離開了英子一家人。
母親要帶著一家人離開北京,臨行前,一家人在父親的墳前告別,久久不願離去。
之後,宋媽也告別林家獨自回到了老家,成了又一個消失在英子生命里的過客。
英子和母親、弟弟一起坐著馬車漸行漸遠,只有英子獨自向後張望著。
她想再多看一眼,因為她知道,自己將要離開從小生活的城南。
她想記住這里的一切,記住那裡的所有人,記住這兒的秋天,記住這兒的離別……
作為一部拍攝於八十年代的老電影,《城南舊事》沒有採用常規的故事片結構,影片沒有強烈的戲劇沖突,編導排除了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所組成的情節線索,導演只是非常細致地勾勒了舊 社會 老北京一座胡同里的瑣碎日常生活, 故事看似普通平淡,卻用詩意的影像於無聲處展現了紛繁復雜的老北京風情畫卷 。
整個故事透過小女孩英子的視角來審視復雜的成人世界,善良女子秀貞的失孤、為了供養弟弟讀書的小偷的被捕、淳樸勤勞的女傭宋媽的家庭慘劇、一生純良和善待人的父親的病逝,乃至於電影僅僅只是側面刻畫和鋪墊的學生運動與 社會 激盪變革,如此多的故事線索,為影片填充了故事的深度與廣度。
整部電影宛如一首略帶感傷的講述回憶的散文詩,在抒情與回憶當中折射當時整個 社會 的人情百態。 生於書香門第的英子雖然有著無憂無慮的童年,但卻也在經歷著不斷的告別與失去;當小小年紀的她,開始被迫理解身邊那些過去不懂的事情之後,成長的殘酷代價讓英子一夜長大,童年也就真的一去不返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不斷地經歷失去與離別,而這正是影片最讓人產生共鳴的地方。
影片的女主角英子的扮演者 沈潔 ,是導演吳貽弓意外發現的小演員,出演電影時年僅10歲。電影播出後,不少觀眾稱沈潔是「 中國電影眼睛最清澈的女孩 」。
就連原著作者林海音也盛贊說:「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英子 」。
說到這里,再來說點題外話,《城南舊事》上映之後果然大獲成功,但其實影片拍攝時並未取得版權。一直到後來,林海音的兒子夏祖焯先生來到大陸,得知母親的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後,他只象徵性地拿了一美元稿酬,之後電影被引進台灣上映。
1991年,林海音先生來大陸訪問,才特意見了當年電影的主創人員,並感謝他們將自己的小說給還原在銀幕上,由此傳為一段佳話。
電影另一大成功的地方,無疑是片中所呈現的濃濃煙火氣。看過電影的人,想必都會對片中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印象深刻。 北京城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所有的場景在蕭條陳舊中卻帶著一種明媚暖意,洋溢著鮮明的時代氣息 。
據說電影最初的投資只有29萬,但劇組為了還原小說中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胡同風貌,於是採用棚拍搭景的方式,片中的胡同、街道,包括影片中「小偷」躲藏的那塊草地,都是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美工們按照1:1的規模實景搭出來的。
外景搭好後,導演吳貽弓卻不著急開機拍攝,反而等了好長時間才開拍,目的就是要等這個再造出來的「北京」慢慢變老。果然, 幾個月過後,當屋檐上的草籽變成了幾撮隨風搖曳的野草,當落寞院子里的假樹樁經風吹雨打後有了舊的模樣時,林海音筆下的一個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便生靈活現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以致當年很多觀眾看了電影後還以為這部影片是在北京拍攝的。
由於前後籌周期過長,電影拍攝過程中一再超支,由原定的預算翻了一倍,成本達到了57萬。但也正是當時的電影人精益求精的態度,才造就了這部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
遺憾的是——
在如今商業至上的華語電影市場,我們卻再也拍不出如此純粹干凈的電影了!
⑵ 《冬陽·童年·駱駝隊》中駱駝夏天去哪了
駱駝夏天都在沙漠
⑶ 求一部韓國電影的片名!一個韓國的年輕女孩和一個北韓的年輕男人在沙漠上遇到,男的好像是北韓的特種兵,
情陷撒哈拉 年代差不多 劇情你自己去看看是不是
⑷ 蘇聯電影《第四十一個》是什麼意思
蘇聯內戰時,紅軍女戰士愛上了俘虜的白銀枝和匪軍官,雙雙墜入愛河。但最後白匪欲逃跑時,女戰士依然一槍結束其生命。
〖劇情梗概〗
一支紅軍殘部從裏海岸邊向卡拉庫姆沙漠撤退。從死亡的包圍圈裡沖出重圍的有二十三名戰士和政委葉秀可夫。他們中間,有一個女戰士瑪柳特卡,她是隊里的神槍手,百發百中,每放一槍,都要數個數,她的死亡簿上已經有四十個白衛軍官了。
這天,瑪柳特卡放哨時發現了一支駱駝隊,葉秀可夫立即帶著戰士們追了上去。哥薩克兵躲在駱駝後面向他們開火,紅軍戰士還擊著。瑪柳特卡舉槍瞄準著一個中尉。一聲槍響。「第四十一個」,瑪柳特卡數著數。
可中尉並沒有被擊中,他從駱駝後面舉槍投降了鋒盯。戰士們從他身上搜出一份文件,得知他肩負著重要的秘密使命。政委葉秀可夫決定把他押到司令部去。一路上,交給瑪柳特卡看管。瑪柳特卡走到俘虜面前,中尉正用一雙碧藍的眼睛望著她。瑪柳特卡惡狠狠地說:「別以為我是個女人,你就可以逃跑,第一次打空了,下一次可便宜不了你!」
葉秀可夫和戰士們帶著繳獲的駱駝隊,繼續沿著沙丘前進。不料,在一個風雪之夜,當地的吉爾吉斯人乘守衛的戰士打瞌睡的時候,把駱駝全趕走了。隊伍面臨著嚴酷的困境,前面的征途是漫長的,需要穿過荒漠、戰勝嚴寒,沒有駱駝是不堪設想的。
隊伍越來越艱難了,戰士們衣衫襤褸,體力衰竭,有的戰士倒下了,就再也爬不起來,他們的墳堆像路標似地豎在這荒無人跡的征途上。只剩下八個人在沙漠里行進了。有人提出把白匪軍官幹了,免得白消耗一份口糧,可政委不答應。說他能供出不少材料,一定要把他帶到司令部去。
這一天,他們終於到達了阿拉爾海,並且在海岸上發現了一個吉爾吉斯村落。
吉爾吉斯人對這些在二月嚴冬,從古列夫徒步穿過沙漠、來到阿拉爾的人,表現出恐懼和欽佩。戰士們受到了熱情的款待。他們在溫暖的帳幕里沉沉地睡了一覺,又狼吞虎咽地飽吃了一頓抓飯。
吃完飯,瑪柳特卡馬上把中尉用韁繩捆起來。戰士們嘻笑著說,又給他上套了!像一條帶鎖鏈的狗!瑪柳特卡沒理會這些玩笑,此刻她的內心沸騰,詩興大發,一心想把他們忍飢受凍,穿過沙漠的事寫出來。她向吉爾吉斯人要了一張畫報,又從行軍囊里取出半截鉛筆,坐在火盆旁邊,歪歪扭扭地寫起詩來。中尉用那碧藍的眼珠看著,驚訝地說:「你在寫詩?」瑪柳特卡惱火地搭配答道,「你以為只有你會跳幾下法國舞,我就得是個鄉下傻瓜嗎?」
中尉表示並不是認為她傻,只是覺得現在不是時候。他要她讀一段給他聽聽。
瑪柳特卡對他說,你聽不懂,你血管里是貴族老爺的血,我寫的是窮人,是革命。
中尉說:「或許內容對我格格不入,可是人了解人總是可能的呀。」
「好,就依你……」瑪柳特卡開始給中尉讀她寫的詩。就這樣,兩人不知不覺地談論起詩歌藝術來了。
政委急於把中尉解到司令部去。他決定派瑪柳特卡和兩名戰士押著中尉,由海路出發,其餘的由他率領沿海岸前進。
黃昏,出發的人們都上了船。政委對瑪柳特卡說,好好盯住俘虜,放跑了,你自己最好也別活著。萬一遇到白黨,不能把活的交給他們。
小船沿著平坦的海岸飛駛。風平浪靜,水波漣漣。瑪柳特卡望著逝去的海水,覺得海水藍得什麼都比不上。突然,她的目光與中尉的藍眼睛相遇,不禁全身打了個寒噤:「我的媽呀!你的眼睛藍得跟海水一樣……」
血紅的晚霞映照著西天。吹起一陣冰冷的海風。不一會兒,烏雲蔽天,浪濤擊岸,小船在海浪頭上顛簸。遇到風暴了!一個巨浪打折了桅桿,把一個戰士卷下海去。又一個巨浪打來,另一個戰士也被沖下海,瑪柳特卡兩手緊緊抓住船舷。中尉嚇得直劃十字。海咆哮著,浪頭拋擲著小船,把小船沖向岸邊。瑪柳特卡和中尉把船系在岸上一塊石頭上,把船上的東西搬到岸上。她一次又一次地對著茫茫大海呼喊著自己的戰友,寂無迴音,她傷心地哭了起來。中尉凍得直打哆嗦:「嘿,他媽的,真像小說里一樣,魯濱孫帶著他的禮拜五。」
這是一個四面臨水的小島。他們找到了一個魚倉,裡面堆著很多魚。兩人又累又冷,一起用火葯點著了火,用木板和肥魚當柴燒。圍著火堆烘烤衣服。
第二天,瑪柳特卡發現岸邊的的小船被沖走了。中尉也病倒了,藍眼珠渾濁無神,臉頰燒得燙人,嘴裡還喃喃地說著胡話。瑪柳特卡悲痛地說:「他要死了,叫我怎麼向葉秀可夫交代呀……我的藍眼珠的傻小子呀。」
瑪柳特卡悉心照料了幾天幾夜,中尉終於醒來了。他望著瑪柳特卡惟悴的臉上一雙溫柔的眼睛和歡樂的笑容,感激地伸出纖細的手指,輕輕撫摸著她的臂彎,說:「謝謝你,親愛的姑娘!」
瑪柳特卡說:「我又不是野獸,能眼看著一個人死嗎?」她給他弄來吃的,又從背包里拿出那張寫著詩的畫報紙,給他卷煙。中尉感動地說:「謝謝,瑪柳特卡,我永遠忘不了這件事。」
春天來了,蔚藍的天空,海鷗在飛翔。瑪柳特卡找到了一所漁民小房,房裡有漁民拉下的大米和白面,還有一張木板床。他們搬進了漁民小房,高興地圍著火爐
說笑。中尉稱瑪柳特卡「禮拜五」,並給她講起了魯濱遜和禮拜五的故事。瑪柳特卡入神地聽著。希望中尉每天給她講一個故事。中尉告訴她,戰前他是大學生,研究語言學的,家裡有很多書……他感到身體虛弱,停下不說了,瑪柳特卡憐惜地摸了一下中尉的頭發,他驚異地拾起藍眼睛,看著她。這目光,煽起了瑪柳特卡的少女柔情,她情不自禁地吻他,中尉也吻她的嘴唇,他們緊緊擁抱了。
中尉本應是瑪柳特卡死亡簿上的第四十一名,可是他卻成為瑪柳特卡處女歡樂薄上的第一名了。這天,瑪柳特卡和中尉躺在沙灘上,中尉感慨地說,沒想到人生
最美滿的日子是在這愁煞人的大海邊度過的。他希望永遠留在這里,遠離戰爭、流血、仇恨。他還勸瑪柳特卡跟他一起到高加索去,埋頭讀書。瑪柳特卡激烈地反對他的觀點,並且罵他是軟體動物討厭的小濕蟲!兩人爭論起來,瑪柳特卡揚起手,給了他一記耳光。
吵嘴過後,兩人都賭氣不說話,可是在這荒島上能躲避到哪裡去?中尉感到別扭,他向瑪柳特卡道歉,希望把吵嘴的事全忘掉。他愛她,也恨她,她對自己的信仰無限忠誠,使他們之間產生了不可逾越的鴻溝。瑪柳特卡也為他們的分歧而難過,她哭著說:「我為什麼要愛上你呀?把我害苦了!我的心都折騰出來了。」兩人重歸於好了。這天,兩人又坐在沙灘上,盼望著出現漁船。瑪柳特卡說,她再也忍耐不去了,再過三天,要是漁船還不來,她就朝自己的腦門開一槍。
正說著,中尉發現海面上出現了一隻帆船。兩人欣喜若狂,緊緊擁抱。他們揮舞著手臂,高聲喊叫著。瑪柳特卡讓中尉回屋去拿槍,發信號。中尉連放三槍。瑪柳特卡忽然發現情況不對,她看見舵柄跟前的人,肩上閃著金光。中尉發狂似地大叫起來:「我們的人!我們的人!烏拉!……先生們,快來呀,在這兒……」他把槍丟在沙灘上,跑入水中。
瑪柳特卡驚叫了一聲,抓起步槍,聲嘶力竭地喊:「站住!你這下流的白黨,回來!」
中尉沿著海岸在水中跑,跌倒又爬起。
「站住!」瑪柳特卡舉槍瞄準。中尉仍在跑。「砰」地一槍,中尉中彈,他轉身面對瑪柳特卡,喃喃地叫了聲「瑪莎!」倒下了。
瑪柳特卡丟下手中的槍,朝中尉跑去。中尉躺在水裡,瑪柳特卡一下子跪到水裡,擁抱他,把他的頭緊緊摟在懷里,哭了。喃喃地喊著:「藍眼睛……我的藍眼睛……」
海在咆哮,在狂吼,波濤洶涌,在一場激烈的搏鬥中,互相沖擊著……
⑸ 《新世界》:電視劇中出現了很多次駱駝的特寫,它的存在有什麼特別意義
電視劇《新世界》中出現了很多次駱駝的特寫,這與電影《誤殺》中多次出現羊的鏡頭類似,是有寓意的。多次駱駝的特寫似乎在暗殺小紅襖與駱駝關系密切,他很可能是養駱駝的、或者是駱駝的主人。
駱駝的存在暗示了兇手的性格駱駝給人的印象是性格溫和,脾氣很好,在沙漠中它是旅人生存的希望。然而這只是我們看到的表面現象。不過駱駝耐力強,力氣也不小,如果發起怒來,以它的能力足夠傷人。
連續四年殺人,小紅襖年年作案,還沒有被捉住,可見他平日里對外的性格也如駱駝表現出的一般溫和好相處,很可能還經常幫助別人。但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兇手卻是一個冷血的殺手,為了排解自己心中的苦悶,以殺人為樂。駱駝表面隱忍,實則強大的性格,正好呼應了兇手。
結語電視劇《新世界》中出現了很多次駱駝的特寫,駱駝的寓意更多是從舊世界到達新世界的橋梁和承載者吧。當然作為一部年代劇,選擇駱駝多次出鏡也是考慮了當時北平城真實的狀況,讓畫面看起來更有年代感。
⑹ 前幾年看的一部電影,是新疆的,請知道的告訴我片名,謝謝…
哈哈哈。。這不就是賽普丁。艾則孜的宏毀兒子主拆耐演的旅絕春新疆80年代的電影。
叫「神秘的駱駝隊」。。天山電影製片廠製作。上海電影公司配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