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經典二戰電影賞析課收獲

經典二戰電影賞析課收獲

發布時間:2023-04-03 16:24:22

㈠ 關於二戰經典戰役的觀後感700字

斯大林格勒戰役觀後感
作為這個世界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俄羅斯民族一直有著與其他文明截然不同的文化源流和民族性格。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音樂、美術、文學等方面,也通過電影這種復合藝術類型呈現在大銀幕上。更重要的是,所有的這一切藝術類型,都帶有濃厚的俄羅斯式的詩意,無論浪漫還是華麗,亦或是赤裸裸的殘酷。
《斯大林格勒》是由費多爾·邦達爾丘克執導的當代俄羅斯戰爭電影,作為俄羅斯早期功勛導演之子,家學淵源的邦達爾丘克在吸收了部分好萊塢電影精華之外,依然固執地堅持著,用俄羅斯美學與詩意來詮釋電影這門藝術。這部最新版《斯大林格勒》濃墨重彩,敘事沉穩,充滿了俄羅斯電影所獨有的特徵,深沉而悲憫,即便是在描述一整個民族歷史上最為慘烈的災難,依然充滿了希望與同情,令人沉浸其中,久久無法忘懷。
不同於前蘇聯時期大而全的電影模式,新版《斯大林格勒》以戰史上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樓」為原型,從小處著手,刻畫了五位身份、背景各異的蘇聯戰士與一名小女孩純潔的戰時愛情,以及他們之間那超越了男女之情的偉大情感。與之相對應,按照好萊塢人性化原則,影片同時也安排了一對德國軍官與俄羅斯女人之間的「斯德哥爾摩式」的悲劇愛情,以此作為陪襯。
雖然與時俱進地採用了IMAX3D制式來完成本片,同時在電影細節處也有不少對好萊塢電影乃至華語動作片的借鑒,但是整體而言,《斯大林格勒》還是一部標準的俄羅斯電影。氣勢恢宏的場面調度,色彩濃郁、華麗得好象油畫一般的每一幀畫面,以及緩慢卻牢牢抓住觀眾情緒的詩意化敘事節奏,甚至是在表現戰爭時,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都帶有鮮明的俄羅斯文化特徵,充滿詩意,情感充沛而莊重。
從故事結構而言,《斯大林格勒》完全不同於好萊塢戰爭大片,以慘烈的河岸攻防戰開篇之後,影片迅速轉入膠著而又漫長的單兵作戰環節,而正是這漫長的過程中,導演娓娓道來,用充滿詩意的浪漫筆觸,精緻地刻畫了每一個角色,每一幀畫面,直到最後高潮部分的降臨。一般觀眾不容易接受的是,影片在最後高潮部分處理時的反其道而行之,情感和情緒遠大於直觀的視覺沖擊,想要象好萊塢電影那樣,享受一頓視覺盛宴的觀眾,看到這里或許會稍微有些失望,但是沉下心去仔細體會其中人物的命運和情感的話,或許才會更加懂得這部電影。
最後必須多提一句影片中,有關德國軍官與俄羅斯女人這條副線。盡管只是展現殘酷戰爭對於人性戕害的副線,但是這條副線或許也提供了最大眾化的敘事邏輯。尤其特別的是,整部影片當中,兩人之間始終語言不通,操著各自民族的語言,卻依然能夠在最後達成心靈的共識。那種糾結甚至對立的感情,也更加凸顯出戰爭的殘酷,以及人性偉大的光輝。其中不少的鏡頭和橋段完全喧賓奪主,極致浪漫,甚至可以單獨成篇。

㈡ 求二戰紀錄片《青蔥歲月》(又名《納粹軍旗下》)的相關影評!

1. 《橙色戰士》(Soldaat van Oranje, or Soldier of Orange, or Survival Run, or Soldiers, or Gestapos Fiende Nr. 1,納粹軍旗下、青蔥歲月、橙色士兵、橘兵,比利時、荷蘭,1977)

二戰經典大片。荷蘭導演保羅·維赫文(Paul Verhoeven)代表作。根據荷蘭英雄自傳體小說改編。戰時因荷蘭軍隊不戰即降而迷失方向的一群荷蘭大學生的戰爭人生:或脫下荷蘭軍裝穿上德軍制服,或參加抵抗運動被捕叛變,或逃避蓋世太保追捕逃亡英國,或逃亡英國後又在荷蘭女王旗下潛回荷蘭……其間穿插猶太裔女大學生和英國情報機構美女秘書與三位男主人公的激情愛欲。最後,只有男一號因參加RAF轟炸德國行動而成為荷蘭英雄……相同的身份,不同的命運。曲折、香艷,扣人心弦。魯特格爾·哈爾(Rutger Hauer)、傑隆·卡拉貝(Jeroen Krabbé)、蘇珊·彭哈里岡(Susan Penhaligon)、德雷克·德·林特(Derek de Lint)、貝琳達·繆爾狄克(Belinda Meuldijk)等主演。

笑獨行按: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該影片為R級片。影片中男三號主人公最後居然在村莊茅廁中被俄羅斯兒童用手榴彈炸死的命運實在有點荒誕和殘酷。該影片有片長不一的五個版本:165分鍾的美國版、103分鍾的西班牙版、152分鍾的荷蘭版、121分鍾的英國版和215分鍾的荷蘭四集電視版,在下所見D9影碟為荷蘭版。IMDb該影片評分為7.9分。

㈢ 誰給我一篇關於電影的論文,范圍不能太大,1500-2000字左右,影視鑒賞課用的。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我想這種感覺跟現在猶太人回望二戰集中營毒氣室的感覺還不一樣,除了悲憤,更多的是屈辱,畢竟這是一國之都,沒有經過像樣的抵抗就輕言放棄,任自己的子民變成魔鬼刀俎下的魚肉,對於一個政府來說,是不可原諒的。
《南京!南京!》從一開篇就真實地讓我體會到了那個裸露在狼群的末日危城裡彌漫著的恐懼和絕望,被炮彈蹂躪的千年古城牆,棄守的軍隊踩踏著同胞的屍體潰敗,這種恐懼和絕望自始至終地攫取著我,從放棄抵抗到尋求庇護到任人宰割,我看到的是一個不設防的城市面對豺狼的正面全裸。那轟然倒地的中山像與後來日軍佔領南京儀式上的祭祀舞蹈形成鋒利的對比,失去了民主民生民權信仰恩澤的南京,在她裸露的軀體上只有一群野獸在蛇行信啟,這個場面帶給人強烈的視聽震撼,前面劇情中有幾次日軍練習跳舞的情節,到這里才知道那並非閑筆,所有的摧毀都是預謀和准備好的,而且,可能一直到今天,他們滑燃如一直在准備。
(如果拋開政治因素和民族情緒,跳舞這場戲真的很精彩,觀賞性極高,那兩個日本鼓手太牛NB了!)

《南京!南京!》很大膽的一點是,陸川沒有按慣例用一條貫穿的個人命運情節線來組織全片,而且用的是一個參戰的日本兵角川的視角來審視和判斷所發生的一切。我徒勞地等待著男女主角命運的交集,但劉燁扮演的演員表上的男一號,中國軍官陸劍雄在影片三分之一處就死了,而這時高圓圓和范偉所扮演人物的故事還沒有真正展開,所以這部影片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男女主角,這里的主角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座淪陷的城市。這樣做的結果是影片的紀實色彩大大增強,但卻部分剝奪了觀眾的觀影快感,因為這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情節高潮,節奏缺乏變化,兩個小時郁結在觀眾心中的壓抑和絕望沒有段漏得到有效的釋放,以至於到後來因感官疲憊而產生了一絲麻木,從而削弱了影片本應具有的感染力。不過這是見仁見智的事情,據說現在的故事格局是經過幾番修改最後形成的,如果能接受這種敘事模式,雖然看下來有點累,但也很過癮。
而影片中有幾處人為設置的敗筆不得不說,一個是在中國被俘軍隊在接受屠殺時爆發出的口號,這一點我在任何史料中都沒看到過有這樣的記載,這應該是導演借人物之口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情緒了,但在這里讓人一下子就跳出影片的情境了,讓我覺得很別扭。還有就是影片的結尾,出現了劇中出現人物的生卒年,我們都知道這些劇中人是虛構的,就算是有原型也不是原名了,而這樣的羅列太莫名其妙了,也許只為了最後出現的那行字:「小豆子,一直到現在還活著。」這個小豆子是最後被角川釋放的兩名倖存者之一,也許導演是想借這樣的設計來表現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但這樣的設計實在是太刻意了,即使要傳達這樣的意義也應該用更電影化的手法來表現,很多人都還記得《辛德勒的名單》中的那一縷燭光和那個小女孩在黑白影像中的那一抹紅色吧?

其實這樣沉重敘事力求真實還原歷史的電影很忌諱的一點就是導演替觀眾去思考,很直白地把導演意圖強加在觀眾身上,還有一點就是人為地拔高人物。范偉扮演的唐先生是這部影片中塑造最豐滿的一個角色,千方百計小心翼翼委曲求全,只為保護家人性命,甚至不惜與魔鬼交易,但我實在是看不出他有什麼理由和動機最後主動放棄生存的機會,至少影片中沒有給出充分的理由,也正由於此,他與妻子生離死別的一場戲盡管范偉和秦嵐的表演都很落力,但依舊感染不了我。還有就是角川這個軸心人物,我可以理解導演在這個人物身上賦予一些人性的光輝,其實這個人物前面的舉動都符合邏輯,包括他與日本慰安婦百合子的交往,對高圓圓扮演的姜淑雲的敬仰和成全,甚至到他放走了兩名戰俘,都可以視為是給為了救這兩人而死的姜淑雲一個交代,但讓他以自殺來為自己親歷的這場屠殺謝罪有點過了,據我所知這樣的事情並非沒有,但電影本身並沒有給我充分的說服力,我覺得這都是創作者在揠苗助長地拔高人物。

因此我覺得由於上述缺陷,《南京!南京!》很難被稱為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但說它是一部優秀的具有較強藝術性的商業電影,則一點不為過,尤其是在技術層面上,陸川已經在盡可能的程度上做到最好了。

首先在置景服裝道具上,基本上無懈可擊。我看到了事先被反復炒作的劇組在天津和長春復原的南京城,殘垣斷壁,遍地瓦礫,極具質感,昔日繁華的六朝古都已經成為真正的人間地獄。陸川曾反復強調這是一部戰爭電影,但這部電影中真正的戰爭場面也就那麼十幾分鍾,但就是這十幾分鍾的巷戰也已經全面超越中國以前戰爭電影的拍攝水準了,凌厲的剪輯、逼真的聲效、一絲不苟的場面調度、靈活走位的斯坦尼康,將人物的反應、動機、戰術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最終呈現效果異常的慘烈。

為了追求忠實記錄的真實效果,片中大量運用長鏡頭,其中最典型的一場應該是唐先生被處決一場,從點煙、交談、槍殺、補槍一氣呵成,到最後兩名日本人在前景說話,後景一直是半吊著的已經死亡的唐先生,絕佳的構圖,而且我們知道後景中一直低垂著的是范偉而不是替身,因為鏡頭沒有換過。後面姜淑雲之死也是同樣效果。在那個命賤如螻蟻的時期,影片中所有的死亡表現得都很乾脆,沒有任何的拖泥帶水,一條生命被剝奪,就是這么輕易,輕易得讓人心驚。

群眾演員的表現是考量一部大場面電影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即使是《投名狀》、《赤壁》這樣的超級製作,群眾演員穿幫的場面也比比皆是,有的還很嚴重(尤其是《投名狀》)。在《南京!南京!》中,人海場面有多處,我只發現了一個群眾演員笑場的穿幫鏡頭。小股日軍誤入小教堂一場戲,是將觀眾徹底拉入影片設置的絕望深淵的開始。數千中國人面對幾個驚慌失措的日本軍人舉起雙手,其實這幾千人一擁而上這幾個日本兵都能給活活踩死,但他們沒有,他們選擇屈服,這是一個喪失的反抗意識等待宰割的城市,這里的群眾演員表現出來的木然很到位,配合影片情境,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心裡的恐懼和茫然(典型的庫里肖夫實驗效應),可以說陸川對大場面的掌控能力還是很令人贊嘆的。

應該說看這樣的電影人人都應該是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備的,但看過之後依舊會有難以釋懷的壓抑。我覺得這部電影可貴的地方不是在於一味譴責侵略者的殘暴和獸性,它在試圖在更深的層次上探討我們為什麼會遭受這樣的一場劫難。

影片真正讓我動容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拉貝離開南京時面對難民們的下跪,盡管影片已經弱化了拉貝在這場屠殺中對中國人的救世主色彩,但他使得20萬人倖免於難畢竟是事實,對於一個已經完全喪失自保能力,僅靠求生本能苟延著尋找救命稻草的群體來說,值得反思的東西更多。所以最後日本人的祭祀之舞才會給我那麼大的沖擊力,那種陽剛、那種秩序、那種虔誠,都是當時的中國人所不具備的。這里就說到另一個讓我感動的場面,這名為了換取過冬物資帶頭去充當慰安婦、並最後被日本人蹂躪至死的妓女,至少她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保護自己的城市和人民。
也許會有人看完《南京!南京!》後會譴責這電影如何美化了日本人,但現在單純地用民族主義情緒去解讀那一場屠殺應該是遠遠不夠的,屠城的事不止日本人干過,真正的國恥不僅僅是別人強加於自己身上的傷害,還有這個民族無法保護自己、面對屠刀只能喪失血性地正面全裸的羸弱。

㈣ 美國二戰電影的特點

美國二戰電影的特點,主要有:浪漫主義、戰史紀實、人性反思、人道主義、英雄主義等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二戰電影主要以愛情片的形式出現,愛情與戰爭,是好萊塢電影所鍾愛的主題,戰爭中的愛情承受著比日常狀態更多的磨礪和摧殘,在血與火、生與死的洗禮之中,戰爭中的愛情往往以一種悲劇式的偉大姿態出現,它更容易擊中人類內心柔軟的部位,而從美國二戰中的愛情電影,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電影價值的變遷。
1、《卡薩布蘭卡》,以愛國主義精神與反法西斯為主基調,講述戰爭背景下一段感人至深的三角戀情。
2、《珍珠港》,在這部以偷襲珍珠港為背景的愛情電影中,電影技術發展所創造的戰爭視覺奇觀已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而戰爭中的愛情也呈現出更加羅曼蒂克的商業姿態。
3、《英國病人》,片中男主角在一段婚外戀情中,為了拯救自己的情人,做出了向敵軍輸送重要戰爭資料的叛國行為。

二、英雄主義
到了90年代以後,寫實性戰爭片在朝更細微的方向發展,寫實的表現手段也大有不同,如近20年中拍攝出來的《拯救大兵瑞恩》、《狂怒》等經典二戰電影,均是以小規模的班級或者連隊為基礎單位來描述戰爭,寫實性的戰爭具體到了普通的作戰個體,而戰爭寫實的方式在手持攝影、CG技術等的發展下,也往更加逼真的方面發展,戰爭視覺奇觀已經成為好萊塢戰爭片的商業賣點。

三、人道主義
這個時期的二戰電影中,對戰敗方德國的描寫趨於客觀,相對於早期二戰電影對德軍的醜化,隨著戰爭電影對個體的回歸,新世紀以來對德軍的描寫則不再強調對德軍個體的醜化,而趨於用模糊的普通個體背影來表現,這種人性思考也表現在對日作戰的電影《硫磺島家書》中。
隨著對戰爭反思的深入,美國二戰題材電影均傾向於從人性層面來思考戰爭,一方面表現了人性的復雜,另一方面也歌頌了人性的崇高,這種對個體價值的尊重,正是長期以來美國電影所體現的美國價值。

四、總結
美國二戰電影帶著鮮明的商業色彩,在以商業價值為基礎價值導向的模式中,美國電影人不斷挖掘新的表達方式,在商業與藝術統一的基礎上不斷嘗試以更具表現力的方式來讓觀眾認識、紀念與反思戰爭。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之下,美國的二戰電影的表現側重點也在轉換,伴隨著美國電影創作集體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認識的深化,美國二戰電影也逐漸從宏觀大歷史回到微觀的個體,從宣傳記錄導向回到反思導向,半個多世紀以來唯一不變的主流只有對英雄主義的推崇,以及對自身拯救者形象的反復歌頌。

㈤ 十部不容錯過的二戰經典電影,充分展現戰爭的殘酷,人性的真善美

《最長的一日》影片以諾曼底登陸為故事線,講述了在諾曼底登陸剛開始所出現的事情,影片從同盟軍和德國軍隊的角度,講述諾曼底登雙方所發生的事情 。影片充分展現了人們在心理上對戰爭的恐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鋼琴家》影片講述一個天才的波蘭鋼琴家在二戰期間,為躲避戰亂,藏在城市的廢棄的建築中,後被一名德軍軍官發現,由於鋼琴家的才華被德軍官欣賞,從而被德軍官冒死保護,鋼琴家也因此等到了戰爭結束,獲得了自由,在人們的幫助下,走出了戰爭對他心靈上的創傷,並重新從事他熱愛的事業。

《橋》影片講述在二戰快結束的時候,德軍面臨失敗不甘心,為了贏得一絲的喘息,德軍需從南斯拉夫撤退,從而回到本國,以便做最後的掙扎。但是反戰爭的人民不會答應,雙方圍繞一座橋梁而展開激戰,後經過這座橋的設計師親手炸掉自己設計的橋梁,斷送了德軍生還的最後的希望。

《拯救大兵瑞恩》電影講述了,一個美國家庭的4個兒子在二戰期間陸續死亡了3個兒子,最小的兒子也下落不明,為了不讓這個家庭在市區最後的一個兒子,軍隊上層決定派一支特別小分隊,將這個家庭僅剩的小兒子找到他並安全地救出來送回家。

《敦刻爾克》影片以敦刻爾克大撤退為線,講述二戰早期,英法同盟軍被德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在德軍不停地逼迫下,當時的英國和法國的政府以及當時的海軍派遣大批的船隻,動員全國人民營救同盟軍隊。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影片講述了游擊隊長瓦爾特帶領多名勇敢的游擊隊員,憑借出色的謀略和游擊隊員的大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下,找出了潛伏在隊伍內部的間諜,後經過一系列的戰斗,從而成功的阻止了敵人的陰謀。

《現代啟示錄》影片講述了在越戰後期,一位美軍官在越南脫離軍隊,建立自己的勢力范圍,美軍高層得知後,派遣軍隊進行調查,後被叛軍捉拿,在此期間親眼目睹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與毀滅和人性墮落後的貪婪殘酷。

《巴頓將軍》影片講述二戰期間,美軍在北非的失利,巴頓臨危受命,扭轉敗局,後轉戰多地,成為二戰期間著名的戰將,後因訓練士兵時過激而遭到譴責,出來道歉。但巴頓在二戰期間的軍事才能,使他成為美國軍史上和世界軍史上有名的將軍。

《西線無戰事》影片講的是馬恩河戰役中,有一幫德國兒童兵在戰爭中看到的,聽到的,思想上從開始的緊張熱血興奮,到後來的麻木乃至厭煩上的轉變,影片極度細膩的描述和展現戰爭期間不管是侵略國還是被侵略國的人民對戰爭在思想上的轉變,對和平的渴望。

《桂河大橋》影片講的是,二戰期間日軍侵佔泰國後,利用戰俘營中的戰俘修橋,雙反圍繞橋,一方要修,一方要炸的故事,期間影片展現了日軍對戰俘的殘暴,描繪了侵略者的不人道和丑惡的嘴臉。

㈥ 二戰時期電影的看後感

(最後的橋)這是一部讓人反思的戰爭電影.當德國父輩們從輝惶走到沒落的時候,這七八個十幾歲的孩子為了報護祖國而進行的戰斗.影片中最讓人感動的是裝滿受傷德國士兵的戰車從孩子們身邊路過,我們可以想到德國父輩們都不能打贏的戰爭,這群孩子又能幹什摸了. (從海底出擊)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德國海軍.從一戰潛艇到二戰潛艇的發展,才知道德國潛艇真是一等貨.盡管比不上美國和日本的韓空母艦,但德國人的軍事素質卻比美國日本英國要高的多.影片反應了德國人極傲慢,自負,外冷內熱,勇敢,嚴肅,勤奮的精神品質. (帝國的毀滅)真實的希特勒是更可怕的,因為,希特勒是人!他並非地獄魔王派到人間來搗亂的使者,而是由一個活生生的人演化而來,任何人都有可能變成希特勒……現實中的惡魔往往並非面目猙獰、形象猥瑣的,相反他們常常是外表漂亮,穿著得體,舉止很有教養,周圍認識他的人都認為他是個好人,但他們正是窮凶極惡的罪犯。親切的希特勒用拉家常的口吻說「平民的性命無關緊要」、溫柔的母親把毒葯塞進孩子們的口中、和藹的父親拉開手榴彈炸死自己的家人……扭曲的心理,會使一個人變成罪犯,而罪犯一旦掌握權力和武力,就會帶來滅頂之災,這種例子太多了。禽獸固然可怕,可衣冠禽獸更可怕。希特勒離我們真的很遙遠嗎?) (中途島之戰)雖然日本的地位和戰績,人員素質還遠遠比不上德國,但他門擁有強大的海軍,影片中可一看到那些日本自殺飛機,那種被激起的武士道靜神.那些從韓空母艦起飛的一排排日本戰斗機.從影片中可以看到日本人的戰術確實敵不過美軍.美國的後勤保章強,10天就能修好一`艘韓母. (鋼鐵師團)影片中可以想到德國後期發動的阿登戰役,德國後期缺乏石油,連許多戰斗車和飛機無法發動.物資跟不上,許多德國軍官雖然知道戰役的艱難.但還是滿懷信心的去接受戰斗. 就這些了,上面是我一字一字的打上去的.手都麻了

㈦ 二戰經典電影 電影劇情簡介

1、《珍珠港》:

《珍珠港》是由邁克爾·貝執導,本·阿弗萊克、凱特·貝金賽爾和喬什·哈奈特等主演的動作類、歷史類劇情片。該片於2001年8月10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雷夫和丹尼這對好兄弟在參軍時結識女護士伊夫林。雷夫主動請纓參加英國空軍的作戰,被擊落掉進海里。而伊夫林得知噩耗悲痛萬分,丹尼和伊夫林慢慢接近,互生愛慕,最後發生一夜情。

2、《莫斯科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俄語: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德 莫斯科戰役 語:Schlacht um Moskau)又稱莫斯科戰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的一系列重要戰略性戰事的總稱。

戰事開始於1941年10月一直持續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衛戰包括蘇軍粉碎向莫斯科進攻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各突擊集團而實施的一系列防禦戰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進攻戰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

此次戰役最終以蘇聯紅軍的勝利而告終。蘇軍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的破滅。

3、《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斯大林格勒戰役(俄語: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德語:Schlacht von Stalingra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對爭奪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進行的戰役,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人,

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更以雙方無視軍事與平民分別而造成的傷亡著稱。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首次大規模戰敗,

該戰役使得德軍在東線勝利的可能性完全消失、戰略主導權易手至蘇軍手中,德軍把攻擊北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撤退至頓河畔羅斯托夫。

4、《最長的一天》:

《最長一天》是由Ken Annakin執導,理查德·貝梅爾、約翰·韋恩等主演的美國歷史戰爭題材電影。本片描繪的是登陸諾曼底的第一天所發生的事件,

所謂最長的一天是該片分別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第登陸這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讓整個事件在觀眾眼前重現。本片原版為黑白片,後被福克斯公司染成彩色。

5、《拯救大兵雷恩》:

瑞恩(馬特·達蒙 Matt Damon飾 )是二戰期間的美國傘兵,被困在了敵人後方。更不幸的是,他的三個兄弟全部在戰爭中死亡,如果他也遇難,家中的老母親將無依無靠。

美國作戰總指揮部知道了這個情況,毅然決定組織一個小分隊前往救援,其中包括米勒上尉(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飾 )和翻譯厄本(傑里米.戴維斯 Jererry Davies飾)。

然而,敵方危險重重,他們一路上隨時與死亡打交道。他們非常懷疑,到底值不值得冒著八個人的生命危險,去搭救一個人。

大家一路輾轉尋找瑞恩,對於這次搭救行動,有人不滿,有人熱忱,有人好奇。大家一次次聞到死神的氣息,瑞恩的獲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6、《虎虎虎》:

《虎!虎!虎!》是由理查德·弗萊徹、深作欣二執導,馬丁·鮑爾薩姆、山村聰、約瑟夫·科頓、三橋達也等主演的電影,於1970年9月23日在美國上映。

本片忠實呈現日軍攻擊珍珠港的始末。日本帝皇決定要展開攻擊,但美軍高級將領卻不把這當成一回事;他們雖然攔截了日軍的通訊,

但卻把這項重要消息壓了下來,甚至對雷達上的警訊也視而不見,連發現日軍強大的海軍艦隊逼近珍珠港時都未警覺到事情的嚴重性。

最後終於爆發珍珠港事件,美軍在毫無戒備下,損失慘重,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㈧ 二戰經典電影

《辛德勒名單》

《辛德勒名單》是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於1993年拍攝的一部轟動世界的宏篇巨制。

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國法西斯屠殺猶太人的恐怖罪行,並以其極高的藝術性成為94年全球最為矚目的一部影片。其思想的嚴肅性現非凡的藝術表現力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影片於1993年12月15日在美國上映,當即引起了轟動,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並獲得了美國導演工會獎。在94年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中,《辛德勒名單》一片毫無爭議地奪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以及最佳電影剪輯等6項金像獎。對於影片的成就來說,這是當之無愧的。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對於他的才華來說,這是一份遲到的肯定。

《拯救大兵瑞恩》

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

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這是一部肯定「二戰」、又宣揚反戰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現極端暴力、但從骨子裡贊美人性與和平的作品。

《兄弟連》

描寫了二戰中,美國101空軍一個小支隊的真實故事,他們參與了盟軍進攻首日的任務以及其後整個歐洲的戰事。

全片根據斯蒂芬·安布羅斯的著作改編而成,這位作者曾對小分隊的倖存者進行過長期的訪談、並在研究了美國士兵的家書的基礎上,寫下了這本暢銷作品。斯皮爾伯格執導的同名劇集是美國歷史上耗資最大電視電影劇集。曾榮獲第59屆「金球獎」(GordenGlobe)最佳電影電視系列劇獎。

《太陽帝國》

故事開始於1941年12月,11歲的英國少年吉米與父母住在上海的英國租界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吉米夢想當一名飛行員,天真的他不知道戰爭為何物,這一天,吉米一家參加聖誕化妝舞會。舞會上,吉米盡情玩耍著他的滑翔機。滑翔機突然落到山坡背後,吉米去尋找,意外地發現秘密駐扎在這里的日軍。吉米的父親意識到事態的嚴重,為了安全,他讓全家住進了港口附近的旅館。夜晚,吉米好奇地與偷偷駛進港口的日軍艦船打起了信號,而就在這時,日軍對上海發起了進攻。混亂中,吉米和父母失散了……

通過孩子的眼睛去看待世界是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最慣常的敘事策略,從他的早期作品《ET外星人》到最近的《人工智慧》,這種兒童視角始終在延續,而拍攝於1987年的《太陽帝國》也是一部這樣的作品……

《孟菲斯美女號》

《孟菲斯美女號》的導演是卡特·瓊斯。影片描寫了二次大戰中的1943年,10名飛行員駕駛B—17轟炸機飛越德軍上空轟炸既定目標的壯烈場面。

這群朝氣勃勃的小夥子,剛剛完成了他們的第24次飛行任務,再飛一次可以返家了,久違的家在等他的,戰爭結束之後該做什麼,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番憧憬。然而,殘酷的事實擺在他們面前,無法向人表露的緊張和恐懼,只有默默地祈求冥冥中的神靈保佑。為此,他們視好運勝過一切,一塊護身掛牌,甚至是一條幸運皮筋,都可以使他們的心靈得以寄託。在緊張、無奈的等待之後,終於等來了出發的命令,滿載彈葯的飛行方陣穿過雲層,向目標靠近。

長機「孟菲斯美女號」是戴尼斯為了紀念他在孟菲斯相識的女友而命名。在天氣惡劣、雲層密布,目標無法確認的情況下,戴尼斯為了保護無辜的生命和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畏死重新飛回,確認了目標。重創之下的飛機終於載著這群傷痕累累卻勝利完成使命的英雄的歸來。

影片是1990年拍攝的,在此之前,取材相同,片名相同的另一部影片由威爾導演拍攝,那是一部紀錄影片,僅僅41分鍾,卻以簡潔、高超的手法記錄了這場激烈而悲壯的戰爭,該影片曾在1944年榮獲十佳影片獎。

㈨ 二戰題材的電影 了解一下電影主要講述的什麼故事

1、《女狙擊手》,豆瓣評分7.3。《女狙擊手》是烏克蘭和俄羅斯合拍的電影,2015年出品,該片主要講訴蘇聯女學生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在一次射擊游戲中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射擊天賦,1941年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參軍。「痛苦如此持久,像蝸牛充滿耐心地移動;快樂如此短暫,像兔子的尾巴掠過秋天的草原。」——二戰蘇軍第一狙擊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墓誌銘。

2、《風語者》,豆瓣評分7.5。《風語者》是華裔導演吳宇森於2000年執導拍攝的一部動作戰爭電影,由美國演員尼古拉斯凱奇等擔綱主演。影片講述了海軍軍官喬奉命保護納瓦霍族的密碼員亞當,不過在必要情況下(如果亞當被日本人活捉),為了保護密碼情報不被泄漏,那麼喬可以開槍打死亞當,在兩人的不斷碰撞中發展,由齟齬爭斗到生死與共。

3、《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豆瓣評分7.6。《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斥資4億歐元,如此「傾力」打造出的戰爭場景不容小覷,如德軍地毯式轟炸,在坦克和迫擊炮掩護下兩軍的巷戰和肉搏,更不用說精彩刺激的空戰追逐,精良製作使得電影戰爭畫面直逼與其先後上映的斯皮爾伯格一戰史詩片《戰馬》。除了子彈和炮火的戰爭故事,片中催人淚下的主角命運更是擊中觀眾淚腺。

㈩ 親 結合電影阿甘正傳 談談你對二戰以後美國文化發展的認識

20世紀60年代,美國歷史學家霍夫斯塔特在《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中,標新立異地創造了「反智主義」一詞, 隨即在美國國內引起了巨大反響。在該著作於次年榮獲了普利策非小說類獎之後,此詞開始廣為流行。19世紀的美國,銀穗曾被認為是一個以手工業佔主導的時代,也是一個輕理論而重經驗的世紀。在以艾森豪威爾為代表搭搏茄的大企業利益者的粗魯統治下,特別是其奉行的「麥卡錫主義」對當時知識分子造成了身心雙重壓榨。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霍氏以歷史學家的眼光著作此書,試圖解讀這段美國文化傳統中不尊重智力的「反智主義」源流。書中霍氏一再強調:「反智主義作為一種態度,不是單一的情感取向,而是正反情感並存――他們對理智和知識分子的絕對排斥是罕見的。」但是,此時的「反智主義」顯然還是具有一定的貶義成分的。這一觀點在當時頗具積極意義和震撼力,一時間洶涌而出,波及整個文藝領域。此後,其影響在世界范圍內逐步擴大,使得「反智主義」本身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問題視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斷地被關注。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隨著美國社會的反智情緒再次高漲,此類題材順理成章地出現在歐美電影中,好萊塢推出了一批貶低現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歸原始的影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影片當屬《阿甘正傳》。此時的「反智主義」內涵又隱約有了新的變化。可以說美國本土的「反智主義」是對美國當時的社會政治及教育現狀的一次謹慎而人性化適度反思,而並非是一種對於知識或者知識分子的極端排斥。正如評論家卡特沃爾夫(Ku rtH.Wolff)所言:反智主義不是一種純粹的態度而是一種矛盾的態度,不是一條穩定的歷史線路而是波動的歷史脈絡。其觀點在《阿甘正傳》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
《阿甘正傳》根據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作者1945年生於華盛頓,後來做過越戰隨軍記者,從戰場回來後從事專業寫作。此小說是他1986年發表的諷刺喜劇作品。《阿甘正傳》的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1952年出生於芝加哥,成功執導過多部影片。他早年致力於創作劇本,後來投入到影片後期製作、舞台效果等技術領域。在1995年第67屆奧斯卡獎的激烈角逐中,《阿甘正傳》滿載而歸,一舉獲得13項提名,當年久居全美十大票房影片榜首,並在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排行榜上名列第四,4年後該片又進入美國史上最偉大的百部電影之列。因此《阿甘正傳》可以說是美國電影史上一部反智電影的神話。此外,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還摘得金球獎最佳導演獎和美國導演協會最佳導演獎。從作者到導演兩者生平來看,都恰逢「反智主義」從產生到盛行的歷史時段,共同的時代背知察景,為如實解讀詮釋《阿甘正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男主角的扮演者湯姆・漢克斯的精湛演技,將大智若愚的阿甘從歷史符號演繹成有血有肉的真人。《阿甘正傳》講述了一個智商只有75的美國人阿甘的人生經歷,通過對阿甘三十餘年的生活經歷,反映了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影片中的阿甘更像是美國這段歷史的化身,以主人公的形式參與或見證了美國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阿甘巧遇了黑人民權運動,參加了越戰,目擊了水門事件,參與了打破中美外交僵局的乒乓球比賽;當然也不會在民眾生活中缺席――影片不僅安排他成為時代偶像貓王最著名舞台動作的老師,還讓他啟發了約翰・列儂,創作出最著名的歌曲,甚至在痴愚的奔跑中發明了80年代美國最著名的口號。該片以一個智障的獨特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出了「提綱式」展現,奇跡般地串聯在這個代表著美國國民典型個性的小人物的生活中。通過阿甘這個只有不完整的智力,卻有著完整的善良與執著「低能兒」的生平,使美國人重新審視國家的歷史和個人的過去,重新反省美國人的本質。影片以阿甘自傳為表象,以反思人生情感乃至人生觀為本質,在阿甘囈語般的自述中緩緩展開,開篇和結尾採用視覺化的比喻:一根羽毛從空中悠揚落下,從空寂闖入喧囂,飄過人群與街道,與無數人擦肩卻又離去,一切自然優雅卻平淡無奇,隨意而又必然,最終被阿甘收留,宛若一個成就「美國夢」的機遇。阿甘在影片中集誠實、守信、認真、勇敢、重情重義於一身,幾乎是美和理想的化身,但卻又不幸是天生弱智,強烈的矛盾沖突,越發烘托出他單純、豁達、坦盪、積極樂觀的生活觀。同時,劇中阿甘的生平經歷不僅具有高度的美國國民生活代表性,更是對歷史中美國精神的直接解讀。

閱讀全文

與經典二戰電影賞析課收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人肉鼠餐哪裡能看 瀏覽:801
西部世界小俠說電影 瀏覽:716
在哪裡下載電影喜歡你 瀏覽:914
那有什麼電影好看嗎 瀏覽:396
微電影畫冊 瀏覽:825
成人免費操電影網站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702
電影電影家園網站 瀏覽:739
三五成群完整電影 瀏覽:990
西瓜視頻的電影在哪裡下載地址 瀏覽:709
電影院2d九排坐哪個位置最好 瀏覽:636
肖邦有哪些電影 瀏覽:822
微電影宣傳片製作方法 瀏覽:252
看電影哪個買最便宜 瀏覽:250
手機進YY頻道怎麼看電影 瀏覽:591
怎麼約分手女友看電影說什麼 瀏覽:674
微電影的成語故事 瀏覽:438
電影使徒行者什麼意思 瀏覽:617
黑暗侵襲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137
如何檢查電影院在攝影 瀏覽:424
最新電影分享微信號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