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分析美國電影

分析美國電影

發布時間:2023-04-02 03:24:50

⑴ 美國的科幻電影為什麼那麼成功

目前為止,史上票房最高的10部電影里,美國科幻電影獨佔7席,它們分別是《阿凡達》(27.9億美元)、《星球大戰之原力覺醒》(20.7億美元)、《侏羅紀世界》(16.7億美元)、《復仇者聯盟》(15.2億美元)、《復仇者聯盟2》(14.1億美元)、《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13.4億美元)、《鋼鐵俠3》(12.1億美元),為什麼美國科幻電影會如此成功?

科幻電影取材的漫畫作品和小說也很重要。像《復仇者聯盟》取材於美國漫威(Marvel)漫畫,旗下還有《鋼鐵俠》、《綠巨人》、《美國隊長》等作品,在北美漫畫與圖像小說銷量Top10里,占據榜單的半壁江山;還有《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已經創下5億冊銷量,在全球擁有眾多的哈利·波特迷。把這些科幻漫畫和小說拍成電影,自然受到廣大書迷的追捧。

⑵ 美國電影的風格一般是怎樣的

美國電影可以說一直都是世界電影的一張亮麗名片,說到哪個國家哪個地方的電影最好看,許多人的回答肯定毋庸置疑,美國好萊塢。時至今日也是如此,畢竟美國好萊塢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電影資源,不管是硬體設備,技術支持還是價值IP。都擁有龐大的內容儲備。

一,美國電影,好萊塢

說到美國電影就不得不說好萊塢,好萊塢對於美國電影來說,就像日本動漫秋葉原。隨著美國電影的不斷發展壯大,好萊塢也已經變成了世界電影史上巔峰的存在。許多國內外的演員也以進入到美國好萊塢出演電影為榮。

以上,歡迎各位評論補充,寫作不易,歡迎大家點贊關注。

⑶ 美國主旋律電影究竟有何特徵代表作都有哪些

特徵就是理智型勵志電影,代表作《《弱點》、《拆彈部隊》等

《恐襲波士頓》是一部典型的美國主旋律電影。提到主旋律電影,不免會有些人皺起眉頭,畢竟在固有思想中,主旋律電影總是塑造一些高大全卻扁平化的人物,生硬地弘揚主題。《恐襲波士頓》確實通篇弘揚了人性的美好,但並不生硬,人物刻畫也相當豐滿。

大家還有什麼推薦?

⑷ 美國電影魔術師劇情分析

木匠之子愛德華茵不來梅茨(愛德華·諾頓飾)從小接觸魔 術,並與特辛公爵小姐相愛,但由於身份懸殊,他們的愛情被迫結束,愛德華周遊世界,學習魔術,十五年後成為一名知名魔術師,並改名埃森漢,重回維也納。在一次表演上重遇特辛公爵小姐,發現彼此一直沒有忘記多年前的感情。

特辛公爵小姐即將與王儲訂婚,而王儲實際上是想利用這段婚姻來篡位。特辛公爵小姐不想成為政治上的犧牲品,她想與埃森漢廝守終身。但是王儲不同意,謀殺了她。維也納的探長雖然懷疑是王儲謀殺了特辛公爵小姐,但是礙於勢力壓迫,只能敷衍破案了事。

探長也開始懷疑是王儲謀殺了特辛公爵小姐,並開始認真取證,終於找到了足夠的證據,於是向國王稟報了自己的發現,並舉報了王儲篡位的陰謀。在逮捕王儲中,王儲飲彈自殺。

案件似乎結束了,然而另一個可能卻出現在探長頭腦中:原來幕後的主使正是埃森漢,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他的一場表演,表演的真正目的就是想與特辛公爵小姐終身廝守 。

(4)分析美國電影擴展閱讀

《魔術師》是一部由尼爾·博格執導的魔術題材類電影。愛德華·諾頓、傑西卡·貝爾、保羅·吉亞瑪提和盧夫斯·塞維爾等聯袂出演。電影於2006年在美國上映 。

電影主要講述了大魔術師茵不來梅茨與貴族小姐蘇菲之間的愛情與時局下有關陰謀的獨特故事,其間穿插著各式帶有奇幻色彩的魔術表演。

⑸ 試分析美國電影各發展階段的特點

一、起源

有記錄的第二張捕捉並再現運動的照片記錄為埃德沃德·邁布里奇在加利福尼亞的帕羅奧多拍攝的一組奔馬照片。在拍攝時,他將一組靜止的照相機擺於一排。他的成就促使各地的發明家開始嘗試製作類似功能的裝置,以捕捉此類運動。

在美國,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就是最早開始製作這類裝置的人之一,他製成了活動電影放映機,但由於該裝置的專利實施很嚴格,致使早期的電影製作人只能尋找替代品。

在美國,最初只是在輕歌劇的間歇為許多觀眾放映電影。企業家的各種電影展示活動,促使了戲劇性電影製作的首次世界范圍性的嘗試。

在美國電影業發展的早期,紐約是電影製作的中心。位於皇後區的考夫曼·阿斯托里亞製片廠(Kaufman Astoria Studios)創建於無聲電影時期,那時馬克思兄弟和費爾茲(W. C. Fields)在那裡工作。

此外,曼哈頓的切爾西也是電影製片的主要場所。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瑪麗·畢克馥的很多早期電影也是在這個地區拍攝的。但是,因一年四季的宜人氣候,好萊塢成為電影拍攝的更佳選擇。

二、好萊塢的崛起

在1910年初,美國電影放映機與傳記公司(American Mutoscope and Biograph Company)派導演大衛·格里菲斯帶著他的演員團隊到西海岸去拍攝電影,演員包括巴蘭徹·斯威特(Blanche Sweet)、呂倫居殊、瑪麗·碧克馥、萊昂納爾·巴里摩爾等。

他們在洛杉磯市中心喬治亞街附近的一個空曠外景地開始了拍攝。當時,公司又決定開發新地區。於是他們又向北前進了幾英里,到達好萊塢。當時還是小村莊的好萊塢,非常願意讓電影公司在那裡拍電影。

之後,格里菲斯完成了在好萊塢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叫做《在古老的加利福尼亞》(In Old California),是一部傳記式情節劇,描述18世紀初的加利福尼亞,當時還隸屬於墨西哥。美國電影放映機與傳記公司的人員在好萊塢呆了數月,又繼續拍攝了幾部電影,才返回紐約。

當時是1913年,在聽說了該公司在好萊塢取得的成功後,很多電影製作公司也紛紛向西挺進,以避免托馬斯·愛迪生的電影製作工藝的專利費。在加利福尼亞的洛杉磯,電影公司和好萊塢同步發展起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電影僅能在幾個美國的城市完成。

但隨著電影業的發展,電影製作公司被吸引到加利福尼亞南部,因為那裡氣候溫和、陽光明媚,一年四季都可在戶外拍攝,那裡還有各種各樣的布景。雖然電影(特別是美國電影)的起始點眾說紛紜,但是格里菲斯於1915年拍攝的史詩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電影詞彙,至今仍在膠片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在20世紀早期,當媒體還是新事物的時候,很多猶太移民在美國電影業中找到了工作,並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在臨街的五分錢劇院(Nickelodeon)中放映電影短片(劇院取此名是因為當時的門票價格為五分錢)。

一些年後,其中有抱負的電影人,如塞繆爾·戈爾德溫、威廉·福克斯、卡爾·拉姆勒、阿道夫·朱克爾(Adolph Zukor)、路易斯·B·邁爾(Louis B. Mayer)和華納兄弟(即哈利、亞伯特和傑克)紛紛轉到電影製作上,很快就成為了新型企業,即電影公司的巨頭。

(當時還有一位身兼女導演、也是製作人和電影公司巨頭的人物愛麗絲·蓋·布蘭琪(Alice Guy-Blaché))他們為電影業的國際化奠定基礎;不過美國電影業常被指責為以美國為中心的偏狹觀念。

一戰後,一些歐洲導演恩斯特·劉別謙、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弗里茨·朗、讓·雷諾阿,以及演員魯道夫·范倫鐵諾、瑪蓮娜·迪特里茜、羅納德·考爾曼和查爾斯·鮑育(Charles Boyer)等電影人紛紛來到美國。

他們加入了一個演員的自我發掘時代——在有聲電影誕生後,紐約城劇院的演員紛紛加盟了這個20世紀最受矚目的發展行業。20世紀40年代中期,電影行業達到高峰期——美國影院每年上映約400部電影,每周有近9000萬美國民眾前去影院觀看。

「威廉·海斯拯救美國電影業」,出自美國漫畫家賽勒斯·亨格福德(Cy Hungerford),1922年

20世紀20年代後期,有聲電影在好萊塢逐漸升起。1927年,首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使用維他風唱片機,同年5月,西方電氣公司旗下分部電器研究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簡稱ERPI)在電影配音方面獲得壟斷權。

有聲電影一方面的影響就是許多無聲電影演員接不到工作,因為他們多數人的嗓音糟糕或是記不住台詞。1922年,美國政客威廉·哈里森·海斯(Will H. Hays)離開政壇,組建了前身為電影製作室組織的美國電影製片發行商協會(MPDAA),該協會在其退休後改為美國電影協會。

有聲電影的發展早期,美國的電影製片廠發現他們的有聲作品不為非英語國家的電影市場所接受,甚至在其他的英語國家中也遭到冷遇,原因是那時的同步配音技術仍相當不成熟。解決辦法之一是製作與之對應的外文版好萊塢電影。

1930年左右,美國公司在法國橋連城建立了一家電影製片廠。多個不同的電影攝制組在那裡分時工作,他們使用相同場地,穿著相同服裝,甚至絕大部分的場景也是相同的。國外的失業演員、劇作家、選秀比賽中的優勝者經過篩選後被派往好萊塢去拍攝好萊塢英語電影對應的非英語版電影。

這些版本的電影的拍攝預算不高,由二流的只會講英語的美國導演執導,通常在晚上拍攝。西班牙語攝制組中包括了路易斯·布努埃爾,恩里克·嘉蒂耳·彭塞拉(Enrique Jardiel Poncela),莎維爾·庫加(Xavier Cugat)和埃德加·內維列(Edgar Neville)等人。

一些外文版的好萊塢電影絕對可以和它們的原聲版相媲美,西班牙文版的《驚情四百年》就是其中一。到了20世紀30年代中期,同步配音技術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了,外文配音就變得很尋常了。

三、好萊塢的黃金時代

所謂好萊塢「黃金時代」,是指從1920年代末,即無聲電影時代末期,至1950年代末這段時間。成千上萬部電影在此期間產生。其開始標志是1927年出品《爵士歌手》,其中音效的使用不僅結束了無聲電影時代,同時也增加票房收入。

不管是西部片、鬧劇、音樂劇、動畫片還是傳記片,好萊塢影片幾乎都遵循一個模式——每個電影公司出品的電影,都有自己特定製片團隊。

例如,塞德里克·吉本斯(Cedric Gibbons)和赫伯特·史托哈特(Herbert Stothart)效力於米高梅電影公司,艾佛瑞·紐曼在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工作了20年,賽西爾·德米爾的電影大多由派拉蒙電影公司製作,而導演亨利·金(Henry King)的電影則大多由福克斯出品。

同時,人們根據影片中的演員陣容就可以大致猜出該部電影的出品公司,米高梅聲稱「旗下的電影明星比天堂里的還要多」。每個電影公司的電影題材和獨特風格也使得人們猜到每部電影的出品公司——這一現象在今已不復存在。但是每部電影都與其他電影有著些許區別。

不像汽車製造者,拍攝電影的人都是一些藝術家。譬如,1944年的電影《逃亡》(To Have and Have Not)之所以出名,並不僅僅是因為男一號的扮演者亨弗萊·鮑嘉和勞倫·巴爾考,而且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劇本出自兩位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電影原著小說作者海明威和該劇本改編者威廉·福克納。

在整個1930年代以及黃金時代的大部分時間里,米高梅主宰著電影市場,並擁有大量好萊塢超級明星。同時,米高梅也因創造了好萊塢明星制而備受好評。

米高梅的明星包括「好萊塢之王」克拉克·蓋博、萊昂內爾·巴里莫爾、珍·哈露、諾瑪·舒利亞、葛麗泰·嘉寶、珍妮特·麥克唐納(Jeanette MacDonald)及其丈夫金·雷蒙德(Gene Raymond)、斯賓塞·屈賽、朱迪·加蘭以及金·凱利。

在這一時期美國電影業取得的另一個偉大成就是華特迪士尼公司。1937年,迪士尼製作了當時最成功的電影,《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1939年,米高梅創作了歷史上最成功的電影——《亂世佳人》,盡管在大蕭條時期,這部電影仍然是史上票房最高的。

很多電影歷史學家對這一電影高產時期創作出的許多偉大電影作品都做出了評價。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製作了這么多部電影,並不是每一部都必須成為熱門。

電影廠可以在一部有著優秀劇本與相對不是那麼出名的演員的中等預算故事片身上冒險:而由奧森·威爾斯導演的《公民凱恩》符合以上描述,它也被視為史上最偉大的電影。另一些情況下,像霍華·霍克斯、希區柯克及法蘭克·卡普拉等堅定的導演們為了達到他們的藝術理念,而與片廠進行「斗爭」。

1939年是片廠制度的鼎盛時期,有很多經典電影在這一年發行,如:《綠野仙蹤》、《亂世佳人》、《驛馬車》、《史密斯先生上美京》、《呼嘯山莊》、《天使之翼》、《異國鴛鴦》與《午夜》等。

黃金時代以來的電影中,現在被譽為經典的有:《卡薩布蘭卡》、《風雲人物》、《一夜風流》、原版《金剛》、《叛艦喋血案》(Mutiny on the Bounty)、《城市之光》、《紅河》與《大禮帽》等。

四、片廠制度的沒落

「小三」(環球影城,美國藝術家和哥倫比亞影業)沒有自己的劇院,拒絕分享同意裁判書。許多獨立製片人也對折衷和形成一個眾所周知的獨立運作電影製片人的體系,控告派拉蒙壟斷底特律劇院不滿意-因為派拉蒙通過控制演員,像鮑勃霍普,波萊特戈達德,維朗妮卡湖,貝蒂赫頓;

經紀人透露賓克羅斯比,艾倫拉德和長期為加里庫珀工作室工作的長期演員-自1942年開始。在二戰期間,五大電影公司沒有達到同意裁判書的要求,沒有發生重大後果。但是二戰結束後,在好萊塢反壟斷案中,他們作為被告加入了派拉蒙。

最高法院最終裁決主要製片廠電影院的所有權和影片發行是違反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結果,工作室開始釋放演員和技術人員通過與他們的合同。好萊塢主要的工作室改變了電影的模式,因為每個工作室都挺有一個完全不同的演員陣容和創新團隊。

這導致了逐漸失去特色,米高梅電影製片公司、派拉蒙公司、宇宙公司,哥倫比亞公司,RKO公司和福克斯電影公司很快認識到這一點。

但是某些電影人,例如塞西爾B德米爾公司同演員的合同也是到他們職業生涯的最後或者電影使用相同的創意團隊,以至於德米勒電影無論是1932年製造還是1956年製造看起來仍然像是一個模式。並且每年電影製作的數量隨著平均預算猛增而下降,在行業策略上標志一個重大變化。

現在工作室目的在於生產娛樂,而這種娛樂是電視無法提供的: 壯觀的,有英雄色彩的影片。工作室還開始出售部分電影膠片庫給其他公司去銷售電視。到1949年,所有大型電影製片廠放棄了他們劇院的所有權。

電視也有助於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下降,因為它打破了電影業在美國娛樂界的霸權地位。盡管電影業在19世紀50年代隨著長期政府檢查制度淡化,在未來電影中能夠獲得一些影響力。在派拉蒙反壟斷案結束後,好萊塢電影製片廠不再擁有電影院,因此致使美國影片能夠在美國電影院不需要審查制度。

這補充了1952年奇跡在斯泰因公司同約瑟夫威爾遜事件的決定。 美國最高法院改變了其早期的立場。從1915年的相互電影公司同俄亥俄州案工業委員會的案件中,陳述了電影是藝術的形式,有權保護第一修正案;美國法律不再審查電影。

到1968年,美國電影協會(MPAA)代替了海斯法典-在政府威脅檢查後,其現在極大侵犯了美國電影協會,證明准則的起源已經同電影分級制度一起結束了。

五、新好萊塢和後經典電影

後經典電影這詞用來形容新好萊塢變化的故事敘述方式。人們認為新的劇本與塑造人物的新方式利用觀眾在經典時期培養起的期望:打亂的年份,以結局出人意料為特色的故事情節,主角與反派間模糊的台詞。

後經典故事敘述的本質展現在黑色電影中,如1955年《無因的反抗》,以及希區柯克情節支離破碎的《驚魂記》。

「新好萊塢」一詞用來描述新一代電影學院培養的導演的崛起。他們掌握了六十年代歐洲發展起來的技巧。1967年電影《邦尼和克萊德》標志著美國電影重振的開端,也意味著此後新一代電影,在票房上能夠取得成功。

好萊塢一直堅守製片人中心制的原則,新好萊塢獨立製片的出現,開創了導演和製片人融合的趨勢,形成導演資本制。

同時擔任電影製片人和導演的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佐治·盧卡斯、布萊恩·德·帕爾瑪、馬田·史高西斯、威廉·弗萊德金、史蒂芬·斯皮爾伯格開始拍攝向電影歷史致敬的影片,並發展了現有的電影體裁與技巧。七十年代早期,他們的電影不僅受到好評,還取得票房成功。

早期的新好萊塢電影,例如邦尼與克萊德,逍遙騎士是成本較低的影片,沒有道德上的英雄而是增加了性和暴力,然而,哥普拉,斯皮爾伯格與盧卡斯各自憑借《教父》,《大白鯊》以及《星際大戰》取得了巨大成功,這有助於現代大片的產生,也吸引製片廠更加關注製作更多大片。

這些年輕導演的更多投入並沒有帶來好處。通常,他們把時間表排的太滿,預算超支,因此導致自己或攝影棚破產。最有名的兩個例子是科波拉的《舊愛新歡》,最典型的是邁克爾·西米諾的《天堂之門》,單是這部影片就使美國聯藝電影公司破產。

Sir Alfred Hitchcock,(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原籍英國,是一位聞名世界的電影導演,尤其擅長於拍攝驚悚懸疑片。

這位世界所公認的恐怖大師,事實上也是由他發明了「驚悚文藝類影片」(the thriller genre)這一電影類型。阿佛萊德·希區柯克同時也是個優秀的技師,熟練的把性感、懸疑、幽默都融合在一部電影里。

(5)分析美國電影擴展閱讀:

今日好萊塢

一、運作特色

好萊塢電影常會有透過片廠(電影發行商)與製作人簽約合作的方式,分別讓片商負責販售的通路,而製作人則專注於電影本身,出產行銷全球的大型製作影片。

二、敘事美學

在好萊塢影片的劇情鋪陳,少有文化或語言的障礙,其主題多是可跨文化傳播的高概念電影,這樣的作品因為主題符合主流市場,故全球都容易推銷。因此現在好萊塢也成為世界許多地方電影的代名詞。

雖然此類電影票房好、跨文化,但也有文化評論者批判若獨尊高概念電影,會造成電影敘事風格如出一轍,了無新意,「是一種商業化和專斷化,最終將導致多樣化的消失。面對這樣的全球霸權,負責任的電影人和批評家應該讓眼光超越好萊塢,建設多元的電影模式」。

三、產業規模

美國因為電影相關的文化產業,造就了許多的工作機會與龐大的商機。據美國電影協會報告指出,2011年美國電影業造就的就業總數超過220萬人,其中約有70萬名為直接的電影行業從業人員,另外150萬名為間接受雇支援電影製作工作的各種人員,2012年美國電影業收入為107億美元。

⑹ 電影卡薩布蘭卡深度解析

電影卡薩布蘭卡深度解析:

《卡薩布蘭卡》是一部幾乎完美的好萊塢經典電影,不論從劇作或者是表演角度分析,卡薩布蘭卡都是當之無愧的好萊塢黃金時代傑作。

討論起它的崇高地位,褒曼和鮑嘉的演技,凄美的愛情故事,兩難的抉擇都已經被說了又說。

更深層的追索則需要考慮到美國當時的時代背景和電影製作的大環境。薩布蘭卡是在1942年11月8日盟軍登陸摩洛哥不久之後,於同年十一月感恩節在紐約的首輪戲院開畫。

這也是第一次在美國的電影院中,出現自由法國的旗幟。這對於剛介入戰爭一年的美國,這樣一部電影展現前線故事的電影,無疑將受到人們的追捧和推崇,尤其是這樣一部製作精良的電影。

詳細介紹:

電影《卡薩布蘭卡》是一部帶有異域風情和戰爭背景的經典電影,男主角里克是一個憤世嫉俗、衣著考究的美國人,在1914年他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經營著一家夜總會,他聲稱絲毫的不關心戰爭,即使是歐洲被撕成碎片與他也毫無干係。

「你們關心你們的政治,我只關心我的沙龍」這句話是他那時的最經常說的,但是隨著一位美麗的女性,伊尓莎的到來,他那堅硬的外殼被打碎了。

原來,這位美麗的女性是他在兩年前在巴黎曾深深愛著的女人伊爾莎,只是很可惜的是這位美麗的女人男主角曾經深愛著的女人已然嫁做了人婦,並且這位美麗的女人和他的丈夫來到這里的目的也並不單純,他們的目的是要得到里克手中可以通往美國的通行證。

而里克知道伊爾莎正是自己當年失散的情人,在一段故事劇情之後,誤解解開之後,仍然深深相愛的里克和伊爾莎陷入了艱難的抉擇。

里克對伊爾莎的深情讓他明知道伊爾莎和他的丈夫來到這里是什麼目的依然選擇犧牲自己的幸福成全愛人,在卡薩布蘭卡的機場,里克默默的守候著他們,並且開槍擊斃了阻止維克多和伊爾莎離開的德國少校,男主角里克目送著自己最愛的女人奔向自由奔向屬於她的明天,就這樣故事走到了結尾。

⑺ 美國電影有什麼特點

華麗的場面和逼真的特級

反傳統精神
黑色電影
新好萊塢——後經典主義電影
直接電影:現實主義

美國電影是美國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是伴隨著美國文化的成長與發展而成長與發展
的。它生動地體現了美國思想與美國這一民族和文化的許多特點。它順應了美國人熱鬧好動
的天性和積極進取的人格,同時,也表現了美國人的樂觀處世的精神和人性。美國電影在注重商業性和票房價值的同時,在追求大眾趣味,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同時,仍然非常關注社會與現實的,非常關注藝術的。對美國生活作了詩意的描寫,動作迅猛,對話簡潔,表演乾脆利落,不拖泥
帶水,也表現了傳統的好萊塢娛樂片的特點。

後現代電影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呢?這至少有3
點。
1. 電影事業的組織體系具有後現代的特點。好萊塢經歷了從福特式的大生產(電影制
片廠體系)到更為靈活的獨立電影製作體系(新好萊塢和後新好萊塢時期),獨立電影製作
體系具有後現代經濟的特點。同時,好萊塢融入多元的媒體大集團公司使工業、技術、和文
化形式之間的界限模糊,這也是後現代的一大特點。
2. 電影在許多方面表現後現代的主題和後現代社會的形象。當代科幻片表現那些糟透
了的社會形象,這是與後現代對社會進步失去信心的思想有關。
3. 電影表現與後現代文化實踐有關的美學特徵(如折衷主義和傳統的藝術階梯的喪
失)。
黑色電影(film noir)在50年代派生出「反叛的青年」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美國青年人在50年代的文化情緒,成為60年代的民權運動、青年的反叛和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鋒。美國社會充斥的叛逆,對傳統和主流文化價值的叛逆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電影。美國60年代的電影以多元化和試驗性為特徵,電影的發展勢頭很好,充滿了活力。電影中裸露的鏡頭增多,有不少明顯的性愛鏡頭,這對於年輕的觀眾是有很大的誘惑力的。在60年代中期,美國電影變得更為自由放任。保守主義讓位於流行文化。新的現代風格在電影中得到充分體現。當時,生活條件和民權方面平等的呼聲日益高漲,特別是黑人和拉丁裔美國人要求平等的願望特別迫切。這些年輕人和少數族裔的亞文化變得越來越有力量,震撼了WASP美國的主流價值。為了適應這種情勢,好萊塢拍了描述年輕人叛逆的電影,描述代溝、緊張的種族關系、吸毒和挑戰有關性愛禁區的電影。好萊塢的匪幫片揭示美國的經濟與道德狀況。美國人大量失業並陷於貧困。社會秩序混亂,在社會底層滋生了暴力的種子。觀眾正是出於對現有體制的不滿情緒,對那些用子彈來解決社會與道德問題的歹徒懷有敬佩之情。匪幫片充滿了硬漢子和暴力,通過揭示犯罪行為的原因,並顯示罪惡的性格往往是糟糕的經濟狀況、家庭環境和冷漠的無能的政府造成的。這些無情無義的反英雄,厭膩無聊的生活,一般都來自小鎮,不斷地竭力躲避法律的制裁,生活在道德的真空之中。在這些電影中,導演試圖嘲弄與揶揄美國社會,表現正發生在美國的道德衰落。

綜上觀之,在反映社會的問題上,美國電影有其本身的特點:
1. 在大部分情況下,它們並不是刻意表現社會現實;
2. 在表現社會現實的主題中,每每關注社會陰暗面和暴力。通過暴力反映底層人民的
生活狀態,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的冷酷;
3. 暴露與商業價值(票房)共存,從來不是為了暴露而暴露,帶有純政治性的目的;
商業性與藝術性是平衡的;
4. 大投資,追求巨片效果,場面宏大壯觀,充滿動作和戲劇性;
5. 它的終極目的是通俗性,取悅於最廣大的電影觀眾的趣味和愛好,因此充滿新奇,
不拒絕高科技手段。無論時代怎麼演變,通俗性始終是美國電影的信條。通俗性始終優於藝
術性;
6. 在表現現實的過程中,它們從來沒有忘記所謂的「成人語言」,用性自由來表現美國
的個人主義的文化價值。
總之,無論主流電影還是非主流電影,其精英部分自20世紀中期之後在歐洲電影新現
實主義和新浪潮的影響與啟迪下,開始關注美國社會現實,用他們獨特的藝術的方法對美國
所處的戰後時代作出回應。這些作品,無論是反叛的,黑色的,還是地下獨立製作的,都不
同程度地反映了後現代社會的焦慮情緒。無論從思想上還是從藝術上講,它們無愧當代美國
電影的精華。

美國大多電影的核心主題都是以信仰相關話題有關,諸如人性,美德,希望,勇敢,愛等等

美國電影比較誇張,場面華麗(後天,星戰等),很多科幻片帶有英雄主義(蜘蛛俠。007等。
亞洲片比較注重內涵(如日本的大逃殺)和美感(我國的英雄、黃金甲等)

美國片宏大壯觀,亞洲片細致內涵

美國片是外在的刺激,亞洲篇是從內里引導

一般電影都是會融入很多美國本土的文化特徵~
比如~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
真正的愛情片~是純美的~~一般~在結尾處才會有性的出現~
往往~出現「性」的~都不是單純的「性」~而是會引出一個故事~或其他~
美國的恐怖片~大多數是血肉模糊型~多數是~突然出現嚇你一跳~
所以看到第二遍~往往就是有些惡心的搞笑片~
美國的災難片~~看多了~你就會發現~~~大多都是歌頌大愛~~勇敢的~~~
還有~~美國電影往往都是你想的結局~~
亞洲電影~~
個人認為~日本的~唯美變態~~可能挺矛盾~~但就是這樣~
韓國的~~搞笑輕松~~色情成分也不少~~~這兩年真是開放了不少~~但是個人覺~~高麗棒子的腦子還是不適合拍電影~~拍電視劇還是比較適合~~
泰國電影不錯~~除了泰國話難聽點~~挺有內涵的~
印度的寶萊塢電影~就是鬧騰~
香港電影是大雜燴~~
國產的~~我基本不看~~~不了解~~

中國電影:黑色幽默,農村電影,武俠,偏向色情化(失望……)
美國電影:色情暴力血腥+奇思妙想
法國電影:暗喻+人文關懷+奇妙聲色

我覺得中國電影比較生活化,美國電影商業化,法國電影文藝化,這和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有關。

⑻ 美國電影,變臉的藝術特色分析

影片通過令人難以置信的「換臉術」塑造正邪難分、愛憎難辨的人物,使對立分明的是與非的主題更增添了耐人尋味的內涵。在這部影片中吳宇森依然延續著以前影片中正與邪,善與惡這兩個自古就已經對立的方面,當然最終邪不勝正這是一個永恆的真理。但他又在影片中加入了以前所沒有的濃厚的家庭觀念的元素在其中,使得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達到了完整。這也是《變臉》與之前吳宇森影片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人物塑造:
正反打鏡頭:西恩和 表現兩人心靈相通,和默契,側面表現兩人的感情深厚。
坎斯:下車(中景、慢鏡頭)典型黑幫老大的形象;看到弟弟波利的鞋帶開了,毫不猶豫彎下腰系鞋帶(特寫),使觀眾能體會到他對弟弟的愛,和二人兄弟情深;細節:坎斯叫波利老弟(bro),西恩在獄中假扮坎斯時猶豫了一下叫了他老弟使他沒被識破,這是西恩對他們兩兄弟多年的了解,足以體現西恩對這個任務的巨大付出和努力。 西恩:不顧一切,開著車要與坎斯劫持的飛機相撞,勇敢及沖動集於一身,但是當看到坎斯挾持了同事溫特斯,卻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5下載券 15人已下載

下載

還剩5頁未讀,繼續閱讀

影視三班 金怡辰 10902020310
4
又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放棄,即使知道這也無法保全她的安全。

細節:1、坎斯假裝跪地求饒從背後邊拔起匕首,邊唱起歌,在最後他死的時候也是唱的這個,前呼後應; 2、打鬥中老陸的耳朵被打中(在後面華許研究中心中,以補耳朵為例,博士向西恩展示他的醫學技術)。
音樂音響:坎斯發現西恩追來緊張的音樂響起,開始追逐,變成僅鼓點和節奏,到了西恩放棄正面沖撞、調轉車頭時音樂達到高潮,充分製造出緊張氣氛。

18:15-23:47 家庭矛盾
一家三口因麥克的死一直生活在悲痛中,沒有家庭和諧可言,女兒潔美的叛逆、不合群、怪異的打扮,妻子的不知所措,三個人無時不刻都籠罩在麥克的死的陰影下。
23:47-26:30 初到 華許研究中心
攝影:遠景搖臂(汽車開進建築的地下室,建築的門上方標注華許研究中心)交代場所,加上室內人物開門進入,交代人物;室內全景搖臂,交代了坎斯還活著,心跳監視器特寫加搖臂給坎斯特寫,強調,使觀眾更明確坎斯還活著;煙頭的特寫,又使觀眾放心他不會構成威脅(與後來坎斯突然醒來形成強烈的反差,產生恐怖、刺激,跌宕起伏的效果)。

細節:為了安全起見換臉的事只有三個人證(坎斯醒來殺掉了這三個人,死無對證,西恩的身份沒有人可以作證,矛盾得到升華)。
32:30-38:50 變臉

攝影:
俯拍:西恩和坎斯兩人頭對頭被推到聚光燈下,兩人的命運發生著不可想像的變化。
特殊鏡頭:監視器中數據和兩人面部的變化,更形象的體現兩人換臉這一事實,使觀眾為這不可想像的舉動所嘆為觀止。
特殊交代:為使影片不會產生過分恐怖的鏡頭,導演把沒有皮膚的臉的鏡頭用監視器、玻璃、鏡子等可成像的手段代替直接拍攝恐怖畫面,因為這不是一部恐怖片,要避免過分的恐怖鏡頭。

音樂音響:手術開始是低沉舒緩的音樂(反而加強了觀眾的注意力,使觀眾對換臉這事實的疑慮解惑,但又不能太突然,一定要慢慢進行,因為這不是恐怖片),當西恩的臉被面具吸起的瞬間突變成具恐怖氣息的音樂(但時間不長,適量的恐怖因素,增加對觀眾的吸引力),西恩的臉放入葯水中,大提琴拉起高音,隨即轉換成節奏快捷的音樂,進入迅速緊張的後續處理工作中。

人物塑造:
1、提多在櫥窗外看著西恩的手術,那不忍心看又很擔心,不知所措,西恩更是把他視為最重要的戒指交給提多保管,當西恩看到自己的臉已經變成他的仇人的臉,痛苦而泣,情緒激動,提多喊起西恩的名字,告訴他、安慰他,可以看出兩人已超越同事的關系,可算是出生入死的生死之交;
2、西恩在鏡中看到自己的臉,先是一個猙獰的微笑,一陣茫然,痛苦,砸鏡子,罵人,但馬上又恢復冷靜,是重性情又理智的表現;在天台上要和同伴們離別,他們卻又不知道自己就是他們昔日的同事、戰友,西恩一臉的茫然、恐懼。

細節:1、西恩要求醫生等他再把臉換回來的時候,把他的傷疤(特寫)放回去,以紀念他死去的兒子(但後來任務完成後他又告訴醫生他已經不需要那個傷疤了,表示他的心已得到了釋懷);(到了在獄中與復活的坎斯相遇後看到戒指時,就知道了提多已遭遇不幸)。

視角:西恩和提多即將分別,先用客觀視角拍兩人對視,再用西恩的視角「看著」提多,然後用黑布蓋住「眼睛」,黑屏,等「睜開眼睛」是一個完美的轉場—已經到了監獄。
攝影:
近景仰拍:一個聚光燈在西恩的頭上方打亮,西恩仰望著,似乎上帝在庇護著他,黑暗中只有西恩是發亮的,反襯出獄警的冷漠、無情。 特殊效果:電棍發出的電流。
音樂音響:
鐵鞋和地面撞擊出的雜亂的聲音,與動物世界優美的曲調格格不入,導演有意加強了西恩的腳步聲,很沉重。 第一次以坎斯的身份和他的朋黨接觸,低沉的大提琴的聲音,製造緊張的氣氛。
杜巴的突然襲擊使西恩還沒轉過神,西恩看出波利對自己有所懷疑,便表露出猙獰的笑,開始投入這個角色,電吉他的尖銳、雜亂的聲音響起,西恩漂亮的反擊用的是重金屬那強烈的節奏,和西恩的動作配合得恰到好處,西恩瘋狂的毆打杜巴,吼叫,瀕臨崩潰的他,用手捂住那張憎惡的臉,伴隨的是陷入無底深淵的恐怖的聲音,周圍的歡呼聲,漸漸淡去,清晰的只有西恩的吼聲,西恩舉起餐盤,當回過神慢慢放下,音樂也平靜下來,一切其他的聲音模糊了,只剩西恩的喘息聲和一個叫好的掌聲。 特殊音效:鐵鞋被磁場吸住時、點擊聲。
人物塑造:
西恩:獄警的冷酷無情,冷眼旁觀激發出西恩淤積在心中的憤怒和痛苦,又看到波利懷疑的眼神,使他不得不 以殘酷的到暴力、坎斯慣用的口頭禪和猙獰的笑,找到了當一回惡人的感覺,他重復的喊著:我是坎斯·特洛伊,「歡呼」著,又還是痛苦,當他拿起餐盤要砸向杜巴時看到杜巴恐懼的眼神,才意識到自己已失自我。 杜巴:雖然能打但很魯莽,雖然魯莽但有情有義。
細節:多次特寫鐵鞋。(逃出去的辦法,就是脫掉鐵鞋。)
交代地點;
坎斯突然坐起用遠景,避免過分恐怖,再把鏡頭切近一點,然後慢慢推近;坎斯拆紗布,從正面和後面兩個角度快速剪切,最後停在背後,用手指蘸到的濃濃的血來表現,給觀者想像的空間;再從床底拍他站起,之後的鏡頭都是從過肩鏡頭或影子或眼鏡的反光,這都是避免讓觀眾「正視」恐怖的畫面。
音樂音響:用脈搏監控器滴滴的聲音來體現躺在床上的病人的健康狀況,坎斯的脈搏異常,又恢復正常,坎斯(特寫)在輕微抽動伴著特殊音效(似齒輪卡住的聲音),坎斯突然坐起一陣恐怖的音響,製造恐怖的氣氛。
環境:陰雨連綿,在這一天西恩一家是沒有晴天;但,到了麥克的墓地卻是一個大晴天,似乎上帝在罩者這個孩子。 坎斯毫不知情就匆匆出門
情節:給伊芙安慰和擁抱的居然是與自己有殺子之仇的仇人,這對於伊芙是一個極大的諷刺,對於坎斯更是如此。

⑼ 美國影片《老無所依》,想講述什麼意思 從哪幾個角度分析

這部電影很好的諷刺的當今社會的庸俗。連Bell這樣的警官也深感無力。我們應該意識到,人類之所以與其他的動物不同,是因為我們人類具有智慧,以及與動物不同的精神世界。我們的精神世界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應該更注重我們的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質生活。

故事發生在美國西部巴爾的摩,老牛仔Moss在獵殺羚羊時發現幾具屍體,幾包***和200萬現金。Moss決定將毒品和現金占為己有,想以此改變自己的生活,誰知卻遭到冷血殺手Chigurh的跟蹤和追殺,陷入了逃亡的險境。同時,當地治安官Bell也在對一連串的殺人事件進行調查,並努力保護Moss的安全。但是,讓Bell感到無力絕望的是,他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追蹤到冷血殺手,Moss的生命安全也受到嚴重的威脅,Bell一邊緬懷父輩們的光榮歲月,一邊深感現實中老無所依的悲哀。就在全劇的高潮時,電影突然結束,結局並沒有向世人公布。當電影結束時,我感到有些透不過氣。許久之後,我終於緩過氣來,有了點小小的領悟。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和Moss一樣的夢想,那就是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Moss的做法卻是那樣的愚蠢。為了那200萬糞土般的錢幣,他出生入死,甚至賠上家人的性命,與殺手展開殊死搏鬥,

雖然他獲得了那錢財,但又有何用。雖然故事沒有結尾,但可以推斷出他最終還是被殺手無情的射殺了。Moss為他的貪婪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我打心底同情他,和像他這一類的人。他們被貧窮蒙蔽了雙眼,失去了辨別善惡的能力,卻毫不知自己已經深陷深淵。這些人就像那些貪官污吏,他們壓榨百姓,取盡錙銖,知法犯法,越陷越深,最終失去了自由,甚至生命。

除了Moss,電影中的另外兩位亦不是那樣可憐嗎?殺手Chigurh,他冷血,殺人如麻,他為了錢財,不惜背叛黑幫,他沒有任何的情感,他的眼中只有金錢。為了追殺Moss,他差不多殺死了五十個人,包括Moss的妻子和丈母娘。諷刺的事,他身為一個職業殺手,卻也會討厭鞋底粘上血跡,每次犯案後,他都非常淡定的檢查鞋底。在我眼中,他無疑是一個禽獸,他沒有情感,沒有朋友,沒有一切。他只有手中的武器和眼中的錢。他就是社會中那些為了犯罪而鋌而走險的亡命之徒。他們為了錢財,不惜殺人放火燒殺搶掠。最終還要受到正義的審判。雖然故事沒有結尾,但最後黑幫的人派車來撞他的那一幕我還記憶猶新,他雖沒有死,但那兩條白白的骨頭漏了出來。他不能去醫院,不能報警,只能默默地逃走,這又是何苦呢?

但這些都不算什麼。最可憐的還是警官Bell.他出身於一個警察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有名的警官,他也不例外。他們家族曾經是風靡一時的,但如今,物是人非。以前,他的祖父辦案沒用過槍,他的父親辦案只用過幾次槍,然而到他這一代時,則要天天與槍打交道。從前,他年輕的時候,破案無數,無論犯罪分子如何狡猾,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然而多年以後,新一代的犯罪分子,為了錢,為了滿足心中的貪念,讓頗有經驗的Bell也無可奈何。在案件還沒結束時他就退休了,他怕,怕的不是罪犯對他的殺戮,而是在這樣一個為金錢而活的社會中,他將何去何從。他意識到,他在這社會上,不是風光的警官,而只是一個老無所依的老人。可悲,可悲。

拓展資料

劇情簡介

獵人摩斯在里奧格蘭德區附近打羚羊時,偶然發現了一具中彈的屍體,屍體身上還攜帶大量海洛因和一大筆現金。這場突如其來的奇遇讓摩斯站在人生交叉口,要麼他當什麼也沒看見回家過他的生活,要麼把錢捲走運走高飛。結果,他自然選擇了後者,也意識到生命的軌跡從此改變。摩斯成為兇手的獵物,此時出現了一名警察想要保護摩斯和他的妻子,而一系列可怕的事情也如連鎖反應般發生。



⑽ 5部電影了解美國歷史

很多同學已經在開始准備美國史考試啦!了解美國歷史有很毒品不同的方法,看紀錄片也是其一,這里給大家推薦5部。

1. America : The Story of Us

豆瓣評分: 8.9

IMDb評分: 7.3

導演: Marion Milne / 克萊爾·比溫 / Jenny Ash / Andrew Chater / Nick Green / Renny Bartlett

簡介: 用12集講述了完整個美國的歷史,幾乎囊括了所有美國重大的歷史事件,這些事件也並非由專家簡單評論了事,而是由演員扮演並利用先進的技術還原一個個經典的歷史片段。並且每集都會請來所講述領域的代表人物講述歷史、分析歷史,就如導演所想,這既是一部記錄片也是一場對話,由這些代表人物與州嘩亮觀眾交流他們對歷史的理解,以及歷史對他們的啟發。

2. John Adams

豆瓣評分: 9.1

IMDb評分: 8.6

導演: 湯姆·霍珀

簡介: 本片根據美國第二任總統John Adams的生平以及美國初期歷史改編。 該劇描繪了約翰·亞當斯波瀾壯闊的一生,特別是約翰·亞當斯對美國的立國之道及社會基礎的貢獻。除了執政方面,該劇還介紹了約翰·亞當斯和他的妻子艾比蓋爾的愛情故事,艾比蓋爾不僅是約翰·亞當斯的愛人,也是他堅定的政治盟友和支撐亞當斯家族的主心骨,她和丈夫的愛情曾被美國人認為是 "美國歷史上最感人的愛情故事之一"。 片中的服裝、妝容和背景都緊密還原當時的社會情景,讓你好像不知不覺就學完了美國獨立戰爭這一章節。

3.  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 豆瓣評分: 9.3 IMDb評分: 8.1 製作公司: History Channel 簡介: 美利堅合眾國不是憑空發現的,而是在偉大人物的領導下建設起來的。 鐵路大王范德比爾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鋼鐵大亨卡內基、現代金融奠基者JP摩冊寬根,以及創新了流水線製造的福特,用他們的創新和遠見卓識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發展,使得20世紀成為了「美國世紀」。這個紀錄片不但闡述了這些工業大亨的崛起,還述說了這些工業家之間愛恨情仇和明爭暗鬥。這部片不但會帶你直觀了解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美國乘著工業革命的東風,奠定國力基礎的故事,還會闡述AP & SAT 2美國史考試會考到的貧富差距、工會運動、反托拉斯法案等。而且不但片頭很燃,而且 Donald Trump在這部片里都有多次入鏡哦 !

4.  西部風雲Into the West 豆瓣評分: 9.1 IMDb評分: 8.1 官方網站: alt.tntdrama.com//itw/ 導演:   羅伯特·多恩海姆 / 塞爾吉奧·米米卡-戈贊 簡介: 不同於以往傳統的西部片只從白人殖民者的視角來刻畫西部的開拓史,這部片是從白人移民和北美本土印第安人兩個不同家庭的視角來書寫這段宏偉的史詩。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沖突和交流、融合,移民者建設新家園的艱辛,淘金者的暴富慾望都是此劇要表現的主題。一個是從弗吉尼亞州駕著牛車遷徙而來的車匠一家,一個是來自Lakota部落的印第安人家庭,他們將一起見證美國西部史上風情詩畫與血雨腥風。

5.  美國內戰The Civil War

豆瓣評分: 9.0 IMDb評分: 9.1 導演: 肯·伯恩斯 簡介: 美國內戰全面講述了19世紀美國內戰的全過程。 全片融合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敘事形式:一種是歷史學家的陳述和旁白,而另一種是老照片、寫實畫作與引述當事人留存的文蘆跡字,所以戰爭得以全景式但又不失細節的再現。

閱讀全文

與分析美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妻子微電影 瀏覽:155
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男導演 瀏覽:702
斷片小電影 瀏覽:161
戀愛電影免費觀看國語 瀏覽:266
泰迪熊電影完整版下載 瀏覽:879
有什麼好的手機在線電影網站 瀏覽:176
電影李煥英播放時間 瀏覽:286
恐怖分子綁架總統是什麼電影 瀏覽:564
瘋狂原始人是哪裡的電影 瀏覽:797
夢的世界電影劇本 瀏覽:205
14年有哪些奇幻電影 瀏覽:767
搞笑電影宋小寶最新 瀏覽:459
男性荷爾蒙電影百度資源 瀏覽:505
支付寶電影票怎麼退票 瀏覽:145
漂移類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11
成都哪裡電影 瀏覽:662
一部電影多高票房是賺錢 瀏覽:694
呼市半夜哪裡有電影院 瀏覽:326
雲南盜墓系列電影 瀏覽:358
山炮進城電影天堂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