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傳播學擬態環境來分析電影《女王》
李普曼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和記者,他做了兩個重要的概念:「定型的復刻版」「偽環耐念境」和李普曼說:偽環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信息環境,它是通過象徵性事件或信息的選擇和處理的介質傳輸,重新構造為人民提示符環境後。
擬態環境,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客觀環境本身,而是環境的再現;主要是通過對社凱畝岩會線索非環境的關系;在此期間和信息社會環境特點和趨勢形盯御成達到一定規模時,傳播的某些類型的信息。因此,隨著社會的控制功能的信息環境中,是在人類行為的重要因素。
雖然大眾媒體和信息環境提出的現實之間有一定的距離,但由於它是基於所提供的媒體來了解環境,並採取行動,適應環境的信息,角色在實際環境中這些動作,它使更多的現實環境中具有「偽環境」的功能,所以它已經難以使兩者之間有明顯的區別。
⑵ 電視電影與視聽傳播學學什麼
景別、運動鏡頭、拍攝角度、電影聲音、色彩和光線、備敏蒙太奇
視聽語言是學習影視專業的入門課程,只有掌握一定的視聽語拆滾毀言基礎知識,才能提高自己對影視作品的分析和解讀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電影評論寫作水平。電影視旅備聽語言主要分為景別、運動鏡頭、拍攝角度、電影聲音、色彩和光線、蒙太奇六種。
⑶ 怎樣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一部電影
當年我寫這篇影評的時候,主要是從「交流的困境」、「焦慮」這一角度分析的。大概如下,可能對你有所幫助。
1,敘事上,主要人物(姜文)是個結巴。與李保田的沖突,通過趙本山喊「安紅....」等都體現他有話說不出,無法找到有效的溝通手段的尷尬。進而論述現代人的精神狀態:焦慮。
2,影像上,手提攝影、光的運用、蒙太奇等突出了零散化、戲謔的風格。
3,李保田的塑造主要體現對知識分子的嘲弄,對啟蒙的冷落(李保田勸姜文讀書),對知識的嘲諷(賣書的居然是流氓——姜文)
⑷ 求指導 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電視作品 電影 紀錄片 電視劇 都可以 急求!
我的建議是你先看兩三步比較優秀的電影吧,國內國外的都行,看完之後把你所想的全都寫下來,不一定要講究格式,也不必整理,寫完之後放在一旁,一個星期之後再看同樣的電影,然後再寫出來你的感受,但是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將兩次不同的體會感悟加以總結,你的影視分析作品也就出來了。
由於現在我沒有時間來寫這些東西,不然我會寫給你一篇範文的,根據我的方法,相信你可以做到很好。
⑸ 傳播學理論分析社會現象
你好的,我的回答如下,僅供參考
傳播學按范圍可以主要分為5個部分,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群體傳播和大眾傳播。我覺得這部電影可以主要從人內傳播和人際傳播來分析。(電影看的時間太久遠了,具體細節記不清了,也許還可以從群體傳播上聯系聯系,這部分你就自己弄吧)
人內傳播:
1.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論
自我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主我(I)和客我(me),主我是自我意願和行為主體,客我是社會期望及社會評價的代表。通俗點說,人的自我就是在「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和「社會對你的期望形象」之間互動形成的。結合電影,媽媽和女兒互換身體之談喊後,雖然形象變了,但是兩個人的自我沒有變,拿變身後的女兒舉例子,雖然她是一副成熟外表,但她在心裡仍然是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她以為別人對自己的期望仍然是一個時髦的、拉風的、叛逆的歌手形象,所以,即使她變身後仍然穿著少女的衣服,奇形怪狀的發型和少年扮高化的語言舉止。
2.布魯默的自我互動理論
人們可以認識社會,同時在與社會的互動中認識自身,他們通過了解社會對自己的期望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這個社會。當媽媽和女兒變身後,他們都通過不同的身份認識到了社會對自身的期待,比如變身後的女兒意識到媽媽原來有那麼多的工作還有人際關系等等復雜的關系要處理,壓力很大;媽媽也意識到女兒要面臨的種種問題,比如和朋友們的關系等等,從而更理解對方含缺野。
人際傳播:
1.人際傳播是真正的多媒體傳播。人際傳播也可稱之為親身傳播,主要有語言傳播,體態語傳播,符號傳播和信號傳播。在人際傳播中除了對方的語言,我們還可以從對方的神態、動作、服飾等得到有關對方的信息,從而判斷對方的身份、地位、職業等。這一整套的判斷標準是我們以往的社會經驗和從大眾媒介中學習到的經驗的綜合加工。比如,當提到一個十幾歲的少女時,我們每個人的腦海里都有一個與之對應的形象,在傳播學中我們稱之為「心理基模」(或框架或圖示,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而媽媽和女兒變身後,我們看到的形象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穿的老氣橫秋,說話古板,這與我們的「心理基模」產生了嚴重的偏差,因此才會導致了無論是她們的朋友還是路人,對她們兩個都投去好奇的目光。
⑹ ip電影現狀體現了哪些傳播學原理
IP電影就是指將一些暢銷,或者訪問量高的文字作品改編成電影,主要依靠互聯網渠道向用戶傳播的影視種類,它與傳統電影最大的不同就是傳播的媒介。傳統的電影主要是藉助在影院上線來贏得票房,而IP電影則主要依靠互聯網渠道在用戶之中傳播,他們的盈利更多依靠各大視頻網站的會員費用,嵌入廣告等。
IP電影的現狀及其傳播原理:
IP電影在中國處於發展初期,也受到各大平台的追逐,他們的主要來源是訪問量高的網路作品,然後依據此改編成電影。IP電影之所以能夠盛行,主要是因為很多的影視作品的原著原本就具有一定的讀者群,這些讀者在著作改編成電影後依然會去觀看,貢獻點擊率和收看率。網路資源的海量性和傳播的全球性讓全球更多的讀者可以匯聚成為巨大的受眾群,以受眾為中心,注重受眾的反饋,這也是ip電影可以形成產業的原因。
IP電影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娛樂為主,他們追求商業利益,大部分都是活躍在網路上的網紅或者是在傳統大眾傳播媒介上的「小鮮肉」,如《識汝不識丁》《太子妃升職記》這些都是以無厘頭的荒誕劇情和高顏值演員為主。傳播學者懷特曾經提出傳播的四功能,其中包含提供娛樂,IP電影正是將此功能延伸到了互聯網行業。但是過於娛樂化也是也容易引發另一種現象:對傳統的正能量或者與民族文化相關的優秀作品的擠壓,IP電影的媚俗化,低俗化內容也引發了學界,業界和行政部門的擔憂。如一些內容涉及到了同性戀等社會問題,因為處理不當,也容易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產生影響。
IP電影內容開始觸及社會問題,如同性戀問題等等,在一定為弱勢群體發出了聲音,但是內容上卻過於低俗化,並非是為了聲援弱者,而是為了自我的盈利和吸引眼球。從傳播學來說,IP電影作為媒介產品的一種,他兼具商品性和文化性,IP電影最大的目的還是為了商業利益,如何平衡兩種特性的關系和比重,這也是IP電影需要考慮的問題。根據阿多諾的文化工業理論,當代的文化產品是工業文化的產物,他們依據一定的生產流程而生產出來。
正是因為以上出現的這些問題,相關行政部門對IP電影也進行來政策上的調控,如對播出的IP電影進行下架處理。根據傳播學中的涵養效果理論,電視在形成人的主流觀和現實觀具有重要作用,他們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人們對於世界的看法。IP電影作為在互聯網世界的影像作品依然對用戶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對於那些依靠互聯網作為唯一接受信息的媒介的人群而言。
IP電影在發展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內容粗製濫造,原創力度不足,過於依靠顏值高的演員,而忽視了對內容的建設。IP電影依靠網路傳播成為當前媒介產品的一類,但是與所有的其他媒介產品一樣,媒介內容依然是王道。IP電影的內容就是溝通傳播者和受眾的途徑。
⑺ 傳播學角度電影分為什麼類型
通過傳播學的傳播類型「四分法」,即人的自我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可以深入剖析整部影片的劇情橘啟創作,圓掘如分析其傳播工具運散衡用的技巧與特徵,闡明其現實批判意義。
⑻ 《歡迎來到東莫村》用傳播社會學解答一下
《歡迎來到東莫村》是韓國拍攝的一部對戰爭反思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一個北朝和南韓之間的戰爭,一個違背上級命令的南韓軍官和兩個侵入南韓的北朝鮮士兵意外闖入到一個叫東莫村的世外桃源之地,盡管外面戰火紛飛,但是這個村子裡面的人似乎都不知道,他們如同一個古老的村莊,熱情好客,但是因為把他們的糧食儲物間給炸毀了,所以三人留下來工作,以彌補過失。在接觸中兩方對抗的角色逐漸化干戈為玉帛,直到轟炸機發現此處,以為此處是火葯庫,幾人決定犧牲自己,保護東莫村。
這部電影從傳播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解析其內容,主要是涉及到傳播學中的文化流派,以及其中行為心理學方面,社會學的話更多是對於現實的批判以及個體與環境的互動。
具體來說:
1、違抗上級指令的南韓軍官,在面對巨大難民涌過大橋,他沒有遵循上級命令選擇爆破大橋,這就是說明軍隊的宣傳和教育並不是完全起作用的,雖然對於軍人來說,服從命令是天職,但是個體的認知水平,價值取向都會影響其作出決定和行動。軍隊的教育和宣傳對改變軍人的態度存在有限效果。如果某一個命令和宣傳與執行者之間存在沖突,那麼這個宣傳的效果微乎其微。宣傳只能在既有的態度上強化。
2、一方是韓國人,一方是朝鮮人,兩方在開始遇見時都劍拔弩張,氣氛相當緊張,甚至拿出手榴彈威脅,並且相互指責對方發動戰爭。戰爭的宣傳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團結士氣,激發對敵人的仇恨,這個傳播學現象在兩方之間凸顯的相當明顯。而長期接受這樣的信息之後就會形成一種刻板印象,即對方都是不好的,或者也成為首因效應,使人們在接受任何信息時都不加思索的給對方貼上標簽。
3、在後面隨著雙方的接觸,關系得以緩和。這說明在影響人們對某件事情或者對象的最主要因素是人際傳播,他們長期接橡冊銷受到的信息都是對方不好的信息,而通過這種現實的接觸和交流後,被宣傳和大眾媒體掩蓋的另一部分也就揭示了出來,與大眾傳播相比,人際傳播更容易影響一個人的態度傾向。如拉扎斯菲爾德就在對總統大選的調查中,其著作《人民的選擇》中就提出了此理論。
4、幾人在最後為了保護東莫村,寧願犧牲自己,也不願意那個村子被炸毀。這是他們幾位主角與東莫村長期生活下所建立的情感,這種情感直接左右的了他們的選擇。在傳播學和社會學中,個體的行為往往受到群體的影響,個體的感情往往與群體目標有關。東莫村的人愛姿橋好和平,幾乎是世外桃源,這與幾人嚮往和平的理想一致,以至於他們都會奮不顧身的保護這個地方。
以上的內容都是從傳播學經驗學派的理論出發,結合宣傳,態度與勸服,群體傳播等角度來說,我們再從批判的角度來說:
1、這部電影雖然立意很好,從個體的命運反思戰爭對社會的影響,但是依然擺脫不了大眾文化的標簽。這部電影在其中用了極其荒誕的鏡頭語言來表現幾人獵殺野豬的情形,還有炸毀糧倉等橋段,其實質都是為了在嚴肅的題材中強行切入笑料,這是為了迎合消費市場而做的一種梁游妥協和策略。在當前的韓國電影上,叫座的電影很多,但是這些都像是在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一樣,並非是一件真正的藝術品,也是頂著反思戰爭的名義向資本市場不斷爭奪資金的消費品。
2、嚴肅的政治通過一些笑料表現,彷彿所有的政治,教育元素都是以娛樂的方式展現,對正統而嚴肅地話題進行解構,這部影片雖然讓獲得大眾喜歡,最後大家都在麻痹在其中的娛樂元素之中,而未看到實質,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正強調了這一點,電視這樣的影像元素對傳統的消解,讓娛樂大行其道。
3、通過這部電影,韓國將其國家的價值思想傳遞到了全球,本影片的立意就為反戰,而且認為北朝鮮和南韓本應該和平相處,因此宣揚政府的價值觀,根據阿忙·馬特拉的思想,國家對社會的管理不僅僅來自於政治,經濟,還有一種柔性的方式,通過意識形態的滲透,他們以教育,大眾傳播的方式進行。而用文化產品的外衣包裹著這樣的意識形態,在全球不僅增加了影片的上座率,也將韓國的價值觀傳播全球,跨文化傳播上保持了價值觀的一致性,使各個地區的人更容易接受。
⑼ 如何從傳播學的角度解讀《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是一個傳播愛和信仰的故事
印度擅長將政治色彩融入到電影作品當中去,近年來優秀的電影作品層出不窮,像《三傻大鬧寶萊塢》批判填鴨式公利式教育,《我滴個神啊》反思宗教信仰問題,《腦殘粉》抨擊「腦殘粉」的狂熱追星,還有強調女權的《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等等。
就在這樣一種蒙上政治色彩的背景環境下,從小人物反映出人性的大愛,引發出關於政治,關於宗教,關於信仰的更深層的思考。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講述的就是一個印度男人帕萬幫助巴基斯坦的啞女沙希達與父母重聚的故事。
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主線,因為政治敏感和無法調和的信仰矛盾而變得戲劇和精彩起來,讓「猴神」和小蘿莉這一條回家的路變得坎坷和艱難。
作為印度勢力最強盛的兩個宗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梁子早從八世紀就結下了。1947年英屬印度解體,最終分裂成印度教主導的印度和伊斯蘭教主導的巴基斯坦兩個國家。
起初,沒有人知道這位不會說話的小蘿莉是來自哪裡,人們原以為這個漂亮的小女孩是來自印度某個高等的種姓。直到人們發現小女孩看球賽情不自禁地為巴基斯坦堆歡呼以及總是悄咪咪「溜到」清真寺去祈福,大口吃肉,才不得不相信這位小蘿莉是來自鄰國,長期以來一直敵對的巴基斯坦。
正如豆瓣網友中說道的電影最令人動容的根源是導演用情感去打敗政治意義上的障礙和藩籬。人性中善良的本能戰勝頭腦中狹隘和惡毒。
猴神大叔最初是被世俗和政治意義上的偏見束縛,但仍然保持了善良純厚的本性,最終義無反顧決定帶著小蘿莉開始了回家之路——穿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邊界,掙破宗教信仰和歷史矛盾的阻擾。
⑽ 用傳播學中的把關人理論、兩個環境(擬態環境、現實環境)分析電影《大事件》
影片開始7分鍾的長鏡頭,充當了這部影片形式上的「王牌」,在思想上也達到了相當深的深度,在媒體製造的虛擬環境中上演了一場真實的「show」,層層的把關,它引發了我們對媒體的角色和功能的思考。我們的生活在多大意義上被媒體所操控。
《大事件》是從媒體拍到警察舉手投降的照片,引發了市民的警察辦事能力的懷疑。在這里,影片就肯定了媒體對民眾的控制能力。後來,警方也通過媒體來演戲,這就讓命中懷疑了媒體的真實性和透明度。所謂的傳媒報道其實就是一部分人操控的戲。在當地社會,媒體的作用無孔不入,他們的誘導和塑造能力是前所未有的,絕不能被低估。可以這么極端的說,從來沒有什麼戰爭,有的只是媒體對戰爭歪曲的報道甚至虛構的一種幻像。
傳播媒介經過有選擇地加工後提示的「象徵性現實」,也就是擬態環境,由於這種加工和、選擇和結構化活動是在一般人看不見的地方進行的,人們通常意識不到這一點,而往往將它作為客觀環境本身來看待,這就容易讓民眾產生一種假象,認為在這種「客觀」的環境里發生的事件也是真實的。《大事件》影片中的警察本想利用媒體製造一個擬態環境,從而改變民眾對警方的態度,然而沒想到的是媒體也同時被匪徒利用了,雙方角力,各自利用媒體給自己帶來的利處,匪徒把警方精心打造的擬態環境破壞了,擬態環境沒有了,民眾也就從虛擬中走了出來,又開始對警察產生懷疑態度,這是警方沒想到的,他們忽視了一點,擬態環境的加工和選擇是不公開的,如果這一點被另一方所牽制,那麼這個擬態環境是形成不了的,警方對信息的加工和選擇,被匪徒利用了,警方精心設置的虛擬環境被破壞了,民眾也開始覺醒。
然而不得不說到的還有影片中重要的一個人物,陳慧琳飾演的方潔霞,她不僅僅是這個虛擬環境的製造者,也是對整個信息加工、篩選的的把關人。她站在警方的立場上決定了哪些新聞可以報道,哪些必須剪掉,她就是把關人。傳播者不可避免的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與視角上,對信息進行篩選與過濾,這種對信息進行篩選與過濾的傳播就是把關。這種傳播行為的人就是把關人。影片中的方潔霞正是這樣的一個人,把來自各處的新聞匯集後,把對於警方不利的新聞報道剪掉,只對媒體公開一些有利於挽回警方顏面的新聞報道,這就把她作為一個把關人的位置毫無保留的暴露出來。當然,在當今的社會大環境中像方潔霞這樣的把關人並不少在,事實上,在整個社會范圍的信息大循環中,每個人都有意或無意的充當著把關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的扮演把關人的角色。
從《大事件》影片中可以看出,傳者是主動的,相對於處於主導地位,受者則是被動的、容易接受影響(盡管他們可以選擇或抵制媒介),受者在傳者所製造的擬態環境和把關人對信息的加工下被動的接受。概言之,由於大眾傳播的信息面廣、量多,因而影響巨大。因此不難體會到,作為傳者的大眾媒介,責任是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