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撞車敘事結構分析

電影撞車敘事結構分析

發布時間:2023-03-18 13:28:07

① 介紹一下電影《撞車》

美國彩色劇情電影。由導演保羅·哈吉斯 Paul Haggis傾力打造,馬特·狄龍、桑迪·牛頓、萊恩·菲利普等主演。分別在2004年開始全球上映。該片曾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故事是發生在洛杉磯——這個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大城市。影片的開始就是一起看似普通的撞車事件,以及幾個與這個事件有關的人。然後,鏡頭將我們帶到這次撞車事件發生的前一天,並分別向我們展示了這幾個主要人物在這幾十個小時中所發生的事情。 那個洛杉磯警察局的警察,希望能給自己患病的老父親找到更好的醫療救助,但是,在HMO,任憑他如何的請求,負責處理這件事情的黑人職員就是不簽署文件,以允許他父親去找別的醫生。隨後,這名警察在處理交通堵塞的時候,將自己心中的怨氣通通的爆發在一位黑人和他的白人妻子身上。地區檢察官與地位顯赫的妻子簡被兩個年輕的黑人用槍指著頭,只能無奈地看著他們搶走自己的領肯領航員suv。回到家之後,心中的恐懼仍未消退的簡,無緣無故地對上門為他們換鎖的墨西哥裔修鎖匠丹尼爾大發光火。可憐老實的丹尼爾在當天的晚上,又一次讓一名波斯裔的商店店主奪去了他的尊嚴。 黑人偵探格雷厄姆焦急地在尋找著他走失的弟弟,但又不得不受上司的威脅,去面對黑洞洞的槍口……一個又一個的角色在觀眾吃驚的目光地注視下,由正義到邪惡、由被傷害者到施暴者不斷的轉換著。

《撞車》一劇要告訴我們的是:生活在社會的人,就像大海里的水滴,不斷運動也不斷發生關聯。就像我們的命運,其實是緊緊相連的,一個人的行為甚至是思想觀念,都有可以影響別人的命運,反之亦然。既然如此,人與人之間為何不多些寬容,努力做到相互去理解,讓社會變得更美好呢?哈吉斯沒有採取說教的口吻,也沒有刻意引導觀眾往哪個方向思考,正因如此,《撞車》才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隨著時間的洗禮,《撞車》這部結構精巧,內容寫實的的電影,其內在價值必將不斷被人們發現並審視。

② 電影撞車一個沒看懂的情節

一個黑人警察死了,那對警察情侶搭檔去調查,發現死者開的車里藏有30萬美元現金,而且是吸毒而死。檢察官為了拉攏黑人選票,打算給一個黑人頒獎,於是要將死者塑造成黑人英雄,而警察只需隱瞞死因和30萬元的事,還辯稱反正車子不是死者名下的,也許他不知道車里有錢,況且這件事只有幾個人知道。還說,民眾們要的是一個黑人英雄,而不是一個吸毒而死的黑人警察。
開始黑人警察拒絕了,但檢察官助理拿出了一沓他弟弟的犯罪記錄,提出可以把他弟弟的犯罪記錄抹去,黑人警察接受了這個交易,但對方提出要提拔他的時候,他拒絕了,說謝謝你能想起我。
因為不記得人名字,所以總是黑人來黑人去,希望樓主能看得懂。

③ 關於電影《撞車》的影評 以及反映出的美國文化

我也很喜歡這部電影,但沒那麼好地表達能力,所以只能復制幾篇給你,希望能幫你,給不給分無所謂,反正不是我原創的

影片一舉打敗獲獎大熱門《斷臂山》,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這是一個多線索共同進行的故事,單單看導演有條不紊的把這個紛繁的故事巧妙的串連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功力了。不過看過他的前一部編劇的作品《百萬寶貝》的人應該不會有絲毫的驚奇,因為《撞車》所帶來的震撼與思考,與《百萬寶貝》敲擊人心的痛楚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哈吉斯希望觀眾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要報著「逃避生活」的目的來度過這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他希望人們都能從自己的內心來檢測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類似影片中的心態。關種族以及人際交往的問題,現在仍然是爭論頗多。哈吉斯利用電影語言,向人們揭示了這種糟糕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由來。選擇洛杉磯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正是由於洛杉磯的城市特點所決定的。多民族文化在這個城市中相互碰撞著,更容易引發新的沖突。為了烘托影片中的思想氛圍,導演哈吉斯將鏡頭中的洛杉磯處理得象一座人間地獄。不過,在影片的結尾的地方,在文化碰撞的碎片當中,創作者還是給觀眾們留下了希望。

Crash是一部以人與人之間關系(或者說人性)為主,以多個同時發生的獨立故事穿插講述為手法,以各個獨立故事中看似毫無關系的角色們之間的聯系為基礎(每個角色都可以說代表一個階級/種族,諸如白人,黑人,墨西哥/中美洲裔,亞/華裔,中東裔等)來反映諸如像種族問題這樣的深刻問題。片名叫"Crash"(雖然有撞車的意思,但對將片名直接以為「撞車」持保留態度),是因為在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只顧自己的事情,沒有時間關心/關注別人,更不要說另一個階級/種族,我們每天忙忙碌的奔波,很多時間是在汽車這個小鐵盒子里度過的(比較資本主義化的評論),唯一能夠讓我們有機會跟別人接觸的就是當出現交通事故的時候,結尾處大概也是為了應這個主題吧。

歧視到處都存在,尤其是反映在小人物和弱勢群體身上,但關鍵的是你是否歧視自己,有的歧視是表面上的,比如老警察對老黑的歧視,老黑對亞裔的歧視,但更要命的是發自內心的不自知的歧視,比如最後的新警察,表面上和主觀上反對歧視,但內心深處卻早已接受了對老黑的歧視。「歧視」可能帽子太大了,用「偏見」

《撞車》可能會更廣義一些,每個人都有偏見。每一個群體都有stereo type,stereo type在每個人的眼中形成了「偏見」,stereo type是有統計學基礎的,偏見是有道理的,盡管我們應該單獨的審視每一個個體。這部影片反映的人類的本性,不僅在美國,在哪個國家都有,不僅僅是膚色,而存在於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用膚色只不過是更讓人易於理解,而且比衣冠更容易分辨。想一想我們身邊的 例子,都是黃皮膚,還不是有各種「偏見」。我認識個華裔小孩,才3歲不到,在美國上幼兒園,沒有人告訴他什麼叫歧視,但他就是覺得黑人小孩兒臟。

文化差異太大了:種族歧視的問題和生存環境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所以至少在理解電影的人物的動機上肯定會有影響。你不會真正理解那個老傢伙為什麼開槍;你不會理解為什麼要那個導演停車;你不會理解……很多。看這個片子我疼了2次——2次槍響。除此之外,我一無所知。

心靈的碰撞,其實有很多影片是不需要看懂的,被震撼被觸動已經足夠了,哪怕只是瞬間。

這片子最大的問題可能是,故事編得太圓了,太圓潤,以至不夠有力!巧合太多,意外太多,以至太像通俗劇,這些人為的編排痕跡太暴露,削弱了影片在思想上的提升空間。這個問題,在很多美國劇作家和一線導演身上都有,不僅僅保羅·哈吉斯。因為好萊塢的游戲法則是既定的,是要求導演迎合觀眾的,太多的導演習慣於從觀眾角度為出發點思考自己的作品,而恰恰矯枉過正,妥協過多。保羅·哈吉斯的問題在他今後的影片里還會再次暴露出來,作為一個出色的編劇和相當有水準的導演,我希望他在親近奧斯卡之餘,也能夠做些稍稍出軌的事,尤其是在改編《父輩的旗幟》的時候,不要太迎合好萊塢的製片商和一小部分影評人。

本片又是一個每個人都不快樂的故事,導演保羅•哈吉斯在讓觀眾感受到劇中人焦灼心態的同時,也希望觀眾能夠看到人際間沖突的路徑隱伏之處,導演並不激憤,在視覺上也沒有什麼野心,他有意識地平行處理著主人公們的行為,通過並不炫目的電影鏡頭映襯著普通人偶然間生活逆轉的故事,沖突步步鋪陳,矛盾點點累積,在揭示人際間交流和膚色偏見的問題時更注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道德沖突的描寫。雖然生活中時常上演著宿命般的悲劇,但影片還是在努力傳遞給觀眾一種試圖看到陽光時費力掙扎的氣息。

《撞車》 精彩影評
之一:我們以為我們是誰?

GO壇上有人說,Crash是今年最好的電影「之一」,阿步說,Crash好悶,大悶片。XM說,如果說罪惡之城是形式主義的極端,那Crash就是內涵主義的極端,Crash的確是一個大雜燴,這部電影里讓我們震撼的不是撞車,而是種族,文化,尊嚴,人格,親情之間的撞擊,每一次撞擊都擊在我的心中,一下一下,讓人無言以對。

《撞車》電影里的人物,每個人都像一顆珍珠,不是那種光芒四射圓潤無暇的珍珠,而是有著一點瑕疵的不那麼完美的珍珠。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一顆又一顆的珍珠被巧合和沖突連成一串,光鑒照人,掠人魂魄。雖然每顆珍珠都有一點瑕疵,但那瑕疵卻替華麗增添了一份真實。

真實,什麼樣的人生才是真實?這個社會,壓力太大,每個人都有說不出的苦,這苦被壓抑被扭曲,反射出來的就是暴躁,激進,叛逆。人性本惡或是是人性本善?這個命題,不會有答案。任何人都有善的一面和惡的一面,視於觀察角度的不同。在CRASH這部電影里更是如此,沒有哪個人是絕對的好人,也沒有哪個人是絕對的壞人,每個人都像我上面所說,有著不同的問題,都有著不同的罪惡,但每個人的罪惡都有其行成的原因,都能讓人在感到厭惡的同時在心裡的某個角落升起一絲的憐憫和同情。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真實的反應了人性,反應了人性的兩面性,人性的掙扎。自我的掙扎與矛盾,是另一種crash,這種crash,也許傷害最深。

暴力的警察可以是一個有著拳子之心的孝子,他的暴力是他為父親所苦的發泄。他替父親的遭遇而憤怒,他為父親的結局而痛心,但是作為一個小警察,他沒有力量來改變這個結局,他的力量微弱的看著父親受苦卻無能為力。他痛恨這一切,他認為父親對黑人貢獻了許多,可是父親的貢獻卻沒有任何回報,所以他變成了激進分子,種族主義者。在電影的前面部分,這個警察是十分讓人討厭的,但是看到他與父親的故事後,我對他產生了憐憫之心。他並非沒有血肉,他只是需要發泄。第二天,他在車禍現場搶救前天晚上被他侮辱的女人,他幾乎是豁出命去救她,我想,這除了他的職業原因和人性本善之外,很大一方面也是為自己前一天晚上的行為贖罪。人的矛盾就在於善惡的掙扎,惡意的發泄過後,善的內疚和空虛也許就隨之而來。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在沖動、郁悶、憤怒中,做了傷害他人的事情,表面上看,好像這些人很威風,但事情過後,自我譴責、內疚和後悔,無法言語,無法補救,只留遺憾。

被侮辱感常常是自找的。比如那個每天抱怨種族歧視的少年,比如被洗劫一空的智利老頭,比如那個為了面子寧願受辱的電視導演。在少年眼中,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著對有色人種的歧視,他認為整個世界都帶著有色眼鏡,其實有色眼鏡在他的心裡。只見別人眼中有釘子,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少年在埋怨的同時,忘記了自己正在做著引起人埋怨的一切。波斯老頭也是如此,懷疑周圍的一切,怒氣沖沖,不相信別人,最後害了自己。電視導演更是如此,為了自己在朋友前的面子,寧可妻子受辱,懦弱至極。他本意是保住面子,但結果卻失去了尊嚴,而且是在自己心愛的女人眼裡,他完全的失去了尊嚴。男人的尊嚴是很敏感的,尤其在心愛的女人面前,他妻子對他的指責對他是極大的打擊,但是我絲毫不同情他,我認為他是自取其辱。第二天他遇到警察時的反應,讓我有點想不通,忽然的勃發,為了什麼,是突然的覺醒,還是長久壓抑的崩潰,抑或是為了救車上的少年?我

《撞車》無法分析,只是覺得人是很難預料的,什麼都可能發生。

電影用很大一塊筆墨描寫了種族沖突和文化沖突,白人想做出平等尊重有色人種的姿態,但卻在心裡歧視黑人,黑人一面警惕著白人的歧視,另一面歧視著亞洲人,亞洲人同時也歧視著其他有色人種。頭尾兩次撞車的爭吵十分有意思,第一次撞車,是亞洲人販子的老婆和南美女偵探,兩個人都罵對方的族裔,歧視對方的種族。片尾的撞車,診所女接待遭遇保險公司理賠員,一個黑人一個亞洲人,兩人一樣的用對方的種族作為攻擊對象。這種現象十分可笑,也十分可悲。這樣的互相侮辱表現了他們的不自信,他們都努力的討好主流社會。只有白人是高高在上的主流,可以說著偽善的話,像個慈善家一樣有目的的施捨自己的平等,只是遇到利益,立馬鑒出真章。就象那個偽善的法官,打著平等的旗號,實際上做著骯臟的勾當。

探長說,人與人太疏遠了,我們都渴望撞擊,只有撞擊才能讓人感受到真實的接觸。平日風光無限的法官太太摟著女傭說,你才是我最好的朋友,辛酸畢露。人與人的溝通並為隨著溝通方式的越來越多越來越便捷而有所改善,相反,溝通變得越來越難,越來越復雜。夫妻的溝通,母子的溝通,同僚的溝通,不同族裔的溝通,都可能對你的生活產生重要影響。人都知道溝通重要,卻不知道,怎樣能處理好這重要的事情。人善於將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復雜的社會讓人無法簡單的面對生活。人無法按照善惡標准來做事情,只能按照利益標准來行事。當探長對法官說出唯心的話,當年輕警察將男孩推出車子,他們都無奈的踐踏了自己的良心,我聽到他們心裡的嘆息。但是,又能如何,如果換成是我們,我們又能如何做?前幾日看到有人在談論,如果你是妻子被警察侮辱的那個電視導演,你在妻子受辱的當場會如何做,沒有男人表態,沒有男人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我想,答案就在這避而不答中,但是這種態度無可厚非也無可指責。

「你要幹上幾年才會明白過來。你以為你知道你是誰!」老警察對新警察如是說。我們以為我們是誰?

之二:人性的閃亮

撞車,人性的碰擦。是一部多個小故事聚集的電影。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導演巧妙地故事插在一起。

西班牙裔的修鎖工,有一個五歲的女兒,可愛天真,由於以前的後遺症,害怕槍聲,子彈,躲在床底睡覺。爸爸

《撞車》給她講了一個故事:在他很小的時候遇見了一個仙女,給了他一件隱形的斗篷,使他什麼都穿不透。女孩天真地聽著這樣的故事。爸爸鄭重地對她說:現在要把他送給女兒。脫下一件隱形衣,交給女兒。從此女兒再也不怕任何子彈了。一個美好的故事,為了鼓勵女兒擺脫子彈的陰影。

——閃亮之一,父愛的偉大。童話是善良的。

一個阿拉伯裔的雜貨店老闆。門鎖壞了,找修鎖工過來修,換了新鎖,但沒有用,其實是門壞了。與修鎖工起了爭執。第二天雜貨店就被偷了。沒有保險公司能夠賠付。老闆很氣。於是他把所有的帳都算到修鎖工的頭上。於是他帶著一把槍來到了修鎖工的家門口。就在他拿著槍與修鎖工爭論時,他突然舉起槍。而小女兒沖出來:爸爸沒有隱形衣。她撲到爸爸的懷里幫他擋了那一槍。接著是父親撕心裂肺的哭聲,女孩勉強撐起微笑:爸爸,我可以保護你。很慶幸,女兒沒有死。而開槍的老闆也呆了,明明射中了,為什麼?

——閃亮之二,女兒的愛。愛的力量大到一切,包括阻止子彈。

一個人呆在雜貨店裡,女兒多莉回來都不知道。老闆對著女兒說:我碰到仙女了,她是天使。是啊,確實是個善良的小天使。其實他不知道,他的女兒才是他的天使,女兒在買槍的時候,就買了一盒空彈。

《撞車》——閃亮之三,女兒之愛,了解父親,深愛著父親。

黑人導演和妻子在回家的途中被一個白人警察找茬。白人警察借機侮辱妻子。作為丈夫,在面對這種情況下,他除了忍,沒有什麼能做的。然而妻子卻譏諷他沒有能力不能保護她。兩人產生矛盾。其實妻子不知道,丈夫比他承受了更多。

——閃亮之四,有時忍是需要承受很多的。

妻子遇到車禍,被卡在車內。白人警察去救她。妻子怎麼也不讓白人警察碰她。因為上次的事情,心中仍存恐懼。白人警察實在受不了,朝女人吼了。這是性命攸關的事情。於是女人妥協了。帶著不安,看著警察一步步幫著她把腿挪下來,把保險帶割斷。當人們把警察拉出車時,警察奮不顧身又回到車里把女人拉出來。女人出來第一件事就是抱著白人警察哭了。

——閃亮之五,不管以前的芥蒂,在生死之間,一切都沒有拯救生命來得重要。

之三:善惡一念間

不得不佩服《撞車》的編導保羅·哈吉斯,他十分准確的捕捉到人物微乎其微的心理活動,並使之成為推動這個多線索故事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洛杉磯這個多民族的大都市,人們的感情既脆弱又冷漠,他們時刻忍受著未知的恐懼,卻又肆意宣洩自己的憤怒。檢察官的妻子簡因為汽車遭兩名黑人青年搶奪,而對所有有色人種疑神疑鬼;警察瑞安因為父親無法得到及時診療,而遷怒於一對黑人夫婦;購槍時遭到侮辱的阿拉伯裔店主也將怒氣發泄到鎖匠丹尼爾身上……恐懼和憤怒就像瘟疫一樣在城市裡蔓延開來,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安中,負面壓力愈積愈大,原本一次小小的口角也會演變為一場致命的事故。

本來,看到人們的命運因為些許微不足道的誤差而導向一個無可挽回的悲劇,就已經足夠令人扼腕,但更揪心的是,這些看似純屬意外的誤差背後,其實存在著一個掌控一切、所有人都難以違逆的幕後黑手,那就是人性固有的弱點:偏見、恐懼以及憤怒。這並非僅僅存在於美國這個多民族文化國家,而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以貌取人、恃強凌弱、遷怒他人、宣洩不滿等等。只是平時我們無法看到這些行為造成的後果,以為只是小事一樁,很快就忘了。而導演卻讓我們看到了它們的後續影響,看到它們如何像蝴蝶效應一樣最終掀起狂風巨浪。

影片的前半部分著重於細節的積累和情緒的醞釀,我一直以為它將會導向一個巨大的悲劇,以此給觀眾留下極具

《撞車》震撼力的道德警示。然而,當我看到導演為不同人物安排的巧妙結局時,我的心再次受到強烈的震動。警察瑞安處理一場車禍,竟發現受害者正是自己曾經非禮過的黑人女性克里斯汀,克里斯汀因害怕而拒絕瑞安的營救,而瑞安仍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她。那一刻,兩人的心恐怕如同車禍一樣受到極大的沖擊,克里斯汀究竟該痛恨還是該感激?瑞安究竟是善還是惡?誰也說不清。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瑞安稱得上幸運,遇到一個能夠彌補過錯的機會,並且珍惜了它。與之相反,一直以正面熱血形象出現的年輕警察湯米,最後竟因一次多疑而誤殺了黑人青年,並親手掩埋殺人證據……人物形象的一百八十度逆轉讓一直以為明辨是非的觀眾傻了眼,不得不推翻先前的成見,重新思考人性的復雜。

前半部分,導演讓我們看到了任意宣洩不良情緒的連鎖反應,後半部分又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人性的巨大振幅與彈性,以及由之產生的迥然不同的結果。其實,每個人都是天使與惡魔的合體,風雲際會,境遇逆轉,善惡輪回。有時候,作惡之人固然有其值得同情的緣由,但這卻不能成為他為惡的借口,因為,社會上的人看似孤立,實則彼此聯系,哪怕一點小小的惡意都有可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不但會傷及無辜的人,甚至也會最終報應到自己身上。善與惡僅僅是一念之差,卻會造成截然不同的結局。也許我們無法解決深刻的民族問題、階級差異,但至少,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恐懼或憤怒泛濫之前,冷靜幾秒鍾,盡量理智的做出正確選擇。

④ 誰看過電影《撞車》美國拍的,我沒看懂,誰解釋一下

誰看過電影《撞車》美國拍的,我沒看懂,誰解釋一下?

<撞車>最了不起的地方,是打破了好萊塢對於人物道德分界的戒律,塑造了同時具有美德和惡德的人物。該片中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每個人或多或少有種族偏見,尤其是麥特·迪倫扮演的警察,是一個明顯的種族歧視者,但他光天化日下利用工作之便對桑迪·紐頓扮演的女子實施「咸豬手」,也有可信的鋪墊:一,他看到該女子在行駛的車里為駕車男子 *** ,產生 *** ,而且那是違反交通法的行為,作為警察他有權處罰;二,因該女子皮膚白皙,他錯以為是白人,而她的男伴是黑人,因此有一種民族報復和邪惡慾望的微妙纏繞。但在後來的場景中,我們看到這個令人厭惡的警察見義勇為,奮力救人,而且他還是一個孝子,照顧著病魔纏身的父親。原來,他的種族偏見源自他目睹父親的不幸,因為 *** 實施一刀切的少數民族扶持政策,他父親的生意硬生生被分給了很可能遠沒他稱職的少數民族。他的極度不滿在一次為父親詢問病情時,向醫院的黑人服務人員爆發出來
還有瑞安·菲利普扮演的那個警察,開始一直對黑人一直算很友好,可最後在車里還是錯手殺了那個黑人,竟爾拋屍。

有沒有誰看過電影詭八樓??我沒看懂。。。求好人解釋一下!

李清(包小柏飾)獨身來到一座荒廢多年的孤樓。孤樓頻發詭異事件,入住第三天李清靈魂出竅受到詛咒被無形的力量牽引游盪在孤樓里,且只有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更可怕的是他無論如何都無法逃離這座孤樓,就是民間傳說的「鬼打牆」。

誰看過動漫air,來給我解釋一下,我沒看懂啊?~~

我的孩子,仔細聽好
接下來我說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已經忘了從何時開始
由上代講給下代,代代傳下來的故事
一個關於長久的旅程的故事……
夏天,在靠近海邊小小的街道上
一位青年從公共汽車站下車了
青年一直在旅行中
這樣的小鎮他無心久留
在賺足了路費後,他會去那些更繁華的地方
他的旅伴,是母親留給他的小小的人偶
他不用手接觸,人偶就能動起來
從母親那裡繼承了這種魔法
靠著表演人偶維生,他的旅途才一直能繼續著
青年給孩子們表演著人偶戲
然而,簡陋的人偶無法吸引孩子們
沒有得到報酬的他
無力地站在夏天的烈日下
迷迷糊悄裂糊地睡著了……
就在這條海邊的街上,青年和命運中的少女相遇了……
AIR劇情
[編輯本段]
第一話 微風 breeze
國崎往人是一個流浪的人偶師,以神奇的人偶劇賣藝為生。在某個夏日,往人在極其窘困的情況下與一名為神尾觀鈴的少女相會。之後更是莫名其妙地被觀鈴帶回了家,在觀鈴家住下來的往人受觀鈴母親之託成了觀鈴的監護人……
第二話 小鎮 town
寄宿在觀鈴家的往人,在街上表演的時候,遇見了前些天相識的少女霧島佳乃。原啟山閉來他表演的地方是佳乃姐姐聖開的診所門口,見此情景,聖決定請往人來自己診所打工。為慶祝觀鈴生日,往人帶著觀鈴出去遊玩,卻發現了神情恍惚的佳乃……
第三話 細語 wisper
尾隨著佳乃的往人和觀鈴來到了一座神社,在見過了一段不可思議的芒草原的情景之後,聖趕來將昏倒的佳乃帶回了診所。第二天恢復了意識的佳乃嚮往人訴說了她和姐姐的過去。然而一天過去之後,又傳來了佳乃失蹤的消息……
第四話 羽 plume
失神的佳乃在近乎瘋狂的行為之後失去了知覺,將佳乃帶回了診所之後聖嚮往人他們道出了佳乃小時候的事。透過羽毛的力量,往人等人終於看到了遙遠的過去……某個村莊里一對母女的故事……
第五話 翼 wing
小時候的夢使得往人更加在意觀鈴,而觀鈴的夢境也有了新的變化。一方面,往人在送朋友遠野美凪回家時卻發現美凪的母親是以「小滿」來稱呼美凪。而由於往人和觀鈴的關系加深,使得觀鈴的舊病復發,於是往人決定搬出神尾家。
第六話 星 star
搬出神尾家的往人在美凪的照顧下開始了新的生活,得知美凪還活在夢中,往人試探性的邀請美 和自己一起去旅行。最終美凪的母親唯隱想起了自己的女兒,但是小滿卻消逝在黃昏的風中……
第七話 夢 dream
救起了昏倒在地的觀鈴,往人將此事告訴了觀鈴的母親晴子,不料換來的卻是晴子極其平淡的反應。深為惱火的往人不禁大吼:「為什麼要收養她!」。觀鈴病重,連往人也受到影響,為兩人著想,往人決定離開小鎮……
第八話 夏 summer
受命保護翼人神奈的侍衛柳也,在長期的相處之後發現神奈雖然被奉為神的使者,卻過著和囚犯沒兩樣的生活。於是……奉神奈「帶我去見母親」的命令,柳也和侍女里葉決定帶神奈連夜潛逃……
第九話 月 moon
神奈終於見到了母親,然而卻被母親要求馬上離開。一同下山的眾人遭到了襲擊,神奈剛見到了母親又很快失去……為了擺脫翼人的悲慘命運,神奈冒著箭雨和封魔的咒文,展翅沖向雲霄……
第十話 光 light
觀鈴在放學途中撿到一隻烏鴉,並給它起名為「小空」。故事又回到了觀鈴與往人初次相遇的那一天。暑假漸漸過去,觀鈴的病又再次復發,往人的離去使觀鈴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但是當她睜開眼的時候,往人就在她的床邊……
第十一話 海 sea
暫時康復的觀鈴決心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活下去,見此情景,晴子也決心去本家談判,將觀鈴正式收為自己的孩子。但是觀鈴卻突然失去了記憶,而觀鈴的父親也打算將觀鈴帶回去治療。就在即將告別的時候,觀鈴突然甩開了父親的手……
第十二話 空 air
晴子和觀鈴終於成為了真正的母女,但是這短暫的幸福很快就被觀鈴的再次發病給打破了。觀鈴的夢的完結讓晴子欣喜不已,卻沒能察覺到觀鈴話中蘊藏的含意。面對母親的臂彎,飽經風霜的觀鈴終於朝著她的終點,邁開了步伐……
故事簡介

誰看過《悟空傳》,沒看懂,誰給我解釋一下

金蟬子,即如來的徒弟,質疑如來佛法,質疑神仙隨意掌管世間萬物,正巧在如來那啥論道大典前遇到了拜師的悟空,於是以1000年修為與如來打了個賭,以孫悟空命運賭神不能預料人命運。 輸了付一千修為,入凡間輪回,尋找自己生命意義,贏了則神不可肆意管凡間之事。 結果孫悟空大鬧天宮後被壓在五行山。如來認定金蟬子輸。金蟬子進凡間成了唐僧。。。【從很多地方可看出唐僧即是金蟬子,尤其是「我要這天這地這世間這諸神」這句】 之後,便是悟空傳這主要事件,真假悟空再次大鬧天宮。。。這次悟空寧肯死,也不肯輸,打敗假悟空後自己拚命也死了,和紫霞化成兩道光【這個有自己理解,我認為是飛升了。。。怎樣理解都無所謂】 如來發現自己也沒預料到悟空寧肯死也不肯輸。。。於是承認金蟬子贏了。【他寧肯死也不肯輸是如來原句】自然而然如來就要履行神不可在干涉世間的賭約。。。【這點書中沒說,如來僅向觀音承認自己輸了】 至於悟空去地府找唐僧魂魄發現不在地府,也和悟空與紫霞化成光一樣有自己理解,你可以理解成金蟬子成了超越如來的存在或飛升了或又回如來那當徒弟了,實際上悟空傳隱藏BOSS是金蟬子,打得賭贏了輸了都對自己有好處【輸了損一千修為入凡間輪回,尋找自己生命意義,是金蟬子一直想乾的事,在書中明確說過】。
悟空傳是求索,每人都有自己理解,但大多是【不屈,金蟬子對如來的質疑,悟空的不屈;自己生命的意義:金蟬子的意義,悟空的意義都可看出,以及贊美各種真摯品質,如八戒對月女神的愛情,阿瑤說得」若我心誠讓石頭也開花,小白龍犧牲自己讓大雨濕潤傷痕累累花果山,對沙僧這種鑽牛角尖的諷刺,對虛假諸神的諷刺】
再看一遍,慢慢看就OK了。。。
至於那答看十遍的樓下。。。閱讀理解能力讓我無力吐槽。或許他自己也沒看明白聽大家吹悟空傳的高深玄奧就自己瞎跟風來搞笑的吧。。。笑尿我。。。
純手打。望採納。

誰看過電影《訪客》,能介紹一下劇情嗎?沒看懂

《訪客》小雨和媽媽生活在一起。這個夏天,她即將離家去外地念大學,而媽媽卻覺得孩子已經安頓,是時候公布自己的戀情了。敏感而壓抑的小雨實施了她荒唐的報復,以此拒絕一個男人進入自己的家庭。但是自作聰明的她最後發現,…

誰看過電影《戰鼓》結局怎樣?沒看懂~!

結尾就是房祖名扮演的黑社會老大的公子在擊鼓裡找到了自我,放棄了仇恨,沒有繼承父親的「事業」而是和鼓隊一起生活
沒有開槍
那麼有名的鼓隊,他可以去找人家啊~~

有誰看過電影《穆赫蘭道》解釋一下劇情

穆赫蘭道(Mulholland Drive)
Universal Focus公司2001年出品
導演:大衛·林奇David Lynch
編劇:大衛·林奇David Lynch .....(written by)
主演:娜奧米·沃茨Naomi Watts .....Betty Elms/Diane Selwyn
勞拉·赫利Laura Harring .....Rita (as Laura Elena Harring)
安·米勒 Ann Miller .....Catherine 'Coco' Lenoix/Adam's Mother
丹·哈達婭 Dan Hedaya .....Vincenzo Castigliane
賈斯汀·塞洛克斯 Justin Theroux .....Adam Kesher
布蘭特·布里斯科 Brent Briscoe .....Detective Neal Domgaard
羅伯特·福斯特 Robert Forster .....Detective Harry McKnight
Katharine Towne .....Cynthia Jenzen
李·格蘭特 Lee Grant .....Louise Bonner
斯科特·科菲 Scott Coffey .....Wilkins
影片類型:驚悚 / 劇情 / 懸疑
片長:145 min / Norway:146 min / Spain:149 min / USA:147 min
國家/地區:美國 法國
對白語言:英語 西班牙語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Rated R for violence, language and some strong sexuality.
級別:
Germany:16 Norway:15 Sweden:15 UK:15 France:U USA:R Canada:PA Canada:13+ Australia:MA Spain:18 Canada:14 South Korea:18 Belgium:KNT Netherlands:16 Argentina:16 Canada:AA Ireland:15 Canada:18A New Zealand:R16 Portugal:M/16 Canada:14A Switzerland:16 Finland:K-15 Israel:16 Switzerland:14
製作成本:15,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Le Studio C *** Plus
拍攝日期:2000年10月9日 - 2000年10月17日
1999年2月8日 - 1999年3月29日
攝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劇情簡介
戴維-林奇(David Lynch)此次又以一部朴實的惡夢般的影片----具有鮮明、尖刻、歇斯底里又令人難以忘懷的巨片獻給了好萊塢。
好萊塢的穆赫蘭道上,一個名叫麗塔的女人遇上了一場車禍。車禍中的另外兩個看上去顯然不怎麼正經的男人當場喪命,而麗塔則幸運地死裡逃生。但是她完全失憶了,甚至連自己的名字也無法記起。她從車里爬出來,跌跌撞撞地來到一座公寓,藏身於公寓外的灌木叢中……
天亮了,丹尼餐館,警察丹跟同事赫伯說起了他的惡夢,夢境中出現了這家餐館。 不祥的預感使丹跟赫伯非常恐慌。他們倉皇地逃進鄰近的小巷中,但夢中景象突然出現……
立志要做演員的金發女孩貝蒂抱著夢想來到洛杉磯,與她同機的一對老夫婦笑容古怪,她借住在外出的魯絲姨媽的公寓。貝蒂驚訝地發現房間里竟有一個陌生的失憶女人,她稱自己為麗塔,這個黑發女人的皮包里有大量的現金和一把神秘的藍鑰匙……
好萊塢電影製片廠的辦公室,一群行為怪異的人在開會,魯奇與文森諾·卡斯格林兄弟代表電影寡頭在給經紀人羅伯特施加壓力,目的是啟用一個女演員,他們對導演亞當·凱歇爾的意見不屑一顧,亞當為了泄憤砸了魯奇的車,氣憤地回家。更為倒霉的是他發現妻子竟然泰然自若的和強壯的清潔工同床共枕,而且他們粗暴地把他趕出了家門……
國王般怪異的電影寡頭用骯臟的電話和電話線操控著一切,為了使亞當就範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包括解散劇組,凍結亞當的信用卡……
貝蒂決定幫助麗塔找回記憶,同時她們發現有殺手在尋找麗塔。在丹尼餐館,麗塔記憶起穆荷蘭道,在看了服務生的胸牌後想起了一個名字「黛安娜」……
貝蒂和麗塔找到了黛安娜在穆荷蘭道街區的公寓,她們從窗戶進入後,吃驚的發現公寓的床上有一具腐爛的女屍,驚慌失措的麗塔非常害怕,貝蒂被麗塔的柔弱、美麗和神秘感所誘惑,她們發生了同性之愛, *** 後入睡的麗塔在夢中喊著一個詞:賽倫西……
麗塔好像想起了什麼,在凌晨兩點帶著貝蒂來到一個叫「賽倫西」的俱樂部,舞台上魔術師和女歌手詭劂的表演讓她們戰栗不已,表演結束後,她們發現了一隻神秘的藍盒子……
回到家裡,麗塔找出藍鑰匙打開了藍盒子,貝蒂突然不見了,鏡頭推進到跌落的空空的黑暗的藍盒子里……
床上一具腐屍,床邊一把藍鑰匙……
敲門聲,警察丹和赫伯來找「貝蒂」,金發女孩「貝蒂」醒來,原來以上的一切(影片的三分之二)都是「貝蒂」的夢境,她的真名才叫「黛安娜」。她的同性戀人,黑發女子叫「卡米娜」,而「貝蒂」是丹尼餐館服務生的名字,黛安娜在好萊塢只是一個不得志的小演員,她的同性戀人「卡米娜」卻很成功,並且當著她的面與導演亞當和另一個金發美女調情,失魂落魄的黛安娜在家裡邊哭邊 *** 。嫉妒驅使黛安娜僱傭殺手殺死卡米娜,殺手告訴黛安娜事情成功後她會發現一把藍鑰匙,黛安娜迷茫地問:能打開什麼?殺手不置可否地笑了……
在黛安娜發現藍鑰匙時,絕望讓她看見了自己內心的魔鬼,符號就是從藍盒子里爬出來的那一對笑容古怪的老夫婦,恐懼中她飲彈自盡,姿態與夢中的腐屍(黛安娜)相同。
這部影片最初是為美國ABC公司准備的,但林奇的大膽、開闊的想像力被這個公司冰冷地拒絕了。當他准備放棄這個拍攝計劃時,法國製片皮埃爾-埃德爾曼(Pierre Edelman)說服林奇重新予以考慮。結果才有了這個「無心插柳"引出的驚世之作,證明了其豐富的藝術想像力。
這部影片拍攝於2001年10月,參加了美國電影協會在紐約市林肯中心舉辦的第39屆紐約電影節。
一句話評論
A Love Story In The City Of Dreams
這是一部需要放棄自我的電影,如果你需要邏輯,那麼去看其他的電影。
——芝加哥太陽時報
低能而斷裂的垃圾碎片。
——紐約觀察員
《穆赫蘭道》或許並不是部偉大的電影,但它進一步加固了林奇式的堅實風格,並不斷地刺痛我們的神經。
——舊金山編年史
幕後製作
本片講述一個弗洛伊德式的噩夢,其劇情可以有無數種解析和組合,但它的主題卻異常清晰:好萊塢在銀幕上創造一個個奇妙的美夢,但在銀幕下卻多以噩夢收場。影片完全不遵守傳統電影的敘事結構和內在邏輯,攝影、美工、音樂等均微妙地暗示著多層夢境的可能性。影片通過女演員闖好萊塢的經歷,揭示了造夢的代價。在奮斗過程中,她們需要學會穿梭於數個不同的「現實」,如她們本來的自我、跟電影公司交往時的「個性」,以及所塑造的電影形象。在一場點題戲中,台上歌手在唱歌,唱得很賣力,這時主持人大喝一聲:「這是假的!」該片的選角和表演從戲份吃重的主角、到過場的配角,均十分出色,顯示出導演用人獨具慧眼。娜奧米·沃茨扮演的貝蒂和戴恩可能是當年度難度最高的電影角色,她不僅需要表現一個初來乍到者的天真和自信,而且要演出絕望中的掙扎,中間還有一場類似考試的戲中戲。
謎一般的《穆赫蘭道》
作為大衛·林奇最滿意的作品之一,《穆赫蘭道》體現了典型的「林奇式」風格,有著獨特而強烈的「林奇式」語匯和場景:忽明忽暗的吱吱作響的電燈,神經質的敘述者,面目猙獰的神秘人,歌者已倒在舞台上卻仍然嘹亮繞梁的歌聲。還有著諧仿黑 *** 的情節:失憶的性感女人,穿著風衣墨鏡的高壯白種男人,女主角更直接盜用了了經典蛇蠍美人麗塔·海華絲(Rita Hayworth)的名字。此外,林奇還一如既往地故弄玄虛地運用了許多似乎別有所指、引人想入非非的小道具與角色:神秘的藍色小盒子,黑皮書,詭異的牛仔,流浪漢,皮包里的不明巨款,狂笑的老夫婦。影片雖然充斥著兇殺、車禍、鬼怪、床戲、黑色幽默等多種元素,但卻不屬於任何類型電影。這部充滿了寓言隱喻的片子可謂林奇無視觀眾而純粹自我的夢魘展現。林奇完全不遵守傳統電影的敘事結構和內在邏輯,故意用了許多混淆視聽的手法與隱喻來阻撓觀眾辨別真幻,極力抹去虛幻與現實之間的分界線,使得整部電影如同一場醒不來的噩夢,以其獨特的影像語匯與世界觀將觀眾玩弄於指掌之間。
自2001年《穆赫蘭道》問世之後,對劇情潮水般的疑問伴隨著數不清的獎項——獲得第54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2002年,此片又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並入選法國《電影手冊》2001年世界十佳影片,並獲得法國愷撒獎最佳外語片獎——向大衛·林奇涌來,但林奇在所有的訪談中仍拒絕證實任何一種對《穆赫蘭道》情節邏輯或角色寓意的詮釋,他只是狡猾地微笑道:「觀眾們被好萊塢的簡單邏輯寵壞了,他們應該試著自己花點腦筋,相信自己的感覺,不要追求標准答案。」
曾被槍斃的《穆赫蘭道》
大衛·林奇在拍攝《雙峰鎮》時即已產生《穆赫蘭道》的想法。當時林奇在穆赫蘭大道上取外景,突然之間閃現出靈感:「『穆赫蘭大道』,這好像是個不錯的電影名!」
由於美國ABC廣播電視公司曾對《穆赫蘭道》表示出濃厚的興趣,於是林奇便計劃將其拍成電視劇集。出自林奇之手的《雙峰鎮》被認為是美國電視史上一部具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作品,而《穆赫蘭道》無疑將標志著林奇重返電視界。但電視界對大衛·林奇的信任和寬容已經到了頭,ABC臨時變卦,槍斃拍攝計劃。而《穆赫蘭道》已拍完的素材只夠剪成2個小時的電影,而且還沒有結尾。盡管大衛·林奇對作品再三修改,依然沒有得到通過,在影片的製作陷入僵局之時,林奇轉而前往歐洲市場尋求支持,並最終得到了法國製片皮埃爾·埃德爾曼的支持。林奇對劇本改動了三分之一,將這個作品拍成了電影。他說:「這是個奇妙的過程,一部講述生與死的影片同樣走過死而復生的道路,如今它獲得了全新的面貌,我很滿意。」
演員
《穆赫蘭道》的演員從戲份吃重的主角、到過場的配角,雖然都不是赫赫有名的明星,但均發揮出色,顯示出大衛·林奇用人的獨具慧眼。娜奧米·沃茨扮演的貝蒂和戴恩可能是當年度難度最高的電影角色之一:她不僅需要表現一個初來乍到者的天真和自信,而且要演出絕望中的掙扎,中間還有一場類似考試的戲中戲。她在不同的場景中代表著好萊塢女演員的不同階段和不同命運。她在片中的高超演技證明了並不是只有名演員才能發揮出奧斯卡水準。也因為《穆赫蘭道》,娜奧米·沃茨終於在30歲這年嘗到功成名就的滋味,從此,她成了一個在任何場合和訪談中都不忘記感謝大衛·林奇的人。
扮演麗塔的勞拉·赫利曾經參演亞當·桑德勒的《撒旦之子》。另一位演員斯科特·考菲曾與林奇合作過《我心狂野》和《妖夜荒蹤》兩片。
作為音樂家的大衛·林奇
作為多面手的大衛·林奇——不僅是導演、編劇、攝影、剪輯、製片人、特技效果和動畫設計,同時還是音響設計、歌詞作者、畫家和演奏家。
大衛·林奇影片中的獨特音樂源自他對於音樂的理解,其音樂的核心質地在於噪音,或者說,他的音樂引人入勝的地方恰恰在於那些非音樂成分。林奇本人常直接參與樂隊的演奏和作曲。在其早期的作品中,他即已充分展示了作為一個音響設計專家和音樂家的天賦。1986年,他開始和安吉羅·巴德拉門蒂(Angelo Badalamenti)合作,兩人互相欣賞和互相激發成就了更多我們腦海中忘不掉的聲音,包括《穆赫蘭道》以及其他許多大衛·林奇的電影原聲唱片。2002年12月,他和約翰·奈夫(John Neff)的兩人樂隊Blue Bob在歐洲發表了同名專輯,這是57歲的林奇第一次擁有一支正式的樂隊並且發表專輯。
林奇說:「我熱愛音樂……我意識到許多音樂的規律和電影的規律是很相似的,在音樂中,用節奏、主題、氣氛這些術語來表示這些規律。對我來說,把一部音樂作品作為整個電影結構的基礎是很正常的……我的創作越深入,我就越認識到音樂中存在著真正的奇跡,這些奇跡和影像是聯系在一起的。」
精彩對白
Betty Elms: [after kissing Rita] Have you ever done this before?
貝蒂·厄默斯:[在吻了麗塔以後]你以前做過這事嗎?
Rita: I don't know. Have you?
麗塔:我不知道。你呢?
Betty Elms: I want to with you.
貝蒂·厄默斯:我想和你在一起。
Betty Elms: [opens door] Yes? May I help you?
貝蒂·厄默斯:[打開門]我能幫你嗎?
Louise Bonner: Someone is in trouble. Who are you? What are you doing in Ruth's apartment?
路易斯·邦納:有人有麻煩了。你是誰?你在魯絲的房間里干什麼?
Betty Elms: She's letting me stay here. I'm her niece. My name's Betty.
貝蒂·厄默斯:她讓我留在這兒的。我是她侄女。我是貝蒂。
Louise Bonner: No, it's not. That's not what she said. Someone is in trouble. Something bad is happening!
路易斯·邦納:不,不是這樣的。她不是這樣說的。有人有麻煩了。一些不好的事正在發生!
精彩花絮
·穆赫蘭大道是好萊塢一條歷史悠久的大道,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經常出現在好萊塢電影中。它源自荒地,穿越豪華的富人區,一直延伸到太平洋邊加州最著名的馬裡布海灘。這樣特殊的地理、經濟、文化氛圍使這些街道本身就充滿了戲劇張力。
·影片的片名雖與1996年由Chris Penn主演的《Muholland Falls》十分相似,不過兩片沒有聯系。
·將拍攝計劃從電視劇改變為電影的情況在電影史上十分少見,前例中最著名的是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他曾打算拍成電視電影。
·此片的作曲家安吉羅·巴德拉門蒂在片中露了下臉,他扮演的是影片開頭喝咖啡的那個人。
·此片獻給年輕的女演員詹尼弗·西蒙(Jennifer Syme),她的經歷同主角貝蒂十分相似,但在影片大體完成時就已去世。
穿幫鏡頭
.在一幫暴徒沖進導演房子的長鏡頭里,一個工作人員的影像被反射到了窗戶上。
.當貝蒂邊同她姑媽談話邊走進卧室時,她看到了麗塔。後者正坐在床尾,並且她的右邊沒有什麼毛巾。在鏡頭切換到貝蒂,然後再轉到麗塔身上時,她的旁邊多了條紅色的毛巾。而且枕頭看起來也被移動過
獲獎紀錄
2001年度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
2001年度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
2001年度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剪輯;
2001年度法國獎凱撒獎最佳外語片
第54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法國《電影手冊》2001年度十大佳片第一名

電影妄想沒看懂,誰能解釋一下

主角是心理有問題,導演是拍一段真實,拍一段妄想
轉摘:
故事是這樣滴.......梁洛施和余文樂本來是一對情侶,而蔡卓妍和粱則是同學.梁的脾氣不好,老是和余吵架.而蔡是小家碧玉的,說話細聲細氣.面對粱這樣的野蠻女友,余吃不消了.打定注意不陪粱玩了.投入蔡的溫柔鄉.兩人一談判就談崩鳥.梁的神經也跟著崩潰了,當然這真相是電影後面揭露的.於是梁就整天暈乎胡的,成一傻大姐.下班就去余余辭職的公司找他,你知道人暈菜就難免腦子不夠用,老是認錯人.當然粱也是美麗的人兒啊.所以被認錯的男子也心甘情願的開始一段邂逅.當然這是走向死亡的邂逅.電影的轉折是梁的鄰居在夏天的時候發現梁的家裡有惡臭,於是報警.接著梁就被捕........原來,那些男子都被殺啦.好象還被大卸幾塊,蒸的蒸來煮的煮.....警察叔叔發現梁不正常,就叫精神科醫生診斷.原來梁得了妄想症.....粱喜歡做木偶.她就整天和那些木頭人說話,談心.....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被劈腿的女人的命咋都這樣苦啊....

我沒看懂這段話,誰解釋一下?

他把整兜香蕉都拿了,把拿出來的兩根還給了你的同事,而之前,都以為他說拿兩根是給你們自己的。

誰看懂解釋一下唄

第一個,自己背過去了鏡子里的就就自己的背視線從哪裡來呢?
第二個,第一天開始的新生活為什麼知道附近的婆婆每天都澆花?(可能就是把父母殺了)
第三個,原本父親就打算自己一個回去的(意思就是想殺了主人公)
第四個,原本的燈不是已經打開了嗎,為什麼還要打開燈呢?(代表有人關燈了,有人在,不是很恐怖么?)
第五個,第一句就問有沒有看到肇事者,是不是就是因為他自己就是肇事者呢?
第六個,【掃除】打了特別符號,代表的估計不是掃除那麼簡單哦,作法什麼的,所以淋估計是女鬼。
第七個,只有第一句有犬字哦,後面的都是松獅,那麼就是遇到獅子了?
第八個,賞金在箱子里,賞金在男人面前,男人在箱子里,箱子靠人手打不開,箱子旁邊有武器,但是箱子裡面只有賞金,那男的出不來了。
第九個,綁架犯居然可以清除的分辨雙胞胎的姐姐和妹妹哦,那就一定是非常非常熟的熟人了。
第十個,早上沒鎖門,但是現在回來卻要開鎖,是不是賊人進去的時候順便鎖上了?那麼就是有人還在屋裡了。
第十一個,錢分著給,人也分著給了。
第十二個,我一個人住怎麼會說歡迎回來這樣的話呢?那鸚鵡是跟誰學的呢?
第十三個,洗衣機衣服被拿出來了,人進去躲著了,然後就被洗了。
第十四個,猜想一下主人公是用什麼樣的方式抱著怎麼樣的頭。
第十五個,題目不全?缺了一部分是嗎?

⑤ 求一篇一千五百字的,電影《撞車》分析,字數要夠,百度的也行,關鍵是字數

很多人認為這部電影主要揭露了美國的種族矛盾,認為這部電影主要表達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但實際上,所謂的「種族矛盾」只不過是這部電影的表象。

這部電影揭露了一個人的「成見」是如何影響他做出錯誤的行為。你如果仔細觀看這部電影,會發現電影中的每個人對他人都「心懷成見」。

那位白人警探因為其父親看病困難的原因,對黑人「心懷成見」,所以非常歧視黑人。

那位黑人導演因為白人警探騷擾他的妻子,因此對Jingcha「心懷成見」,與其他Jingcha發生沖突。

另一位本來沒有「成見」的白人警探在調節沖突時,與那位黑人導演發生矛盾,從而對「黑人」產生了「成見」,最後因為誤會槍殺了另一位黑人。

一位白人女士因為遭到兩位黑人的搶劫,因此開始對「非白人」產生了「成見」,從而厭惡她的女傭。

這種「成見」不僅僅發生在不同種族之間,在同一種族之內,也會出現「成見」。

那位黑人警探因為對他的黑人弟弟「心懷成見」,因此雖然知道他的下落,但依然不去把他找回來。

那麼人類的「成見」是從哪裡來的呢?據心理學家研究,人類為了追求更多的知識,解決更復雜的問題,喜歡給事物進行分類,把復雜的事物放到一個個框框里,以方便我們快速地應對各種復雜的問題。這種「成見」本來沒有錯,但是它一旦與我們的「自私」(「自我中心主義」)、慾望、情感沖動(恐懼、憤怒)結合在一起,就會化為「執念」(佛家又稱為「魔障」),阻礙我們去發現「真相」,從而做出錯誤的行為。

就像那位雜貨店老闆對修鎖匠充滿「成見」,這種「成見」與「憤怒的情感」相結合,化為「執念」,就使他做出了錯誤的行為。

此外,別人也會利用你的「執念」,滿足他的利益。比如,別人利用那位黑人警探對他弟弟的「執念」,讓他銷毀證據,陷害他人。

再如別人利用那位黑人導演的「執念」,讓那位黑人演員改變台詞。

因此唯有破除「執念」,才能使我們得到心靈的安寧。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破除「執念」呢?

首先,我們應該降低我們的慾望,保持冷靜,不讓沖動的情感來干擾我們。

其次,我們要有「愛」,只有「愛」能夠化解我們的「自私」(自我中心主義)。例如那位白人警探因為拯救了那位黑人女性,領悟到,在「愛」面前,我們都是同一種族——人類。

最後,我們需要一個時機,讓「真相」暴露在我們面前,消除我們的「成見」。例如當那位白人女性摔傷了腿以後,她才發現真正關心她的人卻是她最討厭的非白人女傭。再如,那位被騷擾的黑人女性在車禍中,被那位白人警探救了以後,才知道那位白人警探並不完全是一個「壞人」。

這種消除「成見」的時機,往往可能是一次「危機」,人類往往在「危機」中才能表現出自己的本性,「真相」也因此浮出水面。

當然發現「真相」還需要我們那破除「成見」的「智慧」,單單靠「危機」,很危險的。比如那位差點遭到射殺的小女孩。






這個下面是參考資料


Crash是一部以人與人之間關系(或者說人性)為主,以多個同時發生的獨立故事穿插講述為手法,以各個獨立故事中看似毫無關系的角色們之間的聯系為基礎(每個角色都可以說代表一個階級/種族,諸如白人,黑人,墨西哥/中美洲裔,亞/華裔,中東裔等)來反映諸如像種族問題這樣的深刻問題。片名叫"Crash"(雖然有撞車的意思,但對將片名直接以為「撞車」持保留態度),是因為在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只顧自己的事情,沒有時間關心/關注別人,更不要說另一個階級/種族,我們每天忙忙碌的奔波,很多時間是在汽車這個小鐵盒子里度過的(比較資本主義化的評論),唯一能夠讓我們有機會跟別人接觸的就是當出現交通事故的時候,結尾處大概也是為了應這個主題吧。


歧視到處都存在,尤其是反映在小人物和弱勢群體身上,但關鍵的是你是否歧視自己,有的歧視是表面上的,比如老警察對老黑的歧視,老黑對亞裔的歧視,但更要命的是發自內心的不自知的歧視,比如最後的新警察,表面上和主觀上反對歧視,但內心深處卻早已接受了對老黑的歧視。「歧視」可能帽子太大了,用「偏見」


《撞車》可能會更廣義一些,每個人都有偏見。每一個群體都有stereo type,stereo type在每個人的眼中形成了「偏見」,stereo type是有統計學基礎的,偏見是有道理的,盡管我們應該單獨的審視每一個個體。這部影片反映的人類的本性,不僅在美國,在哪個國家都有,不僅僅是膚色,而存在於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用膚色只不過是更讓人易於理解,而且比衣冠更容易分辨。想一想我們身邊的 例子,都是黃皮膚,還不是有各種「偏見」。我認識個華裔小孩,才3歲不到,在美國上幼兒園,沒有人告訴他什麼叫歧視,但他就是覺得黑人小孩兒臟。


文化差異太大了:種族歧視的問題和生存環境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所以至少在理解電影的人物的動機上肯定會有影響。你不會真正理解那個老傢伙為什麼開槍;你不會理解為什麼要那個導演停車;你不會理解……很多。看這個片子我疼了2次--2次槍響。除此之外,我一無所知。


心靈的碰撞,其實有很多影片是不需要看懂的,被震撼被觸動已經足夠了,哪怕只是瞬間。


這片子最大的問題可能是,故事編得太圓了,太圓潤,以至不夠有力!巧合太多,意外太多,以至太像通俗劇,這些人為的編排痕跡太暴露,削弱了影片在思想上的提升空間。這個問題,在很多美國劇作家和一線導演身上都有,不僅僅保羅·哈吉斯。因為好萊塢的游戲法則是既定的,是要求導演迎合觀眾的,太多的導演習慣於從觀眾角度為出發點思考自己的作品,而恰恰矯枉過正,妥協過多。保羅·哈吉斯的問題在他今後的影片里還會再次暴露出來,作為一個出色的編劇和相當有水準的導演,我希望他在親近奧斯卡之餘,也能夠做些稍稍出軌的事,尤其是在改編《父輩的旗幟》的時候,不要太迎合好萊塢的製片商和一小部分影評人。


本片又是一個每個人都不快樂的故事,導演保羅&#8226;哈吉斯在讓觀眾感受到劇中人焦灼心態的同時,也希望觀眾能夠看到人際間沖突的路徑隱伏之處,導演並不激憤,在視覺上也沒有什麼野心,他有意識地平行處理著主人公們的行為,通過並不炫目的電影鏡頭映襯著普通人偶然間生活逆轉的故事,沖突步步鋪陳,矛盾點點累積,在揭示人際間交流和膚色偏見的問題時更注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道德沖突的描寫。雖然生活中時常上演著宿命般的悲劇,但影片還是在努力傳遞給觀眾一種試圖看到陽光時費力掙扎的氣息。


《撞車》 精彩影評



GO壇上有人說,Crash是今年最好的電影「之一」,阿步說,Crash好悶,大悶片。XM說,如果說罪惡之城是形式主義的極端,那Crash就是內涵主義的極端,Crash的確是一個大雜燴,這部電影里讓我們震撼的不是撞車,而是種族,文化,尊嚴,人格,親情之間的撞擊,每一次撞擊都擊在我的心中,一下一下,讓人無言以對。


《撞車》電影里的人物,每個人都像一顆珍珠,不是那種光芒四射圓潤無暇的珍珠,而是有著一點瑕疵的不那麼完美的珍珠。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一顆又一顆的珍珠被巧合和沖突連成一串,光鑒照人,掠人魂魄。雖然每顆珍珠都有一點瑕疵,但那瑕疵卻替華麗增添了一份真實。


真實,什麼樣的人生才是真實?這個社會,壓力太大,每個人都有說不出的苦,這苦被壓抑被扭曲,反射出來的就是暴躁,激進,叛逆。人性本惡或是是人性本善?這個命題,不會有答案。任何人都有善的一面和惡的一面,視於觀察角度的不同。在CRASH這部電影里更是如此,沒有哪個人是絕對的好人,也沒有哪個人是絕對的壞人,每個人都像我上面所說,有著不同的問題,都有著不同的罪惡,但每個人的罪惡都有其行成的原因,都能讓人在感到厭惡的同時在心裡的某個角落升起一絲的憐憫和同情。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真實的反應了人性,反應了人性的兩面性,人性的掙扎。自我的掙扎與矛盾,是另一種crash,這種crash,也許傷害最深。


暴力的警察可以是一個有著拳子之心的孝子,他的暴力是他為父親所苦的發泄。他替父親的遭遇而憤怒,他為父親的結局而痛心,但是作為一個小警察,他沒有力量來改變這個結局,他的力量微弱的看著父親受苦卻無能為力。他痛恨這一切,他認為父親對黑人貢獻了許多,可是父親的貢獻卻沒有任何回報,所以他變成了激進分子,種族主義者。在電影的前面部分,這個警察是十分讓人討厭的,但是看到他與父親的故事後,我對他產生了憐憫之心。他並非沒有血肉,他只是需要發泄。第二天,他在車禍現場搶救前天晚上被他侮辱的女人,他幾乎是豁出命去救她,我想,這除了他的職業原因和人性本善之外,很大一方面也是為自己前一天晚上的行為贖罪。人的矛盾就在於善惡的掙扎,惡意的發泄過後,善的內疚和空虛也許就隨之而來。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在沖動、郁悶、憤怒中,做了傷害他人的事情,表面上看,好像這些人很威風,但事情過後,自我譴責、內疚和後悔,無法言語,無法補救,只留遺憾。


被侮辱感常常是自找的。比如那個每天抱怨種族歧視的少年,比如被洗劫一空的智利老頭,比如那個為了面子寧願受辱的電視導演。在少年眼中,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著對有色人種的歧視,他認為整個世界都帶著有色眼鏡,其實有色眼鏡在他的心裡。只見別人眼中有釘子,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少年在埋怨的同時,忘記了自己正在做著引起人埋怨的一切。波斯老頭也是如此,懷疑周圍的一切,怒氣沖沖,不相信別人,最後害了自己。電視導演更是如此,為了自己在朋友前的面子,寧可妻子受辱,懦弱至極。他本意是保住面子,但結果卻失去了尊嚴,而且是在自己心愛的女人眼裡,他完全的失去了尊嚴。男人的尊嚴是很敏感的,尤其在心愛的女人面前,他妻子對他的指責對他是極大的打擊,但是我絲毫不同情他,我認為他是自取其辱。第二天他遇到警察時的反應,讓我有點想不通,忽然的勃發,為了什麼,是突然的覺醒,還是長久壓抑的崩潰,抑或是為了救車上的少年?我


《撞車》無法分析,只是覺得人是很難預料的,什麼都可能發生。


電影用很大一塊筆墨描寫了種族沖突和文化沖突,白人想做出平等尊重有色人種的姿態,但卻在心裡歧視黑人,黑人一面警惕著白人的歧視,另一面歧視著亞洲人,亞洲人同時也歧視著其他有色人種。頭尾兩次撞車的爭吵十分有意思,第一次撞車,是亞洲人販子的老婆和南美女偵探,兩個人都罵對方的族裔,歧視對方的種族。片尾的撞車,診所女接待遭遇保險公司理賠員,一個黑人一個亞洲人,兩人一樣的用對方的種族作為攻擊對象。這種現象十分可笑,也十分可悲。這樣的互相侮辱表現了他們的不自信,他們都努力的討好主流社會。只有白人是高高在上的主流,可以說著偽善的話,像個慈善家一樣有目的的施捨自己的平等,只是遇到利益,立馬鑒出真章。就象那個偽善的法官,打著平等的旗號,實際上做著骯臟的勾當。


探長說,人與人太疏遠了,我們都渴望撞擊,只有撞擊才能讓人感受到真實的接觸。平日風光無限的法官太太摟著女傭說,你才是我最好的朋友,辛酸畢露。人與人的溝通並為隨著溝通方式的越來越多越來越便捷而有所改善,相反,溝通變得越來越難,越來越復雜。夫妻的溝通,母子的溝通,同僚的溝通,不同族裔的溝通,都可能對你的生活產生重要影響。人都知道溝通重要,卻不知道,怎樣能處理好這重要的事情。人善於將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復雜的社會讓人無法簡單的面對生活。人無法按照善惡標准來做事情,只能按照利益標准來行事。當探長對法官說出唯心的話,當年輕警察將男孩推出車子,他們都無奈的踐踏了自己的良心,我聽到他們心裡的嘆息。但是,又能如何,如果換成是我們,我們又能如何做?前幾日看到有人在談論,如果你是妻子被警察侮辱的那個電視導演,你在妻子受辱的當場會如何做,沒有男人表態,沒有男人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我想,答案就在這避而不答中,但是這種態度無可厚非也無可指責。


「你要幹上幾年才會明白過來。你以為你知道你是誰!」老警察對新警察如是說。我們以為我們是誰?


之二:人性的閃亮


撞車,人性的碰擦。是一部多個小故事聚集的電影。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導演巧妙地故事插在一起。


西班牙裔的修鎖工,有一個五歲的女兒,可愛天真,由於以前的後遺症,害怕槍聲,子彈,躲在床底睡覺。爸爸


《撞車》給她講了一個故事:在他很小的時候遇見了一個仙女,給了他一件隱形的斗篷,使他什麼都穿不透。女孩天真地聽著這樣的故事。爸爸鄭重地對她說:現在要把他送給女兒。脫下一件隱形衣,交給女兒。從此女兒再也不怕任何子彈了。一個美好的故事,為了鼓勵女兒擺脫子彈的陰影。


--閃亮之一,父愛的偉大。童話是善良的。


一個阿拉伯裔的雜貨店老闆。門鎖壞了,找修鎖工過來修,換了新鎖,但沒有用,其實是門壞了。與修鎖工起了爭執。第二天雜貨店就被偷了。沒有保險公司能夠賠付。老闆很氣。於是他把所有的帳都算到修鎖工的頭上。於是他帶著一把槍來到了修鎖工的家門口。就在他拿著槍與修鎖工爭論時,他突然舉起槍。而小女兒沖出來:爸爸沒有隱形衣。她撲到爸爸的懷里幫他擋了那一槍。接著是父親撕心裂肺的哭聲,女孩勉強撐起微笑:爸爸,我可以保護你。很慶幸,女兒沒有死。而開槍的老闆也呆了,明明射中了,為什麼?


--閃亮之二,女兒的愛。愛的力量大到一切,包括阻止子彈。


一個人呆在雜貨店裡,女兒多莉回來都不知道。老闆對著女兒說:我碰到仙女了,她是天使。是啊,確實是個善良的小天使。其實他不知道,他的女兒才是他的天使,女兒在買槍的時候,就買了一盒空彈。


《撞車》--閃亮之三,女兒之愛,了解父親,深愛著父親。


黑人導演和妻子在回家的途中被一個白人警察找茬。白人警察借機侮辱妻子。作為丈夫,在面對這種情況下,他除了忍,沒有什麼能做的。然而妻子卻譏諷他沒有能力不能保護她。兩人產生矛盾。其實妻子不知道,丈夫比他承受了更多。


--閃亮之四,有時忍是需要承受很多的。


妻子遇到車禍,被卡在車內。白人警察去救她。妻子怎麼也不讓白人警察碰她。因為上次的事情,心中仍存恐懼。白人警察實在受不了,朝女人吼了。這是性命攸關的事情。於是女人妥協了。帶著不安,看著警察一步步幫著她把腿挪下來,把保險帶割斷。當人們把警察拉出車時,警察奮不顧身又回到車里把女人拉出來。女人出來第一件事就是抱著白人警察哭了。


--閃亮之五,不管以前的芥蒂,在生死之間,一切都沒有拯救生命來得重要。


之三:善惡一念間


不得不佩服《撞車》的編導保羅·哈吉斯,他十分准確的捕捉到人物微乎其微的心理活動,並使之成為推動這個多線索故事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洛杉磯這個多民族的大都市,人們的感情既脆弱又冷漠,他們時刻忍受著未知的恐懼,卻又肆意宣洩自己的憤怒。檢察官的妻子簡因為汽車遭兩名黑人青年搶奪,而對所有有色人種疑神疑鬼;警察瑞安因為父親無法得到及時診療,而遷怒於一對黑人夫婦;購槍時遭到侮辱的阿拉伯裔店主也將怒氣發泄到鎖匠丹尼爾身上……恐懼和憤怒就像瘟疫一樣在城市裡蔓延開來,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安中,負面壓力愈積愈大,原本一次小小的口角也會演變為一場致命的事故。


本來,看到人們的命運因為些許微不足道的誤差而導向一個無可挽回的悲劇,就已經足夠令人扼腕,但更揪心的是,這些看似純屬意外的誤差背後,其實存在著一個掌控一切、所有人都難以違逆的幕後黑手,那就是人性固有的弱點:偏見、恐懼以及憤怒。這並非僅僅存在於美國這個多民族文化國家,而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以貌取人、恃強凌弱、遷怒他人、宣洩不滿等等。只是平時我們無法看到這些行為造成的後果,以為只是小事一樁,很快就忘了。而導演卻讓我們看到了它們的後續影響,看到它們如何像蝴蝶效應一樣最終掀起狂風巨浪。


影片的前半部分著重於細節的積累和情緒的醞釀,我一直以為它將會導向一個巨大的悲劇,以此給觀眾留下極具


《撞車》震撼力的道德警示。然而,當我看到導演為不同人物安排的巧妙結局時,我的心再次受到強烈的震動。警察瑞安處理一場車禍,竟發現受害者正是自己曾經非禮過的黑人女性克里斯汀,克里斯汀因害怕而拒絕瑞安的營救,而瑞安仍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她。那一刻,兩人的心恐怕如同車禍一樣受到極大的沖擊,克里斯汀究竟該痛恨還是該感激?瑞安究竟是善還是惡?誰也說不清。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瑞安稱得上幸運,遇到一個能夠彌補過錯的機會,並且珍惜了它。與之相反,一直以正面熱血形象出現的年輕警察湯米,最後竟因一次多疑而誤殺了黑人青年,並親手掩埋殺人證據……人物形象的一百八十度逆轉讓一直以為明辨是非的觀眾傻了眼,不得不推翻先前的成見,重新思考人性的復雜。


前半部分,導演讓我們看到了任意宣洩不良情緒的連鎖反應,後半部分又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人性的巨大振幅與彈性,以及由之產生的迥然不同的結果。其實,每個人都是天使與惡魔的合體,風雲際會,境遇逆轉,善惡輪回。有時候,作惡之人固然有其值得同情的緣由,但這卻不能成為他為惡的借口,因為,社會上的人看似孤立,實則彼此聯系,哪怕一點小小的惡意都有可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不但會傷及無辜的人,甚至也會最終報應到自己身上。善與惡僅僅是一念之差,卻會造成截然不同的結局。也許我們無法解決深刻的民族問題、階級差異,但至少,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恐懼或憤怒泛濫之前,冷靜幾秒鍾,盡量理智的做出正確選擇。

⑥ 電影敘事結構的基本原則:線性、非線性與反線性

文/@江寒園

敘事一直是文學作品關注的主題,自電影出現發展以來,敘事這一概念逐漸被引申到電影作品當中。《電影大辭典》將敘事結構定義為「對人物、動作和情節線索的全面性組合和安排」。也就是說,在敘事這一系統里(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電影)可以對情節、人物以及時間等進行人為安排。一般最為傳統的敘事結構是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尾」這四部分組成,其嚴格按照現實的時間向度來組織安排,這類傳統的敘事被看作是線性敘事。電影是時空的藝術,雖然線性敘事一直是好萊塢電影所奉行的金科玉律,然而自上世紀結構主義敘事學的發展以來,電影理論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電影人在電影的實踐方面也有所突破,打破了經典敘事學所固有的「閉合結構」「團圓結局」「全知敘事」「時空統一」等特徵,推出了不少先鋒作品。

從敘事結構的角度可以將電影結構分為最基本的線性、非線性以及反線性敘事。這是電影敘事中最為基本的三個結構性原則,接下來的幾篇文章所要介紹的《電影的敘事時空》以及《電影敘事結構的基本分類》都是依託於此的。本文旨在對這三種結構原則一一作以簡單介紹。

一、 線性敘事

線性敘事最早的概念界定大概可以一直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的《詩學》,第七章里他提到了敘事的完整性問題「所謂完整,指事有頭,有身,有尾。所謂『頭』,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的發生者;所有『尾』,恰與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可然律上承某事發生,但是他不引起後事的發生;『身』即上承某事,也下啟某事發生」。

這基本可以看做是最早的對線性敘事的概念界定。這里亞里士多德強調了經典敘事學的兩大核心理念。即內在結構的因果邏輯和外在結構的線性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目前關於線性、非線性等詞語早已被廣泛使用,然而並未形成一個權威的概念界定。我們在這里試圖對線性敘事定義之前首先要明確幾個問題,從而一步步逼近線性敘事的核心。

可以看出線性只是一個比喻,即指敘事的前後緊密相接,順時不間斷。

第一個問題:如果敘事不是一條線,而是兩條線呢?即雙線索或多線敘事,這屬不屬於線性敘事?

第二個問題:如果敘事當中包含有倒敘,這算不算線性敘事?再進一步,如果包含插敘和閃回呢?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一般認為,如果敘事當中包含有兩條甚至多條線索,那麼可以基本判斷這則敘事屬於非線性。因為單一的線條已經被打破。單一的時間向度已經不存在,觀眾跟著導演越到另一空間或者另一時間的人物敘事上了。

再回答第二個問題:

倒敘有明顯暗示和相對完整的特點,有畫外音、從面部特寫轉入倒敘等手法提示,線索分明,易為觀眾所接受。倒敘實質上還是屬於經典的線性敘事。運用倒敘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順時性的線性敘事。誠如戈達爾所言:「我承認電影會有開端、發展、高潮這幾個階段,但其順序不一定總是這樣的。」插敘與倒敘的作用相差不多,接下來會在《電影的敘事時空》中詳細介紹(這句話屬於預敘)。

而閃回就不一樣了。閃回顯得突兀,簡短和內心化。它是一種更為靈巧的,完全電影化的敘述手法。閃回本質上是非理性的,非邏輯的敘述手段。其突兀和心理化是非線性敘事的重要特徵。因此如果電影中運用閃回這一敘述手段,基本可以斷定其屬於非線性敘事。

回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為什麼要加上「一般」呢?上述只是從理論上來看的,然而一部作品最關鍵的是受眾的反映。正是基於此,麥基提出了他的理解並區分了線性時間與非線性時間:

同樣地,多線敘事也可以這么看。如果其敘事系統除了多線索以外都嚴格遵從線性敘事的重要幾個特徵比如「現實性的事理邏輯」、「因果性」、「閉合結局」「單一主人公」線索分明觀眾易於接受那麼我們依然可以把它劃入線性敘事。比如《教父2》,科波拉雙線索推進,讓父子兩代人的責任與親情,暴力與野心在銀幕上交相輝映,除了雙線索以外其他部分則嚴格遵循線性敘事的基本原則,因此我們依然把它看做線性敘事,只不過是線性復線結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線性事理結構的極端表現,其回歸了戲劇藝術的「三一律」,即時間、地點與事件的高度統一。《12怒漢》(1957)可以看做是三一律在電影當中的完美應用,全片在限定的時間里,一共12名陪審員在會議室里集中討論少年是否有罪,完全遵循了經典敘事學的線性法則。

至此我們可以對線性敘事做一個概念上的界定了:

線性敘事是一種經典敘事手段,它注重故事的完整性,時空的統一性,情節的因果性和,敘事的連貫性,觀眾易於接受。倒敘的存在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線性敘事。如果為了情節的張力而僅僅採取多線推進也可視為線性敘事。

如果從線索來看,線性敘事可以分為線性單線和線性復線。

線性單線 :即單一順時不間斷的敘事。如《12怒漢》、《教父1》、《肖申克的救贖》

線性復線 :中國傳統章回體小說當中早已有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電影方面則有雙線索的《教父2》

二、 非線性敘事

亞里士多德對悲劇的定義,對敘事完整性的思考影響了西方藝術史兩千多年。線性敘事長期霸佔文學、戲劇等的敘事樣式。自上世紀初,現代主義代替現實主義,無論是美術史、文學史都掀起了反傳統的浪潮,荒誕派、意識流成為一時潮流。

1895年盧米埃爾放映《火車進站》以後正式標志著電影的產生(這個大家高中歷史都學過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正是現代主義發軔之時,因此早在電影誕生之初就埋下了非線性敘事的因子。

電影史上的非線性敘事最早可追溯到格里菲斯的《黨同伐異》。人們談起這部電影常會感嘆它給格里菲斯帶來的無限凄涼,負債累累。當時的人們完全不能理解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四個完全無關的故事交叉剪輯,僅僅通過同一主題相連。這在現代隨著觀眾可理解力的提高,這種主題—並置式的敘事方式(米蘭昆德拉稱其為復調)漸漸為我們所理解,評論界更是大加贊賞,因為它在敘事結構上又前進了一步。比如2013年的《雲圖》,僅由一個共同的主題連接起六則毫不相關的故事。可以說它的結構基本和《黨同伐異》類似,而這種「桔瓣式」的主題—並置敘事方式早在1919年就被格里菲斯創造出來了。比時代先進一步是天才,比時代先進三步則成了悲壯。由此我們不得不感嘆格里菲斯的天才與勇敢。

既然前文已經對線性敘事做了比較清楚的概念界定及分析,那麼非線性敘事的主要特徵就可以反向推出來了。即:

「非現實的心理結構」代替「現實性的事理結構」

「偶然性」代替「因果性」

「開放結局」代替「閉合結局」

「時空混亂」代替「時空統一」

「情節破碎」代替「情節連貫

非線性是時間的省略、重復、倒退,閃回是其主要手段。非線性的敘事主要出發點在於人物的心理,而非現實的事理,隨著人物的回憶隨意跳躍時空,情節不完整,結局由單一確定變成曖昧不清,偶然性得到增強。

相對於線性敘事單線和復線的簡單分類,非線性敘事結構的建構顯得猶為復雜。

非線性單線 :含斷裂、省略、閃回、閃前的單一線索不完整敘事。如《美國美人》《日落大道》。另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後現代超驗特徵的電影,採取漸次回溯的故事方式,即把完整的故事拆成一段一段然後倒敘。如《不可撤銷》、諾蘭《記憶碎片》等,雖然故事更為撲朔迷離,但是他還是符合單一敘事,即只是圍繞了一個事件進行敘述。

非線性復線 比較復雜,下面僅概括出常見的幾類結構模式:

1.戲中戲

也被形象地稱為「中國套盒」或「俄羅斯套娃」。即拍了一個關於拍電影的故事。如洪尚秀《玉熙的電影》、卡洛爾·賴茲《法國中尉的女人》

2.雙時空

即通過回憶或運用某種非現實性手段使以前之事和當下之事互相交織,前後對比。如《廣島之戀》(1959),科波拉《教父2》,周傑倫的《不能說的秘密》

3.平行時空

讓故事的主人公通過夢境、幻想、平行時空等非現實因素同時存在於另一時空,與當前的現實世界進行對比,主要打破了空間的單一性,展示了世界另一種可能。如《滑動門》《羅拉快跑》《盲打誤撞》《吸煙/不吸煙》。

4.主題—並置

前三者故事之間都有明顯的聯系,觀眾易於接受。而運用主題—並置的敘事,幾個故事互不相關,僅僅通過暗含的主題相連接。觀眾需集中注意力看完才能通過比較分析得出共同的主題思想。比如《黨同伐異》、《雲圖》

5.對話式復調

關於同一事件的不同說法,從多側面進行論述,多重內聚焦型視角。作者不再是全知全能型的上帝,而是與主人公有同樣地位。人物之間充滿對話,一點點拼湊出真相,需要觀眾自己判斷。如《公民凱恩》《羅生門》

6.對位式復調

是第四點和第五點的產下的究極進化體,採取多視角立體式敘事,故事之間互有關聯,但是關系很隱秘,一般觀眾會為復雜的人物關系所迷惑。如《低俗小說》《撞車》《瘋狂的賽車》《暴雨將至》。這類影片已經在敘事上走得太遠,它們自身具備了一種更為深刻的意蘊。一般單個的分類和理論已經不能簡單概括它們了。如《低俗小說》也可用非線性網狀式結構來概括其某個特徵。

這里只是簡單歸納了下,以後會在《電影敘事結構的基本分類》中結合電影實例一一分析。

三、 反線性敘事

多為散文化電影、詩化電影、實驗電影等藝術電影所採用。這些電影都共同呈現出一個特徵,即他們並不推崇敘事,有意淡化敘事,淡化情節,淡化人物關系。更多的是表達一種情緒。如王家衛的《東邪西毒》、金基德《弓》、蔡明亮的《郊遊》等。

反線性敘事的基本特徵或可借用蔡明亮所言:「《郊遊》的拍攝計劃,其實只是一個手段,從劇本到拍攝到剪接,歷經三年,我最大的功課,就是去故事,去情節,去敘事,去結構,甚至去角色。」

再比如金基德的《弓》、《春夏秋冬又一春》、《漂流欲室》往往設置一種與世隔絕的情景,比如孤懸於海上的船,水上幾間相望不相鄰的小屋,與世隔絕的山中寺廟,從而盡量減少其他事物對要表達的東西的干擾。

王家衛的《東邪西毒》,金庸的本子,古龍的意象,散散淡淡,完全依靠人物心理前後跳躍,敘事寡淡。這類敘事一般台詞都很少,有也不推倒情節發展。經常有人開玩笑說墨鏡王拍電影從來不靠劇本,只是臨近開場遞給演員一張紙,紙上寫著一會要說的一兩句台詞。

反線性敘事就是去故事,去情節,去敘事,去結構,甚至去角色。他並不強調敘事,表達更多的也許只是某種難言的不可言明的心緒或哲思。而非線性敘事盡管敘事的手法改變了,但敘事的本性並沒有變,相反因為其懸念的堆積,偶然性的碰撞,敘述視角的增多,其敘事元素反而得到強化。

⑦ 如何評價電影《撞車》

《撞車》這部美國電影是以一種以小寫大的手法反映了美國種族歧視的問題。這部影片劇情豐富耐人尋味,明明是一件很小的意外事件但所反映的不僅僅是一個交通事故。導演也是非常的別出心裁,用一種新奇的方式反射出影片的主題。

看完這部影片會讓人陷入沉思,因為通過這部影片可以看出這個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經歷種族歧視,這也更讓我慶幸生在中國。種族歧視一直是不斷的話題這部影片所反映的內容也是非常尖銳的。讓很多人都看到了我們曾忽視的東西,我覺得這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

⑧ 電影的敘事結構有哪些

所謂敘事手法無外乎整部影片的敘事方式和技巧。
1。常規線性敘事。(按照正常時間模式敘事)例:《侏羅紀公園》很多就不一一舉例。
2。多線性敘事。(影片有很多個小故事組成,在一個時間段由其中的一個故事串聯起其他故事)例:《撞車》《愛情麻辣燙》
3。回憶敘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憶進行現實與回憶的交叉敘事)例:《鐵達尼號》《大魚》《公民凱恩》
4。環形結構敘事。(影片的開頭與影片的結尾相互輝映)例:《暴雨將至》《低俗小說》
5。倒敘線性敘事。(按照反正常時間敘事)
例:這種影片為數不多,國內更是沒有。法國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這種類型相當精彩。《5:3:2》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婦離婚為開篇;家庭生活矛盾為第二節;結婚為高潮;相識為結尾。建議你去看看。
6。亂線性敘事。(整部影片毫無邏輯性,可以說是把所有片段、情節、人物全部攪亂,讓人無從得知現在過去和將來,只能靠觀眾憑借自己的記憶力屢順影片)例:《21克》《迷牆》《我們的音樂》
7。重復線性敘事。(整部影片在時間上會有一個重復的時間點,每個故事都會從這個時間點上再次開始)例:《羅拉快跑》《愛情是狗娘》《羅生門》《英雄》
8。
這第八種想不到。
希望這個答案你能滿意!

⑨ 電影的敘事手法都有什麼怎樣描述電影的敘事結構

敘事手法有:影像、聲音符號化。影像,聲音符號化,敘事學至此開始用於電影作品的實際分析上,變成研究電影文本的科學方法。

可以通過三個層面描述敘事結構:

1.第一個層面:

敘事結構的組織關系和表達方式,可稱為本文結構或總體結構,它與蒙太奇結構含義相當,是影片的總體架構方式。

2.第二個層面:

敘事結構是電影整體系統的組織關系,如類型片結構模式,它在總體結構之上。

3.第三個層面:

在總體結構之下,即影片內部各元素的組合關系,如情節、畫面、剪輯組合關系。電影敘事結構參與元素更多,因而更復雜,需有精細的情節設計和精巧的結構布局才能講好故事。

(9)電影撞車敘事結構分析擴展閱讀

傳統敘事作品中情節結構佔主體地位,最典型的是戲劇沖突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結構主義建立了「中心化結構」,而結構主義堅決反對中心化,認為中心「不是一個固定的點,而是一種功能。

一種使無數符號替換物的活動成為可能的無定點」,他們從「作品」走向「本文」。巴特認為「本文無所謂構造,本文中的一切都一次次得到意指和多次運用,本文沒有一個極盡的整體,也沒有終極結構。

閱讀全文

與電影撞車敘事結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飄花電影網手機版在線觀看 瀏覽:481
韓劇電影完整床戲 瀏覽:179
熱門電影義大利倫理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323
電影囚徒人物心理分析 瀏覽:788
一朵小紅花電影實時票房 瀏覽:143
2017les微電影 瀏覽:420
電影攻擊在線 瀏覽:321
仙洋拍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910
民國時期小電影 瀏覽:902
電影VR怎麼下載 瀏覽:63
電影電視劇哲理圖片 瀏覽:249
人命重要還是錢重要是哪個電影 瀏覽:877
一個微電影女主是盲人 瀏覽:671
美國看電影用什麼網站 瀏覽:541
電影戰爭與一個女人 瀏覽:510
不要播放器的最新電影網站 瀏覽:70
電影院看電影圖片實拍高清 瀏覽:565
美團網怎麼看電影院評價 瀏覽:233
樂高幻影忍者大電影粵語版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8
必看高智商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