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見的影視批評形式
影視批評的方法和類型;電影和電視是當代社會最重要的文化現象之一;中國傳統的影視批評一直比較單一;1.新聞性評介和學術性批評;廣義而言,影視批評一詞被用來描述各種關於影視的寫;新聞性評介;讀者:新聞性的影視寫作發表在日報、周報、和許多通;風格:為了大旅吸引更多的讀者,一般報章雜志上的影視文;時間性:一般報章滾笑凳雜志上的影視文章強調及時性升喊。
㈡ 批評的方法有哪些
批評的方法有哪些
批評的方法有哪些,人都是不太喜歡被人批評的,特別是用錯誤的方式來批評他人會容易讓人有逆反心理,其實批評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大家就跟隨我一起來看看批評的方法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吧,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1、 肯定對方式
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既做對了許多事情,也做錯了一些事情。因此,進行批評時,可以先肯定他的優點,先肯定他做對的事情,然後再批評他的缺點,批評他做錯的事情。這樣,被批詞者心理會比較平衡,容易接受批評。
2、自我批評式
《後漢書·列女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河南有位名叫樂羊子的名仕外出求學,留下妻子和母親在家裡,婆媳倆日子過得十分清苦。有一天,樂羊子的母親把鄰居的雞偷偷抓來宰了吃。對於母親的這種行為,樂羊子的妻子非常難過,她不但不動筷子與母親一同吃這只偷來的雞,而且直掉眼淚。樂羊子母親對她面對美食傷心很不理解。問她為什麼,她回答說:「都怪我沒本事改變家庭的貧困,沒有把母親侍奉好,使得飯桌上有了別人家裡的雞。」樂羊子的母親聽了媳婦的話,羞愧得無地自容,端著煮熟的雞到鄰居家賠禮道歉。母親做了不光彩的事,媳婦首先責備自己,這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母親認識了錯誤,並且改正了錯誤。有經驗的領導在批評下屬辦事不力的時候總會說:「由於我考慮不周,致使事情成了這個樣子,不過你的辦事方法也有些欠妥,咱們來討論一下好嗎?」這樣一說,個性再強的下屬也會安橡雹凱靜地聽下去。對朋友或他人的批評也可以採取這種方式,這樣做首先能掃除他心理上的障礙,自己先談自己的不足,心理上就不會失衡,別人就會覺得你不是要指責他,容易接受這樣的批評。
3、幽默式
幽默式批評是指在批評過程中,使用富有哲理的故事、雙關語、形象的比喻等,以此緩解批評時緊張的情緒,啟發批評者思考,從而增進相互間的感情交流,使批評不但達到教育對方的目的,同時也創造出輕松、愉快的氣氛。
伏爾泰曾有一位僕人,他有些懶惰。一天,伏爾泰請他把鞋子拿過來。鞋子拿來了,但布滿泥污。於是伏爾泰問道:「你早晨怎麼不把它擦乾凈呢?」「用不著,先生。路上盡是泥污,兩個小時以後,您的鞋子又要和現在的一樣臟了。」
伏爾泰沒有講話,微笑著走出門去。僕人趕緊追上去說:「先生慢走!鑰匙呢?食櫥上的鑰匙,我還要吃午飯呢。」
「我的朋友,還吃什麼午飯。反正兩小時以後你又將和現在一樣餓嘛。」
伏爾泰巧用幽默的話語,批評了僕人的懶惰。如果他厲聲喝罵。命令他,就不會有這么好的批評效果了。
4、警告式
如果對方犯的不是原則性的錯誤,我們就沒有必要「真槍實彈」地對其進行批評。可以用溫和的話語,只點明問題,或者是借用某些事物做對比、影射,做到點到為止,起到—個警告的作用。
春秋時期,秦國准備襲擊鄭國,軍隊走到魏國時,這個消息被鄭國的'商人弦高知道了。弦高原打算到周圍做買賣。肆森但他不忍自己國家蒙受損失,便打算勸秦國主將改變攻打鄭國的主意。
弦高如果以硬對硬,肯定會適得其反。於是他帶了千張熟牛皮,趕了百頭牛做禮物,犒賞秦軍。他故作恭敬地說:「我國國君已經聽說您將行軍經過敝國,已准備好糧草招待。還特地派我來犒勞您。」
秦將一聽這話便了解到鄭國已對他們有所防備,不易攻打。便打消了進攻鄭國的念頭。
弦高的話是「綿里藏針」,對秦國的警告最終收到了最佳的效果,既未動一兵一卒,又保全了自己的國家。警告式的批評在這里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但如果對方自我意識差,不點不破,不明說不行,則可以用嚴肅的態度、較尖銳的語言直接警告他。
5、委婉式
委婉式批評也稱間接批評。一般採用間接的方法,聲東擊西,讓被批評者有一個思考的餘地。其特點是,不傷被批評者的自尊心。
有一次宴會上,一位肥胖出奇的夫人坐在身材瘦小的蕭伯納旁邊,帶著嬌媚的笑容問大作家:「親愛的大作家,你知道防止肥胖有什麼好辦法嗎?」
蕭伯梁喚納鄭重地對她說:「有一個辦法我是知道的,但是我怎麼想也無法把這個詞翻譯給你聽,因為『幹活』這個詞對你來說是外國話呀!」
蕭伯納這種含蓄委婉、柔中帶剛的批評方式,效果極強。
教師怎麼指出學生錯誤
開門見山法: 一般適於犯了原則性的錯誤,這時就應該下一劑猛葯,不能用鈍刀子割肉的方式,要用學生直面錯誤,讓他們警醒,談話的語氣要真誠,態度要堅定不移,但不能上崗上線,畢竟是說理而服心。
先揚後抑法: 這種方法一般針對於自我保護較強或自尊心較強的學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聽真話,有些學生明知道已經犯事,但死鴨子上架——嘴硬,所以不明槍對槍,棒對棒,不管要批評什麼,先要找到學生的閃光點,從閃光點入手,以全面的態度分析,讓學生覺得老師是真心幫助,先表揚學生的優點,再對事件全面分析,指出他欠考慮的地方,最後再提出希望。
故事暗示法: 孩子畢竟是孩子,看問題的角度和方式都還不成熟,並且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分析得失,這時候就應該找學生談談心,針對具體的情況說一段針對性的例子,逐漸引導學生得出一個結論,這時孩子意識到自己也犯了類似的情況,但因為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而不會有抵觸的情緒,因此可以接受教師提出的要求,進而改變錯誤的形為方式。
幽默詼諧法: 適於在集體的環境或小團體中,這種方式不針對於個人,但讓學生又指向於自己,用幽默的話語將沉重的話題放輕松,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更容易找到錯誤的根源,是非曲直,一目瞭然,
事後批評法: 這種方法也可以叫冷處理法,當事雙方都在火氣頭上,說怎麼也聽不進去,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時機,教師需要了解情況,分析全面,學生需要時間來鈍化態度,給學生一個思考問題的環境和時間,讓事件處理更加順利和讓人接受。
雙面批評法 :有時一個孩子犯了錯,就可能影響到全班的孩子,這時侯教師就全面的看問題,針對孩子只需指出他犯錯的地方和改進的辦法,但是為了告誡全班同學,所以事先給學生打好預防針,會在班上嚴肅的指出他的錯誤,讓他有心理准備,然後找准時機,在班會上進一步深刻的批評。
總之,教師和學生都是有情緒化的人,因此處理事件更加要對事不對人,讓學生覺得你很真誠、你在關心,教師更要放下架子,貼近學生的心,把大事當小事看,把小事當大事捉,這樣就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㈢ 意識形態電影批評的方法
「意識形態電影批評」方法是指去分析電影代表哪個社會階層的利益。
意識形態批評的出發點必須是完全承認它非常可能處於真理表象之下這一事實。即意識形態的功能,常常是碼宴檔某種謊言效果;它的每句話都可能是真實的,但它所構成的社會效果,卻成功地隱蔽了權力集團的真正的社會訴求與目的。
意識形態電影批評基本的理論要點
要點1
——當我們試圖用意識形態理論論點切入到影片文本的時候,我們不光要關注它說了些什麼,如何說的,同時要關注未曾說出的,但已然說出的,而且必須說出的。
典例:好萊塢的主流電影《阿甘正傳》
《阿甘正傳》遲亂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社會的歷史(60一80年代)。比較《阿甘正傳》的小說與電影時,會發現對意識形態的選擇性的講述有效的、有力的發生著影響。
要點2
——意識形態批評種切入的可能性在於關注任何一個影片文本和生產這部影片、觀看這部影片的年代的社會、政治、歷史之間的祥正密切關聯。
㈣ 電影《長津湖》引外國網友熱議,他們是如何評論這部電影的
要說今年十一國慶檔最火爆的電影作品,非吳京、胡軍、李晨、朱亞文等主演的電影《長津湖》莫屬。 影片自從公映以來,打破諸多記錄。不但在國內掀起了收視狂潮,獲得一致好評,在國外引起的震動也絲毫不遜色。
最後,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到抗美援朝戰爭的一百多年之間,中華民族在多次對外的戰爭中幾無勝例,長津湖之戰不但打碎了西方帝國主義勢力的傲慢和偏見,而且重塑了中華民族面對外國勢力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外國網友紛紛感嘆,自從長津湖之戰勝利之後,中華民族才是真正意義之上的站起來了。
總而言之,外國網友一致認為,電影《長津湖》無論從題材選取,還是電影製作等多個方面,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㈤ 電影批評方法
1、「電影理論是一個令人沮喪的話題。中國基本上只有電影評論,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電影理論。」
2、電影評論:指普通觀眾對一部影片觀看後的感受。
3、本體論:本體論是形而上學的一個基本分支,英語詞ontology是來源於希臘語單詞ον(存在)和λόγος(學問)的組合。本體論主要探討存在的本身,即一切現實事物的基本特徵。
4、方法論:A、(引用自「雅虎知識」)《方法論》(Discours de la méthode)是笛卡兒在1637年出版的著名哲學論著,對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和科學研究方
法有極大的影響,有人曾說:歐洲人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笛卡兒主義者,就是指的受《方法論》的影響,而不是指笛卡兒的二元論哲學。
笛卡兒在《方法論》中指出,研究問題的方法分四個步驟:
(1)永遠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說要盡量避免魯莽和偏見,只能是根據自己的判斷非常清楚和確定,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地方的真理。
就是說只要沒有經過自己切身體會的問題,不管有什麼權威的結論,都可以懷疑。這就是著名的「懷疑一切」理論。例如亞里士多德曾下結論說,女人比
男人少兩顆牙齒。但事實並非如此。
(2)可以將要研究的復雜問題,盡量分解為多個比較簡單的小問題,一個一個地分開解決。
(3)將這些小問題從簡單到復雜排列,先從容易解決的問題著手。
(4)將所有問題解決後,再綜合起來檢驗,看是否完全,是否將問題徹底解決了。
在1960年代以前,西方科學研究的方法,從機械到人體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兒的方法論進行的,對西方近代科學的飛速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促進
作用。但也有其一定的缺陷,如人體功能,只是各部位機械的綜合,而對其互相之間的作用則研究不透。直到阿波羅號登月工程的出現,科學家們才發
現,有的復雜問題無法分解,必須以復雜的方法來對待,因此導致系統工程的出現,《方法論》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綜合性的方法所取代。系統工程的出現
對許多大規模的西方傳統科學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如環境科學,氣象學,生物學,人工智慧等等。
笛卡兒在方法論中還第一次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第一次引入笛卡兒坐標系。對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理論有很大的作用。
B、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5、米特里:法國電影理論家,被認為是經典電影理論的集大成者。他在其名著《電影美學與心理學》一書中指出:「電影美學就歸結為確定一種形式由於某種內容和某種意圖的關系,怎樣和為什麼優於另一種形式,換句話說,它要在特定情況下為這些形式確立其心理學的依據。」
6、戈達爾:著名導演,法國電影新浪潮運動旗手。
7、塔倫蒂諾:依上下文看應該是指被稱為「鬼才」的美國導演昆汀.塔倫蒂諾。
8、電影批評(film criticism):指對一部影片從鏡頭、構圖、劇本、攝影等方面提出專業性的意見和建議,它是電影理論的一種方式。
9、中國電影人不曾參與電影理論從經典到現代、從本體論到方法論的這一嬗變過程,
10、邵牧君先生並不喜歡所謂電影符號學、性別論、鏡像理論,就好像布努埃爾不喜歡「間代性痙攣影像記號學(The Semiology Of Clonic Image)」一樣。
第一章 被禁忌的電影
本章主要講述美國、歐洲、中國的電檢制度,從古到今、由外及中,對中國本土電檢制度提出討論。個人認為作者倡導用商業方法代替政冶手段對電影進行審查。
1、「......電影,這一相比起其他藝術形式來顯得頗為輕浮的一種寫作......」此句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或者是我多想了,作者只是打一個比方而已。因為電影不是一種寫作,電影就是電影。就像一位音樂家在譜曲,你說他在寫作就不大說的過去,譜曲就是譜曲。
2、電影史上的第一個裸露鏡頭出現在電影《舞會結束後的洗澡》。
3、電影審查制度主要依據四個方面對電影作出分級:性、暴力和恐怖、吸毒、非常態生活展示。
4、美國的電檢制度:
在1915年,美國各州和地方政府就開始成立審查委員會,刪剪和禁映他們認為不好的電影。
出現這種情況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地方政府得到了聯邦法律系統的認可和支持。一家電影公司的一部影片被俄亥俄州政府禁映,該公司於1918年對俄亥俄州政府提出訴訟,將州政府告上聯邦法院。這個案子經過一系列的辯論之後,最後最高法院作了一個裁決,說電影作為一個娛樂產業是不受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表達自由(free speech)限制,電影放映「純屬商業行為」,不能被視為「新聞媒體的一部分或公共輿論之工具」。電影因此無權享受憲法第一修正案對「言論自由」的保護,而須接受州、市政府的預先審查。從而肯定了對於電影進行審查和引導是合法的。這是對美國電影審查制度產生至關重要影響的一個判例。
由於美國整個法律系統是一個案例法系統。其成文法非常簡單,但是每一個案例都具有法律的效力。所以你第一個這么判了,第二個我也就這么判。這個判例一直到1956年關於義大利著名導演羅西里尼的一部影片進口美國受到限制的另外一個判例才基本推翻這個限制。
1922年,為了保證票房收入、「純潔」電影畫面及內容,電影審查委員會開始籌建。這一機構由威爾·海斯(長老會教友、共和黨人,曾任郵政總局局長)領導。1930年,天主教教士丹尼爾.勞德公開宣稱電影正在敗壞人們的道德觀,並起草了一部電影審查法典,這部法典很快被電影工業的巨頭們接受並交由美國製片人和發行人協會(1945年更名為美國電影協會The Mon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MPAA)主席即威爾.海斯執行,所以史稱《海斯法典》(《Hays Code》)。
Hays Code.rar (12.31 KB)
1934年,海斯又成立了具有強制權力的自律機構法典執行局,即海斯委員會(the Hays Commission)。1930年至1968年間的每一部電影都受到《海斯法典》的影響,這部法典絕對倫理化,凡是和性、暴力、非常態生活相關的鏡頭統統封殺,生孩子?NO!裸體?NO!接吻鏡頭不可超過3秒鍾,我想這和美國後來產生的什麼接吻比賽有點關系。再舉一個小小例子,當年瑪麗蓮.夢露在通風口的相片被無數人捧為經典:
《七年之癢》看掉了當時無數男人的眼睛,它就主動或被動的充分利用了《海斯法典》的限制。下面我們看看現行的美國電影分級制:
[ 本帖最後由 124959272 於 2007-4-26 11:29 AM 編輯 ] 1.jpg (7.29 KB)
書影
2007-1-29 11:40 AM Hays Code.rar (12.31 KB)
海斯法典英文版
下載次數: 54
2007-2-9 12:56 PM 1.jpg (27.58 KB)
相片
2007-2-9 01:19 PM 1.jpg (109.9 KB)
美國電影分級制
2007-4-26 11:29 AM
㈥ 戰爭電影觀後感的評語
一直都想看《建國大業》這部影片,但都因為種種原因而錯過了。或是太忙,或是不記得。剛好我們這次的思修課要求寫其觀後感。這樣我們寢室就專門抽出一個晚上在一起觀看了這部影片。
說實在話,看過以後,我並未對這部影片本身有多少感慨之處。當然我不是影評家,對於影片的藝術魅力和價值我沒有多大的興趣和能力去評價和分析。但作
為一個觀眾,像大多數而言,看的過程也是個數數的過程,數什麼呢?其陣容之大,明星之多,也許是這部影片的亮點所在啦。那為什麼如此多的名人大腕願意參與
到這部影片的拍攝,並以能成為其中的一個小角色而驕傲呢?
當然不是因為這部影片的導演有多厲害,而是在於這段歷史。
對於這段歷史,我想很多人都能滔滔不絕,因為裡面有太多的故事,或是讓人振奮,或是讓人激動。。。。。。
回顧過去,自抗日戰爭結束後,我們打破了日本不可戰勝的神話,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我想全國人民都以為黎明已經到來,可這卻恰恰是黎明前的黑暗。
國民黨和共產黨的矛盾由原來次要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這種矛盾表現在政權和勝利果實的爭奪,但他們的方式和手段卻是決然不同,國民黨為了一黨獨裁,開始大
肆殘害民主派人士和共產黨員。像影片中所演,聞一多先生在講台上對著那些進步人士慷慨激揚的演講。大聲號召著「反對分裂,要求團結」這無不讓人感覺到振奮
和激勵人心。可就是這么一個偉大的詩人卻在演講後被國民黨分子亂槍射死在巷道里。我想對於處在民主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說,是無法想到當時的黑暗的。有的只是
對這種畫面的憤慨而已。
對於民國以後的歷史,我是比較感興趣的,看過很多這個時期的史料、人物傳記和影片。因為這是一個處於新舊交替的年代。不管在文化上,思想上,還是生
活方式上都是處於一個過渡的階段,是現代生活的雛形。其人們的復雜性是讓人難以分析和解釋的,是一種很微妙的聯系。我想也許是因為其矛盾之多,在這個時期
而一並而出吧。
對於當時的四大家族,掌握了民國大部分的財富。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當蔣介石之子蔣經國作為督員來到孔家,當時孔家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不顧國家的
危難
,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導致經濟一片混亂,物價橫飛。蔣經國看到此景,也想整頓過,但蔣介石告訴他:整一個孔家有什麼用呢?整個民國都這樣啦。當然這有些
藝術色彩,但確實是預示著民國大廈將傾的趨勢。的確,經濟決定政治,一個國家的根基都沒啦,這個政府也就完了。
對於這段歷史,要講的確實很多很多,每一個人物,他們的故事都是傳奇;每一個事件,都能讓你揣摩出許多東西來。在這里也就不一一列舉啦。
我想看了這部影片後,我想給人最大的視覺反差就是國民政府和共產黨的環境。國民勢力的中心在南方,其政府在南京,可謂物質豐富,環境優越。他們住的
是花園洋樓,其豪華奢侈之景映入眼簾。而對比共產黨所在地-----延安。看到毛主席住的窯洞,看到他吃辣椒的樣子,感覺是那麼樸素、親切。我想大家看了
這部影片肯定記得這么一個場景吧;當國民黨空襲延安時,毛主席正在睡覺,當大家勸他離開時,他毫不在意的說:慌什麼,就算真要炸,也不一定炸到我啊。雖然
是一句簡單的話,卻可以看出一代偉人的鎮定和樂觀。
這部影片,跨越之大,內容之多,情景之簡約。當然是不能反映全部的歷史的;我在這里一千多字的感想,當然也只是冰山一角罷啦。
7
㈦ 意識形態電影批評的方法指的是,分析電影代表哪個
意識形態電影手鏈批評的方法指的是分析電影代表哪個社會階層的利益。根據相關信息查詢顯示畢衫孫,在後現代塌腔主義或後結構主義的理論背景之下,電影領域的意識形態批評與1970年《電影手冊》編輯部發表的運用意識形態電影理論分析影片的經典批評文章《約翰·福特的〈青年林肯〉》密不可分。
㈧ 如何從視聽,主題。敘事的角度分析戰爭電影
視聽:看戰爭場面及音效的真實度、視聽效果感染力的強弱、畫面剪輯是否合理節奏適度
主題:大部分戰爭電影都是講戰爭中的人性、對戰爭的反思,也有人物傳記的戰爭片(《巴頓將軍》、《漢尼拔》),還有一些以戰爭為背景的喜劇,主題其實並不重要,除非主題有新意,關鍵在於怎樣表現主題
敘事:細節是否真實完整(重點不草草帶過,也不事無巨細)、情節是非能很好地表達和突出主題、情節是否吸引人、情節中人物的構造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看完電影後是否有感動,有震撼,或是有愉悅的心情,你自己的感受就是對這部電影的最好評價,你要用心去分析電影里每個方面帶給你的感受,畢竟看這部電影的不是別人,是你自己
㈨ 影評怎麼寫可以拿部電影舉例嗎
可以使用你所寫的類型片或者是同類的電影進行舉例的,影片其實本身是一個個人觀後感,所以這個要求個人在觀看的時候要多多去揣摩電影情節,所以,如果想寫好一篇影評,就需要與他人觀影時的思維區別開來。
電影評論寫作的主要目的是讓讀者大致了解電影的內容。電影評論極大地決定了個人是否想要觀看電影。因此,這種類型的寫作應該足夠詳細,以幫助讀者做出誠實的決定。盡管評論的基礎是詳細闡述電影評論大綱,但它不應該放棄電影的情節或使電影令人愉快的驚喜。
關於電影的觀點需要明確說明,無論好壞。如果評論要簡短,則可以使用星標和分數來表達評論者的想法。因此, 一個優秀的作家應該具備如何撰寫電影評論的基本知識。
例如:完整分析(阿甘正傳)
演員分析:湯姆漢克斯完全符合這個觸,因為他設法表達了對國家的熱愛。他同時描繪了悲傷和喜劇的感受。因此,福雷斯特讓電影得有趣。湯姆漢克斯是一個強有力的演員,這主要是因為他的努力使這部電影變得強大和令人難忘。
㈩ 電影評論的影評知識
特寫:拍攝人像的面部、被攝對象的一個局部的鏡頭。它可使表現對象從周圍環境中突現出來,造成清晰的視覺形象,得到強調的效果。特寫鏡頭能表現人物細微的情緒變化,揭示人物心靈瞬間的動向,使觀眾在視覺和心理上受到強烈的感染。
近景:攝取人物胸部以上的電影畫面。它能使觀眾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種形體動作,有利於對人物的容貌、神態、衣著、儀表作細致的刻畫。
中景:攝取人物膝蓋以上部分的電影畫面。它有利於顯示人物的形體動作,有利於交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加深畫面的縱深感,表現出一定的環境、氣氛,而且通過鏡頭的組接,還能把某一沖突的經過敘述得有條不紊,常用以敘述劇情。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場景全貌的電影畫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個動作和人物的相互關系。在全景中,人物與環境常常融為一體,能創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動畫面。
遠景:是指表現廣闊空間或者開闊場面的畫面的景別,是所有景別中視距最遠、表現空間范圍最大的一種景別。在電視節目中常用於表現地理環境、自然風貌和開闊的場景和場面。
大遠景:通常是從高角度拍攝的畫面,用來做為定場鏡頭或提示寬廣開闊的空間。 聲音:包括人聲、背景音樂、音響
人聲:交代說明、推進劇情、推動人物性格
背景音樂:烘托氣氛、渲染氛圍、深化主題、善於抒情
音響:增加真實感、烘托環境氣氛、抒情言志
畫面:包括人物、景物、道具
人物:視覺的中心,意念的載體
景物:抒情言志、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
道具:刻畫人物性格、串聯故事情節、抒情言志
聲畫結合:包括聲畫對應、聲畫分離、聲畫對比
聲畫對應:有什麼畫面,就有什麼聲音
聲畫分離:聲音與畫面分別敘述,兩者不具備明顯沖突
聲畫對比:聲音和畫面在意義和情緒上形成強烈反差
色彩:塑造人物形象、營造環境氛圍、構成創造思想
色調:分為冷色調和暖色調
冷色調:色環中藍、綠一邊的色相稱為冷色,它能給人以陰涼、寧靜、後退、深遠的感覺。
暖色調:色環中紅、橙一邊的色相稱為暖色,它能給人以溫馨、亢奮、前進、和諧的感覺。
光線:造型作用、表意作用、外畫人物形象 長鏡頭:一段持續時間內連續攝取的、佔用膠片較長的鏡頭,一般時長超過30秒。長鏡頭可以保持整體效果,保持劇情空間、時間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可以如實、完整地再現現實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說服力和感染力;還可以渲染氣氛、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空鏡頭:又稱「景物鏡頭」。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主要指與劇情有關的人物)的鏡頭。常用以介紹環境背景、交代時間空間、抒發人物情緒、推進故事情節、表達作者態度,具有說明、暗示、象徵、隱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夠產生借物喻情、見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氣氛、引起聯想等藝術效果,在銀幕的時空轉換和調節影片節奏方面也有獨特作用。 電影評論的可評之處,可以就其導演的獨特構思、聲音畫面、蘊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時代意義、影視音樂、電影內容、電影燈光照明、電影的拍攝技巧、電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進行評論,評論過程通過結合影片具體內容和影片在構思、結構、技術、人物等方面最為閃亮之處擺出自己的觀點,從而近一步論證。
要寫好一篇影評,首先應當認真觀看電影,並記錄影片中重要的人物、鏡頭等方面,找出影片中最為亮點以及最新穎之處。一篇影評能否吸引人就在其於有沒有不同於別人的觀點,寫出別人一般想不到的內容,可以用兩個字總結「新」「奇」。
常見問題:跑題、講故事、面面俱到、沒有觀點、寫成「豆腐塊」、本末倒置、常識問題、沒有細節。 思想評論:
1.評主題。力求有獨到見解,深入挖掘。《秋收起義》一片多數文章都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義歷史,成功地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斗爭方向。而我根據列寧關於領袖的論述和中央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界定中認識到,影片反映了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領袖在斗爭中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原因與過程,從這一新的視角展開評論(見《銀海珠光》)。
2.評現實意義。也與主題有關,但更側重於現實作用,現實題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對你說》的評論重在黨員幹部的廉政愛民方面,評《離開雷鋒的日子》的《大寫的人》重在新時期學雷鋒的積極意義。歷史影片的評論也要觀照現實。
3.寫觀後感。要聯系現實,融進自我,或是褒揚先進,批語落後,針砭時弊;或是進行自我觀照,尋找差距,激勵鞭策。中小學生的影評文章多屬此類。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寫成「故事簡介+自我對照」,二是要緊扣影片,而不是從影片中抽出一個話題,離開對影片的評論。如評《甲午風雲》的《透過甲午的硝煙》不是泛泛而談「落後挨打」,而是扣緊影片中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內容,聯系歷史事實,結合世界著名海戰,對比聯想,針對當前社會不良風氣發出呼籲。評《南京大屠殺》的評論《城的斷想》圍繞「城」字做文章,從「屠城」、「紙城」、「不設防的城」、「鋼鐵長城」和「國防之城」,扣得緊、放得開、收得攏。
人物評論
這是較為普遍的評論樣式,可分為單一人物評論、同一類人物評論、不同人物的對比評論。收錄在《銀海珠光》中的評《背起爸爸上學》的4篇人物評論各有特色。《細節描寫與宏偉意象》展開了毛澤東與蔣介石的對比評論。《在炮火中升騰的雪蓮》對《紅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個性特點,作出由表及裡、逐層深化的評析。在人物評論寫作中,最好力求不僅評析人物形象的意義,而且要結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獨有的個性,如人物特有的行為、動作、理想、志趣、才幹,從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義,如評《炮兵少校》的《一團寂寞的火》改變了單純著眼於對英雄人物的熱情贊頌,而更多地溶進了新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感慨和思考。
美學評論
1.藝術樣式評論。如《不庄不諧 笑從何來》結合喜劇樣式對影片《甲方乙方》展開評論;《屏幕涌動紀實潮》從紀錄片美學特色分析了優秀紀錄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紅河谷:動人心魄的視覺交響樂》就該片所具有的交響詩式的結構樣式進行評論。
2.藝術風格評論。如《充滿詩情的戰場寫意》通過影片《大轉折》中幾個主要戰斗場面的不同詩意內涵的分析,對該片以潑墨的方式抒發的濃郁的詩情,給人以震顫心弦的視聽感受。對於引起較大爭議的《紅色戀人》,《詩電影的意象美》從電影風格和創新的角度給予肯定。
3.審美特性評論。《對親情與人倫的呼喚》從當代悲劇審美特性入手,指出當代悲劇重在探索人類精神生活的復雜性,喚起人們對人生有價值的東西如親情與人倫的珍視。評《小鬼當家》的文章《「小鬼」為什麼逗人喜愛》結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分析。
電影特性
這類評論寫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如對電影的語言、結構、修辭、懸念、音響、色彩、音樂、攝影、特技、表演、導演等方面的評論。試舉例如下:
1、電影語言評論。《<紅高梁>――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起點和成功之路》。
2、電影結構評論。《復合交融 巧織經緯棗<平津戰役>的結構藝術》。
3、電影修辭評論。電影修辭包括多種手法,如對比、誇張、象徵、擬人等,如《<開天闢地>中的象徵手法賞析》。
4、電影節奏評論。《滿懷深情的韻律美棗談電影的節奏藝術》
5、電影懸念評論。《懸念迭設扣人心弦棗談美國片的懸念技巧》
6、電影音響評論。《摹聲會音皆有情棗中的音響》
7、電影色彩評論。《張藝謀為何偏愛紅色》《在「形式」中強化「意味」》。
8、電影細節評論。《耐人尋味的「納銀密賬」》、《一串閃光的項鏈》。
9、電影表演評論。《眼之魅》
10、電影音樂評論。
以上評論角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互滲透、交合、兼容的。評論的視角可以是復合的,如評論人物,除了上述的評一個人,評一類人,或對立人物的對照分析,也可以就幾部影片或某一類影片中同類人物進行綜合分析,或對某種創作傾向進行評論。如《憂患意識與英雄主義》對美國影片普遍性的主題的分析;「新時期軍人銀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員為什麼不能長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為什麼走紅」等論題是綜合某類影片創作傾向選的。
電影評論的文體樣式可以多種多樣,一般以論文體為主,也可以用書信體、對話體、問答體、隨感錄。也有散文體,散文體多以抒發情感為主,輕靈活潑、文筆優美,但一般缺少嚴密的論證,較少邏輯力量,理論色彩較單薄,在影評百花園中應當允許各種文體樣式存在。 緊扣「電影」與「評論」。
所評論的內容必須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從說明書和報刊故事中尋找。
要抓住電影藝術的特質,評論的對象有畫面感、運動感。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也能獲得對影片的大致了解,認同你的觀點。
要展開評論,明確中心,嚴密地進行說理與論證,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觀點而無論證。
總體把握,細部突破。
首先對一部影片有正確的總體評價,在此基礎選擇一個較小的視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鑒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雲亦雲。
另一方面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樹林。力求寫出鞭辟入裡的專論,不要寫泛論、散論。各類報刊包括專業電影報刊為了搶時效,搞「炒作」,發表的大多是新聞記者根據編導散發的資料摘編的綜合評價,陷入「故事情節+主題思想+藝術特色+演員介紹+拍攝花絮」公式。
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側重於社會意義的評論要注意兼顧影片的藝術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銀幕形象進行說明與論證。有一學生寫《火燒圓明園》的影評,只是對這一歷史事件抒發感慨,全文與影片毫無關系,嚴格講這樣的文章不是影評。
側重於藝術價值的評論要把握藝術表現中體現的思想內涵。
要講究評論文章自身的藝術性。
注重思辯、講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力求新穎、深刻,寧可是「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不要趨同,說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確觀點」。構思立意如同兵家謀略,「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耳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奇制勝。
注意評論語言的生動活潑、形象鮮明,注意句式長短得當、音韻和諧,既要有理論色彩,又要明白曉暢,讓理論文章給人語言美感與動情力量。
評論角度 評主題:1、抗日斗爭,揭露日寇罪行,歌頌人民不屈精神、博大胸懷、崇高人性;2、生命價值與民族命運;3、對和平和期呼喚與社會的發展的期望;4、在人類之愛基礎上不同文化觀念的撞擊與交融。 人物評論:1、單一人物;2、某類人物;3、對比性人物;4、從人物關系評析,如中外、父女、民族與宗族等關系入手。 場景細節:幾次爭論;手榴彈的出現;小刀的運用;幾個人物對死的選擇;照片的作用。 懸念設置:人物命運為主線,將人物經常處於生死關頭,環環緊扣。 矛盾沖突:1、進步與反動、民族解放與法西斯專制;2、東西方觀念;3、宗族。 敘事線索:三種時態,現在時著眼於戰爭與和平的對比,調節情緒、深化主題,給作者一個自由的敘述時空;過去時表現矛盾沖突與情節發展的主線;過去完成時重點在揭露日寇罪惡。 情節與節奏:戰斗高潮與抒情段落的設置;緊張與舒緩情緒的起伏;鏡頭節奏快與慢的轉換。 中外影片比較:與《拯救大兵雷恩》相比,同是以回憶形式講述拯救生命與回歸家園,但《黃河絕戀》避開為什麼救人的爭論,避免說教,容納更多內涵;多種矛盾沖突;群像式人物各有鮮明個性;戰爭與愛情兩條線索推進,更富有抒情色彩。 與《紅河谷》比較:文明沖突的合理性;敘事特色強化故事性;人物塑造在對比中展現性格的發展,注意人物性格的豐富性。 有很多人認為看電影就看電影唄,評什麼?論什麼?但事實上,在你寫影評的同時,也是讓自己回溯在這一個半小時中,你到底看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再爛的片,也是有辛苦培育的工作人員,他們又是用什麼眼光來看?沒人願意製造一部人人唾棄的大爛片,那麼大家口中的爛片是否有可取之處,是否製片、導演、演員們用著不同的想法來拍攝?
這些,當你開始用心寫影評時,你的思路會愈來愈清明,想的范圍愈來愈廣大。不但可以有比他人更多的體會,也能將你的體會帶給大家。
在一篇又一篇的影評中,你將會發現自己的文筆進步了,看電影時能看到更多的細枝末節,能感動到心靈的深處,那麼,你就成功了。
當然,沒人是一蹴而就的(除了你本身是文學創作者外),當我自己回顧一開始寫的文章,也覺得自己的文筆生澀,眼光不夠深入,但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中,發現自己很自然的就長篇大論了起來,當然,依然不夠好
最好的一句話是---- 「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
不是一定要中規中矩地寫影評,正面、反面、側面的見解都是很獨到。化簡為繁,化繁為簡,字字都是精彩。 題目
題目是任何寫作中的第一閃光點,影評也不例外。一個好的影評題目,關鍵在於它能否用於傳遞作者想要在影評中表達的信息。在看完電影後寫影評時,首先要找一個好的切入點,當然,這個切入點就要從題目開始入手了。影評的題目注重創新、新穎,起到讓別人一看見題目就想讀下去的作用。此外,影評題目越短越好,6-7個字為宜。
開端
閱高考語文作文的老師們都有一個習慣閱卷方法,即題目-開頭-(中間)-結尾,如果一位考生的中間部分寫的再好,但開頭卻弄得很差勁,這樣閱卷老師對這位考生的中間內容最多就會大體瀏覽一遍,有的甚至連看都不看,因此,開端無疑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在影評的開頭,可以開門見山地一上來就介紹你所要寫的影片最為亮點之處,或直接寫影片的高潮結局,從而引起讀者的興趣;還可以運用「詩經六藝」中「興」的手法,也就是說,由你想表達的內容聯想到了什麼其他東西可以代表你的如內容;也可以先插入一電影名家的名言,例如巴贊、愛森斯坦等,這樣能為你的影評錦上添花。
中間
這一部分是影評的核心內容。其實寫影評就是寫一篇議論文,因此我們在寫影評時應注意多分析、少敘述,以你想要表達的內容為中心,擺出論據,層層推演,但要注意不要跑題,也就是說,你在影評中分析的內容,都必須要圍繞你的中心。
結尾
我們完成了影評的最主要內容之後不能就此結束,還應當有一個響亮的結尾。在結尾我們首先應該先對影評的主要內容進行一下總結,然後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想,表達一下自己對整個影片的理解;還可以引用名言、托物言志,讓影評有一個好的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