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典反法西斯戰爭電影哪些推薦
最經典的莫過於《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我認為是所有戰爭電影中最震撼人心的,沒有過於血腥的戰爭場面但是通過對猶太人悲催遭遇的描述,展現出的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光輝。
還有幾部經典的 《拯救大兵瑞恩》《狂怒》《無恥混蛋》《帝國的毀滅》這幾部也非常值得一看。
❷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結束日本簽訂投降書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電影《東京審判》。
❸ 中西方對反法西斯電影主題的表達的異同
中西方對反法西斯電影主題的表達的異同
表關上中西方對反法西斯電影主題的表達都是以戰爭為表達媒介,為了更多的展現人性。
里關上中西方對反法西斯電影主題的表達不同的是,中國的大部分反法西斯電影展現的是」戰爭「見證的戰爭。不是沒有血肉的記錄見證,就是偏激的仇視狂怒。西方的大部分反法西斯電影展現的是人見證的戰爭,是帶有感情色彩的,但是那種感情是經過沉澱的。所以有著深沉的理性,為什麼會有戰爭?對和平的渴望;困境中的各種真摯情感;對於祖國忠誠;對於信仰的敬虔等等。
在對於敵人的刻畫上,中西方的差異極大。大部分中國反法西斯電影會把敵人刻畫的十分不堪。愚蠢,膽小、無知常常是標簽。而西方的刻畫,會真是的表現出敵人是偉大的戰士,堅毅的武士等等。其實會有這種差異,一是上面提到的理想沉澱的不同。二是其實中國很多反法西斯電影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法西斯電影電影。只是披著此外殼的為了導演自我表達的娛樂型電影。例如兩部《舉起手來》,其實就是披著反法西斯外殼,純正的」盜與反盜「型喜劇。只是這個盜竊的實施地點放大到了國家。《舉起手來》的宣傳還曾用經典《虎口脫險》做過噱頭。《虎口脫險》講得是一個平民和特遣隊逃脫的故事,以幽默為外殼。內里表達出反法西斯各國的聯合,影片經典橋段太多就不一一例舉了。最後那個斗雞眼士兵射擊飛機的橋段太經典了。從連斗雞眼的人都上戰場,看出了德國人的強弩之末。也表明了希特勒所統治的德國的種族純凈政策的失策。及諷刺了德國在戰爭中後期的思考不全面,的確就像一個不知所措的斗雞眼。
《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紅櫻桃》這幾部反法西斯電影,都是一個人或一小群人在大環境下的故事。用一個故事以篇帶全以點帶面,表現出當時整體的環境的改變。通過人物的行為,感情刻畫。表達出對於戰爭的思考。更多的使觀眾帶入情景,更多的激發觀眾對於劇中人物的感情。
《拯救大兵瑞恩》《風語戰士》《珍珠港》《兵臨城下》《紫日》《黃河絕戀》等電影,是主旨中最展現人見證的戰爭的。《拯救大兵瑞恩》漢克斯最後的犧牲的時候,對著天空的那個微笑。他見證了戰爭,他見證了自由。在最後,墓碑前的那一幕,我們作為觀眾一起見證了尊嚴,見證了愛,見證了信念、見證了希望。《珍珠港》那個叫小孩逃走,指明要轟炸了的日本飛行員,告訴了我們。戰士不是禽獸,戰士一樣是人。之所以會作出非人之舉,往往是因為忠誠和無奈。此刻我們見證了人性。
中西方對反法西斯電影主題的表達的異同。不管表現手法有多麼大的差異,但因為我們都被造為有感情的人。所以那份對戰爭的無奈與惋惜之情是一致的,對於和平的渴望是相同的。戰爭是人的戰爭,所以對於戰爭最珍貴的就是我們的見證。
❹ 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有哪些新電影
紀念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電影:《黑土地上的最後一戰》
作為擁有燦爛悠久歷史的兩個文化大國,中國和俄羅斯在電影產業的合作不僅將極大推動本國電影業繁榮發展,也將為世界電影的多樣性增添濃重色彩。這是中俄兩國文化及電影行業官員與業內人士形成的共識。11月28日,中俄電影座談會在位於北京懷柔的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舉行,雙方就進一步完善兩國電影合作與交流機制進行了深入探討,同時互相推薦近幾年拍攝的優秀影片,「夥伴合作」成為座談會上最高頻的熱詞。
❺ 求反法西斯戰爭的電視劇或電影
黑名單上的人,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兄弟連,鋼鐵蒼穹,王中王,虎口脫險,加里森敢死隊,桂河大橋,萊茵大橋,紅線,血戰硫磺島,父輩的旗幟,虎虎虎,珍珠港,哈特的戰爭,血戰太平洋,以上是歐美的,中國的不計其數,啊哈哈哈
❻ 關於反法西斯戰爭中救猶太人的電影
拯救大兵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利亞姆·尼森 本·金斯基 拉爾夫·費因斯
影片英文名: Schindler's List
影片中文名: 辛德勒的名單
主題分類: 「奧斯卡獲獎影片」
影片分類: 故事片、倫理(生活)片
色彩: 黑白
影片產地: 美國
製片公司: 環球影片公司
影片長度: 195分鍾
第6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導演、 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電影剪輯六項大獎。
劇情簡介: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個國社黨(即納粹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納粹中堅分子。他善於利用與關系攫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然而這些人得到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暫時的安全,作為戰爭產品的生產者而免受屠殺。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的避難所。
然而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也破滅了,他清楚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可怖。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多的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聲稱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須」的工人名單,通過賄賂納粹官員,使他們得以倖存下來。他越來越受到違反種族法的懷疑,但他每次都很機智地躲過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營救猶太人。當運輸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車錯開到奧斯威辛時,他還破費了一大筆財產把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廠。
不久,蘇聯紅軍來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廠里幹活的倖存的猶太人宣布:戰爭結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他們把一份自動發起簽名的證詞交給了辛德勒,以證明他並非戰犯。同時,有人還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子,贈送給辛德勒,在戒子上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全人類。辛德勒淚流滿面,他為未能救出更多的猶太人而感到痛苦。辛德勒為他的救贖行動,已竭盡所能。他的全部財產都已用於挽救猶太人的生命。大雪之中,猶太人目送辛德勒離開了城市。他的義舉將永遠被猶太人們銘記在心。
導 演: 羅曼·波蘭斯基 Roman Polanski
主 演: 阿德烈·布魯迪 Adrien Brody Joachim Paul Assböck Katarzyna Bargielowska Adam Bauman John Bennett Andrzej Blumenfeld Paul Bradley Joanna Brodzik
上 映: 2002年05月24日 ( 法國 )
地 區: 荷蘭 英國 法國 德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評 分: 8.5/10( 31548票 )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TS Dolby Digital
時 長: 150 分鍾
類 型: 劇情 戰爭 音樂
分 級: 瑞典:15 英國:15 西班牙:13 德國:12 智利:TE 法國:U 阿根廷:16 香港:IIA 瑞士:12 加拿大:14A
劇情簡介
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主創人員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以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其本人傳奇式的經歷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雖然他的影片經常被用來和希區柯克作比較,如兩人共有的苦澀乖戾的幽默,強烈的戲劇張力,驚悚元素,關於普通人在一個充滿敵意和荒謬的世界中掙扎的超道德故事等。但他涉獵的電影類型卻比希區柯克廣泛得多。他視自己為「電影界的花花公子」,決心探索各種電影種類的表達可能性。但他的所有作品都離不開一種極度悲觀陰郁的基調,這種情緒可追溯到他童年的創傷經驗。
作為波蘭猶太人和俄國移民的兒子,波蘭斯基1933年生於巴黎,3歲時父母帶他遷回克拉科夫,這個不明智的決定導致了1940年德國入侵波蘭後全家被送往集中營,幸運的是父親被捕前想盡辦法使年幼的兒子得以逃生。戰爭歲月里,波蘭斯基在鄉村流浪,在善良的天主教徒幫助下頑強地逃離了一次次搜捕。也是在這段時間里,他變成了狂熱的電影迷,雖然電影院放的大部分是德國電影,但只有在那些夢幻般的光影中才能夠得到一點安慰和庇護。戰後,波蘭斯基得知母親喪生奧斯維辛集中營,父親則死裡逃生。
美麗人生 Vita è bella, La (1997)
導 演: 羅伯托·貝尼尼 Roberto Benigni
主 演: 羅伯托·貝尼尼 Roberto Benigni
尼可萊塔·布拉斯基 Nicoletta Braschi
Giustino Durano
Sergio Bini Bustric
Giuliana Lojodice
Amerigo Fontani
Pietro De Silva
Francesco Guzzo
地 區: 義大利
對 白: 義大利語 德語 英語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olby Digital
時 長: 122 分鍾
類 型: 喜劇 愛情 劇情 戰爭
分 級: 法國:U 義大利:T 英國:PG 美國:PG-13
劇情介紹: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去籠罩著整個義大利。
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途經一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歧視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
一次圭多騎車上班無意中撞倒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筆,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協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游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喬舒亞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喬舒亞父子,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當多拉和喬舒亞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准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里,千叮囑萬叮嚀讓喬舒亞不要出來,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打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 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里爬出來,站在院子里,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士兵,將他抱上坦克。
❼ 需找一部外國反法西斯戰爭的電視劇,劇中有五個女兵,最後都犧牲了,一個陷進沼澤地里了。請問叫什麼名字
你找的影片是《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具體情況如下:
[編輯本段]影片簡介
片名: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3]
A zori zdes tikhiye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主演: Yelena Drapeko
Yekaterina Markova
Olga Ostroumova
Irina Shevchuk
Irina Dolganova
Andrei Martynov
片長: 188 分鍾
類型: 動作片 戰爭片
地區: 前蘇聯
導演: 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編劇: 1.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 Stanislav Rostotsky
2.鮑里斯·瓦西里耶夫 Boris Vasilyev
上映/發行日期:
東德
1973年5月4日
芬蘭
1973年12月6日
匈牙利
1973年11月5日
語言: 俄語
級別: Finland:K-12
本片獲197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1975年列寧獎金。
幾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帶領下展開了與德軍的戰斗。影片採用獨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戰斗最激烈的時候穿插女戰士們戰前夢幻般的愛情和生活,用朴實的黑白表現戰爭的殘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調來表現女兵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影片結尾處,准尉在女兵們的墳墓前憑吊的時候,觀眾們也都不由自主地為德國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憤慨並為女兵們的犧牲留下熱淚。
斯-羅斯托茨基參加過戰爭的電影導演
斯·羅斯托茨基生於1921年,死於2001年,享年80歲。羅斯托茨基走過了不平凡的人生歷程,他在衛國戰爭中負過重傷,但他以驚人的毅力讀完蘇聯國立電影學院。1956年他推出了描寫農村生活的處女作《土地和人》。此後,他又創作了多部戰爭題材的影片,如《七級風》、《五月星》等。影片《這里黎明靜悄悄》充分展示了羅斯托茨基的藝術才華,由著名作家親自參與改編。
影片根據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創作的中篇小說《這里黎明靜悄悄》改編。瓦西里耶夫生於1924年,寫過劇本、電影腳本和小說,所涉題材廣泛,以衛國戰爭題材最為顯著。他的主要小說包括,中篇小說《伊萬諾夫快艇》、《最後的一天》、《遭遇戰》、《他們可能和我一起去偵察》、《後來發生了戰爭》;長篇小說《不要向白天鵝開槍》、《未列入名冊》;長篇歷史小說《虛實往事》等。瓦西里耶夫回憶說,他當時十分爽快地就把小說託付給了羅斯托茨基,他信任這位導演,喜歡他的影片,認為羅斯托茨基經歷過戰爭,是個真正的士兵。
http://ke..com/view/204200.htm?fr=ala0_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