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編導專業的影評寫作,從視聽語言的角度分析電影《一步之遙》,求一篇影評,謝謝各位了。
電影敘事是以直觀的視覺畫面為基礎來「講述」故事的。因而空間藝術元素――畫面構圖、光線運用、色彩調配等亦成為電影敘事構成的重要元素;就電影敘事與其他敘事體藝術的比較而言, 甚至可以說這些視覺元素才是電影敘事個性的主導因素。可見,電影空間的布局、轉換與節奏變化,都與影片的敘事有必然的聯系。為敘事提供背景和人物活動的場所,是電影空間最基本的審美職能。 首先,在《一步之遙》中,空間最突出的審美職能便是為影片敘事奠定基調。導演通過馬走日的人生起落,揭示了民國時期大上海的喧囂混亂:外表光鮮繁榮,內里污穢不堪,充斥著虛假、背叛和爾虞我詐。影片通過視覺風格的前後反差,揭示了這一點。影片的敘事大體上可分為兩個階段,以花國總統完顏英的死為分野。前半段中,飽滿靚麗的色彩烘托出喧鬧的場景。這時的馬走日在大上海混得風生水起,與紈絝子弟武七一拍即合,而項飛田則作為他的忠實夥伴,與其一起操辦花國大選。這一段的喧囂、浮躁的集中縮影就是花國大選。在影片中,花國大選的舞台空間被打扮得如同百老匯的劇院,用紙醉金迷來形容選舉的氣氛一點都不為過。金光燦燦的舞台上,馬走日與項飛田搭檔主持,其西裝革履的搭配,可以看出明顯的西化傾向。而舞台下的人們,穿著也向舞台上的兩位紳士看齊。馬走日在浮華的氛圍中,享受著觀眾的掌聲,也享受著花國大選按照其事先准備的方向發展。影片後半段則多是晦暗的色調。此時的馬走日成為殺人犯以及眾人茶餘飯後的談資,背負屈辱的馬走日四處逃亡,但他無法忍受眾人對死者完顏英的羞辱,也無法割捨與武六的情緣,這也是他註定悲劇的原因。其中的典型空間莫過於監獄,此時的馬走日成為階下囚,冰冷的鐵窗、牢房構成的狹小空間中,項飛田向其密授逃亡的辦法。而作為交換,馬走日要配合演一場戲,將自己的自尊完全拋棄。此時昏黃的燈光照耀下的監獄,如同馬走日的生命走向一樣暗淡無光。 其次,整個影片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電影創作者通過空間這一視覺手段,帶給觀眾夢境般的體驗。從視覺審美上看,電影空間呈現出多樣性的變化,總的來說,其表現是美的,甚至有某種程度上的童話色彩。如,馬走日與完顏英吸毒後,電影空間營造出濃郁的幻境氛圍,表現了人物精神上的恍惚。當兩人開車來到郊外,在車上賞月時,皎白的月亮越來越拉近鏡頭,而且月球上赫然出現了兔子的巨大陰影,並且月球還向二人翻滾沖來。而兩人飛車向月亮沖去,則是荒唐的頂點,完顏英也因此殞命。又如,當完顏英意外身亡,馬走日跑到武六家,尋找大帥的求助時,影片再次呈現夢境色彩。馬走日看著牆上的彩繪,想起了與武六在一起的日子。二人漫步於沙灘上有說有笑,沙灘的顏色亮黃到刺眼,一切都顯得那麼不真實。而武六僅僅兩腳,就將馬走日兩條腿踢斷,這再一次顯示了這是夢境而非真實。影片最後,被射殺的馬走日從高台上墜落下來時,更是具有鮮明的魔幻色彩。本已被人槍斃的馬走日飛在空中,向觀眾說著一些不著邊際的話,而雲朵從其身旁掠過。本來沒有多高的檯面,馬走日應該早已墜地,這一段的魔幻色彩也充分展現出來。雖然在空間設計上,影片充滿了寫意、浪漫的情調,但影片講述的卻是一個充滿丑惡與殘酷的故事。空間與敘事之間的反差,增強了影片的結構性張力。《一步之遙》的空間建構始終與影片敘事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兩者時而協調統一,時而沖突對立。在對影片審美空間的拓展和審美力度的增大方面,空間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視的。
⑵ 張①某的電影有什麼風格
張藝謀的電影作品在具有第五代導演的電影特色的同時,還具備極強的個人電影特色。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總能感受到他對於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張藝謀導演是真正的將生活融入到電影藝術當中去,從生活中,深入發掘具有現實意義的主體思想,表達他對人文主義的理解,抒發自己的情懷,探究社會歷史變化的歷史淵源和中華民族的心理結構,作品往往都展現出很強的思辨性和創新性。並且,張藝謀導演還通過電影深入的探索社會個體的心理活動,力求表現最真實的民族心理結構,使得自己的作品具有極強的社會意義,引人深思。
首先,張藝謀導演對於色彩的敏感程度,是其他同代導演所無法比擬的,尤其是對紅色,更是情有獨鍾。看過張藝謀導演作品的人大多都能發現,張藝謀導演在影視作品中對於紅色的運用是十分出彩的,比如最早的《紅高粱》中的「高粱酒」、「最後的血紅畫面」,再到《菊豆》中的「紅染布」,又到後來的《秋菊打官司》中的「紅辣椒」,都十分鮮明的在影片中起到了點題的作用,可以說是在張藝謀導演的作品中,沒有平白無故出現的顏色,每出現的一種顏色都是為電影主題或者敘事服務的。色彩是一種極其富有美感的神奇藝術,張藝謀將它運用到了極致,在他的影片中,張藝謀導演可以運用各種顏色的交替變化來進行敘事,比如《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頌蓮身上衣服顏色變化,《我的父親母親》中現實與回憶的黑白與彩色的對比,都是張藝謀在用色彩講故事,並且是講的非常細膩的那種,讓受眾看了之後,不自覺的就被帶入到故事當中去,突然之間就被打動,因為張藝謀導演將色彩在電影中的敘事與造型作用,運用到了極致。
其次,張藝謀導演的作品風格具有濃厚的人文關懷精神。張藝謀導演在電影中,不管主人公的身份地位是怎樣的,他總是通過一種近乎主管的態度去深入探尋劇中人物的心理結構,關心劇中人物的生存環境和命運變化,具有深厚的人文主義情懷。如《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張藝謀導演對表面風光實則不然的皇後形象的塑造,就具備極為深刻的人文關懷,雖然身份尊貴,但仍然逃不出命運的折磨,只能「高貴而卑微」的活著。這也是張藝謀導演作品裡的一大亮點,不論劇中人物的身份多麼高貴和低賤,張藝謀導演總是能站在客觀的角度上,深入的去探究個人命運與社會命運發展之間的關系,在人物與環境的沖突中,去研究和表現深刻的人文主義情懷,因此,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作品風格,具有極強的人文關懷價值。
再者,張藝謀導演的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思辨性和創新性。首先是思辨性,張藝謀導演在電影中表現出的思辨性,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誰對誰錯的方面,他更多的是對於社會和民族心理結構,以及社會人際關系的思辨,通過電影的藝術語言和造型,深入剖析社會經濟環境和民族文化的歷史願意,探索社會歷史變化的內在動力,從生活的最底層,把握人們的心理結構,進而了解整個中華民族的民族心理結構。其次是創新性,張藝謀導演的每一部作品都在創新,他不會拘泥於自己以前的成就,不斷的通過自己的作品,去向大家展示自己心裡的電影是什麼樣子的,特別是2018年張藝謀的《影》,這部作品一舉打破張藝謀只會用紅色的謠傳,張藝謀導演第一次在自己的作品中嘗試以黑白為主的中國水墨風格。雖然以黑白為主,卻將畫面表現的像中國的山水畫一樣舒適,這是他在色彩上的大的突破。類似於這樣的探索還有好多,總之,張藝謀導演對中國電影的發展進行了十分多的有益探索,為中國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很多的經驗借鑒於指導,這才是一個電影人應該去努力具備的一個精神,「探索者」的精神。
最後,張藝謀導演是中國導演的代表,他在吸收借鑒前人的優秀經驗的同時,結合自己的時代經驗,以及對社會的觀察,深入到社會實踐的歷史當中去,展現錯綜復雜的歷史圖景。可能是因為張藝謀導演經歷過「文革」親身經歷了和平社會的「黑暗時代」,所以在他自己的作品中,蘊含著對社會歷史的深厚思考,同時還對中國基本的人情社會特徵的研究,以及對於人物的心理結構探索,都是十分具有現代意義的,並且這些特點都是其他導演很難具備的。
⑶ 誰推薦一些比較好拉片的電影
世界十大禁片下水道的美人魚是日本80年代地下電影《豚鼠系列6》,比較好的一部,講的是關於環保(心臟不好請勿觀看)。還有我比較喜歡真實事件改編的十大禁片的《迷戀》/《迷上癮》。
德國的勞拉快跑/疾走勞拉 講了3個故事,如果~~~結果~~~每種可能性
喜歡罪惡之城,是3個不可能的故事,畫面超贊,北影教學里也有講
韓國情色大師金基德的電影不錯
台灣蔡明亮情色電影也很好
義大利的電影3步曲,我最喜歡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女人的嫉妒心~~ 女主角很美,所以島上的男人喜歡她,女人憎恨她,當女人把她毀掉,直至她變得平庸
我不想回家也是獲獎電影,劇情不錯,人物關於都是關聯的。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可以給我留言,我喜歡看電影,希望可以探討
⑷ 有話好好說的拍攝特點從視聽語言角度說,或者是姜文拍過的電影的拍攝特點。
這是一部比較特別的張藝謀作品,當年的張藝謀還處在創作蓬勃期,影片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張導求新求變的努力,熱情的探索電影創作的方向,嘗試著新的類型和題材,作為一個已經在國際上得到認可的名導,實屬難能可貴。至於後來徹底淪為金錢綁架的商業導演,則是後話。
本片的鏡頭設計有點類似,<諜影重重>系列那種手提攝影式風格,不過因為過分追求這種效果(也或者是因為初次嘗試),最後的效果顯得過於凌亂,沒有章法(諜影重重的鏡頭剪輯迅疾繁瑣,但每個動作和重要點都交代的清清楚楚,快中有序)。
本片有大量的長鏡頭,和幾乎充斥全篇的恨不得把鏡頭頂到演員臉上的特寫鏡頭,給人一種局促、焦躁不安的感覺,很符合90年代以後那種整體社會情緒和人們在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下的表現,在大銀幕上看的話,這種體驗更加明顯和放大,但全片看下來會讓人稍感不適,或有頭暈惡心的感覺,不止一個朋友看過本片後對我說過這種感覺。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風格化的作者電影,影片風格與故事的重合度也還不錯,其他的如表演,配樂等也都可圈可點,很難得的一部「另類的」國產都市喜劇片。後來張又拍了部所謂的喜劇《三槍》,墮落的毫無底線,完全沒了當年的靈動的銳氣和激昂的才情,不知道是江郎才盡還是老了?張導的新作《歸來》今年上映,答案應該會在這部電影里體現一些端倪吧!
⑸ 大聖歸來分析視聽語言
您好,大聖歸來在下方,提取時輸入正確密碼即可。 這是樓主要的資源(請及時下載,以防止失效哦) 密碼:4zu5 下載後,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觀看! 還望及時採納,謝謝! PS:您想知道的看完就能找到答案!
⑹ 求推薦在視聽語言方面比較好分析的電影
十佳動作片1) 英雄本色(1):吳宇森代表作。2) 真實的謊言:阿諾演的最溫情和幽默的電影。3) 生死時速(1):充滿動感,耳目一新!4) 虎膽龍威系列:呵呵他怎麼總是一身傷卻不死啊!!!5) 勇闖奪命島(石破天驚)動作片顛峰作品!演員表演出色。6) 刀鋒戰士(1、2):新式吸血鬼動作片,非常另類和華麗。7) 神秘的黃玫瑰系列:呵呵因為看的時候年紀小,覺得比西部片還經典。8) 復仇:也是羅馬尼亞的老電影,這部影片的槍戰讓人百看不厭。9) 三步殺人曲系列:干凈利落的墨西哥風格槍戰電影。10) 第一滴血(1):有內涵有力度有故事,是史泰龍為數不多的好片。⑺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語言特點
試論《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視聽語言的藝術表達 作者:李懿人 來源:《戲劇之家》2019年第10期 【摘 要】《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是一部讓人眼前一亮的國產動畫片,前期並沒有太多宣傳,上映之後靠口口相傳大獲成功。本文從藝術表達的審美角度,從多個方面對該影片的視覺語言和聽覺語言進行了分析和解讀。 【關鍵詞】《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視聽語言;藝術表達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0-0100-01 一、《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概述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根據《西遊記》改編再創作而成,創作歷時八年,於2015年上映,一上映就獲得了強烈的反響,拿下了9.56億的票房,創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新紀錄。這部動畫片不僅展現了極強的商業價值,其文學價值、藝術價值、技術價值皆可圈可點,可謂是難得的佳作。首先,在改編手法上非常有新意,講述了處於低谷的孫悟空與江流兒並肩成長、最終華麗歸來的勵志故事。其次,在視聽形式上實現了民族傳統文化和現代審美形式的完美結合。最後,在技術層面上應用了三維動畫技術,視覺效果更佳,生動逼真。 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視覺語言的藝術表達分析 (一)角色設定極具創新性。雖然《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是講述的經典傳統故事,但是在角色人物設定上極具創新性,並沒有沿用傳統的人物設定。孫悟空在開篇中不再是那個威武不羈的形象,而是被佛祖封印失去了法力的悲慘形象,此時的孫悟空非常頹廢,患上了「交往恐懼症」,在現實困境中掙扎,最後逐漸克服,重獲自信。這種對於孫悟空的現代化改造更能夠贏得觀眾的共鳴。片中唐僧不再是個成年人,而是一個可愛的小和尚——江流兒,調皮地追著孫悟空問各種問題,雖然有點啰嗦但還是非常討觀眾喜愛,而且關鍵時刻又能分辨是非,行為果斷、勇敢、善良,非常具有正能量,最終幫助孫悟空獲得重生。 (二)角色造型設計應用了民族元素。劇中的反派人物混沌的臉部造型借鑒了京劇臉譜,眼角細長,整體造型採用了黑白色調,展現了中國傳統水墨風格,顯得這個反派人物既邪惡又神秘。而大聖的造型,臉型借鑒了京劇中十字門臉,顯得正義又堅定,服飾設計也採用了傳統民族元素。首先,紅色斗篷、黃金鎧甲,這些紅色、黃色的大膽應用,不僅展現了孫悟空的正面形象,而且還展現了傳統色彩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和黃色是尊貴和吉祥的象徵,
試讀已結束
剩餘2頁未讀,¥3 查看全文
V
⑻ 什麼叫從「視聽語言」的角度分析電影
視聽語言包括狹義的視聽語言和廣義的視聽語言。
所謂狹義,就是鏡頭與鏡頭之間的組合;所謂廣義,還要包含了鏡頭里表現的內容--人物、行為、環境甚至是對白,即電影的劇作結構,又稱蒙太奇思維。在廣義的意義上講,所有的影視作品都是由視聽語言所書寫而成的文章,只不過這文章不再僅僅存在於白紙之上罷了。
(8)歸來視聽語言分析的電影擴展閱讀:
這些方法和技巧來自於人們長期的視覺和聽覺實踐,可以說是完全符合人們的欣賞習慣的。用一句專業一點的話來說就是不用擔心沒有共同的意義區間,因為這些實踐經驗大多來自於人的本性和長期的研究積累。
視聽語言的定義一直以來都是隨著著這門藝術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比如,谷克多認為「電影是運用畫面寫的書法」,而亞歷山大.阿爾諾認為「電影是一種畫面語言,它有自己的單詞,名型,修辭,語型變化,省略,規律和語法」,愛普斯坦人認為「電影是一種世界性語言」。
⑼ 電影《阿甘正傳》視聽語言分析。
視聽語言分析之阿甘正傳
好萊塢一直以來都是電影的王國,大量的商業巨制電影從這里產生,進而風
靡世界。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經典的電影,
《阿甘正傳》就是一部非常
經典的好萊塢大片。
今天我們就從視聽語言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這部經典的作品。
本片改編自一部同名小說,
影片通過阿甘對自己生活的講述,
深層次的剖析
了美國當代歷史,
以幽默的方式對社會現象和戰爭進行諷刺。
作為一部以人物記
錄歷史的影片,
阿甘作為主要線索,
經歷了美國最動盪的一段歷史。
影片也同樣
倡導了美德的回歸,進行正確的精神引導,大力提倡人性關懷和人文主義精神。
它是好萊塢反智潮流電影中的經典名作。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是美國社會的反智情緒高漲的時代。
於是好萊塢便出品了
一系列貶低現代文明崇尚回歸原始闡釋人性的影片。
其中
《阿甘正傳》
便是通過
一個智力障礙者的視角,
描述了美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生活的方方面
面,越戰,政府丑聞,外交,種族沖突„„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與人們
生活的生活狀態——多數人的消極頹廢與盲目熱情。
《阿甘正傳》這部影片就是
讓美國人回顧自己的歷史,
重新審視自己。
阿甘在此片中被塑造成一個天生弱智,
卻具備了人類最優秀美德的人。
他坦盪的面對生活帶給他的挑戰,
在混亂中接受
錘煉,只沖著一個方向奔跑,最終跑向了他的終點。這是一部人生寓言,帶給人
們歡樂的同時,引發了廣泛的思考。
在這部影片中,
人物造型有很強烈的對比。
阿甘的形象出現時一般是清爽整
潔的,
與影片中出現的其他人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湯姆漢克斯成功的塑造
了一個先天性智力殘疾,
卻朴實真摯的阿甘。
幼年時阿甘拙笨,
說話緩慢而堅定,
而成年的阿甘說話滔滔不絕,
包含了一種絕對的自信。
珍妮,
她一直是阿甘的天
使,正因為聽了珍妮的話,阿甘才能永不停歇的跑著。但是與阿甘不同,她的生
活始終是隨波逐流居無定所的,
她從生活上到精神上都是個流浪者,
找不到自己
的位置。
她想成為歌星,
卻只能在街上或者色情酒吧里賣藝,
與一幫狐朋狗友們
吸毒。她的生活中總是充滿了色情,暴力,毒品這些負面因素。所以影片塑造出
的珍妮的形象總是陰暗的,
模糊的。
但是她對阿甘又是真誠的,
所以在影片結尾
處,
珍妮的形象又回歸了初識阿甘時的純潔美麗。
丹中尉,
一開始出場便是狂野
的,
翻臉如翻書,
上一刻還在開玩笑下一刻又在嚴肅的下達命令。
他在戰場上一
門心思的求死,
延續他家族的「光榮」捐軀歷史。
在做完截肢手術後的丹中尉異
常絕望,
他認為生活的希望全都結束在了戰場上,
他本該死在那裡,
對阿甘的救
命之恩完全不領情。
從戰場回來後變得有些神經質,
穿著邋裡邋遢,
說話粗聲粗
氣,宣洩著他的不滿。但是在新年夜裡,他的悲傷抑制不住的外泄,讓觀眾感受
到他真正的內心世界。
後來在海上他與風暴進行搏擊,
又以不屈不撓的反抗者形
象出現。
最後「他和上帝講和」後,
以及在阿甘結婚時出現的形象是溫和的,
這
是他在經歷人生幾大起伏後回歸本性的表現。
影片的拍攝技巧也是很值得稱道的。
在體現珍妮和阿甘兩個人的生活時,
經
常用不同的光效和色調。
在阿甘的生活中,
大量的運用暖調。
而珍妮的生活片段
則運用較多的冷色調。
影片中多次出現阿甘跑步的畫面,
跑步在這部片子裡面算
是出現最多的動作段落。
第一次跑步,
阿甘擺脫了他腿上的支架,
在這一場景中
依舊出現大量的綠色,背景擁有很清晰的輪廓,自然的和諧美麗使人心情明朗。
第二次他得到了橄欖隊教練的青睞,
隨後憑借著跑步這一特長,
為橄欖球隊贏得
了比賽的勝利,
在這一場景中出現了大塊的紅色和黃色,
觀眾席上也是大片大片
的紅色標語,把球場比賽熱烈氣氛烘托起來,讓人興奮。依舊是暖色調為主。隨
後是越戰中他在叢林中奔跑,
救了自己的戰友們。
這里也是使用大量的綠色和黃
色,並且光線充足,線型較為清楚,營造出很好的光影效果。與阿甘的生活段落
色彩刻畫相比,
珍妮的生活環境大部分降低了色彩的明暗度,
表現起其生活的壓
抑,同時體現珍妮本人內心的消極厭世。影片通過這種明暗,色調的對比方式,
暗示了阿甘與珍妮兩人個性的相悖與命運的走向。
而在最後,
珍妮重新回到阿甘
身邊的時候,兩人的內心世界逐漸相統一,珍妮場景的色彩也與阿甘趨於一致,
光效也統一使用了自然光效。
珍妮一身白色裙子向阿甘走來,
色彩又如同兩人幼
年的時候,白色與綠色相間,開闊明亮,充滿朝氣。讓觀眾明白珍妮的生活已經
不像從前一般,
而是以一種更樂觀的方式面對人生,
也喻示了珍妮經歷若干波折
後的精神上的重生。
影片通過對光線與色彩的配置,
更加完美的塑造出人物性格,
也表達了導演的意圖和影片的主題,
具有很強的主觀色彩,
同時能激發觀眾的想
象里,
讓觀眾潛意識的接受這些暗示信息。
色彩與光效的使用也推動了敘事,
增
強影片真實感,加強了影片的觀賞性。
在這部影片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道具,想必也給觀眾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那就是那根飄浮著的羽毛。
這根羽毛也多次出現在鏡頭當中。
影片一開始便以羽
毛作為視線引導,鏡頭追隨羽毛,一直到人物出現。結尾處,羽毛又隨風而起,
飄盪到更遠處。在《阿甘正傳》的一開場,一根羽毛引導觀眾的視線,同時出現
了開場音樂,
鋼琴的輕盈與小提琴的柔美融合在一起,
為「羽毛」塑造出聲音造
型,
也推動著影片的氣氛。
隨著羽毛的起伏,
觀眾感受到的音樂也是如羽毛般飄
忽不定,隨風飄盪,正如生活一般充滿了不確定感,難以預料。而在影片結尾處
又重復出現這一主題,此時,音樂的含義卻多於開頭,有了一份對生活的感慨,
多了幾分感動。生活就像這根羽毛一樣,或隨風飄盪,或落於塵泥,我們無權選
擇它的方向。但是我們有權利選擇如何面對。
在美國的社會中一直存在著種族歧視的問題。種族問題也是《阿甘正傳》中
的一個重要元素。
首先是阿拉巴馬的民權運動,
州長華萊士拒絕黑人入校,
但最
終妥協。
在開往軍營的車上,
觀眾可以看到車上都是白人與白人坐在一起,
黑人
與黑人坐在一起。
阿甘在車上碰上了從前在校車上一樣的釘子。
最後他和黑人巴
布坐在一起,
這也是他在軍營中唯一的好朋友。
巴布的祖先都是做蝦的,
在飯店
里給白人端菜。
在阿甘送給巴布母親股份之後,
人物關系轉換了,
換成了白人給
黑人端菜。種族問題以一個幽默的報復方式呈現處理。
電視在這部影片里成為重要的敘事手段,通過它,展現了美國當代的政治文
化包括阿拉巴馬州民權運動,
華萊士被射傷,
肯尼迪總統接見全美大學生橄欖球
隊,約翰遜總統接見越戰功臣,肯尼迪總統被刺殺,福特總統被刺殺,尼克松水
門事件,
還有登月„„電視新聞經常作為一個剪輯點建立起鏡頭與鏡頭,
段落與
段落只見的關系。
在敘事上,
也承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為我們呈現出美國社會
狀態——暴力沖突嚴重,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國內的真實情況。
聲音是一部影片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人聲在影片中表現為對話和旁白以及
內心獨白,整個故事由阿甘的旁白來講述,阿甘的聲音柔和,平緩,情緒起伏不
大,
娓娓道來,
奠定了整部影片舒緩平實的基調。
幼年時的阿甘,
說話有些木訥,
字字清晰,雖然拙笨但是很朴實。阿甘總是重復「笨有笨的的作為。」,這句話
塑造出了阿甘自信的性格,
而「我更加的思念珍妮。
」這句話貫穿影片始終,
成
為珍妮場景與阿甘場景的剪輯點,
連接兩個人的關系,
推動了情節發展,
也讓我
們看到了一個感情專一,
真誠的阿甘。
而電影音樂,
也記述了這一時代最有代表
性的音樂——搖滾。
電影中的搖滾音樂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幫助影片敘事推進影
片節奏,
也同樣發人深省,
突出了人道精神和人文主義情懷。
音響為影片增添了
生活氣息,阿甘的場景中,總是寧靜的,充滿自然的氣息。而珍妮的場景中,充
滿了城市噪音,
是浮躁而喧鬧的。
這些場景中,
導演想要表達的是對現代工業的
排斥與對自然的嚮往。
影片中關於漫漫人生的種種韻味,苦與樂、生與死、戰爭與愛情、冷
漠與
友誼、成功與失敗,偉大與卑微,值得我們去一輩子細細品味。在我們驕揚跋扈
時,在我們患得患失時,在我們迷惘彷徨時,在我們傷痕累累時,我們想總可以
在滿目的荒謬之中苟活下去,
就沖著阿甘這個理由。
我們還要盡我們的所能,
讓
更多人知道阿甘的故事,
縱然這世界走到盡頭,
必然是消失於無形,
但活著的人
總需
要一縷希望的曙光。或許人生就像那根飄浮的羽毛一樣,要麼飄浮不定,
要麼乘風破浪,但是人生也像那根羽毛承載著我們的希望。
⑽ 《兩個人的芭蕾》 視聽語言分析
在電影語言運用上,語言簡單、直接、明了,傳承著親情,剖析著人物內心世界,使人生意蘊的拓展更顯連續、周密性。影片《兩個人的芭蕾》大膽地運用電影語言即畫外音的應用。影片中一共運用了八次畫外音,畫外音的運用可以使我們不用看太多的畫面,便能清楚了解故事發生的來龍去脈,更容易使我們解讀電影和探尋人物的內心世界。影片第一次畫外音的應用是:每年寒暑假都要去的路是姥姥家,姥姥的美不是穿在她身上的紅旗袍,也不是她的歌,到底美在哪裡呢?影片便在畫外音中開始了。了解人物與情節的同時,為我們設置了懸念,讓我們去觀察,去發現姥姥到底美在何處,並積極地引導著我們去探尋人生的意蘊。畫外音的運用使人生的意蘊在影片的發展過程中更顯拓展與美化。在艱苦與樸素中,我們感悟出人生意蘊的拓展,我們感悟出主題凸現出親情的幸福與偉大。自然的敘述方式。選擇什麼樣的主題,是一部電影創作的起點,而選擇什麼樣的敘述,則是一部電影成敗得失的關鍵。在一定意義上,電影作品的題材愈嚴肅、深刻,便愈要求故事敘述的客觀自然——敘述者藏於事件背後,隱蔽自己的情感、風格,讓事件自己去敘述。正因為如此,《兩個人的芭蕾》這部影片的敘述才不致給反映生活的材料加上主觀意志或個人見解,也才可能展現生活的原貌,揭示出事物的本質,給觀眾以具體可信感。這也正如伊芙特·皮洛所說的:「對事物的觀察越少受個人情感的影響,揭示的現實就越豐富。」影片本表現倪萍所扮演的母親形象的無私和偉大,零亂毫無頭緒,女兒的見聞卻像一根線將散落的珠子穿結在一起,使觀眾能夠深入影片,探尋主旨。導演還有影片中通過母親、孟奶及老金婆子等人的生活對白作為補充,輔助影片的敘述,使故事趣味盎然。其中倪萍所扮演的母親的語言幽默風趣,既增強了敘述的趣味性,又增強了影片的可看性。這種自然的敘述方式將人物活動、心理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容易讓觀眾入戲,與演員置換角色並產生共鳴。含蓄的視覺象徵。與這種自然的敘述方式相輔相成的是本影片含蓄的視覺象徵。這部影片中可以解讀為象徵的視覺畫面是含蓄的,不明顯的,不生硬,不做作,沒有人為痕跡。它們能揭示故事的主題,是這部影片本體所必須的。如影片中母親背著剛出生不久的女兒深夜在小巷中穿行的場景,整個畫面構圖上給人的視覺感很差,有亮光的地方比例很小,牆周圍陰影部分比例很大;主色調本身很冷,只有牆燈上的中心區域很暖。當母親走過來時,導演採用了景深鏡頭,使暖色調增強,這可以表現出母愛的無私,對子女關懷的無微不至,樂此不疲,讓觀眾感受到每一個幼小脆弱的生命,都是在母愛的呵護、牽引下堅強起來、羽翼漸豐的。周圍的環境相對於母女倆是冷漠的,通過對比更能體現出暖的可貴。這是含蓄的視覺象徵,並且是以事實為基礎自然而然地呈獻給觀眾的。此時畫面上的小巷是實實在在的客觀存在,卻又被主人公們賦予了思想情感,使這一細節鮮活有色,發人深思。當母親背著女兒挨家挨戶收水費時,村民給她錢後紛紛關門,將母親冷在門口。為了更加深刻地表現鄉人的冷漠與母親工作的艱辛,導演在鄉民家採用框中取景的方式,只將門開了一條縫,其畫面空間感不禁使人感到窒息,感到壓抑。此時屋內光線很暗,聲音很靜,屋外光線很亮且母親的聲音清脆響亮。通過這一冷一暖、一靜一動,影片創造出深刻的意境。聲畫的巧妙運用。這部影片在聲音運用和畫面組合上也是恰如其分的。如影片開始後不久表現母親挑水、洗頭、穿紅旗袍來等待德貴歸來時,導演採用高速鏡頭,此時只有倒水的聲音。等母親得知德貴去世的消息後,鏡頭突然切到水缸,此時導演採用搖鏡頭的方式來表現母親砸水缸的場面,聲音十分繁雜:水缸被擊碎的聲音加上她的喘息聲,不停在觀眾面前呈獻,讓觀眾感受到母親內心的失落與憂傷。當母親為了使女兒能走路,讓她學跳芭蕾舞時,這時人物沒有對話,只有抒情音樂響起,而母親因勞累過度摔倒後,臉部血流不止的特寫鏡頭呈示給觀眾時,陳導演又通過高速鏡頭對女兒手中的玩線落地進行了特寫,表現出女兒的驚慌與恐懼。當女兒依照母親指示關窗關門,因受刺激學會走路時,這時女兒與母親一起躲在地上,導演採用頂攝將畫面呈示給觀眾的同時,抒情音樂響起,聲畫並茂,渲染了輕松喜悅的氣氛,表現出母女倆內心激動振奮的心情,並且直接激發了觀眾的理性思維,從而使音樂成為深化主題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