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以下哪些導演是日本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

以下哪些導演是日本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

發布時間:2023-02-15 10:00:56

㈠ 新浪潮電影運動中,誕生的大師都有哪些

新浪潮電影運動,他誕生了非常多的一些大師,比如其中就有奠基人克勞德夏布洛爾還有戈達爾特呂弗,他們都是這場運動裡面所誕生的大師級別的導演。

新浪潮電影運動,它主要是從法國開始的,但從此以後世界各地包括日本,加拿大英國等一些法國等一些國家,他們都開始了相同的或者類似的運動,他們中間這些人有的是從電影學院畢業的科班生,有的是因為一些特殊的經歷結果與電影相遇了。比如這裡面就有一個大師叫特呂佛,他就沒有上過電影學校,也沒有受過如何拍攝電影這方面的專業訓練,而他們對於電影的認識完全是通過看一些電影才知道的,雖然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拍攝一部電影,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看一些非常不好的電影,從這些電影裡面他們知道了一個好的電影不應該怎麼去拍攝。

㈡ 《如父如子》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如父如子》([日] 是枝裕和)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nZsjmwReWLnmmpHZPFSyhA

提取碼:6qhf

書名:如父如子

作者:[日] 是枝裕和

譯者:丹勇

豆瓣評分:8.9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4

頁數:298

內容簡介:

當意識到孩 子也在注視著自 己時,那一瞬間,便懂得了什麼是如父如子。

至今為止都過著一帆風順的人生的野野宮良多,是大型建築公司里的精英社員。他和妻子綠結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兩人共同養育著聰明乖巧的兒子慶多。本以為平靜生活將一直持續的三人沒有想到的是,一通來自慶多出生醫院的 電話將這個小家庭卷到了風口浪尖。面對命中註定的血緣與日夜相伴的親情,良多驕傲又脆弱的內心搖擺不定。兩個家庭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前。分分秒秒,經年累月積淀下來的父子親情,早已超越了血緣的羈絆。

作者簡介:

作者:[日]是枝裕和

日本當代電影大師,1962年6月6日出生於日本東京,是「新日本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被譽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1995年執導電影《幻之光》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導演新人獎及最佳攝影獎。是枝裕和擅長以細膩的手法,在平凡的事中拍出生活的味道,在生活中悟出人生的道理。

導演電影作品包括:《無人知曉》《空氣人偶》《奇跡》《如父如子》等。小說作品包括:《如父如子》《步履不停》《奇跡》《比海更深》等。

譯者:丹勇

專業日語翻譯,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系本科,曾從事外交部高級翻譯工作,多次參加國際級峰會,擔任同傳翻譯。

㈢ 日本新浪潮的簡介

日本新浪潮,也被稱為「松竹新浪潮」。最早見於1960年6月5日號的《讀賣周刊》,記者長部日出雄和大沼正為配合大島渚的《青春殘酷物語》首映式所做的專題報道《日本電影的「新浪潮」》。文中採用了當時正在法國風起雲涌的「新浪潮運動」這一時髦詞彙,將大島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三人為代表的松竹新晉稱作「松竹新浪潮」和「日本的新浪潮」,此名詞因富有時代意義而立即被各大報章轉載。
大島渚、松本俊夫、吉田喜重、筱田正浩、寺山修司、鈴木清順、今村昌平、增村保造構成了日本新浪潮的主力陣容,因為這些年輕導演大多來自日本的同一家電影公司——松竹電影公司,於是「日本新浪潮」也被稱為「松竹新浪潮」。
起始時間
狹義的日本新浪潮,以《愛與希望之街》公映為起點,以《日本的夜與霧》被松竹首腦停映,大島渚等人退出松竹,自組「創造社」為終點,壽命只有短短3年(1959~1961年),幾乎與轟轟烈烈的「安保斗爭運動」共存亡。
廣義的日本新浪潮,則歷經20世紀60年代的熾熱和70年代的嚴寒,苦撐到1983年,以寺山修司的死而結束。

㈣ 日本新浪潮

指的是60年代前半期松竹出身的電影導演們。
大島渚是日本新浪潮發端的第一個關鍵人物。1960年他連續推出《青春殘酷物語》和《太陽的墓場》,之後拍攝了一部足以影響日本電影史的作品《日本的夜與霧》。這部影片並非技法如何高超,而是其主題之尖銳、影響之廣泛,都對日本電影有著深刻的推動力。該片以「安保斗爭」為背景,描寫了學運中失敗的年輕人,正好與當時日本與美國簽署安保條約呼應,引起大學生普遍高漲的反美情緒。
在《日本的夜與霧》上映期間,社會黨委員長淺沼遭右翼行刺,城戶四郎敏感地意識到「松竹」不該在此風口浪尖拋頭露面,所以四天後影片立即停映。大島渚大感憤怒,離開「松竹」,成立了一家獨立運作的電影公司「創造社」。受大島渚的魄力和獨立精神所感染,「日活」的今村昌平和「大映」的増村保造等大公司的導演,都積極開拍富有個人風格和時代烙印的新電影,力求與上一輩導演的作品拉開距離。
如今所謂的日本新浪潮,來源於「松竹新浪潮」。最早見於1960年6月5日號的《讀賣周刊》為配合《青春殘酷物語》首映所做的專題報道——《日本電影的「新浪潮」》一文將大島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三人視為「日本新浪潮」之「三傑」。這個富有時代感的名稱立即被各大報章轉載,廣為傳播。

特點 對性的描寫嚴肅而貫徹始終,甚至具有一種悲憫的色彩;對性愛本能的觀照,更是成為他獨特藝術思想的璀然綻放。
異化的情慾與情慾的儀式化
時政:流貫情慾的背景指涉
死亡傾向:情慾的反動與定格

依照存在主義的觀點,精神只有面臨死的照亮才能領悟自己的本真存在,才能明了世界賦予存在的意義。死常常被用來證明人應當如何活在世界上,以及活在世界上的意義。在大島渚的影片中,不管是狂熱的性愛,還是偷情帶來的緊張快感,最後都走向了寂滅。但或許是受到桃色電影大師神代辰巳的影響,這種或壯烈、或解脫的寂滅,遠遠不是悲劇的、無可奈何的被迫,不是肉體快感的終結和反動,而是主動抉擇的瘋狂結果,是供奉於情慾之前的香火,是對於肉體之樂的終極祭奠。
薩特曾經在對性慾的分析中指出,性慾是存在和虛無這一最中心主題的頂點。那麼,如果不能在電影中表現人的性本能,大島渚的故事片似乎就會從存在滑向虛無的境地。作為日本新浪潮電影的旗手,大島渚具有革傳統電影之命的意義。但是,另一方面,他卻在以性表露的手法,潛回「菊與刀」這種日本民族根性的扭曲情結——性之交融有如菊之怒放,性之終結有如刀之殘暴。

㈤ 關於日本導演熊井啟的介紹,最好有中文和日文的對照,越詳細越好

熊井啟 日本導演
熊井啟(1930—2007)Kumai Kei
1930年6月1日,熊井啟出生於小富的地主之家。母親賦予了熊井啟濃厚的書卷氣。1953年他從信州大學文理學部社會系畢業,隨後進入電影界,從底層開始做起。
當時日活公司因為重開製片業,機制靈活很多,新跳槽進來的年輕人如今村昌平、鈴木清順,一躍當上了導演,還被冠以「日本新浪潮」的頭銜。熊井啟是戰後第一批大學生和第一批進入電影界的精英之一,他比別人都要早進日活公司,卻仍然按部就班地跟在田坂具隆、阿部豐等師傅的屁股後邊,老老實實地熬著副導演的日子。直到1964年,日本新浪潮行將落幕,熊井啟才推出處女作《帝國銀行事件·死刑囚犯》。
影片以1948年真實發生的事件為原型。帝國銀行大廈東京椎名街支行16名職員被人蓄意欺騙服下劇毒的氰化腈,導致其中12人死亡。警方隨後指控一流蛋彩畫家平澤貞通有罪。熊井啟在這部影片中採取了一種對於政府判決高度質疑的態度,聲援被判了死緩的嫌疑犯,認為這是強勢力量的栽贓。他在影片中提示了這樣的背景:美國圖謀利用731部隊和南京1644部隊進行劇毒物活體實驗的數據,避開軍事法庭的審判,釋放了相關戰犯。
熊井啟尖刻地指出:「政治干預藝術活動十分危險……應該把如何爭取表達的自由和抵制政治干預的問題作為一個迫切問題加以考慮。」熊井啟的拍攝常常和政府、業界高層等強勢力量緊張沖突。《日本列島》完成後,日本警視廳曾強硬要求剪掉一部分帶點性愛鏡頭的關鍵戲,理由是過於猥褻;《黑部的太陽》是由分屬東寶的三船敏郎和日活的石原裕次郎這兩位大明星投資,由屬於日活公司的熊井來拍攝,這種獨立製片的方式直接影響到電影公司的經濟利益。日本五大電影公司於是以三人違反「五大公司協議」(五社協定)為名,逼迫熊井啟妥協。導演《朝霞的詩》時,又因在外景地拍攝裸體鏡頭有礙觀瞻而被要求寫檢討……當然,作為生帶反骨的戰後電影精英之一,熊井啟不但沒有照做,還對強勢進行了嘲笑。這種反骨還促使他批判老前輩小津安二郎:「公司說什麼,小津就照著做什麼,簡直像個『小姐』。」
這種反叛的態度使熊井啟無論從藝術上還是商業上都列席於現代日本電影大師的群體中:自《帝國銀行事件·死刑囚犯》獲得日本劇作家協會獎,《海和毒葯》獲柏林銀熊和評審團大獎,《千利休·本覺坊遺書》獲威尼斯銀獅獎;《黑部的太陽》在1968年上映時,打破了由《東京奧林匹克》保持的國產電影上座紀錄。
1971年秋天,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時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辦公室主任的白土吾夫安排了包括熊井啟的一行人訪華,參加慶祝建國22周年的慶典活動。熊井啟自幼讀過不少漢籍,「當我沉浸在戰敗的痛苦中時,正是以杜甫的《春望》為代表的多首詩篇慰藉了我蒼涼的心」。這一次,他終於親自踏上了玄奘翻譯經文的大雁塔那嘎吱嘎吱響的舊梯。他站在滄桑的城牆上,堅定地認為自己的這次西安之旅是在「尋訪我的心靈故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周恩來的親自接見後,周恩來談到了不少有關國家政治和祖國統一的問題,熊井啟不禁萌生了日本電影應該表達贖罪心理的思考。回國後,他開始構想拍攝大型紀錄電影《中華人民共和國》,並立即著手寫出了厚厚的劇本,交給與中國聯系頗多的朋友們幫忙。因為特殊的時代關系,這一夙願最終流產。在不久之後的1972年,來自義大利的共產黨員、電影導演安東尼奧尼拍出了他的《中國》,隨後就被指責為「惡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
1980年,熊井啟終於尋找到一個機會,表達他對中國的深厚情感。這就是改編自著名文學大師井上靖同名原作的《天平之甍》(1980)。這是一個關於鑒真東渡的故事:來自日本的榮睿法師和一眾留學僧,祈請鑒真大師東渡傳授佛學。被留學僧人的熱情所打動,鑒真克服重重困難,輾轉多途,在年老眼瞎的時候終於東渡成功。熊井啟請出了常與小津安二郎等人合作的依田義賢捉刀,並通過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中島健藏和白土吾夫等人的努力,得到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司徒慧敏先生的支持。劇組得以在揚州、蘇州、桂林和海南等地實景拍攝。為了重現大唐盛世的宏偉宮殿,他甚至在故宮的太和殿取了景。他成了建國後得以進入故宮拍攝的外國導演第一人。
熊井啟是在籌備作為紀念作品的影片《破獄》時突然病逝的。2002年的《大海見證》成為他的遺作,盡管那不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
原文來自網路:http://ke..com/view/1581286.htm

===========================================================
熊井啟
出典: フリー網路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 (2009/01/30 17:24 UTC 版)

熊井 啟(くまい けい、1930年6月1日 - 2007年5月23日)は、1960年代から2000年代にかけて活動した日本の映畫監督。妻はエッセイスト、ポプリ研究家の熊井明子。

多くの監督作が『キネマ旬報』ベスト・テンの第1位となり、ベルリン映畫祭やベネチア映畫祭の各賞を受賞した。社會派の作風で知られ、歴史物も手がけていた。

目次
1 経歴・人物
2 映畫作品
3 テレビドキュメンタリー作品
4 テレビ出演
5 著書
6 関連項目
7 參考文獻
8 外部リンク

経歴・人物
長野県南安曇郡豊科町(現安曇野市)に、地主の父、元教師の母の息子として生まれる。舊制松本中學(現長野県松本深志高等學校)、舊制松本高校を経て新制の信州大學文理學部へ入學。大學時代は演劇と映畫の日々を送っていたが、関川秀雄監督の誘いで、卒業後は獨立プロの助監督へ。さらに1954年日活撮影所監督部に入社する。そこで久松靜児、田坂具隆、阿部豊、牛原陽一などの助監督に付くかたわら腳本家としての仕事もこなす。

1962年に明子夫人と結婚。1964年、帝銀事件を描いた『帝銀事件・死刑囚』で監督デビューする。その後の『日本列島』も含めて、骨太な社會派ドラマを作る監督として評判を高めた。

その一方、1968年には、三船プロダクションと石原プロモーションが共同製作した超大作『黒部の太陽』を監督。製作は五社協定が支障となり難航し、熊井も1969年に日活を退社するが、興行的には大ヒットとなり成功作となる。

1970年からはフリーで映畫監督を続け、1974年には田中絹代が元「からゆきさん」を演じてベルリン國際映畫祭主演女優賞を受賞した『サンダカン八番娼館 望郷』を撮り、重いテーマを扱いながら、重厚な人間ドラマを完成させた。

1986年、遠藤周作原作の『海と毒薬』でベルリン國際映畫祭審査員特別賞(銀熊賞)を受賞した。

その後も社會性の強いテーマを內包した作品を立て続けに発表し、獨自な世界観を確立し、いわば昭和時代を代表する社會派映畫監督として知られた。

2001年、「松本サリン事件」を題材にした『日本の黒い夏—冤罪』でベルリン國際映畫祭國際功労賞を受賞した。

2007年5月18日早朝に私邸の敷地內で倒れているところを発見され、搬送された病院で意識を回復したものの、5月23日午前9時51分、クモ膜下出血のため死去。遺作は2002年に監督した『海は見ていた』。

2007年7月11日、東京・青山葬儀所に於いて『お別れの會』が催された。

吉永小百合の母・和枝が自著において名指しで痛烈に批判したことがある。

映畫作品
帝銀事件 死刑囚(1964年)
日本列島(1965年)モスクワ映畫祭招待作品
黒部の太陽(1968年)
地の群れ(1970年)ベルリン映畫祭コンペティション參加
忍ぶ川(1972年)モスクワ映畫祭コンペティション參加
朝やけの詩(1973年)ベルリン映畫祭コンペティション參加
サンダカン八番娼館 望郷(1974年)原作:山崎朋子 ベルリン映畫祭銀熊賞・主演女優賞、米アカデミー賞外國語映畫賞ノミネート、アジア映畫祭グランプリ
北の岬(1976年)原作:辻邦生
お吟さま(1978年)モントリオール映畫祭オープニング作品
天平の甍(1980年)
日本の熱い日々 謀殺・下山事件(1981年)ベルリン映畫祭コンペティション參加
海と毒薬(1986年)ベルリン映畫祭審査員特別賞、ハワイ映畫祭コンペティション參加
千利休 本覺坊遺文(1989年)ヴェネチア映畫祭監督賞、シカゴ映畫祭銀賞
式部物語(1990年)モントリオール映畫祭芸術貢獻賞
ひかりごけ(1992年)ベルリン映畫祭コンペティション參加
深い河(1995年)モントリオール映畫祭エキュメニカル賞、インド映畫祭招待作品
愛する(1997年)モントリオール映畫祭コンペティション
日本の黒い夏—冤罪(2001年)ベルリン映畫祭特別功労賞、モントリオール映畫祭招待作品
海は見ていた(2002年)サンセバスチャン映畫祭コンペティション參加

テレビドキュメンタリー作品
われらの主役(1976年)東京12チャンネル(現:テレビ東京)
『不世出の大打者・王貞治』(1976年10月18日・10月25日)放送

テレビ出演
ウチくる!?(フジテレビ) - 奧田瑛二の回の特別ゲスト

著書
『映畫と毒薬』 キネマ旬報社、1987年
『映畫の深い河』 近代文芸社、1996年、ISBN 9784773350784
『映畫を愛する』 近代文芸社、1997年、ISBN 9784773362008
『日本の黒い夏 冤罪・松本サリン事件』 岩波書店、2001年、ISBN 9784000242028
『黒部の太陽』 新潮社、2005年、ISBN 9784104746019

関連項目
Category:熊井啟の監督作品

參考文獻
「訃報」『キネマ旬報』2007年8月上旬號、キネマ旬報社
「蓋棺錄」『文藝春秋』2007年8月號、文藝春秋
---------------------------------------------------------
原文出自Weblio辭書:http://www.weblio.jp/content/%E7%86%8A%E4%BA%95%E5%95%93

㈥ 日本新浪潮的代表人物

新浪潮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為大島渚,他的作品《青春殘酷物語》(1960)、《太陽的墳地》(1960)、《日本的夜與霧》(1960),被認為系受法國新浪潮影響的日本新浪潮電影,大島被評論界稱為新浪潮派的旗手。日本的新浪潮在追求新的表現手法上與法國新浪潮有共同之處,但前者較之後者更側重於政治性。
與大島同時期的新人還有吉田喜重和筱田正浩,他們三人先後脫離松竹公司,同日本藝術劇院協會(創辦於1963年,簡稱ATG)合作,大島拍攝了《絞死刑》(1968)、《儀式》(1971),吉田拍攝了《愛神十虐殺》(1970),筱田拍攝了《情死天網島》(1969)、《沉默》(1971)。
評論家們將ATG作品的特點歸納為「拋棄古典的電影技巧,對現實明辨是非,探討人的精神,特別是探明日本人的精神構造」。這類影片在電影界內部雖受重視,但不為一般觀眾所歡迎。
新浪潮三傑:大島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並成為日本新浪潮三傑。

閱讀全文

與以下哪些導演是日本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忠貞的代價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423
五一最新電影預告 瀏覽:858
二戰俄羅斯電影音樂剪輯 瀏覽:292
電影掃黑片段 瀏覽:601
宋仲基最新電影 瀏覽:34
買票電影票軟體哪個好 瀏覽:19
暮色大電影資源 瀏覽:364
麥克在看電影英語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962
微電影巢 瀏覽:315
電影蝴蝶公墓資源 瀏覽:848
經典國外電影音樂 瀏覽:236
百度搜不到的五個電影網站 瀏覽:325
戰爭搞笑小孩外國電影 瀏覽:303
美國愛情電影音樂題材 瀏覽:83
微信賣電影看 瀏覽:513
電影視頻岀現評語如何去掉 瀏覽:902
電影特效最好的軟體手機版 瀏覽:477
能實現放電影的游戲嗎 瀏覽:397
對於微電影的理解 瀏覽:723
如何下載80s網的電影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