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找一個大陸農村學校的電影
《看上去很美》,不是農村是城市的
劇情介紹
方槍槍是個一直由奶奶帶著的3歲男孩兒,一下子被當軍人的爸爸丟進了幼兒園這個集體的環境里。生存的本能使他仔細地觀察這一新環境並盡可能迅速地溶入這個新的社會里。慈眉善目的唐老師讓他感到親近,而不苟言笑的李老師則讓他感到恐懼。小朋友們一個人一個性格,方槍槍試圖接近他們、了解他們,本能地尋找著自己的盟友。他很快就和陳南燕陳北燕兩姐妹成了朋友。
這個有著幾百個三四歲孩子的幼兒園,是一個建立在獎懲體制下的集體主義小社會。孩子們為了得到成年人的贊許和同齡人的羨慕、認同,都努力遵守幼兒園的各種紀律,為自己爭得更多的小紅花。得到5朵小紅花,即最多的小紅花,是方槍槍的最大願望,為此他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克服了各種各樣的個人習性,但他總也得不到5朵小紅花。對於方槍槍來說,障礙越大,慾望則越強烈,他明裡暗裡都在使勁兒。但一個突發事件讓方槍槍變了,變得內向了,也對小紅花失去了興趣。他更願意和比他稍大一點兒的陳北燕一塊兒玩,兩人一塊兒編故事,背著小朋友給他起外號、畫像,一起篡改幼兒園的游戲和游戲規則……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方槍槍變得有些平庸,但看起來他樂在其中。有天晚上他做了個怪夢,第二天醒來,他開始告訴別的小朋友李老師是一個吃人的大妖怪。每個人都相信了方槍槍,並把方槍槍當成了他們的英雄。方槍槍和陳北燕成了孩子頭兒,享受著其他孩子們的擁戴和尊敬。在李老師和園長的幫助下,孩子們很快識破了方槍槍的謊言,孩子們都不再理他,甚至他的好朋友陳南燕也在躲著他,他被孤立了……
夜晚他睡在了室外的一塊石頭旁邊,任憑老師如何的呼喚他的名字。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一句話評論
一部勇敢的、表達自由的電影。
——美國《新聞周刊》
盡管張走到了地上,但《看上去很美》彷彿並沒失去直面現實的勇氣,以異常獨到的視角探討了孤獨與自由的問題。
——BBC電影評論
《看上去很美》是老少咸宜的,老人可以在影片中看到歷史,年輕人可以在電影里看到自己。
——《新京報》電影評論
一部以兒童的眼光看兒童的世界的電影,裡面無非是一些小孩兒生活在幼兒園里吃喝拉撒睡的瑣事。
——DVD評論
裡面的小朋友太可愛啦,笑得我不行了。喜歡小孩子的人一定要看看。
——徐靜蕾
《看上去很美》這部電影「光芒四射」,直逼十年前他本人作品改編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王朔
特色影評
這是方槍槍生命里第一次和外面的世界交手——幼兒園。 這個陌生的地方有種統一的標准正統治著所有的小夥伴們,就是貼在每個人名字後面的小紅花,方槍槍憤怒了:不會自己穿衣服就得不到小紅花嗎?尿床是我自己能控制的嗎?這是什麼狗屁道理?方槍槍號啕大哭,他孤獨,他不懂這世界的規則,然而漸漸的他發現,在周圍的小生命之間,有一種自由的情感正悄悄的奔放著,在那個靈魂主宰的內心世界,他無拘無束。於是方槍槍開始散發生命的熱力與無窮的幻想,他脫下女孩的褲子給女孩打針,把小紅花當成禮物送給他鍾情的女孩……「老師是吃人的妖怪!」,方槍槍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她,而她又告訴了他,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沒有睡覺的孩子們開始行動了……
那一天和今天一樣陽光燦爛,對於長大的我們來說,現實的生活像往常一樣乾燥,每個人帶著一顆乾燥的心臟,匆忙趕往下一個目的地,生活正常的令人麻木,因為你,和我,早已經掌握了一種不言而喻的方法去面對現實,甚至在這種方法運用久了之後,你可能已經想不起來到這世界的最初,你曾經怎樣的掙扎過,而就是這平常的一天,對於《看上去很美》的小主人公方槍槍來說,卻是那麼的不一樣,他和你一樣做了一晚上的夢,所不同的是,當他在幼兒園的集體宿舍醒來,他發現自己又尿床了,怎麼辦?方槍槍知道自己將再一次得不到老師獎勵的小紅花,他哭,他鬧,他要造反,他是老師眼裡的壞男孩,對於他來說,幼兒園是他面對的第一個完整的社會,也是第一次,他打算用行動去挑戰這個世界。
由王朔的原著改編,張元導演的《看上去很美》,將在這個春天和我們見面,這部已經入選美國聖丹斯電影節競賽單元和柏林電影節的電影,將和電影里的孩子們一起,為我們帶來一次溫暖而百感交集的生命旅程,被西方影評人稱作「電影界的壞男孩」的張元,也在沉寂三年之後,為中國的電影觀眾們帶來一部富於情感與自由奔放的作品,以極其開放的創作心態和豐富的表現力拍出了令人捧腹又傷感的主人公方槍槍,那些奔跑中的孩子們釋放了觀眾的情感與天性,更震動你久已平靜的心靈。原作者王朔認為《看上去很美》這部電影「光芒四射」,直逼十年前他本人作品改編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而西方觀眾則評論說:「令我想起自己曾經也是個戀愛過的孩子。」
你依然在做夢嗎?也許依然還有幻想?你覺得自己長大了嗎?從什麼時候起,我們不再是孩子?沒關系,不用著急給自己一個答案,這個春天,去看《看上去很美》,體驗那些久違了的快樂悲傷,釋放那些內心的沖動與美好,也許你會發現,每個成人身上,永遠都有一個奔跑的男孩子,不管他變得多麼蒼老,我們都是方槍槍。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小說與電影
王朔當初寫這部小說的時候,是懷抱著極高的寫作理想的。他說,說不定一寫就是一部《紅樓夢》呢,再不濟也是部《水滸傳》。但是當《看上去很美》這部小說出版之後,卻被北大一博士以一篇題名為《看上去很醜》的文章大家調侃,使得王朔悶悶不樂,小說的反響也大大不如以前那些作品。盡管如此,卻有很讀者非常喜歡王朔這部出版於1999年的作品,認為是王朔作品中最幽默、最有趣味的一部。歸結起來,其原因無非是小說寫的是一代人的童年,其中既有大人和孩子身份的切換,也有孩子和大人的視角變化,展現出一個冷酷卻又不無幽默的世界。
因為王朔小說的暢銷,他的每一部小說幾乎都改變成了電影,使得1988年甚至成了"王朔電影年",也使得中國當代電影史和電影研究中甚至有了一個重要的詞條:王朔電影。而且,通過王朔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大部分也比較成功,比如《玩主》、《大撒把》等,有的甚至成了中國電影中當代經典,比如《陽光燦爛的日子》。而這部《看上去很美》是王朔小說中最後一部被改編的電影,獨獨被原來以地下獨立身份成名的第六代導演中的代表人物張元看中。改編成電影時,張元主要選取了小說的前三分之一部分,也就是集中在幼兒園發生的那個部分。張元說:"《看上去很美》里有教育問題,有成長問題,有個人獨立問題,有關於自由的問題,有關於規定的問題,有人的成長,裡面既有喜劇,也有悲劇,它是復雜的,有很多層次的。"
電影和孩子
電影從發明之初,就與孩子結下了莫解之緣,比如盧米埃爾短片《水澆園丁》中頑皮的小孩以及《嬰兒吃奶》中的嬰兒。而最近幾年,由於伊朗電影在國際上越來越引人注目並頻頻獲獎,這些伊朗電影很多都是通過講述孩子的故事或孩子在一個嚴酷的社會中所面臨的困境,這使得中國電影人也注意到,可以藉助於孩子的生存境遇來表達自己的觀念或展示自己的電影理想。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很顯然受了伊朗導演阿巴斯·基亞斯塔羅米的影響。張元導演的這部《看上去很美》盡管是改編自暢銷書小說家王朔的同名小說,但通過孩子的世界來揭示成人社會的規則與禁錮的視點,很明顯與伊朗兒童電影或者講述兒童故事的電影有關。
但是,張元並不承認這是一部兒童電影。張元說,在他那裡,沒有商業片於藝術片之分,也沒有兒童片或成人片之說,電影只有好電影和壞電影之分。雖然這是一部關於兒童的電影,但是也是一部拍給大人看的電影。同時,當然也是給兒童看的電影。張元說,我們決不能低估孩子,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孩子們說不定還能比大人看到更多的東西呢。
張元的第一部電影《媽媽》也是與孩子的狀況有關,只不過那部電影里的孩子都是些在智力方面有點問題的孩子,著重的是對智障兒童的關懷。後來他拍了一部電影《兒子》,卻講的是成人的故事,但是《兒子》里的成人卻總是處於精神迷茫和分裂的狀態,不像是正常的成人。從某種角度講,張元的這部《看上去很美》,刷新了中國兒童電影的內涵和外延。
孩子與制度
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他與文化制度的斗爭、糾纏和認可。用拉康的話來說,長大成人就是意味著從想像界進入符號界,認同父法世界的一切規則並融入其中。
電影《看上去很美》的故事開始於方槍槍一臉哭喪的被父親帶進幼兒園。隨後,他開始經歷了與成人世界一樣更加殘酷赤裸和無奈的現實生活。這個眼角微微下垂,面龐略帶些憂郁的孩子對這個紀律嚴明井井有條的新環境感到極度的不適,飯前便後要洗手,自己要學會穿衣服,小紅花就跟騎士的勛章一樣珍貴,成為小朋友們之間分地位等級的象徵物。有一些"破罐子破摔"的孩子,像成人社會里的"蠻夷"那般粗暴,靠欺負周圍的孩子為樂。而老師則是這個世界的君主似的任務,像神一樣,她們用或親切或嚴厲的方式操縱著孩子在幼稚園的生活狀態、命運和尊嚴以及等級的劃分。
所以有人認為,如果將這部電影單純定義為描寫孩童世界的作品,是相當不合適的,它幾乎是將成人規則作了極精確的濃縮。更有意思的是,甚至有人把這部電影與義大利導演帕索里尼的表現法西斯精神狀態的《索多瑪的120天》聯系起來,以為這部電影是一部幼兒園版的《索多瑪的120天》。當然,這樣的評介盡管抓住了這部電影的某些精神內核,卻過於誇大。因為這部電影雖然探討了孩子們與幼兒園制度的殘酷關系,卻也展現了孩子們在這種制度下的歡樂與童心。
未看原著的看這里——
5歲「小王朔」可愛又幽默
《看上去很美》拍攝過程中,張元要面對300多個3到5歲的孩子,充分體會到當幼兒園阿姨的辛苦。作為影片主角的小演員董博文拍戲時才5歲,外表可愛,又充滿幽默感,看過影片的人都說他簡直就是「小王朔」。小說《看上去很美》多少有些王朔自傳的味道,劇組找了很久,最終才找到一個和王朔小時候外形、神態都很相似的演員。董博文的演出能夠讓大家覺得像王朔的小時候,用張元的話來說,這是上帝賜予的禮物。
張元的女兒寧元元在影片中出演陳南燕,也成為影片的另一個看點。說起自己的女兒,張元告訴記者:「其實在拍片的時候看到自己最寶貝的女兒出現在畫面里,心裡就會有一種幸福感。我覺得她很有表演天賦,在眾多的孩子裡面,她是屬於非常喜歡表現自己,喜歡在鏡頭前表演的小女孩。」
看過原著的看這里——
電影只選取了小說的前半部分
影片《看上去很美》改編自著名作家王朔的同名小說,用一個全新的視角表達出了5歲兒童的心理。影片講述一個孩子的故事:主人公方槍槍生活在一個有二三百名小朋友的幼兒園里,在這里他認識了陳南燕、陳北燕,發生了一連串的故事。電影只選取了原著的前半部分,集中體現了方槍槍和幼兒園小朋友之間的關系,把其他很多關系都捨去了。
雖然電影和小說是完全不同的媒介,但張元認為這不會影響內涵。他希望電影能表現王朔小說的精髓。為了將這部小說搬上銀幕,張元籌備了6年。他坦言,這次的劇本改編是他經歷過的難度最大的一次,如何將一些深層次的東西通過畫面來表現,的確讓張元動了一番腦筋:「因為畢竟文學和電影的表達方式是有區別的。我想的就是要把小說中原來的那種味道在電影中保留下來,所以在改編過程中我一直努力要鎖住小說中的那種視角。」
去影院前看這里——
這是一部兒童演的「成人片」
張元說,《看上去很美》要表達的東西很多,他想表達孩子的世界其實是大人世界的折射。雖然孩子們看上去很天真、很可愛,但他們的世界依然有大人世界的影子,「這其實是拍給成人看的寓言」。
原著小說中有很明確的、很顯著的一個時代背景,張元拍的過程中把它刻意迴避掉了。他不希望把時間直接規定在上世紀50年代或者是60年代,因為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或者是將來的什麼時間,幼兒園里孩子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孩子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是不變的,有一種持續性的東西。有時候,既像在真實裡面,又像在夢里,「所以我就製造這種模糊的概念,我希望製造一個像寓言一樣的故事」。外國影評人評價,張元用絢麗的色彩和富於幻想性的基調為成年人拍了一部兒童電影。
[編輯本段]精彩花絮
·這個電影准備了6年。張元說,「如果影片成功的話,就是開辟了一個新片種——由孩子出演的動畫片。我做片子的時候就有這種感覺,完全像真人演的動畫片!」盡管在處理和製作上有很大難度,但張元自認「已經成功了」。據說原著兼監制王朔也很滿意。
·北燕那對兒明亮動人的眼睛真跟水龍頭似的,擰動水龍頭就是一個「哭」的口令。戲里邊南燕河北燕是姐妹倆,北燕是妹妹。槍槍和南燕因演哭戲而大鬧現場那一天,北燕就說:「老師讓我哭,我就能哭。」「北燕的眼淚」在劇組里可以說是一段佳話,誰說起來都會嘖嘖稱奇。張元說,「太奇怪了!這么點兒的小孩比專業演員還會演,可惜有的演得特好的片斷還是得剪掉,要不然,會和其他孩子太不協調」。
·電影拍攝時,大人們是小演員的保姆,哄他們哭,哄他們笑,一點點和他們說戲,而這些孩子演員可不領情,有在現場裝睡的,有對著鏡頭流鼻涕的,難怪張元說,這不是《看上去很美》劇組,其實是「看上去很忙」劇組。
·《看上去很美》可以說是導演張元全家都出動了,妻子寧岱是電影的編劇,女兒寧元元是電影女一號。除了元元之外,劇組里還有很多的小演員,頭一次和這么多孩子朝夕相處,張元坦言痛苦快樂著。
·本片在第三屆歐亞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獎和一萬美元獎金。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張元獲得了羅伯特·布萊森大獎。在柏林電影節獲得傑出藝術創新獎、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義大利阿巴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第四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1、
老師:拉完了沒有?
方槍槍:李老師我拉不出來...
老師:拉不出來算了,起來洗手
方槍槍:那會不會扣我小紅花...
老師:小紅花就算了,不過你要是保證下次拉出屎來,我就獎你一朵小紅花
方槍槍:……
2、
方槍槍:我剛才看到吃人的水妖怪了
老師們:妖怪呢?
方槍槍:被我撒的尿沖走了。
3、
老師:為什麼我們要學會自己穿衣服 我請一位小朋友上來回答我 好 於倩倩
於倩倩:小朋友應該學會自己穿衣服
老師:你 聽見了嗎...
❷ 一個老電影關於上學的好像
《背起爸爸上學》
很早之前看的,最近看的時候才發現他們老師是張嘉譯飾演的
劇情簡介:農村孩子石娃自小喪母,與父親和姐姐相依為命。轉眼間,石娃七歲,姐姐十二歲,石娃該上小學,而成績優異的姐姐升入初中。但因家境清貧,家裡只能供一個孩子上學,父親便用一把銅勺決定了弟弟石娃去上學,姐姐則不得不中途輟學。石娃刻苦讀書,在全國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中奪得一等獎第三名的好成績,並考取省城師范學校。但此時,父親卻在幹活時不幸摔傷,導致癱瘓在床。重病纏身的父親為了讓兒子能去省里安心求學,不想成為孩子的拖累而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石娃為了既照顧好父親,又不耽誤學業,決定背起爸爸上學。清晨,當其他人還在睡夢中,石娃背起父親,帶著簡單的行李,告別了他生活了16年的家鄉,走上了去省城讀書的路。迎著朝陽,向前走去。一個山區的苦孩子,以他瘦弱的身軀背起的不僅僅是一個生病的父親,他背負的是一個沉重而又充滿希望的未來。
下面就是那個銅勺
❸ 彭氏兄弟在一個山村拍的小孩上學故事的電影叫什麼
《走路上學》 導演彭氏兄弟 不為票房 只為夢想 《走路上學》首映大獲成功後,影片導演彭家煌、編劇兼導演彭臣兄弟接受了。談到影片的創作初衷時,弟弟彭臣激動地說:「這部電影我拍得很任性,當初沒想票房的事情,就為了實現自己的電影夢。」 「飛索求學」喚醒電影夢 1987年彭氏兄弟從湖南到深圳創業,目前兄...弟倆創辦的深圳市新經典廣告,已經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廣告公司了。最新版本的小沈陽、陳道明、劉謙、招商銀行等很多廣告都出自這家公司。當初想把溜索上學的故事拍成電影,就源自弟弟彭臣的電影夢。「我1985年報考過北京電影學院,那年我17歲,但沒考上,後來就來深圳了,但是這么多年,我一直沒有放棄對電影的追求,我寫影評已經20多年了。」 彭臣說,南方周末那篇「飛索求學」的報道,像一聲春雷,敲擊在他的心中。春雨過後,種子隨後就發芽了。他開始到處找投資,但是很多人說他瘋了,現在的電影市場是商業片的天下,「你拍這樣的影片,是不是想害我們啊」。沒辦法,只有自己拿錢出來,影片的場景不多,1000萬元的投入,其實很多都花在了行業成本和學費上,僅僅一場姐弟倆吃飯的鏡頭,就拍了1600多尺膠片。拍廣告畢竟和拍電影完全是兩碼事,但兄弟倆就是橫下一條心,一定要把電影拍好,「為了這部電影,當時的想法是,不計成本了。」 彭臣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那個年代的人,把電影看得很神聖,用手電筒照在廢舊膠片上,是哥倆常玩的游戲。雖然為了拍這部電影,對於一家民營公司來說,花了不少錢,但也「不是什麼傷筋動骨的事情」。彭臣始終認為,有夢想就有堅持。彭臣還表示,該片的拍攝深圳市委宣傳部也給予了鼎力支持。 小演員是上帝恩賜的禮物 拍片過程中,從攝制組駐地到拍攝場地,每天僅車程就需要4個小時以上。電影是在2008年3月3日開始拍攝的,拍片途中,他們幾次碰到泥石流,也差點發生車毀人亡的事情。拍攝過程非常艱苦,為了轉換場地,拍攝人員有時也要溜索過江。而且在拍攝過程中,兩個孩子特別不好調教,扮演瓦娃的丁嘉力,總喜歡回頭看鏡頭。孩子頑皮,他喜歡攝影師手裡的視頻播放器PSP,最後彭臣答應給他買一個,讓他用心拍戲。 在選擇支教女教師的演員過程中,也費了不少心思,和很多演員聯系過,人家一聽要溜索過江,都不敢來了。後來和「岩女郎」《五星飯店》中有出色表現的曹曦文聯系,她開始對溜索過江也很怵,但劇本和那裡的孩子一直感動著她,於是曹曦文表示自己豁出去了。 丁嘉力和阿娜木齡都是從怒江的小學校里選出來的演員,是兩個非常可愛,又有表演天分的小演員。「對於這部影片來說,他們真是上帝恩賜給我的禮物。」彭臣說。 讓自己的孩子受教育 在經過怒江邊上的實地采訪後,彭臣的劇本一個星期就出來了,後來邊拍邊改,雖然影片穿插了很多主旋律的東西,但「船一旦下海,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航向的,不過完全不影響影片要表達的東西。」對於影片內容的真實性,彭臣說,都是基於當地的實際情況,只不過劇本把發生在那裡的事情都集中體現在一起了。「我也上去溜過了,溜索弄不好,很容易把手擦傷,上面都是那些折段了的細鋼絲。」 在一定程度上,彭氏兄弟拍攝這部影片也是為了他們的孩子而拍攝的,「我想讓他們珍惜現在的生活,他們上學每天是車接車送。」彭氏兄弟分別有兩個10歲左右的孩子,一男一女,和片中主角的年齡也一樣大小。「這部影片,我女兒看一次哭一次,現在,她和劇中阿娜木齡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兩人玩得很瘋,我女兒去過雲南,阿娜木齡也來過深圳。」 成龍受感動執意參與影片 當初在昆明籌備的時候,彭氏兄弟和電影監制於榮光一起吃飯,恰巧成龍大哥也在。他聽到這個故事,很感動,提出也要演個角色,但沒有合適的。彭臣把在飯桌上寫下了那首《一路》的歌詞,交給成龍,說如果大哥不嫌棄的話,就演唱這首歌曲吧,成龍大哥欣然答應。 通過拍攝這部影片,彭氏兄弟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的夢想也開始起航了,說實在的,我不太願意拍商業影片,我想通過電影表達我想要表達的東西。」有了第一次成功,彭氏兄弟現在又有了新打算,他們正在籌劃兩部影片,一部是清純歌舞勵志片,一部是愛情片。
❹ 勵志電影《我要上學》
勵志電影《我要上學》推薦
電影《我要上學》反映的是一個來源於余干縣真實生活的故事,講述了山村小學女生趙小蓮遭遇因山洪暴發父親不幸離世,奶奶又患上重病的家庭變故,面臨輟學後被迫外出打工的艱難處境,仍不放棄求學的感人故事。故事情節朴實感人,起伏迭宕,真實感人,催人淚下,且充滿正能量,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是一部當代青少年催人淚下的勵志電影。
電影《我要上學》自5月13日在撫州市開機以來,劇組近百人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精心演繹,細致拍攝,終於順利封鏡。在電影《我要上學》拍攝期間,“求學之路不管一路如何艱難,都雙手緊握”——女主人公趙小蓮不屈不撓的求學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劇組人員與廣大參演群眾的心。
為了圓滿完成拍攝任務,劇組人員在天氣炎熱,雨水不斷的`情況下,克服了高溫等許多不利因素,按照導演台本要求完成了拍攝任務。與此同時,在拍攝過程中,他們做到了精益求精,不達要求決不罷休。有時,為完成一個鏡頭的拍攝任務,為力求演員表情到位,導演要求劇組接連拍攝了十多次。
這部電影不僅展示了趙小蓮求學的精神,而且展示了撫州城市和黎川農村的美麗自然風景,是一部難得的勵志電影。據電影《我要上學》製片人王懷平介紹,這部電影拍攝成功後將角逐中國電影童牛獎。中國電影童牛獎是專為獎勵優秀兒童少年影片,表彰取得了優秀成績的兒童少年電影工作者而設立的。
王懷平表示:“我有一個想法,既然這部電影是作為向六一兒童節獻禮電影,又是反映教育題材,我向媒體承諾,向社會承諾,我們將這部影片的60%的利潤,捐獻給希望工程,來幫助農村教育,幫助貧困的孩子。”據悉,影片片長90分鍾,由李石川執導,今年10月完成後期製作,12月中旬可與廣大觀眾見面。電影《我要上學》由江西省電影家電視家協會、中共撫州市委宣傳部、上海撫州商會、撫州吳氏電梯有限公司、撫州鴻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制。
;❺ 求電影演的是是一個農村小孩到城市學校的故事
沒看過,不過看過一個類似影片,也是農村孩子去城市上學,就《半碗村》
❻ 適合農村小學生留守兒童看的電影有哪些
鏈接:
《村小的孩子》是蔣能傑導演的一部紀錄片電影。本片為獨立紀錄片導演蔣能傑留守兒童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兩部分別為《路》和《初三》,蔣能傑致力於用影像關注社會,用鏡頭呼籲更多人關注留守兒童,重視鄉村教育。
❼ 講孩子們上學的電影,勵志的,中國國語的,謝謝
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還有曾流傳很廣的《背起爸爸上學》、《鄉村女教師》,陳凱歌的《和你在一起》等等都是這類的。
❽ 《背著爸爸上學》的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我整理的《背著爸爸上學》的觀後感(通用1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個禮拜四,學校組織初一在操場上看電影,這個電影的名字叫《背著爸爸上學》,其實一聽名字就知道是一部感人片,記得當時,有許多同學都在抱怨說,這個片子太老了,不好看什麼之類的,我暗暗發笑,心裡說道,學校給學生看電影肯定放的是對學生有啟發,有益的,怎麼可能會跟隨學生的思路走呢。說值得,看完之隔電影之後,我真的被感動了,也受到了許多啟發。
我記得有人說過,感動只是在一瞬間,但真情卻永遠存生。用這句話來形容這場電影實在是再好不過了,反復這句話就是為這場電影而「量身製作」的。這場電影不短也不長,看了一個多小時吧,它主要講了一個小男孩和他的姐姐父親之間的事,小男孩的母親去世的很早,只剩下她和姐姐,父親相依為命,父親用轉勺的方法決定他和姐姐誰去上學,誰輟學,最後小男孩上學,姐姐則照顧這個家。剛開始,小男孩因為親眼目睹自己的同學被河水淹死的情景害怕所以逃學,被父親知道後教訓了他一頓。從此,小男孩便開始努力學習,一直到高中,並且在一次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中獲得了陝西省的一名,就在此不久,他的姐姐出嫁了,他得知後,非常難過,於是,他便開始照顧自己的父親。終於,他考上了大學,可父親生病了,於是他決定不去上大學在家照顧自己的父親,父親知道後,非常生氣,便在一天晚上投井自盡了,幸好男孩及時發現,要不然父親就死了,最終,男孩答應父親自己去上大學,但為了要照顧父親所以背著父親一起去了大學。在看完這場電影後,我才明白原來父母對我們寄存的希望是非常大的,可我么卻不懂得珍惜,有時還和父母亂發脾氣,通過這場電影,可以知道一個人只有在艱難中走出來才能得到勝利。所謂俗話說的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我希望大家把握現在的美好時光,不要讓自己的「黃金時期」一點一點的溜走,一起說加油吧!
《背著爸爸上學》這部電影主要講了:有一家人,他們家境貧寒,很早就失去了媽媽,但他們也很幸運,有著一個愛他們的父親。他們一家共三個人,小男孩叫石娃,他們姐弟倆都很想上學,但父親的錢只能供的起一個孩子上學,便決定採用轉勺子的方法,勺把指向誰,誰就去上學,石娃運氣很好,他也很爭氣,拿了許多獎狀。但是,學費成了他們最煩惱,也是最痛苦的問題了,於是,父親四處尋找工作,工作期間不小心從拖拉機上摔了下來,腿受傷了,二大爺見了便給了他12元錢,而父親卻沒有用,全部給了石娃,讓他交學費,看到這里我快要哭了,這是一位多麼偉大的父親,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代價。雖然他們很窮,但仍然充滿了濃濃的愛。坐在後面的一位男生卻說:「他們上學才交12元錢,也太好了吧!」話音剛落,我和他的同桌便瞪了他一眼。
石娃漸漸長大了,但是在學校的宿舍里,他受盡了欺負,一次他的姐姐來給他送來了熱乎乎的包子,當他姐姐走後,宿舍里的男生,立馬把包子搶光了,他從來不告訴姐姐,怕她擔心。如果當時我在那裡,我一定會把那些搶包子的男生揍扁。石娃的姐姐嫁人了,家裡只剩下他和父親了。父親還因為出了一次意外而中風了。石娃拿到了大學申請書。可是他左右為難,他很想上學,可又放心不下父親,最終決定留下來照顧父親,把申請書給撕了。當爸爸知道後,不想連累他,便跳井了,石娃最終答應了,每天背著父親過河。小時候,爸爸背著他上學,現在卻是他背著父親上學。
看了這個電影後,我真不如他,在這么好的環境下也不好好讀書。我們也應該去孝敬父母。
現在雖然經濟條件好轉,卻使過多的孩子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缺少了那種艱苦條件下所練就的堅強與意志。這是現在的孩子,也是我們必須深思的一個問題。環境能改變一個人嗎?石娃用行動詮釋了這一切。逆境造就人才。
今天我和媽媽去看電影《背著爸爸上學》。看了這部電影,我知道了一定要關愛身邊的爸爸媽媽,要多幫助爸爸媽媽;遇到什麼事情不要哭鼻子,一定要堅強。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農村小孩石娃的故事。他家在甘肅農村,家境很貧窮。住的是簡陋的瓦房,去學校要趟過一條小河。因為沒有紙和筆,所以他們只能在沙地上寫字;因為點不起電燈,他們晚上看書只能用油燈或蠟燭照明。但他們還是很堅強地活下去,很努力地去學習。跟他們相比,我們真是太富有了。可我們還不懂得珍惜,不懂得體諒父母。看了電影,我覺得很慚愧,我一定要向石娃學習。
我覺得最感人的場面是石娃背起爸爸過河的場面。因為他要上師范學校念書了,家裡沒有人照顧爸爸,於是他就用車把爸爸拉到城裡去,到了河邊,他就背起爸爸過河。看到這個畫面,又不禁讓人想起小時候石娃的爸爸背他過河的情景。他爸爸為了石娃操勞了大半輩子,因勞累過度摔倒了,以至癱瘓在床。石娃很爭氣,一邊照顧老爸,一邊努力學習,考上了師范學校。為了照顧老爸,本來他打算放棄上學,老爸為了他跳井自殺,幸虧石娃發現得早,把老爸救了上來,當時他說了一句話:爸,我養你,我能養你!我覺得很感動。後來他就決定背著老爸上學。
石娃真是一個堅強、勇敢、孝順的好孩子啊!狄更斯說過:頑強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馬克思也說過: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我要學習石娃的意志,一定要堅強,還要懂得關心別人。
我懷著好奇與激動的心情看完了這部感人肺腑的電影——《背起爸爸上學》。看完之際,我的心裡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很不是滋味,也使我頗有感觸。回頭想想自己,真是慚愧不已!比起石娃,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自私。
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主要講述了:在一個偏僻的鄉村,有一個孩子叫做:石娃。因為母親去世的早,家裡的經濟有困難。只能在他和姐姐中選一個人去上學,於是父親就決定用「轉銅勺」的方式來決定。石娃有幸讀上了書,他刻苦的學習,在苦難中不斷地掙扎著,奮斗著。經過他的努力在奧林匹克化學比賽中得取了第一名。最後他經過自己的刻苦學習終於考上了一所師范大學。但是天公不作美,偏偏在這個時候他爸爸受了傷,姐姐又嫁了人。這使這個原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了。但是面對著大學錄取通知書和已然癱瘓的父親,石娃依然決定背起爸爸上學。終於,他背著父親走出了馬蓮河。
看著石娃終於走出了困境,我也跟著舒了一口氣。他艱難地走著,很穩,很慢。在他的肩上背負的不止是父親,在他的心裡還有著責任。他要對父親負責。
看看石娃,想想自己,每一次我遇到困難,走不出困境時,想到的是逃避。再看看石娃,遇到困難總是迎難而上。唉!比起石娃我真是慚愧啊!現在的我們就好像溫室里的花草,經不起風吹雨打,只懂得吃喝享樂,經不起一點風雨的磨練。石娃堅信這風雨後的彩虹會更加絢麗多彩。
現在的我們有好的學習環境,比以前大大的提高了許多。但是在我們身邊還是有好多同學不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學習環境,不好好學習。我看到覺得很心酸,現在的人們嬌生慣養,不懂得好好利用現在的資源。看完了《背起爸爸上學》這部電影,在我的心靈上有了一種震撼,我每當回味起來時,總會不禁的黯然淚下。
對啊!生活猶如瀚海,沒有波瀾就不壯麗,苦難總是不饒人,一浪推一浪,一波接一波,但只要告訴自己「努力,努力」就可以勇往直前!
星期五的下午,我和同學們看了一部電影,叫《背著爸爸上學》。我看了以後覺得很感人。
電影里的人分別有石娃,主角、石娃的姐姐、石娃的爸爸,石大。
石娃小時候不愛學習,一天到晚,只知道玩,後來被爸爸教訓了一下,就一心一意要讀好書。小學六年級畢業時,考上了考上了很好的學校,可是為了爸爸,石娃放棄了自己美好的未來。幫助爸爸,因為姐姐家人了,爸爸沒人照顧,所以只好留在家裡幫爸爸幹活。爸爸不想連累石娃,要石娃去上學,後來石娃被爸爸說服了,可石娃又不願丟下爸爸,就背著爸爸穿過小河,去城裡上學,連爸爸千辛萬苦養大的狼狗,都在河裡游泳,追著他們,一起走。
從這個電影里我知道了,要珍惜現在的生活,有這么好的學校讀,不要覺得管得嚴,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還要幫助爸爸媽媽幹活,減輕他們的負擔。
最近,我觀看了一部影片------《背著爸爸上學》,電影情節十分感人,看得我潸然淚下,片中講述了一個名叫石娃的男孩當他面對貧困的家境、艱難的求學之路時,在他的身上具備的無比頑強的意志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感染了我,整部影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石娃的爸爸為了對他疼愛的孩子們公平,最終用轉銅勺的方法來決定誰去上學。在兩個孩子期盼的目光中,勺柄指向了石娃。姐姐為了讓石娃讀書嫁給了一個有錢的獃子;而父親為了掙錢養家,在打工時摔斷了腿,這使得原本就貧困潦倒的家庭更加的雪上加霜。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和石娃相比,我是何等的幸福!不用為沒錢讀書犯愁,不用為沒有零花錢而苦惱。
當整部影片結束之後,我不禁思緒萬千,我想到了此時此刻坐在明亮教室里的我們,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學習環境都比石娃優越,可是對於正處在貧困生活中的石娃,卻要艱難地踏上背起爸爸上學的征程。我被石娃那種自強不息,勤奮學習的精神所震撼,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家人的期望。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背著爸爸去上學》。當我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感到有些奇怪,為什麼要背著爸爸去上學呢?我帶著這個疑問觀看了這部電影。
石娃是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他出生在甘肅山區的一個小村莊。那年他七歲該上小學了,姐姐十二歲也該上初中了。由於他們從小失去了母親,爸爸是一個淳樸憨厚的農民,而且家裡很窮,只能勉強供一個孩子上學。於是,父親用一把銅勺來決定兩個孩子誰來上學的機會。也不知道是上天從來都把這樣的機會賜給男孩,還是石娃比他的姐姐幸運,最終銅勺指向了石娃。
石娃每天上學時都要經過一條叫馬蓮江的河流。有一次下雨,河水很大很急,他親眼目睹了河水吞噬了一個小夥伴的生命,當時他很害怕很無助,這件事情對他的打擊很大。他再也不敢淌過那條河流去學校上學了,當他逃學第三天就被父親發現了,父親狠狠地打了他一頓。也就是那天,父親背著他淌過了那條叫馬蓮江的河流,並告訴他:「男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個結果。」這個淳樸憨厚的父親說了這,么一句話,可能就是因為這句話的原因,石娃每年都是班裡的三好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轉眼間,石娃上了初中。有一天當他回家時,他發現爸爸把姐姐嫁給了附近一個個子很矮的男人。石娃很生氣,氣沖沖的對著父親說:「我恨你!」父親滿臉的無奈沒有任何怨言。可石娃哪裡知道父親是為了給他湊學費才不得以這么做的呀!
不久,石娃參加了全國奧林匹克化學大賽,拿到了甘肅賽區的第一名。他在頒獎大會上說的那句話使我受益匪淺,他說:「我上學的機會是銅勺轉來的,那天銅勺的把柄偏偏指向了我,沒有指向姐姐。」這句話充分表明了貧困山區里的孩子們能有上學的的機會多不容易呀,他要上學而他的姐姐就要輟學,看來石娃的確很珍惜這個上學的機會。看到這里我真的感到自己很幸福,我們生活在城市裡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那個都比石娃好上幾十倍、幾百倍、甚至幾千倍,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
就在石娃獲獎沒幾天,爸爸在干農活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從此得了中風,生活不能自理。家裡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石娃身上,既要讀書還要照顧生病的爸爸,即使這樣他的學習成績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考上了城裡的師范大學。就在鄉親們為他慶賀時,石娃卻高興不起來,如果他去城裡讀書那爸爸怎麼辦呢?就在他決定放棄上大學時,爸爸堅決不同意,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好讓石娃放心的去讀書。石娃不得不答應爸爸去上大學,但他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要背著自己的爸爸去城裡讀書。
電影的結尾是太陽慢慢的升起,照耀著大地,石娃背著爸爸來到爸爸當年背他的馬蓮江邊,他用自己瘦弱的身體背起爸爸緩緩地向河對面走去……石娃背起的不僅僅是他的爸爸,他背起的是一個兒子的責任,他背起的是自己的幸福和未來,他背起的更是一個溫暖的家。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看電影,並寫出觀後感,下面就是我自己的心得體會。
《背起爸爸去上學》講述了一個叫石娃的主人公,他兒時他爸爸要給他和他姐姐報名上學,而他爸爸只能讓一個人上學,於是用瓢來決定誰的運氣好,石娃贏了,開始了第一天的上學……有一天,天氣突變,天上下起了傾盆大雨,石娃來到河邊,看到了同學,他盡管過,女同學也跟著過,到中間,石娃發現女同學不見了,傘漂著,書包濕透了,石娃見了,害怕的跑回了家……逃學第三天,他爸就問他學到第幾課了?有什麼作業?石娃一一回答,因為他沒去上學,所以回答了沒作業。他爸叫他姐出去,他姐不出去,就拉了出去,石娃的爸爸打了石娃一頓,從此石娃就從不逃學。到了初中,石娃門門得第一。由於學習緊張,學校要求住校,她姐姐給他了十二,不夠。姐姐給爸爸洗腳發現爸爸受傷了,後來愈來愈重。石娃學習費愈來愈多,沒辦法,石娃的姐姐嫁給了有錢的……爸爸重病,石娃想:自己想上學,但家裡的父親怎麼辦?最後石娃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計劃,就是電影題目:背起爸爸去上學。
這個故事是我深深的被打動了,一個孩子對學習的渴望,也許沒有人知道那個感受,石娃的爸爸願意讓自己受傷也不願讓石娃受苦,它讓我知道了石娃對石娃的爸爸和石娃的爸爸對石娃的關懷和愛……這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山村孩子們的學習難處。
我希望我們能以《背起爸爸去上學》為我們的榜樣,因為石娃他的學習精神和對父親的關懷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昨天,我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名字叫《背著爸爸去上學》。
這部電影講述了在一個貧困山區有一個家庭,家裡有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一個叫石娃,一個叫勺子,他們的爸爸供不起他們倆一起上學,只有用轉勺把的方法來決定誰上學,結果勺把向著叫石娃的男孩子,於是他便有了上學的機會,而他的姐姐卻只能在家裡做家務。
漸漸的石娃已經是初中生了,因為成績優秀,被選去參賽,石娃不負眾望,得到了大賽的一等獎。
又過了幾年,他姐姐到了出嫁的年齡,為了支持家裡的生活,嫁給了一個不喜歡的有錢人。有一天,石娃去看姐姐,爸爸則在莊稼地里割玉米,忽然下起雨來,他趕緊回去,但一不小心跌斷了腿,還是四五個人來幫忙才把他抬回了家,從此石娃家的生活更困難了。
石娃雖然背負沉重的家庭負擔,但是他並沒有氣餒,一直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學習。終於他拿到了師范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但是擺在他面前的路更加艱難。如果去上大學,家裡就沒有人照顧爸爸了,為難之時他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背著爸爸去上學。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我不禁想,如果沒有石娃爸爸和他姐姐的付出,石娃就上不了學,更考不上大學……石娃懂得感恩的精神也是我敬佩,我應該感謝我的父母和家人,是他們讓我過上現在的幸福生話,我要報答他們,多關心他們,多為他們考慮。我要像石娃一樣把生命中的一切磨難都變成我向上的踏腳石,努力前行。
昨天,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背起爸爸上學》這部電影。影片真實,質朴,沒有曲折的劇情,卻令我難忘,因為這部影片讓我清楚的知道了不止母愛是偉大的,血濃於水的父愛也是偉大。
影片主人公石娃出生在貧苦的農民家中,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父親無法支撐他和姐姐一起上學,只供的起一個孩子讀書,他爸爸利用水瓢旋轉來選定供石娃或他姐姐讀書,最終水瓢指向了石娃。就這樣姐姐輟學在家勞動,而石娃可以繼續學業。
上學不久後,石娃因為親眼見到一個同班的小女孩在每天上學都要走過的淺河裡淹死了,他很恐懼,不敢過河,瞞著家人逃學了幾天,被爸爸發現後,爸爸打了他一頓,石娃依然是不敢過河,爸爸只好背著他去上學。就這樣,爸爸每天背著石娃淌過村外的那條和河,風雨無阻從不間斷。
因為家中貧困,只好把姐姐嫁給了一個比石娃還要矮的人,換來了一筆禮金,用來繼續供石娃上學。石娃沒負家人所期望,他得了全國奧林匹克化學一等獎,令爸爸和姐姐都很開心。
石娃的.努力沒有白費,他收到了錄取通知書。但是爸爸不幸中了風,非常需要人照顧。石娃本想瞞著爸爸不去讀書,留下來照顧爸爸,可是,他爸爸在無意中看到了那份通知書。石娃爸爸為了不連累石娃,在深夜偷偷的投井去了,石娃發現了,立刻救了爸爸上來,最後決定了背爸爸去上學。
石娃的經歷與艱辛讓我非常感動。他在那麼惡劣的條件下,依然那麼堅強,努力的學習,同時把自己的父親放在第一位。而我們的生活這么幸福,卻從來沒有考慮過父母的艱辛。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長大報答我們的父母!
昨天我們全班同學一起觀看了一部電影——《背起爸爸上學》
這部影片十分感人,感動得我兩眼汪汪。 影片記敘了一戶人家的兩個孩子因為貧窮只有一個人能有學上,爸爸為了公平,只好用轉銅勺的方法決定去留。勺柄最終指向了7歲的弟弟石娃,要讀中學的姐姐只好留在家裡代替死去的媽媽,操持家務,照料全家的生活。看到這里,我想到了自己的處境,家裡並不富裕,馬上要蓋房子了,房子蓋好後就沒有多少錢了,真擔心爸媽不會再給我買新書了,我不禁流出了幾滴眼淚。
石娃上中學了,姐姐為了給石娃交學費,捨身下嫁給比石娃還矮的人,拿彩禮錢給他交學費。石娃很傷心,跑到村邊大喊著姐姐,但姐姐早已走了。石娃刻苦學習,成績優異,還獲得了全國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一等獎,真沒讓她姐姐白白犧牲。 轉眼間,石娃也畢業了。他很爭氣,考上了縣城的師范大學。因為姐姐過早地嫁人了,家裡只剩下身有殘疾的爸爸一人,此時爸爸又中風了,生活難以自理。他心裡矛盾極了!
留下來,自己沒有學上,這么多年的汗水白流了,他多麼想上學啊!但是他不能丟下爸爸,不能讓年邁的爸爸再受苦了,況且「養兒為防老」啊,我已經長大了,應該承擔起照顧爸爸的責任。於是就決定放棄學業。爸爸知道了,不想拖兒子的後腿,就乘石娃熟睡時投井自盡。石娃驚醒了,他毫不猶豫地跳下去把爸救上來了。他在盡孝和求學的兩難情況下作出了驚人的決定:背著爸爸去上學。就這樣,他用自己瘦小的身材背起爸爸,跨過黃河,踏進了師范大學的大門。 看了之後,影片里的情景余香繚繞,讓人難以忘懷,背著爸爸上學是石娃的責任,是他一顆孝心,他要照顧爸爸,他要盡孝道。就像當年爸爸一樣,他背著石娃過黃河,教育石娃勇敢地面對困難,面對生活,這是他爸爸的責任。責任,是印在你身上的印章,讓你時時記得自己的責任。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背起爸爸上學》,裡面講述石娃從小到大和背起年老的爸爸上學的經歷。
石娃小的時候,他的媽媽去世了,一家人裡面就剩下石娃、石娃的姐姐、石娃的爸爸。家裡生活條件很差,生活的擔子壓在了爸爸一個人的肩上。一天石娃的爸爸拿起一個盛水的舀子說:"這舀子頭轉到誰,誰就去上學。」說完就開始轉,這個舀子頭轉到了石娃,石娃高興的上躥下跳。他爸爸說:"石娃坐下,上學很苦,要有耐心」然後石娃的姐姐連夜給石娃縫了一雙鞋。並叫石娃起床上學,石娃起來穿好衣服出去他爸爸看見了,就領著石娃去上學。到了河邊,他爸爸說:「把鞋脫了,到學堂再穿」,石娃把鞋子脫下來並拿繩拴住掛到脖子里,挽起褲腿向河對岸走去。在課堂上老師一聲一聲的叫他們念書,門口有一個小女孩坐在那裡也跟著念。老師第一次見沒有理她,第二次老師忍無可忍把小女孩抱出去了。教室了頓時快成了菜市場了。同學們有的打鳥、有的踩桌子、有的交頭接耳。忽然同學們發現石娃穿的是開襠褲。頓時同學們都圍過來看,石娃臉色變得蒼白。石娃的同桌說了一聲「老師來了」,剎那間,同學們各回各位教室里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石娃的腦子很聰明,年年考第一,在化學課上老師抓了點東西放進燒杯里,讓三位同學上來嘗嘗。石娃第一次嘗沒味道,老師又讓石娃嘗了一下,還是沒有味道,老師見他們疑惑不解就公布答案說:"其實裡面什麼都沒有放」,同學們都笑了!
石娃的爸爸不幸病倒了,石娃放棄學業,去照顧生病的爸爸,一直到背起爸爸上學。
這個電影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要堅持不懈、不懼困難、勇往直前。
今天,我看了一篇背著爸爸去上學的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電影中的主人公李勇的故事。
李勇小時候,媽媽就去世了。小時候的李勇家很窮,當李勇和他姐姐都到了上學的年齡時候,他的爸爸用鍋子來決定誰上學。鍋子不停地轉動著,當鍋柄背向李勇時,李勇高興極了,自己能上學了。
上學的第一天,李勇因為用彈弓打鳥打偏了,被同學們不停地嘲笑。到了第二天,李勇因為怕被同學們看不起,就逃學了。他的爸爸知道後狠狠地打了他。第三天李勇不敢上學了,他的爸爸就背著李勇上學去,在上學的路上,李勇的爸爸給李勇講了一個道理:「你只有不斷的學習,最終才會有自己的收獲。」這句話一直記在李勇的心裡。
李勇五年級的時候,代表學校參加了全國馬拉松比賽,最後的得了第一名。漸漸地,李勇長大了,長大了的李勇也是一個很有能力、很聰明孝順的大孩子。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學。當他就要上學去的時候,他一直在考慮他的爸爸的事,他的爸爸之前在工作時不小心從拖拉機上摔了下來,留下了殘疾,腿腳走不動。他想不能留下爸爸不管,就決定不去上大學了,留下來照顧漸漸年老的父親。李勇的爸爸知道李勇的心思,堅持一定要劉勇上學去。後來李勇聽了爸爸的話,不過他也做了決定,就是要背著爸爸才去上學。於是第二天李勇背著他的爸爸走向了城裡······
這個電影讓我深深地感動,我一定要向李勇學習,學習他的孝順和堅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