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最後一課的社會背景
1、背景
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九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三世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燒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小說,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法語教師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這最後一課雖然短暫,卻讓我們感受到了阿爾薩斯人的悲痛的心情。
2、簡介
阿爾豐斯·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表現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懷。1912年被首次翻譯介紹到中國,從此,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它被長期選入我國的中學語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時期、不同意識形態的阻隔,成為在中國家喻戶曉、最具群眾基礎的法國文學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為都德的代名詞,作為「愛國主義」的符號,融入近代中國人百年的情感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讀者,通過《最後一課》,了解到「法語{母語}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清晰、最嚴謹的語言」這句話的內涵,懂得了「當一個民族淪為奴隸時,只要它好好地保存著自己的語言,就好像掌握了打開監獄的鑰匙。」
3、作者簡介
阿爾豐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9世紀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1840年5月13日生於美麗的普羅旺斯(Provence)。因為都德家世貧窮,母親又酷愛讀書,所以自幼展現出了過人的聰慧。1857年開始文學創作。代表作品有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書簡》,長篇小說《小東西》,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他的短篇小說集具有委婉、曲折、富有暗示性的獨特風格,1874年的《小弗洛蒙特和大黎斯雷》讓他成為當時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最後一課》《柏林之圍》等作品都已成為世界文學的珍品。1897年都德去世,葬入巴黎拉雪茲公墓。
② 有關於普魯士統一德國時期的電影嗎
有一部電影《十字軍》,不過比較老,五六十年代的
2000後的電影《日耳曼英雄》則講述日耳曼兄弟反抗羅馬帝國的侵略的
《職業武器》又譯作《武器的懺悔》,關於神聖羅馬帝國里一個小國將領面對火槍技術的沖擊
普法戰爭題材的電影有《heart
of
a
nation》、《mademoiselle
fifi》、《champ
d'honneur》在國內都很難見到
《1809
andreas
hofer
-
die
freiheit
des
adlers》是關於拿破崙戰爭時期普魯士人民起來反抗法國的電影,國內同樣幾乎沒有
③ "埃姆斯密電」點燃普法戰爭
流亡在巴黎的西班牙的女王伊莎貝拉二世宣布退位,為了尋找合適的天主教繼承者,西班牙向三個歐洲王侯提出邀請,但作為歐洲區域權力協調者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拒絕了這三個人選。在1870年的春天,西班牙政府再次想請普魯士國王的堂兄利奧波德去當國王。在此後的幾周內,西班牙的提議成為了歐洲的重要話題。
倘若利奧波德能夠在西班牙登上王位,這便意味著在法國的兩側都是霍亨索倫王朝的德意志國王。這對於拿破崙三世是不可接受的。利奧波德宣布退出,解除了這一危機,但法國駐普魯士的大使貝內德狄並不願作罷。
1870年7月,法國駐普魯士大使貝內德狄帶著法國政府的新指令,來到普魯士國王的療養地,科布倫茨東郊的埃姆斯溫泉,希望求見威廉一世,轉達拿破崙三世的密函「希望陛下能保證,將來不要求這種已放棄了的候選人資格」。之後威廉一世就把和法國大使交談的內容,從埃姆斯溫泉向柏林發出一份急電給俾斯麥。
1870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的紀念日,柏林各大報紙全文刊出了"埃姆斯密電」:
「霍亨索倫家族的世襲親王業已放棄登臨西班牙王位的全部要求,並將此意願經西班牙政府轉達法蘭西政府。
「法蘭西大使在獲此信息之後,仍在埃姆斯再三強求於我國國王,請他致電巴黎,言國王本人擔保,倘若有選擇霍亨索倫家族之人做西班牙國王之事復萌,將永不應允。
「國王於陛下以後拒絕接見法國大使,並命令值日副官傳諭法國大使,國王已再沒有什麼話通知大使。」
從柏林到慕尼黑,德意志各地的人們都被這個電報激怒了。「7月中,德意志國民奮起的悲壯情景恐怕是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他們群情激憤,同仇敵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他們燃燒著立即出征的慾望,充滿著勇往直前的信念,忘卻了前不久的內訌,拋棄了種族、宗教、政見的區別。
「北從波羅的海,南到黑山林地,東起柯尼斯堡,西至科隆萊茵。到處都燃燒著條頓民族十字軍騎士的那種熱情,他們齊集於普魯士國旗周圍。法蘭西的進軍號聲,被激起的德意志千萬人齊聲迸發出的《守望萊茵河》的歌聲狂濤而吞沒。」
與此同時,法國各大報紙就"埃姆斯密電」也發出了號外,面對普魯士國王這么強硬的態度,全法國都感到受辱。
堂堂法蘭西帝國的大使,豈是小小的普魯士想不見就不見?小小的普魯士你才幾斤幾兩啊?滅了它!
特別擅長發怒的巴黎人憤怒了,大家呼喊著「打到柏林去!」的口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
巴黎歌劇院響起了雄壯激昂的《馬賽曲》。
第二天,法國議會都沒怎麼經過辯論,就通過了對普魯士的宣戰決定。
7月19日,法國外交官在柏林向普魯士外交部正式遞交宣戰書。
法軍准備先發制人,首先集結優勢兵力,然後跨過萊茵河,佔領法蘭克福,一舉切斷南北德之間的聯系,然後再集中主力,直搗柏林。
7月26日,法國7個軍合計大約22萬人開赴前線。此時毛奇指揮的普魯士軍一線兵力47萬,已兵分三路在萊茵河西岸嚴陣以待。
8月2日法軍進入了薩爾布呂肯,率先發起攻勢。曾經在拿破崙麾下英勇善戰的法軍來勢洶洶,連續進攻48小時,巴黎那邊,到處都流傳著「法軍大勝,殲敵2萬,生擒普魯士王太子」的特大喜訊。
實際上,已被法軍「生擒」的普魯士太子腓特烈正率領第三軍團18萬人,在魏森堡一帶大敗法軍,開始攻入法國境內,很快腓特烈的第三軍團攻克法國東北的孚日山口,打開了巴黎的門戶。
隨後幾天,普魯士軍第一軍團8.5萬人和第二軍團21萬人,兵分兩路攻佔洛林,三路大軍直插法國腹地。
巴贊元帥率領的法國萊茵軍團17萬人,8月16日被普軍第一和第二軍團一部合計18萬人圍困在梅斯。
8月29日,起兵增援梅斯的拿破崙三世及麥克馬洪元帥新招募的12萬多法軍,被普魯士臨時組織起來的莫茨河軍團狙擊無法前行後,退守色當,准備在這個堅固要塞里稍事修整,再伺機出擊。
8月31日深夜,本來直撲巴黎的第三軍團回師色當,抵達預定陣地,完成了對色當法軍的合圍。
9月1日一早,完成了色當合圍的普魯士軍發起了總攻。毛奇現場指揮,王太子腓特烈親自指揮第三軍團發起沖鋒,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率領著俾斯麥、羅恩和數十位德意志王公貴族壓陣。
當時法軍裝備的步槍,比普魯士軍的性能要先進得多,射程遠,射速快,瞄準性能也好。不過步槍再厲害,干不過大炮。
克虜伯公司生產的400門重炮,裝上諾貝爾公司生產的高爆炸葯向色當法軍陣地猛轟
在法軍數次突圍失敗以後,下午4點半,拿破崙三世派人送信給威廉一世,表示願意投降。
色當一戰,普魯士軍損失9000人,法軍12.4萬人戰死後餘下的8.3萬人,上至法國皇帝、麥克馬洪元帥,下到廚子馬夫,全部成了普魯士軍戰俘。
④ 什麼是普法戰爭,這場戰爭的起因是什麼,過程是什麼,結果又是什麼
普法戰爭,在法國稱1870年法德戰爭,在德國稱德法戰爭,是普魯士王國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蘭西第二帝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而告終。
1870年7月14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表了挑釁性的「埃姆斯密電」,觸怒了法國政府。7月1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但戰爭開始後,法軍接連敗北。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法國大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但普軍仍長驅直入。
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國。法國資產階級政府請求停戰。2月26日,雙方在法國凡爾賽簽訂初步和約。5月10日在法蘭克福簽署了正式和約。
這次戰爭使普魯士王國完成德意志統一,取代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
(4)普法戰爭電影最後一槍擴展閱讀
普軍戰爭計劃周密;兵員充足;動員、集結迅速;裝備優於法軍(在普軍用身體檢驗了法軍沙斯波式擊針槍的優越性之後,普軍就把部隊撤到法軍步兵射程之外,用優越的鋼制克虜伯大炮痛擊法軍)。
到1870年,一支軍隊想靠近敵軍已經非常不容易,普軍步兵襲擊法軍,法軍輕騎兵襲擊普軍陣地,都是傷亡慘重,普軍最後之所以勝利,一方面是它的大炮,另一方面是他的兵力上優勢,允許他們使用側翼包圍。
普法戰爭雙方勝敗的原因是:法國雖然常備兵上素質優於普軍的徵召兵,但政治腐敗,戰爭計劃不周,軍隊編制不合理(除近衛軍外,平時無師、軍兩級編制,臨戰才編組);動員、集結緩慢;後勤供應落後,作戰指揮混亂。此戰表明全賴職業軍人的做法是無用的,國家的軍隊應交給細心而有謀略的將官統馭,人數優勢又再一次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關鍵因素。
⑤ 《最後一課》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最後一課》讀後感 ,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是用一個孩子的感觀去寫的,跟我們學半截蠟燭時期差不多。第二次大戰的時候。故事內容,一個孩子帶著匆忙的上學步伐來到了學校,他們的法語老師一臉嚴肅,他得知原來從這節課以後就得要學德語了,不能再上老師的課了,不能再學自己本國的語言了。他開始後悔自己為什麼貪戀其它事而不專心學習,老師對大家說這不怪你們,或許是因為我或者你們忙碌到忘了關心你們的父母。他用心的聽完了這節課,讀完這個故事,會讓你感覺,這到底是一個老師在教孩子們法語,還是一個父親在把法蘭西刻在孩子們的心裡呢?那是多麼偉大的一節課啊?一節難以言喻表達的愛國課。讓人有種想要加快腳步,如果事情發生在中國,讓我有怎麼會捨得不去學習任何一個中國文字的心情,因為這樣我更想要努力學習,因為自己經常在寫作文時不少字不會寫。
我最有感觸地是,老師拿出字帖,上面寫著法蘭西,讓大家寫的時候。大家十分專心的去寫、去拼。坐在他們身後的大人也在念,坐在大家身後的老村長都念的聲音都顫抖了。
最後一課給人講的不僅僅是一節跟老師分別的課,而卻像與祖國分別似的。我感覺有很多讓人深醒的地方,人生很多可能因為太多花樣繁多的東西而分散自己的精神,到發現了已經錯過了。應該珍惜現在的每時每刻,它們十分寶貴,也要珍惜自己讀書的時間,還有跟熟悉的人在一起的時刻。
更加要珍惜別人對你的付出以及珍惜自己。
雖然這篇文章並不長,但是給我感觸還是很深的,可能我懂得後,並不一定能完全做到百分百珍惜,但是我會努力去守護現在的東西。
當我仔細讀完《最後一課》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最後一課》看起來是那麼不起眼的幾個字,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如果是放假前的最後一堂課,我根本無法聽下去,恨不得馬上跑出教室,在廣闊的藍天下大聲的喊幾聲:「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然而,在這篇文章里,《最後一課》這個字眼,似乎顯得如此的沉重,讓我從內心深處感到隱隱的一種悲涼,國語,曾經讓我們覺得土氣,在我說話中時不時的刻意夾雜幾個英語單詞,來證明我們更加時尚,可是當我讀完了《最後一課》文章時,想到,如果我們有一天也像小弗郎士一樣,喪失了使用國語權利的時候,才陡然間感覺到,原來母語如此的神聖,而且,瞬間變得是那樣的遙不可及。
試想一下,當我們樂此不疲地去學外語的時候,當我們不知道玩什麼更好玩的時,當我們在語文老師的課堂呼呼大睡時,我們能否想到,敵人的鐵騎踏遍我們身邊每一寸土地,街上的牌匾改成了外國字,旗幟換成了外國旗,手機的文字也換成了難以拼出的外文,每天必須用外語講話,一旦聽到用國語講話就會遭致雨點般皮鞭的毆打,關禁閉甚至酷刑,來強迫我們忘記自己的母語。
想到這里我的眼睛不知不覺已經難以遏制噴涌而出的淚水,小弗朗士直到失去使用母語的權利時才感覺到母語的珍貴,我們生活在一個用無數烈士鮮血換來的繁華盛世,可以用母語隨意編織絢麗的辭藻,用國語盡情去創造剛毅和婉約。
我們要懂得去珍惜,不要在經歷了《最後一課》的慘烈現實後,才知道,說國語曾經也是一種奢望!
今天在課上老師讓我們默讀了法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節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士軍隊不僅佔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痛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教材,開始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討厭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很容易、很容易」。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是的,就像韓麥爾先生所說的「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連幼稚園都開設英語課了。英語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讓我們以小弗郎士的經歷為戒,好好學習自己的母語、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一天,她正在講課,突然眼前一黑,倒在了講台上。翻越了夾金山,還有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黨嶺山又橫在他們面前,一些年齡大、身體弱的紅軍戰士,走著走著就走不動了,有的倒在雪裡就永遠起不來了。"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發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連幼稚園都開設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讀了都德的《最後一課》,我心中五味雜陳,有辛酸,也有感動,有難過,也有苦澀。《最後一課》用生動的語言,用富有吸引力的文字,打動了我的心,使我產生了共鳴。
那是一個晴朗的早晨,貪玩的小弗朗士來到學校,卻被告知這是他的最後一節法語課。他後悔自己曾經的貪玩,但已經來不及了,新老師明天就會來教德語。此時,對祖國文字的熱愛充滿了小弗朗士的心……
這個悲壯的故事寄託了作者多少的愛國情感呀!它把我的心也牽動起來。曾經,我對語文並不很感興趣,有時會覺得錯別字無關緊要,閱讀練習理解起來十分麻煩。當讀完這篇文章,我慚愧得無地自容。每國人民都以自己國家的語言為傲,以自己國家獨特的文化為傲,以自己的國籍為傲。一個中國人,怎能不學好漢語、漢字呢?
當讀完小弗朗士認真學習法語時,我既為他的改變感到欣慰,但仍忍不住要落淚,小弗朗士再也見不到他的老師,要和他的母語徹底告別。如果我們離開漢語,我們還會是中國人嗎?我們已經習慣用母語交流,用母語思考,漢語已成為我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
「亡了國當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使我想起了以前的台灣。日本也不準許台灣人民說漢語,但是台灣同胞時刻牢記著漢語,牢記著台灣屬於中國,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台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我心中的愛國情感油然而生,我們要學好漢語,不忘曾經屈辱的歷史。我們要為祖國的發展出力,使祖國成為發達國家,使祖國跟上時代的腳步,使祖國遠遠領先於其它國家。讓我們以祖國為傲,讓我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今天在課上老師讓我們默讀法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被深深地震撼。
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節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士隊不僅佔領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痛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教材,開始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討厭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很容易、很容易」。
因為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殘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失去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復雜情緒,一股腦兒湧上他的心頭。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覺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懂事,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他眼裡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這時的小弗郎士狠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
讓我們以此為戒,好好學習自己的母語、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今天,我讀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題目叫《最後一課》。看完後,我十分感動,也獲益匪淺。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名大學講師晏才宏被查出了肺癌晚期。他得知自己活不久了,便為學生們上了最後一課。他一刻不息地講著,似乎要把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在醫院里,他又給來探病的學生現場講題,直到說話出現困難。最後,他帶著對學生們的歉意,倒下了。
晏才宏即使肺癌晚期,還堅持為學生們講課,他是多麼地盡職盡責,令人感動啊!在他說話出現困難時,他還想為學生們再上一課,但這個願望至死未能實現。晏才宏,一名普通的大學教師,在生命的最後關頭,惦記的還是自己的`學生。他因沒能為學生們再上一課,心裡對學生們有著濃濃的歉意。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贊頌!
生活中,還有許多可敬的教師,把學生的學習放在第一位,將自己的健康置之度外:三年級時,教我們語文的黃老師扁桃體發炎了,聲音特別沙啞。但她為了不耽誤大家的學習,堅持到學校為同學們講課。即使她的聲音已經很沙啞了,說話聲音也特別小,特別難受,她仍堅持帶病上課。每節下課都接連咳嗽,放學後就去吃葯、打吊瓶。黃老師的敬業精神是多麼感人可敬啊!
讀了《老師您好——最後一課》,我被晏才宏的敬業精神所感動;被他將健康置之度外所感動;被他視職業如生命所感動!他的精神將激勵我們好好學習,奮發圖強,長大後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想了幾天依然沒有結果,也許是戰爭的硝煙業已散盡,隆隆的槍炮聲業學校要求我們撰寫一份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作文,我冥思苦已遠去,竟然使我不知從何下筆。
然而,今天的一堂外國名篇賞析課,深深觸動我寫作的靈感……
今天參加外國名篇賞析課,課堂題目是:都德的《最後一課》,小說重點描述了法國阿爾薩斯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小孩從此以後要學習異國侵掠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佔領後進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這里,把一個小學校里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都具有了庄嚴的意義。課文最後,老師韓麥爾在黑板上奮筆寫下「法西斯萬歲」,突出調動文中所有人的愛國情結。
歷史告訴我們:珍愛和平,拒絕戰爭!
我們偉大祖國准備:今年金秋的九月在北京舉辦一場題目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盛大閱兵。此次閱兵不單單是,向世界展示我國軍事上的強大,而且也是為了紀念那些犧牲在抵禦外敵戰場上犧牲的先輩們、紀念那些無辜的生命。此次閱兵的重大意義:不僅是祖國綜合實力的展示,也是對那些對我國虎視眈眈、妄圖稱霸世界的豺狼們,敲響了警鍾。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為不讓歷史重演、悲劇重現。只有自我強大,才能屹立於世界舞台的行列。
祖國,這個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她的存在,我們早已習以為常,可是突然有一天,你失去了她……——題記
在我們心中,「祖國」不是一個普通的名詞。她意味著大地、江河、語言、文化、民族、同胞……愛祖國,就是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
《最後一課》的主人公小弗朗士以前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稚氣的孩子,但在知曉自己的家園不屬於自己,而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已被被人佔領時,才懂得珍惜,才變得成熟懂事。作為烘托主人公的那位韓麥爾先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這位先生,是多麼熱愛他的法國語言啊!他把語言比作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把她當做黑暗中的光明;絕境中的希望。
最後,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幾個大字「法蘭西萬歲!」他愛自己的祖國,把靈魂注入身體;失去了祖國,彷彿被抽走了靈魂,行屍走肉一具。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這些都突出了韓麥爾先生熱愛祖國,熱愛母語,熱愛學生,恪盡職守的品質。
很多人認為,漢語不需要學,但是,那些人錯了,國語中蘊含的不只是簡單的漢字,而是祖祖輩輩傾盡心血凝注成的,是我們民族的魂。我們又何嘗不應該學習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呢?我們不該像他們那樣熱愛祖國,熱愛母語?他們在自己的祖國已經淪陷的危機時刻,還對母語不離不棄。我們生長在和平年代,不該更應該珍惜學習的機會?
人們啊!愛惜自己祖國的語言吧!這是我讀了法國作家都德寫的《最後一課》心靈深處的感受。
文中的小弗郎士,是一個不喜歡語文課的孩子,甚至覺得士兵們訓練,都比上語文課有趣多了,然而,當他走進了教室,發現語文課和以往不一樣了,韓麥爾老師說出了讓他震驚的話,韓麥爾老師說:「今天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我們的國家被侵略了,德國人不讓你們學習自己國家的語言了。但是,請你們,永遠不要忘記自己國家的語言,因為自己國家的語言都不會,別人會笑話你,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法國人,而你們連自己國家的語言卻不知道怎麼說。」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喜歡語文的同學,寫字馬馬虎虎的同學大有人在,作文也不好好寫的人也不在少數,有的大膽的孩子就直接在本子上寫:「我不會寫。「他們真可恥,可他們不知道,如果國家的語言沒人重視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現在很多大學生在寫一些報告或者求職簡歷的時候,「的地得」都不能夠正確使用,多麼可悲啊。以前,我從來沒想過語言是多麼重要,語文課多麼重要。我們的學習時間,大多數,用在了英語背誦單詞和大量做數學題上面了。殊不知,語文課才是唯一個,能讓我們受益終生的學科。
這篇文章讓我想了很多,反思了很多。文字是一個國家的尊嚴,不單單是一門學科那麼簡單,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不重視語文不愛惜自己國家的語言呢?請大家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
國是一個大家庭,家裡溫暖的港灣,是冬天裡的一杯熱茶,是夏天的一口西瓜。家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家裡的每個成員都很愛她。那麼對於每個人來說如果家被侵佔了,或者發生矛盾了,都會使我們很心痛。
都德是一名普通的法蘭西教師,由於他的國家被侵佔了,他再也不能給他的學生教法語了,上完這最後一堂課,他就要永遠離開這里,這是多麼悲哀啊。可是,他並沒有被傷痛打垮,他要盡最大的努力,在有限的時間里盡量教給孩子們更多的知識。跟自己國家的語言分手,跟自己的祖國分手,這是何等難以忍受的悲痛。看到這一切,我不由的想起了:「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一個國家被侵佔了就象一個孩子失去了家庭,無依無靠,失去了溫暖和安全感。我覺得這篇文章舒發了作者對自己祖國的眷戀與熱愛,深切的表達了愛國之情。一個人不能說自己國家的語言,就象嬰兒不能喝奶一樣,那是何等痛苦啊。失去了國家,失去了語言,才知道國家的重要,才知道語言的可貴,可這一切都晚了啊。
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走過了六十年的風雨歷程,聯想起都德的最後一課,我知道了國家的重要,愛國的緊迫性。我們大家只有團結起來,建設祖國,保衛祖國,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美好,更加繁榮富強。
讀完了這篇課文,很感動,為什麼現在是和平的世界,因為在戰爭時期就是有了這些愛國人士的愛國之情而感動了大家。就比如:中國的抗日英雄,就比如這篇課文里的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雖然,在戰場上,他們不能發揮作用,但在創作上,作者便以他的作品,反映著社會的黑暗,反映了阿爾薩斯人失去國土時的悲憤,沉痛的心情,就這樣惡劣不堪的情況下。國人還是堅強的站起來,祝福自己的祖國希望它能取得勝利。這篇課文也在教育我們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母語,否則,就會像小弗朗士他們一樣後悔也來不及了。
這篇課文也很勵志,這是在警戒我們要愛國,護國,衛國,強國。也在表達我們人類從古至今都在犯的錯誤: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老師教導過我們,現在我們所讀的是九年義務教學,能考上高中、大學,就得靠自己的本事了,這次要再失去,就算珍惜,也沒有了。
在《最後一課》里,小弗朗士對於教書先生的看法改變了,對於學習的態度也改變了。老師變得高大起來,作業書本變得親近起來。他在這一節課成熟了許多,要是韓麥爾先生知道,自己的最後一節法語課里開啟了一位孩子的心靈,讓他變成了著名大作家,寫著自己的愛國之情,寫著對自己祖國的尊敬,應該會覺得教了多年的書,總算沒白過了吧!……
我喜歡的,尊敬他們的,是他們那份愛國的熾熱之心,讓我想起了我們的祖國母親,也曾這般經歷過種種艱苦的困難,我們這些孩子們就更應該站起來,守護著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家園。所以,在這里我要向韓麥爾先生,作者,為祖國奉獻的英雄們致敬。我愛你,我的祖國母親。
今天我讀了德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節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士軍隊不僅佔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痛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教材,開始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討厭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很容易、很容易」。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讀完這個故事,難道我們就不能從這個故事裡受到啟發嗎?不,我們能!
這個故事通過一個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
讀到這里,我忽然想自己,今天的我們和小弗郎士相比是多麼幸運啊!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國家,有著良好的學習條件,身邊有給我們以諄諄教誨的老師,我們還有什麼了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最後一課」結束了,但我明白了,熱愛祖國就應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認真學好祖國語言,正是熱愛祖國的一種具體表現。今天我們有不少既熱愛祖國又認真學好語文的好同學,但不是也有個別嘴裡喊著愛國,心裡也想愛國,卻並沒有認真學好語文的同學嗎?學了這篇小說,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一定要以愛國主義思想為動力,積極自覺地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還要分秒必爭地認真學好一切科學知識。
《最後一課》中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普魯士,這里的學生不能再學習自己的母語了。而故事的小主人公——一個阿爾薩斯小孩弗朗茲,他非常頑皮,時常曠課。但當弗朗茲得知這是他的最後一節法語課時卻震驚萬分,並對自己虛度時光感到慚愧。而在下課時,弗朗茲的老師阿麥爾用盡全力在黑板寫下「法蘭西萬歲」,由此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文章里,弗朗茲、阿麥爾老師和村民們都非常地愛國。因為不能說法語了,大家萬分悲痛。其中,阿麥爾老師寫下「法蘭西萬歲"的情節令我特別感動,即使自己的國家被侵略,但依舊阻礙不了法國人對自己祖國、民族的熱愛。由此,我不禁聯想:曾經中國也經歷過這樣一段歷史,那時清王朝腐敗,掌管國家的人昏庸無能,夜郎自大,使我們的科學技術非常落後,被八國聯軍所侵略。後來,革命先烈憑借一腔愛國之心,團結全國人民,大家齊心協力趕走了侵略者,才有了現在美好的生活。
雖然那段歷史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我常想: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也應該熱愛祖國,不做侮辱祖國的事,不說侮辱祖國的話。正如《少年說》中所述:「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而我作為一名小學生,最好的愛國方式就是認真學習,勤於鍛煉,使自己成為一個富有知識文化的人,長大後為祖國做貢獻。
這就是我喜歡讀的《最後一課》,它讓我懂得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有國才有家,有國才有尊嚴。
讀《最後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喜歡這種」成長「方式吧!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發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為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現在連幼稚園都開設英語課。english成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亡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亡國當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⑥ "最後一課"地點,時間情節階段
16讀《最後一課》
讀《最後一課》
綠原
普魯士的兵隊
揚卷著黑色的旗
再一次地走過洛林、阿爾薩斯的街道……
剝落的牆壁上,
布告著柏林與巴黎間的盟約的
不幸的市政府的轅前,
今天,它不再擁有那探聽消息的民眾,
它已被改成森嚴的軍司令部了
哦,
年輕的小弗郎士,
你說它一直關鎖著你的
你的學校,
今天,
是不是已被變作士兵的營房?
連那最後還呼喊「祖國萬歲」的黑板,
也被普魯士的長劍劈折了嗎?
孩子,你該可以捉鴿子了,
孩子,你該可以去打木球了,
孩子,你該可以
將那本灰色的文法
含笑地撕碎吧?
那嘲笑你懶惰的鐵匠華希特,
如今,他挑著風箱
逃亡到什麼地方死去了呢?
那曾經陪伴你
嗚咽著最後一課的
憂郁的老郝叟,
如今,他是不是
仍戴著三種顏色的草帽和眼鏡
又顛跛到哪兒去了?
這城,這喧鬧的城啊,
將永沒有禮拜日晨禱的寂靜了,
那播落到街心的噪音
不再是你所熟悉的
——不是韓麥爾先生的戒尺
和同學間嘩笑的交響,
是什麼?
是粗野的
奏著《大軍進行曲》的喇叭啊……
旋叫在藍天邊緣又紛飛著的
不再是你所放走的鴿哨,
是什麼?
是飛機!
是飛機在散發著
「大德意志」招安的傳單……
哦,
年輕的小弗郎士,
當你低頭流轉在這悲哀的國土上,
那寬闊得使你溶化的曠野,
那深而且密的閃澤的叢林,
那歌唱著而不歇止的河流和公路和鐵道,
那不曾遭受轟炸和射擊的城市,
都將隨著你的腳跟
被那以戰爭為美術的
以火葯為穀粒的
以流血為笑的國家
雜沓地殖民來了……
騎馬的人,
帶槍的人,
在蒸發著統治者的威嚴……
甚至可以隨意
叩開你的扉扇,
跨進你的門檻。
哎,
在這被侮辱與損害的國度,
讓悲哀的小弗郎士
朝向茫茫的地平線
流著淚喊兩聲吧:
韓麥爾先生啊,
韓麥爾先生啊……
當普魯士的兵隊
再從我們的田野操演回來,
再從學校的窗邊驕傲地走過……
當你的蘋果園
又在寂寞的綠夜裡零落了……
當課室被蛛網圍困,
懸垂在風中的長明燈
隨著教堂鍾聲的最後一響
而熄滅了……
哦,
親愛的韓麥爾先生,
我們情願給你
用戒尺將手打得血流啊;
誰想
再聽見你嘶啞著喉嚨
泣不成聲地說:
「學散了……
你們走吧……」
但是,
「悲哀的種族」,
法蘭西的小兒子,
你將走向哪塊土地去呢?
如果懦怯者和妥協者①〔懦怯者和妥協者〕指二戰時期向法西斯妥協的法國貝當政府。
還有著他們的日子,
你能在哪兒
呼吸著自由呢?
為了「法蘭西的文字
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
站住啊,
而且想一想
那滾熱的滾熱的滾熱的
韓麥爾先生一再講述的
巴黎公社
和巴士的爾的故事〔巴士的爾的故事〕指法國大革命攻破巴士底獄的歷史事件。吧!
用你的哭泣發誓,
用你生命的「最後一課」發誓,
你應該停留,
你應該放一把火,
給這個被滅亡的國家……
1941年
* * * * * *
法國小說家都德在《最後一課》中敘述了普法戰爭期間,法國阿爾薩斯小鎮居民的一段痛心經歷。時隔70年,當二次大戰中德國侵略者的鐵蹄再次踐踏美麗的法國領土時,面對似曾相識的景象,人們不能不感慨歷史的輪回。
詩人綠原就是以都德小說的故事為線索,展開了對二戰中面臨同樣命運的法蘭西現實的聯想。他將原小說中的人物放到新的境況中安排他們的命運,「孩子,你該可以/將那本灰色的文法/含笑地撕碎吧?」「那嘲笑你懶惰的鐵匠瓦奇特,/如今,他挑著風箱/逃亡到什麼地方死去了呢?」「憂郁的老郝叟,/如今,他是不是/仍戴著三種顏色的草帽和眼鏡/又顛跛到哪兒去了?」這樣的陳述增加了幾分歷史的滄桑感。
全詩雖然沉浸在對「悲哀的種族」——法蘭西現實的感嘆思索中,但是詩人何嘗不是在哀嘆中華民族的命運,那哭泣的誓言源於對祖國的摯愛:「你應該停留,/你應該放一把火,/給這個被滅亡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