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哪些電影是用75mm鏡頭拍攝

哪些電影是用75mm鏡頭拍攝

發布時間:2023-01-29 22:42:53

① 舉例電影鏡頭常用的一些焦段

35,50,135,85,40,70等等焦段都很常用

② 關於定焦鏡頭,50mm,75mm,90mm,有什麼使用上的實際意義我們一般攝影愛好者用哪個焦段的好呢

變焦鏡頭設計時必須綜合考慮焦段各個范圍的成像,色散等效果,因此最後的產品選擇在一個最好的協調方案,但是一般都難成為某個焦段的最佳方案,相對來說,定焦鏡頭就沒有這個方面的相互牽制。
也就是說變焦為了兼顧各個焦段,妥協的結果,是各個焦段都不是最好,而定焦只做一個焦段,自然是最好。
1.你說的實際意義,不太明白,是說定焦的價值何在?那就是比變焦清晰更銳,也能以較低成本達到大光圈。

2.具體焦段選擇,看你的呢需求了,全副上50屬於標頭,拍人文、全身人像;在APS-C上50 就偏長了,接近全副上的75,屬於人像頭,拍半身像,全身就得退了,90一般是大頭像或者微距。根據你的需求吧,一般各廠家的50標頭都做得不錯,價格也最實惠,推薦購買。

3.光圈越大,景深越淺虛化越明顯,這種沒有很具體的數據,只是肉眼判斷。

尼康佳能兩家一般選50 1.8絕對錯不了,其他的看需求。

③ 我的老相機有4個鏡頭,都是做什麼用的

呃。。。以上回答,讓人十分無語。

首先,這不是相機,而是電影機。而且是非常出名的一款35mm電影機——Bell & Howell 2709。這台電影機1911年面世,在1915-1930年之間美國境內幾乎所有著名電影都是用這台電影機拍攝的,直至1950年代仍有商業電影使用這台電影機拍攝。如卓別林一生拍攝的80多部喜劇影片,大部分都是使用該機拍攝的。

目前不含鏡頭的機身(鏡頭和機身本身是一體的,但有人把鏡頭拆下來賣)售價在3-5萬美元之間,全套應該在8萬美元以上。

四個鏡頭都是英國庫克(Cooke)生產,而不是什麼萊卡。你可以搜一下庫克鏡頭的價格,16mm像場鏡頭的價格都可以輕松上萬。

焦距的區別就是視角不同,說白了就是在同一位置拍人,人的大小不同。

補充:
我看到了你找到的資料的原文:Charles M. Minor (Chicago) made an attempt the Triplet for 1916 more brightly to make by inserting a positivlinse into the first lens gap. This objective of Gundlach as f/1.9 Ultrastigmat (40, 50, 75mm) proced for Film cameras (moving pictures) and distinguished only a narrow picture angle.網上找到的中文翻譯好像只有一個版本,都把「distinguished only a narrow picture angle」錯誤的翻譯成了「這幾個電影鏡頭可以表現出一種很狹長的視角」,而這句話的正確翻譯應該是「只能用於表現一個較小的視角」。
這個視角究竟有多小呢?考慮到35mm膠片電影的畫幅:35mm電影和35mm攝影都使用35mm寬的膠片;電影膠片是縱走,寬高比4:3;攝影膠片是橫走,寬高比3:2;攝影膠片的去齒寬度為24mm,電影膠片比這個還窄一些。簡單計算一下可以得到攝影膠片畫幅略小於24mm*18mm,對角線長度略小於30,與35mm膠片攝影的等效焦距比約為1.44。
也就是說,文中所提到的這三個鏡頭的視角分別相當於35mm膠片攝影中使用的58mm、72mm和108mm,基本屬於中焦到中長焦段了,肯定是一點廣角效果也體現不出來的。

關於製造年代,很多資料表明第一台B&H 2709確實是在1911年售出的,並且當時已經擁有4鏡頭的切換鏡組,甚至連照片都有(http://www.cinematographers.nl/CAMERAS1.htm)。但是Ultrastigmat f/1.9 50mm這個頭是否是在之後生產的2709機身上才有的,替換了之前的某個頭?這我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考慮到你查到的資料只表明1916年Minor設計並生產了Gundlach Ultrastigmat f/1.9的三個成品頭,這並不能否定在這之前就已經有使用這種鏡頭的機身。而且幾乎所有新的鏡頭結構都是先在固定鏡頭的機身上實現,若干年後才有成品頭生產。如著名的Hologon結構,使用Hologon結構鏡頭的機身和成品頭的生產年代相差10餘年。

P.S. 普及一下常識,所有鏡頭的像場都是圓形的,與膠片裁切比例無關。另外,目前為止,歷史上所有電影的畫幅長寬比只有兩種——4:3和2.35:1。16:9是寬幅電視的長寬比。

④ 攝影必懂鏡頭各個焦段的用途

鏡頭各個焦段的用途(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2011-11-02 16:20:34

8mm : 極度誇張的畫面,用途不限。

18-16mm: 同上

22mm-24mm: 不嚴謹的建築全景,或某個自然景觀(嚴謹的需要大畫幅和移軸鏡頭來矯正相差),城市建築群,大量的人群。

28mm: 廣闊的風景,人多的場景,有群體感的人像

35mm: 一般風景,建築或者建築內部,紀實人像

50mm: 局部風景,全身人像,事實上可以用於任何場景和題材。

60-65mm:小微距,適合拍一些比如杯子大小物體或者電飯煲之類的商品,這個焦段適合購買微距鏡頭。

80mm: 半身人像,一些特寫,或者在場景中突出某人。

100mm: 微距的黃金焦距,特別適合拍攝微距題材。

135mm: 人像焦距,適合人像特寫,網上那些特別漂亮的mm,背景虛化的,都是這個焦距拍出來的(一般用85mm鏡頭放到普通APS單反上,由於轉換系數,正好可以獲得135的焦距)

200mm: 人像特寫,大頭像,遠景拍攝。

300mm: 遠處人想特寫,距離較近的鳥,體育,遠景拍攝。

400MM--600mm: 野生動物,足球比賽等。

1200mm: 天文攝影,危險的野生動物,大型體育場館里的比賽

--------------------------------------------

50毫米的焦距是最好的也是最壞的,和人眼看到的效果接近所以沒有廣角的沖擊力,也沒有長焦的震撼,但是歷史上由50毫米鏡頭拍攝出來的頂級作品,比其他所有焦距拍出來的總合還多。

50mm無法具有畫面本身的沖擊力,所以50mm必須要以內容取勝,構圖,色彩,內涵,故事,都無比的重要,所以通常能拍出偉大的作品。

-----------------------------

35mm 是新聞攝影的最愛,准廣角,既可以容納比人眼所看到內容多的東西,又不會像28或更短焦距的超廣角一樣,把很多無關的東西包括進來。

-----------------------------

135mm 定焦,一般這種鏡頭都被稱為「美人頭」,知道什麼意思了吧。

【】50mm的鏡頭是標准鏡頭,普通的定焦鏡頭一般都是50mm的鏡頭,是最常用的,出門旅遊,拍攝一般場景,都可用。

你說的的那兩個都是變焦鏡頭,50mm以下的是廣角鏡頭,越往下廣角越大,50mm以上的是長焦鏡頭,越往上拍攝距離越遠,可以達到超焦距或微距拍攝。

你這兩個鏡頭都可以普通拍攝,也可以藝術拍攝。如果要拍廣角的,比如拍攝建築、道路的廣角可以用18-70mm的鏡頭,就是平常看到的底部向下彎曲變形的照片,最小可以達到18mm,說明已經可以達到魚眼鏡頭的效果了,拍攝出來的物體極度誇張,就像魚眼一樣,拍出來的東西是圓的,中間的東西又向外突出的感覺。如果要藝術拍攝,用這個鏡頭可以側重於廣角拍攝。

那麼70-300mm的就可以側重於長焦拍攝了。比如拍山頂的人、高樓頂的花,站在高出拍攝地面的人或物等遠處的東西,就可以把焦距調得長一些,把遠處的物體拉得很近,看得很清楚,拍特寫很有用。但是拉近後,景深就小了,比如拍一個人的臉部特寫,如果把他的臉放滿整個空間,其他的東西,周圍的其他的東西就沒有、或模糊了,這就是說拍遠處的東西,會把環境虛化,因此主要用來強調某一點的東西,拍出來的東西會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另外,你這個鏡頭已經達到了超焦距和微距拍攝的水平,你還可以用這個鏡頭進行微距拍攝,比如拍攝花朵、花的一瓣花朵或葉子上的露珠,都可以用這個鏡頭拍攝得很清楚。

你的這兩個鏡頭的變焦范圍都很大,所以你發揮的空間是很大的,至於怎麼拍、拍什麼就要看你的了,可以這樣說,有這兩個鏡頭你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拍攝了,鄙人的一點小小的看法,希望對你有用。

【】一、短焦距攝影鏡頭的表現功能

(1)由於短焦距攝影鏡頭的造型特點是視角大,所以,它適合於拍攝具有多層景物的遠景和全景畫面,不需要把攝影機機位拉得很遠就可拍到劇情所需的全景或中景。現代影視拍攝中為了節省開資,一般在比較小的實景中或攝影棚里的布景前拍攝,短焦距攝影鏡頭可彌補布景或實景不夠寬闊之不足,若再配以仰俯角度,更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視覺印象。短焦距攝影鏡頭有利於表現宏偉的群眾場面、遼闊的田野、壯觀的建築以及復雜的縱深調度等多層景物的場景。但由於它的影像放大率較小,一般不用作拍攝近景、特寫。

(2)利用短焦距攝影鏡頭透視效果強的造型特點進行是攝影師進行藝術創作必不可少的。當用外反拍角度拍攝兩個人物的對話鏡頭時,在景別不變的情況下,用短焦鏡頭可比標准攝影鏡頭拉開兩個人物的空間距離,進而表現兩個人物心理上的隔閡。美國影片 《畢業生》中男主人公和他父母、親友在一起的鏡頭用的是長焦距攝影鏡頭,拉近人物之間的距離,以表現長輩們對他的關心,相反,他和羅太太在一塊兒「鬼混」的鏡頭用的是廣角鏡頭,暗示他們之間的心理距離,只是「鬼混」而已。(圖2-1) (圖2-2)

(3)用短焦距攝影鏡頭近距離拍攝人物肖像時,能產生特殊的透視變形效果,近而表現人物 不正常的心態、情緒。如張藝謀執導的影片《有話好好說》中的人物形象,絕大部分是用短焦距攝影鏡頭近距離拍攝的,使人物的鼻子變大,顴骨變大,耳朵變小,拍人物半側面時,又使靠近鏡頭的一隻眼睛變得過大,另一隻眼睛變小,充分表達了影片中人物扭曲的、反常的心理狀態。又如,德國影片《馬門教授》中也有不少場面和鏡頭是用廣角鏡頭拍攝的,比如馬門被捕、馬門的女兒遭同學們無端地圍攻等場面,歪歪斜斜的主觀鏡頭,都是變形的,暗示希特靳上台後,似乎一切都失去了常態。前蘇聯影片《雁南飛》號稱詩電影,其攝影風格是有名的情緒攝影。情緒攝影不以真實再現為目的,攝影機帶著強烈的主觀情緒參與劇作。比如,女主人公微洛尼卡因愛情上的挫折受到單位領導批評後欲尋短見,在鐵路線上狂奔,用廣角鏡頭拍攝她的特寫(演員自己抱著攝影機自己拍),有意用失形的肖像誇張地揭示她此時此刻的悔恨、悲痛的心情。

(4)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相比較,拍攝同一景別的畫面,既能突出主體人物,又能顯示環境特點,因此用廣角鏡頭拍攝人物近景,既能看清人物面部表情,又能交代人物所處的環境,從而達到以環境烘託人物、說明事件內容的目的,同時說明人物和其所處的環境之間的關系能增加事件的真實性。比如,記者在澳門回歸儀式上的現場報道,是用廣角鏡頭拍攝的,既看清了記者的面部表情,又看清記者背後環境,這是新聞報道中常用的手法。故事片《公民凱恩》中的近景,幾乎全部用廣角鏡頭拍攝的,其用意是以環境—豪華的住宅來烘托主人公凱恩的內心空虛。

(5)廣角鏡頭近距離可完成偷拍、搶拍、抓拍的任務。由於廣角鏡頭視角廣,景深大,不看尋像器、不對焦點也可以得到清晰的圖象,這對偷拍十分有利。新聞和專題攝像中,拍攝現場很亂、人物眾多的場合,記者可以用雙手舉起攝像機,採用估計對焦和取景的方法拍攝,這樣被攝對象不易覺察,就很容易進行偷拍。偷拍不僅可用於阻止拍攝的場合,而且在故事片中也經常使用。偷拍的鏡頭畫面真實自然。但不是什麼都可以偷拍,要注意把握分寸。另外,在運動攝影中,用廣角鏡頭拍攝可得到十分穩定的畫面。如果攝像機的抖動量相等,用長焦鏡頭拍攝的畫面晃動會十分顯著,而用短焦距攝影鏡頭拍攝的畫面晃動會減弱。因此,在新聞攝影中用肩扛或手持拍攝時,盡量用廣角鏡頭拍攝,才能保持畫面穩定(尤其是固定畫面),這也是攝像師的基本功。

(6)利用廣角攝影鏡頭景深大、透視效果強的特點,用於表現縱深空間效果。畫面中的影像一部分清晰(比如主體清晰晰),而另一部分模糊(比如背景模糊)形成虛實對比效果,造成虛實美,這是一種常用的方法。而景深鏡頭(整個畫面全是清晰的實像)也是一種表現方法。例如影片《公民凱恩》中,為了強調縱深空間效果,用廣角鏡頭拍攝,使主體、前景和背景均在景深內,並形成較大的影像透視效果,在強調縱深空間的同時,也突出了主體,同時交代了主體和環境之間的關系,使畫面內容更具有真實的效果。

(7)廣角攝影鏡頭 可用於影視作品中的特技攝影。由於廣角鏡頭的景深大、透視比大,在拍攝特技模型時(動態或靜態)具有特殊用途。在影視作品中有些特技場面是在拍攝現場完成的,比如美國影片《泰坦尼克號》中大量的模型鏡頭全是用廣角鏡頭拍攝的,拍模型取得逼真效果的三個必要條件是低角度(仰角)、慢動作(高速)和廣角攝影鏡頭。

另外,在表現運動方面,由於廣角鏡頭對縱向運動的被攝對象的速度有誇張作用,因此可以利用這種特性強化縱深運動的速度感,比如,用於拍攝汽車和人的前後追逐等場面時,用來加強速度感並渲染驚險氣氛。

二、長焦距攝影鏡頭的表現功能

(1)用於遠距離調拍和偷拍。如果要表現小件物體的特寫,如眼睛、校徽、戒指等,或表現遠距離被攝物體的特寫時,短焦距攝影鏡頭便無能為力了,這些任務只能用長焦距攝影鏡頭來完成。由於長焦距攝影鏡頭具有視角窄、影像放大率大的特點,它可以把遠距離的景物拉近,如要拍攝人物眼睛的特寫,或某一細節,刻畫人物內心情緒時,長焦距攝影鏡頭具有了特殊的功能。在拍攝 實踐中,有些被攝對象距離較遠,不易於接近或者根本無法接近,只能用長焦距攝影鏡頭調拍,如體育比賽、飛禽走獸、太陽的特寫、河流中航行的小船、森林中的猛獸和某些爆炸場合、戰爭場面或新聞事件等。另外,電視劇和電視專題片攝影中,為了 追求真實自然的藝術效果,尤其是一些紀實風格的影視作品,讓演員到現實生活中去,通過長焦鏡頭遠距離調拍演員在群眾中的表演,使演員不注意攝影機的存在以獲得十分逼真的表演效果。比如影片《秋菊打官司》中很多鏡頭都是這樣拍攝的。在紀實節目中,偷拍、調拍已成為有力的創作手段。

(2)因為長焦距攝影鏡頭的景深小,除主體以外,前後景都處於模糊狀態,可以把不可迴避的雜亂背景處理成虛像(處於景深之外)或者選擇背景中比較「干凈」的部分進行拍攝,以減少雜亂背景的干擾,達到突出主體的目的。如影片《原野》中,白樺林里男女青年相見一場,除了主體人物以外,背景和前景都極度虛化,特別是前景中的樹葉,虛化成色彩繽紛的色塊,形成一種特殊的美妙的韻味,有力地表現出了男女之間的情意。另外,用長焦距攝影鏡頭遠距離搖攝快速運動的物體,造成跟拍效果,不僅突出了主體,同時也增強了被攝體的動感。

(3)利用長焦距攝影鏡頭透視感弱,壓縮處於縱深空間的被攝對像之間的空間距離的造型特點,可以把多層景物和人物壓縮在一起,加強畫面擁擠、堵塞和緊張的感覺。如影片《大閱兵》中,攝影師用長焦距攝影鏡頭稍俯的角度拍攝官兵軍訓的場面,使整個畫面豐滿而富有緊張的情緒,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用長焦距攝影鏡頭在外反拍角度拍攝兩個人物對話的場面,在景別不變的情況下,可比標准攝影鏡頭更拉近兩個人物之間的空間距離,用來表現兩個人物之間的親密關系。還可以把太陽和人的特寫拍攝在一個畫面之中。長焦距攝影鏡頭對空間壓縮的造型功能可使狹窄的空間得到正常再現或強化其狹窄的氣氛。電視連續劇《一地雞毛》中,男主人公小林費盡百般周折分到兩間公房,表面上是樓上樓下,實際上是樓梯過道改裝的,顯得十分狹窄,創作人員為了真實再現小林過於狹窄的住房,用長焦鏡頭拍攝,加以逆光處理,強調了擁擠、狹窄的住房條件,從而深化了主題。

電影《黃土地》中的主要內容是窯洞,窯洞比較狹窄,若用廣角鏡頭拍攝,勢必把窯洞拍的過於寬敞,這樣就會失真。而用長焦鏡頭和標准鏡頭只能拍到一個角落,拍不成全景,很難拉開機位。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攝影師想了一個辦法,在放機器的一邊挖了一個洞中洞,將機器放在小洞里,這樣就可以用較長焦距的鏡頭拍全景和中景,真實地再現窯洞的真實環境。有的攝影師不了解鏡頭的造型特點,在狹窄的環境中用廣角鏡頭拍攝,結果環境表現的過於失真。比如在小卧車里用廣角鏡頭拍攝,不僅環境失形,人物也失真。

(4)利用不同焦距的攝影鏡頭還可以把握畫面的視覺節奏。我們知道,運動是影視藝術特有的表現形式,是影視藝術的生命。長焦距攝影鏡頭拍攝橫向運動的物體時,前後景在畫面中變化快且虛,橫向跟搖運動對象,可以獲得橫向跟移的效果,增強畫面的視覺節奏感,表現緊張、不安和歡快等情緒。如張藝謀執導的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招弟給先生送蒸餃一場戲,用長焦距攝影鏡頭跟拍,不僅增強了畫面的視覺節奏感,表現了主人公當時緊張、不安的復雜情緒,也使畫面失去 明確的空間方位感。而用短焦距攝影鏡頭拍攝被攝體的縱向運動才能增強畫面的視覺節奏感。如拍攝戰場上的廝殺或互相追逐的場面多用這種方法,表現出緊張 的節奏和氣氛。相反,用長焦距攝影鏡頭處理縱深調度,用廣角鏡頭處理橫向運動,則可減弱主體的運動速度感,好象停步不前一樣,從而減緩視覺節奏。如影片《畢業生》中最後一場有名的「最後一分鍾營救」場面,用長焦距攝影鏡頭縱向拍攝主人公跑向教堂的一段,人物好像原地跑步一樣,雖然視覺節奏好似減緩了,但卻給觀眾造成了更加緊張 的情緒。

(5)用長焦距攝影鏡頭拍攝可完成焦點轉換技巧。焦點轉換又稱動態焦點,就是在同一個鏡頭裡面根據表現內容,前後變動焦點,以達到調度、轉移觀眾視覺重點的目的。比如拍攝甲乙二人的對話,甲離鏡頭較近,而乙較遠,當甲說話時,把焦點調在甲上,此時甲是清晰的,而乙是模糊的,相反當乙說話時,把焦點調在乙上,此時,乙清晰而甲是模糊的。焦點轉換有兩個條件:一是景深小,二是被攝體之間的縱向距離要大。如果沒有縱向距離的差別,盡管用了長焦距攝影鏡頭也不會獲得較明顯的焦點轉移效果。

美國影片《畢業生》中表現母女二人(羅太太和蓮)只用了一個鏡頭,而且用了這種技巧:鏡頭開始 母女均在畫面之中,利用焦點移動,先讓觀眾看清年輕的女兒,然後將焦點移到站在門口的母親身上,這時女兒的影像模糊,觀眾只能看清她母親了。這種技巧很容易讓觀眾聯想到創作者的用意,即前後的因果關系:女兒突然明白了,原來她的男朋友(賓)的情婦不是別人,就是自己的親生母親。

(6)畫面中的景物焦點有虛有實是正常的,虛焦畫面是指整個畫面沒有焦點,沒有一處是清晰的,從技術上講是廢品。但從藝術上講,焦點不只是成像的技術手段,而且已經成為營造畫面形象的造型手段。圖片攝影稱為「模糊語言」,比較早的運用它進行創作。影視攝影也越來越多地利用這種「模糊語言」進行表情達意。如病人剛去掉眼睛上的綳帶,視覺還不能正常觀看的效果,畫面全部虛化。全部虛化的影像也是一種抽象的表現,它可以形成夢幻般的感覺。晚間拍攝某些較亮的光源時,有意把焦點偏移,使每個光源都變成晃動的光斑,這種抽象的影像能形成一種特殊的節奏感。當然這種虛化的效果只有長焦距攝影鏡頭最為明顯,焦距越長,效果越明顯。無焦點畫面是一種造型手段但不能過多使用,精確恰當地使用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電視劇《一地雞毛》中最後一集的結尾用了虛焦畫面,表現主人公小林的一種幻覺用的比較成功。畫面內容是現實時空中的小林,與幻覺中的小林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用視覺形象深刻揭示了小林此時此刻復雜的內心活動。

(7)長焦距攝影鏡頭常常用於拍攝人物肖像,故又稱作「人像鏡頭」。大多數電視節目,尤其是紀實性節目,應該是以再現人的視覺感知為基礎的,任何變形效果都會影響紀實效果。長焦距攝影鏡頭拍攝的畫面不變形,能正確還原人物的本來面貌,除此之外,它還有柔化影像(圖像)的作用,可以把人的面部皮膚表現得柔嫩。美國好萊塢的明星時代有一條不可愈越的規定,拍明星近景和特寫時必須用時75mm以上的長焦距攝影鏡頭。現代影視對人物的造型雖然不以美人照為目的,但在一般情況下,拍人物應以不變形為主。

(8)由於長焦距攝影鏡頭的景深小,特別是在物距較近、光孔較大時這種現象更為明顯,因此用長焦距攝影鏡頭拍攝時應力求焦點准確,防止出現虛焦畫面。而長焦距攝影鏡頭視角窄的特點使得用長焦距攝影鏡頭拍攝過程中攝像機上下左右方向稍微一顫動都將會引起畫面的抖動,因此用長焦距攝影鏡頭拍攝時盡量運用三角架支持攝像機,在沒有或無法用三角架的情況下,肩扛攝像機拍攝時盡量利用依託物,穩定住身體或手臂,在拍攝過程中盡量屏住呼吸、使左右臂和右肩肌肉放鬆以保持攝像機的穩定。

總之,不同焦距的攝影鏡頭,具有不同的藝術表現功能。攝影師要充分掌握這些功能,根據內容的需要,創作出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藝術作品來。

⑤ 電影的拍攝視角是什麼

鏡頭焦距10mm 16mm 25mm 50mm 75mm 100mm 150mm 視角98° 65 ° 45° 23° 14° 12 ° 8° 人雙眼視角170,集中視角為45°相當攝象機25mm 鏡頭。 視角大小決定兩個因素:鏡頭焦距,成像面積,以上數據是對角線為2/3英寸成像面積的攝象機的視角和焦距的對應關系。

⑥ 小米13可以播放愛奇藝hdr電影嗎

可以。本次愛奇藝上線的CUVA HDR觀影模式,據官方的介紹,現在使用小米10 Pro、華為P30 Pro、iPhone 11 Pro、iPhone XS Max等終端設備的用戶,在平台上觀看《閃光少女》《中國飛俠》《一義孤行》等影片時就可以體驗到CUVA HDR效果。
12月11日晚,小米13系列正式發布,其中小米13採用全新的直屏設計,搭配極窄邊全面屏,實現沉浸觀感。黃金尺寸,手感絕佳。
小米13採用極窄邊全面屏設計,搭載6.36英寸屏幕,邊框僅有1.61毫米寬,屏佔比達到93.3%。全新E6發光材料,相同亮度下,功耗比小米12降低22%,戶外全屏亮度可達1200nit,峰值亮度可達1900nit。
小米13支持顯示HDR 10、HDR 10+、杜比視界、HLG四項好萊塢HDR標准,可以准確顯示P3廣色域和超過1000nit的亮度。

此外,小米13還支持超動態顯示,其影像系統可以很好地捕捉整個場景的動態范圍,而超動態顯示技術則負責把更真實的明暗關系顯示出來。當觀賞照片或視頻時,可以清晰顯示從深黑到亮白的廣泛區域,高光更亮,暗部更是細節十足,同時保證不同亮度區域間順滑過渡,由此為你呈現人眼所見的真實感受。
小米13的邊框採用輕盈的鋁合金質地,實現利落的直立邊框設計,更能凸顯屏幕的視覺沖擊力。新品提供經典黑白色以及全新曠野綠(3D貼合工藝玻璃)和遠山藍(納米科技皮)四種配色。
其中納米科技皮不易掉皮,同時具備極好的抗臟污能力,粘上圓珠筆、簽字筆、墨汁等污漬後,只需要用紙巾或橡皮便可以將筆跡擦的乾乾凈凈。

整機的厚度僅有7.98mm,僅重189g。背面3D玻璃工藝,如同盛滿的水在張力的作用下溢出杯麵,也提供了優秀的握持手感。而且整機支持IP68防塵防水,日常使用更安心。

影像方面,作為全新一代影像旗艦,小米13搭載全部原生徠卡的影像能力,又帶來全新的拍攝體驗。
後置三支鏡頭覆蓋了0.6x- 3.2x的光學變焦范圍,最高支持30倍數碼變焦。每支鏡頭都通過了徠卡光學認證過了徠卡光學認證,具有高解析力、大光圈以及幾乎無法察覺的畸變,為優秀的畫質提供扎實的基礎。

其中,主攝採用MIX 800 CMOS,擁有7P非球面鏡設計、ALD專業超低反鍍膜以及新型環烯烴材料,支持Hyper OIS超級光學防抖。主攝採用全新冗餘式設計的超大底感測器,在拍攝視頻時可以利用額外3.5%的冗餘面積來獲得更大的視野,相比小米12增加5°的視野。
默認狀態下,主攝採用四合一的讀出模式,生成1250萬像素的照片。當需要兩倍變焦時,主攝切換到5000萬讀出模式,取中央1250萬像素的照片,實現清晰度無損的兩倍變焦。

小米13的長焦鏡頭採用等效75mm焦距和F/2.0大光圈設計,支持OIS光學防抖。75mm作為徠卡經典焦段,它的視野為32°,在距離人像1米時,75mm可以拍攝大頭照,後撤幾步便可拍攝胸像和半身像。
小米13內置四款徠卡水印,不同於市面上主流的濾鏡app,徠卡同款濾鏡不會對畫面做出過分扭曲,而是對色彩和影調進行精細化調整,保留原始畫面的細膩色彩過渡。
得益於焦段的完整,小米13首次支持了全系列大師鏡頭,並且基於長焦鏡頭,新增了75mm肖像模式,帶來超淺的景深、自然的膚色,以及獨特的虛化和光班效果。

性能方面,小米13搭載第二代驍龍8移動平台,搭配全新LPDDR5X內存(峰值8533Mbps)、UFS 4.0快閃記憶體(3.5GB/s讀取、2.6GB/s寫入)以及4642mm2 VC的超豪華散熱系統。
此外,小米13支持最新的Wi-Fi 6無線網,支持4K QAM和雙WL AN加速,最高可提供3.6Gbps的並發速率(5GHz + 2.4GHz)。
小米13還支持雙卡雙通,其的意義在於讓兩張卡時刻在線,所以在主卡通話時,副卡仍可上網、收發簡訊,甚至是接聽電話。用戶可以在兩路通話之間自由切換,互不幹擾。

續航方面,小米13號稱是小米旗艦最強續航,內置4500mAh高密度電池,官方稱,在小米標准續航測試模型下,小米13的續航可達1.37天,遠超iPhone 14,甚至超過了iPhone 14 Pro Max。
新機支持67W有線秒充(38分鍾充滿100%)、50W無線秒充(48分鍾充滿100%)、10W無線反充。

其他特性方面,小米13 X軸線性馬達、杜比全景聲、杜比頭部追蹤,紅外萬能遙控器等功能也一應俱全。

⑦ 哪部電影哪個鏡頭算是一下長焦鏡頭或短焦鏡頭

長焦距鏡頭: 殺破浪中甄子丹與吳晶短棍對短刀的鏡頭

短焦鏡頭:卧虎藏龍中 章子怡與周潤發竹林打鬥

蒙太奇的觀念從現象來看是景與景的切換, 但實質上卻有所不同。對敘事蒙太奇來說,它主要研究的是一個連續的事件如何轉化為一系列的中斷鏡頭的重新連接,而對於表現蒙太奇來說,它主要研究的是兩個不相連續的鏡頭的重新連接如何產生新的含義。不管是哪種情況,蒙太奇都包含著某種「反自然性」,都是與生活的實際流程相抵牾的。這就帶來了它的一系列局限,比如:鏡頭的切換往往讓觀眾意識到攝影機的存在,切換的連續又帶來觀賞的強制性,如《錫鼓》中奧斯卡母親與舅舅的調情, 除此之外, 它還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亦即忽視了研究鏡頭內部的藝術問題。這就是蒙太奇理論只能成為一種局部理論的根本原因。隨著電影的發展,蒙太奇的局限性也逐漸暴露出來,這就出現了電影史上專門研究鏡頭內部的連續性問題,並由此產生與蒙太奇相對立的電影美學觀念——長鏡頭觀念。

一、長鏡頭的產生

長鏡頭,顧名思義就是鏡頭的尺數較長。一般都不短於50尺,最長的可達900尺。這是用一個連續的鏡頭拍下的膠片, 而不是指許多鏡頭連接起來的。電影中的長鏡頭其實很早就有了,而且在當時這是惟一的拍攝方法。早期的長鏡頭,如「園丁」等),都是在一場戲內用一個固定不變的長鏡頭來表現。這種死板的方式終於在格里菲斯等人那裡發展為蒙太奇理論,而蒙太奇理論發展到愛森斯坦又導致了對它的否定,產生了近代的長鏡頭。但近代的長鏡頭與早期的長鏡頭卻存在根本的區別。可以先作一個比較:

早期的長鏡頭(「園丁」)和德呂克的《四百下》。

其區別在於:

其一,從固定鏡頭到移動鏡頭;
其二,從自發的活動照相到自覺的電影技巧或手法;
其三,近代長鏡頭是影片的一小部分,因而也出現了連接的問題;
其四,更復雜的場面調度。

可見近代的長鏡頭與早期的長鏡頭已經有了質的區別。從美學觀念上看,近代長鏡頭是從蒙太奇的局限性中發展而來的,是蒙太奇觀念的一種反動,但近代長鏡頭頭的產生還有賴於一系列的電影技術成果。

二、電影技術的發展

1.聲音的出現

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電影在技術上的重大進步總是緊跟著藝術創新的新的可能。首先聲音的出現避免了用鏡頭來交代的單一表達方式,這樣,鏡頭也就無須像過去那樣頻繁的切換,以使觀眾明白。也就是說,可以通過聲音來傳遞一部分的信息,而不必全部寄託在畫面上,因而畫面就不必老是中斷,而保持鏡頭的連續性。如《英國病人》中漢娜端食物進屋,畫外是男主人公的聲音。

2.景深鏡頭的使用

所謂景深鏡頭就是能拍前景和後景都達到同樣清晰的鏡頭。這就在無形中開辟了一個新的景區, 可以使前景和後景之間形成一種連續,避免了鏡頭的分切,如《神探亨特》的鏡頭。就像瑪爾丹所說:「(景深鏡頭)使導演可以進行一種縱深的場面調度:人物不再從院子或花園這一邊出場,而是在前面或後面出現,並在攝影機的軸心內活動,根據他們對話的重要性或每時每刻的不同儀態,走近或遠離。」也因此,人們才把長鏡頭稱為「場面調度派」。

3.鏡頭運動的發展

大量採用運動鏡頭是在四五十年代以後。在這之前,由於採用鏡頭運動會引起燈光、動作設計和鏡頭長短的計劃的特殊問題,增加拍攝的困難和成本,所以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如《鐵面無私》中殺老警察。如今由於攝影技術的發展,長度較長的鏡頭在拍攝上已經解決了問題,這就為長鏡頭的使用准備了技術上的條件。

4.變焦鏡頭的普及

變焦鏡頭就是能把長焦和短焦結合起來使用, 並隨時調焦的鏡頭。由於它具有多焦距的功能,可以將短焦和長焦的優勢結合起來,並能在人物位置不變或者拍攝點固定的情況下,根據劇情的需要把一個鏡頭的內容拍成許多個不同的景別的又彼此相連的長鏡頭。變焦鏡頭的運用或者變焦鏡頭與推拉鏡頭的結合,給長鏡頭開辟了新天地。如資料:《W的悲劇》中的小酒館對談。

可見,長鏡頭是以一系列電影技術的發展為前提,由於這樣,電影創作者才開始把興趣逐漸轉向了鏡頭的內部運動,而不僅是鏡頭之間的組接,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專門研究長鏡頭的理論並把它上升到美學的高度。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就是法國的巴贊。

三、巴贊的長鏡頭理論

巴贊(1918-1958),法國人,電影評論家。也是電影理論發展史上的關鍵人物。他的理論被看作是西方現代電影的一座里程碑。他在20世紀50年代初親自參與創立《電影手冊》雜志,成為電影批評界的權威性刊物。這個雜志的一些影評家後來親自拍片,導致了法國的新浪潮運動。巴贊的電影理論不是一個系統的理論。他的理論興趣主要體現在電影實踐問題上:這就是對蒙太奇理論的批評和主張長鏡頭這相關聯的兩個方面,並從中產生了照相本體論的電影美學觀點。

巴贊對蒙太奇理論的批評主要是圍繞著電影與真實的關系來展開的。他認為蒙太奇使電影離開了真實。他的批評從庫里肖夫的實驗入手,巴贊認為電影是一種現實的藝術,但是兩個鏡頭所產生的新含義顯然不來自現實,而是導演通過隨意的拼接變出來的花樣。如果電影可以任由導演主觀需要任意拼湊新含義,那麼電影的客觀性、現實性也就不復存在了。因而,他批評道:「蒙太奇,人們經常說這是電影的實質,實際上是非常突出的反電影的過程;純粹的電影的獨特的性質,取決於尊重空間的統一的簡單的照相。」除此之外,蒙太奇的典型技巧是景與景的切換,這種切換總是把攝影機的注意中心強加給觀眾。 在一段對話中, 按台詞的邏輯交替拍攝對話的人,稱為「正反打」,這種分切的拍法不僅不夠逼真,而且平庸乏味。帶來了含義和視角的單一性。

正因為這樣, 巴贊才主張使用那種不間斷地拍下一場戲的長鏡頭。他認為長鏡頭的典型技巧是場面的內部調度,通過演員的連續動作和攝影機的連續運動,可以保持一場戲的連貫性。所以這就部分取代了蒙太奇的功能。又克服了它的局限。如《錫鼓》中的強迫吃魚, 可以看出其優勢在於:(1) 由於時空的完整保持了故事、動作、情緒各方面的連續性, 給人真實的感覺;(2)產生含義的暖昧和信息的豐富,因為克服了蒙太奇選擇高峰瞬間的單一對列,使鏡頭更有意味。如《錫鼓》中奧斯卡弟弟的生日; (3)有利於從多角度來觀察動作。如《幻滅》中的唱歌、 《W的悲劇》中的被迫承認。

⑧ 電影鏡頭用得最多的三個焦段

35,50,135,85,40,70等等焦段都很常用。拍電影的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為38-24mm,視角為60-84度,這僅供參考。
拓展資料:常用鏡頭的種類、特點和用途?
1、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大致分為兩類:普通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普通廣角鏡頭的焦距在24mm~45mm之間;超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小於24mm,其中有一種特殊的鏡頭叫魚眼鏡頭,焦距甚至只有幾毫米。

在拍攝廣闊的大場面時,攝影者一般都依靠廣角鏡頭焦距短,表現的景物景深長的特點,將從近到遠的整個景物都納入清晰表現的范圍。此外,用廣角鏡頭拍攝時,如果同時採用較小的光圈,則景物的景深就會變得更長。
2、中焦鏡頭
中焦鏡頭的焦距在50mm~135mm之間,該焦距中包括許多大家常用的焦段:50mm標准鏡頭,85mm人像鏡頭,100mm微距鏡頭,135mm人像鏡頭等。
通常情況下,人眼的視角是50°左右,於是人們將傳統35mm相機鏡頭中近似與人像視角范圍內的鏡頭稱為標准鏡頭,它的焦距為50mm,拓展到變焦鏡頭,只要焦段覆蓋了50mm的變焦鏡頭,一般都稱為標准變焦鏡頭。
標准鏡頭與人眼看到的效果非常接近,拍出的畫面能給人更加真實的感覺,它幾乎可以用於任何場景和題材的拍攝。
由於標准鏡頭的用途非常廣泛,所以很多人購買的第一支鏡頭就是標准變焦鏡頭,第二支鏡頭就是50mm定焦鏡頭。
3、長焦鏡頭
長焦鏡頭是指焦距在200mm以上的鏡頭,它又分為長焦和超長焦兩種,長焦的焦距在200~300mm之間,適合拍攝特寫,舞台等,超長焦的焦距在400mm以上,常用來拍攝無法靠近的鳥類、野生動物等,以及大型體育館內的比賽。

⑨ 候孝賢電影的藝術特徵

侯孝賢於1970年代踏入影壇之際,正值台灣流行言情電影,在此種類型中,長焦鏡頭的運用較為廣泛。因為製作成本不高,大多實景拍攝,長焦鏡頭可以使攝影機從遠處長時間拍攝人物的談話場面。侯孝賢的美學風格在相當大程度上,便是長焦鏡頭的美學。侯孝賢傾向於實景拍攝、選用業余演員,加上對日常生活瑣處的高度關注,使他把角色與背景,動作與環境放到同等重要的程度上。侯孝賢鏡頭畫面的構圖往往顯得較為擁塞,但那是他精心組織的結果,以便突出人物行為或置景中的微小細節,這會豐富他故事的展開。侯孝賢通常使用75mm-150mm的長焦鏡頭,與他的大多數東西方同行不一樣的是,他開發出了長焦鏡頭在畫面感與戲劇沖突中的別樣功能。
這都從他前三部作品中體現出來了,雖然《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在那河邊青青草》這幾部早期影片通常被認為不太重要。長焦鏡頭的一個特徵是淺景深,即輕微的運動可能導致失焦,侯孝賢慢慢形成了通過輕微變化焦距來引導觀眾注意畫面上對故事有益的元素的特色。侯孝賢還會將多個故事焦點置於同一個鏡頭中的不同層,如《在那河邊青青草》中的車站告別場景,後來又在《咖啡時光》中重演。
長焦鏡頭會令空間顯得扁平,侯孝賢運用這一特徵,創造出被大衛·波德維爾稱為「晾衣繩」式的構圖,即令數個演員形成與攝影機方向垂直的一行,這在《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中多次出現。於此類似的構圖特徵是,讓若干演員的臉在畫面的對角線方向上排列,如《就是溜溜的她》中多人回頭、轉身或前望,造成層疊化的各色表情,後來的《海上花》,《千禧曼波》中也有同樣手法。
因為侯孝賢喜歡在一個鏡頭中傳遞大量信息,他多用全景鏡頭,在畫面上,有時並不能分清誰是主要人物,誰只是過客,甚至環境中的細節也被突出表現,如《就是溜溜的她》中動物園一場戲,角色在後景的大象反襯下,只在畫面上占據了很小空間,《在那河邊青青草》俯視四合院的一個鏡頭,畫面上大片出現傾斜的屋頂,其上的瓦片與磚塊十分醒目,畫面中心蹲下的父子倆反而只佔據很小的面積,但正是這些被特意放到主要位置的房屋格局傳遞出了日常生活的質感。
因為長焦鏡頭視野狹小,所以拍攝若干個運動中的人物時,從前景穿過的人很容易就擋住了後景的對象。這一特徵被侯孝賢加以巧妙利用,他通過演員微妙的走位,適時而毫不唐突地擋住或揭示畫面上的關鍵信息,《就是溜溜的她》中測量隊和住戶發生沖突的一場戲就是如此安排的。
侯孝賢被論及最多的風格,莫過於他的長鏡頭運用。158分鍾的《悲情城市》全片只有222個鏡頭,也就是說,平均每個鏡頭時長約為43秒,有的鏡頭長達3分鍾以上。不僅這部電影,他大部分作品都有類似一致的風格,如《戀戀風塵》平均每個鏡頭時長也有34秒。侯孝賢的長鏡頭無疑同他寫實的電影觀念密不可分。
可能是受到日本建築中方塊式造型的影響,侯孝賢愛在場面調度中利用這一點,《冬冬的假期》、《悲情城市》他多次強調建築中的幾何空間。另一大特徵是,侯孝賢的構圖中頻繁使用畫框中的畫框,以將空間多重分割,《冬冬的假期》、《戀戀風塵》、《悲情城市》中都不鮮見。
侯孝賢不愛移動攝影機,往往是幾分鍾一動不動之後才有一個緩慢的橫搖,甚至《悲情城市》絕少在一個鏡頭中出現機位變換。

⑩ 影視作品中你印象深刻的希區柯克式變焦

運動變焦是一種富有創造力的特殊拍攝方式,作為電影中常見的鏡頭語言之一,伸縮變焦畫面中的前景能夠維持同樣的大小,而背景卻會逐漸放大或縮小,製造出不同景物距離的效果。看下面這個動圖你就知道是什麼樣的畫面了。

運動變焦也稱希區柯克式變焦。其實就是在設備移動的過程中變焦,從而產生背景視野變化的效果。這種方式拍出的效果完全超過了人們肉眼的視覺常識,常常用於拍攝驚悚、恐懼、懸疑等有沖擊力情緒表達的場景中。

這樣由遠及近地拍攝一段勻速平穩的鏡頭,運動變焦的效果就出現啦~連後期都不需要,是不是很簡單? 在拍攝過程中前進/後退的同時,Mini-MI會自動反之改變焦距,其變化將會改變視覺透視關系,壓縮/放大背景空間。 長焦秒變短焦!運動變焦的特點很明顯,中間人物或者物體的大小基本保持不變,但是背景快速收縮或者擴張。 怎麼樣,這樣的運動變焦效果是不是很炫酷~ 最後附上電影中的經典運動變焦集錦,拿起Mini-MI,在你的作品中也可以在適合的橋段嘗試一把運動變焦

閱讀全文

與哪些電影是用75mm鏡頭拍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混剪怎麼製作電影 瀏覽:630
電影你的名字哪個畫面 瀏覽:574
情事危險的游戲電影 瀏覽:669
色即是空電影2002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7
新世界百度雲網盤電影 瀏覽:917
電影小竹游戲 瀏覽:118
恐龍世界霸王龍的動畫片大電影 瀏覽:786
年輕母親5電影中文字幕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31
吸血鬼電影第一季迅雷下載 瀏覽:952
那年夏天你去了哪裡電影在線播放 瀏覽:522
電影後天手機在線觀看 瀏覽:833
山西的農民題材電影 瀏覽:285
最佳獲獎微電影3分鍾 瀏覽:194
電影美麗上海在線 瀏覽:722
熱血街區5電影最新宣傳片 瀏覽:853
世間有她電影怎麼樣 瀏覽:7
關於麗江大理微電影 瀏覽:572
十八十九電影去哪裡看 瀏覽:767
手機錄屏無水印電影 瀏覽:707
溫暖人心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