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鏡頭的詳細介紹
景別指攝影機在距被攝對象的不同距離或用變焦鏡頭攝成的不同范圍的畫面。可分以下幾類: 遠景表現遠距離的人物及廣闊范圍的空間環境全景表現人物全身及周圍的環境中景表現人物膝蓋以上的部分近景表現人物胸部以上的部分特寫表現人物、物體或環境的細部電影攝影中還沿用著其他一些景別名稱,如「大遠景」、 「大全」、 「小全」、「人全」、「中全」、「半身」、「中近」、「近特」、「大特寫」等等,是以上5類景別的更細致劃分。
鏡頭分為不同的景別,是為了按照電影藝術的特殊表現方式,根據表現對象的大小遠近、內容的主次輕重,給予恰當的表現,以達到准確地敘述和藝術地描寫之作用。各類景別相互依賴,不可分割,同時,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如遠景、全景可以整個地展示人物動作、廣闊的環境及其相互關系,在表現群眾場面、運動場面,顯示人物行為與精神氣勢,描繪氣氛、意境等方面具有較突出的表現力。特寫、近景表現的內容單一、集中,可以將對象放大,不僅再現、描繪得特別清楚細致,而且具有突出與強調的作用。中景長於展示人物之間、人物與環境之間的交流和關系,在敘述內容時起著重要作用。 電影藝術發展的初期,鏡頭都是固定拍攝的。大量使用移動攝影,是近幾十年的事。攝影機的運動方式可歸納為如下幾種:
搖──中心位置不變,向縱橫各方向搖攝;
推、拉──利用移動車或攝影師走動向攝影對象推進或拉遠地拍攝;
伸、縮──利用變焦距鏡頭的調整,攝取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的畫面。拍攝的結果在透視方面與推、拉鏡頭不同;
移──不固定跟隨某一對象,縱橫移動著拍攝;
跟──跟隨一個或數個運動著的對象拍攝;
升、降──在升降機上,在升高或降低的運動中拍攝。
各種方式可以單獨或結合起來使用。用這些方式拍的鏡頭,分別被稱為搖鏡頭、跟鏡頭、升降鏡頭等,總稱為運動鏡頭。鏡頭的運動與被攝對象的運動結合起來,組成了電影場面調度。它們使畫面更為生動、豐富,增強視覺動感,有助於形成富於表現力的藝術節奏與氣氛。 (establishing shot)
正如它的名稱所表明的那樣,是一個廣角鏡頭,通過它,觀眾可以知道這一組事件發生在什麼地方。在剪輯的過程當中,它通常是被採用的第一個鏡頭。觀眾由此被帶入到敘事或行動中去。這一技術通常被用來標明系列地點的轉換當中。如《黃靜媽媽的日子》這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列印部轉換到屍檢部門前有一個大的廣角鏡頭交代以下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觀眾由此對以後發生的事件有了一個定向性的期待,從而被引入到敘事當中。 (the master shot)
它是一個從客觀觀察者角度來長時間記錄主要,中心事件的一組廣角鏡頭,比如在大型會議中我們可以看到主鏡頭是講話人在台上做發言。但是這樣的一組長時間對准一個對象的鏡頭會比較單調,那麼主鏡頭會在間歇中轉換視角,以給觀眾一個不同的視角,同時在剪輯過程中可以切入其他畫面,以彌補主鏡頭本身的缺陷。主鏡頭,如果仔細計劃的話,可以彌補聲音或畫面從存在的連貫性問題。
2. 影視專業知識2:解讀鏡頭形式
我們來繼續上次的學習......
本期主講:鏡頭形式
1、固定鏡頭
固定鏡頭:這個最簡單易懂,就是在攝影機不改變機身位置和沒有任何運動時所拍攝的畫面。
嚴格的固定鏡頭是靜態構圖的單個鏡頭,只有人物調度變化,沒有攝影機的參與,不改變基本構圖形式;機位不變而攝影機變焦或搖的運動拍攝鏡頭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固定鏡頭。
長固定鏡頭——對一個場景和人物動作過程的完整記錄,具有不做任何引導和評價的客觀性。
短固定鏡頭——更多地交代重要細節和過渡環節,信息比較明確,常採用近景系列的景別,可以建立鏡頭的節奏感。
2、運動鏡頭
運動鏡頭:在拍攝中間移動攝影機並藉此使移動著的人物始終保持在畫面之內的拍攝方式。
運動鏡頭不僅給畫面增添了動感,而且使電影有別於其他藝術的造型特徵,脫離了戲劇的美學特點,再現了人的眼睛在觀看中的運動形態;使得銀幕獲得立體空間感,也使動作獲得更大程度的如實再現。
搖鏡頭
搖鏡頭:攝影機機位不做位移運動,而是利用三腳架、雲台拍攝方向可變動的功能,機身做上下、左右方向的變化。
跟搖拍攝運動中的對象時,可以使對象保持在一個畫面以內;人物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時,搖攝能使他始終處於畫面的構圖中心,從而表現出人物主體運動的狀態與細節。
(1)環境空間搖攝和人物搖攝
環境空間搖攝在景別上以大全景、全景為主,在史詩片拍攝中經常使用大全景的搖鏡頭來展現場面的宏偉,也可以在一個鏡頭里表現戰爭中對峙的雙方。
對室內小環境的搖攝帶有強烈的主觀視點,常用來表現人物對環境的觀察、搜索。
對人物搖攝的使用:對話人物間的搖攝,場景內呈現邏輯關系的搖攝;搖攝的對話場景往往交流感強烈,對話雙方語言交流頻繁、反應迅速。
(2)快搖攝和緩搖攝
快搖鏡頭常用作兩個鏡頭之間的過渡,強調起幅、落幅畫面間的內在關系;造成一種視覺上的沖擊,有突然、意外和令人驚異的視覺效果,表達效果強烈。
也可以當做是一種轉場的方式,即兩個畫面效果像快搖一樣。
慢搖經常用於描繪大場面的場景規模,掠過的被攝物具有某些相似的性質時可以產生積累與升華的情緒效果。
(3)橫搖攝和垂直搖攝
橫搖攝除了展示空間的廣度和規模之外,可以再現運動中的主題狀態,模仿人的主觀視線,如同生活中人們原地跟蹤觀看的動作。
垂直搖攝在畫面造型上能表現空間的高度和深度,與展示空間廣度的橫搖或橫移運動相結合,是塑造銀幕空間的典型手法,也適合表現人在垂直方向上的觀察視線。
推鏡頭
推鏡頭:沿攝影機光軸方向向前移動的接近式拍攝方法,畫麵包容的范圍越來越小,表現進入某一場的感覺。
符合一個運動中的人物對環境中景物關注的視點。
符合一個人物在固定位置下對某一物體的視覺關注。
符合導演、攝影師想要強調的某個注意中心、表現中心的視點特徵。
具有從整體到局部,從環境到細節,突出某個局部、某一細節的作用。
常常用在影片的開始或一場戲的開始,以將觀眾帶入故事中。
(1)從廣闊范圍內進入某一場景或景物
案例:希區柯克電影里常用的開頭(城市樓群——某大廈——某個窗口)
(2)強調重要的細節,推進敘事
在表達結果即將發現什麼的時候,如果用剪輯處理,切一個大特寫鏡頭會強調發現的突然性,但是用勻速的推鏡頭就表現逐漸地發現和揭示,給觀眾時間自己去發現故事中的因果關系。
案例:《精神病患者》中瑪麗安拿了老闆讓她存進銀行的錢打算據為已有並逃走,鏡頭三次有意的「推」。
(3)用於劇中人物
表現、揭示人物的內心狀態。
提醒觀眾注意畫面呈像中越來越大的拍攝對象。
對人物有意的「推」是強調人物此刻的某種狀態和思考,常用來暗示人物的思想動機和下一步的行動。
案例:我們會發現在一些影片中遇到殺人的環節之前往往會用推鏡頭展現謀殺者的臉部表情,強調人物心理活動。
拉鏡頭
拉鏡頭:沿攝影機光軸方向向後移動遠離式的拍攝方法,畫麵包容的范圍越來越大。
畫面中的被攝體由單一變為多元,從只拍一個對象到拍更多對象。
同「推鏡頭」一樣,都揭示了個體和環境的關系。
常用於影片的結尾,充當鏡頭的結論和升華情緒。
通過攝影機的後退展示未知的、令人吃驚的東西,因而可作為幽默的鏡頭拍法,也可大量用於懸疑片和恐怖片中。
3、移動鏡頭
移動鏡頭:攝影機沿各種方向做移動拍攝。
從拍攝技術上移動鏡頭分為:軌道車移動拍攝、搖臂移動拍攝、手持攝影機移動拍攝、航空拍攝、特殊運動鏡頭設備拍攝等。
跟蹤拍攝
跟蹤拍攝:鏡頭跟隨運動的人或物體進行拍攝的方法。
按位置關系分為:前跟、後跟、側跟,前跟鏡頭強調運動主體的運動狀態,後跟鏡頭強化跟蹤的視點感並常用於恐怖片中,側跟鏡頭的畫面動感最強烈。
意味著視點和畫面主體的同步變化。
攝影機晃動產生的紀實感並不是生活真實的樣子,只是復現了人對陌生環境的茫然、凌亂的主觀感受。
軌道車水平移動拍攝
軌道車水平移動拍攝:簡稱「平移拍攝」,將攝影機放置在軌道上做水平移動。
會帶來畫面角度、方向、景別、構圖的不斷改變,視覺內容豐富。
既可以表現完整的空間,記錄和跟蹤運動,也可以富有視點位置的變化。
高空攝影系統
高空攝影系統:電腦控制的運動鏡頭系統,攝影機由四條線纜綁定懸在空中,每條線纜都由計算機遙控。
能夠實現全景俯瞰拍攝。
可以在一個鏡頭內實現從細節到遠景的景別跳躍以及豐富的三維(水平、垂直、縱深)空間關系展現。
給觀眾帶來如飛翔於場景之上的新奇的視覺角度(常用於體育賽事轉播和大型電視文藝節目的轉播)。
4、長鏡頭
長鏡頭:不停頓地拍攝一個完整的場景、事件或記錄一個完整連貫的動作的拍攝方法。
由幾個長鏡頭組成的一個意義段落叫做「長鏡頭段落」。但要注意的是長鏡頭的過度使用或不當使用極易造成一些不知所雲的影像或空洞無物的表現內容。
紀錄式長鏡頭:最早出現的形式,強調時間的真實和與事件的同步性,再現時空的完整性。
具有客觀性和置身事外的觀察記錄者的視點。
紀錄式長鏡頭充滿了不可預知的視覺元素,帶有一定的隨機性和偶然性。
觀眾看的時候需要調動個人的生活經驗和感受與影片溝通。
敘事性長鏡頭:體現時空的統一性,敘事目的更明確。
鏡頭運動和人物調度都有明顯的意圖,畫面視覺內容的變化呈戲劇關系。
能夠很好地揭示人物之間的空間聯系,給人以一氣呵成的流暢感。
時間長鏡頭
時間長鏡頭:這類長鏡頭不呈現強烈的戲劇沖突,不介入場面中發生的事件,只是遠遠地記錄。
侯孝賢的「時間長鏡頭」常常固定地拍攝一個生活場面,沒有太多戲劇性的故事,鏡頭就像時間的見證者,呈現那些再平常不過但卻非常動人的人情世故。
需要觀眾對場景的韻味有情感共鳴,能夠進入審美的觀賞層面。
5、場面調度
場面調度:將一個行動「舞台化」或「放在場景中」。
場面調度涉及的元素包括人物的上下場、位置移動、人物空間關系變化等均是與演員有關的空間變化形式。
(1)描述場景的空間關系,強調演員表演
使畫面內同一空間中的人物建立聯系,傳達給觀眾必要的空間信息,強調重點演員的表演。
(2)引導和強調戲劇性
運動鏡頭和人物位置變化必然帶來場面內新的敘事信息的介入,打破畫面原來的平衡關系,此時,調度便成了電影突破平面性,使同一個空間中分割表演場地,呈現因果關系主要手段。
重復調度的手段也可以強調場景的氣氛。
(3)場面調度的類型
人物調度:演員在場景中通過運動發生位移及在畫面中的位置變化,也包括演員之間相互位置關系的調度變化。人物調度主要分為橫向調度、縱深調度、垂直方向調度、環形調度和綜合調度五種。
鏡頭調度:攝影機運動而人物不動的調度方法。鏡頭調度由於是鏡頭運動而被攝主體保持靜止,因而鏡頭的運動便成了畫面視覺內容變化的明顯要素。此方法的暗示性和引導性很強,有一定的目的或意味。
人物和鏡頭綜合調度:讓攝影機和人物保持運動的一致性,有利於保持觀眾對場景真實感的幻覺。
3. 電影《南京南京》編導鏡頭分析(3)
動、低位移動、組合式移動、多角度移動鏡頭等,都屬於移動鏡頭的范疇。
五、鏡頭組合
最後再來說一說鏡頭組合,鏡頭本身是沒有什麼具體意義的,它的意義來自於生活的給予,當我們看到鏡頭中再現的某物時,就一定會聯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特定含義。那麼電影中的鏡頭有沒有意義?電影是通過很多不同屬性鏡頭組合而成的,當我們看到鏡頭中某人害怕時,就必有令他害怕的對象,這是在電影中必須通過另一個鏡頭表述出來的,當然也可以不表述,這完全取決於導演這個影片把關人的思想意圖,想要表達什麼?想要展現什麼?恐懼?驚悚?擔心?夢幻?還是對前途迷茫的擔憂?
所以,單個鏡頭可以說它沒有意義,但連接起來的鏡頭不可能表達不出應該要表達的意義,甚至是更為准確的含義。拿《南京,南京》為例,當我們看到在日營集中地處,被綁著的劉曄眼睛出現了憤怒的神情,如果鏡頭到此為止,且前後也只有這么一個鏡頭,只讓你看到這么一個鏡頭,我們就很難知道他為何而怒?對誰而怒?這時,就會浮想聯翩,任我們肆意想像,答案就會有千萬種,甚至更多。但是,接下去,我們看到了在被俘軍人前拿著槍走動並四處監視的日本兵,我們就知道了,所有聯想噶然而止,很明顯了,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日本兵的憤怒,這時也就突顯了周圍環境的險惡,被抓人數的眾多,劉曄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再經過前後情節的聯系,也就知道了他們正在等待著被屠殺的命運。
如果,這時影片斷然結束,而且也就只有這兩個聯系鏡頭,我們也能從中判斷出其中的近乎准確的意義了,盡管還會存有聯想,但這時的所有聯想也都在往一個方向上集中,不會再進行過多的其他毫無意義的發散了,也就越容易進入導演或符號把關人事先就設定好的意義范疇,至少不會偏離太遠。在這里,後一個鏡頭所起到的作用,其實就是對前一個鏡頭的情節提示。
因此,單個鏡頭的存在可能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但兩個或兩個以上鏡頭的連接組合,必能產生某些特定的含義,顯示出導演或符號把關人的真實意圖。當然,也不排除某些例外,例如顯示周圍環境大變動的長鏡頭。
鏡頭空間
電影是二維的平面,但我們可以創造三維甚至四維的空間概念,而我這里所指的鏡頭空間並不是三維和四維空間。而是封閉和開放形態鏡頭空間的表達。
一、封閉空間
我們先來看封閉空間,什麼是封閉空間?我們先來看《南京,南京》中的鏡頭實例,我前面提到了南京避難所中的一段,那就屬於封閉空間的形態表達,日軍和中國百姓相遇,目光對視,兩個民族在特定的空間內碰撞,日軍步步進逼,咄咄逼人,明顯占上風。
那麼,到這里,很多人就一定會認為凡是室內空間就都是封閉空間,如果是這么認為的,那麼,錯,室內空間只屬於封閉空間的一種,還有半開放式的空間也屬於封閉空間的表達。例如,在鏡頭中出現了一段場景,某人A在逃避追捕,逃到了森林邊緣,無路可逃了,這時想往回逃,但突然追捕者B出現,兩人面對面對望,氣氛開始緊張。這時,A緩慢向後退,B步步進逼,不管是形勢還是正義B都佔了上風。這類場景的表述也屬於封閉式空間范疇,但前兩類都屬於明示的封閉空間表達,還有一種是屬於暗示的封閉空間表達,多用於展示人物內心的痛苦和掙扎,顯示鏡頭對象的孤獨、孤立、無助,如影片中多次出現的慰安婦的遭遇。而鏡頭外的含義,則是顯示和表達了對此類暴行的控訴。
因此,封閉形態空間鏡頭的含義可以在特定的場地,用以顯示出一定環境下的險惡、危機、不安、躁動、對決,內心的痛苦、掙扎,力量的對比,人或物的孤獨、孤立、無助、等待、迷茫、放棄、獨處及自我的滿足、隱私不得侵犯等等。其實,對這個詞彙的表述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更為強調風格化的設計,具有表面化的現實主義特色。②
二、開放空間
由於開放形態空間更多的是被置於室外,因此在表現形式和視覺設計上更強調非形式的,樸素的構圖,使物象看上去出於偶然,毫無精心安排的痕跡。③如影片中角川兄在跟隨部隊進入南京城中時所看到的一切,就彷彿都很自然,人物進入畫面,又出去了,日本兵舉槍槍殺南京市民,就好像是真實的紀錄一樣,絲毫沒有刻意安排的成分。而這一段鏡頭當中,最出彩的應該是一名教父剛進入畫面沒多久就被槍殺的場景,按理說,教父是可以隨意布教的,被放置在開放的空間內,又並非當地的南京市民,應該有更大的自由度,卻也被日本兵從身後無情的開槍射殺了,更加突出了日本兵的殘酷無情,這一幕連角川兄看到後都有些身心一震。
在影片結尾,小豆和老趙最終也是在完全開放的空間形態內完全獲得自由的。
其實,這兩種空間形態的含義,本身是沒有什麼太大討論必要的,也純粹是屬於理論的范疇,但也不難看出,懂得這兩種空間形態含義也有其重要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每個鏡頭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進而更好的理解影片,起到一定意義上輔助性的作用。而對於一部影片的整體來說,討論空間形態的開放與封閉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只能夠當把它放置在一定的場景中討論才有其基本含義。可以說,無所謂開放式影片、封閉式影片,但有所謂開放式場景、封閉式場景,至於具體的討論,還是要結合影片的整體來進行,不能完全偏離影片的主題。
鏡頭符號
每一組連接的鏡頭內所存在的影像符號都可以用意義去進行解讀,意義是附著於符號之上的,如果符號本身不能表達出某種特定意義,那它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可言了。意義和符號之間的關系是抽象和具象的關系,前一個是精神的體現,後者則是物質的表現。即使每一個鏡頭也不例外,如果一個鏡頭內的影像無法用某種意義去作具體解讀的話,那麼這個鏡頭也可以說是失敗的,當然,也不完全。事實上,形式主義和現實主義風格的影像構造所表達出的含義就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影像一般都是刻意去安排、組織、表達什麼;而後者則是自然的體現,不會做任何太大的修飾。
對於故事片而言,沒有什麼偏向於哪一個具體風格方面的過多傾向和要求,很難在此類影片中作出明確區分,一切都是跟著劇情走,根據需要而定。現在,我們來看《南京,南京》,避難所這一場戲,要表達什麼?中日之間無可避免的發生了沖突,日本兵拿著刺刀逼迫中國百姓,很明顯日本兵非常的殘酷無情。在這里,避難所是一個場景,是一個室內場景,對避難所這一具象的符號和它的抽象意義解讀,可以這么理解:
首先,戰爭造成了南京百姓的流離失所,為了避難、保存性命,逃進了避難所,很自然的表現,但是是一個伏筆,一條暗線,電影中沒有明確的鏡頭表現;影片開場,是從一小隊日本兵在城內掃盪,路途中發現了避難所,於是,這隊人馬就朝著避難所而去開始的,這段場景發生的很自然,沒有什麼刻意安排的成分在裡面; 緊接著,電影開場的第一個戲劇性沖突就被設定在了這個避難所內,在有限的空間內,更加強化了中日之間的沖突,完成了從偶然到必然之間的過渡轉換;避難所內的南京百姓在極其狹小的空間內是無路可退的,面對日本兵也只能束手待斃,更加重了百姓的悲劇性,和日本兵的無人道性。
如果,我們再設想,這場沖突被設置在室外進行,空間大或無任何空間限制,則還有自由可言,還有逃跑的希望。而在避難所,則一切希望全無,因為,唯一的路口,已被日本兵嚴加把守。空間的限制,是造成群體悲劇的開始。
影片結尾的場景是在開放式的構圖中展開的,小豆和老趙被捆綁著前進,後面跟著角川兄和一個日本兵,誰都知道最可能的結局是被射殺,但結果卻是被角川兄放生。這一場景在構圖中毫無任何限制,是非常自由的空間,日本兵和角川兄處於後景,生殺大勸掌握在他們手中,而其實在這一畫面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角川兄一人,日本兵只是起陪襯,被安排進入畫面的時間有限。
對片尾這一場景中符號意義的解讀,具有兩層意義,一層為對自由的渴望和獲得自由,一個是肉體,一個為精神;另一層則為求生的本能和對生命的憐憫。肉體自由和求生本能就不必做過多的敘述了,在影片中就體現在小豆和老趙兩個符號性的人物身上;那麼,精神自由和對生命的憐憫該如何作解?大家都應該知道,角川兄在把他們放走之後,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眼望著前方,對身邊的日本士兵,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活著比死更艱難吧”。非常具有哲理性的一句話,卻讓我們看到了角川兄作為人一面的善性,而最後角川兄的自殺則是對精神自由、精神解脫詮釋的最具符號象徵性意義的舉動和行為。
根據對以上兩個場景鏡頭所作的分析,大家應該都明白了鏡頭物像和意義的表達兩者是不能完全分離的,就像我們世界所存在的物質,都是有其特定意義的。當然,這類意義有不少都是人為添加和給予的,但由於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因此,意義的表達也就同樣是復雜和多樣的。那麼,除了人為意義之外,是否還存在自然意義?答案是肯定有的,否則,也就不會有我們所懶以生存的宇宙、星球和物質世界了。所以,這個世界不存在沒有意義的物質,同樣,也就不存在沒有意義的鏡頭了。
4. 電影中鏡頭的運用及作用
1、弧形運動鏡頭
弧形運動鏡頭(Arc Shot),顧名思義,攝影機以按照某個圓周以弧形運動所拍攝的鏡頭,可以為一個場面提供多變化的視覺層次,在電影電視中屬於被濫用的鏡頭之一,對技巧和手法的要求不高,但精通難度大。《變形金剛》導演邁克爾·貝對弧形運動鏡頭情有獨鍾。
2、特寫鏡頭
特寫鏡頭(Close Up),最早由導演格里菲斯等人創造,用來拍攝人像的面部,人體的某一局部,物品的某一細節。它的出現和應用豐富和增強了電影的表現力,也是鏡頭美學最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觀眾最喜歡也最容易記住的鏡頭手法。
3、中景鏡頭
中景鏡頭(Medium Shoot),畫框下邊卡在膝蓋左右部位或場景局部的畫面稱為中景畫面,中景鏡頭所包容的景物比全景少,比特寫多,環境處於次要地位,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動作,在影視作品中中景鏡頭的比重較大,因為鏡頭的敘事性較強。
4、遠景鏡頭
遠景鏡頭(Long Shoot),具有廣闊的視野,常用來展示事件發生的時間、環境、規模和氣氛,比如表現開闊的自然風景、群眾場面、戰爭場面等等,重在渲染氣氛,抒發情感。在遠景畫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細微動作,但卻可以通過承上啟下的組接含蓄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情緒。
5、深焦鏡頭
深焦鏡頭(Deep Focus),利用焦距將前景,中景,近景等全部景深融入到鏡頭到中,在電影構圖中,往往尋求最大景深,把所有細節都在鏡頭里畢露無遺。影史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深焦鏡頭攝影大師當屬格雷格·托蘭德,他和大導演奧遜·威爾斯是深焦鏡頭的鼻祖。
6、仰拍鏡頭
仰拍鏡頭(Low Angle Shot),攝影機從垂直位置上低於多數被攝對象位置拍攝的鏡頭,往往可以使得畫面中主體人物顯得更加高大,當然,仰拍鏡頭的應用不止於此,關鍵在於這種低角度的拍攝和電影畫面的具體情節相結合,比如拍攝小孩等等。
5. 如何分析電影
一攝影:1膠片和器材 2現實主義或形式主義 3鏡頭 4角度 5光影 6色彩 7特技 8導演和攝影師
二場面調度:1景框 2構圖和設計 3空間
三運動 :1攝影機移動 2動力學
四剪輯:1連續性 2蒙太奇 2經典剪輯
五聲音:1音樂 2效果
六表演: 1演員 2明星制 3風格
七戲劇:1布景和裝飾 2服裝和化妝
八故事:1類型片 2敘事 3觀眾接受
九劇本:1劇作家 2文學改編
十意識形態:1文化,宗教和民族 2女權主義 3同性戀解放運動
因為你說沒學過電影,所以我從比較全面的方面把電影里可關注的要點羅列了一下。其實做ppt沒必要套用影評的標准模式,那個學起來太深。你就選你能寫的,有感觸的來好了,配上圖片,畢竟只有架子沒有內容還是不行的。
6. 以《當幸福來敲門》為例分析電影中鏡頭的運用
以美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為例進行鏡頭分析,《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取材真實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當今美國黑人投資專家Chris Gardner。成功詮釋出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耐勞的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後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該片獲得2006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1、影片風格
遠鏡頭與場面調度的熟練使用,給人一種混亂中的和諧感。
例如:影片開始時,先是某座海濱城市遠鏡頭,緊接著給的是舊金山市標志性建築金門大橋的一個遠鏡頭,再接著是某座大廈上面的美國國旗的長鏡頭,把故事的發生地點框定在了美國的舊金山市。然後是幾個舊金山街頭的近鏡頭,都是一些正趕去上班的人們的。那些上班族們在街頭匆忙急促的腳步是相當混亂的,但想想那是在八十年代初的舊金山,那一切都顯得非常和諧。
細節方面的特寫鏡頭,除帶給觀眾真實感外,更多的給人對主人公遭遇的同情以及發自內心的感動。
比如,克里斯在監獄中給琳達打電話時,特寫鏡頭中琳達的哽咽。由此可知,她的離開絕對不是貪慕虛榮背信棄義那麼功利,她已經在承受很多女人未必能承受的事情了。在電話前的哽咽,更多的是一種對生活的絕望。再比如,父親躲在地鐵公共廁所內,兒子已在疲倦中熟睡,門外的人不停的拍打著緊鎖的房門。無奈的父親顯得膽怯又無所適從,想到自己淪落到如此境地,捂緊了兒子的耳朵,生怕門外的敲門聲吵醒孩子,也是在下意識地保護兒子免遭外界的傷害,而自己卻再也止不住悲傷的淚水。就這個特寫鏡頭,以及克里斯臉上掛著的淚珠,令人心酸。
2、流暢的剪輯,不緊不慢的節奏。
該片就是利用完美的剪輯將一個完整的故事娓娓道來,故事雖然老套單調,但巧妙地利用剪輯彌補這一缺憾,使整個故事流暢。剪輯出來的效果就是使整部電影按照時間這個根基,呈正常的線性結構狀,好處就是通俗易懂,將觀眾滲透到電影中。
音畫蒙太奇的自然運用。影片中,主人公克里斯生命中「搭公交」、「冒傻氣」等一系列的生活狀態,那是利用克里斯的畫外音和蒙太奇的剪輯手法表達出來的。在不同時間,描述了主人公不同的遭遇,推動了故事的向前發展。
獨具匠心的剪輯,使整部影片的節奏不緊不慢。觀眾欣賞時,不會因節奏過慢感到電影的冗雜;也不會因為節奏過快,而心情異常緊張。
3、恰如其分的配樂
這部電影不同於美國其他的大片,靠慷慨激昂的配樂給人以聽覺沖擊。它的配樂在整部戲中都在烘托著劇情,感染者觀眾。
貫穿整部戲的音樂使用鋼琴演奏的猶如小夜曲一般柔和、舒緩。旋律優美、聲音婉轉,在故事的開頭,已經吸引了大批觀眾。都說好的開頭,是整部戲成功了一半,好的配樂開頭,給整部電影增光添彩。在克里斯快樂的為生計奔波、勇敢地追求幸福時,影片採用的是歡快、跳躍的音樂;在克里斯路上奔跑的時候,影片採用的是急促的、緊張的音樂;在克里斯最窮困潦倒,他和兒子無家可歸,睡公廁、擠收容所時,影片採用的是憂傷的、低沉的音樂。這部電影的配樂不是最好的,但毋庸置疑那些音樂在電影里是最到位的。
4、出色的表演和對話
影片中,飾演爸爸克里斯?加德納的威爾?史密斯和飾演兒子克里斯· 托弗的賈登· 史密斯在現實生活中也是父子倆。俗話說得好,上陣父子兵,史密斯父子齊上陣,也成為此片的亮點。
影片的製片人馬克科?雷蒙曾如此評價影片:我不僅將之視為由貧轉富的故事,也將之視為一個動人的父子故事。父子檔上陣的電影不在少數,然而《當幸福來敲門》卻是溫情敘事之外,平添了患難之中的酸楚,在平淡、簡單的敘述之中又包含著艱辛的寓意。
憑借《當幸福來敲門》,威爾· 史密斯獲得了第79屆奧斯卡影帝提名,演員在片中的演出可見一斑。史密斯的表演非常到位,真摯之處催人淚下。細節決定成敗,在故事的快結尾處,克里斯通過實**的那個片斷中,威爾· 史密斯的雙眼是布滿血絲的,其實也本該是這樣的,克里斯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休息好了。在細微處見功夫,威爾?史密斯的表演真的出色。
同樣,賈登·史密斯在劇中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的。8歲的孩子能把戲演成這樣,他的天分以及機靈程度可見一斑。
除了演員們的表演出彩外,對話也是很發人深思的。印象最深的是克里斯?加德納對兒子說的那段:「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我也不行。如果你有夢想的話,你就要去捍衛它。那些無所事事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努力去實現它。」這段看似語無倫次的話,是克里斯的真實寫照,那是他奮斗的源泉,也是他遵守的准則,他是那樣做的,最終他成功了。
拓展:
《當幸福來敲門》影評
《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主人公為了給能讓自己的`妻兒過上更好的生活,想盡一切賺錢養家的辦法,用盡全部積蓄買下了高科技治療儀,到處向醫院推銷,可是價格非常高昂,接受的人不多。所賺到的錢還不夠維持家中的正常開銷,不論他每天多努力的工作都無法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給妻兒,妻子最終選擇離開家。而他則帶著兒子到處寄宿,在火車站的廁所里,收留流浪人的日租房裡,兩個人相依為命。但是主人公卻沒有被這些困難所擊退,而是堅定了信念加倍的努力,最後爭取回來了一個股票投資公司實習的機會,就算沒有報酬,成功機會只有百分之五,他仍努力奮斗。最終實現了讓孩子過上安定生活的願望。最後當克里斯得到期盼已久的那份年薪80萬美元的股票經紀的工作時,他含著幸福的淚水走出辦公室,他說:「我生命中的這個階段,這個很短的階段,叫幸福!然後在熙熙攘攘的街頭對著所有的人幸福地微笑時,這似乎也印證了影片開始的那每個人臉上的的微笑。當他開著車帶著兒子走在繁華的住宅區,走向他自己的房子時;他突然覺得物質的財富也許並不是所有的幸福,他和兒子在這段艱難時光里的相依為命的艱辛生活才是他最大的財富。是啊,幸福是什麼?是自己與家人在一起度過的艱辛生活,是家人之間的互相安慰和鼓勵。
看完這部片子,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它讓我看到了主人公的樂觀、堅強、自信和永不言棄,同時也體會到了人世的冷漠、無奈和不易。事業的失敗、妻子的拋棄、生活的窘迫並沒有壓倒主人公克里斯,恰恰相反,苦難的經歷讓他變得更加自信、自強,在困境中他堅定信念、永不放棄,終於在幸福來臨的時候牢牢地抓住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我們在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人生就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在這段旅程上沒有人是一帆風順的,也沒有人可以預知在這個旅程中會發生什麼?但是有一點我們是可以深信的,那就是:當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時,她就會為你開啟一扇窗。就像主人公始終相信,「Every thingwill beok」(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也許這便是他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記得有人曾經說過『人生來不是為了被打敗的,人能夠被毀滅,但是不能夠被打敗。』當我們走出學校,踏入社會,我們需要的是正確看待自己,當然我們還要明白自己的實力和目前的形勢,保持一個平穩的心態,心中始終有信念,就能使自己進步更快,更容易實現自己的目標。只要永不言敗、不懈追求,沒有什麼困難是無法解決的。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種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是一種對生活的憧憬,為了讓日子好過,我們不能視而不見,不能置身事外。你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可你已經無路可退,你要堅持到最後一刻,為了讓生活繼續。是啊,既定的選擇,我們能做的只有面對,不要嘆息,不要氣惱,無路可退只能堅持到最後。其實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當我們在生活不幸福的時候,想想克里斯。加德納是怎麼成功的,停止抱怨,他——就是我們的榜樣。
在這個世界上,凡事都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幸福也是如此,在我們羨慕別人幸運的同時,也許不會看到在這一路走來的過程中,別人付出了多少。當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當我們在娛樂的時候,當我們在聊天的時候……也許別人正在鑽研業務,也許正在自修專業知識,也許正在為了目標背水一戰……而我們往往只是看見別人成功的現象,卻很少看到別人在成功背後付出的艱辛。一百個人,有一百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就有一百種對幸福不同的解釋,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就要有什麼樣的行動。所以不要盲目羨慕別人的成功,如果你也想成功,如果你也想做主自己的的幸福,那就從一點一滴做起,從離自己最近的目標做起,堅持!堅持!再堅持!當有一天幸福來敲門時,你就可以毫不猶豫的抓住她,那時,你也將成為別人眼中的幸運兒。
看完這部電影,真的感慨萬分,因為這部電影不僅教會了我在面對不幸的時候要以怎樣的心態面對,並且也讓我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義,那就是親人之間的不離不棄。自己的幸福要靠我們自己去爭取,時光流逝,昨天是怎樣?心底只有自己才會明白,今天又是怎樣我只有去把握,只要我們抱著這樣的態度:「Every thing will beok」我們堅信著,我們努力著,我們就會擁有自己的幸福!
7. 在電影中怎樣做鏡頭分析啊
在電影中根據鏡頭的景距、視角的不同,一般分為:
一、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二、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三個層次。
三、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圍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四、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台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五、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六、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七、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緻,也稱為「中近景」。
八、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九、特寫:指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十、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扳機等。
(7)電影鏡頭分析ppt擴展閱讀:
形態景別拍攝解釋
一個鏡頭,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寫,也可以由特寫拉成近景;中景;全景乃至遠景景別是由視距來確定和劃分的,所謂視距,是指攝影機與被攝對象之間的距離。
在一個鏡頭內,或者說一個電影句子內,就應包括經過嚴格選擇的各種不同的景。因此,便有了各種景別
任何一部影片都要使用各種景別,概括的說,可分五大類即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其中還分為大全景;大特寫。
8. 視聽語言鏡頭分析
視聽語言鏡頭分析
每部影片都有不同景別的幾百個鏡頭,要把這些鏡頭連接起來,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 :
(一)淡出、淡入:
又稱漸隱漸顯。淡出是畫面由明晰漸漸隱去,變為全黑,相當於舞台上的“幕落”;淡入是影片從全黑中漸漸顯出畫面來的一個鏡頭的開端,它的作用是分隔時間空間,表達戲劇段落,相當於“幕啟”。
(二)化出、化入:
即在前一個鏡頭漸隱的同時,後一個鏡頭又重疊出現,直到前一個鏡頭消失。這種方法常用於影片開始時的字幕介紹,或表示劇中人的回憶、想像以及時間的省略。比如從一個雪景轉換為桃花盛開所表示的冬春季節,最適用於吐較緩慢或柔和的節奏。
(三)劃出、劃入:
是以一條直線或一個圓周線,從鏡頭畫面的一邊或一部分運動到另一邊或另一部分。第二個畫面就跟著這條直線或圓周線出現,直到前後兩個鏡頭交替完畢。這種方法好象翻閱畫冊的動作,常用於科教影片中,也可在故事片中表現字幕或人,景等物。另外,“劃”的技巧中還有簾子捲起或放下那樣的簾出、簾入形式和以縮小或擴大圓圈來展現畫面的圈出、圈入等形式。
(四)切出、切入:
它是從前一個場景的畫面立即轉為後一個場景的畫面,中間不需要任何技巧,而採用鏡頭直接轉換,連接緊湊,往往用在環境描繪、人物對話、行動的銜接上,在藝術表觀上具有干凈利落,進展迅速的特點,在藝術表現上具有干凈利落、進展迅速的特點。
(五)反轉、倒轉:
是一個畫面經過180度的前後翻轉換為另一個畫面。這種反轉畫面特別適用於表現對比內容的鏡頭。在影片結構上,還可以用它來連接兩段各不相同的“戲”。倒轉畫面,是將一個倒置的畫面上下旋轉180度變為正置的活動畫面,這種方法,能夠改變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
電影鏡頭
這里所講的電影鏡頭,主要是指鏡頭運動的方式,拍攝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內容而言。
電影鏡頭是多種多樣的,根據電影內容和表現人物性格的需要而使用不同的鏡頭。電影攝影機從開拍起到停止拍攝,這—段電影膠片叫做一個鏡頭。從第二次開拍到再停止就算第二個鏡頭。一般地來說,電影鏡頭有下列幾種:
(一)拉鏡頭:
它的作用是為了讓觀眾在看清楚某一重點的基礎上,由點到面,認識人物和環境,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拉鏡頭使人產生寬廣舒展的感覺。例如,故事片《苦菜花》中的第一個鏡頭,首先出現的是一朵盛開的苦菜花的特寫鏡頭,然後又出現一隻小手伸入畫面採摘,但觀眾卻看不到人物,也不知道是準的手,這是鏡頭拉開了,觀眾才看到是曼子在欣喜地挖出苦菜花。這種拍攝方法,就叫做拉鏡頭。
(二)眼鏡頭:
顧名思義,就是鏡頭始終是跟隨一個在行動中的表現對象進行拍攝,以便連續而詳細地表現他的活動情形,或在進行中的動作和衷情。
(三)搖鏡頭:
這是指攝影機放在固定位置,向左右環顧,搖攝全景,或者跟著拍攝對象的移動進行搖攝。它常用於介紹環境或突出人物行動的意義和目的。
(四)推鏡頭:
是指被攝人位置不動,只移動攝影機推成近景或特寫鏡頭。同一個鏡頭內容,緩慢地推近,給人以從容,舒展和細微的感受。快推則產生緊張,急促、慌亂的效果。推拍,可以引導觀眾更深刻地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加強氣氛的烘托。
(五)主觀鏡頭:
是將電影的鏡頭當做劇中人物的眼睛來觀察和表達客觀事物的,它可以模擬感覺、渲染氣氛。主觀鏡頭比較普遍的是用來表現人物在特殊情況下的精神狀態,也常用來反映人物的幻覺,想像,這在電影中是經常出現的。同時,對於刻劃人物性格也有突出的作用。例如,故事片〈〈小花》的開頭,有一段小花尋找哥哥的回憶鏡頭,它先用奔跑的鏡頭,引出當年的小花,又用喊哥哥的聲音回到了現實,處理得自然流暢,產生較強的藝術效果。
(六)空鏡頭:
這種鏡頭,以具體的視覺形象(即畫面)表明一定的時間、地點、沒有人物,沒有語言,只喪現具有一定寓意的自然景物和氣氛的場面。如山、水、海、青松、花草、白雲、月亮、飛鳥等。它是使電影富有詩情畫意的重要手段,從而造成寬廣,深邃的意境。
(七)俯仰鏡頭:
俯仰鏡頭可分為俯鏡頭和仰鏡頭。俯鏡頭除鳥瞰全景之外,還可以表現陰郁、壓抑的感情,一般起貶意的作用。仰鏡頭為瞻仰景,在感情上起著褒意的作用。
(八)升降鏡頭:
升降鏡頭一般用於大場面的拍攝,它能夠改變鏡頭視角和畫面空間,有助於戲劇氣氛和效果的渲染。例如,故事片《天山的紅花》中,當奧依古麗下了吉普車,走進群眾歡迎她的場面,就是攝影師在直升飛機上高俯拍攝的。這種拍攝方法渲染了氣氛,展示了廣闊的空間。
(九)綜合性鏡頭:
綜合性鏡頭,指鏡頭的運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為了使電影更充分、更突出地表現某一情節,往往在一個電影鏡頭里,將推、拉、升、降、搖、移等鏡頭結合在一起使用。它為畫面造成正、側、仰、俯、平等各種不同的鏡頭角度,既能表現環境的全貌,又能表現某個特定人物的近景,以及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使電影更加富有表現力。所以,電影鏡頭既可以單獨使用,又可以結合、交織在一起使用。這種鏡頭也稱為長鏡頭。
(十)變焦距鏡頭:
它是指攝影機的位置不變,通過安裝在影機內的變焦距鏡頭的焦距變化,使拍攝對象在不改變與攝影機的距離的條例下,加速或勻速的拉遠或推近,造成一定的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