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8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觀《甲午大海戰》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當那塵封已久的歷史年輪緩緩倒回,定格在了1894年。此時那美麗、輝煌的東方,那顆曾多麼耀眼的明星——中國,正染上層層塵埃。這秀美的地方正陰雲密布,電閃雷鳴,硝煙彌漫,滿目瘡痍,戰爭、災難折磨著人民,使他們麻木。而他們的統治者——那不可一世、陳腐愚昧的靖王朝,也只不過在垂死掙扎罷了!
好一個漫漫長夜!黑暗充斥著這里的每個角落。厚厚的霧霾,太陽怎麼可能升起?怎麼可能普照大地呢?
曾是互相友好往來的兩個「好朋友」,曾宣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一對兄弟,一下正在水深火熱,另一個卻醞釀著,准備落井下石!那就是日本,一個被利益熏黑了心的傢伙,開著一艘艘大船,一隊隊艦艇浩浩盪盪地沖了過來,登陸在這上已經對戰爭麻木的地方,這個曾經的好朋友——清朝。
不知這一次是否是真的激怒了中國的大辮子們,在黃海大東溝,上演了一曲英雄的壯歌。
當日本艦隊的槍林彈雨之下,在黃海的洶涌波濤中,中國,哦,不,是清朝艦隊開頭的是一隻雄糾糾、氣昂昂的掩護旗艦,它如閃電,劃破硝煙彌漫,直逼敵人,迎擊敵艦,但中國有句俗話說「好吧難敵四手」,再勇敢的人,也怕自己勢單影孤,怕敵人人多勢眾。這艘掩護旗艦遭到了四艘日艦圍攻,在一片又一片、一陣又一陣的狂轟亂炸之後,雖它盡全力地躲閃,但還是多處中彈,「身負重傷」,艦身嚴重傾斜,眼看著這艘艦艇已無法逃脫,葬身在海底的命運。但這艘艦艇註定是不平凡的,它迅速地風馳電掣一般沖向另一隻氣焰囂張的日艦——吉野號,看來它是決心與敵艦同歸於盡了,日艦風此景慌忙逃竄,卻已經來不及了,情急之下開了兩三隻魚雷,正巧擊中,它在緩緩下沉,一切聲音都似乎消失,海浪敬畏,海風肅穆,似乎時間亦凝固了,世間只有這一個物體,一個救生圈,許久,卻不見有人跳下,無人知道艦上發生了什麼,在其將要沉沒之時,一個決絕的聲音,回盪在海上,「事已至此,義不獨生,誓與全艦將士共存亡!」是如此堅定又如此悲壯。不一會這艘艦艇就沉入滾滾波濤,連同那些將士。
這艘艦艇將被人銘記,它叫致遠艦,而這個人將萬古垂青,他叫鄧世昌。
若在如此時機下,再加大馬力,再強攻幾次,那麼日本的野心也就不會實現了,可清朝皇帝,怕了,慌了,急了,軟了,急忙派李鴻章去簽訂條約,賠多少錢不怕,從民眾那兒搜,割多少地不怕,反正清朝地大物博,不在乎那一點半點的,於是一個條約又誕生了,其美名《馬關條約》。但其野心又怎麼能滿足呢?瓜分中國者欲發猖狂,開始一點點吞噬中國。
但黑暗終透出一絲曙光,雖只是一絲一縷的,但終於開啟了一些人,讓他們不再麻木,讓他們不再逆來順受,不再愚昧,雖只是一些,雖只是絲縷那就夠了,因為他們就可以喚醒光明!過去是,現在亦是!因為——
因為黑暗並不會持續太久,再長的黑夜也有消散的時候!
放假期間,我觀看了《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看完這部偉大的愛國主義影片後,我的心觸動很大,產生了許多感想。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在洋務運動期間發生的甲午中日戰爭。在洋務運動早期,洋務派大臣李鴻章送了一批中國學生赴英留學,鄧世昌也包括在內。但是在英國,中國人被當地人看不起。一次在大街上,一位英國人對鄧世昌大肆羞辱,但卻被鄧世昌的羞辱惹怒了。這時,這位英國人拿出刀子要要挾鄧世昌,但卻被他搶過刀子並打倒在地。躺在地上的英國人心想自己會迎來一頓暴打,但出乎意料的是鄧世昌把刀子還給了他,並拉了他一把。這時,滿街的人都被這位充滿寬容之心中國學生所感動。像這樣中國人捍衛自己和國家尊嚴的事在影片中還有很多,我們從這些人身上能感受到偉大的愛國之心和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
但是,當中日矛盾突出時,慈禧太後卻在京城享受著榮華富貴,她全然不顧中日問題。當中國海軍實力弱小,李鴻章准備撥款購買鐵甲艦時,慈禧太後卻以資金不足的理由給拒絕了。這位垂簾聽政的太後自恃天朝物產豐富,中國強大無比,根本沒把日本放在眼裡,以至於甲午海戰時,慈禧太後在頤和園興高采烈的過著她的六十大壽。有了慈禧太後這樣的統治者,清政府怎能不垮台?清王朝怎能不滅亡?
在整部影片中,最使我感動的是我們的民族英雄鄧世昌。在甲午海戰的最後時刻,鄧世昌毅然指揮著致遠艦撞向日艦,但他失敗了,最後鄧世昌與致遠艦一起沉入茫茫東海之中。鄧世昌雖然沉入海底,但他的精神卻如高聳的山峰般屹立不倒。鄧世昌視死如歸,他的無私奉獻精神、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看完影片後,我若有所思:一個國家的強盛需要一個好的政府,但慈禧太後卻是國家的悲劇,而鄧世昌等人則是民族的希望。是鄧世昌他們以生命向人們詮釋了「落後就要挨打」,同時,他們也激發了人們的愛國之情,使一代代人為建設幸福美好的未來拋頭顱灑熱血。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正值求學階段的我們更應學習鄧世昌的偉大精神,努力學習,積極上進,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鳥兒無助地在天空盤旋,下面是一片綠林,翠綠的樹葉似乎要遮蔽整個南美洲,一條澄澈的河宛如一條白色的絲綢,水波泛著,流向湛藍的大海……這就是亞馬遜。
森林中,不僅只是一片映入眼簾的綠,還有一個學校,這就是獵人學校。199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兩名軍人——王暉、小龍,來到這里訓練,艱苦的生活環境給每位軍人們帶來了壓力。第二天,便有兩名軍人受不了,於是,他們敲響了銅鋥,他們國家的國旗被降下來。為了讓中國獲得世界的尊重,為了我們中國的榮譽,兩位軍人進行了頑強拼搏。
我的印象中,也許第三天是我最深刻的,所有人在經歷了前一天的艱苦訓練,都很疲憊,這時,小龍給了王暉一塊玉米餅吃,已經一天未吃的王暉問小龍:「是偷的嗎?」「不是」「嗯……」「難道你不相信我?」王暉便吃了它。看到這里,我不禁感到一股憐惜之情,多麼苦的生活,多麼頑強的意志!第四天,他們被誣為偷玉米餅的人,王暉認為,這是對中國的瞧不起,於是他執意要敲響銅鍾離開,但是小龍與他爭執了一番,「難道你忘了我們來的目的嗎?」
這時這刻,我彷彿也聆聽到他內心的想法,沒錯,他們為中國尊嚴而戰,他們是好樣的!
他們忍受著痛苦,逐漸的,他們讓其他人對他們刮目相看,兩名軍人在任務中頑強努力,受了傷卻依然堅持服從命令歸隊。他們堅持的精神與服從命令的執著,讓我想到了邱少雲,多麼的豪邁!
從電影中,我可以縱觀一直以來,外國人對中斬的偏見,又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不屈!電影中的兩名軍人,帶著堅強、堅韌、堅定的精神,我也學會了他們的機智、果斷,勇敢與善良。這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品質凝聚在他們身上,也就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忍辱負重,堅忍不拔,終於,他們還有3個國家的成員完成了困難重重的訓練,獲得了榮譽,中國國旗也被佇立在了這片美麗的亞馬遜森林中,它將一直在這里,在這片土地上,在這南美洲上,在這地球上,王暉也因成功消滅販毒團伙而成為出色學員。讓我們中國被他人尊重。此刻,他們內心的自豪與激動正如十月一日看閱兵式那樣激盪、澎湃。
鳥兒無助地在天空盤旋,下面是一片綠林,翠綠的樹葉似乎要遮蔽整個南美洲,這樹葉中,清晰可見的紅色與金黃色,在空中與風齊舞,飄揚!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甲午大海戰》。主要講了,1894年中日黃海大海戰。
1894年,日本的野心漸漸膨脹,便帶著日本新型的戰艦長崎號戰艦向中國艦隊撲來。雙方在黃河的大東溝展開陣型。
海上的炮聲震耳欲聾,水柱沖天,雙方都知道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戰爭。但是隨著戰事的發展,中國海軍的.軍艦被連連擊沉,而日方卻一艘未沉就在這時致遠號的艦長鄧世昌說道:我們即使死,也要把吉野好給撞沉。在敵人的炮火中致遠號沉沒了。
劉公島,是北洋艦隊最後戰斗過的地方。日軍佔領灘頭把大炮轉向中國艦隊實施轟炸。最後由於北洋艦隊軍心渙散一些艦長寧可沉船也不願投降。
看了這個電影後使我深受啟發。落後會被挨打!是我看完電影後腦子里第一個想到的句子。當時由於清政府,腐敗使得軍費大部分都花費於貪圖享樂,再加上許多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天津條約》……這一個個條約都是在警示我們勿忘國恥好好學習長大了為自己的國家而奮斗!
此刻距離我觀影九個小時。
可腦海里依舊是揮之不去的讓涕淚俱下的畫面,九個小時讓我認清了孰是孰非,讓我看清支撐我看完這部災難片的信念是什麼。
九小時前,無法平息心中的怒火,想把慈禧太後從椅子上摔下來,給光緒皇帝一個耳光,再把日本島給轟滅。
此刻的我,心中波瀾起伏,煌卻是那另一番景象。
鄧世昌,好一個英雄男兒!
丁汝昌,好一個英雄男兒!
他們不在驕奢淫逸的宮廷,不在烏煙瘴氣的官場,所以他們看清了當前中國的局勢:一個被放棄海權的民族必然要在海上吃虧!可整個民族仍處在一個渾渾噩噩的病態之中,只能靠場更慘痛的失敗才能讓中國醒過來,總得有人用鮮血去警醒國人!
所以,他們選擇了為這個腐敗的民族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相信,這是一種發自肺腑的民族精神,它是每個炎黃子孫,中華兒女都俱備的精神。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他在生死一線時義正嚴辭:「要與敵艦一同沉沒!」
他用沾滿鮮血的雙手支起了大清的旗幟。
他發出最後一份電報:望諸位同學,奮勇報國!
他用僅能用的一隻手撕掉了那份勸降書。
他用槍口指向了自己的太陽穴,「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他在四面楚歌時苦苦哀求:「把我殺了吧,只要我活著一天,都不許把鐵甲艦交於敵手。」
他憤然飲下那杯絕命茶。
他,他,他,還有太多個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出身,他們是位父親,是個兒子,是個平民,是個士兵,但在那時那刻,他們是個戰士,是個英雄!在成百上千不同的胸腔中跳動著一樣的赤誠的心!
咚咚咚!是急促的心跳,咚咚咚!是沖鋒的號角,咚咚咚!是響得震天的炮火,咚咚咚!是報著必死的信念,咚咚咚!是超越極限的拼搏,咚咚咚!是他們共同的心願——奮勇報國!
周恩來說:「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譚嗣同說:「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咚咚咚!我聽見了我心中的吶喊:我以我血薦軒轅!
星期天,我觀看了一部愛國電影《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演映了我們中國歷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但同時也頌揚了那些為了正義而犧牲的英雄人物。
甲午大海戰是甲午戰爭中的一場,雖然我們北洋水師團結一致,誓死對抗日本軍隊,但是兵力懸殊,還是以失敗告終。中國被迫簽下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這部電影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鄧世昌和慈禧太後。
鄧世昌,愛國將領,率領士兵對抗日本軍隊,最後和「太陽」(一條狗)一起淹死在水裡。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地方是鄧世昌讓士兵們把沖鋒旗掛起,可掛旗的士兵被炮彈炸死了,眼看沖鋒旗就要落下了,這時鄧世昌手裡拉著掛旗的繩子死也不鬆手,船被燒了也不放,艦在人在,艦亡人亡。他這種愛國主義和視死如歸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
可當鄧世昌等戰士正在拚死護國時,慈喜太後和眾妃子卻在一起看戲,還曾把戰士們作戰用的戰船當做私家游輪玩。當然,還有李鴻章等腐朽勢力,國難當頭時,他們卻還在逍遙。戰士們保家護國連命都丟了,他們還要俯首投降。如果中國的皇帝也和日本的明治大帝一樣,那該有多好啊。他自己寧可少吃一頓飯,省下來的錢用來買大炮、戰船,還鼓動他的臣民為戰艦捐款。日本有這樣的領導者能不戰勝我們中國嗎?
從這段歷史中,我不但看到了英雄們愛國勇敢,視死如歸的高貴品質,更看到了因領導階層貪圖享樂,目光短淺而導致喪權辱國的警世作用。
我想每個中國人都應該以史為鑒,奮發圖強。「c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作為祖國的下一代,你准備好了嗎?
適逢甲午戰爭的120周年之際,我看了根據清朝中日戰爭拍攝的電影《甲午大海戰》。走進了電影,走進了歷史,才發現甲午戰爭,是中國人心中說不出的痛!清政府的腐敗導致了多少中國人30年心血——北洋水師付之一炬!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是中國五千年歷史的恥辱!讓120年後的我們為之憤慨!又為之鼓舞!
中日甲午戰爭是1894年7月末至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在清朝末期,清政府籌資從外國購進魚雷艦、鐵甲艦、巡洋艦,組建成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可悲的是,當時的清政府狂妄自大、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從此便不再更新軍械。讓一直虎視眈眈地小日本膽敢多次與北洋水師發起沖突,在黃海大戰中,發現日本軍艦早已更新中國艦隊許多,既便是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鄧世昌、丁汝昌頑強奮戰,也無法抵過日本艦隊的先進和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最終日軍直沖威海衛,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繼《南京條約》後,又一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又一次,把中華民族帶入了災難的深淵。
之所以我會看《甲午大海戰》,是因為我來到了大連旅順,來到了旅順軍港,庄嚴氣派的軍港東側是雄偉的黃金山,西側是老虎尾半島,西南是巍峨的老鐵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要地。現在有許多的遊客在這里觀賞風景,還可以看到靜靜守衛國土的巡洋艦三五成群地停靠在海港口。經過導游介紹我才知道旅順這美麗的地方還會有那麼慘痛的傷痕!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旅順軍港被日寇侵佔,隨後的幾十年由日俄分別占守,直至1955年才回到祖國懷抱。
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當時的清政府固步自封、經濟封閉,大臣們腐敗墮落,為了個人利益明爭暗鬥;而日本,當時對內推行「明治維新」增強國力,對外不斷擴張,侵略掠奪朝鮮和中國。一方是准備充分、蓄謀已久、陰謀狡詐的日本侵略者;一方是缺乏警惕、准備不足、倉促應戰、戰略失誤的腐敗透頂的清朝政府。這不是擺明了中國必輸無疑了!
「落後就要挨打」,一個學生落後了,就會被恥笑;一個員工落後了,會受到批評甚至被淘汰;一個軍人落後了,會受傷甚至失去生命;一個企業落後了,會被吞並,破產;一個國家落後了,會被別的國家攻擊、欺凌。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會永記歷史,讓那些曾經的歷史永遠成為歷史!我不說「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壯志,也不想「先天下人之憂而憂」的情懷,但我會做一名踏踏實實的好學生,我會努力學習知識,學習做人,讓自己成為一名對家庭,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甲午大海戰》,看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甲午大海戰》講述的是1894年9月18日,在海上,清朝政府的北洋海艦和日本艦隊交戰的情節。當時清政府十分腐敗,權力被慈禧太後掌握了,她天天只管自己的吃喝玩樂,一點也不重視軍隊建設。而且在國家危機時刻,宮廷還在給她做六十大壽。
我們的敵人——日本卻剛好相反,他們很重視軍隊,為了有新式鐵甲船,政府把官員的工資都減少了,一天只吃一頓飯,節約糧食給海軍。如果中國能像日本一樣重視軍隊建設,我想這場戰爭就不會輸得那麼屈辱。
甲午大戰剛開始,日本就用了新式武器,不一會兒就擊沉了我們好幾艘海艦。北洋海艦首領鄧世昌下令進攻,在他和手下齊心協力的合作下,他們擊沉了日軍五艘海艦。可由於我們的武器嚴重不足,後來炮彈打光了,就只有用穿甲彈,但這對日軍根本沒有殺傷力。於是鄧世昌下令升上艦旗,開足馬力,向日本的吉野號沖去。鄧世昌說死也要和吉野號一起同歸於盡。日軍見勢不妙,連放了五六顆魚雷,致遠艦被擊中,炸成了兩半。鄧世昌本可以抱上救生圈逃走,可他誓死要和日艦共存亡。他的狗——太陽也和他一起殉職了,他十分的偉大,讓我非常的感動,震撼。
清政府還是在亂花錢,最終讓中國一次次戰敗。現在,新中國成立後,一個個國家領導人對軍事十分重視,我們中國也有了很多「高、精、尖」的武器。
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更應該好好學習,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
;② 甲午戰爭中日本的軍艦被炮彈擊中什麼沒有沉
在豐島海戰最戲劇性的一幕就是排水量比濟遠號多出將近2000噸的吉野號在追擊過程中被濟遠號擊中後停止了追擊。這究竟是真的放過了濟遠號還是其他的原因放棄了追擊?其實怎麼看航速高達23節的吉野號追上去打沉吉野是遲早的事。但是在濟遠號逃跑過程中,艦上水兵自己發起抵抗,用150MM尾炮對吉野號連發數炮並且多發命中。由於距離較近,且吉野號只是防護巡洋艦,並沒有很厚重的裝甲,結果被濟遠號誤打誤著的擊中了艦首輪機艙,並且炮彈卡在鍋爐上,艦首略微下沉,使得吉野號停止了追擊。日本慶幸的是這顆炮彈沒有爆炸,否則這艘日本海軍最新銳巡洋艦會頃刻間斷成兩節。
北洋水師的炮火命中率在當時世界上是最高的,但是這種炸彈不炸在整場戰爭不炸也是非常無奈,比如日本代用巡洋艦西京丸號(商船改裝)被305重炮近距離命中多發仍然最後成功逃脫。排水量只有600噸的赤誠號更是在500米的距離內被定遠號305MM重炮擊斷前後桅桿,並且擊殺艦長仍然無法成功撤退。很大的原因是當時沒有穿甲爆破彈這種東西,北洋海軍的炮彈多數都是沙子配重無裝葯的純穿甲彈,爆炸彈整場海戰都十分節省著用,能爆炸就怪了。假如被305MM高爆彈命中,日本的任何一艘軍艦都無法承受。從松島被305MM高爆彈命中後的情形和返港維修時的情景就能看出,艦上瞬間3/1的人被炸死或者被沖擊波震死,整隻軍艦燃起大火且嚴重進水。雖然未徹底擊沉松島號,但是也能證明假如北洋有更多的高爆彈,整個戰爭的進程會大不一樣。而且更加可笑的是,松島號在被305MM炮彈命中之後,彈葯庫又被北洋海軍一枚不會爆炸穿甲彈命中。整場海戰,雖然北洋海軍的炮彈跟長了眼睛一樣,但是仍然沒有取得海戰的勝利的原因,除了炮彈的問題,也就只能說是日本海軍命大了。
③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陸毅、夏雨、楊立新、孫海英、龔潔主演的歷史、戰爭電影。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的童年講起,從尊重還原歷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講述了甲午年間我們的先輩抗擊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跡。該電影於2012年7月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並獲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獎。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
120年前,那些人物、事件在熒幕上浮現時,盡管我不喜歡辮子裝,也不願去復習那場慘敗,內心不由得嚴肅、沉重。
這部片子導演讓我想起老年的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馮小寧真的老了,滿篇是老人的固執、嘮叨——讓人辛酸。在敘事方面,大東溝海戰之後和電影前半部分相比顯得急促了,略感凌亂。但是前期的重重鋪墊、鄧世昌的壯烈殉國,以及劉公島海戰中劉步蟾、楊用霖的自殺,已將整部電影的情感帶至高潮。所以即使凌亂,也毫不破壞觀感,無損電影的激情。光緒皇帝在風雪中面對頤和園的石舫哀呼「一千八百里江山」,李鴻章在病床上含淚概嘆「千古罵名」,算是給這段歷史以蒼涼的結筆。
我們經常會因為它過於沉重而不去面對,可是這段歷史遠遠沒有結束,它註定深深的影響著國家的進程,當電影結尾處,解說人在海上回憶往昔,解說一百年後中國以三千五百萬人的犧牲為代價,取得抗日的勝利,奪回因甲午之敗、馬關條約而失去的澎湖列島和台灣;鏡頭中,碧藍的大海深處,是沉入海底的北洋艦艇銹跡斑斑的船體,海面上人們在和平的陽光下盡情歡笑。這是一段屬於我們自己的歷史和現實,從釣魚島到黃岩島,從黃海到南海,那些沉澱在海下的遺骸是有著和自己相同的血脈,他們默默地守護著祖國的海疆。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2
隨著鏡頭帶著我們到一處一處充滿歷史記憶的地方,看著一座座腐銹的炮台、古老的遺跡,屏幕前的我們體會了屬於民族的恥辱,屬於兩岸的哀傷。
電視機里一個一個學者教授都在述說那段用士兵、人民血肉堆起的往事,我們難過、憤恨,但是我們手中卻拿著印有」MADE IN JAPEN」字樣的0.38記下我們的感想。經過了一世紀這么漫長的歲月,現在的我們能說傷痛嗎?或許在那40分鍾,我們是吧。
軍國主義像是一頭瘋狂的野獸咬噬著中國的人民,但是我們祖先流的淚流的血,終將被時間沖淡。我們可以傷痛,但那不是重點。「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侵略者固然可惡,但在動亂的時代理,落後者若不能記取教訓、迎頭追趕而只是裹足不前,總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結局。看完這卷影片,我認為歷史教訓提醒我們的不是短暫的驚心動魄,自立自強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殘害的方法。
看了《甲午戰爭》這個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
《甲午戰爭》講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師的基地——山東劉公島軍港。丟了魂似的李鴻章命令:「海軍艦隊不要遠出,靠山巡走,略張聲勢……」
清晨, 日本「吉野」號軍艦要攻佔小島,北洋水師前去迎戰,可是鄧世昌他們船好、裝備差、彈葯少,抵不過日本的軍艦。他們不放棄,炸船的要害,炮彈百炸不穿……有的'船還升起了白旗,雙手抱頭,還有的跳水逃跑。看到這里,我非常生氣,幾千年來的歷史,全部都給侮辱了。鄧世昌沒有退縮,對水手們說:「我們一定要打掉倭寇。」這時船開的越來越快趕上「吉野」,突然一聲巨響,兩艘軍艦撞在一起,鄧世昌和水手們都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軟弱,不要落後,落後必將挨打,要讓國家強大起來,不受欺凌……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3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甲午大海戰》。
回到家,眼淚就不爭氣的從我的臉上往下流,那感人的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
這部電影的內容是這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鄧世昌的人,他很愛國,也很好學。從廣東到北京的一個叫「船政學堂」的校園來求學,最後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入學考試。全校師生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一致決定去英國留學,而鄧世昌並沒有和他們一起去,因為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人。
十幾年後,鄧世昌到英國的軍校來尋找自己的好朋友劉步檐,而再去英國軍校的路程中碰到了劉步檐的表妹小妹(化名),兩人相見,互相都覺得曾經好像見過一樣。一問,兩人正好同路。當小妹去攔車時,英國人嘲笑鄧世昌,說鄧世昌是中國人,不應該得到尊重,而鄧世昌卻冷靜的對這位英國人說:「如果我們中國人不應該得到尊重,那麼你們英國人更不應該得到尊重,難道不是嗎?」鄧世昌的話激怒了這位英國人,這位英國人就想拿刀來刺鄧世昌,而鄧世昌不僅靈巧的躲過了英國人的暗器,還拿著刀對英國人說:「如果有下次,你認為我會放過你嗎?」
就這樣,小妹和鄧世昌去英國軍校找到了已經畢業的劉步檐,湊足了兵力,開始了海上大戰。
在中國湊足了兵力時,也就是中日兩國開戰之時。鄧世昌帶領著自己的「致遠號」在中國的海疆開戰了,在中國一籌莫展的時候,鄧世昌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為了戰爭的勝利,他決定用自己的「致遠號」去撞擊日本的「吉野號」,可是,由於撞擊的裂縫非常的大,所以當時船上所有人都淹沒在海中,只有十幾人活了下來,這些活下來的人不惜自己的生命代價,打出了最後一戰。他們用已經破損的「致遠號」,對著正在得意洋洋的「吉野號」發出了一顆魚雷,可是讓「吉野號」跑掉了,真可惜,然後中國又向日本連續發出了兩顆魚雷,在發出第三顆魚雷的時候日本已經無路可逃了,被我們中國的魚雷炸毀了!最後我們還是失敗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鄧世昌的愛國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的感想是:我們小學生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後做祖國的棟梁!
④ 甲午海戰要是炮彈都是真的可以打敗日本嗎
提到的這個問題本身是有問題的,甲午戰爭包括海戰和陸戰,甲午海戰還包括了豐島海戰、大東溝海戰、威海衛之戰。你想提的問題應該是這樣的:要是炮彈都是真的,大東溝海戰可以打敗日本海軍嗎?
首先大東溝海戰,北洋海軍的炮彈都是真的。其次,彈葯的數量和效能有保障的前提下,北洋海軍確實可以戰勝至少戰平聯合艦隊。其實當時在附近觀戰的西方觀察員,給這場海戰結果的定義就是平局。
綜合的分析,北洋海軍在黃海之戰中表現得其實還不錯。如果能提供數量和質量都有保障的開花彈,在軍艦的機動性和火炮與敵人存在代差的情況下,北洋海軍仍有可能戰勝日本海軍,至少戰平日本海軍。
⑤ 甲午戰爭致遠艦上都是假炮彈,這仗還怎麼打
原標題:甲午戰爭致遠艦上都是假炮彈,這仗還怎麼打?
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始終翻不過去的一頁。雖然甲午戰爭失敗的主因不在海戰,但是還是有專家對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一、清 *** 的腐敗無能;二、北洋水軍軍備力量有限,好多槍炮都是假的打不出來,子彈稀缺;三、洋務運動受到頑固派的層層阻攔;四、日本明治維新使之國力大增。
其實,第二條說好多槍炮都是假的打不出來,子彈稀缺是不對的,這一錯誤認識可能來源於1962年攝制的《甲午風雲》電影,在影片中,鄧世昌命令致遠艦上的水兵將彈頭拔下,從炮彈中倒出的竟然是沙子。看到這一情節,很多人都無比憤慨,外國商人太壞了,清朝官員太腐敗了!炮彈都是假的,這仗還怎麼打!
但真實情況可能跟你想像的不一樣,原來,當時北洋海軍就是裝備了兩種炮彈,一種是開花彈,另一種則是實心彈。開花彈的彈頭內填黑火葯,擊中目標後會發生爆炸;而實心彈的彈頭內則填充沙石,擊中目標後不爆炸,憑借沖擊力擊穿敵艦引起進水,類似於現在的穿甲彈。
北洋水師成立後,一時間被西方國家譽為亞洲第一。以慈禧太後,光緒皇帝為首的清朝 *** 以為這下子可以高枕無憂了,遂對北洋水師壓縮開支,減少投入。1891年戶部甚至下達了停止購買外洋軍械的禁令。不能外采了,那就只能依靠內供了。
但是,國內各軍工企業,比如江南製造局,在很長時間都做不出合格的開花彈來,所以北洋水師的彈葯只能以實心彈為主,開花彈主要是當年購買軍艦時配套贈送的,數量不多。
甲午戰爭爆發前,天津機器局趕制了一批質量不太過關的開花彈,但平均一門炮也只有十幾枚。黃海之戰中,僅一個半小時開花彈就打光了,剩餘的三個多小時里,大傢伙兒就只能發射根本不會爆炸的實心彈。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軍的軍艦上不僅都是開花彈,而且數量極為可觀,以日本吉野艦為例,黃海海戰結束後,艦上尚剩餘120毫米和150毫米炮彈1251發,各種機關炮彈6095發,彈葯仍舊極其充足。
更讓人心酸的是,北洋海軍極為稀缺的開花彈,無論是外購還是自造,彈內填充的都是黑火葯,其威力極為有限。而日軍軍艦的開花彈,填充的都是一種叫「下瀨火葯」的烈性火葯,其威力極大,爆炸形成的火焰甚至能水中持續燃燒。
這仗還怎麼打?落後就要挨打!
⑥ 甲午戰爭中國打入入本戰艦的炮彈真的沒炸嗎
北洋海軍多數是實心穿甲彈,根本不會炸,只能開窟窿,對付裝甲艦水線裝甲
開花彈(命中以後爆炸)太少(價格很貴、需要進口)也是失利的原因之一
⑦ 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的炮彈為什麼打不響
而北洋艦隊多使用以黑火葯為主的實心彈,炮彈中還多摻有沙子,只能靠爆炸碎片和沖擊波殺傷敵人、敵艦,威力有限,常被用來作訓練彈使用。這就造成北洋水師數彈命中日艦,造成日本軍艦沒有什麼大礙,還能正常作戰。而日軍艦命中北洋艦隊的軍艦,常常引起滔天大火,戰力大損。
⑧ 求一部中日甲午戰爭電影名
你所說的因為炮彈太粗,之後用鋸銼磨炮彈的情節,我只記得在電視劇《北洋水師》里出現過。
其實我國關於甲午戰爭的影視作品並不多,到目前為主比較出名的就是電影《甲午風雲》,電視劇《北洋水師》和《走向共和》的第10,11,12集有講述過甲午戰爭。由導演馮小寧執導的新片——《1894,甲午大海戰》目前還在拍攝中,預計要到明年的9月上映。
如果以上的電影或電視劇都沒有你所說的那個情節,那我覺得很有可能是由日本拍攝關於甲午戰爭的電影。不過我倒沒看過,因為始終不會對日本拍攝的這種戰爭片抱有什麼期望!!
⑨ 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裝備的炮彈到底有沒有沙子呢
沙子是有的,但是這裡面存在一些誤解。
而這種單純的屋物理撞擊是需要質量的,因為彈體質量如果不夠、那麼動能也就不夠,無法達成擊穿敵艦裝甲的效果。所以,在卸去火葯之後,穿甲彈的內部會裝填砂石作為填充物,以維持彈體的動能。
這種炮彈被稱為填砂彈,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北洋水師裝備的有沙子的炮彈。事實上,填砂彈在當時已經成為各國海軍的標配,不僅僅是北洋水師,日本的海軍也有。
所以,“炮彈里填沙子”,並不是北洋水師失敗的原因,更不是清朝貪污腐敗的證據。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傳言,乃是當時李鴻章的政敵們,為了攻擊李鴻章,抨擊北洋水師弄虛作假、武備廢弛,找出的理由。而對於“炮彈里填沙子”,大部分人都是外行,不了解內情,自然是義憤填膺,並口口相傳,最終流傳至今。
當然了,我不否認北洋水師武備廢弛,更贊成清朝腐敗不堪。但它不應該是用這樣一種謠言去呈現出來。為了黑而黑,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⑩ 甲午戰爭為何中國的炮彈是假的
其實是實心彈。這種內部填充砂土的炮彈就是實心彈,以打擊艦艇水線附近導致敵艦大量進水作為攻擊手段。
但誰能想到這種北洋海軍所用的以擊沉敵艦為目的實心彈,卻在黃海海戰中擊中了日本聯合艦隊「浪速」號後並未造成艦船損壞,日軍留存炮彈後還對外宣稱,此實心彈未造成日軍任何人員傷亡。
慢慢的流傳下來,導致世人誤以為是清朝貪官的貪婪和清政府的腐敗。
(10)甲午戰爭電影炮彈沒炸擴展閱讀
一、甲午海戰:
指1894年9月17日中國和日本發生在黃海大東溝海域的一次海戰,該次海戰以中國失敗而告終,後果,清政府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戰爆發。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清政府花費數百萬兩白銀打造的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聯合艦隊的一系列激烈交戰後,損失慘重,退守威海衛基地。
二、甲午海戰中國慘敗原因:
日本之所以能夠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打敗中國,除了有政治制度占優勢的原因外,日本的動員體制比中國先進得多,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
除此之外,北洋海軍沒有確立近代海軍先進的戰術思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縱使是堅船利炮,武器精良(如上:無人掌管,外則鐵銹堆積,內則污穢狼籍),但部隊沒有組織紀律性,散漫自由,各行其是,這樣的軍隊照樣沒有戰鬥力。日本人的斷言在4年後的甲午海戰中被完全證實。
日本人在資本主義的發展浪潮中處於末尾,但憑借其國民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在後來的戰爭中獲得勝利,還在競爭中取得了後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