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義勇軍進行曲》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
風雲兒女
演職員表
導演:許幸之
編劇 :田漢、夏衍
演員:袁牧之、王人美、談瑛、陸露明、王桂林
攝影:吳印咸
製作公司:電通影片公司
劇情介紹
辛白華是個詩人,他有一個極其要好的朋友是大學生梁質甫,兩人都是東北人。「九·一八」爆發以後,他們兩人從家鄉出來,一直過著漂泊的生活,但他們一直都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辛白華和梁質甫的二樓住著生活十分貧苦的少女阿鳳和她的母親,辛白華和梁質甫非常同情她們母女,並且時常幫助她們。後來,梁質甫因和革命者有關系,被捕入獄。而辛白華卻和富孀施夫人墮入了情網。剛剛離婚的少婦施夫人對辛白華很有好感,白華也深受施夫人吸引。阿鳳的母親去世了,白華很同情她就把阿鳳送到學校讀書。無依無靠的阿鳳到了歌舞班,經常去各地演出。梁質甫被釋放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華北,梁質甫參加革命,英勇抗敵。白華躲到了施夫人家,被施夫人帶到青島遊玩。阿鳳所在的歌舞團到青島演出,遇見了辛白華。看了阿鳳演的《鐵蹄下的歌女》後,辛白華受到很大的震動,激起了他的愛國熱情,但是還是沒有擺脫開愛情的束縛,那股熱情又冷卻了下去。最後,梁質甫在抗敵的戰場上犧牲了,辛白華得知這一消息,終於拋棄了以前那種享樂的生活,走上了抗敵的最前線。 這是電通公司出品的四部反帝反封建影片的第二部,故事由田漢編寫,田漢被捕後,由夏衍編為攝制台本。雖在當時國民黨和租界當局有不準拍攝抗日影片的明令,但影片還是有明確的抗日主題,它反映了當時為民族解放而斗爭的大背景下知識青年的覺醒和成長,也曲折地反映了全國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熱烈願望。。影片編劇壯懷激烈,然思想主題稍嫌外露;許幸之初執導筒,技藝相對稚拙;袁牧之有千面人之稱,但台詞卻有話劇痕跡。影片主旨顯然不在兒女情感,而在時代風雲。尤其是它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熱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時代的聲音,其影響遠遠超過影片本身,讓當年的電影觀眾熱血沸騰,吹響了抗戰時代的進軍號角,從此響徹雲霄,成為廣泛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多年來受到人民的喜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義勇軍進行曲》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插曲
《義勇軍進行曲》:田漢詞 聶耳曲
《鐵蹄下的歌女》:許幸之詞 聶耳曲
歌詞:
我們到處賣唱,我們到處獻舞。
誰不知道國家將亡,為什麼被人當作商女。
為了飢寒交迫,我們到處哀歌。
嘗盡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遠的漂流。
誰甘心做人的奴隸,誰願意讓鄉土淪喪 。
可憐是鐵蹄下的歌女,被鞭撻得遍體鱗傷。
創作背景
「電通」:早夭的左翼電影搖籃
要從頭細說,就不能不提到「電通」和它所代表的左翼電影力量。1933年是中國電影的「豐收年」,但是,從這年底開始,新興電影受到的政治壓力也越來越大,左翼電影人迫切想找到一塊新的電影陣地。這個新陣地就是「電通」影片公司。
1934年上海,由夏衍等五人組成的地下電影小組,策動司徒慧敏堂兄的「電通電影器材製造公司」改組為「電通影業公司」,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對電影運動的領導,「電通」成為第一家完全由左翼影人主持的有聲電影製片公司。
「電通」憑借自己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桃李劫》一炮打響,這是國產錄音機錄制的第一部全部有聲片,片中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畢業歌》,也一時成為流行歌曲。
為配合影片的宣傳和發行,「電通」於1935年5月出版了《電通》半月畫報。這本畫報每期發行數達到4萬冊之多,在當時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字。1935年,著名戲劇家田漢在完成了影片《風雲兒女》的文學故事以後,被國民黨當局以「宣傳赤化」的罪名逮捕,而《電通》畫報卻在這時推出了《風雲兒女》特輯(第2期),全文刊出了田漢撰寫的長達近兩萬字的《風雲兒女》文學故事。特輯以通欄標題將《義勇軍進行曲》刊登在封一上,表示了抗戰到底的堅定信心,雄壯的歌聲很快傳遍了全國。
由於銀行受到壓力不給貸款,「電通」被迫在1935年底結束業務。「電通」的歷史盡管只有一年,卻出品了各有創新的四部影片《桃李劫》、《風雲兒女》、《自由神》、《都市風光》(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相信在漫天星光中,「電通」它不會只留下曇花一現的美。
幕後製作
《風雲兒女》:率先吹響抗日的號角
1932年,當日本人的槍炮聲穿過東北三省,穿過上海、南京,任何一個單個的人都已經無法承擔這種民族苦難的深重,任何一種單一的文藝表現形式也已經無法充分表達仇恨和喚醒民眾。當時,左翼作家聯盟的作家、詩人、演員紛紛拿起了文藝的武器。1935年初,「電通」也開拍了《風雲兒女》。拍攝期間,田漢被捕,夏衍改編了劇本,聶耳懷著強烈的愛國熱情為影片創作了主題曲。這部反映「九·一八」事變後,青年知識分子走出彷徨,投身抗戰的電影,很快隨著《義勇軍進行曲》的激昂歌聲響徹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凝聚著主創人員血淚的《風雲兒女》,也率先吹響了抗日救亡的號角。《風雲兒女》70年了,那段永遠閃爍著戰斗光芒的中國電影史和音樂史,卻被永遠銘記著。
袁牧之:隱身幕後的「電影天才」
袁牧之是30年代影壇上十分特殊的一個。他是優秀的演員,更是傑出的編導,他的戲劇表演更勝於電影,他有「千面人」之稱,更被盛贊為「電影天才」,但袁牧之為人卻十分低調,台前的風光他不留連,反而隱身幕後,創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經典之作。
1934年,袁牧之寫出他的第一部電影劇本《桃李劫》,並由自己主演,此片成為「五四」以來最優秀的影片之一。接著他又在《風雲兒女》中扮演了主人公,一個由沉淪到覺醒、最後走上抗戰前線的青年辛白華。同年10月,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都市風光》。1937年,袁牧之編導了以上海社會底層的生活為題材的影片《馬路天使》,轟動整個影壇,被譽為「中國影壇上的一朵奇葩」。
這也是他導演的最後一部作品。1938年秋,在成功出演《八百壯士》之後,袁牧之從武漢輾轉到達延安,同行的是陳波兒、他的搭檔吳印咸以及荷蘭導演伊文思留下的一台35毫米攝影機。就是這些被袁牧之帶到根據地的人和機器,成就了人民電影事業的開端。1946年,結為伉儷的陳波兒與袁牧之雙雙赴東北組建新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廠——東北電影製片廠。
1935年,田漢寫出《風雲兒女》的時候,已經是位標準的左翼進步作家了。他與一批左翼的進步的新文學作家、評論家一起,用劇本和評論等形式推動著左翼電影運動的形成和發展,還在實踐中大顯身手,為《三個摩登的女性》、《母性之光》等進步電影編劇,為《青年進行曲》、《夜半歌聲》等電影的主題曲寫了詞。正是這些電影,讓田漢的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
許幸之與吳印咸:站在電影背後創造光影的人
最早看電影時,先注意的是銀幕上的一張張臉,看得多了,才關注鏡頭背後的一雙雙手,先是導演,接下來就是攝影了。可以說,沒有許幸之與吳印咸,《風雲兒女》也許就失去了成為經典的機會。
所有關於許幸之的描述都是這樣的:油畫家,美術史家,電影導演。他早年留學日本,專攻美術。1935年到1939年,是他一生中惟一一段集中從事電影、戲劇編導的日子。恰好這時,許幸之導演了《風雲兒女》,他將繪畫學科中光影和諧的技術引入電影之中,事實證明,這實踐是成功的。皖南事變後,他毅然接受重託,為新四軍設計了臂章。1979年,他飽含熱情創作出的油畫《偉人在沉思》,生動的筆觸勾畫出周恩來總理的熠熠風采,成為中國油畫的典範之作。
如果說編劇用筆、導演用指揮筒,那麼攝影師們站在攝影機的後面,用的則是光影和思想。就在他們遠逝的身影背後,無數個經典的鏡頭記錄著那個時代,也閃爍在觀眾的心底和歷史的深處。吳印咸,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的傑出攝影師,他的一生是攝影的一生,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投身電影攝影,他在戰火中跟蹤拍攝的紀錄片《白求恩大夫》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影響深遠的影片。沒有受過嚴格的科班訓練,吳印咸是從一部部電影里,一卷卷報廢的菲林里錘打出來的。當年拷貝之珍貴不言自明,而表現力相對貧乏的黑白光影如何讓人物表情生動、自如,這其中的艱辛,怕也只有他自己心裡清楚。
1991年,許幸之逝世,1994年,吳印咸也相繼故去,他們的背影漸漸被歷史的塵煙淹沒了。但可以肯定,中國百年電影史上,缺少他們中的任何一位,都將成為遺憾。
相關評論
1935年5月24日,電影《風雲兒女》在上海北京東路780號金城大戲院(今黃浦劇場)首映,在「萬眾一心」的時代呼聲之下,本片較好的表現了知識青年轉變覺醒的過程。《義勇軍進行曲》(後來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風靡全國,《風雲兒女》幾乎成為最偉大的抗戰電影。
⑵ 新四軍軍歌的歌詞
歌曲:《新四軍軍歌》
詞:陳毅
曲:何士德
屬性:軍歌
歌曲簡介:1939年春,新四軍為了動員廣大官兵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新四軍作戰方針的指示,配合部隊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鼓舞士氣,軍部首長動議創作一首新四軍軍歌。
具體歌詞: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
血染著我們的姓名
孤軍奮斗羅霄山上
繼承了先烈的殊勛
千百次抗爭,風雪飢寒
千萬里轉戰,窮山野營
獲得豐富的斗爭經驗
鍛煉艱苦的犧牲精神
為了社會幸福
為了民族生存
一貫堅持我們的斗爭!
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
八省健兒匯成一道抗日的鐵流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揚子江頭淮河之濱
任我們縱橫的馳騁
深入敵後百戰百勝
洶涌著殺敵的呼聲
要英勇沖鋒,殲滅敵寇
要大聲吶喊,喚起人民
發揚革命的優良傳統
創造現代的革命新軍
為了社會幸福
為了民族生存
鞏固團結堅決的斗爭
抗戰建國高舉獨立自由的旗幟
抗戰建國高舉獨立自由的旗幟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⑶ 新四軍軍歌歌詞(解放軍軍歌源於一首八路軍歌曲)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這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歌聲之一。有人說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也有人說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到底是哪一首歌呢?
兩個小青年鼓搗出驚世的音樂名作
抗日戰爭時期,延安是革命聖地,是進步青年嚮往的地方。1939年,兩個文藝青年公木和鄭律成在陝北的窯洞里,共同創作了不朽的音樂之作。
當時,公木和鄭律成都在抗大政治部宣傳科,住的窯洞是隔壁。一天,鄭律成發現公木的筆記本有很多詩,其中一首《子夜崗兵頌》,這是公木半年前在抗大一大隊做學員時寫的一首短詩,登在連隊牆報上,詩中反映了他在抗大學習時深夜站崗放哨的一點兒感受。詩寫得很美:
一片鱗雲,篩出了幾顆流星,相映溪流嗚咽鳴。是誰彈奏起這一闋鄉曲,四周里低吟著斷續的秋蛩。遠處一點孤燈,像一點流螢。明滅在有無中,畫出了無涯的黑暗,也畫出了山影重重。你可敬的崗兵,手把著槍托,挺立在路口,面對著西風……
鄭律成高興得不得了,把這首《子夜崗兵頌》拿去不聲不響地用詠嘆調譜成一首獨唱曲,然後用他那帶有朝鮮族音調的清亮歌喉唱給公木聽,這使公木又驚奇又激動,緊緊握著他的手說:「一首詩變成一支歌,那確實是一個質的飛躍。」
延安寶塔山
到了1939年四五月間,鄭律成提出搞個「八路軍大合唱」,約公木寫詞。鄭律成還說,什麼叫大合唱,就是多搞幾首歌嘛。此時,冼星海與光未然也提出搞「黃河大合唱」。「大合唱」這名稱,就是這樣來的。說干就干,那時鄭律成才25歲,公木29歲。
公木首先寫了《八路軍軍歌》和《八路軍進行曲》,接著還寫了《騎兵歌》《炮兵歌》等。8月份,「八路軍大合唱」的歌詞全部寫完。該組曲包括《八路軍進行曲》、《八路軍軍歌》、《快樂的八路軍》、《騎兵歌》、《炮兵歌》、《軍民一家》、《八路軍和新四軍》七首和之前的《子夜崗兵頌》共八首歌曲,選擇八首是為了突出了一個「八路軍」的「八」字。
創作過程中,每當公木寫成一篇詞,鄭律成隨即便拿去作曲。延安的條件是很艱苦的,公木後來回憶鄭律成的創作過程時說:「沒有鋼琴,連手風琴也沒有,只是搖頭晃腦地哼著,打著手勢,有時還繞著屋當中擺的一張白木茬桌子踏步轉悠……」有的老戰友說鄭律成是在窯洞里敲著盆、拍著腿完成作曲的。
9月份,曲還沒作完,鄭律成就調到「魯藝」(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去了。魯藝音樂系的條件好一點,有樂器。10月份,鄭律成作曲完畢。
1939年冬,魯藝音樂系將該作品油印成冊,並在楊家嶺中共中央大禮堂由鄭律成指揮進行了演出,引起了轟動。
楊家嶺中央大禮堂
「八路軍大合唱」的全部歌曲印成油印小冊子,傳遍全延安,傳遍全軍,掀起了唱歌高潮,前方後方都唱。1940年5月,《八路軍軍歌》和《八路軍進行曲》兩支歌刊登在由毛澤東、王稼祥、肖勁光、郭化若、肖向榮為編委的《八路軍軍政雜志》上。總政宣傳部部長蕭向榮還專門請公木和鄭律成去吃飯,說了很多鼓勵他們的話。
1940年,《八路軍大合唱》以《獻給八路軍的軍歌合唱集》為名,在延安榮獲「五四」青年節徵文音樂類甲等獎。
公木曾說:「如果我不坐幾次牢,不親身參加抗戰,不親自作抗戰時事研究,那是絕對寫不了這樣的歌詞的。這是我當時的一種真感情,很自然很自覺地寫的。不是首長叫寫的,也沒有誰告訴我要這么寫,也沒領導提意見,更沒有開什麼研討會。回想起來,那時我們二人膽子也真夠大的,既沒有請示也沒有匯報,一寫就是軍歌、進行曲……」
這句話很有啟發,如果當時是領導把關,搞三堂會審式的專家審查鑒定,可能也出不了那樣有激情、有個性的好作品來。
《八路軍進行曲》一鳴驚人
「八路軍大合唱」八首歌曲篇篇經典,要說最有感染力的當首推《八路軍進行曲》。這首歌的歌詞和旋律激昂、奮進,富有戰斗性,它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八路軍軍歌》。
《八路軍進行曲》歌詞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是善戰的健兒,
我們是民眾的武裝,
從無畏懼,
絕不屈服,
永遠抵抗,
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
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
聽,風在呼嘯軍號響!
聽,抗戰歌聲多嘹亮!
同志們整齊步伐奔赴解放的疆場,
同志們整齊步伐奔赴敵人的後方。
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向華北的原野,
向塞外的山崗。
這首歌的歌詞採用了非方整的長短句結構,據說這是鄭律成特意向公木要求的。正是這種長短句結構的歌詞使鄭律成創作出了不同凡響、動人心魄的旋律。鄭律成的女兒鄭小提在《「軍歌之父」用音樂激勵抗日將士》一文中還講到:談及《八路軍進行曲》的創作,父親曾說自己是受到《大刀進行曲》的啟發,但這里已不是「大刀」的形象,而是千軍萬馬、一往無前的挺進場面。歌曲以英勇雄壯的氣勢、鏗鏘有力的進行曲風格,歌頌和塑造了八路軍朝氣蓬勃、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形象。
1939年2月,鄭律成在抗大女生一隊教唱歌,左二為隊長丁雪松。經過三年交往,他們於1941年12月結為伉儷。
他還創作了《英雄贊歌》
詩人、詞作家公木
全世界唯一一位為兩個國家軍歌譜曲的音樂家
能為一個國家的軍歌譜曲,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可是他曾為兩個國家的軍歌譜曲。他就是鄭律成。
音樂家鄭律成
鄭律成1914年出生在朝鮮全羅南道光州楊林町。原名鄭富恩,後因酷愛音樂,改名律成。1933年春,進入朝鮮在華抗日團體開辦的南京「朝鮮革命幹部學校」。1937年10月奔赴延安,先後入陝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193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勝利後,鄭律成與夫人丁雪松奉命返回朝鮮工作,鄭律成歷任朝鮮人民軍俱樂部部長、朝鮮人民軍協奏團團長等職,譜寫了《朝鮮人民軍進行曲》。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周恩來總理親筆致函徵得金日成同意,鄭律成回到中國,隨即加入中國國籍,定居北京,先後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和中央歌舞團從事音樂工作。1976年12月7日,鄭律成於北京逝世。原國家副主席王震在鄭律成傳記的序言中寫道:「他是當代繼聶耳、冼星海之後,又一位傑出的優秀的作曲家,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鄭律成和夫人丁雪松(新中國第一位駐外女大使)、女兒鄭小提(作曲家)合影。
《八路軍進行曲》曾被孫立人定為新一軍軍歌
《八路軍進行曲》不僅在八路軍各抗日根據地唱得響亮,甚至在抗戰後期連國民黨的部隊也愛唱。那是1945年抗敵演劇隊第五隊進入緬甸慰問中國遠征軍時,抗日名將、新一軍軍長孫立人把該隊演唱的《軍隊進行曲》(1940年在重慶《新音樂》月刊發表時所用的歌名),也就是《八路軍進行曲》,暫定為該軍的軍歌。其中他把「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修改為「新一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據說有人悄悄提醒孫立人說:「這可是共產黨的歌曲。」孫立人輕蔑一笑:「我可不管它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只要是我們中國人寫的,只要是號召中國人打鬼子的,唱!盡管大膽地唱!」於是,《八路軍進行曲》在滇緬戰場上,成為國民黨部隊最喜愛的軍歌。
《新音樂》月刊於1940年1月在重慶創刊,至1950年12月終刊。《新音樂》在抗戰期間發表了大量反映抗日救亡的音樂作品和理論文章,是國統區影響最大的一家音樂刊物。
1997年國家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纂的《紀念孫立人文集》中記述:「他也特別喜歡『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這支進行曲,並讓在部隊中教唱。直到後來聽說這支歌成了《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才停止了傳唱。」
孫立人視察抗日勁旅新一軍
《八路軍進行曲》在解放戰爭更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抗日戰爭勝利後,《八路軍進行曲》作為廣大官兵最喜愛的歌曲繼續傳唱,曲譜一直保留原樣,但各部隊根據當時的形勢和任務,對歌詞作先後了多處修改,並更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原歌詞「我們是善戰的健兒」抗戰時期曾改為「我們是善戰的前衛」,解放戰爭中又改為「我們是善戰的隊伍」;
「永遠抵抗」改為「英勇戰斗」;
「直到把那日寇驅除國境」改為「直到把蔣偽軍消滅干凈」;
「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也曾改為「朱德的旗幟高高飄揚」,不過沒有多長時間又恢復為「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解放戰爭臨近尾聲時又改為「全中國人民徹底解放」;
「奔向敵人的後方」改為「拯救受難的同胞」;
「抗戰的歌聲多嘹亮」改為「蔣區人民呼喊反抗」;
歌詞最後一句「向華北的原野,向塞外的山崗」改為「爭取民主自由,爭取民族解放」。
由於當時歌詞的修改比較頻繁,又沒有比較嚴格的統一規定,以致流傳著許多不同的版本,但總體上大同小異,只是個別詞句有所不同。這里列舉解放戰爭初期和後期兩本正式出版的歌集,看看這首歌歌詞的變化。
1946年出版的《新中國歌集》,收錄了《八路軍進行曲》,歌詞如下: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我們是善戰的健兒,我們是人民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把那日寇驅除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聽,風在呼嘯軍號響,抗戰的歌聲多嘹亮。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解放的疆場,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敵人的後方。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爭取民主自由,爭取民族解放。
1949年由北平書店出版的歌本《大眾歌集》刊發的《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歌詞如下: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肩負著人民的希望,我們是一隻不可戰勝的力量。我們是善戰的健兒,我們是人民的武裝,從不畏懼,決不屈服,英勇戰斗,直到把蔣偽軍消滅干凈,全中國人民徹底解放。聽,風在呼號軍號響!聽,蔣區人民呼喊反抗!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解放戰場,同志們整齊步伐拯救受難的同胞。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爭取民主自由,爭取民族解放。
1949年北平書店《大眾歌集》刊登的《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這首歌在解放戰爭繼續傳唱是因為它具有「大兵團形象」
誕生於抗戰初期的一首軍歌,何以在解放戰爭時期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呢?
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進行大兵團作戰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也有一支國民黨軍隊把《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當作軍歌,據山東師范大學教授、原國民黨軍第二綏靖區青年教導總隊音樂教官、中共特工聶景康披露:山東的國民黨軍第二綏靖區青年教導總隊曾用《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原譜,改寫了歌詞,當成軍歌。後來青年教導總隊被俘士兵參加解放軍,學唱《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時,一學就會。一問才知道,他們早就會唱……
《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成為開國大典閱兵式主旋律
開國閱兵應該奏什麼樣的軍樂呢?1949年9月中旬的一天,在受閱部隊的聯席會議上,軍樂團總指揮羅浪提了這個問題。
自8月份全面鋪開閱兵訓練以來,軍樂團就參加了步兵方隊的分列式訓練,羅浪選了一些曲目試驗,可撒開腿急行軍慣了的步兵怎麼也踏不到音樂的節拍上。
羅浪說:「不確定下曲目,軍樂團沒法訓練。」
會上主要有三種意見。有人提出用世界流行的德國曲目,也有人提出用蘇聯曲目。
羅浪的意見是:「華北軍政大學曾在石家莊搞過一次閱兵式,用的是我軍自己的軍樂。這套曲子以解放區流行歌曲作為陪襯,以《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為主旋律,中間穿插了《騎兵進行曲》、《炮兵進行曲》。晉察冀軍區幾次閱兵式都是用這組軍樂聯奏。我主張用它。」
主持會議的閱兵指揮所主任楊成武讓羅浪把自己的方案寫成文字,列出閱兵時擬演奏的樂曲名稱及群眾遊行的樂曲名稱,一並呈送閱兵指揮部,上報中央軍委。羅浪熬了一個晚上,把人民解放軍現有的進行曲串在一起,搞出了一份閱兵曲目方案,於次日早晨交到了楊成武的手上。
50年後,羅浪回憶說:「3種意見相持不下,最後還是那哼唱了多年的熟悉的旋律,征服了中央領導的心。」
於是,一套以解放區流行歌曲作為陪襯,以《東方紅》、《義勇軍進行曲》、《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為主旋律的開國大典樂曲誕生了;而開國大典閱兵式則是以《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為主,穿插《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騎兵進行曲》、《炮兵進行曲》、《戰車進行曲》等曲目。開國大典閱兵式,確立了《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在新中國軍樂的地位,也為日後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奠定了基礎。
開國大典軍樂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成為我軍的重要標志
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統一修訂了歌詞,刊於同年8月由總政文化部編印出版的《部隊歌曲選集》第一集。如將原歌詞「直到把蔣偽軍消滅干凈」改為「直到把反動派消滅干凈」,把「全中國人民徹底解放」改為「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把「爭取民主自由,爭取民族解放」改為「向最後的勝利,向全國的解放」。其中,有些改動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後已經完成,即1949年下半年。
原軍委總政治部文化部1951年8月1日編印的《部隊歌曲集第一集》
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命令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的附錄二,曾以《人民解放軍軍歌》之名刊登了該曲。1953年5月1日頒布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附錄二重新以《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之名刊登了這首歌。
1951年版《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草案)》
1965年《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這一期間,一些報刊書籍曾將這首歌作為「軍歌」加以論述介紹。實際上,這首歌以前未經正式確定為「軍歌」。但是幾十年來,這首歌激昂的旋律,總是在人民解放軍的重要活動如閱兵式上奏響;八一電影製片廠的開頭曲,伴隨著八一軍徽出現的也是那振奮人心的旋律!《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已成為軍旗、軍徽之外的我軍重要標志之一。
八一電影製片廠片頭
1986年12月,公木(右)及夫人吳翔與鄭律成夫人丁雪松(中)在一起。
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1988年7月25日,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同日,總參、總政為正式頒布軍歌聯合發出《關於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通知》和奏唱的暫行規定。通知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體現了我軍的性質、任務、革命精神和戰斗作風,反映了我軍的光輝戰斗歷程。正式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一定會激勵全軍指戰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繼承和發揚光榮傳統,努力加強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肩負起建設四化、保衛四化的歷史重任。高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將使廣大指戰員更加振奮革命精神,激發戰斗熱情,增強革命軍人的光榮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形象鮮明,旋律流暢,音調堅實,節拍規整,集中表現了人民軍隊豪邁雄壯的軍威,具有一往無前的戰斗風格和摧枯拉朽的強大力量。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向前 向前 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是工農的子弟
我們是人民的武裝
從無畏懼 絕不屈服
英勇戰斗
直到把反動派消滅干凈
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
聽 風在呼嘯軍號響
聽 革命歌聲多麼嘹亮
同志們整齊步伐
奔向解放的戰場
同志們整齊步伐
奔赴祖國的邊疆
向前 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向最後的勝利
向全國的解放
2017年8月1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圖為現場奏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新的內務條令有關軍歌的規定
2018年4月17日《解放軍報》
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試行)》,其中第十四章「國旗、軍旗、軍徽的使用管理和國歌、軍歌的奏唱」,專門列有一節,對軍歌的性質、軍歌奏唱的時機和場合作出規定:
第四節 軍歌的奏唱
第三百一十五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見附錄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性質、宗旨和精神的體現。新兵入伍、學員入校,必須學唱軍歌。國慶節、建軍節等重大節日組織集會,應當奏唱軍歌。
第三百一十六條 軍歌可以在下列時機、場合奏唱:
(一)軍隊單位舉辦的慶典和重要集會;
(二)重要外事活動和重大國際性集會;
(三)部隊迎軍旗、校閱、隊列行進和集會;
(四)其他維護以及顯示軍隊威嚴的時機、場合。
部隊教歌員正在給戰士們教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第三百一十七條 軍歌不得在下列時機、場合奏唱:
(一)喪事活動;
(二)舞會、一般聯誼會等娛樂活動;
(三)商業活動;
(四)其他不宜奏唱軍歌的時機、場合。
第三百一十八條 奏唱軍歌時的要求,按照本條令第五十九條的規定執行。
第三百一十九條 軍歌一般不與其他歌曲緊接奏唱。舉行接待外國軍隊賓客的儀式和在我國舉行由軍隊主辦的國際性集會時,可以聯奏有關國家的軍歌。
⑷ 新四軍的主題歌
桃花謠
作詞:李峰 賀東久
作曲:印青
演唱:譚晶
歌詞
桃花美桃花艷
開在那三月間
桃花兒紅女兒嬌
夢兒飛滿天
女兒夢飛滿天
相約一年年
花兒捎去心上香
暗見那夢中緣
心上香夢中緣
千萬里剪不斷
迎風迎日向太陽
盛開那一年年
心上香夢中緣
千萬里剪不斷
迎風迎日向太陽
盛開那一年一年
桃花美桃花艷
開在那三月間
桃花兒紅女兒嬌
夢兒飛滿天
女兒夢飛滿天
相約一年年
花兒捎去心上香
暗見那夢中緣
心上香夢中緣
千萬里剪不斷
迎風迎日向太陽
盛開那一年年
心上香夢中緣
千萬里剪不斷
迎風迎日向太陽
盛開那一年一年
心上香夢中緣
千萬里剪不斷
迎風迎日向太陽
盛開那一年年
一年年
⑸ 抗戰歌曲三十首是誰唱的,什麼歌曲
抗戰歌曲三十首多數由華語群星演唱,歌名如下:
1、群星——《松花江上》
2、群星——《二月里來》
3、群星——《延安頌》
4、群星——《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5、群星——《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
6、群星——《抗日將士出征歌》
7、群星——《黃河頌》
8、群星——《長城謠》
9、群星——《黃水謠》
10、群星——《歌唱二小放牛郎》
11、群星——《游擊隊歌》
12、群星——《八路軍進行曲》
13、群星——《畢業歌》
14、群星——《大刀進行曲》
15、群星——《軍民大生產》
16、群星——《解放區的天》
17、群星——《團結就是力量》
18、群星——《八路軍軍歌》
19、群星——《保衛黃河》
20、群星——《怒吼吧黃河》
21、群星——《到敵人後方去
22、群星——《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3、群星——《抗敵歌》
24、群星——《在太行山上》
25、群星——《抗日軍政大學校歌》
26、群星——《地道戰》
27、群星——《新四軍軍歌》
28、群星——《只怕不抵抗》
29、群星——《打回老家去》
30、李智勤——《救亡進行曲》
(5)新四軍電影主題歌擴展閱讀
2015年8月2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網路投票結果,《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黃河大合唱》《大刀進行曲》《游擊隊歌》《松花江上》《畢業歌》《南泥灣》《歌唱二小放牛郎》10首歌曲入選。
據悉,根據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有關活動安排,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於2015年4月組織開展了「我喜愛的抗戰歌曲」評選和出版工作,從各類經典抗戰題材音樂作品中推選出100首優秀抗戰歌曲,並由中國唱片總公司結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