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能告訴我顧長衛的電影《孔雀》,向人們簡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孔雀》影片講述了生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陽的一個五口之家的故事。影片由顧長衛執導,張靜初、呂聿來、馮瓅、馮礫主演的劇情片,於2005年2月18日上映。
一家五口,姐姐20出頭,是削瘦清秀的女孩,有一種清教徒似的氣質,但內心剛烈執拗,可以為了夢想狠得下任何心;哥哥二十三四歲,小時得病落下輕微腦疾,但以為他笨的人,往往還不如他心底里透著明白;弟弟十七八歲,敏感、憂郁,內心過於豐富,以至於人累得有些慵懶,這樣的孩子,未來捉摸不定。
《孔雀》劇本在2000年就已經寫好,故事基本來自編劇李強的真實生活體驗,當時就有人以獨立電影形式投拍,終因資金問題而夭折。
2002年底,正在籌備《青衣》的攝影師顧長衛和董平意外發現了《孔雀》,決定投資1500萬人民幣把這個故事搬上銀幕。為了壓縮到常規片長,顧長衛和編劇作了減法,劇情集中到兄妹三人的成長故事上。2003年4月,劇本通過電影局審查,在安陽開機。
B. 求電影《孔雀》的解析
近期,中國導演顧長衛的作品《孔雀》,在2005年度柏林電影節獲得銀熊獎,在觀眾中引起較大的轟動,這種轟動不是造勢出來的,也並非因獲獎而引發,更主要的原因應該是這部作品有思想性,並非是單純的藝術的展現。現在,能看到美的作品太多了,但能從美的欣賞中引發思考的精品則少見,《孔雀》屬之。影片描寫了七十年代末,河南一個城鎮普通家庭的故事。樸素的人物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片斷的情節,對於經過那個時代的人們看來都似曾經歷或參與。那灰藍的主色調,讓人們感受到並不久遠的時空和不願多回憶的微痛。敘事過程並沒有準確的時間,但卻非常巧妙的採用當時在社會上較為流行的音樂和電影來隱述時間,如蘇聯音樂、《賣花姑娘》主題曲和電影《追捕》的畫面等,而這些普通百姓當時所能接受到的熟之能詳的文化經典,使觀眾一下子能將時間定格在了某一天,真實感和認同感猶然而生。影片的前部有一騎車拉傘的優美畫面,這既表現了女主人公對理想執著,甚至略有偏執的追求,同時也體現了少女豐富的想像力。快樂的表情,疾馳的速度,滿展的傘,觀眾彷彿看到了一隻開屏的孔雀在追逐……中間有一個在那個年代很多家庭都發生過的打煤磚場景,長時間的定格。一家人,頂著烈日,緊張地忙碌著……一場突來的暴雨,自己的勞動成果要泡湯了。他們用盡可能的方式在挽救,母親兩次所能找到的塑料布僅能遮蓋住很小的一片,他們無助地站在屋檐下。這時,母親又沖出來,盡力地挽救和女兒因極度失望地放棄形成對角線,希望和失望,母親和女兒,呆視與滑倒……都在煤磚化成污水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預示著人們在大自然面前的嬴弱,在大的社會環境壓力下的無助,充滿希望的能挽救什麼?失望放棄的又能失去什麼?另一條對角線,似乎只能默默地注視、等待……影片的神來之構思應是「毒鵝」,場景選擇了影片多次出現的走廊午餐,長時間的定格。母親對骨肉相殘甚至相弒,已到了忿而無言、悲而無語的境地,哥哥心愛的鵝死前優美掙扎的身姿被全家人悲哀的、驚恐的、游戲的面部表情陪襯著,哀婉的大提琴更是從聲音烘托著這一經典畫面,我從沒見過什麼動物死的如此優美,使每一位觀眾都能為之顫栗。簡潔、悲愴、優美的畫面所表現出來的振撼力絕不遜於大的戰爭場面的悲慘景象. 接下來的和解是本劇最讓人感到仁愛、欣慰、新生的場景。平實而又浪漫,當那隻鞋盒放在桌上時,觀眾都會想:是什麼?那隻幼小的生命站起並展翅的陽光畫面和剛才大鵝死前的陰霾畫面所形成的對比,使觀眾從剛剛還緊揪的心情一下就得到了歡欣的、重生似的舒放。假如由於悲哀使眼裡產生了淚,優美的掙扎身姿和哀婉的音樂阻滯了淚地流出,這只黃茸茸的小生命,一下就會將眼內的淚催湧出來,悲傷的淚也轉瞬間即變成幸福的淚水了…… 整個故事有多次暴力表現,形式各異,但卻對那個時代的暴力體現的較為充分。場景一:姐姐因騎車拖傘的創意壯舉,被家人們視為精神不正常而強行注射葯物。暴力場面不現,只聽到抵抗和強制的聲音,與外屋兄弟的茫然的靜的畫面形成對比。場景二:哥哥因累而不想再掙「朋友」的煙時,得到了「朋友」在面垛後的非常隱諱的暴力。當觀眾看到這種「友情」時,是不會感到無所謂的,當看到後來的借錢時,也一定會感到痛快的。場景三:姐姐因隨意的親情寄託而受到暴打,以「同志們」的靜默為主景定格,暴力在畫外兇殘地進行,甚至將這個倔強的弱者拋入冷漠的、死寂的主畫面,又被拽回。畫內與畫外,殘暴與冷漠,劇烈的畫外音和懵靜的畫內景,這些對比以及相互的沖擊都對這一暴力場景起到了強烈的渲染,讓觀眾在顫栗的同時,幾乎要喊出來:「幫幫她!」。這些同志,就是大眾的化身,她們沒有辨別力,她們不知道什麼是應該和不該,她們似乎只有漠然視之而無它法,或許還有些無奈……場景四:校園群毆哥哥,這是唯一直接的、記錄式的展現暴力。一種「流氓「輿論竟可使眾多的、幼稚的強悍,集體地,用真正流氓方式地傷害著一個那麼原始的自然。似乎能看到某種極端地延續,那些低級沖動的「勇士們」喊出的只是「打流氓」而非打倒什麼……做為手足,也可以僅僅為了與這種愚昧的輿論劃清界限,使人性扭曲,良心泯滅,無情而殘忍地刺向了只是頭腦不健全的哥哥。他要表現什麼?他要得到什麼?只有那個年代能給出答案。無知、盲從、無制的暴力和那聲自然人性的哀號……還有一個無場景卻有結果的當時常見的暴力方式,安排得也很巧妙,就是為兄報仇一場。影片在細節處理上也運用了大量的攝影藝術手法,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做為優秀攝影師出身的顧長衛的藝術表現力。場景一:女兒把孩子摔了,母親在受著家長的指責。畫面中的暗部從寬,通過平移使角度變化漸窄……直到聚焦到幾乎看不到身影的母親。大片的明亮,不合諧地壓迫著狹窄的陰暗,喻示著社會、家庭對這位主婦的擠壓。開場即告訴人們了這位堅韌女性的承重。場景二:招新兵走時,躊躇滿志的青年軍官對著一面陰暗的、模糊的鏡子敬禮。鏡頭則採用漸進式,似乎從現實進入了未來,對後來的結果已做出了某種喻示。場景三:小王騎車娶走了姐姐,鏡頭採用原地轉角度,將兩人從很寬的街景拐進了一條窄巷,然後又轉回寬景的.悵然目送的家人,非常巧妙地暗示了這場婚姻的過程和結果。場景四:哥哥兩口收工回家,兩人從幾乎沒有一絲光的黑暗街道中走出,鏡頭採用平移式,慢慢地走進了僅有路燈光的另一條街道,朦朧地喻示了他們的生活將越走越好。從表演方面最到位的一場應是姐姐見到了久違的初愛,這種初愛維系著多年心靈深處的愛之幻想,這種幻夢破滅了。這個當年天之驕子的男人竟然不記得她;這個當年也曾含情的男人竟然娶了那麼心機、勢力的小婦人;這個當年英武絕倫的男人竟然變成了「吃貨」。這種幻滅,使她只能維持短暫的心理承受,竟然等不到夜晚,等不到自己,在鮮紅的西紅柿映襯中極致地釋放,這種釋放是將心靈深處的魔障放逐。那片鮮紅也預示著新的、真實的情感會很快填補這顆現已空寂的心。片中的一個小角色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胖姑娘的姐姐,她把那種小人物的智謀演繹得較為到位,她不僅成功地使妹妹當上了傘兵,後來還嫁給了那位帥氣的軍官,從她身上竟然能讓人聯想到《紅樓夢》中的花襲人。可是不管多麼優秀的男人和這樣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其結果也實在是難料。能夠引起思考的富有想像力的標題式結尾,定格在了一對美麗的孔雀,還是按敘事順序。姐姐一家新的生活開始了,帶有涉外婚姻暗喻的丈夫背著像她一樣繼續的女兒,看到孔雀不為她們開屏時,孩子天真地直白:「我們的孔雀都是假的。」哥哥倆口,儼然一副暴富們的「尊容」,他們的理念也還是停留在了:「咱買個動物園回家,天天看。」的可悲境界。弟弟一家,主題突出在了深睡的孩子上。一個天真的孩子,在動物園,在美麗的孔雀前,卻在沉睡。人們在縱欲自己的同時是否也該想想未來,他們也只能:「跟著走……」了。影片最後的那句希望之語:「父親死的那天,離農歷立春就差幾天!」。那種僵化、頑固和愚昧走了,萬物復甦的春天不遠了。可是今天,明媚的春光也將逝去,生機勃勃的盛夏也已臨近。我們去澆灌和施肥的同時,另一項重要的、耗力的、生效的工作就是鋤雜草了。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收獲豐碩的、和諧的果實。大眾在歡迎弘揚先進文化,歌頌時代主旋律的同時,也在盼望著批判現實主義弊端的精品。如果說,這部影片有什麼瑕疵的話,我個人認為,小樹林那場為追求、為夢想、為創意而無知和倔強的獻身,安排得略顯牽強。一部優秀的電影,應有較強的藝術性,它的畫面能使觀眾產生豐富的想像力,強烈的震撼力,還有美感。它的故事,可以是大歷史、大事實、大虛構,但這部作品的難得之處就在於,用了一個普通家庭的最朴實的百姓的經歷,能如此真實地、有思想地、藝術地,甚至是震撼地回現了那個時代。這部作品必將成為中國電影的經典之一,它不可能過時,它不光能使曾經歷過的人們引起回憶,它還更能引發現代人的一些思考。現在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好多了,如果發現孩子接觸那種裸畫時,雖不會用那種愚昧的、無力的野蠻趕走自己的孩子,但也一定會如臨大敵的。多少早戀孩子的家長們用著比片中父親高明不了多少的方式在阻撓著,防範著。現實中又有多少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正在用片中哥哥的方式得意地消費,這種價值觀,現正在被無意中地、非批判地,甚至推崇地廣泛傳播著,它會產生什麼後果呢?片中的一個長時間定格場景:弟弟用一個年輕人所有的,或者說是僅剩的銳氣在和一老頭兒爭悔棋,那副站不直的身軀,看上去就像幾根朽木支撐著的確實還年輕的肉體。一個年輕人沒有激情並沒有什麼,這只能使他緩進;一個年輕人隨天應候、碌碌無為也不可怕,它只能使人止步不前。最可怕的是一個年輕生命的頹廢,這種頹廢可以使一個個體消退,甚至消亡。當一個民族,這種人多了,會有什麼後果呢?現實中的年輕人已經有多少類似於他的思想和行為呢?藝術家的作品是定式,而觀眾的欣賞卻迥然,此或為其一。 http://www.96990.com/blog/Topic/200711/23/49182.html
C. 電影孔雀劇情最後姐姐看到孔雀時說了什麼話
電影孔雀劇情最後,姐姐看到孔雀時說:「爸爸老家漫山遍野都是孔雀。」
電影結局:
後來姐姐生了個女兒,別人都說太像她了。姐姐、姐夫和他們的女兒一起來到孔雀的面前,女兒說:「孔雀,孔雀,開屏吧。你沒有俺的衣裳花。」聽到這話,姐姐和孔雀都安靜了一會。女兒又說:「這兒的孔雀老不開屏。」
聽完這話,姐姐對女兒說:「爸爸老家漫山遍野都是孔雀。」女兒回答說:「咱這的孔雀都是假的。」姐夫笑著看了女兒一眼,姐姐也苦笑地逗弄了一下女兒的頭發。
之後,姐夫抱著女兒,姐姐跟在姐夫的身後,一起離開了孔雀。離開時,姐姐還笑著回頭望了孔雀一眼。而孔雀依然悠然自得地在吃著自己的食物。
整體劇情;
影片講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河南古城安陽,某個五口之家在劇烈社會轉型時期,分三條時間故事線,分別敘述了姐姐(張靜初飾)、哥哥(馮瓅li飾)、弟弟(呂玉來飾)踏上不同的人生之路的故事。
姐姐為了自己理想中的愛情,去報名參軍,她肯定不知道參軍意味著什麼,她只是覺得這樣能離自己的夢想更近而已。姐姐就是這樣一個為了追逐自己的夢想不惜粉身碎骨的摸樣。然而,命運就是如此,越想得到的東西,越是觸不可及。姐姐無法參軍,姐姐的夢想隨之破滅,那個英俊的傘兵也漸漸遠去,變成希冀。
姐姐只能打開藍色的降落傘,在街道中飛馳,這是她與夢想最接近的姿勢。這個姿勢也同樣感染了曾經有著相同夢想的果子,於是果子追隨而去,並且對姐姐產生惺惺相惜的情愫,這情愫也讓姐姐與果子的關系讓人詬病。
果子拿走姐姐降落傘的時候也許只是戲謔的開始,然而在小樹林里姐姐為了拿回降落傘而脫下褲子的情節卻讓他震撼。
後來姐姐遇見了拉手風琴的老人,在老人身上感受到了從來沒有感受到的父母之愛。她告訴弟弟:反正父母也是不愛我們的,現在有人愛我們不是很好么。然而她不知道,這份她自以為珍貴的情義,卻被世人曲解成這樣的齷齪。老人因為受不了壓力而自殺,姐姐也備受欺凌。
姐姐最後嫁給了給領導開車的小王,然而那不是愛情,沒有愛情的婚姻最終只能枯萎。姐姐已經美人遲暮,她離婚後回家,然後又一次遇見自己生命中的啟明星——那個傘兵。
傘兵已經步入中年,而且落魄流離,他是被生活壓垮的中年男子,雖然歲月已經磨折了傘兵的意氣風發,但是在姐姐的眼中他依然是那個光芒四射的明星。於是姐姐走過去,告訴他自己的愛情。
D. 哪位能翻譯一下《孔雀〉電影的影評
In "Peacock" center, an offscreen voice re-entry whole family thedining table which eats meal together, five people, the silence eatmeal, the picture desolate does not have the warm color. Is only inline completely ending time, the younger brother said that, "Myremembered as if the daddy walks, already leaves the spring beginningnot to be far". The movie finally is the whole family goes to the zoo to look at thepeacock, looked like night of between them on to achieve thereconciliation with the life, between a night already no longer wasyoung. Such mighty waves not startled passed by, the elder sister andthe younger brother all have also become others' parents, they hadfinally understood life helpless has known parents' difficulties, alsotherefore no longer waited for the peacock spreads the tail. Quietlycenter, they as if turned own parents' appearance. Such passed by,once anticipated happily as soon as to flicker, now actually onlyremains the leeward pale cloud to be light. This looks like is a piece of brutal fable story, actually became"Peacock" center most to let the person reluctantly reality withregret. Looks these young people which reconcile with the life and theprevious generation, looks these sad peacocks, let I has rememberedscreenwriter Li Qiang to "Peacock" the explanation: "Actually betweenthe person and the person the life all mutually is watching, someperson's good news and the scandal, fall the soul and the splendor,all around the person gets a panoramic view. Our each other all likesin the zoo basket the animal, is watched by the people. Our all peopleall like the peacock, on the body are covered with the story, in thelife has experienced the love hates the rival in love, is similar tocolor each different feather to be covered with the life. Peacock thiskind of bird looks like is in the zoo most has watching, the person isnot inferior to them, is just like "Peacock" in script that threechildren. The life is a basket, our each people are all closed ininside. The others watch us, we also watch the others, simultaneouslywe also watch oneself." This will be the extremely ordinary model Chinese family, therelations complex is chaotic, between the parents and the childrenlack the exchange, probably is stems from feels ashamed, they the allIdo brand simple assignment have given own that foolish son, sillyelder brother naturally regards as own the family center, althoughreceives the discrimination and the insult in outside, actually canact in a self-serving manner in the home enjoys the elder sister andthe younger brother exercises forbearance as well as parents'spoiling. The elder sister is that kind of typical idealism, theindiviality extreme, is incompatible with with the real life, untilfinally fantasized is layer upon layer flaked, she only can againshoot down the real life in the st, the rendant parents toe theline life footsteps. But younger brother's is not yet experiences theyouth, already always went the child, egressed several years timeliked a dream, woke when was already bored to death graally old.Between them the mood is not the simple love or hates, they are notsimple enjoy regarding the life manner or despair, all oppositionswith show loving concern, painful and is disappointed, the tenderfeeling and the injury, complex interweaving lets the person in theinnermost feelings be unable to withstand the withstanding lifeheaviness. In this movie arranged some to apparent the chaotic plot, for instancethe elder sister sewed the chute is snatched by the hoodlum male youthfruit, in order to had to return to the chute, the elder sister tookoff the pants unexpectedly on own initiative, revealed Bai Huanghuangthe thigh, the fruit is amazed feels helpless, hurries has turnedaround to flush own foot with the hunting rifle to put a gun, painfulcalled out the sound to resound through the woods. Such plot apparentsinconceivable, but actually had demonstrated one kind extremely realis chaotic and the also chaste point of view. The similar impressionprofound paragraph also has the younger brother to want to use the ratpoison to kill by poison elder brother, by the elder sister wasdiscovered has stopped, second days eat meal, the mother suddenlyworks as everybody surface son, most is liking with the rat poisonelder brother the goose kills by poison, that goose convulsiondistortion neck, this probably was the entire piece most violencebrutal picture, directed has maliciously stimulated an audience'snerve with this practical joke paragraph. But the movie most lets theparagraph which the person changes countenance come from the moviefinal, the elder sister younger brother three person of storiesreinterlock the same place, the elder sister finally fall into thenormal person's life, hoped may marry gives birth to a boy, but inmoral nature final fantasy, is can have a person to be able true tolove oneself, even if he certainly does not live in own side also doesnot matter. But when she meets the fruit on the avenue, but the fruitcompletely already could not recognize her time, elder sister's finalfantasy also by brutal smashing. Squats together with the youngerbrother selects the tomato on the place time, the elder sistersuddenly leans the face to go, the pain is unable to withstand theexpression really lets the person change countenance.
E. 求幾段關於電影<英雄>和<孔雀>攝影的評析!
作為對長鏡頭信息量的補償,導演顧長衛非常重視鏡頭內的人物和場景調度。 影片中弟弟的部分因為涉及一些現在看來有點敏感的話題而被大幅度刪減,比如他的好朋友是同性戀。 看這部電影以前,我不止聽到一個人說《孔雀》是和《陽光燦爛的日子》一樣出色的電影,堪稱近十年來中國電影的傑出代表作之一。但在看過之後,我覺得這個評價對顧長衛在導演處女作中表現出來的才華估計過高。 雖然《孔雀》是一部不錯的電影,甚至已經獲得了今年柏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的肯定,但從整體而言,這種出色大部分來自劇本而非導演本身的功力———而我們考察一部電影優秀與否,絕不能拋棄視聽語言,僅僅看重劇本。 攝影:謹小慎微中的經典 一部電影的影像和導演想要傳達的主題和情緒有著密切關系,所以顧長衛本人雖然可以說是中國目前最好的攝影師,但為了表現人物的憂郁和壓抑,《孔雀》中的攝影手法非常節制、保守,甚至讓人感到僅在「維持最低消耗」。在絕大部分時間里,鏡頭的移動都謹小慎微,基本排除了所有「不必要」的運動鏡頭。也許這會讓大家指認出侯孝賢電影的長鏡頭風格,但我個人覺得如果不是在情緒和敘事上一貫到底,單一鏡頭的時間長短並不能作為長鏡頭適合與否的惟一標准。 影片問題就在於這些鏡頭的使用可能會給觀眾帶來一種零碎而跳躍的感覺,因為在鏡頭和鏡頭之間很少存在電影語言上的關系,幾乎完全是場景之間的單純轉換。作為對這種風格的鏡頭信息量的補償,導演顧長衛非常重視鏡頭內的人物和場景調度,試圖依靠這些元素來彌補鏡頭敘事方面的單一和沉悶。暫且不論觀眾是否喜歡,單從視覺角度而言,本片的大部分室內鏡頭,其構圖和鏡內調度基本上都堪稱經典。 當然,即使在一般觀眾看來,本片的攝影也一定會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因為觀眾很少能在國產電影中看到那麼通透的畫面和真實細膩的質感。在一部以灰色為主要基調的影片中,觀眾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影片仍然保留了驚人的層次和細節,這是非常難得的。所以雖然有人把《孔雀》和賈樟柯的《小武》、《站台》等影片相提並論,但就攝影層面而言耗資1600萬元人民幣的《孔雀》還是具有不可比擬的技術優勢。 本片的攝影是楊樹,當顧長衛他們這一撥具有相當水準的攝影師紛紛改行當導演後,他應當是中國電影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坐上頭把交椅的最有希望人選。在《孔雀》中,楊樹表現出了令人嘆服的技術水準,影片畫面傳達出來的詩意韻味,使得觀眾必須要在電影院中看膠片拷貝才能完整領略和體會雖然我相信本片在畫面控制上多少會有一些顧長衛的影響,但總體來說楊樹還是成功地樹立了自己的風格。 □張小北 剪輯:成片劇本各有千秋 雖然公映版本已經長達140分鍾,但我們所能看到的《孔雀》仍然是相對殘缺的一部作品。我看過某個版本的《孔雀》劇本,雖然和最初的原始劇本會有所不同,但仍然和電影呈現出不同的感覺。相比之下,我相信顧長衛基本上就是照著劇本塌塌實實地拍了一個片子。很遺憾的是,他可能大部分時候都在做減法,就是從劇本中裁掉他不用的部分,然後拼湊出需要的東西。 從剪輯角度來說,雖然成片和劇本在處理時間和人物順序上有所不同,但很難說哪個更好一些。影片更側重以自然時間順序進行表達,雖然也是分別講述三人的故事,但在結尾部分就合三為一;而劇本則完全是按照單個人物的線索進行講述,更像一個時間有所重合的三段式故事。 具體到單一場景上,顧長衛在鏡頭分切上顯然很能沉得住氣,大部分場景的鏡頭數都只有一兩個。這樣做毫無疑問會拖慢影片節奏,但因為故事本身的張力,觀眾並不會明顯覺得影片節奏受到了影響。不過可以肯定地說,這樣一部影片如果用看碟的方式欣賞,手裡有遙控器的觀眾會感到比在電影院里難熬得多。 這里又要說到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那就是影片中弟弟的部分因為涉及一些現在看來有點敏感的話題而被大幅度刪減。這樣就導致影片中弟弟的部分有點莫名其妙,很多行為的動機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也就使得這個部分成為影片中最薄弱的環節。因為前後的不平衡,本來很舒暢的敘事到了這里就不得不停滯下來進行梳理,所以這也可能是導演採用了和劇本不同的結構的原因。 但我個人比較欣賞的一點改動,是將姐姐多年後在街頭偶遇當年解放軍情人的場景,移到影片的結尾。在公映版本中,這個頗為震撼的場景終於將那些因為時間、成本等原因而不得不舍棄的鏡頭所未能傳達出的感覺提了上來。當觀眾看到姐姐在西紅柿攤前無聲飲泣時,我們終於可以和導演、編劇一同感受到「勞苦無常的命運的證據,不被訴說的沉寂衰敗的時光」。□張小北 其他技術環節 美術:傷花靜放,難能可貴 在美術方面,《孔雀》風格鮮明地突出了細膩與真實,作為第五代的中堅攝影師,顧長衛控制畫面與色調的能力使該片默默呈現出平易近人的傷痕美感。 《孔雀》表現的是1976年至1984年普通五口之家的瑣碎生活,那也正是經過浩劫人性復甦的一段時光。影片始終用淡淡的藍綠灰色調真實還原當時的歷史環境下人的無奈與感傷。據說為了追求真實,導演不惜花重金讓美術師做出一條真正70年代風格的小街,這一浩大工程我們在電影中竟看不出半點痕跡,就如同整個片子的美術設計都已經完全融入到觀眾難以察覺的「平淡」之中,看似輕描淡寫、不加修飾,但正是這種不張揚的歷史真實感重塑了最能打動人心的現實生活。 國內很多影片的美術設計都突出花哨華麗的服裝造型或匠氣怪異的燈光畫面,而《孔雀》卻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那種清淡而略帶象徵意味的氣質竟和1976年至1984年間藝術界所倡導的「傷痕美術」與「自然主義」如出一轍。這一點在第一部分姐姐的故事中最為明顯,如當姐姐躺在掛滿白色床單的天台上看漫天落下的降落傘,以及徵兵失敗後獨自躲在房間窗檯上絕食的畫面等等。其平淡的構圖與色彩構成可謂精當合理,而且用影片中難得的白色與藍色在這個充滿夢想的女孩身上傾注了詩意;而當她走入家中便陷入昏黃的燈光,干凈純潔的理想被殘酷的現實生活無情打破。如此「傷花靜放」的設計傳達出隱隱的疼痛與悲涼,也更能與該片含蓄沉重的人文關懷融為一體。□駁疑思
F. 孔雀電影劇情分析
《孔雀》圍繞著一個家庭的展開,隨著時間的推移向人們展示著當時的社會形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河南古城安陽,某個五口之家的姐姐 (張靜初)、哥哥(馮瓅)和弟弟(呂玉來)在社會劇烈轉型時期,踏上不同的人生之路。
姐姐二十齣頭,雖看起來清瘦文靜,內心卻剛烈執拗,為實現夢想可以將自己豁出,為了當上傘兵,擁有自己的降落傘。
姐姐不惜放棄女孩子的貞潔,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自己動手製作了降落傘,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不避諱他人的眼光,騎著自行車快樂的放飛自我。無奈現實無情,在經過多次挫敗和父母的打壓不理解後她學會聽天由命。
哥哥二十三四歲,因小時得病落下輕微腦疾,父母對他的關愛皆多一層,這也養成了他自私的性格!
面對弟弟妹妹沒有當哥哥的擔當,在自己出事後妹妹找人報仇卻還責怪妹妹不懂事,在餐館吃東西使也從未有想過與妹妹弟弟分享,還用激將法使母親去為自己說媒,後來經人介紹與精明的跛腳姑娘結婚後,他過上自己很滿意的日子。
弟弟十七八歲,敏感、憂郁,內心世界過於豐富,在面對眾人的圍觀時不承認自己的傻哥哥,內心格外的自卑,想要得到外界的肯定和羨慕的眼光。
暗戀女生卻不敢表白,對著青春的懵懂畫下了女子的裸畫而被父親發現趕出了家門後,開始在外面找尋屬於自己的生活,然而所獲只是時間將其改造得面目全非,只會用自己去滿足舞女的性慾從而過不幹活的日子。
而當時的父母並沒有過多的去和孩子交流,保守禁錮著他們的思想,只會將自己覺的是對的事情讓孩子去做。
在面對孩子的叛逆時只會用強硬的手段去阻止,母親面對女兒在大街上騎車放降落傘時的恐慌,父親在面對小兒子畫裸圖時的打罵,他們對孩子不知道怎麼去教育,思想上的壓迫讓人感受到當時社會的壓抑。
整個電影採取黑白的色調,卻用孔雀命名。而在電影的結尾才出現了孔雀,這個孔雀的出現而引發了幾個主要角色的對話,從這個對話中更加凸顯出他們鮮明的個人形象。
這三類人代表了當時社會背景下的人們,縱然有些人有些自己的思想,但是卻也和姐姐一樣,掙扎不出這冰涼的現實,也想哥哥一樣,追求著物質的富足,或許也變的想弟弟一樣,渾渾噩噩的過著剩下的生活,像一個行屍走肉,淪為他人取樂的工具。
《孔雀》用著平凡家庭的五口人演繹著社會生活,用平常的生活演繹了時代的背景。用最微小的事情傳達了深層的意義。用最為真實的鏡頭記錄了一個時代的風景。
G. 顧長衛拍的《孔雀》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
對平凡人的生活心存敬意——訪導演顧長衛
東方網2月5日消息:2005年1月30日,顧長衛一早便走進了北京使館區附近的河畔咖啡館。他是當天的第一個顧客,與筆者相約在這里做專訪。這位著名的電影攝影師,從未為自己攝影的影片出現在媒體面前,哪怕是《紅高粱》、《陽光燦爛的日子》,還有讓他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的《霸王別姬》。他習慣了低調,習慣了不在媒體上露臉。如今,當顧長衛以導演身份出現時,他坦言:「我現在坐在這里,面對媒體有這樣的傾訴
欲,都是在為我自己導演的影片即將上映積累宣傳效應。」———一切為了《孔雀》。
入圍第54屆柏林電影節競賽影片,《孔雀》的首映日期被安排在2月18日,這一天也正好是影片在國內全面上映。此前,《孔雀》一直在北京的一家影院作試映。「試映其實挺冒險的,萬一口碑不好,那麼影片就別想再公映了。我們事先估計到觀眾對電影的口碑會好,才敢拿出來放映。」顯然,顧長衛對自己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作品信心十足。
「五年我就做了這一件事」
名列「世紀百位傑出攝影師」的顧長衛,有過一段「留洋」的經歷,與好萊塢一些著名導演合作。但多年的攝影工作使他的一隻眼睛視物模糊,醫生確診為斜視,不宜再從事過多的攝影工作。1999年底,在好萊塢拍完陳沖執導的《紐約的秋天》後,顧長衛一直在國內養病。「其實除了長期的攝影工作造成的職業病迫使我在家休息外,我本身也是有些惰性的人。這五年我才做了這么一件事,要是在美國是絕對不可能的。」顧長衛有意對電影事業作一個新選擇,當導演是他那時的最佳選擇。
由李檣創作的劇本《孔雀》完成於2000年,劇本曾流傳於很多導演之手,甚至有一位導演還在劇本故事描述的地點安陽開拍了這部電影,但拍了十多天後,不知什麼原因又停拍了。雖然那些曾經看過《孔雀》劇本的人都對劇本表示一致認同,但最後劇本被顧長衛攥到了手中。「我看了劇本就很喜歡,覺得丟不下了。」顧長衛行動起來———2003年4月9日,《孔雀》在河南安陽附近的小城鎮,一個被稱為水冶的地方開了機。
《孔雀》是一部描寫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個普通家庭兄弟姐妹三人命運遭遇的故事。影片最初的設想是請章子怡或徐靜蕾擔綱女主角,都因為檔期調整不過來而沒有參演,最終挑選了張靜初飾演姐姐、馮�飾演哥哥、呂玉來飾演弟弟。從完成的影片來看,第一次當導演的顧長衛對演員的選擇是正確的。
「我的電影有一點蒼涼」
「文如其人,每部作品都能讓人感覺到那個導演是怎樣一個人。我是特別普通的人,我喜歡樣式上看起來簡單,內容更深刻一些的東西。《孔雀》就是這樣一部電影。」相同的劇本,不同的導演會拍出不同的效果。《孔雀》從開拍起便註定要打上顧長衛的烙印,比如以河南安陽話作為影片對白語言,鏡頭冷靜、呈藍灰色調,構圖細膩、講究,長鏡頭的大量運用,這些都是顧長衛為《孔雀》所作的獨特的設計。
《孔雀》從弟弟的視角切入,配以旁白講述故事。影片曾被顧長衛處理成一個從頭至尾順流而下的故事,但他最終放棄了這樣的形式。現在,影片的故事被分成了三段式,分別講述姐姐、哥哥、弟弟三人的命運。用這樣的形式,顧長衛稱是為了「更讓人回味」。在電影中,導演刻意弱化了人物所處背景以及故事描述的時代,而更關注一個普通家庭中的個體生命。顧長衛說,不論是什麼時代,個體都會在自己的生命過程中遇到那樣的故事,「我的電影有一點蒼涼,它不是要對背景和時代進行評價,而是想表達這樣的主題:普通人也有很多希望。我對那些平凡人的生活始終心存敬意。」
顧長衛說自己是個細膩的人,這一點從他為影片安排的諸多細節中就可以看出來:電視中正在播出的《追捕》;全家人一起做煤球;戴著白色工作帽的刷瓶工……「希望這部電影能夠讓人回到那個年代,回憶起自己那時的生活。當初我在看劇本時,滿腦袋都是那個年代自己經歷的事。」這部電影顧長衛拍了156場戲,最後只用了130場戲。他說:「我希望電影要有留白,給觀眾一些空間,有一些情境是可以讓觀眾自己去豐富的。」
H. <<孔雀>>是怎樣敘事的
自敘式畫外音 《孔雀》講的是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一個普通中國家庭三兄妹成長的故事。影片開始的畫面是高家五口人夏天在走廊里吃飯的情景,平穩的長鏡頭、藍綠灰色的色調、平靜低沉的畫外音,從一開始就奠定了這部電影冷峻含蓄的敘事風格。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鏡頭的運用、色調的選擇、人物的服飾風格、畫面構圖,還是土音濃厚的自敘式畫外音,侯孝賢《童年往事》(1985)的影響是明顯的。在電影中運用畫外音的好處在於,它不僅是連貫情節、推動情節發展的敘事構成成分,而且它發揮了語言(文學)擅於表達艱深意蘊的長處,實際上是文學對視覺藝術表現力的深化。而自敘式畫外音還能使電影的敘事獲得闡釋意義上的歷史縱深感,不僅在情緒感染上產生歲月流逝的滄桑感覺,同時還產生一種洞察世事後重歸平靜的知性愉悅,所以看這種影片,我們或許傷感但並不傷痛。
復調式敘事結構 《孔雀》把故事分成獨立平行而又相互交錯的三個部分,這種敘事結構稱之為「復調式敘事」。巴赫金(1895~1975)最早借用音樂術語「復調」一詞來形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多人物中心、多角度的、非全知全能式的敘事特徵。在復調式敘事中不同的人物及其命運,並不是在作者的統一的意識支配下按照一個清晰的邏輯展開的,而是眾多地位平等的主人公連同他們各自的世界進行分別敘述,由某種統一的因素聯結成一個共同的事件。復調式敘事區別於傳統敘事方式的關鍵之處是作家並不能知道所有的事情,而是通過人物之間相互的觀察逐步接近真相。
復調式敘事已經是現代小說敘事的常見形式,此類小說如米蘭·昆德拉《玩笑》(1967)、李銳《無風之樹》(1995)、莫言《檀香刑》(2001)、賈平凹《病相報告》(2002)等。當然最著名的作品是福克納的《喧囂與憤怒》(1929),小說敘述了康普生家三兄弟及一個女傭的故事,四個故事是獨立平行發展的,但都圍繞著這個家庭的沒落和家庭中唯一的女兒凱蒂的沉淪為主題。
在電影方面,著名的例子如黑澤明的《羅生門》(1950),從大盜、農民、和尚、妻子幾個角度敘述同一個兇殺事件,在這個過程中,觀眾始終不能知道真相,觀眾的視角和人物是平行的,因為作家沒有採取全知全能的俯瞰視角,而是通過人物本身各自的敘述來逐步逼近真相,它的效果是在這幾個平行敘述出現差異的地方構造了一個多面棱鏡一層層一面面地折射出人性。他的另一部電影《生之欲》(1952)也採用了相似的敘事結構。
王家衛的《東邪西毒》(1994)是一部典型的復調式作品,幾個人物都在觀察別人和被別人觀察,人物形象的完成是通過自我表述和別人的觀察式描述完成的。
復調式敘事的哲學基礎在於:自叔本華、弗洛伊德、柏格森以來的現代佔主流的哲學認為,按照傳統的理性認知方式並不能真實地把握世界,存在著人與人、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普遍分裂。人的人格有多重構造,人的意識有顯意識和潛意識,所以傳統藝術全知全能式的單維度敘事方式就無法表現人的心靈深度。在巴赫金看來,我與他人是同時共存、相互需要的。我的外形不會進入我的視野,我不能像觀看別人一樣看見我的完整的外形在空間里的存在,我只能部分地,零散地感知我的身軀,我根本無法看見我自己,只有藉助別人的眼睛我才能看見我自己。我只能實現內在的自我(而它是永遠面向未來的),但不能觀照內在的自我。所以,將內在自我與我的外形結合在一起,放在整個外部客觀世界的背景中來觀照,這個任務只能由他人來完成。
《孔雀》中三兄妹,在各自的故事裡自我展現,然後又在別人的故事裡被展現,就如編劇李檣的說法:「我覺得人與人生都具有強烈的『觀賞性』。人與人之間一生都在互相觀賞,……好比《孔雀》劇本里的那三個孩子。」即使拋開復調理論,從傳統敘事理論來看,《孔雀》講的是三個人的故事,展示的是三種人格形態,用三個獨立的故事敘述,既各自得到充分展示,又達到了很好的互文效果,三種人格形態的塑造也層次化了、立體化了。
I. 影片《孔雀》敘事結構分析
-2005年,國際著名攝影師顧長衛的導演處女作《孔雀》問世,隨即出現了“牆內開花兩頭香”的大好局面。在國際上,影片《孔雀》獲得了第55界柏林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銀熊獎”,並被稱為是一次“藝術的勝利”;在國內,電影《孔雀》也在各地競相“開屏”,成為一時之熱點話題,滿足了一直渴望欣賞中國本土藝術電影的視野期待。作為一部“物以稀為貴“的藝術電影,《孔雀》確實備受矚目,尤其是其獨特新穎的的敘事結構,雖褒貶不一、毀譽參半,但仍值得我們去再三回味和深入研究。
一、表層結構
《孔雀》的敘事結構“復調式”,即把故事分成獨立平行而又相互交錯的三個部分,花開三朵,各表一枝。
復調, polyphony,也叫“多聲部”,本為音樂術語,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各具相對獨立意義旋律的同時進行。“復調音樂在橫的關繫上,各聲部的節奏、力度、強音、高潮、終止、起迄以及旋律線的起伏等,不盡相同而且各自有其獨立性;在縱的關繫上,各聲部又彼此形成良好的和聲關系。”
後來“復調”一詞被巴赫金引入文學,藉以形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多人物中心、多角度的、非全知全能式的敘事特徵。隨後在文學界復調作為一種敘事技巧,被中外很多作家有意或無意識地採用,豐富和拓展了小說的表現手法和思想內涵,如《紅字》、《喧嘩與騷動》、《寒冬夜行人》、《秦腔》、《塵埃落定》等。
復調小說的先鋒實驗為電影敘事提供了範例和啟示。視覺圖像是電影的媒介方式和表現語言,索緒爾指出:“視覺的能指可以在幾個向度上同時並發”,於是,國際上出現了很多利用復調機制而構思精良的電影,如《廣島之戀》、《羅拉快跑》、《暴雨將至》等。
國產片《孔雀》,在國外電影敘事結構啟發的基礎上,自覺地運用和實踐了復調原理,將姐姐(高衛紅)、 哥哥 (高衛國)、弟弟(高衛強)的故事處理成管弦樂隊的不同聲部,可以進行齊奏、對位演奏與賦格曲式等多種選擇,既保持獨立性,又形成對話性,使其形成一種哀怨凄婉的和聲關系以表現影片的主題。
(一)《孔雀》的三個故事是獨立平行的
《孔雀》講述生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裡的一個五口之家,一段時期內各人發生的故事。由三個段落構成,耽於幻想而倔強的姐姐,看似呆胖卻精明的哥哥,消極憂郁及叛逆的弟弟,各居其一。
1.姐姐:偏執的降落傘
姐姐是一個偏執的浪漫主義者。她,暢想天空飛翔的浪漫,常躺在屋頂陽台上,凝視著碧藍的天空,憧憬當傘兵的生活,雖想盡辦法參軍,最後仍被淘汰。但她的暢想並未停止,她自製降落傘,騎著單車,風馳電掣,車後拖著隨風開放的降落傘,大叫著、歡笑著,在街道上飛馳,吸引了無數驚奇的目光,在母親瘋狂的制止下,她重重地跌倒在地上。為了向村中的流氓果子拿回她的降落傘,姐姐毫不猶疑地脫下了自己的褲子。在姐姐看來,沒有比理想更為重要的東西了,包括自己的身體。她,暢想被疼愛的浪漫。用編造挨打的情節騙取拉琴老人的曖昧親情,在他們共同編造的藝術桃花源中相互慰藉,但被“乾爸”的家人認為是狐狸精,慘遭毒打。她,暢想自由工作的浪漫,想擺離線械重復的洗瓶子的勞作,於是用婚姻作為籌碼,但是仍舊擺脫不了與瓶子打交道的命運,最後和丈夫離婚了。她,暢想美滿愛情的浪漫,一直自以為是地愛著那個說著一口標准普通話的男傘兵,但多年後生活落魄而又拖家帶口的男傘兵,在街頭遲疑地認不出姐姐。最後,姐姐終於抑制不住地抽搐地哭了,她開始懂得了現實的生活,有了很像自己的孩子,但在動物園看孔雀的時候對女兒說“你爸爸老家漫山遍野都是孔雀”。不料,女兒確以一個孩童的視角真實告訴姐姐“這里的孔雀都是假的”。
在影片中,姐姐的段落發展得最為充分,時間比例也最大。可以通過弟弟旁白的口述中將姐姐的故事可以通過簡單的敘述句構成一個單線序列:第一,七十年代的夏天,北方小城市裡的五口之家,爸爸媽媽的身體還好,姊妹三個也還年輕。這是一種初始的平衡狀態。第二,姐姐遇到男傘兵,點燃夢想的希望,報名參軍但被淘汰。這是一種平衡的破壞。第三,姐姐認“乾爸”但被誤會遭毒打。第四,姐姐結婚了,幾年後又離婚。第三、第四是姐姐想恢復平衡的努力。第五,姐姐夢想破滅,最後嫁了人,有了小孩。這是達到了一種新的否定性的平衡。
2、哥哥:先天愚的向日葵
哥哥是一個“一步邏輯”的現實主義者。因為腦殘而被父母寵愛,被弟弟妹妹照顧。但是哥哥,追求一切美好的東西。哥哥想追求友情,在爸爸媽媽為其找的米廠,里甘心幫喜子他們幹活,但最後還是受到挨打和嘲笑;哥哥想追求豐滿漂亮的姑娘,在姑娘工作的工廠門口,傻乎乎地舉著向日葵等待她下班,但最後被拒絕還丟掉工作;哥哥動聽的歌聲,在女廁所的門口佇立地聽了許久,但最後被當做色狼,被弟弟學校的老師和同學毆打。最後,哥哥不再追求了,娶了一個不漂亮的鄉下瘸腿的姑娘,做了點小本買賣,發家致富了。在動物園看孔雀的時候,哥哥說“咱自己蓋一個動物園,住在里頭天天瞧”。
如果說,姐姐的故事和形象都比較抽象的話,哥哥絕對是一個與之有強烈對比的現實形象。哥哥的故事也可以抽離成一個單線序列:第一,被爸爸媽媽寵愛,弟弟妹妹照顧。這是一種平衡狀態。第二,到米廠工作,接觸外面的世界。這是一種平衡的破壞。第三,追求友誼,被欺負。第四,追求愛情,被嫌棄。第三、第四是哥哥試圖同外面的世界達到一種平衡狀態的努力。第五,結婚創業。哥哥到達了一種新的積極的平衡。
3.弟弟:沉默的影子
弟弟是一個現實的逃避者。整部片子,是通過弟弟的視角進行展示的,弟弟看到了姐姐夢想的破滅,弟弟看到了哥哥生活的現實,他看著一個個價值的失落而他找不到自己的核心的價值定位。也許,弟弟一直想安靜地做一個哥哥姐姐的影子而已。父母的偏愛,忽視了弟弟的存在,哥哥拿糖喂白鵝的奢侈,無形中重創了他的心。弱智的哥哥送傘並且被當成色狼,這使弟弟受到了同學的恥笑,被心儀的女生可憐。弟弟心底常年的憤怒累積成了想毒死哥哥的行動,最後被媽媽發現,在媽媽的抽泣中弟弟深深自責。青春期的他有對異性的好奇沖動,畫了一張女性的裸體畫,被爸爸發現趕出家門。多年後,弟弟流浪回家,帶著風塵老婆和她的孩子。弟弟不再工作,在家帶小孩,吃軟飯。在動物園看孔雀的時候弟弟冷漠地認為“冬天的孔雀是不會開屏的”。
到了敘事弟弟的故事的時候,影片出現的了情節大幅度的跳躍,但弟弟的故事也可以概括成一個單線序列:第一,做哥哥和姐姐的影子。這是一種平衡的狀態。第二,因為弱智的哥哥,使弟弟被同學恥笑。這是弟弟生活平衡的一種破壞。第三,買老鼠葯想毒死哥哥,被媽媽發現。第四,被迫離家出走。第三、第四是弟弟追求一種生活生活平衡的努力。第五,吃軟飯。弟弟的生活找到了一種新的消極的平衡。
三個故事都是按照統一的敘事結構即平衡—失衡—再平衡,相對平行地發展下來,其同一要表達的是夢想的破滅和成長的痛苦。三個故事像是三個悲傷的音符,不斷地重現,如同歌曲中的復歌部分,不斷吟唱,加強對觀眾的沖擊。
(二)《孔雀》中的三個故事又是相互交叉的
編劇通過血緣關系將姐姐、哥哥、弟弟的故事聯系起來。他們有共同的爸爸媽媽。而父母在他們三個的故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行動元”,對兄弟姐妹三人的故事都起著推動的作用。如在姐姐的故事中,母親是姐姐追求夢想的阻礙者;在哥哥的故事中,母親是哥哥現實生活的推動著;在弟弟的故事中,父親是弟弟生活的改變者。除此之外,其兄弟姐妹三人在在彼此的故事中也相互聯系交叉。其實,就是導演通過順敘、倒敘、插敘,將這三個人的故事通過不同的詳略展示了三次。其三個人的故事脈絡在一次次的敘述中逐漸清晰,人物的形象逐漸突出,故事的懸念也隨之解開。這種相互交叉的結構使得三個故事又構成一個同一的和弦。
二、深層結構
作為一部文藝片,《孔雀》低調的影像,冷靜的敘事和明確的時代色彩,構成了一種表達的含蓄。點題的孔雀直到電影最後一刻才出現。電影為何叫《孔雀》?其匠心獨運的表層結構下究竟有和深層的蘊含?不同的觀眾進行了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解讀,得到了不同的結果,就連導演顧長衛和編劇李檣在該片深層結構的認識上也存在很大的分歧,至今,仍未達到統一。
我認為孔雀的深層結構表現的仍是古今中外文學藝術上一大永恆經典的命題:力與命的抗爭。力,代表的是個人的理想和抱負;命,代表非人所能控制的因素。在文學史上,古希臘的悲劇《俄狄浦斯王》就是力與命的抗爭的典型體現,在這個神話中,命是指預言的力量。而在中國這種力與命的抗爭在屈原的《離騷》中表現的最為激烈和全面。屈原通過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的描寫,表達了“內美”和“好修”的力,無法抵抗命的悲劇。這種思想演化到最後就變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宿命論,如富貴天註定之類的,孔子也說過“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電影《孔雀》顯然是潛移默化地受到了這種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其也在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都表達著這種力與命抗爭的悲劇。
首先,從時間的維度上看,姐姐故事的高潮在於姐姐和弟弟挑選西紅柿時,難以抑制地無聲痛哭。姐姐為什麼會痛哭?因為她開始意識到她的理想和信念,她的愛情都抵不過時間的沖刷。曾經讓姐姐心動的男傘兵已經變得蒼老而猥瑣,姐姐在男傘兵的皺紋里彷佛也看打了歲月對自己的摧殘。曾經的她,是那樣的顏色鮮艷,為了夢想帶著自製的降落傘在街上大呼小叫。而現在,寬大的衣服不見腰身,就算夢想不曾變過,時間已不再停留,現在的自己如同這些被挑剩下的西紅柿,不再新鮮。從弟弟的故事看,每個人故事都是由弟弟的一段獨白而開始的,“每次想起七十年代的夏天,全家人在走廊吃晚飯的這一幕,我心裡還是感傷。直到今天,還有不少老人們,都記得我們姊妹三個的往事。”弟弟感傷的原因是多年前“爸爸媽媽的身體還那麼好,我們姊妹三個也都那麼年輕。”可見,弟弟曾對時間抗爭過,但是最後的他只剩下感傷,於是他想“一覺醒來,已經六十歲了”,這樣就不用抗爭了,也不用痛苦了。
第二,空間的維度看,《孔雀》的故事發生在北方一個封閉的小城鎮里。盡管他們有的變老、死去,有的離開、歸來,但是故事空間始終不變。“這不僅僅只是這個空間不僅是一個實在的物質空間,更加是一個精神意義上的家園,或者哲學意義上的生存空間。”
姐姐的悲劇在於她生活在這個小城鎮里,就算是鎮上最大、最繁華的街也容不下姐姐的降落傘。弟弟的悲劇在於就算他的身體離開了這個小城鎮,他的精神還是走不出去,輾轉之後終究還是回來了。這是他們無法抗拒的空間悲劇。
第三,結合影片結尾的孔雀開屏來看。孔雀的開屏為的是吸引異性和炫耀自己的美麗。但是結尾處孔雀的開屏錯過了它的時間,身旁的雌孔雀並未看它一眼,而觀賞者也已經走遠。它只能在錯誤的時間里忍受孤芳自賞的悲哀。從另一方面來說,關在籠子的孔雀就像是走不出城鎮的姐姐和弟弟,有著自身美麗無法抗拒籠子給它帶來的束縛。
個人認為,一部電影是因為其精神的深層文化而顯得有其獨特的韻味和格調。其表層的結構,只是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鉛華洗凈之後的平淡方是精華。但是,對於欣賞者來說,獨特的表層結構可能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起興趣。所以,藝術電影想要在商業繁榮的今天,得到更多的關注,創造新穎獨特的表層也不失為一個名利雙收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