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軍事題材電影暗調的作用

軍事題材電影暗調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3-01-08 05:04:37

❶ 硬漢電影《戰狼》讓人體會到中國軍人的威嚴,中國軍人是否比電影中更強大

《戰狼》這部電影其實是屬於軍事化題材的,但是吳京卻把這個嚴肅的主題拍出了英雄主義的愛國情懷,並且成功的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鳴,引爆了暑期檔,拿下華語票房冠軍的寶座。
如果我們去深究《戰狼》的內容,會發現他有點過度渲染個人英雄主義,吳京似乎想要把戰狼打造成一個漫威式的英雄人物,讓國人心裡都知道,在我們的身後,有一匹,甚至是無數匹戰狼在守護我們的安全。這固然是好的,但是在電影中把單打獨斗的英雄主義渲染的嚴重了,就有點不符合「團結就是力量」的傳統觀念。
除去這一點,電影《戰狼》的其他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首先是演員的付出,為了鏡頭呈現效果的完美,每一個打戲的場面都是拳拳到肉,實打實的給觀眾極強的體驗感。其次就是它所宣傳的愛國主義情懷,在影片的最後亮出來的那一本中國護照,就是你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獲得安全的最大保證。
這種發自內心的民族自豪感,就是《戰狼》帶給我們的。

❷ 部隊不允許拍攝,軍事題材的電影和電視劇是怎麼拍攝的

很多愛國題材的軍事題材的電影和電視劇都是會通過部隊以及相關部門的同意,以合作的方式,比如《戰狼》、《空天獵》、《深海利劍》等,很多都展現了真正的軍事設備。

軍事題材電影與其他類型相比,在人員、裝備、製作等方面需要巨額的投資,也就是很燒錢,並且具有相當的專業性,與部隊進行合作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這也是一種雙贏的結果,同時電影也間接展示我國的軍事實力,所以合作是非常具有意義的!

❸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片中上半部分暗調和結束部分的亮調分別營造了什麼樣的氛圍

其實導演倒是沒有特別用暗和亮來做這種對比,因為前面的監獄和後面的田野海灘本身就是地獄跟天堂一樣的區別,
再對比主角的各種悲慘遭遇和最終的自由,暗調和亮調的對比就更沒必要了。

❹ 軍事題材電影觀後感

《集結號》觀後感(一)
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戰士不再英勇無敵,也看不到那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主義場面,因為在導演馮小剛看來,怕死是人類的本性,沒有人願意打仗。
鏡頭從對准將軍改為描寫普通士兵,英雄也「怕死」不會主動請戰、犧牲時更不會高喊口號撞槍子兒……正在遼寧寬甸緊張拍攝《集結號》的馮小剛日前接受記者探班采訪時表示:電影表現戰爭的方式有很多種,作為第一部大製作的戰爭商業大片,《集結號》也會凸顯英雄主義,但肯定不是傳統的主旋律戰爭片。馮小剛希望通過這部影片至少講清楚一件事情,「怕死是人類的本性,但在這種本能下主角穀子地又做出勇敢的舉動,這個反差,對比出來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我們熟知的一些戰爭片中,敵人總是潰不成軍,好人往往以一敵百,而力圖還原戰爭真實的《集結號》將把人從神身邊拉回來。
《集結號》的拍攝,既有規模宏大的戰爭場面,也有注重細節的巷戰鏡頭。記者探班時恰逢攻堅戰突破城門的一場戲。韓國技術人員正在按照馮小剛的要求埋炸點,這些技術人員曾為《太極旗飄揚》製作戰爭效果。他們為這場戲使用了最新的氣爆技術,可以保證20厘米外的人不會受傷。因此,《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過去一些戰爭片中「戰士」躲著炸點和子彈跑,「好人怎麼炸都炸不死的」的神奇場面,相反,這里的「戰士」們將迎著炸點上。
《集結號》的劇本非常簡練有力,比如過去戰爭英雄站起來一邊豪言壯語一邊機槍掃射,四周倒了一大片自己還沒事兒,但這次不少英雄「剛站起來還來不及說一聲『啊』,就已經中彈陣亡了」。馮小剛表示,影片希望從士兵角度塑造一系列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他們將脫下高大全的外衣,一個個真實地犧牲在戰場上。
正是因為每一次犧牲都非常寶貴,以往的戰爭片中經常出現的「主動請戰」劇情這次也不會再有,這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主義場面在《集結號》劇本中被做了更多人性化的細節處理,比如最英勇的排長焦大鵬,為了保留連隊血脈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撤退。馮小剛表示:「這部電影我要解決這么一個問題,沒有一個人是願意打仗的,他一定是怕打仗的,怕死是人的本性,我必須把這種真實感還原出來。劇中主角穀子地除了堅定不移執行命令,考慮得最多的就是士兵的生命。」

《集結號》觀後感(二)

——從《集結號》看後極權主義的藝術創新

在我的研究生的一再推薦下,看了最近的賀歲片《集結號》。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賀歲片都是娛樂性的喜劇,而這次的卻是充滿教育寓意的正劇。當然,連在每天的《新聞聯播》中都黨旗飛舞,熱衷於向人民推出各種道德楷模的精神氛圍下,賀歲片由喜劇變成正劇就一點也不奇怪了。但是,我的學生對我說:這部電影雖然也是央視竭力推介的主旋律影片,卻和以往的主旋律藝術不同,它拍得很好看,同時,揭示了一些以往的藝術所不敢觸及的新東西。
看了電影之後,果然感觸良多,以致於產生了暫停手上正在從事的研究,來寫這篇影評的沖動。不過,就如魯迅所說的那樣,人們在一部《紅樓夢》中看到的只是他們自己想要見到的東西,我從《集結號》中看到的也正是自己在當下的研究中所關切的屬於道德哲學和政治哲學的問題,更准確地說,這個問題可以表述為:人們通常稱之為極權社會(或後極權社會)[1]的,由黨國體制治理的社會,究竟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怎樣的精神關系的基礎上的,以及在這樣的社會向自由民主社會轉型的過程中,需要每個個體在精神上和人格上相應地完成怎樣的成長?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整個社會在最基本的價值觀上卻陷入越來越嚴重的分裂和紊亂之中。執政黨內當下的主流思潮傾向於認為,彌合這種分裂,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路向應該是,不斷地回溯到執政黨早期的艱苦歲月,從而從黨創建之初的政治信念和道德熱情中去汲取精神力量,然後,用這種精神來教化整個社會。這種原教旨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路向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在我們的文化空間中,原先早已沉寂的「紅色經典」重新開始熱播,各種「紅色記憶」被再度挖掘,新一代主旋律藝術家們則順勢創造了像《激情燃燒的歲月》、《亮劍》這樣的「新紅色藝術」,試圖在一種新的審美趣味下,重現執政黨通過武裝斗爭奪取國家政權時的艱難經歷。《集結號》正是從這股藝術思潮中涌現的,同時,又將這股思潮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不僅僅是由於相對而言,它在審美品味上更為現代和更加純正,更為重要的是,它在思想上也更有深度,在這一系列藝術作品中,惟有《集結號》才真正觸摸到了極權主義運動的靈魂,揭示了極權社會得以構成的精神邏輯。從這種意義上說,《集結號》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看作,「紅色藝術」在我們這個後極權時代的新經典。
《集結號》繼承了「紅色藝術」的一個最核心的精神傳統,並試圖在某種更具現代性的語境中對其加以重建。對一個社會來說,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任務就是如何通過提供某種文化樣式,來幫助個體給自我的生命賦予某種終結意義。一般而言,一種宗教或道德文化,總是通過為個體的自我人格和某個他者人格之間規定某種規范性關系的方式,來倡導一種帶有終極性的精神價值的。比如,在基督教文化中,就是通過確立我與神的關系,即在自我人格對一個超驗的神聖人格的確信、仰慕和順服中,來規定自我生命的終極價值的。[2]
而在一個由黨以一種總體主義的方式支配一切的社會中,「我與神」的關系被「我與黨」的關系替代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兒的「我與黨」的關系,不是指外部的政治關系,而是指內在的精神關系。在一個極權社會中,所謂的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任務就是導引個體自覺地去建立「我和黨」之間的某種精神聯系,並且將這種關系看作是賦予自我的生命以終極意義的神聖性關系。[3]
在一個源遠流長的紅色藝術的傳統中,我和黨之間的精神聯系,被比喻為一個喪失了家園的孤苦無依、顛沛流離的幼兒,重新回到慈愛母親的溫暖懷抱的關系,這也就是我們在本文的標題中所說的「孤兒- 母親」關系。[4]表現這一主題的頌歌,像《唱支山歌給黨聽》、《黨啊,親愛的媽媽》等,構成了主旋律藝術的最強音。
《集結號》的藝術震撼力首先源於對這一傳統主題的繼承。電影是通過一個軍事片中常見的情節展開的,連長穀子地奉團長之命,率領全連僅剩的47個戰士,在舊窯場陣地打阻擊,掩護大部隊的撤退,最後,除穀子地外全部戰死。在這部1小時50分鍾的電影放映到一半的時候,觀眾們都會覺得它表現的是一個一般主旋律戰爭片中司空見慣的主題,通過戰爭的殘酷和戰士的英勇來說明紅色江山的來之不易,和歌頌革命軍人的犧牲精神。但是,隨著情節的進一步展開,人們發現上述主題只是表層的,《集結號》的真正的藝術力量來自於它對這一表層主題之下的另一更深主題的發掘。
和以往的主旋律戰爭片不同的是,《集結號》接下來出乎意料地告訴我們,穀子地和他部下如此英勇的獻身行為,卻沒有得到組織上的承認,團里只是冷漠地將他們當作失蹤者處理了。於是,在電影的下半部中,穀子地走上了歷盡千辛萬苦尋找失散的組織的漫長歷程。仗只打了幾個小時,尋求組織認同的努力卻進行了整整八年。正是在穀子地顛沛流離,忍受各種誤解和屈辱來尋求組織對自己的理解的過程中,一個對黨忠貞不渝的兒子,經過漫長的精神流放,重新回歸母親懷抱的主題被展示出來。
這時,回過頭去看,前面的那些殘酷的戰爭場景和戰士的英勇行為,就被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含義。正是由於戰士們是如此的朴質和勇敢無私,組織的冷漠似乎變得更為令人震撼,但是,這一切最終只是為了突顯和證明,穀子地如孤兒渴望母親懷抱般的對組織的需要。只有通過常人無法承受的誤解、屈辱和疏離的試煉,才能顯現出穀子地這個黨的兒子,對組織的無以倫比的赤膽忠誠。《集結號》試圖向我們昭示的是,和勇敢相比,這種忠誠才是一種更為重要的品格,而正是由於無數兒女的這種忠誠,黨才獲得了戰無不勝的偉大力量。
然而,和傳統的紅色藝術相比,《集結號》的創新表現在它力圖在一種新的更具現代性的語境中,來重建我和黨之間的這種「孤兒–母親」式的精神聯系。在影片中沒有任何顯白的對黨的歌頌和直截了當的政治說教,從表層意義上看,穀子地和他部下的英勇作戰和自我犧牲行為,只是源於對團長的一個命令的不折不扣的執行,因而,影片彰顯的似乎只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一具有現代性的軍人道德。但是,在影片一些細節的隱晦的暗示中,它道出了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
團長在對穀子地下達打阻擊的命令時,似乎不經意地問道:「咱們老八區教導團出來的戰友,還剩幾個呀?」穀子地也漫不經心地答道:「你一個,我一個,還有誰啊?」但對這個問題的真正的回答,是電影後半部穀子地在團長的墓前感慨自己和團長一個命時所說的話:「老八區教導團出來的,有一個算一個,全是死心眼。」執政黨新的領袖在執掌權力時,都要到西柏坡朝聖一下,「老八區教導團」在這兒就像「西柏坡」和「延安」一樣,是一種象徵。它告訴我們,這支軍隊的威武強大和它的軍人的英勇無私,都可以追溯到其早期的某種聖潔的精神傳統,而這種精神的鑄成,則源於黨的教導和烽火歲月的考驗。另外,影片中戰士關於小時候給地主放羊挨打的回憶,和電影開頭指導員督戰時訓斥穀子地畏戰的鏡頭,都向我們顯示了,這支軍隊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屬於一個憲政國家的軍隊,而是一支階級的軍隊和黨的軍隊,而黨的思想控制工作是軍隊戰鬥力的根本保障。[5]
同樣,一個連長為自己犧牲的戰友和部下的英勇行為作證,在一支不管什麼性質的軍隊中,無疑都構成了一種不可推卸的道德責任。但是,《集結號》所表達的主題,卻在這完全合理的表層意蘊下,傾心注入了大量的非理性的東西。它致力於表現的是穀子地和黨之間的精神上不可分離的共生性關系,它將穀子地對組織的尋找,和精神上獲得黨的理解和認同的渴望,上升到了某種形而上的高度。
在一個人們(包括黨的幹部和領袖)對黨的意識形態已經普遍失去了真正的熱誠和信任的後極權社會中,要重建「我和黨」之間的真誠的精神聯系,是一項艱難得近乎不可能的工作。因此,《集結號》沒有以高調和顯白的方式,而是相當明智地以一種低調和含蓄的風格來從事這項精神創新的。在表層結構上,穀子地的努力的意義,似乎只在200斤小米和700斤小米之間;但是,在深層結構下,影片卻用了大量的細節,既低調含蓄,又重彩濃墨地表現了穀子地和黨之間的「孤兒- 母親」關系。
一個情節是:穀子地和指導員王金存的遺孀孫桂琴在無名烈士陵園,孫桂琴對穀子地說:「別看了,都是無名烈士。」 穀子地則喃喃自語道:「爹媽都給起了名了,怎麼全成了沒名的孩子了。」 這時低沉、柔和的主題音樂響起來了,似乎既在表達某種哀思和幽怨,又在傾訴衷腸。影片將一個錚錚鐵骨的男子漢的內心深處的柔情和脆弱,這么一種在審美上十分具有感染力的情感,巧妙地導入了「我與黨」之間的「孤兒- 母親」關系。它試圖向我們昭示的是,穀子地尋求組織對他的忠誠的明察,也就是在尋求自己生命的終極意義和價值,一旦失去了組織的認同,他的存在就陷入了虛無的「無名」 狀態,成為精神上不再有任何寄託和依傍的被棄的孤兒。
另一個重要的情節是:穀子地登上了森林防火瞭望塔,茫然面對著錦綉河山,正以一種「望斷天涯路」的情懷,盼望早日找到組織時,突然,聽到孫桂琴在下面對他大喊:「谷大哥,部隊找著啦!」 這時,穀子地如被雷擊般地怔住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一邊激動得渾身哆嗦,一邊沿著瞭望塔緩慢地往下爬。「你們可千萬不能誑我」,「不能誑我,可千萬別誑我。」 穀子地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雙手捂臉,發出孩子般嗚咽的哭聲。《集結號》在這兒力圖表現一個黨的兒子的理想型人格:對待黨所指定的敵人如雄獅般地勇猛,而對待組織則如嬰兒般地依戀和赤誠。這時,低沉、柔情的主題音樂再次響起,向我們展示這個長期處於精神流放中的赤子,突然聽到母親音訊時內心深處的感動和溫暖。[6]
影片中著意刻畫穀子地對組織的感情和態度的細節還有許多,比如在要求趙二斗為自己找部隊時,對自己是「從哪一股泉眼裡冒出來的」的頂真和在乎;在煤山上拚命刨挖戰友遺骸,忽然聽到他們已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時,激動得喘不過氣來的神情等等。礙於本文的篇幅,對此不再一一詳述。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這部影片想要表達的真正的主題,是一個對黨無比忠貞的兒子和黨之間的精神聯系。在這兒我們看到了《集結號》在藝術創作上的雄心,因為,自從改革開放使傳統意識形態解體以來,已經少有優秀的藝術家會去觸碰這樣的主題,但是,另一方面,就如我們在前文中已經提及過的,目前執政黨內的主流思潮迫切希望通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在30年的開放進程中已經變得鬆弛的我與黨之間的精神聯系重新扭緊發條。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旨在重建這種聯系的《集結號》會受到主流思潮的大力推崇了。
不過,我們必須看到,為了消解後極權時代人們普遍存在的對黨化教育的抵觸情緒[7] ,《集結號》確實作了一些新的努力,通過反傳統的方式來承繼傳統,通過表層意義上的解構來實現更深意義上的建構,可以說是《集結號》在表現手法上的一個主要創新。影片的一個最核心的情節是,團長在向穀子地下達打阻擊的命令時,讓他聽到集結號後方許撤退,但是,穀子地一直盼望著的集結號卻始終沒有吹響。
於是,《集結號》的整個故事情節和它想要表達的主題之間,表面上構成了一種強烈的悖謬,它講的似乎是一個個人被組織冷漠地加以拋棄的故事,而不是「我和黨」之間無法分離的精神聯系。影片甚至還故意用一些細節強化人們的這種悖謬感,它讓團長不是以一種莊重肅穆的神情,而是一邊洗腳,一邊漫不經心地下達了事關部下生死的命令,從團長一反常態的要什麼給什麼的態度中,暗示團長明知穀子地他們難以生還,導引人們去猜度團長也許從一開始就根本沒打算吹集結號,同時,還讓堅持到最後的戰士說:河對岸早已沒有動靜了,大部隊早已撤退了。從而故意讓穀子地和他部下的犧牲行為蒙上了一層被欺騙的和無謂的陰影。
這樣做的用意在於,它通過引發人們對穀子地和他部下的命運的深切同情,和對組織上的冷漠的抱怨,解構了人們對影片的黨化教育主題的反感和抵觸情緒。然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這個包袱慢慢地被解開了,影片告訴我們這一悖謬其實是虛假的,只是一個佯謬。通過司號員之口,我們被告知團長是在發現大部隊有可能被敵人咬死的情況下,為了拖住敵人才沒讓吹號,同時,通過讓團長也在一個類似情景下犧牲的方式,消解了人們對團長可能抱有的猜疑和抱怨。
影片故意讓一直期盼集結號的穀子地,在團長的墓前充分地宣洩自己的怨憤之情,喊出:「你們怕被咬死,我們呢,九連呢?」的話。但是,所有的觀眾,包括穀子地本身都意識到,這一責問是無力的。在危急的戰爭情形下,軍事長官為了保全大部隊,而下達要求一部分軍人做出犧牲的命令是完全合理的,盡管對被要求犧牲的軍人來說,這是殘酷的。在這兒,我們看到了《集結號》在黨化教育的手法上的創新,以往的紅色藝術作品中的英雄,往往都是沒有個人的七情六慾,完全按照黨的要求行動的機器人。而在《集結號》中,則非但表現了英雄人物的個人化的感情和慾望,並且還讓其和組織的邏輯處在嚴重的,甚至是會導致個人毀滅的殘酷的沖突之中。最後,通過這種沖突教育人們,個人化的沖動和慾望雖然情有可原,可以理解,甚至值得同情,但是,本質上依然是狹隘的,組織的邏輯雖然站在個人的立場上看似乎是冷漠和殘酷的,但是,事實上,代表著更高的和更深刻的真理,個人假如不能在和組織的沖突中得到自我改造和升華,揚棄自己個人化的立場和情感,主動地融入組織的立場和邏輯,那麼,等待他的命運不是殘酷的滅亡,就是因為被邊緣化而陷入悲慘和絕望的境地。
在此,我們看到《集結號》在表現手法上的「新」的同時,也看到了它在思想觀念上的「舊」,極權主義者總是喜歡將軍隊和戰爭的邏輯,推廣到整個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用戰爭中軍事長官為了保全大部隊而必須犧牲部分軍人的做法,來證明黨為了實現自己的總體目標,要求某些人犧牲的合理性。[8]《集結號》從根本上看,依然遵循著這一邏輯,它通過穀子地和他的部下的犧牲,以及團長自身的犧牲,表現和贊美了一種作為任何極權主義群體存在基礎的,個體為了群體而舍棄自我的勇氣和犧牲精神。[9]
在《集結號》的表現手法「新」和價值觀念「舊」的問題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塑造的王金存這個形象。表面上看,影片似乎表現了對「怕死」、「軟弱」 等「人性化」行為的寬容,但事實上,它在價值觀念上卻大踏步地退回到了前改革開放時期。在這兒,我們看到了一個久違的窩囊、怯懦,又窮講究地將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的知識分子形象。它讓教養和文化的價值在粗魯和勇猛的價值面前顯得如此可笑和一錢不值。穀子地對於王金存而言,成了精神上的導師和拯救者,影片讓王金存怯生生地對穀子地說:「連長,我沒有給你丟臉吧?!」《集結號》使王金存不斷地粗俗化和勇猛化,最後讓他以在大聲叫喊中拉響炸葯,將自己和敵人炸得粉碎的方式,使他獲得了「精神上的升華」。
影片試圖讓人們意識到的是,一個人身上的所謂的「人性化」的東西,總是和「怕死」、「脆弱」這樣的從組織的立場上看負面的情操聯系在一起的,而它們之所以被寬容,是因為它們身上存在著自我揚棄的可能性。只要通過適當的教導和鍛煉,它們就會自我克服和自我揚棄,最終「升華」到黨性和組織性的「高度」。同時,通過對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某種知識崇拜的顛覆和對戰爭年代的價值觀的回歸,影片向我們展示和推銷了這么一個真理:對維系一個極權主義政黨(事實上對任何類型的極權組織都是如此)的存在,和確保它不斷戰勝敵人,從勝利走向勝利來說,帶有一些蒙昧的忠誠,對敵斗爭的勇猛,為了黨的目標勇於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這些價值比起建立在自我保全和個性成長基礎上的教養、理性和知識來說,是一些重要得多的價值。而後者對極權組織來說,則往往是一些具有解構作用的負面價值。[10]
當然,《集結號》在表現個體與組織的關系時,確實也為我們展示了一些更具現代性的新東西。傳統的紅色藝術表現我與黨的關系時,組織總是被比喻為溫暖的母親的懷抱,黨則被看作是洞察兒子的所有需要,無微不至地關愛著孩子的慈愛的母親。在影片中,黨和組織被傳統的擬人化藝術手法所賦予的全知全能全善的人格化特徵消退了,它按照一定規則運作的機械性,和由於信息和能力上的有限性而導致的可錯性的特徵被呈現出來。
這樣一來,黨和它最忠誠的兒子的關系變得復雜起來,不再是傳統紅色藝術中所表現的那種不含半點雜質的聖潔的關系了。《集結號》既表現了組織對個人的誤解和傷害,也表現了個人對組織的抱怨。[11]傳統的說法是:相信組織,相信黨。《集結號》解構了這種傳統的,建立在幼稚和輕信基礎上的個人對組織的一廂情願的盲目信任,但卻力圖在某種更加真實的基礎上,重建個體對組織的忠誠。
為了做到這一點,首先,《集結號》雖然沒有迴避組織對個人的誤會和傷害的問題,但它力圖讓人們理解,這種傷害並非出於組織的本意,而是組織按照自己的邏輯運作時,不得不產生的現象,機械、刻板和可錯性,本來就是組織的本質特徵,因而,它的這些特徵沒有什麼可抱怨的,而是,組織中的個體不得不作為命運加以忍受的東西;其次,作為最核心的主題思想,《集結號》著力加以渲染的是,在組織和個人的關系中,組織固然需要個人,需要個人去實現它的各種目標,但是,個人更需要組織。因為,個人對於組織來說,是可輕而易舉地被替代的,只是無名的芸芸眾生中微不足道的一個,而組織對個人來說,則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12]
就如我們在上文中提及的那樣,為了突現這一主題,影片重彩濃墨地刻畫了穀子地和組織之間,在精神上不可須臾分離的共生性關系,表現了穀子地靈魂深處對組織的,如孤兒對母親般的依賴和渴望。而且,影片讓我們看到穀子地對組織的這種需要是如此地真實,當他身處在組織中時,他是如此地生龍活虎和英氣逼人,他內在的全部激情和力量都淋漓盡致地迸發出來,以致於他獲得了勇氣常常去超越組織的戒律來展現自己的個性,而一旦脫離組織,他就像在河灘上擱淺的魚一樣,整個人從內在的精神到外在的力量都處在迅速的枯萎和衰敗之中。是的,《集結號》表現了穀子地對組織的堅貞不渝的忠誠,但是,在更深的層面上,它以一種近乎冷酷的嚴峻表達了,個人,哪怕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都無法脫離組織而存在的無奈。它告訴我們,在穀子地和組織的關系中,歸根結蒂不是組織需要穀子地,而是穀子地離不開組織,穀子地身上的所有有價值的,閃光的東西歸根結蒂都是組織賦予他的。
作為德國極權主義運動領袖的希特勒,曾經說過一句極具震撼力的話,他說:國家社會主義運動的真正魅力在於,它使投身於它的人,從卑賤的臭蟲變成了一條巨龍身上閃閃發光的鱗片。正是由於洞察人們的這種心理需要,才使希特勒獲得了召喚群眾飛蛾撲火般地投身極權主義運動的巫師般的力量。
通過在影片的最後象徵性地點出這一主題,《集結號》達到了自己的高潮。在低沉、悠揚的主題音樂中,銀幕上出現了一列在夜幕中長龍般行走著的望不到頭的革命隊伍,每個戰士手中高舉著的火把,宛若這條巨龍身上閃閃發亮的鱗片。 頭帶鋼盔、手持火把、英俊威武的穀子地一個亮相之後,轉身身手矯健地奔走著跨入了這一巨龍的行列。這時銀幕上推出幾行字交待了穀子地的身世:「……三個月大時父母餓死在逃荒路上,一個鞋匠在穀子地里拾到他,見他沒名沒姓,取名:穀子地。」

❺ 《中國藍盔》,萬好的題材,卻為何說只有拙劣的演技和尷尬的劇情

鏈接:https://pan..com/s/1FFpXQ9loRIu2QmygTN87Uw

提取碼:hyc8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劇情簡介······

2006年,印度孟買。

印度青年傑瑪•馬利克(戴夫•帕特爾飾)還差一個問題就能贏得2千萬盧比。他是怎麼做到的?A:他作弊;B:他幸運;C:他是天才;D:一切命中註定。

這是《誰想成為百萬富翁》電視猜謎節目的人生版。傑瑪•馬利克在已經贏得1千萬盧比的情況下被警方以欺詐罪逮捕,嚴刑拷問下傑瑪說出他獲得1千萬盧比的真相——他確實知道答案,但他只知道這些!

出身貧民窟的傑瑪年幼就生活艱苦,他與哥哥沙里姆、少女拉媞卡(芙蕾達•平托飾)三人卻一起經歷了幾十年印度的變遷。之前每一個問題,都好像是傑瑪的記憶碎片,牽動他關於親情、愛情與人生的回憶。

而現在,傑瑪一方面要洗清自己的犯罪嫌疑,一方面要拯救與拉媞卡的愛。在金錢與愛之前,傑瑪能夠沉著冷靜,選擇出正確的答案嗎?

❻ 影視製作中燈光的重要

影視製作中燈光的重要

在影視製作中,燈光能夠烘托氣氛、突出形象、反映人物心理、也能夠影響觀眾情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影視製作中燈光的重要,歡迎參考~

影視製作中燈光的重要

1.燈光在影片中的地位

在影視製作中,燈光能夠烘托氣氛、突出形象、反映人物心理、也能夠影響觀眾情緒。控制燈光是影視製作中的重要一環,影視場景中的燈光與現實世界中的燈光是有所區別的,為了取得期望的效果,通常需對燈光進行眾多的設置,如燈光的數量、位置、顏色、亮度、衰減、陰影及渲染設置等。所以燈光在影視製作中的重要地位不容質疑。

2.燈光在影片中的作用:

影視照明往往具有兩方面意義,一是技術上以滿足照射在物體上的亮度為目標的,二是通過照明對被攝體進行塑造和描繪,表現特定的藝術效果。其中表現的藝術效果有以下幾種。

(1)燈光的物體造型作用:

① 影響物體造型形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物體自身的形狀和光源的位置,不同的光位可以使同樣一個物體表現出不同的造型形狀。如:假設一個錐體,當攝像機和方體處於同一水平線的時候,改變燈光的位置,這個錐體就會表現出不同的造型形狀。當燈光處於正面時,錐體呈現出周身亮度均勻一致的平面。當燈光處於一側時,錐體就會呈現出從亮到暗的影調過渡,從而產生立體的效果。當燈光處於背面時,物體主體變成黑洞,而四周呈現出明亮的輪廓。當然,上面說的都是單燈照明,說的光位是主光光位。實際拍攝的時候一般都會採用三燈照明的方案,一個主光,一個輔光,一個輪廓光。其中主光是影視布光中的主要塑性光,位置通常在被攝體的側前方。特定的主光光位應考慮劇情發展、場面調度、角色性格等情況。不同光位的主光在人物臉部形成不同的陰影面積和濃淡效果。正常主光照明時的主光位置在被攝體與攝像機在水平或垂直面呈30°―60°的空間范圍內,高度也是呈30°―60°。輔光光位和角度根據對人物的的造型要求和藝術效果而定,一般輔助光光位接近攝像機與攝像機水平面上形成-30°―30°的夾角,高度也應較低,可以照亮從攝像機角度看到的陰影,能將主光造成的陰影濃度和層次調整得恰到好處。主光與輔助光的強度大小不同,可使畫面產生不同的影調效果:主光與輔助光的光比大,則人物面部陰影濃重,立體感強,為高調,軟調效果。輪廓光是被攝體背後照射的逆光,燈具一般是聚光燈,光線較硬,其強度可以接近或大於主光,與主光的光比為1∶1或2∶1。輪廓光照射角度的選擇很重要,一般輪廓光位於主光的另一側,且輪廓光的垂直照射角度不宜過大或過小。垂直角度太大會產生不理想的頂光效果,垂直角度過小攝像機會產生眩目效果,影響畫面清晰度。

在垂直面上也有三個基本光位:平面光、俯視光、腳光。

生活中,光源通常來自側上方,室外的陽光或月光,室內的頂光和台燈,因此,我們對於人物的正常感覺是上亮下暗,凸亮凹暗。但當用平面光來拍攝人物的時候,這種感覺就全變了。上面和下面,凸出部位和凹陷部位的亮度全部均勻一致。因此,平面光是一種典型的燈光,它能消除被攝體的立體感覺,使被攝體呈現平面效果。

當光是俯角時,人物便呈現我們所熟悉的狀態,上亮下暗,凸亮凹暗的立體效果使我們的眼睛感覺很舒服。但當光位繼續上升,一直升到頭頂的時候,凸亮凹暗的效果被強化到了極致。這時,人眼變成一個黑洞,人物造型呈現出骷髏效果,所以頂光是一種極具醜化效果的光位。

② 燈光對造型力度的影響

當被攝體確定以後,決定物體造型力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的性質,光的性質可分為直射光和散射光。直射光可以形成強烈的影調反差和鮮銳的明暗分界線,使物體顯得堅硬和沉重,它所形成的影調反差越大,影調就越硬,物體就顯得越堅硬,沉重。散射光可以形成緩和的影調反差和柔和的明暗分界線,使物體顯得柔軟,它所形成的影調反差越大,影調就越軟,使物體就顯得越輕越軟。介於兩者之間的影調稱為中間調。在影視製作中以硬光表現動,以軟光表現靜;以硬光表現力;以軟光表現美。當然,在實際拍攝的時候,影調的硬軟並不單獨取決與光的性質,還取決於主光的位置和輔助光的照度,即光比的大小,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光的性質。

(2)燈光的強調作用:

① 從背景中突出被攝體,這是最簡單的一種突出方法。在拍攝的時候,我們只讓被攝體著光,而讓背景淹沒在黑暗中,我們的眼睛自然就會首先被明亮的被攝體所吸引,從而使人物從背景中突顯出來。

② 從群體中突出主體:這是一個最有表現力的層次。在一個群體中,誰最亮(暗)誰就最引人注目。因此在拍攝的時候,要讓誰最引人注目就把誰打得最亮,如德國電影《錫皮鼓》;中的一個鏡頭,有三個人,中間那個人特別亮,所以他便奪走了觀眾的眼光。

(3)燈光對觀眾情緒的作用:

燈光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手段,燈光影調還體現著感情。如美國影片《教父》的開頭,院子里陽光明媚,歡快的.義大利民歌催動著載歌載舞的人群,明亮的影調洋溢著結婚慶典的熱烈氣氛。而與此同時,屋子裡卻是一片黑暗。教父正在和他的家族高談著一筆一筆的殺人「生意」低暗的影調令人窒息。

① 燈光影調與情緒類別的關系。影調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畫面整體亮度的明暗,一個是影像的明暗反差。這兩個層次分別對應著情緒的類別和情緒的強度兩個方面。而影響對情緒的這兩個方面的影響都基於人眼對光線的生理―心理的感應作用上。明亮的光線使人興奮,低暗的光線使人壓抑,明亮的影調表現興奮的情緒,低暗的影調表現壓抑的情緒。影調與情緒的大致對應關系應是:亮調使人興奮、歡樂、喜悅、甜蜜、輕松等。暗調使人壓抑、憂愁、悲哀、苦澀、沉重等。

② 燈光影調與情緒強度的關系:影調所體現的情緒強度是以影像的明暗反差表現出來的,反差大影調硬,表現的情緒強度就高。反差小,影調軟,表現的情緒強度就低。

情緒強度和影調硬軟的對應關系大致應是:硬調,高強度情緒―緊張、激烈、驚險、恐怖、急噪等。軟調,低強度情緒―鬆弛、舒緩、悠揚、溫和、纏綿等。介於之間的是中間調,它的亮度反差接近人眼在正常情況下觀察事物的感受,因此,它所表現的情緒是正常,平和,客觀的。

(4)光線的象徵作用

在《聖經》里光明被用來象徵上帝、基督、真理、美德、幸福和昂然的生機,而黑暗卻被用來象徵邪惡、兇殘、妖魔、痛苦和死亡的威脅。

影視中的燈光有著太多的作用,在影視製作中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不論是國產的還是歐美的影片,他們無一不是對影片中的燈光有著嚴格的要求,以求它們來達到一種令觀眾精神得到極大的刺激與享受的目的。所以我們在以後製作過程中一定要認真把握燈光的運用。正確看待燈光。

;

❼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片中上半部分暗調和結束部分的亮調分別營造了什麼樣

暗調:妻子死亡的懸疑色彩,命運未知的恐懼感。
亮調:救贖成功,未來一片光明,好友相見,圓滿結局。

閱讀全文

與軍事題材電影暗調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94年電影票房 瀏覽:184
一部電影上幾天 瀏覽:983
關於外國動物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83
韓國的一部什麼手的電影 瀏覽:948
五道電影完整版 瀏覽:764
電影大全長電影完整版 瀏覽:507
雙俠電影完整版 瀏覽:510
這部電影很成功英語怎麼說 瀏覽:767
枕妖是哪個電影 瀏覽:361
小電影手機能看電腦不能看視頻 瀏覽:268
俄羅斯電影黑狗超清免費觀看 瀏覽:225
上海國際電影節會標 瀏覽:130
最近有什麼大型的好看的電影 瀏覽:231
世界第一電影票房是什麼 瀏覽:916
對不起我愛你韓劇電影西瓜 瀏覽:523
推薦一部婚外情的電影 瀏覽:571
中文孩子電影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279
女人電影網站 瀏覽:498
北京電影學院業余時間多嗎 瀏覽:586
一點就到家電影影評人物性格分析 瀏覽: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