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文學文本知識分析紅高粱
文本;色情文學小說 (該文本形式常見於後現代的網路小說)
毋庸贅言,作為莫言的小說和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已是當代中國文化的一座豐碑。而附著其上的過去和現在的種種榮譽與論說,層層堆砌,使其成為上世紀80年代的一片文化高地。對於現今神往80年代文化熱潮,甚至結集出專著《追尋80年代》的文化精英而言,小說和電影《紅高粱》有著一切至今令其懷想的時代印記:那是政治禁錮松解西方思想湧入下的眾聲喧嘩,那是文化啟蒙後的理性回歸,那是充斥著宏大理想的個體覺醒,那是尚且尋根又急欲奔跑的大寫的人,那是飛揚的激越和濃烈的叛逆。對於彼時31歲的軍旅作家莫言而言,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矚目,證明自己吸收西方現代主義陽光雨露而紮根於魯迅、茅盾、趙樹理開辟耕耘的鄉土文學沃土,終獲根深苗壯花果香。對於昔日38歲,攝影系畢業後分入西影廠的張藝謀而言,是在《人民文學》上看到的那一篇令他耳目一新的文章,然後毫不猶疑自掏腰包買下的改編權。顯然,來自民間底層,又從「文革」後重開張的電影學院畢業的張藝謀,正好在這種接受了現代文學觀念,拋卻沉滯的意識形態宣說,而將歷史的解釋權放到民間、個體身上的鄉土尋根文學上,找到了不安分的革新沖動和創造力飛揚的基點。他不同於前輩第三、四代導演,沒有固守的文化代溝。莫言富於魔幻主義色彩的文字描寫,充滿個性的想像,正適合出身於攝影師的張藝謀運用電影視覺造型,創造瑰麗銀幕奇觀。而意識流小說的形式,多重人稱的敘述方式,更完全符合電影時空自由,敘事視點多樣的特性。終於,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取文學原作之魂,闡發自我美學主張之神。一反過去拄著文學拐杖亦步亦趨,以電影語言圖解,或曰翻譯文字的陳舊電影觀。以鏡頭語言之狂放,書寫文學想像之熱烈,重塑了電影影像本體美學。最終締造了八十年代第五代導演的電影神話。也讓《紅高粱》這一文本,從文學傑作成為大眾文化經典。
以電影之形色聲光映現於銀幕上的《紅高粱》,當然更加彭勃奔放,詩意浪漫。但正如張藝謀所言:「不想弄得有各種社會、人類意識,拍簡單點,拍好看了,把人對生命熱烈的追求說出來。」原作復雜的歷史線索,人物關系,被線性敘事,典型化人物取代。張藝謀在打出個人的、極致的視聽造型風格之外,削弱了原作的深度。使豐富多義的原作歷史敘述,變為吹拉彈唱,粉墨春秋的歷史舞台,東方奇觀。
❷ 紅高粱的主題思想
1、主題思想
莫言描繪了一片紅如鮮血的紅高粱,整個世界都是血紅的,以這種狂歡式的語言、天馬行空式的筆觸,塑造了一個在倫理道德邊緣的紅高粱世界,一種土匪式的英雄,他們做盡壞事但也報效國家,他們繾綣相愛、英勇搏殺,充滿著又離經叛道又擁有無限生氣的時代氣息。
2、簡介
《紅高粱》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紅高粱》主要通過「我的奶奶」戴鳳蓮以及「我的爺爺」余占鰲兩個人之間的故事,講述發生在山東的生命贊歌。在充滿野性的紅高粱地里,我的爺爺和我的奶奶在紅高粱地里進行了野合。《紅高粱》主線是「爺爺」余占敖率領的武裝壓擊日軍,輔線是「爺爺」余占鰲和「我奶奶」戴鳳蓮之間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是高密東北鄉。小說里的主要人物有的是自發的造反勢力,有的是混亂和無紀律的地方首領。他們沒有救國家和人民群眾的主動意識。他們反抗的原因來源於為自身的生存而抗爭。整部小說中沒有著墨太多的正面形象,「我爺爺」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是「土匪」又是「抗日英雄」的雙重身份,土匪的野性和英雄的血氣使人物更加豐滿和真實,還原了真實的歷史一幕。
3、創作背景
《紅高粱》以抗日戰爭及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為背景,故事融合了多種混亂的異質,最終通過一種強烈的刺激來塑造時代背景,從民間的角度給讀者再現了抗日戰爭的年代,展現的是一種為生存而奮起反抗的暴力欲。莫言筆下的高密東北鄉就像他所說的:「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最聖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就是在這片充滿夢幻與神奇,浪漫與純真,充滿生命力的土地上,展現出壯美的畫面:站立著無邊無際凄婉可人的、激盪著愛情波浪的紅高粱;款款流動著的墨水河;伴隨著螃蟹散發出的腥甜。高密東北鄉的壯美畫面對應著作者開闊、宏大、豐滿、艷麗、血腥的語言。莫言用這種語言追述了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敘述者以及他的爺爺、奶奶、父親時候的那場華麗的戰役,表現出細膩獨特的生命體驗。
4、作者簡介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❸ 《紅高粱》中的剝人皮美學特徵
影片中剝人皮一段是最突出體現人性的,剝下的牛皮,血紅的一面鋪展在車頭,預示著剝皮活動剛剛開始,兩個剝皮者一個選擇揮刀大罵向敵人,一個選擇貪生揮刀向同胞。
在血腥的場面里,通過對比,清楚明了地顯示出了人性的本真,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面對死亡和道義時,有人可以拋棄生死,而有的人會拋棄道義,一心保命,影片在血淋淋的紅色中,讓觀影者體會到了人性的本真。
展現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影片中剝皮者抱著羅漢的肉皮瘋了的片段,整個畫面是泛著藍色的冷色調,傳達出一種死亡的嚴峻之感。
但從九兒他們為羅漢報仇開始,整個畫面的色彩跳入了紅色的暖色調中,在眾人一起跪拜決定報仇的片段中,紅色的畫面,紅色的皮膚,加之身後熊熊的烈火燃燒,表現出了他們報仇的決心,仇恨如同烈火般在心中燃燒。
❹ 《紅高粱》的藝術表現手法是什麼
《紅高粱》有很強的觀賞性,影片大致可分為前後兩大段落,在前一部分是對自由、生命的贊歌。長達幾分鍾的顛轎和狂舞,以高亢的嗩吶聲為背景的高粱地里的野合,粗獷張揚的《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充滿野性生命力的高粱地,鮮紅透亮、四濺飛揚的高粱酒,無疑都充滿著強健的雄壯之氣,給人以一種陽剛、雄健之美,涌動著無盡的活力。
影片的後半部分是一曲英雄的贊歌,而鄉民們正義之舉的內在動力,仍然是為了保持生活的自由,是為了保衛自己生存的權利。那本為出酒而用的酒神歌,也就帶上了幾分神聖的色彩。這時的英雄贊歌,所歌頌的是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民族精神,是對自由的生命力的企盼。影片結尾處,在神奇的日食中,通天通地的一片紅色,在火紅的背景下,是兩個如泥塑的英雄雕像般的人體,由下而上的拍攝角度,拉大了觀眾與影片中人物的距離。在這個猶如神聖的儀式般的鏡頭前,觀眾不由得會萌生出一種崇敬感。
❺ 紅高梁電視劇與電影紅高粱有什麼區別
電影基本是按小說的,電視拍了60集新增了很多其他人物。
《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
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創作背景
《紅高粱》根據莫言同名中篇小說改編。張藝謀看了莫言的小說以後覺著小說里的這片高粱地,小說里的這些男人女人,豪爽開朗,曠達豁然,隨心所欲地透出做人的自在和歡樂。
在創作的時候,《紅高粱》無論是在精神氣質還是在電影形態上,都沒想學誰,就是想創造一種地地道道的民族氣質和民族風格。莫言小說里的高粱地是莊稼漢們種的,在電影里則把它改成了神秘的野高粱地。《紅高粱》的編劇有三個人:陳劍雨、朱偉以及原著小說的作者莫言。
1987年,莫言在高密的時候,張藝謀就把《紅高粱》的定稿拿給莫言看。莫言看完以後發現定稿跟原來的劇本完全不是一碼事了,張藝謀實際上作了大量的精簡。
❻ 如何評價電影版《紅高粱》和電視劇版《紅高粱》
紅高梁電視劇與電影紅高粱的區別
首先,電視劇版《紅高粱》轉變了人稱的視角,增加了更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彌補了原著的「缺憾」。小說在敘事人稱上,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疊合在一起。
在原著和電影版《紅高粱》中是以「我爺爺」的男性敘事角度來進行的,而電視劇直接採用「九兒」作為敘事主題,並對其進行深度刻畫。
此外,還塑造出縣長朱豪三、九兒的初戀情人張俊傑等一系列支線角色。
原著莫言表示,電視劇版的《紅高粱》,不僅容納了更多電影版未涉及的元素,也深度擴展了如九兒家世背景等小說中人物不為人知的故事,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電影及原著小說中留下的缺憾,是文學作品改編的成功案例。
電影《紅高粱》敘述的主要是一支民間抗日武裝伏擊日本人 汽車 隊的故事,表現了一定程度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期間從高粱地的野合到拋灑愛國熱血只用了較為簡潔的講述,大部分是風土人情的展現和人物個性的突出,劇情與劇情之間由敘述者來連接,思維較為跳躍,但場面依舊震撼。
電視劇《紅高粱》比電影版添加了更多新的元素和劇情。「劇中有九兒的三角戀、九兒與情人私奔,還有九兒和嫂子宅斗,更有最後成抗日英雄的情節,這些高密度的情節容不得觀眾有半分抽離。」而且在電視劇《紅高粱》里,人物的個性鮮明,但是也會存在一些變化,你很難用好人和壞人去界定劇中的人物,環境與覺悟都是相伴相依的。
兩部影視作品表現額時候各個方面都有所不同。
拍攝畫面上電影偏深紅,是對生命力量的一種體現,電視劇偏橘紅大量用光線來凸顯人物;
音樂音效上電影聲音高亢,運用喇叭、嗩吶等傳統樂器來體現民風民俗,更是加上地道的合唱來展現生命的張力;
環境上,雖然都是大片的高粱地,但電影塵土飛揚顯得更加的荒涼,也將東北真真實實的展現出來。電視劇環境更加秀麗,房屋也很整潔,展現了繁華的縣城和人來人往的世俗氣息;
服飾上男主都是赤膊加根褲腰帶,女主卻因為選角的不同服飾也有很大差別,鞏俐身材豐滿,樸素的棉襖裹身,周迅較小俏皮,頭飾精緻,衣裳華美,更有潮味十足的吊腳褲。
電影突出的是那個年代的風土人情和 歷史 背景,電視劇突出的是人物性格矛盾沖突和民族大義高於一切。
電視版《紅高粱》更真實全壺展示了當時舊中國殘酷的 社會 面貌,彎曲的人性心理,輕年一代樂觀向上,激情然燒思想品德。而電影版《紅高粱》只展示了當時 社會 冰山一角。
答:我認為用莫言《紅高粱》小說改編的《紅高梁》電影,在紅高粱地里,那場艷情性慾戲,挑戰了中國高雅,傳統文化的底線,成就鞏俐的明星夢,肥了莫言的腰包,坑害了我們的下一代。為什麼?
自一九八八年《紅高粱》電影,獲得了世界金獎上映之後,西方資本主義普世價值觀,就打開了中文化的大門。
我記得九十年未代,我們的孩子在小學讀書時,學校老師就不在教孩子們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我愛北京天安門》等這些愛國主義歌曲了,他們開始教給小學生唱,用莫言小說改編的《紅高粱電影》插曲,什麼紅蘿卜的胳膊,白蘿卜的腿,什麼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等等,這些低俗歌曲,我不讓他們唱,他們還不樂意。
由此可見,莫言的文學作品,他根本就不符合中文化發展需要,完全是為了迎合了西方國家的口味,迎合了西方資本主義,普世價值觀在中國推行的取向,現在 社會 岀現的這些負面問題,與西方資本主義,普世價值對中國的影響,有很大關系,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❼ 有關紅高粱觀後感800字
《紅高粱》是一部以抗戰時期為背景,並非像以前的抗戰題材的小說,塑造的是完美的愛國抗日英雄,書中塑造的一些抗日英雄卻是正義與邪惡共存的復雜體,他們是一群獨特的,有著鮮活的生命與人性,那應該就是紅高粱特有的吧!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紅高粱 觀後感 800字,歡迎查閱。
紅高粱觀後感800字1
高梁熟來紅滿天。——題記
那兒,有放眼望不到邊的高粱地,那兒的高粱釀出了著名的三十里紅。那是電影《紅高粱》里的高密,高密有許多釀高粱酒的酒坊。高密人喜歡紅高粱,喜歡紅高粱釀的酒,他們更喜歡這片孕育出遍地紅高粱的土地。
《紅高粱》中的高粱地被日寇打破了原本的平靜。原本佔山為王的土匪花脖子、有一幫兄弟的余占鰲以及子女都犧牲了的縣長,單家年輕的當家女人——九兒,多股力量集結在一齊打鬼子,與妄想侵佔自我家鄉的日本鬼子巧妙周旋。
與紅高粱為伴的高密人,決不放棄這一方水土!日本的少佐妄想征服高密人的心,讓其自願成為亡國奴,高密人決不答應,誓死抵抗!戰場上痛失三個兒女的父親、高密的縣長帶著一輪椅的炸葯,九兒唱著《高粱》曲兒惜別心愛的人,將日寇引到高粱地里的酒棚處,燃了日本鬼子口中誇贊的著名三十里紅,燃了這高密的生靈,炸得鬼子無處可躲,也在這高粱地為自我安了身。
九兒是當年千千萬萬抗日人民的縮影。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質朴、善良、勤勞和勇敢,看到了他們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也看到了中華兒女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決心和自我犧牲精神。他們的善良質朴、和這一方土地的美麗富饒更激起了我們對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影片中,美麗的高粱地是高密人生活和抗日的主要背景。這樣的畫面讓人感受到,高粱融入了高密人的生活,高粱的靈性和精神融進了高密人的骨子!抗戰八年,八年中不知有多少人為了這方水土,與敵人進行英勇的抗爭。不僅僅是高粱熟了能夠紅滿天,還有場上廝殺的英烈的鮮血染紅江山。高密人的樸素像紅高粱,高密人鐵骨錚錚的血性也像紅高粱。他們紮根於這片土地,深愛這片土地,為捍衛這片土地能夠獻出自我的獻血甚至生命。他們堅信中國共產黨能夠趕走日本侵略者,所以他們緊跟共產黨前仆後繼,誓死保衛自我的家鄉,絕不容許侵略者佔去一分一毫。
在這高粱將要紅滿天的季節里,迎來了中國抗戰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再次觀看了《紅高粱》這部影片,當年馳騁於戰場浴血奮戰的年輕人,如今已過了耋耄之年。新一代的軍人接過了他們手中的紅旗,傳承了他們身上不屈的精神,站在時代的前列,捍衛著祖國和人民的安寧。
高粱釀成的美酒,源遠流長,代代傳承。影片《紅高粱》中的抗戰時代雖已成為歷史,但中國人民在抗戰中表現出的對祖國的熱愛、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對和平的追求是永恆的。《紅高粱》以電影藝術的形式告訴世人,什麼才是真正的紅色民族魂。
紅高粱觀後感800字2
在異鄉看在故鄉發生的電影,總會是熱淚盈眶吧。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總是覺得這好像姜文做了導演,但姜文的深邃含蓄又沒有一點體現。對我來說,最大的特點是真實。影片中所有的背景和人設,都可以說百分百貼近當時的背景,從開始的娶親、抬轎······當一兩個鏡頭是突出的,舉例還有意義,當所有都是,那麼就沒必要舉例了。
誠然,真實度與拍電影的年代有關,但在真實度上,無論是生活場景還是較少的戰斗場景,都真實如生。相較於現在的效果,可謂做到了極致。
往往會不自覺地拿它和鄭曉龍的《紅高粱》作比較,毫無疑問的是,姜文飾演的余占鰲,要比朱亞文飾演的更加真實,也更加符合一個那個時代有血性的中國男人的形象,機智、勇敢、虛榮、自傲、狡黠,讓人看了會驚呼,這就是一個男人,一個中國男人,可愛而可恨。當然電視劇余占鰲有血有肉,但未免太傲了一些。
而趙薇的戴九蓮和鞏俐的戴九蓮各有千秋,趙薇的戴九蓮,一開始就藏著一種機智,而鞏俐的戴九蓮的機智靈活是慢慢顯露,頗符合一個封建時期被嫁的女人形象;由於電影的短暫,戴九蓮的形象很難在電影中體現到深刻淋漓,電視劇中的戴九蓮形象卻是豐滿可信的。
老謀子是攝影師出身,對電影的畫面感的要求要高於常人,紅色作為主體色,象徵希望和抗爭,在短短90分鍾內表現得尤為強烈,而電影本身,也相當於一個太陽,一顆炸雷,好像要從____的束縛中拚命掙脫出來。
一般電影,要麼現三分,留七分;要麼現七分,留三分。但年輕大膽的張藝謀卻要用十分的力,讓所有的,都在這一片紅色中體現,自然留不下值得回味的,但即使沒有回味,90分鍾的一片鮮紅,也足以讓那個沉寂的時代為之一顫。
對於這樣一本長篇小說,拍成電影不及電視劇好得多,電影不得不珍惜每一幀、每一個畫面,而劇卻可以毫不吝嗇地用細節講述整段 故事 ,對於紅高粱也是如此。
故事的跳躍性讓觀眾往往會跳出故事;而不去使用較多細節,使電影的煽情效果差了很多,無論是戴九蓮出嫁、酒窖開工、羅漢慘死、戴九蓮犧牲,都與電視劇中相差甚遠。其實,電影版的原意就是為了講述這個故事,並未在人物上下太大的功夫,因此在我們現在看來,並不太符合審美觀念。
我看完了電影,離開百講的時候,腦海里一直回盪著《酒神曲》。,這是我從小聽到大的一首歌,至今仍被視為經典。其實,好像現在看以前的流行款式一樣,無論藝術的形式會隨時代變遷,銘記在人心中的,就應該是余占鰲的血性、痞性,而遠不是飾演余占鰲的朱亞文或姜文的瑣屑小事。
紅高粱觀後感800字3
《紅高粱》是由張藝謀導演的故事片,由姜文、鞏俐主演,根據莫言的同名小說《紅高粱》改編而成,因其獨特的風格,獲得了中國首個榮獲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影片。該片運用了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向我們表達了這樣一個主題——對人性原始張狂的敬畏,對原始生命無限的崇拜,贊頌了中華兒女堅韌不拔頑強不息的品質,歌頌了不畏世俗可歌可泣的愛情,影片贊美的生命是勃勃生機的,生命是自由舒展的。
伴著低沉的男聲,一段獨屬於這塊土地的悲歌緩緩升起,影片顯現著人性原始的張狂,在那一望無際的紅高粱地中,娓娓道來爺爺奶奶悲壯凄涼的故事。影片中的奶奶九兒家庭貧寒,她父親貪圖那一頭黑騾子,將九兒嫁給一個麻風病人,爺爺的出現彰顯人性的張狂,從而展開了不畏世俗的可歌可泣的 愛情故事 。影片的鏡頭、畫面、音樂等各方面都完美地詮釋了影片主題。
影片通過獨具特色的音樂來烘托主題。影片中運用了大量旁白來幫助觀眾更了解影片劇情,推動情節發展。音樂的運用起到了烘託人物心情的作用。影片中的爺爺為了得到九兒,將麻風病的酒庄掌櫃殺害了,此時九兒悲涼地待在院子里,集密的鼓聲反映著人性悲歡交匯的矛盾,表現者人性的反叛。音樂的運用將人物的心理烘托到了極致。敬酒歌的兩次運用,營造著不同的環境氛圍。當日軍迫害著志士時,他們奮起還擊,在臨行前,唱起了祝酒歌,影片此時的音樂高亢激昂悲壯,表現了生命的崛起,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鬥志,烘託了壯志情懷。影片最後,為了民族尊嚴,他們與日本軍隊正面對抗,當只剩爺爺和豆兒時響起了最原始的民俗音樂,其悲涼滄桑的風格將該片的主題完美地詮釋。
影片通過濃烈的色彩渲染對生命贊頌的主題。伴著黃土地的風塵,一架紅轎子徐徐入畫,那象徵原始色彩的土黃色,有著太陽的顏色,「背朝黃土面朝天」,以黃土地的色彩來彰顯影片對這片土地無拘無束的野性的贊頌,一抹血紅色與黃土地色彩形成對比,形成了強烈視覺震撼,也預示影片人性矛盾,悲涼的結局。影片的結局是染紅的,在夕陽的斜照下,十八里坡伴著一抹血色殘陽,染紅了整個畫面,那血色的海洋給觀眾一強烈的視覺震撼,那濃烈的紅色令人窒息,發人深思,生命的悲劇以紅色為結束,高粱地如血色預示著生命的崛起,爆發的民族抗擊仍然繼續。濃烈的色彩彰顯著生命的魅力。
影片通過朴實的鏡頭來表現愛情可歌的主題。當嫁入酒庄的九兒回鄉時,躲在高粱地里的李大頭突然跳出來搶九兒。在濃密的高粱地里,女主人公快節奏地奔跑著,此時的跟鏡頭,採用運動鏡頭來表現人物的緊張氣氛,表現世俗批判的愛情來臨的緊張期盼。當日軍侵華時,對志士劉羅漢的慘害,激起了以李大頭為首的抗戰人民,決定最後發出怒吼聲。終於,爺爺的眾伙計埋伏在高粱地里,此時相互挾持的奶奶九兒,在家中緊張地張羅著酒席,希望他們大捷歸來。此時影片利用了平行蒙太奇,將同一時間不同時空的兩組畫面組接在一起,給人以揪心緊張的感覺。
影片通過獨具原鄉人風情的音樂,極具震撼性的濃烈色彩,以及鏡片獨特的豪放風格向我們展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奏響了一麴生命的壯歌。影片表達了對不畏世俗的愛情的歌頌,頌揚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贊揚了生命的美好,以人性最原始的張狂來彰顯生命其魅力,讓觀眾在看完《紅高粱》影片後懷著人性的張狂、原始來看待生命,給觀眾一種強烈的心靈震撼。
紅高粱觀後感800字4
這是個發生在中國二三十年代的一個故事,整個故事是由紅嫁衣、紅蓋頭、紅轎子『紅高粱、十八里紅酒、和烈士的鮮血組合而成,雖然是一個平凡地故事,但卻透露著一種永不熄滅的愛國精神,表達了中國人民在抵抗外敵時的英勇無畏,故事的每一個場景和每一個人都有著最自然地純真和質朴,看過之後會讓人不由而然產生一種感動。
影片的開頭是由第三人稱敘述的,講述了一個有關於「我爺爺」和「我奶奶」的故事,直白而又明了,直接進入劇情中,拉開了一段故事的序幕。故事中「我奶奶」十九歲時很不甘心的出嫁給一個患有麻風的土地主,但由於在路上坐轎時與轎夫,也就是後來「我爺爺」產生感情,導致了在回門時在十八里高粱地時發生關系,而「我奶奶」在懷了轎夫的骨肉後嫁給了李大頭,幸運的是回去後李大頭就離奇的死了,由「我奶奶」一手撐起了紅高粱的作坊,不久之後「我奶奶」和「我爺爺」就正式在一起了,,而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爺爺」獨創了釀制好酒的 方法 ,可正在幸福平靜地生活時,戰爭的炮火打響了,我爹九歲那年,日本鬼子來了。他們為了修路,用刀逼著鄉親們踩倒高粱,又將「我」羅漢大叔吊在樹上,逼著狗肉鋪的伙計剝他的皮。「我奶奶」讓伙計們喝下埋了九年的十八里紅,大家唱著《酒神曲》去埋雷炸日本鬼子。「我奶奶」在家做了一桌子飯菜,等著犒勞得勝回來的「我爺爺」他們。當「我爹」回來說「爺爺」他們餓了的時候「我奶奶」挑著擔子去送飯,被日本軍車上的鬼子用機槍打死。高粱地里發出怒吼聲,「我爺爺」和伙計們沖向日本軍車,日本軍車炸飛了,月光下,「我爹」唱起了 童謠 :「娘,娘,上西南,寬寬的大路,長長的寶船——」。最後剩下「我爹」和「我爺爺」繼續生存在這戰火紛爭的年代裡……
在整個《紅高粱》的電影中,紅色是貫穿了整部影片的一個顏色,十分具有中國人傳統的特色 文化 ,寓意也非常明顯,紅轎子、紅嫁衣、紅高粱等等都是與紅色有關,而紅色不僅是有喜慶的意思也有一定的血腥之意,整個電影像是在講愛情故事又像是在講戰爭故事。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在影片放了很長時間女主人公卻沒有說句話,只有靠她的表情、動作、眼神來了解,這種引人入勝的手法吸引了觀眾的注意,而當男女主人公對望時產生的那種濃濃的情感最讓我為之感動,一個眼神就讓所有的人明白,不需要過多的語言來描述,那種情感也許很平凡很羞澀,但在我看來這才是最真實、最熱烈的情感。也很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青年男女之間不能夠自由戀愛,結婚就必須是父母指定,沒有任何戀愛自由,讓他們飽受了當時社會的壓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特徵。而在女主人公開口於她父親的爭吵可以看出她也是一個倔強的女子,想擺脫掉這種殘酷的命運,勇敢的在與命運抗爭。 影片中另一個重要的線索是紅紅的高粱酒,此酒也是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每當作坊釀出了一批新酒,就要行酒禮,敬酒神,感謝上天對他們的恩賜,這些都顯示出了他們的淳樸與善良,懂得知恩圖報,而由於機緣巧合,使的「我爺爺」獨創了製作好酒的方法。再到最後由於要報仇卻沒有武器,就想出用酒去炸,人員傷亡損失慘重,犧牲了更多無辜的生命,酒的暗紅與鮮血混合在一起……在影片結尾時,在那一片血染的深紅中,高粱地里響起了「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這首歌,最後是作為背景音樂,淡淡的襯著,卻讓我有了流淚的沖動。那歌聲帶著黃土地的蒼涼感,配上滿眼的血紅,腦中浮現中鐵塔一般漢子看著妹妹踏上天邊之旅的孤獨和沉默著的深切的痛。隨著這首歌的淡去,"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盤纏,娘,娘,上西南……"--"我"父親高亢童稚回盪不絕,讓人為之感動。
這個電影的製作是張藝謀導演的,這個電影的風格特徵和以前的電影都是很相似的,製作的都很細膩、生動。而鞏俐飾演的女主人公人物的特徵很鮮明的表達出來,溫柔中又透露出一種倔強,外表看似很柔弱但實際內心是很強大的,而男主人公也表現出了當時的西北漢子的豁達與質朴,當民族危亡時英勇無畏的站出來。體現了西北漢子血氣方剛的民族氣節,而張藝謀也是個很重視形式和色彩的導演,看這部影片的過程也是在欣賞美的過程,色彩的大膽採用,讓觀眾眼前為之一亮,所以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經典電影,很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味。
紅高粱觀後感800字5
《紅高粱》是站在民間立場上講述的一個抗日故事,從不同的角度,或許是更加真實的角度去詮釋那個年代的一些事情,它以虛擬家族回憶的形式把全部景象都用來描繪由土匪司令余占鰲組織的民間武裝,以及發生在高密東北鄉這個鄉野世界中的各種野性故事,不斷出現的血腥場面中充滿著強烈的感情控訴,三天後新娘回門,與余占熬在紅高粱地里激情相愛。故事中那片廣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鏡頭渲染成一個把歷史、傳統、城鄉縱橫交錯的遼闊炫麗空間。它的激情洋溢夾敘夾議的敘述,不斷來回顛覆和穿插倒置的時間線索,它所塑造的集土匪和英雄於一身的充滿野性生命與創造力的人物,它的 民俗文化 與民間精神的狂歡式的張揚,它對現代和當代歷史的原始真實的追思和逼近,它的抒情詩一樣急速前行而又美醜交錯的語言,都造成了地震一般的效果。它以嶄新的藝術形式,描繪了中國三四十年代一夥農民古樸、野性的生活,愛就真愛,恨就真恨,大愛大恨,大生大死,喚起了人們對那個瘋狂而無序的年代裡的英雄所具有的那種漫溢的激情、漫溢的野性和漫溢的自由的追求。
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充斥全篇的內容卻極為復雜:既有與日寇的廝殺,又有國、共、匪之間的拚鬥;既表達了蔑視傳統禮教的對自由人格的追求,又表現了神態各異的民俗風情……看這部電影,我所獲得的不只是審美愉悅,更伴隨著心靈的震顫,甚至是沉入影片後的觀賞痛楚。看《紅高粱》,讓我在震驚之餘贊嘆著、感動之中震顫著、也在痛楚之後嘆息著……
在莫言筆下「高密東北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脫、最世俗、最聖潔也是最齷齪、最英雄好漢也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張藝謀就用鏡頭去表現一隊隊暗紅色的人在高粱地里穿梭拉網,幾十年如一日。他們殺人越貨,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使我們這些活著的子孫相形見絀。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地感到種.種的退化。」片中無論是土匪與英雄兼具,豪爽與霸氣並存的余占鰲;還 是「大行不拘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具有處理重大事故驚人氣質的女性戴鳳蓮;無論是可悲可嘆、忠心為主的劉羅漢,還 是高粱地里、酒作坊中高密東北鄉的血性漢子,他們身上都同樣的散發著頑強的、令人震顫的勃發的生命力和生命意志。這些男人和女人,是那樣的開朗、豁達、豪邁、狂野,也是那樣的令人贊嘆、敬佩、感慨、震撼,在他們看來,生是自由自在無所畏懼的。他們面對羈絆,超脫束縛,面對自由,縱情釋放;他們面對生活,灑脫豪放,面對死亡,無所畏懼。他們中,有土匪也有英雄,是土匪也是英雄。在他們身上有土匪的野蠻,但更具強烈的民族情感。在外敵與死亡面前,他們都不愧為真正的英雄,是一群讓人不由得敬佩的、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喜歡看這部電影,正是震撼於這些鮮活的人物,震撼於導演鏡頭下的藝術真實。看著他們,我的生命激情好似被喚醒、我的民族情感也在被感召。
看《紅高粱》,我也看到了一些非美傾向,這既體現為導演對血腥場面的再現,也表現在對民族劣根性及人物身上愚昧落後素質的毫不掩飾。不可否認,看《紅高粱》這部電影,一些撲面而來的血腥、污穢、骯臟和恐怖讓我感到痛楚,愚昧落後的民俗及小農意識的積淀讓我感到嘆息。從中我彷彿看到了我們民族心理或民族記憶中確實存在著某種缺憾,也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另一種不幸的劣根性。小說正是以這種奇異的方式描寫了民族性格的脈絡和民族品格的觀念基礎,喜歡看這部電影,是因為它讓我們在民族記憶的復甦中顫栗與深思,讓我們在痛楚與嘆息中前行。
影片喚醒了我們沉睡的民族記憶,使我們看到了我們民族所走過的道路,它的崇高與可嘆,它的慷慨與悲哀。同時也令人產生某種社會精神及文化心理的深深 反思 :即歷史與現實、昨天與今天之間的聯想。也許,今天的人們,在深感於現代社會生活的繁重與壓抑,苦悶與乏味時,真該好好看看這部電影,也許它能為你注入一股古老的、民族的、原始的活力。
有關紅高粱觀後感800字相關 文章 :
★ 紅高粱觀後感800字作文5篇
★ 紅高粱觀後感800字
★ 紅高粱觀後感800字作文
★ 莫言《紅高粱》讀後感範文5篇
★ 關於紅高粱的觀後感
★ 《紅高粱》觀後感精選作文5篇
★ 紅高粱觀後感700字作文
★ 紅高粱讀後感1000字作文
★ 紅高粱讀後感作文
★ 紅高粱觀後感優秀作文
❽ 簡述《紅高粱》的文學價值
《紅高粱》的文學價值在於其中所蘊含的紅高粱精神,讓人感受到民族軀體中頑強的生命力和昂揚向上的熱情以及對生命自由的追求和嚮往,歌頌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通過對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贊美生命,贊美生命的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贊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對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與贊美。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謨業,生於山東高密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紅高粱》,全稱《紅高粱家族》,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代表作品,發表於1986年,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壇的里程碑之作。作品描寫了抗日戰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這部作品先後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出版。
《紅高粱》內容講述,在出嫁的路上,新娘被趕跑劫匪的轎夫余占鰲所吸引。三天後新娘回門,與余占鰲在紅高粱地里激情相愛。新婚丈夫被人殺死,新娘勇敢地主持了釀酒廠。余占鰲在與土三炮對峙後,回來支開其它酒廠工人,在酒缸里撒了一泡尿,竟成了噴香的好酒。9年後,日軍強迫村人砍倒高粱修建公路,並將羅漢大爺剝皮示眾。余占鰲帶領鄉人報復日軍,鄉人們全死了。歇斯底里的余占鰲,站在女店主的屍體旁,放聲高歌……
❾ 不能被忽視的色彩敘事,電影《紅高粱》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懷
月亮是如此,太陽又會是怎樣的景象?除了那個過渡性質的夕陽西下外,全片意蘊最深刻的關於太陽的描繪有兩處。先來說結尾的這一個,這是九兒倒入血泊之中後,在目光凝滯的余占鰲和兒子豆兒身後出現的。從畫面構圖上說,比之人物的頭部,這太陽顯得很小,並且在熊熊燃燒著的鬼子汽車上空,色澤和質感的區分度都很低。那麼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如何讓這太陽跳出來說自己的話呢?作者匠心獨運,不單在大面積逆光攝影下,通過明暗影調的對比變化,有效表達出人物、汽車、高粱乃至煙塵的體積感,清晰勾勒出它們的輪廓,並在空間中形成多個動靜結合的層次;更通過「日食」的巧妙設計,讓原本的紅或說橙黃瞬間變成了黑,這個黑,可以是鮮血氧化後的顏色,可以是人物內心的絕望,可以是民族史詩的哀歌,可以是地土對蒼天的詰問,可以是遮蔽神智的障眼,可以是實在,可以是虛無,可以是任何的東西。盡管它與全片的光影照耀相比十分短暫,日食過後,一切仍舊恢復為被紅色籠罩的世界。但它卻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它的出現,完全轉變了紅色在這部影片中的內在涵義,以致在基調上呈現出巨大的轉折。黑色之前,紅是對原始生命力的張揚;黑色之後,紅是對萬有時空中人類生存的渺小與困頓的觀照。一如豆兒那張一片紅色彌漫看不清的面龐,奮力張著大口使勁喊著:「娘,娘,上西南,寬寬的大路,長長的寶船……」與其說這是歌謠,不如說這是童話,因為它不過是美好而童稚的願景,無以在殘酷的世界中真實再現。
這黑太陽讓人想起蕭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太陽升到斜岸的上空來了。太陽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沒戴帽子的上的密密的白發閃著銀光,從蒼白色的,因為一動不動而顯得很可怕的臉上滑過。他好像是從一場惡夢中醒了過來,抬起腦袋,看見自己頭頂上是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輪耀眼的黑太陽。」太陽原不黑的,天空也不是,但作者從「異常感受」出發,反而深度刻畫了目睹家破人亡後人物內心活動的真實。因此我們可以說,黑太陽的象徵傾向無論單從文學史還是整個藝術史上看都是相對明晰的。電影作者對這一意象的借鑒,雖說有些投機取巧,卻也達到了預期效果。
另外一處,也是之前的一處,是由「我」的旁白提示才奪人眼目的,「我」敘述道:「我爹跟我說過,自打看見那天的太陽,他的眼睛就落下了病,無論看什麼都是紅的。」這幾乎是對影片色彩構成的直接解釋,同時也是對「我」這一主觀視點的悄然挪移,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我爹」才是那張著有色差的眼看世界的人,而不是「我」。並且,從攝影的角度上說,攝影機鏡頭也代言了作者的眼、觀眾的眼,它所拍攝出的色彩既是片中人物乃至創作者的主觀表達,同時也是一種無法更改和逆轉的客觀呈現,是情緒本身、是生活本身。
看到最後,大概人們早都忘了,這地方原是叫作「青紗口」,那些紅色終究褪去,就像故事的講述人「我」所說,「橋還在,只是沒了高粱」。這一刻,我們有若恍然大悟,其實這個「青」字,遠要比「紅」更符合影片的內在機理,因為它透著那種塵埃落定後的蕭瑟。
❿ 莫言《紅高粱》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藝術特點
1、《紅高粱》小說的主題思想既張揚活得豪爽、個性解放、坦坦盪盪的生命觀,又歌頌英勇抗日的愛國主義精神。
2、敘事藝術
粗俗又崇高的人物對白,愛憎交織的場面敘述。
打破了敘事視角的常規用法將多種敘事視角交替使用達到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在全知和限知的敘事視角中來回穿梭,在講述別人故事的同時,也在聆聽著別人講故事。
能夠自如地掌控敘事節奏還能給讀者以足夠的想像空間,在敘述上真正做到用技而不炫技,主觀又不失公允。
3、弘揚積極向上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望個性解放精神,重建創造精神等。
莫言首評《紅高粱》結尾:不符合科學但符合藝術
電視劇《紅高粱》專家研討會日前在京召開,《紅高粱》原著作者莫言表示他出國期間看到海內外華人熱追電視劇版《紅高粱》,他特別提到《紅高粱》結局九兒慷慨赴死這場戲雖然不符合科學,但是符合藝術,符合觀眾的心理需求。
對於電視劇版《紅高粱》,原著作者莫言表示,因11月6日去美國,他只看了30多集,但每集他都看得很仔細,看完後也生出很多感想。而赴美期間,海外華人對電視劇版《紅高粱》的喜愛,更是讓他清晰地感受到《紅高粱》的巨大魅力。
莫言說,赴美期間他發現很多身在美國的華人都在追看《紅高粱》,反映也都是正面的、肯定的。尤其是他們在異國他鄉看到這樣帶有強烈中國風格、中國鄉土精神的電視劇,喚起的思鄉之情,更讓他感到非常振奮和高興。
完成拍攝,將它完美呈現出來,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莫言也表示由衷地感謝。他表示電視劇版《紅高粱》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是符合我們愛國主義主旋律的電視劇;
充分展現了我們傳統文化道德價值觀中正面的部分,其故事的講述,曲折、豐富、豐滿,堪稱精彩;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更是塑造出一群形形色色的豐滿和比較豐滿、個性十分鮮明的人物。以一部作品來說,有這幾點就足以站得住腳。
莫言還特別提到了電視劇的結尾部分,「在大結局中九兒提著酒的情節,酒是不可能引發那麼大的爆炸,因為酒燃燒,冒出的火苗是藍色的,不會像汽油那樣引發沖天大火強烈爆炸,這個雖然不符合科學,但是符合藝術,符合老百姓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