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部電影反映了真實的二戰歷史
《太陽帝國》這部電影中的「80後」大有來頭,不光在中國取景,還有年輕的克里斯蒂·貝爾(《蝙蝠俠》的扮演者)在片中擔任男主角,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影片的導演是斯皮爾伯格!雖然這是一部戰爭題材電影,但正類似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的《起風了》,這部電影也非常讓人頗感意外的弱化了戰爭場景,轉而從戰爭中的人性角度出發來表達立意。
Ⅱ 二戰中的這個故事是真的嗎
這個電影可能是虛構的,但也可能是真實的,你說的電影和蘇聯的一件事比較接近。
蘇聯計劃過刺殺,而且是肯定成功的那種,蘇聯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KGB,他們利用的是德國的反戰人士,一個德國女演員接近希特勒,並且已取得了多次和希特勒單獨會面的機會,那個女演員想在下次單獨會面時刺殺希特勒,但是當計劃上報給斯大林時,斯大林反對,因為他害怕希特勒死後,德國會合英美和談,然後全力對付蘇聯,所以計劃就取消了。有意思的是這次計劃原定一種刺殺武器就是裝有氰化鉀的毒針,也就是日後希特勒自殺時用的那種氰化鉀。
真正付諸實施的只有德國,一群沒有頭腦的傻瓜軍官用一個最不安全的方法刺殺,失敗是一定的。德國的一些軍官早在1943年就計劃刺殺希特勒,當時是想讓一個軍官以實驗新武器來射殺希特勒,但後來希特勒沒去。
英美也有過計劃,英國的丘吉爾最早提議刺殺希特勒,曾經計劃趁希特勒在慕尼黑別墅度假時,用狙擊槍射殺他,但後來被黨衛軍察覺,計劃流產。有意思的是准備刺殺的狙擊槍是希特勒最喜歡的,加了狙擊鏡的德制Karabiner98式毛瑟槍。
Ⅲ 德國電影 最後的橋 是真實的故事嗎 我看的老版,那群坐在車上德國兵為什麼全部往回跑 二
二戰後期,德國曾經出現過一支震驚世界的陸軍少年師,其傷亡之慘重、結局之凄涼,在兒童士兵參與戰爭的歷史上絕無僅有。這就是黨衛軍第12裝甲師,正式名稱為「希特勒青年團「武裝黨衛軍第12裝甲師,別名為「嬰兒師」,於1944年4月正式投入戰場。在德軍系列中,他們服裝上的標志是一支奶瓶。 然而,當時的盟軍已強大起來,開始了大反攻。1944年4月30日,參戰僅10天,部隊傷亡已極為慘重,半數以上的連、排長陣亡,全師4 000人戰死,8 000人負傷和失蹤。前師長維特被炮彈炸死,由麥爾繼任師長。最終,在盟軍猛烈的復仇炮火下,1944年8月21日,組建僅一年、參戰剛剛3個月的少年師全軍覆沒,成為又一批納粹德國的陪葬品。
Ⅳ 看過一個二戰記錄片,叫二戰揭密。好象是美國拍的。裡面德國好厲害。真實的二戰德國有那麼厲害嗎
德國地處歐洲中部四面受敵,千年來戰爭不斷,軍事傳統很少有國家能比的上。德國士兵戰鬥力很強悍,這和德國的民族性格也有一定關系,德國人嚴謹、認真,戰斗時絕對服從命令且頭腦靈活,裝備相比較來說還是比較好的。希特勒上台後提出總體戰。國家的一切都服務於軍事,二戰爆發時准備比較充分。我覺得德國強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戰略戰術,德國的閃電戰理論標志著軍事上進入機械化時代,這一軍事理論直到海灣戰爭才被信息化所代替。二戰時德國在戰略戰術上至少領先別的國家半代。
具體德國有多厲害你看看二戰傷亡概況就知道了。
世界上各國認可的官方統計中:在第二戰中,全球軍民死亡人數超過5500萬,受傷人數超過1.3億,傷亡總數達1.9億人。其中,平民死亡人數約2730萬人。
盟軍軍隊中,蘇聯軍隊死亡人數890萬,中國軍隊死亡148萬,英國軍隊死亡人數38萬,美軍38萬。法西斯國家也受到重創:德國軍隊傷亡總數達1170萬人,士兵死亡人數達600萬;日本軍隊傷亡人數為216.1萬人。
各大戰場死傷數:
蘇德戰場:蘇聯紅軍共死亡880萬人。德軍以及7個仆從國軍隊共死亡572萬人。雙方死亡比例1.54:1
北非和西南歐戰場:盟軍共死亡90萬人(美軍25萬,英軍35萬,法軍20萬,其他國家10萬人),軸心國軍隊共死亡55萬人(德軍50萬,意軍5萬),雙方死亡比例 1.7:1
中國戰場:中國軍隊共死亡148萬人,日軍死亡44萬人,雙方死亡比例約3.36:1
太平洋戰場:日軍死亡138萬人,美軍死亡12萬人,英軍3萬,雙方死亡比例約9.2:1
遠東戰場:日軍死亡10萬人,蘇軍死亡1萬人,雙方死亡比例 10:
二戰傷亡概況
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損失:
(1) 蘇芬戰爭(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蘇軍死亡4.9萬,受傷15.9萬人次。
(2) 蘇德戰爭(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蘇軍死亡681.7萬,被俘或失蹤445.6萬人,傷病1832萬人次。
附:蘇德戰爭雙方歷年損失數:
1941年:德軍損失85萬人。其中死亡30萬人、被俘或失蹤數千人。
蘇軍損失447萬人。其中死亡80萬人、被俘或失蹤234萬人。
1942年:德軍損失200萬人。其中死亡50萬人,失蹤或被俘約10萬人。
蘇軍損失737萬人。其中死亡174萬人、被俘或失蹤152萬人。
1943年:德軍損失290萬人。其中死亡70萬人,被俘或失蹤約20萬人。
蘇軍損失786萬人。其中死亡194萬人、失蹤或被俘37萬人。
1944年:德軍損失300萬人。其中死亡123萬人,被俘或失蹤約60萬人。
蘇軍損失688萬人。其中死亡160萬人、失蹤或被俘17萬人。
1945年:德軍損失約300萬人。其中死亡50多萬人,被俘或失蹤約70多萬人。
蘇軍損失301萬人。其中死亡73萬人、失蹤或被俘7萬人。
合計:德軍(含黨衛隊)在蘇德戰爭中損失累計近1200萬。其中死亡320多萬人、被俘160萬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後
蘇軍在蘇德戰爭中的損失累計為2959.3萬。其中死亡681.7萬人、被俘或失蹤445.6萬人、傷病累計1832萬人次。最終死亡人數為865.6萬(含死亡的俘虜)。以上數據包括內務部隊及邊防軍等,也包括與德國的盟軍作戰所遭受的人員損失,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隊報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則死亡人數約為737萬人,最終死亡人數為915.3萬人。
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總計為185萬人:(1)對美英等國作戰死亡129萬人(包括飛虎隊在中國戰場打死的日軍)。主要分布於菲律賓(52萬)、緬甸(18萬,包括中國遠征軍打死的1萬多日軍)、沖繩(10萬)等等。(2)在中國戰場死亡44萬多人(1937年7月-1945年10月,傷、亡、俘累計則為133萬。另外1931年9月-1937年7月間損失累計為17萬,其中死亡2.6萬)。(3)蘇日戰爭死亡8.3萬人(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21日)等等。
5. 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傷亡情況(不含俘虜):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人員總計為101.3萬。其中死亡40.5萬人(陣亡佔29.1萬人)、受傷累計60.8萬人次。美軍傷亡人員約70%分布於歐非戰場,其中僅西歐戰場(1944年6月-1945年5月)便有13.5萬人陣亡、45.1萬人(次)受傷。
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向媒體公布了蘇聯二戰中人員傷亡的具體數據,這是迄今俄方公布的最為精確的相關數據。
據俄羅斯新聞網5月7日報道,伊萬諾夫在莫斯科近郊的一所療養院里與二戰老兵聚會時說,根據俄羅斯目前的官方統計,共有2660萬蘇聯公民在二戰中喪生;在二次大戰的各大戰場上,共有866.84萬名蘇聯官兵為國捐軀;二戰期間,蘇聯受傷人員為15205592人;患上各種疾病的人員為3047675人;而被凍傷的人員為90881人。此外,二戰中蘇聯失蹤人員為505.9萬人,455.9萬名蘇聯官兵被俘。
失蹤人員大部死亡,被俘者至少死250萬
Ⅳ 求幾部真實反應二戰後東西德鐵幕前後的間諜題材作品
藍色閃電藍色閃電BlueLight(1966)中文名:藍色閃電英文名:BlueLight導演:沃爾特•格勞曼Walter•Grauman(7集,1966年)詹姆斯•戈德斯通James•Goldstone(5集,1966年)耶德迪•奧斯瓦爾德Gerd•Oswald(2集,1966年)編劇:拉里科恩LarryCohen(8集,1966年)柯蒂斯桑德斯CurtisSanders(2集,1966年)演員表:羅伯特•古萊特Robert•Goulet大衛•馬奇David•March(17集,1966年)彼得•卡貝爾Peter•Capell艾克哈特Eckhardt(2集,1966年)維爾納•彼得斯Werner•Peters埃勒姆Elm(2集,1966年)伊娃•普拉哥Eva•Pflug格雷琴•霍夫曼GretchenHoffman/(2集,1966年)上映:1966年1月12日(美國)地區:美國對白:英語顏色:彩色聲音:單聲道(Mono)時長:30min(每集)集數:共17集類型:(電視系列劇)動作、間諜、冒險、戰爭製作公司:20世紀福克斯公司RojoProctions發行公司:美國廣播公司(ABC)(1966)(美國)(TV)(首播)富士電視台(1966年)(日本)簡介:該美國電視劇原名BlueLight,1966年1月12日首播,全長17集,每集30分鍾。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軍方面獲得絕密情報:納粹德國正在研製一種可以躲避艦艇聲納的微型潛艇,已經大量投入生產。如果德國的陰謀得逞,盟軍的海軍運輸線將遭受毀滅性的打擊。為此,盟軍方面決定派遣間諜摧毀潛艇工廠,並不惜以苦肉計犧牲數名特工為男主角大衛·馬奇鋪平混入潛艇工廠的道路。但是,位於土耳其某地百米深處的德國地下潛艇工廠保安措施極為嚴密,甚至每個進入工廠的人都要脫光衣服接受全方位的淋浴後才能進入,馬奇曾經借受傷之機在傷口綳帶下暗藏一枚微型雷管企圖帶入工廠,但引起了保安軍官的懷疑而功虧一簣。最後,馬奇不得已在潛艇裝配完成即將出廠之時,潛入車間內接上潛艇所攜魚雷的發射開關,利用魚雷引爆潛艇,終於不辱使命,將潛艇工廠徹底摧毀。參考資料:ke..com/view/33256.htm?fr=ala0_1
Ⅵ 哪一場電影首映式被砸,預言了九年後的人類災難
在美國好萊塢電影史上有一部電影的首映式非常特殊,他在柏林首映式的現場遭到了德國一些年輕人的搗亂,首映式被砸,觀影的群眾四散而逃,而這部電影的內容恰恰也預言了9年後人類的一場戰爭災難。
電影和當時的社會,整個大環境是非常截然相反的,因為當時正值德國二戰的前夜,整個德國都彌漫著一股法西斯熱潮,所有的年輕人都想著發動戰爭報效祖國,所以當這部電影在德國柏林上映的時候,就被當時的政府部門尤其是一個叫做個戈培爾的人明確表示反對這部電影,而他就是後來納粹德國的總理。在他的精心策劃下,在首映禮那一天他們在電影院里用臭氣彈砸在電影院里,而且還釋放了很多的老鼠,結果導致人們非常恐慌四散而逃。雖然這部電影的首映禮被搞砸了,但是這部電影卻也預示著,後來德國發動二戰的最終結局。
Ⅶ 電影伯納德行動講的故事是否是真實取材於二戰
根據二戰時期真實事件改編,一段發生在集中營中關於生死、尊嚴、人性的傳奇。
故事的主角所羅門�6�1斯洛維奇是一名執著於繪畫藝術的猶太裔俄羅斯人。玩世不恭的他,憑借著自己出眾的繪畫和手工技藝來製造偽鈔和假護照,總能混得一筆不菲的收入,一直過著聲色犬馬的生活。二戰期間,黨衛軍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了有關於斯洛維奇的情報,並認為他是可用之人,因此將其抓捕並送至位於奧地利的毛特豪森(Mauthausen)集中營內。深陷囹圄的斯洛維奇受命領導並執行一項代號為伯納德行動的秘密任務——製作英鎊和美元,以此擾亂並打擊盟軍的經濟,以求不戰而屈人之兵。
當然,造假行動絕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與斯洛維奇一起押運到集中營里的還有十數位烙有編號的身懷絕技的猶太人,納粹對這幫有用的猶太人的確提供了「優越」的環境,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幫身懷絕技的猶太人憑著這些造假資本可以盡量地遠離死亡。但是,並不是每一個成員都願意來為納粹賣命,伯格就不怎麼「領情」,這讓斯洛維奇無比尷尬,但是作為秘密行動的執行負責人,斯洛維奇對道德和尊嚴、生存和死亡又怎樣的理解呢?他又將怎樣周旋於納粹和同胞之間呢?
Ⅷ 請問記錄二戰時的德國、蘇聯、日本的電影分別有哪些(要求:真實、全面)
《從海底出擊》講述二戰德國士兵的真實感受。蘇聯的不推薦看,太過虛假,還不如看前南斯拉夫的《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Ⅸ 曾經有一部電影是用紀錄片的形式假想二戰時德國遭到核襲擊的情形,因其過於真實而被禁播。有人知道名字嗎
一顆核彈 • 半桶戒指
——科幻紀錄片《戰爭游戲》
原片名:The War Games
中文片名:戰爭游戲
編劇/導演/製片:彼得·沃金斯(Peter Watkins)
出品:英國1965
[內容梗概] 1964年,在中蘇援助下的北越軍隊大舉攻入南越,蘇軍跨過柏林牆佔領西柏林,東西方兩大陣營頓時劍拔弩張,核戰一觸即發。英國政府一邊積極備戰,一邊教導人們怎樣應付核打擊,無奈普通人既無恰當科學防範知識,對他們而言最簡陋的防核設施也似乎太貴。然後核戰就爆發了:一顆戰術熱核彈降落倫敦附近的肯特郡,百萬人立即幸福地化為灰燼,活著的人們開始了漫長的人間煉獄。
以上當然是六零年代人們對於世界的想像。
二戰後,英國政府有過三次公然干預BBC(英國廣播公司)節目的事件,一次是1954/55年關於氫彈的報道,一次是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還有一次,就是1965年關於彼得·沃金斯的這部電影《戰爭游戲》。該片本受BBC電視台委託而作,原是為紀念廣島長崎原子彈悲劇二十周年,攝制完成後,卻因為其過於真實強大的沖擊力、感染力和對英國完全無用的核政策的全面否定,而被政府視為核裁軍運動的宣傳品,從而干預BBC,先是要求大規模刪減,最後乾脆下了軟禁令,導致該片被一向以開明公正而聞名的BBC禁播達二十年之久。1985本片終於露面BBC,人們在它殘酷顯示的人性泯滅面前依然驚得無以復加。四十年後該片DVD問世,雖然滄海桑田的變遷,柏林牆已不復存在,核大戰也已被新的「反恐戰爭」代替,然而觀眾依然能在強烈的震撼中感受著導演彼得·沃金斯傳達的人道訊息。沃金斯當年輾轉把該片發行到劇場,竟獲得1967年度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殊榮,可以想像當年那些反戰人士們免費從大銀幕上看到《戰爭游戲》的時候是何等驚懼悲愴(而幸福)。今天,這部獨一無二的電影仍然到處受到極高的推崇,看過它的人依然說它「非常令人不安」。
編劇-導演-製片人彼得·沃金斯出道即受法國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影響,並深深著迷於紀錄片形式。1960年代輕便型攝影機問世,導致很多國家同時興起紀實電影運動,沃金斯這時已開始把紀錄電影的種種手法運用到虛構片的拍攝中,曾製作了反映英國1746年戰爭的《Culloden》,該片不但以戰爭發生地點的普通人出演當年戰爭中交戰雙方普通的士兵,更出現攝影師去到1746年的戰場對參戰士兵作現場采訪的場面,並處處有意讓人聯想起美軍在越南的情景。到《戰爭游戲》,沃金斯的虛構紀錄片技巧已至爐火純青:爆炸中手持機拍攝的劇烈晃動、現場粗糲的錄音效果、來不及聚焦的急速推拉鏡頭、軍警不讓拍攝時鏡頭的偷偷摸摸、甚至剪接時故意作出膠片不足拍攝突然中斷的樣子等,加上深入倫敦東區平民階層的真實采訪,和對大量二戰史料的深入研究,使得《戰爭游戲》具有無可置疑的真實感與權威性。難怪英國政府嚇得了得,擔心出現廣播劇《世界大戰》引起的那種恐慌騷亂倒是其次,害怕大規模的反戰示威動搖政府恐怕才是導致本片被禁的真正原因。
「科幻」跟「紀錄片」,一個是「幻想」一個是「現實」,按常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然而在這部只有四十六分鍾的黑白電影中,兩者完美而悲劇性地結合在一起,構築出一幅幅完整的細節來展示一旦核戰爆發的種種直接後果,把尚未發生的事情預言般地照實紀錄了下來。從技術數據上說,《戰爭游戲》比你能想像的最硬的科幻還硬。
其實《戰爭游戲》不過呈現了普通人在一場戰爭中可能遭遇的種種情景,而核戰爭不過是將一切放大一萬倍而已:全國大疏散激化起的種族矛盾;食物配給券造成的混亂;買不起足夠沙袋的老婦人焦慮的目光;碳-14放射性宣傳手冊的徒勞。終於第一顆原子彈當空爆炸,一瞬間三十倍於太陽的強光,從四十英里外將世界映照得黑白底片般體無完膚,田野中不更事的兒童捂著突然不復存在的眼睛對天呼號。然後才是沖擊波,一對夫婦躲在牆角的桌子底下經受地動山搖。然後六十個英國城市中彈;還有偏離目標航線半路掉到別處的核彈頭。接下來才是兩平方公里的烈火,時速100英里的火焰風暴造成強烈低氣壓,救火的人們被卷進火焰,一個接一個被吸進去,葬身800度的烈火,那僥幸逃過來的,又在窒息中如疾風中的麥浪般一茬茬暈死下去,天地昏亂中鏡頭不停翻動,彷彿火焰的風暴隨時會捲走攝影機,彷彿攝影師被飛來的磚頭瓦礫擊中倒下。接著背後的汽車油箱炸開來,一整個家庭在裡面黑乎乎地燃燒。幾天後,由於傷病數量過大而醫葯嚴重不足,警察不得不一批批射殺那些蠕動著的傷員和病人、射殺所有身體燒灼超過三度的尚還活著的人們。一個警察欲開槍又遲疑,先偷眼看看地上人的表情彷彿求得寬恕、再用手扶正將死者的頭顱小心擺好一個恰當的射擊角度……那警察彎腰屈膝的謙卑、那遲疑中的一聲悶響,可是世上最為令人心碎的行刑?失魂落魄的牧師跪下為幾個行將被處決的哄搶食物者禱告,而他們又何曾不有無上的尊嚴,但願他們的死,真的能為活著的人們帶來永遠的和平安寧……一個驚魂未消的社區負責人瞪著無比大的眼睛對鏡頭說,德累斯頓轟炸之後,德國人靠戒指上的銘刻來辨識死者身份,我們這里也作了同樣的工作……他手指向下,鏡頭跟過去,是街邊上攢在一起的半桶戒指。那些化為烏有的人們,真的留下了什麼的愛的誓言,給那些同樣化為烏有的親人,等待有朝一日烏有的認領?
為了減弱電影的沖擊力、舒緩觀眾的緊張、讓他們不要誤以為真,沃金斯不得不在電影的畫外音解說中不斷穿插虛擬語氣的句子,把觀眾從恐怖中暫時解救出來:「如果真的核打擊來臨,這就是將會發生的情況」「這就是核戰爭的面貌」「這就是核戰爭」「很可能,就是這樣」。而更大的恐怖在於,那些駭人聽聞的慘烈,不是虛擬語氣中的即將和可能,而是一切已然發生,只是換了個時間,換了個地點,換了個理由。事實上很多場面的布景、畫面構圖、人物化妝造型等都直接來自德累斯頓、達姆斯達特、漢堡等大城市的二戰轟炸記錄和廣島長崎被炸之後的圖片。片末,當鏡頭游移在那些身體尚存而精神已完全被摧毀的孩子們的臉上,沃金斯一個字、一個字地宣讀:在這個星球每個男人、每個女人、每個孩子的頭上,都懸著二十噸的烈性炸葯,而這個數字還在穩步增長,我們就看到彼得·沃金斯向觀眾發射出致命的最後一槍,那決定性的子彈正中觀眾的眉心,伴隨字幕滾動的《平安夜》歌聲,竟突然有了撕心裂肺的含義:神在哪裡、愛在哪裡、和平在哪裡、希望在哪裡……如果你不信神,我們或者這么問吧:當一場核轟炸降臨之際,你打算花多少錢來購買防輻射的沙包、構築你家的地下掩體呢?
沃金斯在此片中,不單演示了戰爭的殘酷,更不斷插進有真實來源的政客、教主、科學家的種種言詞,並引述政府檔案文件的說法,使得核戰略威懾理論顯示出自我欺騙的幼稚與無力,更顯示出政府欺騙普通庶民百姓的可憎面目。那些完備的、厚厚的各種官樣文書、應對措施、反擊計劃、第二輪反擊……不過都是帝王將相和他們的官僚政客們在弄權間隙的悠閑中把玩的文字游戲,而電影卻將特寫鏡頭對准普通人,對准肯特郡和倫敦的平民,沒有什麼偉人牛人的雄韜偉略,沒有全景式的抒情議論,沒有什麼「國家」「民族」「正義」這些抽象的美麗,而是一個一個的具體生命,一個一個受難的肉體和靈魂。那些抽象的東西全部消失了,只剩下沒有蘑菇雲的核戰爭。我是說,<<沒有蘑菇雲可供欣賞。《戰爭游戲》是誰的游戲?
1985年當《戰爭游戲》終於浮出水面,在BBC與之同映的,還有另外一部近兩小時的彩色虛構故事片《Threads》, 類似的大悲劇內容,更戲劇化的人物命運處理,更全面細致的災難描寫,在1985年同樣有震人心魄的效果,不過沖擊力已不如當年的《戰爭游戲》那強大的黑白視覺語言了。
核時代還沒有完全過去,它留給我們幾代人的創傷依然還在上演著人間悲劇。在中國,在你居住的城市,或許今天還能找到一兩個沒有變成地下商城的廢棄防空洞吧?還有那些建在山溝里的工廠和一代人的青春。在我們為超女流淚的間隙,在下一個什麼危機到來之前,就讓我們權且感謝父母或者祖父母那一輩的全世界的領袖精英們吧,至少沒有哪個愚蠢的傻帽首先摁下自己的核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