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市場營銷的電影分析

市場營銷的電影分析

發布時間:2022-12-19 13:51:13

❶ 求電影市場定價策略的案例

在網上搜了一下,找到了一篇與此有關的文章,但太長了,摘抄部分如下,具體的鏈接過去看。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電影放映市場現狀

電影,是一種商品。是商品就要有市場,就要贏利。不僅僅如此。有了市場還要追求更大的市場,爭取讓我們的商品滲透到每一個可以到達的地方。只有這樣,我們的商品才有價值,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健康成長。同樣,有了利潤還要追求更大的利潤,商品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創造利潤。只有創造盡可能多的利潤,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商品的價值。

但是,目前「電影」這兩個字對於我們卻越來越生疏了。原因就是它的市場在逐漸縮小,它的觀眾在逐漸減少,觀眾離影院越來越遠,電影正在與觀眾背道而馳。

為什麼?

主要原因就是電影票價太高,遠遠超出了消費者的支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讓大批的電影愛好者望而卻步。調查發現80%的觀眾認為幾十元票價經濟上難以接受。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如果電影票價低一些還是願意經常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但是普遍認為花十元錢看平庸的國產片是不值的,偶爾看一些進口大片還可以湊合,更何況少則30元、40元,多則80元、90元呢?消費者說這些話表明他們對於電影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實。

例如,2005年1月3日,元旦的最後一天假期,北京王府井電影院掛出的《天下無賊》票價是48元,《加菲貓》是38元,《功夫》是58元,如果要在這兒看完三部片子,就得花144元,而且這還是普通票的價格,如果你想在貴賓廳看電影,價格還得翻番。此外,影城門口有告示牌,不讓外帶食品,消費影城的大杯可樂8元,爆米花10元,讓人感覺進了候機廳。

與票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居民的收入太低了。以2004年為例,廣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為27596元,上海16683元,杭州14565元。這樣算下來我國居民的人均月收入也就在1200元到1400元(這只不過是沿海一些發達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實上,在欠發達的廣大中西部地區遠沒有這么高)之間,但我國國內的電影票價大多在30—40元之間,一張電影票相當於一個人月收入的1/30,這個比較有點可怕。

票價高了,觀眾怕了,進影院的人少了,觀眾人數自然大幅下降了。以電影重地上海為例,其電影觀眾人數上世紀90年代4500萬人次,但現在卻萎縮到500萬人次。電影院越來越留不住人,這已經成為困擾中國電影發展的一個瓶頸。

觀眾人數少了,票房必定下滑,即使票價很高。1989年時,電影票價為每張0.25元,全國票房總收入為25億人民幣。現在,電影的票價上漲了大約100倍,全國總票房收入卻只有10億人民幣。而依我看來,考慮到物價指數上漲的因素,實際上現在每年的票房總數10億人民幣,只抵得上1989年時市值的5億元以下。也就是說,目前每年的票房總值還不及1989年前的五分之一。

這就是我國電影放映市場現在的生存狀況。票價居高不下、觀眾逐年銳減、票房無法突破就像三座大山重重的壓在電影放映市場及其經營者的肩上。又像一個魔咒緊緊環繞在他們身旁使他們寢食難安。

我們的電影放映市場該怎麼辦?

(二)與以往電影放映市場狀況的比較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電影業開始復甦,看電影是人們娛樂消費的主流,那時電影院放映新片,基本上是場場爆滿。而在今天,電影「高票價」導致的電影消費貴族化,則在使電影觀眾嚴重走失。同時,票房收入大幅下降。

下面我們分別從票價、觀眾和票房三個方面進行比較。

首先來看票價:

建國初期 0.1元 60年代 0.15元

70年代 0.2元 80年代 0.3元

1989年 2.5元 1996年 15元(個別影院20元)

以均價90年代以前每票0.25元計,現在的票價較之漲幅近100倍!而其它商品的價格漲幅遠遠低於電影票價的漲幅。以成都市零售商品為例,90年代以前,大米每市斤0.142元,現在每市斤0.85元,漲幅6倍左右;90年代以前,豬肉每市斤0.85元左右,現在每市斤6.5元,漲幅8倍左右。

再看觀眾數量:

1989年我國電影觀眾有293億,1999年只有3億人次,這說明1999年,我國看電影的人次僅為十年前的1%,2001年已經降至2.2億。我國電影重地上海,電影觀眾上世紀90年代是4500萬人次/年,而現在卻萎縮到500萬人次/年。

最後來看票房:

1989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為25億元人民幣,1999年我國票房收入為8.1億元人民幣。票房收入為過去的1/3。據官方統計的結果,2004年一年,我國的電影票房總收入為10億圓人民幣,這其中還包括電影頻道給一些不在院線上映的電視電影的錢,如果單純考慮影院票房,連10億元都沒有。

票價、觀眾數量和票房的如此懸殊的對比,說明高票價已經成為困擾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三)與國外電影放映市場狀況的比較

美國人愛看電影,美國的電影票房動輒上億美元;中國人也愛看電影,但中國的電影票房最高者《英雄》也不過2.5億元人民幣罷了。美國人愛看電影,美國人也有條件看電影,中國人愛看電影,但中國人卻沒有條件看電影。這真是讓人覺得可悲。

美國1990年電影票房是47億美元,以後連年大幅上升,到2004年已經達到了94億美元,比2003年上升14%,同時也超過了之前的票房最高紀錄—2002年的93億美元,從而創造了美國電影票房新的最高紀錄。而中國近年來則呈下降趨勢,1992年是19.9億元人民幣,1999年以後就一直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下徘徊。

美國2004年人均收入是36000美元,月收入約3000美元,而美國的電影票一般在6美元左右,是月收入的1/500。中國人均年收入2004年廣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人均收入27596元,而上海人均收入16683元,杭州人均收入14565元。這樣算下來,中國人的月收入也就在1200-1400元(這只不過是沿海一些發達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實上,在欠發達的廣大中西部地區遠沒有這么高)之間,但中國國內的電影票價大多在30-40元,一張電影票相當於一個人月收入的1/30,這個比較有點可怕。

以上是我國和美國的比較,下面再看與其它國家的比較:

韓國:電影票價一般是人均收入的1/150。韓國的票價由發行方、投資方及影院三方來維持,三方從市場經濟規律考慮提出一個適當的價格,根據地方差異有所不同,偏遠地區比這個價格還低。

日本:電影票價一般為成人票每張1800日元(約合人民幣135元),是普通市民收入的1/200。為了留住觀眾,日本女人看一場電影1000日元,約合人民幣80元;日本男人需要多花500日元,也就是120人民幣,但日本人均最低月收入在20萬元,可以買1600張電影票。

法國:巴黎一般工薪階層的月均收入為2000歐元(1歐元約等於10.5元人民幣)。在香榭麗舍大道的UGC影院,三個放映廳的普通票價分別定為8.6歐元、8.2歐元和7.3歐元,學生票為6.7歐元,中午12時開映的影片票價為5.5歐元,12歲以下兒童票價為5.1歐元,另有三人聯票等優惠價。票價的靈活掌握也是巴黎影院經營者經常用的手段,「辦卡觀影」活動在法國較為普遍,18歐元月卡和230歐元年卡很受觀眾歡迎。

義大利:羅馬已實行年卡制,除本人照片外,在一次性交納一定量的購卡費用,在年內觀看任何場次的電影,只要每次交納1歐元即可。

著名影星成龍被問及票房問題時,則表現得非常激動。「我最不願意就是談到票房的問題,我們中國有13億人,票房上了1億元就高興得不得了,而韓國只有4600萬人,卻有1億美元的票房。原因是我們中國人都去看盜版了。而看盜版的原因就是電影票價太貴了,看不起,尤其是一些不發達的地方,票價太貴,導致人們選擇看盜版。所以呼籲一些地方降低票價,讓更多的人去電影院看電影。」

票價高了,進電影院的人數就少了,在電影院進行消費的人數也就少了。在中國的電影院里經常可以見到只有8、9個人的情況。即便是100元一張票,也不過8、9百元。如果票價低一些,影院里有500人,每人買一杯2元的水,影院就會有1000元的營業額。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電影管理者是否也該考慮一下措施,讓更多的人能進電影院,讓人們能看到更多的電影。這可能是振興中國電影放映市場的一條必由之路。

❷ 電影營銷的市場定位

一部電影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影片的製作,一部分是影片的發行。對於影片的製作,必須考慮市場定位,是否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消費者需要什麼」而不是 「消費者在哪裡」來定位產品和賣點;是音樂劇、愛情片、動作片、警匪片、賀歲片還是恐怖片或科幻片與倫理片等等,在考慮影片定位時,就需要有營銷的意識,在演員方面,是明星薈萃還是演員平民化,是打造明星還是採用明星演員,如賈樟柯的《三峽好人》雖沒明星,但同樣能夠走紅,同樣能夠贏得觀眾的眼球,因為故事情節貼近生活,真實反映生活;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除了高倉健以外,其他的也都是平民化;在語言方面,可以是地方方言,如《我愛我家》式的「北京牌」 幽默、《瘋狂的石頭》與重慶方言;在情節上,可以是搞笑,可以是「造樂」,如周星馳式的滑稽、「春節晚會」式的小品、相聲;如賀歲片慣用的找大家喜聞樂見的明星,深挖小人物有趣的故事,再加上一些無惡意的誇張的手法等等,通過在內容、演員、情節等製作過程中的定位,在拍攝地和方式等方面進行正確選擇,通過調查分析與科學的定位,從而有針對性地分析影片的目標受眾,進而為電影下一步的營銷打下基礎。

❸ 推薦一部適合做市場營銷案例的電影

以《人再囧途之泰囧》為例探討國產電影的營銷策略
http://wenku..com/link?url=ty6RvIJg-hC6xQhH4lutvvC6Z_0luoE3IP-8O

❹ 有什麼電影與市場營銷專業有關

1. 大公司小老闆 In Good Company
導演 : Paul Weitz
電影中的銷售行為-把握挑戰中的銷售隊伍管理
2. 徵婚廣告 Must Love Dogs
導演 : Gary David Goldberg
電影中的銷售行為-無處不在的銷售行為
3. 聞香識女人 Scent of a Woman
導演 : Martin Brest
電影中的銷售行為-細節的力量
4. 全民情敵 Hitch
導演 : Andy Tennant
主演 : Will Smith/Eva Mendes/Kevin James/Amber Valletta
電影中的銷售行為-了解客戶的心理

❺ 以阿凡達為例,對電影市場發展面臨的營銷環境做環境分析

在電影產業發展的過程的影響中,社會文化環境、科學技術環境以及經濟環境占據了大部分的比重。電影《阿凡達》本身所包含的內容便是西方國家的電影產業思想和文化,《阿凡達》的火爆上映,展示出了發達國家產業體系在文化傳播力、文化競爭力方面的強大實力。同時,為了給消費者提供視覺盛宴,追求夢幻效果,在索尼公司支持下,投入資金,研發了一套全新系統,極大的拓展了導演的創作空間。為了更好的配合《阿凡達》的放映,美國更是加大力度生產3D屏幕。這些都是科學技術環境和經濟環境對電影產業以及發展過程中的營銷環境。

❻ 有木有營銷,市場營銷方面的電視劇或者電影呢請大神推薦幾部,謝謝了!

十大暢銷營銷類書籍排行榜:

NO.1 影響力

在這本書中,著名的心理學家羅伯特.B.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說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隱藏在沖動地順從他人行為背後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這一切的根源。那些勸說高手們,總是熟練地運用它們,讓我們就範。

NO.2 定位

2001年,美國營銷學會評選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結果不是勞斯·瑞夫斯的USP、大衛·奧格威的品牌形象,也不是菲利浦·科特勒所架構的營銷管理及消費者「讓渡」價值理論,不是邁克爾·波特的競爭價值鏈理論,而是艾·里斯與傑克·特勞特提出的「定位」理論。這本管理戰略的聖經、有史以來最富影響力的營銷學著作,改變了市場游戲規則,廣告和營銷的舊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NO.3 引爆點

本書是《紐約客》雜志專職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一部才華橫溢之作。他以社會上突如其來的流行風潮研究為切入點,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學和營銷模式。他認為,思想、行為、信息以及產品常常會像傳染病爆發一樣,迅速傳播蔓延。正如一個病人就能引起一場全城流感;如果個別工作人員對顧客大打出手,或幾位塗鴉愛好者管不住自己,也能在地鐵里掀起一場犯罪浪潮;一位滿意而歸的顧客還能讓新開張的餐館座無虛席。這些現象均屬「社會流行潮」,它爆發的那一刻,即達到臨界水平的那一刻,就是一個引爆點。

NO.4 引爆流行

《紐約時報》排行榜榜首暢銷書 產品、設計、主張、行為的發展和傳播模式,其實就和病毒一樣。在特定的流行風潮中一切都可能在突然之間令萬人跟從、風靡街巷,格拉德威爾把這種時刻稱作「引爆點」。他研究出流行的三大原則,配以幾十位專家的理論和實例,告訴你如何找到「引爆點」,從而可以引發流行風潮,實現無限可能。 本書是《紐約客》雜志專職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一部才華橫溢之作。他以社會上突如其來的流行風潮研究為切入點,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學和營銷模式。他認為,思想、行為、信息以及產品常常會像傳染病爆發一樣,迅速傳播蔓延。正如一個病人就能引起一場全城流感;如果個別工作人員對顧客大打出手,或幾位塗鴉愛好者管不住自己,也能在地鐵里掀起一場犯罪浪潮;一位滿意而歸的顧客還能讓新開張的餐館座無虛席。

NO.5 藍海戰略

企業為了尋求持久的、獲利性的增長,往往與其對手針鋒相對地競爭。它們為競爭優勢而戰,為市場份額而戰,為實現差異化而戰。
然而在目前過度擁擠的產業市場中,硬碰硬的競爭只能令企業陷入血腥的「紅海」,即競爭激烈的已知市場空間中,並與對手爭搶日益縮減的利潤額。在這本書中,作者對你所熟知的一切戰略成功的定律提出挑戰。他們認為,流連於紅海的競爭之中,將越來越難以創造未來的獲利性增長。
作者基於對跨度達100多年、涉及30多個產業的150個戰略行動的研究,提出:要贏得明天,企業不能靠與對手競爭,而是要開創「藍海」,即蘊含龐大需求的新市場空間,以走上增長之路。這種被稱為「價值創新」的戰略行動能夠為企業和買方都創造價值的飛躍,使企業徹底甩脫競爭對手,並將新的需求釋放出來。
《藍海戰略》為企業甩脫競爭提供了一套系統性的方法。

NO.6 輸贏

捷科公司的銷售精英周銳,發現自己被逼上了絕路:親手帶出來的銷售團隊被劃走,卻被要求完成遙不可及的銷售指標。面對頂頭上司的排擠,周銳的唯一生機就在銀行的超級大單上,而競爭對手為了這個大單,早在一年前就布置好了戰場,周銳腹背受敵。更糟糕的是,周銳發現對手竟是自己的初戀情人駱伽。駱伽一邊處處設障,一邊溫情脈脈,周銳應如何抉擇?他將何去何從?

NO.7 營銷管理

全書圍繞理解營銷管理、抓住營銷視野、聯結顧客、創建強有力的品牌、塑造市場供應品、傳遞價值、傳播價值、創造成功的長期成長八個方面展開。每一章的內容也有了較大調整,加入了更多新概念、新觀點,同時更新了相關的案例和補充材料。每章內容包括章前導入、營銷視野、營銷備忘、教學案例、章末練習幾個方面。
自1967年科特勒推出第1版的《營銷管理》後,歷經40年的發展,《營銷管理》的理論體系愈加成熟,案例也更加豐富,全書信息量巨大但不龐雜,觀點鮮明又力求全面。這些使得本書深得全球各地營銷學者和從業人員的信賴,有了「營銷聖經」的美譽。

NO.8 圈子圈套

本書是作者的「中國現代商道三部曲」的第一篇。雖是一部文藝小說,但小說中所涉及到的IT行業的殘酷商戰和外企圈子內幕均以真實事件為原型,基於作者深厚的生活積淀,生動描寫了在華外企高層的各地各色人物。各行各業的廣大從業人員及外企白領們,都會覺得小說真實而深刻、生動而親切。
本書以兩個大型項目的銷售商戰為主線,環環相扣,機變迭出,計謀重重,故事精彩,情節撲朔迷離。更因基於真實案例,令人信服,完全可以稱得上供各行業廣大營銷人員研讀的營銷「勝經」

NO.9 顧客為什麼購買

到底是什麼觸發人們的購買欲?顧客又是如何改變商店?為什麼網上購物不會取代大型購物中心?本書中作者帕科·昂德希爾依據大量實地調研數據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消費行為學家帕科·昂德希爾,是一家研究公司的CEO,其客戶包括麥當勞、星巴克、雅詩蘭黛、花旗銀行等諸多知名公司。昂德希爾被《舊金山紀事》盛贊為「零售業的福爾摩斯」,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在購物中心、雜貨店跟蹤觀察購物者,分析購買行為與消費心理的搏奕關系,花費20年時間深入研究消費者和銷售環境的互動,憑借著自己福爾摩斯般的精確推理,為讀者描繪了商人、市場營銷人員和消費者之間的競爭關系。
對於從事零售和市場營銷的人員,《顧客為什麼購買》不愧為一本很有新意的實戰指導書!

NO.10 新定位

在推出「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定位》15年之後,作者又出版了刷新之作《新定位》。本書主要圍繞三大核心話題展開:

❼ the queen 這部電影 體現了市場營銷的哪些觀念

片中有不少女王日常生活的場景,記日記、看電視、照顧家人、吃早餐、在喝茶的時候接電話、自己開車、和自己的寵物狗聊天……女王也有普通人的情感,女王的一家也有普通人家的瑣碎,他們有著與普通人一樣的飲食起居、一樣的家庭矛盾、一樣的心理變遷。但是,王室畢竟是王室,女王終究是女王,那種與生俱來的高貴血統將她與普通人截然分開,並賦予了她特殊的使命,給予了她沉重而嚴肅的義務。而她從小就接受的教育又讓她心甘情願地承擔,義無反顧地堅持!

公眾卻只對自己眼中的女王做出評論——其實,這一點,無可厚非——我們誰不是對自己的所見輕易評論呢!導演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作為女兒、作為妻子、作為母親、作為祖母的女王,她有自己堅持傳統原則的理由,她也有處理家庭事務的權利,然而她所面對的不僅僅是她的家人們,而是她全部的子民,她習慣了壓抑自己的感情,正向她所說的「Duty first, self second.」。這也正是她最終接受布萊爾的建議,做出讓步的原因。不能簡單地認為這是為了某種所謂的權利而做出妥協。面對民眾對自己的被判,她憤恨、震驚、甚至恐懼,然而最多的——我想可能——是傷心!甘願為自己國家、自己子民奉獻一生的女王,至少是願意成為受子民歡迎的,然而時代卻向她呈現出一個喜歡狂熱激情、喜歡燃燒釋放的新階段。或許,modernize,是她為自己最終妥協找到的一個最合適的解釋。

片中布萊爾的妻子,以及為他出謀劃策的人們,是誤會女王的公眾代表,而在觀看女王公開講話時布萊爾有感而發的一段話,則是代表導演對公眾誤會做出的解釋:That woman has given her whole life in service to her people, 50 years doing a job she never wanted, a job she watched kill her father. She's executed it with honour, dignity, and as far as I can tell, without a single blemish, and now, we're all baying for her blood! All because she's struggling to lead the world in mourning for someone who, who threw everything she offered back in her face, and who, for the last few years, seemed committed 24-7 to destroy everything she holds most dear!

這是否也再一次向我們證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呢。不經過深入細致地了解,怎麼能夠獲得真實?!媒體,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煽動氣氛、誘導大眾。當你作為第三方看著這一切發生時就會覺得這是多麼滑稽可笑的事。人的感情有時候就是那麼脆弱、不堅定。

很多時候我們發現事情錯了,但同時也發現,參與事情的人都沒有錯,只是大家的角度不同、出發點不同。對於這樣的錯誤,可能總要出現一個人來承擔,來對錯誤做個了結。女王就是這場軒然大波最後的承擔者。你可以說她再一次地壓抑了自己的情感,也可以說是她重新為自己找到了釋放的理由。

閱讀全文

與市場營銷的電影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奇藝微電影院多少錢 瀏覽:216
怎麼下載在80s電影下載 瀏覽:832
校園抑鬱微電影男男 瀏覽:975
識途電影完整 瀏覽:292
兩個人去看電影的圖片 瀏覽:309
正義聯盟2電影西瓜 瀏覽:832
城市獵人成龍電影大全集 瀏覽:507
抖音電影票怎麼領 瀏覽:480
鄭州有哪些地方拍電影 瀏覽:120
小電影都有哪些風格 瀏覽:493
根據片段如何查找完整版電影 瀏覽:74
電影天堂號手就位 瀏覽:516
成長微電影劇本 瀏覽:875
蘋果如何免費觀看VIP的電影 瀏覽:587
電影狂暴世紀浩劫主題曲叫什麼意思 瀏覽:486
電影片段打電話爸爸過世 瀏覽:871
電影解說的聲音怎麼練 瀏覽:750
羊與獵人電影在找免費觀看 瀏覽:873
劉三姐電影完整版迅雷 瀏覽:84
下載電影再什麼網站下載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