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家怎麼看待國內影視劇的發展現狀
現在的大部分影視作品都是商品,它首先得迎合市場,迎合當下的受眾需求,所以自然會體現當下的部分社會文化。隨著自媒體時代的來臨和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影視人才將會更容易脫穎而出,未來影視作品也定會百花齊放,尺度會越來越大,才華的施展空間和舞台都會加大,也會殺出更多「黑馬」。
Ⅱ 中國電影何去何從
個人認為幾個比較主流的走向有大片衰落,中小成本影片多元化,喜劇片或喜劇元素比重增加等。
通常所說的大製作,注意這里提到的是「製作」。但是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其本身應當是導演個人情感的表達,也就是說應當是「創作」的。在電影產業新興的過程中依託原有的文化資源,通過電影化的手法表現出來,實現電影產業化。但是在產業化已經日趨成熟的今天,電影面臨的最大的障礙又在於文化資源的枯竭。在現在優秀劇本資源匱乏同時文學也日趨沒落的情況下,文學這跟臍帶已經斷了,電影的文化支持只能自給自足了,但是劇本時編劇寫的,編劇不同於原文學家這個職業,編劇作為一種工作和劇文學的產業模式完全不同(當然所說的是嚴肅意義上的文學,不是編輯每天逼著交一萬字的那種文學),要通過編劇來討論人生意義和人的當世價值不大現實,電影所傳達的「觀」只能導演自己去實現,因此未來電影的另一趨勢是導演和編劇的混同。
電影視覺上的呈現和文化上的承載很難得到平衡。在網路和盜版鏈如此發達的今天如果是一個小電影很難吸引觀眾買票進電影院;但是如果是一個大的「製作」又很難滿足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人們對精神安慰的需求。史蒂芬·斯皮爾伯格也提到大片時代的終結,我個人理解他說的不是以後電影界不會拍大片了,而是因為電影製作產業成熟,他個人在視覺方面的努力很難有轟動性的效果,因此對於他個人來說他的大片時代已經終結了。簡單的說導演想表達什麼可以通過故事說清楚,如果故事都說不清楚的事情那也不需要3D和imax了。當然導演也在做平衡,比如李安的少年派,藉助電影產業和宏大的背景來將一個很樸素的故事。但是無論如何這種分裂的趨勢會在未來電影市場得以驗證。即超一流的導演也會拍中小成本的電影,一流的導演在拍努力用技術講故事,二流的導演在堆技術,而另一些不入流的導演依靠及其不容易的資金支持在拍電影,這一部分有很多是有想法的,有一些是資本家玩票而已,但是這一部分是最容易有黑馬殺出來的,因為這一部分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不過可能最爛的電影也在這部分裡面,你看了可能都不認為那是個電影。
睡午覺了,先不說了,想再聊的話可以Hi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