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讀巴里·施特勞斯《愷撒之死》
關於愷撒或者是屋大維這些神級人物的傳說,就算不懂歷史,也應該聽說過他們的名字。退一步講,就算沒聽過他們的名字,他們帶來的影響,也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年份中七月和八月兩個月,都是31天,這就與他們兩個相關。七月的英文July,就是以古羅馬獨裁者愷撒的名字命名的,因為他的全名叫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正好是Julius去掉後面表人的-us。而八月August,就是以屋大維[最終被尊為奧古斯都(Augustus)]來命名的。也正因為奧古斯都也是古羅馬的獨裁者,他認為自己出生的月份八月一定也是大月才可以,所以才將八月也改成了31天。
對於愷撒這位傳奇人物,他的故事因為歷史過於久遠,再加上當時並不會像現在這樣信息泛濫什麼事都可以巨細靡遺。愷撒這位傳奇的人物幾乎與神等同,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卻死在自己人的匕首之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他的被害?他死前死後的情形如何?我們只能通過考據當時留下來的一些碎片化的資料來猜想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本美國作家巴里·施特勞斯的《愷撒之死》屬於非虛構文學。作者結合了大量可靠的史實資料,去蕪存菁真實地還原當時的種種細節,盡可能地還原愷撒被刺殺這一震驚世界的歷史事件始末。在2000多年前那個時代,那些以-us結尾的各種人物活動起來,描繪了一副當時社會與環境下的群生像。
這本書將整個「愷撒之死」的過程以時間順序來講解,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講述刺殺愷撒的起因,重點講述當時社會環境的風雲變幻以及陰謀家的蠢蠢欲動。因為愷撒的獨裁統治,威脅到元老院以及共和制的理念,再加上他們與愷撒也存在著私仇。大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第二部分講述刺殺愷撒的詳細過程。作者從歷史資料中尋找細節,爭取做到事無巨細地還原當時的整個事件。從陰謀家們暗中謀劃刺殺行動,再到他們如何愷撒進入他們設好的圈套,如何下手,到愷撒死後葬禮的細節,都盡可能還原。每一幕都好像是電影鏡頭般冰冷,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宛如歷歷在目。第三部分講述愷撒被刺殺之後,屋大維帶領是他的軍團,經過20年的內戰,重新奪回政權。
在戰場上,愷撒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除了他有著很高的軍事天分以外,這也是兵將一同的結果。然而他可能忘記了集體的力量,歸功於自己,將自己神化,他變得傲慢膨脹,以至於被刺殺時雙拳難敵四手。他可以戰勝強大的敵人,卻沒想到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最終為自己的傲慢買單。就這樣,他並沒有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卻死在了自己人的匕首刺殺之下。不得不說,愷撒之死,死得不夠傳奇。
那些陰謀家們妄圖改變當前的政體,結束愷撒的獨裁,但實際上他們最終並沒有改變什麼。更多的人對刺殺愷撒感到的是憤怒,因為愷撒善待了他們,卻得到了他們的背叛。最終雖然愷撒已死,但是他的軍團還在,他的精神還在。最終,在屋大維的帶領下,經過20多年的內戰,最終陰謀家們還是被推翻倒台。所以說,歷史趨勢是一個無法逆轉的進程,就算歷史進程當中少了一個螺絲釘,但歷史的車輪只要滾動起來,就不會停止,會永遠滾滾向前。雖然時間可能會往後推遲數年,但最終歷史還是會走向應有的去處。
盡管刺殺行動最終沒能阻擋歷史趨勢,但是刺客們以賭上生命為代價,敢於向獨裁者抗爭的勇氣,在歷史趨勢當中,還是會留下濃墨一筆的,是值得我們去追溯的。
㈡ 有一部電影關於埃及艷後之類的,好像是凱撒的情婦,之後凱撒死了之後,她和一個將軍有染,而且為了獎勵將
《新埃及艷後》1999
導演: Franc Roddam
編劇: Anton Diether / Margaret George / Stephen Harrigan
主演: 蕾奧娜·維埃拉 / 提摩西·道爾頓 / 魯珀特·格雷夫斯 / 比利·贊恩
類型: 劇情 / 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99-05-23(美國) / 2000-01-09(德國)
片長: 177分鍾 / 50分鍾(三集版) / 155分鍾(DVD版)
又名: 埃及妖後
㈢ 關於愷撒大帝的一部電影
《埃及妖後》。
http://ke..com/view/1781551.htm
迅雷里下吧,或者BT。如果你下載不到的話我傳給你。
㈣ 《埃及艷後》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㈤ 有沒有關於古埃及法老和女王的片子
由於材料很多,我分多次傳給你.希望你能體諒
古埃及
◆埃及最後一位法老
埃及最後一位法老———埃及艷後
歷史上的很多人和事都是生活中的大片(題材),這大概與人的記憶特點和懷舊情結有關,過去的事情往往啟發我們,讓我們的思想更有意思,看看「歷史人物」這個欄目,或許能讓您的心情更好、閱讀更豐富…
埃及艷後———克里奧帕特拉七世,是埃及稱作法老的最後一人,之後呢? 這個埃及世界就並入到了阿拉伯世界,土地沒有改變,但是民族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古埃及這樣的一個民族了。那麼現在埃及這塊土地上的民族是有阿拉伯人、希臘人、羅馬人還有一些土著的埃及人,但是他們已經沒有了自己的語言,都講著阿拉伯語的這樣一個世界混雜的民族了。那麼克里奧帕特拉是最後一個能夠自己講埃及語的一位法老,這位法老有很多傳奇的故事。
那麼克里奧帕特拉七世這個女法老,她有這么多的傳奇故事,哪些是真的,哪些不是真的,這恐怕有很多人還都是心存疑慮的,但無論如何克里奧帕特拉這樣一個人物在歷史上,確實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克里奧帕特拉
這個人究竟是誰?
我們說了,她是最後的一位法老,我們知道,一提到法老,只有古代埃及有法老,但是克里奧帕特拉,她卻不是埃及人,她應該算是馬其頓人,因為什麼呢?她是托勒密王朝時期的一個法老,或者說是托勒密王朝時期的最後一位法老。那麼托勒密王朝是誰呢?是亞歷山大在死了之後,其部將三分天下,托勒密這個部將來到了埃及,佔領了埃及,埃及就成了他的國度,成了他的根據地,他統治了埃及,這就是埃及的托勒密時期。
在歷史的劃分上,有很多人不把這一段歷史劃在埃及的歷史里,人們都是根據曼涅托的這樣一個劃分,把埃及劃分為31個王朝,其中包括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那麼這中間有兩個中間期,第一中間期、第二中間期,還有新王國之後的一些晚王國時期,根本就沒有托勒密王朝時期。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認為,托勒密王朝畢竟是外族統治埃及,所以我們說,最後一位法老其實並不是埃及人,而是馬其頓人,或者叫希臘人也可以。
當時整個地中海的文明是這樣的。羅馬在義大利這個靴子形的半島上,一邊是希臘,一邊是埃及,這個世界實際上當時正是羅馬統治時期,盡管當時羅馬並沒有直接統治埃及,但是埃及當時正是受羅馬庇護的一個國家,也就是羅馬軍隊隨時可以打進去,它是抵擋不住的。在這種情形之下,托勒密王朝的法老盡管還在,但是他們朝不保夕。就在這個時候,托勒密王朝的第十二位法老托勒密十二世,由於他的無能和統治的殘暴,引起了亞歷山大市的民眾對他的反抗,民眾反抗之後,他又鎮壓不了,沒那麼大的力量,於是就跑了,跑到了羅馬。
托勒密十二世,這時有幾個孩子呢?克里奧帕特拉六世大女兒;二女兒叫貝任尼斯;他的三女兒是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就是埃及艷後;還有一個女兒,叫阿西諾,這是四女兒;同時他還有兩個兒子,比這四個女兒都小,一個是托勒密十三世,一個是托勒密十四世,所以加在一塊兒,托勒密十二世有六個孩子,前四個都是女兒。
就在他被暴亂的人趕跑了之後,跑到羅馬的時候,這個時候這邊不能沒有國王,不能沒有法老,他的二女兒貝任尼斯就登上王位。執政三年期間,她的姐姐克里奧帕特拉六世死去了,究竟是怎麼死的?不知道,這是一個千古之謎當中的一個小謎。那麼她統治了三年之後,她的父親托勒密十二世在羅馬人支持下,又卷土重來,返回到了埃及,於是把她的女兒又趕跑並處死。這樣托勒密十二世又恢復了王位,後來也在動亂中死去。死去後,就剩下第三個女兒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克里奧帕特拉七世的弟弟還小,托勒密第十三世當時好像只有9歲,那麼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實際上也就十幾歲,在這種情形之下,他們兩個人在羅馬人的庇護下共同登上王位,兩個人還結婚了,就是姐姐跟弟弟結婚了。
為什麼是這樣呢?據說是古埃及的傳統。這在托勒密王朝時期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她是為了遵從古埃及的傳統,但是關於古埃及我們看了很多材料,也看了很多銘文,很少能夠發現,在日常老百姓的生活里,有兄弟姐妹結婚的現象,只有在宮廷里才有這種現象,但也不是特別普遍。對這個問題我做了一下調查,到最後也沒有發現任何一個兄妹之間的這種結合,最後留下後代的。所以我感覺它可能是埃及的一種習慣,但是它的政治意味要遠遠大於別的意味,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結婚,而是為了大權不至於旁落。
但是兩個人結婚之後共同執政,真正的法老是克里奧帕特拉的弟弟托勒密第十三世來統治,但是當時他只有9歲,能統治嗎?統治不了,這個時候他們兩個人盡管結婚了,兩個人實際上早已成了政敵,都想要這個政權。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因為大一點,有統治的能力,而且這個人又非常聰明,她能講九種語言,其中包括埃及語,這是托勒密王朝所有法老里邊唯一一個能講埃及語的法老,所以說她很有才氣。
克里奧帕特拉的 情感生活
我們看克里奧帕特拉,或者說《埃及艷後》這個電影的時候,有很多傳奇的故事,其中包括愷撒,因為愷撒是一個非常有名的羅馬將領,來到埃及,為什麼來到埃及呢?因為龐培要專權,愷撒等代表的勢力不同意,於是他們內戰開始了,打起來之後,龐培就敗了,跑到埃及去了,想尋求埃及法老的庇護,但是這個時候埃及勢力也開始漸漸弱了起來,就是托勒密王朝時期。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法老,給他的待遇不是庇護,而是在法老的眼前,手下人把他殺掉了,等愷撒追到埃及,呈現上來的是龐培的頭顱。他們認為,因為你的政敵被我殺掉了,你應該高興才是,你的目的不也是抓到他嗎?但是龐培畢竟過去是愷撒的朋友,同時都是重要的將領,都做過執政官,所以他們既是政敵,又有友情,於是感覺到不是十分高興。
這個時候,克里奧帕特拉因為沒打過她弟弟,她不是打不過她弟弟,而是她弟弟有些勢力,她沒有打過,最後她跑到敘利亞去了。愷撒來了之後,要調停姐弟兩人的矛盾,於是就要召見他們到宮廷來。約定好第二天上午召見他們,解決怎麼共同執政的問題。就在頭一天晚上非常精彩的一幕發生了,這就是我們在電影里看到愷撒來到宮廷里,突然有人報,說有一個埃及重要官員要求見,送來一個禮物,這個禮物是非常貴重的禮物,說是女王克里奧帕特拉七世送的,不知道這個禮物究竟是什麼?就讓進來了,從密道進來之後,放下一個很重的地毯,打開一看,站起來一個非常漂亮的女人,就是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她用這種辦法趕在她弟弟之前見到了愷撒,於是愷撒就成了她重要的政治上的合作夥伴。
㈥ 凱撒大帝的資料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又譯蓋烏斯·朱利葉斯·凱撒、朱利亞斯·凱撒),即愷撒大帝,羅馬共和國(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區)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
愷撒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在8年的時間里征服了高盧全境(今法國一帶),還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公元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制定了《儒略歷》。
公元前44年,愷撒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享年58歲。愷撒死後,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維擊敗安東尼開創羅馬帝國並成為第一位帝國皇帝。
早年經歷
人物形象(畫像、雕塑、紀念徽章等)
人物形象(畫像、雕塑、紀念徽章等)(9張)
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另一說法為:公元前102年7月12日)愷撒出生於羅馬。其父擔任過財政官、大法官等職務,還曾出任過小亞細亞的總督。母親奧萊莉婭來自奧萊利·科塔家族。公元前119年外祖父盧西烏斯·奧萊利烏斯·科塔曾在擔任執政官。[1]
愷撒被送進了專門培養貴族子弟的學校。十幾歲就發表了《赫庫力斯的功勛》和悲劇《俄狄浦斯》。他酷愛古希臘文化,特別是希臘的古典文學。除文學外,愷撒還喜歡體育運動,他精通騎馬、劍術等,肌肉發達,體魄非常強健。
公元前87年,按照羅馬的習俗,愷撒開始穿成人的白長袍。[2]
公元前86年至公元前84年,馬略和秦納先後去世,愷撒被視為馬略的支持者。公元前84年,愷撒娶秦納之女科涅莉亞為妻。生女兒尤莉婭,並獲得元老院民眾派成員支持。
公元前82年,在內戰中取勝,蘇拉要求愷撒同科涅莉亞離婚,愷撒拒絕並離開羅馬,躲過了放逐和死亡的威脅。[2]
前往東方
愷撒全身塑像
愷撒全身塑像
公元前82年至公元前79年間,愷撒旅居東方,並在公元前81年隨馬爾庫斯·泰爾穆斯(Marcus Terentius Varro Lucullus)前往小亞細亞。接受使命前往比蒂利亞尋找船隻,並圓滿地完成任務。
公元前80年,愷撒隨軍前往米蒂萊,因表現英勇而獲得花冠。公元前79年至公元前78年,參加清剿奇里乞亞海盜的戰斗。[2]
公元前78年,蘇拉去世,愷撒回到了闊別數載的羅馬。以辯護人的身份在法庭等處為自己或擁護者辯護或者起訴。公元前78年在執政官萊皮德叛亂失敗後,要求赦免自己的擁護者;公元前77年起訴其政敵多拉貝拉貪污;公元前76年為希臘人辯護,與該尤斯·安東尼烏斯對抗。[1]
公元前76年,他再次踏上了前往東方的旅程。公元前75年,他在羅德島,拜師米隆之子、雄辯大師阿波洛尼奧斯的門下。在旅途中,他曾被奇里乞亞海盜劫持,後者要求以20塔蘭特作為贖金。愷撒嘲笑他們不知道自己捉到了什麼人,並要求海盜索取50塔蘭特。在等待贖金的38天里,他不得不同海盜們待在一起,他對他們開玩笑說獲釋後一定要將他們統統送上十字架。當他獲釋放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組織一支艦隊,捕獲了所有劫持他的海盜。也許是因為那些海盜對其不錯,愷撒為了減輕其痛苦,在把他們釘上十字架之前,割開了他們的喉嚨。[2-3]
政治生涯
愷撒頭像
愷撒頭像
公元前74年,返回羅馬,並繼承奧萊利烏斯·科塔的職位,成為祭司。公元前72年,獲軍事保民官。[1]
公元前70年,再次參與選舉,並當選公元前69年的財務官,任期一年,自動獲得元老院議員的資格。愷撒於公元前69年前往西班牙赴任,作為總督副手,主管行省的財政。
各城市巡迴審案期間,請求解除職務,離開西班牙。[2]
返回羅馬後,公元前66年愷撒被委任以「阿庇亞大道管理人」的頭銜,負責維護這條連接羅馬和布林迪西的通衢大道。後自薦就任次年的新市政官的職位並當選。主要負責城市的公共設施(特別是神廟)的建設和維護,管理市場和其他羅馬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的事務。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為取悅平民階層,愷撒為公眾提供了許多競技比賽,新改建許多公共建築,帶著榮耀結束了一年的市政官任期,但卻負債數百塔蘭特。[1]
公元前63年是西塞羅的執政官任期年,與平民階層決裂,結果任期中無所作為。相反,愷撒節節勝利。
此時,羅馬的祭司長皮烏斯(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Pius)去世,愷撒參加競選,並順利當選這一終身職位。稍後,又獲得另一職位—大法官。
同一年,愷撒與蘇拉的孫女龐培亞(Pompeia Sulla)成婚。愷撒與龐培亞離婚理由是「愷撒之妻不容懷疑」。[2]
公元前61年,大法官任期屆滿,愷撒得到遠西班牙行省總督職位。同時,龐培從東方返回羅馬。愷撒又一次陷入經濟困境,克拉蘇不得不為他償還貸款。
抵達伊比利亞,愷撒發動了對盧西坦人和加拉埃西人的進攻,這次行動帶來了豐厚的戰利品。恢復行省秩序後,匆匆地離開了行省返回羅馬,同時提出兩個要求:凱旋式和執政官職位。最終放棄了凱旋式,換取執政官候選人資格。[1]
公元前60年(一說公元前59年),愷撒被森圖利亞大會選舉為羅馬共和國的執政官。
愷撒遠征高盧和不列顛
愷撒遠征高盧和不列顛
此時,龐培爭取安置他的退伍老兵的土地,遭到失敗;克拉蘇(Marcus Licinius Crassus),也正在為獲得對抗帕提亞所需的軍隊控制權而犯愁;而執政官愷撒也正好需要龐培的聲望和克拉蘇的金錢。因此,愷撒成功使兩人言歸於好(龐培和克拉蘇在公元前70年那次共掌執政官之後結怨)。三人於公元前60年訂立盟約,目的是使「這個國家的任何一項措施都不得違反他們三人之一的意願」(蘇維托尼烏斯語)。歷史學家將這個聯盟稱為「前三頭同盟」。為了鞏固這一政治聯盟,50歲的龐培還娶了愷撒年僅14歲的獨女茱莉婭。
三人結盟後,勢力大增。畢布路斯作為執政官退出所有政治活動,直到任期結束。愷撒大權獨攬,「畢布路斯和愷撒執政之年」成了「尤利烏斯和愷撒執政之年」。
完成執政官任期後,愷撒被授予作為總督管理山北高盧(今法國南部)和伊利里亞(今巴爾干半島亞得里亞海沿岸地區)五年(公元前58年至公元前53年)的權力。剛到任,便發動了高盧戰爭(公元前58年至公元前49年)。
作戰9年時間里,愷撒奪取了整個高盧地區(約相當於今天的法國),並把以比利牛斯山、阿爾卑斯山、塞文山、萊茵河和羅納河為界,周長超過3000英里的地區(除了部分同盟者的城市),變成了一個行省(高盧行省),後者還被規定每年上繳大量錢財。愷撒成為第一個跨過萊茵河,到對岸(日耳曼尼亞)去進攻日耳曼人的羅馬人。[1]
愷撒遇刺
愷撒遇刺
高盧戰爭讓龐培感到不安。加上公元前53年,東征帕提亞的克拉蘇戰敗身亡,三頭政治不穩,元老院拉攏龐培。公元前49年,元老院向愷撒發出命令撤回羅馬,愷撒回信希望延長高盧總督任期,元老院拒絕並發出最終勸告,表示如果不立刻回羅馬,將宣布愷撒為國敵。
愷撒帶軍團到國境線盧比孔河(Rubicon),並渡過盧比孔河。愷撒的舉動震動龐培以及元老院共和派議員,帶著家當逃離義大利半島。愷撒不流血進入羅馬城,要求剩餘的元老院議員選舉他為獨裁官。
接著,征討西班牙、希臘,在公元前48年的法爾薩拉斯(Pharsalus)會戰中徹底擊敗龐培追擊到埃及。埃及人刺殺龐培後,將龐培人頭獻給愷撒。愷撒宣布埃及王位由托勒密十三世與他的姐姐克利奧佩脫拉(Cleopatra,即埃及艷後)共享。此舉惹惱埃及人,爆發亞歷山大戰役。愷撒帶領第六軍團加上援軍,徹底擊敗埃及軍,托勒密十三世陣亡,克利奧佩脫拉登上埃及王位。會戰期間,愷撒士兵所發射的火箭命中亞歷山大城大圖書館,60多萬本書毀於一旦。戰役結束後,愷撒與克利奧佩脫拉進行為期兩月的尼羅河之旅,接著征討破壞與羅馬之間協約的潘特斯王國。
公元前46年,愷撒回羅馬後召集軍隊,攻打逃至北非與努米底亞王猶巴結成同盟的龐培余黨,於塔爾索斯會戰中獲完全勝利。之後,愷撒回到羅馬,進行長達十天的凱旋式。[2]
回到羅馬的愷撒推動各項改革,包括給予北義大利和西西里島人民羅馬公民權、請專家製作儒略歷、建立和平廣場等。在公元前45年,龐培兩個兒子逃到西班牙發動叛亂,愷撒再次遠征西班牙,於孟達會戰中擊敗叛軍,龐培長子勞斯陣亡,次子流亡西西里。愷撒回國之後,於公元前44年宣布成為終生獨裁官。[1]
凱撒之死
電影《愷撒大帝》截圖
電影《愷撒大帝》截圖(11張)
公元前44年,為拯救卡萊會戰中被俘虜的9000名羅馬士兵,愷撒宣布將遠征帕提亞。但是,當時的占卜師說「只有王者才能征服帕提亞」,此舉更加深共和派議員的不安,認為愷撒終將稱王。二月,在一項典禮上,執政官安東尼將花環獻給愷撒,並稱呼愷撒為王。雖然愷撒拒絕,反愷撒一派更為恐懼,於是策劃謀殺愷撒。
參加反對愷撒的陰謀的大約有60多人,為首的是該尤斯·卡西烏斯、馬可斯·布魯圖斯、德基摩斯·布魯圖斯。他們稱自己為解放者(Liberators),這些人在刺殺愷撒前曾和卡西烏斯會面,卡西烏斯告訴他們說如果東窗事發他們就必須要自殺。在公元前44年3月15日,一群元老叫愷撒到元老院去讀一份陳情書,陳情書是元老寫來要求愷撒把權力交回議會。可是這陳情書是假的。當馬克·安東尼從一個叫做卡斯卡的解放者那裡聽到消息,他趕緊到元老院的階梯上要阻擋愷撒。可是這些參與預謀的元老在龐貝興建的劇院前先找到了愷撒,把他領到了劇院的東門廊。
愷撒在讀這假的陳情書的時候,卡斯卡把愷撒的外套給脫開然後用刀刺向他脖子。愷撒警覺到卡斯卡,轉過身抓住卡斯卡的手,用拉丁語說:「惡人卡斯卡,你在作什麼?」被嚇到的卡斯卡轉向其他元老,用希臘話說:「兄弟們,幫我!」。一下子包含布魯圖斯的所有人都開始刺向愷撒。愷撒想要脫逃,可是因為血流太多眼睛看不見所以摔倒,最後這些人在他倒在地上的時候把他殺害了。根據史學家尤特羅匹斯(Eutropius)的說法,當時有60多人參與這謀殺。
陰謀者本想把他的屍體投入台伯河,但是懾於執政官馬克·安東尼和騎兵長官雷必達而沒有這么做。
愷撒的遺囑是按照其岳父的要求,在馬克·安東尼的家中啟封宣讀的。這份遺囑是在前一年的9月13日立下的,並一直保存在維斯塔貞女祭司長手裡。在這份遺囑中,愷撒指定自己姐姐的三個孫子為自己的繼承人:給屋大維四分之三的財產,其餘四分之一由魯基烏斯·皮那留斯和克文圖斯·佩蒂尤斯分享;為自己可能出世的孩子指定了監護人,其中幾個竟是參與陰謀的兇手;還指定屋大維為自己的家庭成員,將自己的名字傳給他,並規定德基摩斯·布魯圖斯為第二順序繼承人;此外,他還把台伯河的花園留給人民公用,並贈予每個公民300塞斯特爾提烏斯。
陰謀刺殺他的人中間,幾乎沒有誰在他死後活過3年的。所有人都被判有罪,並以不同方式死於非命:一部分人死於海難,一部分人死於屋大維和其他愷撒部將隨後發動的戰爭,有些用刺殺愷撒的同一把匕首自殺。
愷撒死時58歲,死後被按照法令列入眾神行列,被尊為「神聖的尤利烏斯」。[1]
凱撒的死有另一種說法。
他拒絕了王位,作出一些不太讓元老滿意的舉動都是故意的,而且他身患重病,他只有唯一一個兒子奧古斯都,雖不是親生的。所以他既不想讓自己在史料上留下重病死的一筆,想留下光輝形象,又想讓奧古斯都進行磨難後,將那些元老殺死,自己在百姓面前正當地當上「王」。他才會出此下策。
http://ke..com/view/987855.htm?fromtitle=%E5%87%AF%E6%92%92%E5%A4%A7%E5%B8%9D&fr=aladdin
㈦ 凱撒怎麼死的
凱撒在公元前44年被貴族共和派的殘余分子刺殺,結束了他忙碌的一生
資料:
凱撒
凱撒的全名為-葛約斯˙尤利烏斯˙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西元前102~前44年),是活躍於古羅馬政治的政治家、軍事家)。
尤利烏斯家族,原是土生土長於羅馬的古老貴族;不過家道隨時間中落,凱撒出生時,自稱姓尤利烏斯者,僅剩凱撒一家人。
西元前75年,凱撒仿效當時羅馬貴族子弟,為研習修辭學、辯術而前往羅德島。
第一次三頭政治
不久之後,凱撒開始進入政治的世界。不過這時羅馬仍處於共和的時代,政治掌握在老一輩組成的元老院手中,並不是年輕又沒錢的凱撒能發揮的地方。西元前60年,凱撒受克拉蘇(Marcus Licinius Crassus,西元前114~前53年)、龐培(Pompey,西元前106~前48年)之邀,結成政治同盟,確立後稱「前三頭政治同盟體系」的體制。但先前克拉蘇與龐培二人早已秘密結盟,是這時才邀請凱撒加入。西元前56年,他們再次聚會,約定克拉蘇在敘利亞地區、龐培在西班牙、凱撒在高盧,各自發展勢力。
凱撒按照約定計劃,從西元前58年起,以近八年的時間遠征高盧(現今北義大利、法國、比利時等地的區域)。凱撒首先擊敗居住在現今瑞士一帶的高盧人,然後與他們結盟,共同對抗更北與勢力更強的高盧人。西元前52年,高盧境內的薩爾特人發生叛亂,凱撒花費2年的時間鎮壓,高盧從此完全納入羅馬的勢力版圖。西元前51年出版的《高盧戰記》,是凱撒征服高盧的過程紀錄,1~7卷是凱撒在戎馬倥傯中執筆,僅第八卷由部下撰寫。
克拉蘇死後,三人同盟中僅剩下龐培與凱撒。由於在高盧戰爭中擄獲的戰利品與課征的稅金,使凱撒能歸還以往的借款並成為大富翁,同時也贏得羅馬民眾的愛戴。身為盟友的龐培,忌妒凱撒的成就,企圖聯合元老院將凱撒從羅馬放逐。西元49年1月,凱撒在北義大利波隆納以東、臨亞德里亞海的拉芬納(Ravenna)獲悉此事,隨即率領手邊的軍隊抵達盧比孔(Rubicon)河畔。盧比孔河是凱撒擁有軍事指揮的高盧與義大利本土間的境河。凱撒如果率領軍對渡過這條河,就違反羅馬的法律。不過凱撒的心意已決,高喊「骰子已經擲出了」(The die is cast),便率軍渡過盧比孔河攻入羅馬。龐培匆忙渡過亞德里亞海,逃往希臘所在的巴爾干半島。凱撒平定羅馬之後,在與龐培決戰之前,為杜絕後患,首先出兵歸屬龐培勢力范圍的西班牙。
凱撒與埃及艷後
當時的埃及,由年僅13歲的國王托勒密13世,以及20歲的姊姊克麗奧佩特拉7世(CleopatraⅦ,西元前69~30年)共同統治,姊弟兩人因不睦而相互爭斗。才色兼備的克麗奧佩特拉7世向凱撒求助,凱撒被他的魅力所迷,便協助她對抗敵對的亞歷山卓市民。不過凱撒當時僅率領少數士兵,兵力薄弱,反遭囚禁在王宮中。不久後,來自小亞細亞(土耳奇)的援軍抵達,凱撒與克麗奧佩特拉7世終於擊敗托勒密王的軍隊;托勒密王在脫逃途中,因落海,溺死。西元前47年3月左右,凱撒在小亞細亞的捷拉(Zela)擊敗米斯里戴帝斯王(Mithridates)的兒子法納西茲(Pharnaces),將『我來,我見,我征服(Veni, vidi, vici)』的捷報送回羅馬。西元前46年4月,凱撒在突尼西亞的塔普蘇斯(Thapsus)戰役中大破龐培餘黨;西元前45年3月,並在西班牙的蒙達(Munda)徹底摧毀龐培派的殘餘勢力。
凱撒的死
西元前44年,凱撒成為終身的獨裁官,卻也在同年遭到暗殺,結束了她56年的一生。在刺殺凱撒之前,計畫暗殺的這群人曾努力游說凱撒的好友布魯斯特(Marcus Junius Brutus,西元前85~前42年)加入,因為布魯斯特為人剛正不阿,可以贏得羅馬市民的尊敬與信賴。布魯斯特曾是龐培的部署,交戰時曾被凱撒俘虜,但是凱撒不僅寬大地赦免了他,同時還提拔他,布魯斯特因為感恩而不願背叛凱撒。籌劃暗殺的刺客團,寫了封內容寫有『布魯斯特,你還在睡嗎?』的信給布魯斯特。這封信,改變了布魯斯特的想法。布魯斯特同意加入暗殺行動,暗殺團的人數則超過60人。凱撒計畫討伐於西元前53年擊敗克拉蘇的波斯,元老院在他出發前三天的西元前44年3月15日,邀請凱撒前往元老院,由其中一人攔住來到元老院的凱撒,佯裝是為犯了罪而被放逐海外的兄長求取赦免;在遭凱撒斷然地拒絕後,這名男子即拉住凱撒的衣服,這是暗殺團事先約定的暗號,隨後立刻湧出約40名男子,持短劍攻擊凱撒。僅以手中持有一片記事版反擊的凱撒,在攻擊的人群中,發現自己所欣賞的布魯斯特後,痛苦地說到:『你也有份嗎?布魯斯特!』接著就用衣服遮住自己,不在抵抗。身上聯重23刀之後,凱撒倒卧在地上,不久之後就氣絕身亡。據說當時在凱撒身旁,聳立著昔日曾是盟友的龐培雕像。
政治建設
公布一定的稅則,禁止稅吏的勒索;資遣破產失業的人民,前往人煙稀少的地區墾殖;讓 高盧、西班牙等地的城市居民享有羅馬公民權;指派高盧人及其他義大利人入元老院,促進各地的羅馬化;興建各種工程,增加人民就業的機會;廢除原有的舊歷,改用埃及傳來的陽歷(即著名的」儒略歷〃 The Julian Calendar,自 B.C.45.1.1實施,後經 A.D.1582羅馬教宗喬治十三( Gregory XIII)一次修正,至今尚通行於世界) 凱撒推行的各種改革,雖博得一般人民的愛戴,但專制獨裁的作風也引起有些人的厭惡。
古羅馬政治體制
「獨裁」制度最初是古羅馬民主政治體制下的一種應付非常時局的臨時性措施。「獨裁者」在職期間雖然大權在握,但他是由「長老會」按照法定程式遴選而不是自封的,他的權力源自「長老會」的合法授權。因此,古羅馬的獨裁製度並不是對民主政治的一個否定,而是民主政治在非常時局下的一種權變。而且獨裁者的獨裁統治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在獨裁製度盛行的近百年時間里,羅馬共有八十八位獨裁者,其任期均未超出六個月。到蘇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和凱撒當政時期,古羅馬獨裁政治的性質開始發生變異,其任期也逐漸由六個月延長至一年、三年、十年,乃至終身制。不過,當時的政論家們普遍認為,蘇拉和凱撒在位時的羅馬政治是「專制」、「淫政」,而不再是原始意義上的「獨裁政治」了。
凱撒大帝生平
古羅馬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作家,共和國末期的獨裁者。出身於羅馬著名的尤利烏斯家族,父親曾任行政長官。少年時期學習過修辭學和演說術,受過良好的教育,從政初期曾是民主派領袖,反對貴族派。歷任財務官、監察官、祭司長和大法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結成三頭同盟,共同統治羅馬共和國,史稱「前三頭」。公元前58年取得高盧總督職位,幾年內征服了高盧全境。他不僅有大量財富,更重要的是他訓
練了一支忠於自己的強大軍隊。公元前49年,凱撤打敗了龐培,奪取了政權(克拉蘇已在一次對外作戰中死去)。以後幾年間,他獲得無限期的獨裁權力,集執政官、獨裁官等大權於一身,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軍事獨裁者。共和國名存實亡,元老院權力日漸削減。凱撒實行的一些措施,如將行省土地分給8萬老兵,減輕負債者的債務,懲治貪污勒索官吏等,觸動了元老們的利益,引起元老貴族的不滿。公元前44年3月15日,在元老院議事廳,被以布魯圖和喀西約為首的反對派刺死。凱撒留下兩部有歷史價值的著作,即《高盧戰記》、《內戰札記》。
該猶斯·猶理烏斯·凱撒出生於公元前102年, 正是羅馬共和國發生嚴重政治危機的時代。這時,羅馬的經濟基礎已經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它已經變成西方古典時代奴隸制度最發達的國家,原來的小農業已完全被大規模使用奴隸勞動的大庄園取代,直接的軍事掠奪和以貢賦等方式向被征服地區進行的壓榨,使地中海沿岸各地的財富大量湧入義大利,加速了羅馬的社會分化。
經濟上的巨大變化,自然要影響到羅馬的政治生活,被征服土地在日益擴大、由僱傭軍組成的常備軍在不斷擴充,奴隸人口在急劇增加,由失業小農民和釋放奴隸構成的遊民階層也在大量湧向首都,這就需要大大加強國家機器才能應付,但這時的羅馬國家體制卻基本上還是當年台伯河上那個小公社的那套城邦制度。它那年年重選的文官政府、它那已變得臃腫不靈的公民大會和它那由少數世代掌權的豪門貴族壟斷的元老院,根本無法適應這個局面。從公元前二世紀三十年代起,就不斷有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提出種種民主改革的方案,但都因為觸犯豪門貴族的利益,因而受到盤踞在元老院的一小撮所謂貴族共和派的反對,遭到失敗。此後,主張民主改革的人前仆後繼、奮斗不息,民主運動從合法的要求改良逐漸發展到採取陰謀暴動甚至內戰的方式。公元前82年,豪門貴族的保護者蘇拉用血腥的大屠殺鎮壓了反對派,民主運動才一時沉寂下去。但大屠殺並不能消除引起要求改革的根源,蘇拉不久死去後,民主運動馬上就卷土重來。這時,羅馬貴族共和政府的顢頇無能、社會秩序的動盪不安,軍人的專橫跋扈,已經大大削弱了國家的力量,到公元前一世紀的七十年代,局勢終於發展到極為可慮的地步。東方強鄰的進攻和西方行省的割據都還在其次,嚴重的是地中海上的海盜橫行和斯巴達克斯所領導的奴隸起義。海盜橫行不但使沿海地帶民不聊生,連羅馬也因海外的糧食運不來而有斷炊之虞;奴隸起義使義大利遭到漢尼拔戰爭以來最沉重的一次兵災,而且從根子上震撼了羅馬的奴隸制度,打擊了奴隸制經濟。奴隸起義迫使奴隸主對剝削奴隸和經營田產的方式作出某些改變,也迫使奴隸主改變控制奴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迫使他們不得不變換已不能保障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共和政體。正象革命導師恩格斯指出的那樣:「……當某一個國家內部的國家政權同它的經濟發展處於對立地位的時候——直到現在,幾乎一切政治權力在一定的發展階段上都是這樣,——斗爭每次總是以政治權力被推翻而告終。」凱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登上政治舞台的。
凱撒出身於羅馬的一個古老但已中落的貴族家族,由於他和老一輩的民主派領袖馬略和欽奈有親誼,青年時代就受到貴族共和派的排擠,迫使他只能自始就站在民主派一邊,逐漸成為反對派的領袖,一面也按部就班地從財務官、工務官升到司法官。但在這時候,他除了在街頭的遊民階層中擁有巨大的號召力以外,沒有別的政治資本,為此他設法跟當時在軍隊中有極大勢力的克耐猶斯·龐培和代表富豪們即所謂騎士階層的羅馬首富馬古斯·克拉蘇斯結成「三人同盟」。當然,這三個人代表的是三個不同利益的集團,只是因為同樣受到把持元老院的貴族共和派的排擠,才湊合到一起去的。凱撒在這兩個人的共同支持下,當選上公元前59年的執政官,但由於元老院的掣肘,並沒有什麼大的建樹。
這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政局動盪,羅馬統治集團中無論那一派的領袖人物,都從實際經驗中體會到,要掌握政權,必須先有一支武裝力量,只有利用武力,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因此,凱撒在執政官任期屆滿之後,竭力設法爭取到高盧行省去擔任行省長官,目的是趁在高盧的機會訓練起一支自己的軍隊,作為政治上的後盾;同時,在高盧大事開拓疆土,擄掠奴隸,還可以為自己在羅馬的奴隸主階級中取得聲譽,又可以乘機積聚起一大筆財富來作為今後政治活動的資本。
凱撒在公元前58年前往高盧,到公元前49年初方回義大利。他在高盧的九年中,據普魯塔克說,曾經屠殺了一百萬人,俘虜了一百萬人。他本人和他部下的將吏都發了大財,使他能在羅馬廣施賄賂,甚至一直賄賂到要人們的寵奴身上。他還在平民中舉辦各種演出,發放大宗金錢,並在義大利許多城鎮興建大量工程,既討好了包主的人,也討好了因此獲得工作機會的平民。這樣一來,他在義大利公民中的聲望,漸漸超出「三人同盟」中的其它兩人,特別是他借高盧作為練兵場所,訓練起一支當時共和國最能征慣戰的部隊,而且是一支只知有凱撒、不知有國家的部隊。
凱撒的成功刺激了克拉蘇斯,他在公元前63年趕到東方去發動對安息的戰爭,希望在那邊取得跟凱撒同樣的成功,不料全軍覆沒,死在那邊。這就使得原來鼎足相峙的「三人同盟」,只剩下凱撒和龐培兩雄並立,彼此日益猜忌,加上元老院中一些人的從中挑撥拉攏,龐培終於和凱撒破裂,正式站到元老院一邊去,成為貴族共和派藉以對抗凱撒的首領。公元前49年凱撒帶著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義大利,龐培措手不及,帶著全部政府人員和元老院倉皇逃出羅馬,渡海進入希臘,聽恁義大利落人凱撒手中。次年冬天,凱撒也趕到希臘,在法薩勒斯一戰擊敗龐培主力。龐培逃往埃及,被埃及人就地殺死。凱撒在肅清了其他各地龐培余黨後,重新統一全國。
凱撒一個行省一個行省地肅清龐培余黨的過程,也就是掃除羅馬貴族共和體制的殘余影響,建立新的統治機器的過程。因而,被凱撒重新統一了的這個羅馬國家,已不再是過去的那個軟弱無力、遇事拖拖沓沓的舊的羅馬共和國,它已經是一個全新的中央集權的軍事獨裁國家,已經能夠象身之使臂、臂之使指那樣地統一指揮全國了,這對地中海沿岸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肯定是有利的。
凱撒從統一羅馬國家到死去,還不到四年,但就在這樣短的時。期內,他仍能完成了許多值得稱道的工作,最堪注意的有兩個方面:首先,他象摧枯拉朽地破壞了舊的貴族共和體制,把軍政大權集中於一身,基本上完成了向君主獨裁製的過渡,把過去幾百年發展中隨時遇到問題、隨時修修補補、牽強湊合起來的那些重床疊架、支離破碎的舊制度,作了一番整齊劃一的工作。他把執政官、統查官、保民官、大祭司長等重要職務兼於一身,他把元老院降為咨詢機構、他把公民大會當作可有可無的裝飾品,都是為他後來的繼承人把羅馬變成披了共和制外衣的帝國開創了道路。次之,他企圖逐步廢除舊羅馬作為一個城邦霸國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特權,把義大利各城鎮的地位提高到和羅馬相等,把各行省的地位提高到和義大利相等,並且把公民權陸續給予羅馬的各個行省——當然只給奴隸主階級——使這個大帝國的統治集團基礎更加擴大鞏固。但這項工作僅只完成了一部分。過去他在高盧時就已經把公民權給了山內高盧人,後來還讓他們的部分首領進入元老院,引起了那些把公民權視為禁臠,不願別人分享的舊公民的不滿,他們譏刺他:
「凱撒在凱旋式里牽著高盧人走,
卻牽他們進了元老院;
高盧人脫下了長褲子,
反穿上了(元老們的)闊邊長袍子。」
公元前44年,他制定適用於義大利各市鎮的自治法,給它們跟羅馬同樣的地位;他恢復了義大利一向免除的關稅;他還計劃廢除由商人承包徵收行省稅賦的辦法,改由國家直接派人收取,取銷行省人民最痛恨的一項秕政。難怪當時沸沸揚揚地傳說他想把首都遷到亞歷山大里亞去,把羅馬改造成一個東方式的君主國家,主要就是因為他降低了羅馬城在國家中地位的緣故。
凱撒在公元前44年被貴族共和派的殘余分子刺殺,結束了他忙碌的一生,他的嗣子、他姊姊的孫子該猶斯·猶理烏斯·凱撒·屋大維安弩斯,那奧古斯都,在凱撒奠立的基礎上,徹底完成了把奴隸制的羅馬共和國改建成帝國的任務。
歷來評論凱撒的人很多,大部分人都把他吹捧成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偉大的政治家,天才的統帥,作家、演說家等等,彷彿他是一個恁空建立了這個大帝國的人。其實,凱撒的一生斗爭,只不過是奴隸主階級中一個統治集團跟另一個統治集團為了該不該改變統治方式而作的斗爭,雖然在一段時間內改善了這個奴隸制國家的處境,使奴隸制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可是受惠的仍然只是奴隸主階級,根本沒影響到當時廣大奴隸階級的命運。其次,他一生的成功,主要應該歸之於他的恰巧處在羅馬共和國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個歷史時代,一時風雲際會,機緣湊合,讓他不自覺地完成了歷史要他完成的事業,這里,他的個人品質象堅毅、機智大膽、圓滑等等,在其中只起了極其有限的作用,因而過分吹捧凱撒是不恰當的。正象革命導師恩格斯說的那樣:「恰巧拿破崙這個科西嘉島人做了被戰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這是個偶然現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崙這個人,那麼他的角色是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的。這點可以由下面的事實來證明,即每當需要有這樣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如凱撒、奧古斯都、克倫威爾等等。」
相反,也有一些人竭力詬責凱撒,說他鎮壓了民主運動,把他的取銷行會組織、恢復義大利關稅。減少發給貧民口糧分額等等,說成是背叛平民。這些責難往往是出於對羅馬當時的所謂「平民」、「民主運動」等等名詞作了過分現代化解釋的結果。要對共和末年聚居在羅馬的所謂平民、他們的構成、他們的政治作用和經濟地位等等作一番分析,是一件比較復雜的工作,而且也不是這里該做的工作,但至少可以肯定說,他們絕不是十八、九世紀的那種工業無產階級。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第二版的序言中引用過的西斯蒙第的名言——「羅馬的無產階級依靠社會過活,現代社會則依靠無產階級過活」——這就是關於他們的最中肯的結論。在公元前一兩世紀中,他們在政治上從來沒產生過一位自己的代表,也從來沒提出過自己的一套政治綱領,他們一直是形形色色政治活動家手中播弄的工具。正跟我們不能把他們當做現代無產階級一樣,我們也絕不可以把凱撒看做是路易·拿破崙甚或梯也爾一流人物。凱撒在這里,只是不多不少地做了當時其他活動家做過的事情,可以責備他的至多是他起初利用了他們、後來又離開了他們而已。而離開他們、甚或損害到他們,則是.當時不問那個民主派活動家一旦當權之後,勢必難免的事情。特別是凱撒,只要從前面簡單地舉出來的他所致力的工作來看,就可以知道這是他這些工作的必然結果。首都的遊民階層久已成為國家的沉重負擔,要減輕對行省的搜括、減少羅馬這個城市的特權,就不得不採取一些對這些遊民不利的措施,象發放給公民的免費口糧,被凱撒從三十二萬份一下子降到十五萬份,把這一過去一向認為是公民應享的特權嚴加限制,變成真正的社會救濟,就是一個例子。而且建立了強有力的個人統治之後,公民大會連作為橡皮圖章的作用都失去了,遊民階層在政治上的地位也就宣告結束,用不著再竭盡國庫所有去討好他們,這正是合乎邏輯的發展,也是從共和國向帝國過渡的必然結果。凱撒一生的所作所為可議的地方雖然很多,恰恰不在這一方面
㈧ 一個女人,最後在古羅馬斗獸場殺死了凱撒,他姐姐是凱撒的妾。是什麼電影來著
電影叫斯巴達克斯。
《斯巴達克斯》是邁克爾·赫斯特、里克·雅各布森、T·J·斯科特等執導的古羅馬歷史劇、由連姆·麥肯泰爾、馬努·貝內特、丹尼爾·弗雷里格爾[1]等主演。
第一季:斯巴達克斯本來是一名服役於羅馬軍隊的色雷斯戰士,因為統帥不救陷入攻擊的自己的家而反叛,但還是被逮捕並送入了競技場,他奮勇拼殺,只希望自己的主人能救下自己被賣為奴隸的未婚妻,然而這後面的一切卻都是一個陰謀,最後他終於在自己的朋友兼對手克雷斯的幫助下展開了對巴蒂斯塔的報復。
第二季:雖然斯巴達克斯成功殺掉了自己的主人巴蒂塔斯,但讓自己變為階下囚的羅馬將軍葛雷波還依然倖存,而且克雷斯心愛的人也不知下落,斯巴達克斯能否完成復仇,克雷斯能否救出心愛的妮維雅?
第三季:斯巴達克斯在克雷斯,甘尼克斯等一幹人的幫助下,奴隸隊伍越來越龐大,然而他也迎來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克拉蘇,斯巴達克斯能否帶領自己的奴隸隊伍打敗克拉蘇,完成自己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