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個被賣進大山裡的洋人
關於拐賣的消息,好像一直都層出不窮,直到近幾年網路和各種刑偵手段發達了才好一點。
比如那個「女大學生被拐賣給老頭,關豬圈17年」的新聞,就看得人心痛。
一個花季少女,原本應當燦爛美好的人生,就這樣被毀了。
這簡直就是「現實版的《盲山》」。
早在2007年,李楊導演的《盲山》,講得就是女大學生被拐賣的故事。
而倪萍主持的那檔《等著你》,在上面我們也能看到各種因為拐賣而產生的人間悲劇。
婦女,小孩,好像受害者一直是這樣的「弱勢群體」。
那你有沒有聽過 拐賣洋人 的故事?
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就講述了一個 美國大兵 被拐賣到彝族的故事——
《天菩薩》
這部上映於1987年的電影,出自香港導演嚴浩之手。
嚴浩,香港新浪潮中的一員大將。
1978年,嚴浩用一部《茄哩啡》掀起了香港新浪潮的序幕,之後他又接連創作了《夜車》《似水流年》《滾滾紅塵》《棋王》《天國逆子》《太陽有耳》《我愛廚房》等電影,部部精品。
作為嚴浩的第五部作品,《天菩薩》的處境非常尷尬。
盡管啟用了強大的製作班底——攝影呂樂、音樂趙季平、美術指導張叔平,這些人都是華語電影中的翹楚,但成品在觀眾中的存在感極低,就連豆瓣也僅有100多人標注看過。
但其實當我們透過粗糙黝黑的影像,去觀看這部電影時,就會發現這是一部充滿了原始神秘色彩和少數民族景觀的電影。
影片一開場,就為我們展現了彝人生活環境和思想觀念的傳統。
彝人看見了美國大兵的飛機後,大喊:「天神的裙子掉下來啦!」
不過,這群彝人中也有「見過世面」的,認出這不是天神,是「飛機洋人」。
剛以為,到這里就正常了。
結果這唯一一個「明白人」又開始用自己的一套理論頭頭是道地說了起來。
「洋人的祖先是羊,所以他們的眼睛是黃色的。我們本來是一個家族,住在一個山頂,後來為了爭草和水,才達成了冤家,洋人就搬到了緬甸去。」
這里要提一下,影片的背景被設置在二戰時期,但是影片並沒有講述過多關於戰爭的信息,而是將其推到了後景。
被放置在前景中的是涼山彝族在1956年民主改革之前所實施的奴隸制度。
在涼山彝族的奴隸 社會 中,奴隸主和奴隸以及其他勞動者之間的階級關系,是通過森嚴、復雜的等級關系表現出來的。
整個 社會 成員劃分為「諾合」、「曲諾」、「阿加」、「呷西」4個基本等級。「諾合」即黑彝,這是貴族,基本上都是奴隸主。
這種宏大的 社會 背景,一直是嚴浩的作品特色。
他以小人物面對 社會 惡劣環境而無力逃脫悲劇命運為核心主題,在銀幕上構築成了一道異常飽滿和深刻的特殊景觀。
比如敘事時空從六十年代的大陸跨越到九十年代的香港,講述王一生愛棋成痴的電影《棋王》。
《天菩薩》中的小人物,則是一位美國大兵皮特。
一開始,他只是到彝族調查開頭那個墜機飛行員的情況,負責把他的屍體運回美國。
在調查的時候,我們見證一場類似「洋人朝拜皇帝」的好笑又荒誕的戲。
黑彝統領無比自大,還滿口順口溜,簡直可以當個rapper。
皮特對黑彝統領說,希望他們協助美方調查,儼然一副官方姿態。
結果翻譯翻過去的就是:「他說他知道的還沒有您的鬍子多,您知道的比他的頭發還多。」
嘖嘖嘖,翻譯老江湖了。
這么一說,統領一下子就happy了。
考慮到「他們經過了六天六夜的跋山涉水來朝拜我」,特意下令用大禮招待他們——
果索。 (一種待客禮儀)
當著貴客的面宰殺五隻牲口,這是彝族最高規格的待客之禮。
道理是這樣了,但是皮特看著牲口被殺還是頭皮一陣發麻,還不能不吃,不吃的話統領就要生氣。
罪是受了,但皮特也發現了一條「生財之道」——
這里多的是銀子和鴉片,當地人輕易就會用這些東西換一些在我們眼裡毫無價值的東西,比如幾根針啦,比如一團縫衣服的線啦。
皮特見狀,立馬靈機一動,摘下自己軍裝上的破扣子,就跟身旁的彝族妹子換了一枚製作精美的銀戒指。
這性價比太高了,倒買倒賣起來簡直就是暴利。
皮特反思了自己的現狀,當兵根本賺不了幾個錢,退休太年輕,轉行又太早,想發財致富娶媳婦只能走走歪路了。
眼看著皮特就要和自己的好伙計走上這條剝削之路了,算盤都已經打好了。
結果,二十分鍾後,這位「精明」的美國大兵就被裝進麻袋裡成了奴隸。
哈哈哈哈哈,嚴浩就是這樣,套用一個「傳奇故事」的外殼,講述那些最樸素最深刻的人性人心。
情節的奇,人物身份的奇,在《天菩薩》中都湊齊了。
沒能發財的皮特悲慘地被人以三坨銀子的價格賣了出去。
不過呢,以後他就不叫皮特了,成了一個娃子(彝族對奴隸的稱呼),還是個洋娃子,叫拉鐵。
拉鐵在彝族這一待,就是整整十年。
在這十年裡,他從一個軍人,變成了「一條會說話的牛,沒有家的狗。」。
他要背柴,要犁地,只能光著屁股光著腳在村裡亂跑。
一個老奶奶看到他這樣,主動把自己二十年前死去丈夫留下的衣物拿給了拉鐵,告訴他:「窮人有條褲子,勝過光屁股的天神。」
因為在一次械鬥中打傷對方的頭領,拉鐵受到了主人的獎勵,地位瞬間上升了,備受彝族人尊重。
他甚至還有了喜歡的人——
另一個「娃子」,牛牛。
牛牛的出現,讓他徹底不想跑了。
拉鐵甚至把自己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了牛牛——當「飛機洋人」時衣服上的章。
他喜歡用白蘿卜做杯子,用野果子「沖咖啡」,牛牛就不顧尖刺,為他摘那些果子。
拉鐵被剃了「天菩薩」(一種彝族特有的發型),也披上了用生羊皮織成的披肩「察爾瓦」,宛如一個地道的彝族人。
看《天菩薩》有一種奇異的撕裂感:山外面炮火連天,山裡面還是還是賽德克巴萊式的搶地盤和搶奴隸。
尤其是看著美麗嬌弱的牛牛被像牲口一樣被人從麻袋裡拉出來的時候,很難想像這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發生的事情。
後來,拉鐵的這段「偷情」被主人發現了,他被打了一頓,又被轉賣給了當地最窮的老闆。
他和牛牛還沒有開始的愛情自然而然地也就黃了。
他不再有體面的衣服穿,大冬天的一雙鞋也沒有,腳凍裂了,就用借來的針把傷口縫起來。
直到56年民主改革,他的生活才有了轉折點。
這時,他又一次遇見了牛牛,她離了婚,帶著一個小姑娘。
兩人也終於走到了一起。
原以為,故事會這樣結束。但最後,拉鐵要被送回國,回到自己真正的家,重新被叫作皮特。
牛牛不願意,一直哭。
但拉鐵還是回去了。
他還會回來嗎?
或許會,或許不會。
不管怎麼,美麗哀愁的牛牛,都會一直等著他。
值得一提的是,《天菩薩》改編自50年代美國一個功勛飛行員的回憶錄,內容皆為真人真事。
電影雖然用了一個離奇的故事作為敘述外殼,但並沒有將彝族一昧地神秘化奇觀化,或是一昧地貶低少數民族,大肆渲染其落後野蠻。
相反,它還人物以樸素 情感 ,細致地記錄了那些傳承了千年的悠久傳統,將愛情、友情、鄉愁都描繪得真摯深刻。
嚴浩在《天菩薩》中還展現出一種可貴的現實主義反思精神,不見文化獵奇,人文價值深遠。
我們在《天菩薩》里破天荒地看到一個洋人被奴隸,被「馴化」,直到逐步適應彝族的全過程。
嚴浩將白人的殖民史在80年代倒轉了過來,實在是妙。
不過正因為這倒轉,這部電影在一段時間內也成了「禁片」。
要知道自1972年美國尼克松訪華後的二十年裡,中美關系由解凍逐步進入了「蜜月期」,當時時代之下考慮內容影響中美兩國關系,沒能內地公映,也可以理解。
不過如今該片已解禁,在國內視頻網站可觀影,在當下中美關系震盪時期,再看這部《天菩薩》,不免又有另一番滋味。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童雲溪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B. 曲木古火·秋風的影視作品詳情
主演:姚晨(飾索瑪) 曲木古火-秋風(飾達爾火)
紅軍通過涼山彝區,從水牢里救出長期遭受反動派欺壓和蒙騙的彝族同胞。其中有一位身材高大,皮膚黝黑,彪悍剛烈的彝族漢子,他的名字叫——達爾火。達爾火就這樣結識了紅軍戰士王瑞和竹妹子,同時成了戰友。紅軍模範執行民族政策深深感動了彝族父老兄弟,結下了骨肉情誼,留下了千古佳話。也就在這里,結識了美麗的彝族姑娘索瑪,同時索瑪愛上了自己當紅軍的同胞——達爾火。
就這樣曲木古火-秋風和姚晨在影片中譜寫了一曲熾熱濃烈的長征戀歌!熱烈歡樂的軍民聯歡篝火之夜,少不更事的王瑞發現了達爾火和索瑪的隱情。 達爾火參加了紅軍,依依不捨地告別了目送的索瑪。紅軍強渡大渡河,三條船無法渡過千軍萬馬。王瑞所在部隊奉命沿江而下,搶奪距安順場渡口三百二十里的瀘定橋。懸崖羊腸小道,大雨泥濘難行,紅軍戰士餓著肚子強行軍,連長為救遇險情的王瑞落崖犧牲了。王瑞失去了敬愛的兄長。黎明時分的瀘定橋一片靜悄悄。橋板被敵人拆去,剩下十三根光溜溜的鐵索凌空而懸。發起總攻之前,還差半年才滿十六歲的王瑞被提前接收入黨。二十名紅軍號兵被集中起來吹響了驚天動地的沖鋒號,飛奪瀘定橋的戰鬥打響了。二十二位紅軍突擊隊員用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人類戰爭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歌!王瑞最後一位親人——姐夫肖德昌犧牲了,從懸空的鐵索上中彈跌落到洶涌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他的彝族兄長達爾火——這位參加紅軍才二十多天的小夥子在把彈痕累累的紅旗插上橋頭堡時,也被流彈擊中,頭上那綹「天菩薩」長發隨風輕飄、輕飄……
王瑞在硝煙尚未散盡的瀘定橋頭再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輕輕地為「瑞伢子」梳理著被煙火燒焦的頭發,輕聲感嘆:「有紅軍這樣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還有什麼能阻擋我們呢?」王瑞經受了艱難困苦、血淚戰火的磨礪後成長起來了。七十年後,白發蒼蒼的王瑞老人重新走上了長征路……
支格阿魯是彝族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創世英雄,是全體彝族人民認同的最崇敬的祖先。在幾千年的流傳過程中,彝族人民把英雄支格阿魯理想化地塑造成了一位英俊瀟灑、心地善良、文明禮貌、智勇雙全、愛 憎分明、神力無比、決勝一切的神人。他射日月、降雷神、伏風降霧、滅妖捉怪、鏟除邪惡等戰天斗地、拯救萬物、濟世救民的動人創世英雄業績家喻戶曉。 1935年5月,紅軍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涼山彝族地區,受到不明真相的彝族群眾和彝族部族武裝的阻擋。由於紅軍嚴格執行黨的民族紀律,絕不向受苦受難的彝族同胞開槍,彝族首領小葉丹深受感動。他在親自見到紅軍北上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後,對紅軍更是深懷敬意,提出要與劉伯承司令員按照彝族習俗歃血為盟,劉伯承欣然應允。5月22日,在山清水秀的彝海邊,劉伯承與小葉丹舉行了著名的彝海結盟儀式。
紅軍授予他「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的旗幟,他派向導為紅軍帶路。紅軍在他派出的向導帶領下,順利走出涼山彝族地區,直達安順場,為紅軍大部隊順利過境創造了條件。彝海結盟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段佳話,是彝族人民對中國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具體體現。紅軍過後,彝族人民受到國民黨反動政府的瘋狂報復和迫害。1942年6月18日(農歷5月5日),小葉丹遭到被國民黨軍隊收買的部族武裝伏擊身亡。1950年春,小葉丹夫人等親屬把保存 下來的「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隊旗,獻給人民政府。
2009年,為推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經中央批准,經過有關部門審核、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等程序,小葉丹最終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雙面人物之一。
C. 電影《大渡河》觀後感
在學校的安排下,我門觀看了電影《大渡河》。電影的開篇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看著電影中一個個廝殺的鏡頭,我的心情不由得漸漸沉重起來,戰爭的殘酷已經融入到我的心中,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對革命的敬畏、緬懷之情,當一名女同志去向年邁的船夫借船是,身中兩槍時、當一名同志在去瀘定橋的途中的戰斗中身中數槍,跌入懸崖下湍急的大渡河之中時,我心中不免有些悲涼,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不正是用先烈的血肉建造的嗎?然而電影又不免讓我有些自豪,因為中國人在戰爭中就是那樣的不屈不撓,無堅不摧!
劇情中講述的是:1935年5月,紅一方面軍渡過金沙江,進入冕寧縣城後,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釋放了被反動政權拘押的群眾,順利地通過了涼山彝族地區,向大渡河急進。大渡河是四川境內一條峽谷河流,水深流急,兩岸崇山峻嶺,地勢險要。蔣介石一面派兵北追,一面調集軍隊增強大渡河防禦,企圖憑借天險消滅紅軍。數十萬國民黨中央軍和軍閥武裝圍追堵截,蔣介石的座機也飛臨川軍首腦駐地,兩種決定中國命運的力量對峙著……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戰斗。老謀深算的蔣介石也迅速調整了部署,調集部隊左右夾擊安順場,妄圖半渡而擊,將渡河的紅軍分割圍殲,揚言要紅軍重蹈石達開的覆轍。毛主席等首長及時變通部署,將計就計,一面繼續造成在安順場涉渡的假象,一面讓劉伯承作佯攻雅安,直取成都狀,迷亂了川軍,調開了固守瀘定的川軍二0八旅,再令先遣團溯流而上,強渡瀘定橋。
5月24日紅一師先遣隊突然襲占安順場渡口,在一位老船夫哪兒獲得了一條小船。次日,由十七名勇士組成突擊隊,進行強渡,佔領了北岸渡口,打垮了敵人的反撲,殲敵一個營,並陸續渡過第一師。為了讓紅軍主力迅速渡河,第二師從雅安到瀘定一晝夜急行軍一百二十公里,趕到瀘定橋西頭。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 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似的。而當先遣團到達並迅速奪取了瀘定橋的橋頭時,橋上的木板早被蔣介石新任的川軍司令何湘輝拆掉了,只剩下13根大鐵鏈。由於時間緊,來不及找木板來搭橋,先遣團的團長毅然決定攀著鐵鏈強渡大渡河,命令一下,22位勇士在火力掩護下,冒著密集的槍彈,攀著橋欄,踏著鐵索向對岸沖擊。當接近橋頭時,國民黨守軍放火阻擋,勇士們沖過火海,進入城街,展開巷戰,後續部隊迅速跟進,經2小時激戰,紅4團佔領了瀘定縣城,控制了瀘定橋。保證紅軍主力迅速渡過了大渡河。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才剛剛開始,革命先烈用他們的血肉和氣魄豎起了一座萬事矚目的豐碑,而他們的精神也將靠我們這些後世子孫去幾成和發揚肩負起中華名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現在我們不用去強渡大渡河,也不用去飛奪瀘定橋,但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我們更應該以長征精神鼓勵自己,發揚革命的優良傳統。
D. 《黑鷹少年》上映,這部記錄大涼山少年的電影能否獲得關注
真事改編,真情實感,當然獲得關注
《黑鷹少年》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體育電影。來自涼山州彝族自治區阿沙莫村的瓦爾阿木從成都的修理廠辭職回到老家准備組建一隻少兒籃球隊,發小索吉前來幫忙。雖然條件艱苦,但眾人一起努力讓孩子們實現籃球夢想,涼山黑鷹的精神也傳開了。孩子們靠著扎實的籃球技術打出了大山,而阿木則不忘初心重返大山幫助更多的孩子們。
《黑鷹少年》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https://pan..com/s/10pleGB55ZBrFi9MVLjzptQ
E. 了解一下這部電影
1989年11月,中共中央軍委確認了毛澤東、朱德等33位軍事家,羅炳輝名列其中。
1897年,羅炳輝出生於雲南滇東北的彝良。家境的貧寒,羅炳輝只讀過兩年私塾便被迫輟學。而社會的不公,造就了羅炳輝倔強的性格。而改變羅炳輝的命運的,還是11歲那年發生的事。那年,一個鄉村惡霸從他家門口走過,恰巧被他向外潑的臟水弄濕了衣服,惡霸乘機刁難,少年羅炳輝上前論理,惡霸不由分說,揪住羅炳輝父子大打出手,從此,羅家便與鄉村惡霸結下了仇。次年,一名惡霸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敲詐羅家,羅炳輝氣 不過,一紙訴狀將惡霸告上法庭。然而,那是一個有理無處說的年代,縣衙一紙判令,判羅家敗訴,血氣方剛的羅炳輝想要伸理,向惡霸討回公道,於是,他萌發了當兵的念頭。
就這樣,他以驚人的毅力,用12天時間,徒步數百公里走到省會昆明,尋求發展。在昆明的那段日子,他先後做過木匠、伙夫、馬夫,一次偶然的機遇,羅炳輝終於在當時的雲南王唐繼堯部當了兵,實現了他多年來的從軍報仇的願望。由於他吃苦耐勞,不久就被提升為三等中土。
1920年,羅炳輝當上了唐繼堯的隨行軍士。次年,滇軍軍長顧品珍發表通電,逼靖國軍總司令唐繼堯下野,已身為副官的羅炳輝,跟隨唐繼堯來到了香港。此時的羅炳輝對軍閥割據,塗炭百姓的軍人生涯早已厭惡,他開始接受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影響。於是,他留下一封信,悄悄離開了香港。第二年參加了朱培德的討逆軍,前往廣州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戰斗。北伐戰爭中,已身為營長的羅炳輝,總是沖鋒在前,愛兵如子,深得官兵的擁護。
1927年,可以說是羅炳輝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這年3月,他參加在南昌舉行的被國民黨殺害的贛州總工會領導人成贊堅的追悼會上,聽到了曾為滇軍高級將領,現已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朱德的講話,羅炳輝第一次聽到"工農革命"這個新名詞,他多年郁悶的心胸一下子豁然開朗。朱德語重心長的對他講,工農兵要聯合起來,才能打倒軍閥、土豪劣紳。只有革命成功了,大家才有工做,有田種,有飯吃,中國才有希望。這時的羅炳輝才真正看到了光明和前途。
1929年4月,羅炳輝任江西吉安縣靖衛大隊大隊長。中共中央派滇籍中共黨員趙醒吾到吉安對他做教育爭取工作。
隨後的日子,羅炳輝開始利用靖衛大隊長的特殊身份,在"剿匪"中暗中幫助共產黨人。十多年的血雨腥風,使他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有希望的黨,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幫助中國廣大的窮苦百姓脫離苦海,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將中國引向和平與富強。1929年7月,羅炳輝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個為尋求真理而走遍天涯的農民兒子,走上了革命的征途,實現了由三民主義者到共產主義者的偉大轉變。
1929年秋,遵照黨的指示,羅炳輝指揮了以吉安為中心的贛西數縣武裝起義,隨後被任命為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五團團長。之後,他同紅軍將士-道打下萬安,又在富田地區,殲滅前來圍剿的國民黨唐雲山部,轉戰湘贛,指揮戰斗數百次,對贛西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立了大功。由於羅炳輝卓越的指揮才能,1930年的長汀會議後,被任命為紅十二軍的代理軍長、軍長,後又被任命為紅九軍團軍團長。
1933年,蔣介石調集50萬大軍對新生蘇區紅軍進行了第五次"圍剿"。連續幾個月的封鎖,使中央蘇區和紅軍吃不上鹽,兵工廠沒有黑色火葯,面臨彈盡糧絕的危險境地。這時,紅軍在尤溪繳獲了4000箱炸葯和食鹽。軍委急令羅炳輝率領紅九軍團一部火速將這批物資搶運回蘇區,羅炳輝臨危受命,親自挑擔上路,途中遇上敵軍就打,敵軍一敗,挑上擔子就走,半個月的時間,紅軍將士每人挑著六七十斤重的擔子,走了300多公里山路,終於將軍需物資安全運回蘇區。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羅炳輝率紅九軍團突出重圍,搶渡湘江,在毛澤東的指揮下,進入西南地區。當時的《雲南民國日報》上刊登消息,提高所謂捉拿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賞格",對羅煩輝的"賞格"由原來在江西中央蘇區的三萬元,猛增到"生擒者八萬元,獻首級者獎五萬元"。
1935年,羅炳輝率領紅九軍團渡過金沙江,從西昌進入涼山彝區,由此徹底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賂意圖。在彝區,羅炳輝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與彝族同胞交朋友,取得了彝族兄弟的信任,彝族兄弟抬來羊肉、牛肉和酒,送給紅軍,在彝區,彝族同胞連稱"紅軍瓦瓦古" (意思是紅軍萬歲)。 沿途有不少彝族同胞積極參加紅軍,就這樣,在彝族同胞的帶領下,羅炳輝率領的紅九軍團順利地通過了涼山彝族地區,與中央紅軍主力勝利會師。
抗日戰爭爆發後,羅炳輝告別延安,奔赴華中抗日前線。1938年,羅炳輝被任命為皖南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與司令員陳毅並肩戰斗,打擊日寇。
1939年5月,隨葉挺北渡長江。7月,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員,江北指揮部副指揮。皖南事變後,為了打擊日軍對根據地的掃盪,羅炳輝根據多年游擊戰的經驗,制定了伏擊與運動游擊為特色的包括伏擊、糾纏、阻擊、擾亂、殲滅等內容的所謂"梅花樁戰術"。這一戰術的特點是:一方面,部隊宿營時按三角形的駐地部署,以分散敵人的火力,減少我方傷亡,還可對敵實施反包圍。另一方面,一旦敵人進入梅花樁式陣地,則可從多個側面極大地殺傷敵人。1941年4月,日偽軍掃盪儀征,羅炳輝在儀征以北12公里按梅花樁式設伏。15日拂曉,敵人進入設伏圈,羅炳輝指揮部隊,不到30分鍾解決戰斗。以後,擁有重型裝備的700多人的日軍又在金牛山再 次嘗到了梅花樁式戰法的苦頭。此次戰斗,新四軍以劣勢裝備斃傷日偽軍500多人,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葯,創造了梅花樁戰法以少勝多的成功範例。
然而,多年艱苦的戰斗環境,使羅炳輝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病。當抗戰勝利的消息傳遍全中國的時候,羅炳輝卻因高血壓而處於昏迷狀態。直到第二天神志清醒時,人們才把這一喜訊告訴了他。當聽到毛澤東發表的《對日寇的最後一戰》時,病魔纏身的羅煩輝再一次振奮了。他堅決要求重返前線,參加受降工作。於是,羅炳輝抱病,坐著擔架繼續向前進發。
1946年4月,羅炳輝任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兼新四軍第二副軍長。
1946年6月9日,在羅炳輝的指揮下,我軍向盤踞棗庄的敵軍發起進攻,全殲敵軍,解放了棗庄。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1946年的6月21日,羅炳輝卻因腦溢血而猝然長逝。棗庄戰役由此成為這位將軍32年軍旅生涯的最後一仗。
"戎馬三十載,將軍滇之雄。"陳毅軍長親筆揮豪,痛悼與自己出生入死的戰友,總司令朱德也為這位當年從雲南走出來的戰友題詞:革命到底死而後已,精神不死萬古長存。
的確,羅炳輝將軍用自己的生命,實現了他對黨的最後誓言:"我受黨長期的培養和愛護,這次重上前線為黨為人民捐軀,也是完全值得的……我畢生沒有打過敗仗,在我犧牲前,我還要再打一次勝戰,作為我對黨的最後一次獻禮
F. 四川涼山走出一支黑鷹少年籃球隊,他們身上有著怎樣的勵志故事
說到大涼山給我們的印象就是落後貧窮,交通不便利,又十分的艱苦,幾年以來通過新聞,各個平台了解到大涼山的真實情況,看到當地人的生活十分的困苦,但即使在如此刻苦的條件之下,在大涼山總會出現無數個堅強,迎難而上的少年。
他們在大山裡面訓練,不管是天氣有多冷還是有多熱,孩子們都會堅持訓練幾個小時,也沒有人喊苦喊累,過這群孩子一直以來的艱苦訓練,他們終於在2021年10月,參加了一場比賽,當時他們對陣的是北京東城區重點中學171中學,而且還贏得了這場比賽。所以說努力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這群孩子,他們在追逐自己的籃球夢,不管多苦多累都在堅持。
G. 四川涼山彝族電影
《走山人》,正宗涼山的彝族電影,山鷹組合有出演······
H. 有部戰爭電影,日本和中國在一條鐵橋打扙,然後橋下的水都變紅色了叫什麼電影
是跟日本嗎?感覺像是老片《大渡河》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72057/?sugest=%E5%A4%A7%E6%B8%A1%E6%B2%B3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隊伍來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間的天險縱橫的重疊山川中。數十萬國民黨中央軍和軍閥武裝圍追堵截,蔣介石的座機也飛臨川軍首腦駐地,兩種決定中國命運的力量對峙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戰斗。紅軍進入冕寧縣城後,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釋放了被反動政權拘押的群眾,使這片彝族聚居地區,成為紅軍走向勝利的通衢。先遣團迅速奪取了安順場渡口,17位勇士孤舟奮勇,直撲對岸守敵。老謀深算的蔣介石也迅速調整了部署,調集部隊左右夾擊安順場,妄圖半渡而擊,將渡河的紅軍分割圍殲,揚言要紅軍重蹈石達開的覆轍。毛主席等首長及時變通部署,將計就計,一面繼續造成在安順場涉渡的假象,一面另闢瀘定橋為強渡點。之後,又以劉伯承佯攻雅安,作直取成都狀,迷亂了川軍,調開了固守瀘定的川軍二0八旅。蔣介石察覺了真相後,惱羞成怒,走馬換將,令新任川軍司令何湘輝火速調二0八旅回援瀘定。這時,我左路部隊已佔領橋頭,攀著十三根凌空搖盪的鐵索向左岸突擊。當蔣介石打電話訓示右岸守敵時,接電話的已是紅軍戰士小張……毛主席安步走下瀘定橋頭,對身邊的戰友們說:"夢想我們當石達開第二的那個人作何感想呢 ?
I. 哪位朋友知道純彝族語的電影,介紹幾部么
林木古偈
一部彝族母語影片,故事采編地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涼山州據彝語音的不同分為什扎、依洛和阿杜三個地區,美姑縣屬依洛地區,位於涼山州東北部,是典型的彝族聚居地,彝族人口佔97.8%。
影片的漢語名字是彝語的音譯,彝語按字面翻譯為:《世間的愛情》,想想音譯過來的名字和影片內容很貼切,查閱了字典,「偈」字的釋義是:華譯為頌,是一種略似於詩的有韻文辭,影片中我用一位彝族藝人的吟唱貫穿全篇,吟唱的內容即涵蓋影片的故事,這種吟唱彝音為「惑」,唱詞即是一種略似於詩的有韻文辭,由此定下片名。
本片描述的是彝寨里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古老的家族等級觀念牽制著社會關系和婚姻,奴隸社會延續至今的家族等級制度,在涼山州的腹地林木美姑,在這方彝人社會里,在老一輩的彝人心中,根深蒂固,神聖不可更改,它猶如彝人社會的法律,桎梏著人性的真實和自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愛情的花朵燦爛開放,卻無法等待結果,違背彝人法律的青年人啊,得到的是天各一方
的哀嘆。
本片的演員均是本地的彝人,沒有受過任何的演技訓練,他們用純粹自然的姿態演繹著,片中拍攝了生動的戀愛情景和勞動生產情景,其中穿插了本土藝人的吟唱;有一段特別的演繹,展示的是「色耶」,譯為「卦算,推測」,是民間每家人必做的,在丟失物品或遭遇事件時預測吉凶,過程是折一節樹枝,用刀在樹枝上劃出無數道,再挑出其中三道,從根部開始計數,單為凶,雙為吉。
奴隸
預告片下載:
http://www.yizuren.com/music/libs/mtv/jsag/film/luli/yugao.rar
本片描述的是涼山彝地,奴隸社會時期,土司(阿赫達牛)和他的奴隸們的故事。
阿赫達牛是伊洛彝地的一個土司,他和她的色莫阿勒(母親)、吉莫克(管家)一起管理著他所屬的領地,在他的領地上居住著吉牛家族的白彝人,吉牛家族的人是阿赫土司的佃戶奴隸,吉牛家族裡有個孤兒吉牛海達,從小被家族的人養大,經常為阿赫土司幹活。
阿赫土司還有兩個鍋邊奴隸,寫不和寫惹,從小就從漢地搶來,一直為土司家幹活,受盡欺凌打罵。
一天,吉莫克(管家)買來了兩個從漢地擄來的女人,說莫阿涼和索摩妞兒,在家做女奴,阿涼性格剛烈,惹怒了阿赫土司,把她捆綁在樹上鞭打,不給飯吃不給水喝;吉牛海達去土司家拿犁具時,看到可憐的阿涼,同命相憐的心讓他決心解救阿涼,他把阿涼帶回家中,藏了起來。
擄來的另一個女奴索摩妞兒同樣經歷著苦難,因為不願屈從幹活,被阿赫土司下令許配給年老的鍋邊奴隸寫惹,土司將寫惹和妞兒鎖在小黑屋裡,逼迫他倆成親,善良的寫惹給妞兒說,雖然主人逼迫他們成夫妻,但他是把妞兒當妹妹看待,並且安慰妞兒,一定要堅強活下去,為了未來的自由生活,堅強活下去。並且許諾,一定幫助妞兒逃出彝地。
佃戶奴隸吉牛海達有聰敏的智慧,阿赫土司經常被他戲弄,懷恨在心,加倍的讓海達幹活,在日復一日的繁重勞作中,阿赫土司和吉牛海達的矛盾終於激發了,吉牛海達拿起手上的犁頭砸向了土司,被吉莫克的阻攔。說莫阿涼和吉牛海達,命運把這兩個人緊緊相連,他們相愛了。在寫惹的幫助下,索摩妞兒逃出了彝地。
阿赫土司開始懷疑女奴阿涼的失蹤和海達有關,他派吉莫克去監視海達的家,好心的寫惹跑去給海達報信,希望他小心。海達決心說服家族的人離開阿赫土司的領地,去其它的地方安家落戶,遠離阿赫達牛的殘暴。
清晨,吉牛家族的人全部開始逃離,吉牛海達讓族人們先逃離,他悄悄返回阿赫土司的家,找到寫惹,偷了土司家的馬,然後點火燒了土司的房子。
受盡苦難的達牛帶上他心愛得阿涼,踏上了通向自由幸福的路。
索瑪花
講述的是20世紀末出生在四川省涼山彝族地區索瑪山腳下三個彝家少女的故事。三個純真美麗的彝家「索瑪花」——果果莫、瑪葦、熱蒂,從上小學開始一直到中學畢業都形影不離,攜手成長。熱蒂和瑪葦先後因故中途輟學,只有果果莫順利考上大學。為了實現三個人共同的願望,果果莫毅然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當了一名鄉村教師。影片在記錄和再現主人公的生活經歷、思想情感的同時,還展現了彝族地區朴實無華、生動感人的生活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