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劇本分析有哪些方面

電影劇本分析有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2-12-10 19:17:37

A. 電影劇本到底有什麼特點和戲劇劇本有哪些不同

影視劇本的特點
第一,「視覺造型性」,影視劇本中的一切表述,必須能夠用熒幕或屏幕上可視的畫面表現出來。
第二,鏡頭的轉換、組接是影視語言的重要表達方式,其中包括「蒙太奇」手法,影視劇本還必須體現出這一特點。
第三,考慮聲音因素。影視雖然以視覺形象為主要表現手段,但也是視聽結合的藝術,影視劇本必須能夠發揮聲音的作用,才能使影片或電視劇取得圓滿效果。
戲劇劇本特點
第一,利用人物的對話刻畫人物性格、反映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
第二,符合戲劇要求,有戲劇性;
第三,選材有限制、表現要集中。
影視文學劇本和戲劇劇本的相同點:影視文學劇本和戲劇劇本一樣,不是一個純粹獨立自主的體系,而是整部電影和電視創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它的「基礎」和「第一道工序」。他們的不同點,影視劇本不是供演員在舞台上扮演角色,而是為了攝製成活動的影視畫面,這樣就導致了它本身的獨特性。

B. 如何賞析一部電影賞析電影時要從哪些方面去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呢

C. 電影作品的場景分析應從哪幾方面入手

影視場景大體可劃分為:內景、外景、實景、場地外景、特技合成景、電腦模擬景。

(1)內景——在攝影棚內,專門為影片的拍攝搭制的人工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有限,拍攝的環境完全要布置,光線的處理可以比較細膩,拍攝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觀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廣闊,往往要選擇局部進行拍攝,或者是對局部進行加工才能拍攝,由於受自然光線的限制,光線的處理要選擇光線
的時機。

(3)實景——人類居住和活動的自然建築的場景,這些場景的存在,往往不是為了影片的拍攝。這種場景空間十分真實,具有生活的氣息,但是,有明顯的建築結構關系,拍攝起來也受一定的限制。

(4)場地外景一為了影片的拍攝,按一定的比例,專門在選定的自然環境中人工搭制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攝要求。但是對總體美術設計的要求比較高,也會受到自然光線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於配合特技拍攝的小比例人工場景。這種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與實際的自然場景拍攝在一起,美術設計的透視、比例十分的重要。

(6)計算機模擬景——利用計算機(數字)技術創造的虛擬現實的場景環境。

影視中場景的意義在於:

1、場景決定影片的風格,我們常說,外景利於影片的氣氛;內景利於影片光線的運用;實景利於影片空間表達。簡單的說就是:外景出意境,內景出戲,實景出調度。

2、場景影響影片的空間感覺。

3、場景制約人物的造型,外景使人物的表達更有環境依據,內景優化了攝影的造型元素,更有利於人物出戲。

4、場景關繫到影片的影調構成,不同的場景可構成不同的影調效果。

(3)電影劇本分析有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分析一部電影:

一、主題

主題的兩方面層次:

①影片內容或影片的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內容。

②通過對電影的主題、立意及試聽形象表達的理解,我們感悟到的內容。

二、結構

結構——是影片的組織排列的方式和敘事組合的構造,影片的結構、框架,就是電影的風格。

1、電影的劇作結構、電影的敘事結構、故事的結局基於以下四種存在模式:①情理之中,預料之中。②情理之外,預料之中。③情理之中,預料之外。④情理之外,預料之外。

但無論哪樣的一種結局,都會充滿了「因果關系」、「偶然關系」、「必然關系」和「戲劇關系」的味道,都會有一種人為主觀的因素。

現代電影的劇作結構,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變異性,重點的表現在劇作中的合情合理的處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從大多數的影片的結構上分析,合情比合理更為重要。

2、情節結構分析:電影情節的編排,往往是依據於人物的心理線索和發展,以往的「戲劇式」電影敘事,對於精巧的外部情節的設計和設置是十分依賴的,影片最終結構的選擇與確定,一定是有利於影片的主題,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有利於風格的體現,有利於敘事的多樣化。

三、人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焦點,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人物的表現主要有:

1、人物外形表現——影視中非常重視其服裝、發型、化妝的處理,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敘事還要有鮮明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影視中往往充分利用鏡頭的景別,著重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情的描寫。

3、人物形體表現——人物的形體處理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是為了人物形象塑造。

4、人物位置表現——影視畫面中的人物位置在人物塑造上具有特殊意義,有的人物在畫面中是居中處理,有的居邊處理,有的卡頭卡腳處理。

D. 劇本課筆記(五):常見優秀劇本結構分析(2)

一個激勵事件。極端的大事件。

電影的發展部分是占據篇幅最大的,主要表現矛盾的不斷推進和沖突的不斷加劇,由沖突而出現矛盾,由矛盾而出現轉折點,從而形成情節發展。

故事發展的內在動力是 矛盾 ,由於內心沖突、個人沖突、人與外界的沖突的客觀存在,人物的 主觀期望與客觀結果 往往大相徑庭,從而使期望結果和結果之間裂開一道鴻溝。

一般來說,發展部分起碼需要 三個阻力 才能充分展開故事,也就是說至少需要 三個重大轉折點 才能到達故事主線的終點。

好萊塢格言:電影講究的就是最後的20分鍾。故事高潮是電影可以大做文章的一環,是全片最精華的地方, 決定著故事的主題 。

發展是為高潮作積累的,高潮部分通過兩難選擇以及最後的行動來完成 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 ,以及 解決故事中的主要矛盾 。是主角最高光的時刻。

高潮部分是 故事的轉折點 ,通過情節的設計帶來一個 出人意料 的轉折點,讓一個故事驟然走向輝煌的結局。

當高潮過去, 主要矛盾和主要懸念最終解決 ,主要人物的性格最終完成,故事重新出現了一種 平衡和穩定 ,這就是結局。

開放式結局 ,帶來無限可能性,給予觀眾想像的空間。好的影片結束了,但故事可能還在繼續,給人留下回味的空間。

開放式結局不等於沒有結局。

三幕式結構又叫戲劇性結構、沖突性結構,這種講故事的方式與亞里士多德闡釋故事的基本要素(即開端、中段和結尾)一脈相承,尤金·史克萊伯將它稱為「結構精良的戲劇」。

希德·菲爾德在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 中闡釋了三幕式結構理想劇本創作模式,大部分好萊塢影片都是這個模式。

經典的三幕式結構意味著在電影的 一些特定時刻會出現一些有著特定功能的特定事件 。

第一幕: 開端-建置(為主人公建立一個行動目標)

第二幕: 中段-對抗(主人公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阻力;努力*阻力……)

第三幕: 結尾-結局(主人公最終實現了行動目標)

第一幕是開端,旨在鋪陳,相當於引子,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時代、地點、社會背景等。主次要人物依次登場。主人公興趣愛好等。

在第一幕結尾要有一個 情節點 ,就是一場「事故」或者一件「干擾事件」,讓主人公脫離正常的生活狀態。

第一幕的落幕代表了 沖突的鎖定 ,也奠定了主人公的行動目標,以及事件發生的方向,一般都是主人公做出的一個 似是而非的選擇或者決定 。

第二幕是故事的主體部分,稱為對抗部分。人物此時有了 需求和目標 ,為人物 設置屏障 ,這樣就產生了 沖突和矛盾 。

主人公在這一階段 遭受較大的磨難 ,且對抗的 難度不斷升級 ,形勢和情節變得更加復雜,直到事件到達 極端荒謬、不可避免的時刻 。

在這個時候,故事的 所有線索都匯集到一起 ,所有虛構的情節、情景以及 關於人性的啟示性看法 等也在高度的戲劇性效果中呈現。

第三幕的目標是解決沖突,在結尾主人公會做出一個觀眾不會做出的決定,於是變成英雄,讓觀眾產生崇敬的心態。主題升華。

三幕式結構呈現出一個人從開始到結束的旅程,他經歷幾個重要的轉折,並且 旅程可能回到原點,但內心一定有所改變 。

E. 導演應該怎樣分析劇本

劇本分析的主要內容

一、確定劇本的主題思想即劇作者通過劇本要對生活說些什麼。它是含蓄地隱藏在故事和人物行動中。有的劇本思想立意不止一個,也有的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義的。

二、事件、事實及段落劃分

1、事件的尋找
事件就是「戲眼」,即戲的核心。找到並抓住它,每段、每幕乃至整個戲的重心就會清楚,導演才有能力去表達。
在一幕戲中可能只有一個事件,也可能有一個以上的事件。還有兩個連續發生,而且發生的時間接近,前一個事件導致第二個事件的發生。
2、事實的尋找
事實分類:1、與人物有關的;2、與規定情境有關的;3、與劇情(情節)發展有關的。
3、劃分段落
劃分後命名(內容概括,明確段落中的主要行動:人物名字加動詞)

三、人物及人物關系以及形象系統

人物分析:
1、 人物的價值觀念
2、 人物的情感方式
3、 人物的思想方法
4、 人物的慾望
5、 人物的心態
6、 人物的歷史對他產生的特殊影響
7、 人物的行為方式
8、 人物的生理狀態
9、 人物的語言與形體特點

人物關系的分析:

① 社會關系:與其他人物的關系怎樣?他的歷史,他的經濟地位,他的意趣與嚮往是怎樣的?這些都可以從台詞中找到依據。更重要的是從他周圍的人物的台詞中去找。如,別人對他的評價,介紹,議論。指責,以及在別的人物與他直接沖突的台詞中去找。這樣,便可以找出這一人物的行為邏輯性的規律來。
② 分析人物對劇中所發生的事件的態度與表現
③從劇本結構上看作者對他的安排,在全劇中他都有些什麼直接行動?在劇本的沖突中,他是站在哪一方面的?
④作者的人物說明與舞台提示,對他都說了些什麼?關於他的儀態,服飾,生理等方面都有些什麼特點與表現?

劇中人物,各個人在劇本結構中的位置不同,任務不同,所以有輕有重。有的是「主體結構性人物」,他們推動劇情發展,展開矛盾斗爭,行動性較強。既起故事性作用,也起情節性作用。有的是「一般情節性人物」,他們揭示環境某一方面,補充說明人物關系,或陪襯主體,豐富主體和內容、或適當應劇情結構需要,幫助矛盾沖突的進展。他們的任務相對比較輕松一點,甚或有的任務很輕,作家對他們的著墨不多而已。可是,他們都是必不可少的劇中人物。

既然是「人物形象系統」,則又需要從角色互相關系的角度來區分他們是「貫串動作」方面的人物還是「反貫串動作」方面的人物。把相對立的兩個陣營系統分開,更能有助於處理矛盾沖突和突出主題思想。

而反貫串動作方面的人物是:

在形象系統中,更包括某些不出場的人物,以及包括某些重要的物件,動物等。他們在劇本中也佔有一定的形象意義與形象分量。它是屬於劇本的完整的形象群的。

如:在劇中幾次出現的「信件」;如:原劇中沒有出場的弗捷里柯.拉斯波尼等等。他們要麼在劇中有著象徵意義,要麼直接與主題內容有關,與情節發展有關。

一般地說,「主體結構性人物」他的行動都是貫串全劇,是基本人物,作家對他的策劃總是比較深些,有大量細節充實他,所以較為立體多面。而「一般情節性人物」占劇本的篇幅少些,描寫也不可能很細微,只能是半立體的,還要在分析中以理推情,加以豐富與補充。有些戲特少的人物,則往往近乎於平面或剪影式,則需以大量直接間接生活經驗予以充實、補充。這就得從其少量的台詞中尋覓著隱約的感受,作為開展合理想像的根據。

同時,我們分析人物形象,研究角色性格,對於語言要特別注意。因為語言是表達人物思想的具體工具,角色的思想、意向、思維、沖突……都是通過語言表現出來,人物間的相互交流也是通過語言而溝通的。在語言中最能反應出人物對事、對物的態度,人物說話的方式,正是我們理解他的一把鑰匙。而且作家的創作風格特點,也是從語言中予以體現的。我們在人物語言中,可以發現關於他們的階級和時代的特色,還可以得到某些警句、哲理,更提供深一步理解角色思想深度與高度的線索和素質。至於人物的社會地位、職業特點、文化程度、知識興趣、民族氣質,更容易在語言中揭示明白,可以直接讓我們領會與了解。

四、矛盾沖突

有相互的行動就會有矛盾沖突,一部戲中會有多個矛盾沖突,要清楚整個戲中有多少對矛盾沖突,更要注意主要的沖突。

主要沖突就是全劇中最大的沖突,沖突的雙方的行動是全劇發展的動力,沒有了這個沖突全劇的其它沖突就成了支離破碎的片段。如《雷雨》有許多對矛盾沖突,最主要的是蘩漪與周萍的沖突。沒有了這個沖突,整個戲就不能展開。

一對人物的沖突——《雷雨》;生存與生存環境的沖突——《茶館》等等。

五、主線與輔線

是敘事的線索。是否構成線索要看它在全劇中是否有延續性。大多數的主要沖突在敘事上也是主線。不同的是,次要沖突可能有多個,但輔線的線索不會太多。搞清二者的孰輕孰重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主線一般要承載劇本的思想立意,但更多的是故事的主要發展線索。如:蘩漪與周萍是主線,周朴園和魯侍萍是輔線。

六、貫穿行動、反貫穿行動、最高任務

貫穿行動:全劇的貫穿行動,劇中人物在這場斗爭里追求一定的目的,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就採取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行動。這一條奔赴同一個目標、貫串整個劇本、或此或彼地囊括了全部登場人物的行動線。它往往是全劇的推動力。
全劇的貫穿動作與角色的貫穿動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人物的貫穿動作:人物在追求這一主要目標時所採取的最基本的行動,他的貫串全劇的基本行動性的內在意向,即角色的貫串列動。

全劇的反貫串列動:那些反對這個目標的人物,也要採取一系列的行動(反行動),因此,就出現了一條反行動線。也就是與全劇貫串列動相對立的行動。

最高任務:

人物的最高任務:人物的主要生活任務,他所追求的最終目標。
全劇的最高任務:主題思想的深刻化,就是主題思想在行動中的具體化(行動著的主題思想)。就是全劇貫串列動的目的,是劇作者的立意所在,從內涵上講等同於主題思想。
演出的最高任務:

七、劇本結構

1、按時序分:順時序敘述、倒時序敘述、二者結合交叉進行
2、按時空分:現實時空、現實時空 心理時空、由過去時 現在時 將來時組成的多重時空、在同一時間展開多個空間
3、按結構分:單線結構、復線結構、散點結構、套層結構八、風格

狹義的風格:風格是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內容和形式的獨創性,是他的作品中內容和形式統一的特色。是由於作者的個性造成的。

廣義的風格:是概括了某一歷史時期許多藝術作品共同具有的形式和內容的特點的。它往往是因某一歷史時期經濟、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影響而形成。這種形式也不盡相同,有的是作者自覺地樹立一面旗幟,有自己的綱領,如象徵主義戲劇;有的是作者不自覺的形成了一個創作流派,這個流派雖然沒有宣言,但不約而同地會有相同或相近的風格,如荒誕派戲劇。

無論那個作者或什麼流派,都涉及到「形勢與內容的關系的特點(或特色)」這個關鍵所在。這個關鍵所在可以將它認為是作者對藝術如何反映生活所運用和把握的一種表述方式。
導演對劇本風格的分析會使得導演理解劇作者如何去看待生活,又如何用自己的形式來表達對生活的看法,這也就幫助導演理解了劇本的藝術特點,從而對未來演出藝術特色的創造提供了更堅實的基礎。

演出風格:演出風格就是這個劇目演出特有的藝術特色。它包含了創作者對生活的態度,對藝術與生活關系的態度,對演出所期望產生的審美效果。如現實主義的——表現主義?生活化——藝術化?煽情——思索?

演出風格由演出中的多個創作因素組成,各個創作部門都會有自己的風格,他們都要服從演出的整體風格,而其中表演風格在演出風格的確立上起決定性的因素——表演風格決定了演出的風格。九、體裁

「喜劇是將那些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實際上魯迅道出了體裁的定義。「體裁就是基於對現實的態度而產生的對題材的特定的解釋……體裁取決於對事件的態度……」——古里葉夫
體裁就是對待劇本內容的態度以及他希望觀眾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劇本里的人和事。
導演對體裁的分析將決定他未來打算讓觀眾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演出,來觀照演出中的人和事。

體裁會對觀眾與演出之間的審美距離產生影響。
演出體裁就是創作者對這個演出劇目中的人和事的態度,同時也是希望觀眾在看戲時所採取的態度。另外,體裁還是決定觀眾觀劇審美距離的因素之一。比如,演劇採用了喜劇的題材,那麼創作者無論自己還是希望觀眾對演出中的人和事的態度是超然的,是俯視的目光,是高於劇中人的一種關照。同時,喜劇的體裁由於人類多年形成的演劇和觀劇經驗,它的演出中的人和事可以是誇張的,不用嚴格的生活邏輯去比量的。表演的體裁決定整個演出的體裁感。

十、劇本背景資料及劇作者資料

1、有關劇作者本人的經歷、生平、傳記等。
2、劇作者的其他作品。
3、有關劇作者及作品的評論。

十一、規定情境

1、人物所處的特定的時空環境,包括大的背景(時間的、空間的、政治的、歷史的、文化的、經濟的、民族的等等)和具體的時間、地點。
2、在這個特定的時空環境里的人物行動(人的生活目標、意向、慾望、資質、思想、情緒、情感特質、動機、對待事物的態度)。
3、在這個特定的時空環境里的人物心理狀態(同2)。
4、特定的人物關系(外部規定情境就是劇本的事實、事件,也就是劇本的情節格調,劇中生活的外部結構和基礎)。
5、已經發生的事實。
6、事件。如何認識規定情境:

首先要對劇本作深入、細致的研究。從每一段、每一場、每一幕到全劇,從局部到整體去研究。再返過來,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去研究,這個過程往往要反復進行。總之,規定情境所包括的六個方面都要研究,尤其是「在這個特定的時空環境里的人物行動」和「在這個特定的時空環境里的人物心理狀態」要與演員認真研究。僅有研究是不夠的,二度創作中最重要的是想像。想像一是要將文字的東西變成可視、可聽的形象;二是要把那些原本模糊的、大致的東西具體化。這種想像也可以說過是對劇本的開掘。只有通過研究和想像才能使規定情境逐步在導演心中清晰起來。

如何使規定情境尖銳化:

規定情境是否尖銳往往決定一部戲是否有真正的沖突和人物的選擇,也決定了戲是否好看。盡管劇本對規定情境有所限定,但導演仍要用富於想像的創造力來使規定情境更加尖銳,當然這種想像的基礎是來自於對劇本的深入研究和開掘。

1、讓人物的行動更積極。
2、抓住人物關系的特殊性
3、發掘事實、事件對人物的作用
4、從豐富和厚實的背景中尋找和產生動力

規定情境的變化:

規定情境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人物行動的展開,人物關系的變化,時間的推移等等,都會使之發生變化。尤其是事件的發生往往會讓原有的規定情境產生巨大的變化,甚至發生逆轉。所以,要特別感受事件對於規定情境的作用。

F. 劇本課筆記(五):常見優秀劇本結構分析

一種文學形式,是 戲劇藝術 創作的文本基礎,主要由 台詞和動作指示 組成,編導演員及各部門工作人員根據其進行創作和演出。

電影、電視劇、短視頻等的劇本。

電影是一種 視覺媒介 ,觀眾看到的都是 由畫面拼出來的故事。 小說是抽象的,靠讀者的想像;電影是具象的。

電影劇本重在 描述畫面 ,用語言指示環境、人物動作,將人與景置於戲劇性的結構(沖突)中。

戲劇劇本以 舞台演出 為前提,編劇要考慮時間和空間限制,因此語言交流和身體動作是關鍵,而電影劇本 以文字描繪畫面 ,更強調 視覺形象 。

小說中,戲劇性動作常發生在主人公的腦海中,讀者則在偷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感知氣思想、情感和記憶。電影劇本中,人物大腦中的思想必須付諸行動,任何內心情感都要用戲劇動作表現出來。

例子: 小說語言和劇本語言

電影劇本是用一種僵硬的方式將 看得見的信息 標注出來,本質上說電影劇本如同 操作手冊 ,編劇應當盡量用 語言、動作、戲劇沖突 推進故事,能夠讓大家清楚明了地執行, 把語言變成畫面 。

傳統上,戲劇結構基於人物和時間,包括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每一部分作用不同。

節奏問題。

戲劇以一個激勵事件作為開端,它是故事講述的第一個重大事件,是一切後續情節的首要原因和動機,使其他要素開始運轉起來。

開端不能太小,人物要經歷一個比較大的事件,不能是無傷痛癢的事情。

激勵事件,通常被稱為催化劑,是故事弧線的關鍵,不僅推動主人公進入情節,製造沖突,設定目標,同時為角色的成長提供發展路線。

開端使主人公不得不做什麼事。徹底打亂主人公原本平衡、平靜的生活,打破生活中各種力量的平衡。接下來的情節是主人公以適當的方式對生活平衡的打破作出反應,使其恢復平衡。

某人最怕的事情偏偏就發生了。對主人公的影響非常非常大。

1、出現時間靠前

激勵事件的出現時間一般在故事的前四分之一段,必須要激勵事件來增加吸引力。

2、足夠重大

激勵事件不能是撿了個錢包、老友相聚、丟了工作等人生小事,必須是把主人公 逼向絕路 或者 人生巔峰 的一個極致事件。矛盾越大故事越好看。比如西虹市首富里主角要繼承一個億。出現戲劇效果。

3、必須發生在主線故事上

激勵事件不能發生在番外背景故事中,必須是發生在主角正在經歷的線性事件當中的最為重要顯眼的一個時間段來呈現給讀者。要在邏輯線上。

4、可正可負

激勵事件對主人公來說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不一定都是麻煩。但這個事件最後的導向都是 故事想要表達的主題 。

主人公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遇到一件事,然後才會進入發展階段。

今天就先記這些筆記吧。

好幾天沒有學劇本課了,主要是這周實在太忙碌,周二周五要聽公共經濟學的課,要看文獻想問題,周四要高微考試,周五還要監考,今天才改完試卷,發現評分標准可能不太好,分數不太好看,在老師的指點下,准備明天再調整一下。

明天繼續聽後半段的劇本課。周末把拉下的事情都補起來。

加油呀!

G. 點評一個劇本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

首先定位它是屬於哪類劇本
一般的以應用分為的劇本:話劇劇本,課本劇本,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等,小說劇本,相聲、小品。
以按劇本題材,又可分為 :喜劇、悲劇、歷史劇、家庭倫理劇、驚悚劇。
每類的劇本各都有千秋。
再確定它的格式是否正確的,最基本的也是其格式,不然就不顯得專業了。
正確的格式如下:
場景說明要黑體,時間地點要黑體,居左
場景中出現的音效要黑體標出
第一次出現的人物名要黑體居中
人物的對話要居中,兩邊留空,不同人物的對話要另起一行
標明攝象機的關系
標明場景的切換,「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轉場的效果,全部居右
如有特效運用,也要用黑體標出

再者就看它的主題思想夠不夠突出,情節設計是否吸引人,人物塑造的個性,而字文字表達,也是比較重要的等等。

能傳世的劇本,其思想主旨能多方面的解釋,比如莎士比亞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中心思想也充滿著了預測性,表達的比喻如此為巧妙。

H. 好的電影劇本具備哪些因素

一個電影劇本就是一個由畫面講述的故事。這裡面有兩個要素,一是用什麼,二是講什麼。用畫面講,講故事。那麼,如何用畫面講事情呢,下面幾個簡單的細節就可以說明。例如:香,電視劇可能會讓劇中人說出:真香啊。電影中,你盡量不要這樣用,你最好要讓人看到,你可以讓你的人物深深地嗅一下,微閉一下眼睛,這樣就解決了。再如講一個人激動。比如,一對曾經的戀人,因某種原因分手,幾年後各自成家卻巧遇,他們到小餐館吃飯,說到動情處,男人會怎麼反映?電視劇中可能會哭著說些其它話。但在電影中,我會讓男主人突然大喊:老闆,再來一瓶白酒!從另一個角度來定義,一個電影劇本是關於一個人或幾個人,在一個地方或幾個地方,去干他或她的"事情"。很多人會把電影劇本與小說、戲劇混起來。電影是看的,不說一句話也行。以前的幽默片就是很好的說明。但一定也要讓人的耳朵熱鬧,只是不一定要聽人說話。聽音樂,講情緒,所以它是一種視覺藝術。電影是把一個基本的故事戲劇化了,打交道的是圖像、畫面、一小片和一小段拍攝好的膠片:一個鍾在走動、一個窗在打開、一個人在看、兩個傢伙在笑等等。電影劇本的共同點是結構電影劇本,一個故事是一個整體,其中的部分是:動作、人物、場景、片段、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偶然事件、情節、大的事件、音樂、地點等,都是編劇故事的部分。結構就是把部分安排好組成一個整體的東西。比如一張桌子的結構就是一張桌面加4條腿。在這個范圍內,無論是高矮寬窄圓方長或者玻璃的木頭的塑料的,統統逃不出一張桌面加4條腿這個結構。電影劇本有一個開端、一個中段和一個結尾,也就是一、二、三幕。第一幕:建置,也就是開端通常會用30分鍾來建置這個故事、人物、戲劇性前提、故事的情境等,並且建立起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間的關系。這30分鍾里,前面的10分鍾最為重要。一般來說,在前面10分鍾里,你會做出是否喜歡這部電影的決定。這10分鍾里,你要展示你的主人公是誰,主要人物和比較重要的次要人物都要出來。如果這個人不得不在後面出現,那你要讓他在前面露個臉,讓觀眾有個比較深的印象。比如說一個偵破片,如果罪犯不得不要隱藏在後面,那就要在最前面晃一下.一句話,這個人物到底想做一件什麼事,電影的全過程是想辦法阻止主人公去做成這件事,但主人公最終戰勝了這些障礙。第二幕:對抗用60分鍾來講述主要人物遭遇和征服了一個又一個障礙,最後實現和達到了他的或她的戲劇性需求。比如,《亡命天涯》,這個人物就是被他的戲劇性需求所驅動:他要將殺害他妻子的兇手捉拿歸案。有了人物的戲劇性需求,我們就可以設置一道又一道障礙,這部電影中最大的障礙,是警察認為他是兇手,這樣,他就面臨了兩大任務:逃亡和緝拿真凶。第三幕:結局結局並不意味著結尾,結局意味著解決。故事是如何解決的?你的主人公是死是活?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等等。結尾是劇本中結束全劇的一個特殊場景、鏡頭或段落,它並不是整個故事的解決。電影劇本和小說不同,電影的結局是已知的,設定好的。只有這樣,才能根據結局,來設置障礙。秋菊要去討說法,那就要想辦法弄些不讓它討到說法的障礙,讓她去解決。這樣,就會產生戲劇矛盾,電影就能進行下去。因此,主人公解決障礙是電影的最重要過程。人物如何塑造人物是電影劇本的基礎,它是你故事的心臟、靈魂和神經系統。在動筆之前,必須了解人物。影視劇中一個人物刻劃好了,電視劇就活了,人物性格刻劃,首先要確定你的主要人物。然後把他的生活內容分為兩個基本范疇,內在的生活和外在的生活。

-----------------------希望可以幫到你

I. 電影劇本包括什麼要素action, scene heading

電影劇本的構成只有四個基本要素:場景描寫 (Scene)、人物(Character)、對話(Dialogue)和動作描寫(Action),要明確區分。

一般術語∶

1、遠景(WIDE SHOT)︰多用來交代周圍的環境。

2、特寫(CLOSE UP)∶使觀眾仔細看清楚某人或某物,並將周圍環境完全排擠出畫面。

3、跳離鏡頭(CUT SHOT)∶使觀眾的注意力跳離主要動作一段短時間,接到另一個鏡頭。

4、溶(DISSOLUE)∶將淡入和淡出結合,使前一影像疊在後一影像上。

5、拉近鏡(ZOON IN)∶將原來中景或遠景的鏡頭,突然快速變焦距,變為大特寫或普通特寫。

6、接開鏡(ZOON OUT)∶由大特寫或中景特寫,突然變回中景或遠景。

7、角度對准(Angle on)∶比如 BILL走出便利店,相機對准 BILL。



電影劇本基本格式:

1、首先要寫出時、景、人。

2、在描寫情態時,先用三角式符號放在前面。

3、對白是頂格寫出人物簡稱,然後加上冒號。劇本跟小說不同,劇本的對白不需用引號。

閱讀全文

與電影劇本分析有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搜索托尼賈的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400
大明劫電影完整版高清 瀏覽:535
scp微電影1事故 瀏覽:548
時間警局的電影 瀏覽:43
如何從手機把電影傳到電視機 瀏覽:121
美國公路音樂是什麼電影 瀏覽:881
電影激戰音樂欣賞 瀏覽:781
中國電影是從哪裡走向世界 瀏覽:635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是什麼電影 瀏覽:640
電影黑水鱷魚迅雷下載 瀏覽:581
美團怎麼在電影院提票 瀏覽:144
電影高清網站多少 瀏覽:963
dj版純音樂花兒與少年電影 瀏覽:853
花游記下載電影天堂 瀏覽:479
筋疲力盡電影視聽分析 瀏覽:154
電影來玩背景音樂 瀏覽:387
壞傢伙的全盛時代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216
電影征服曼哈頓在哪裡可以看 瀏覽:683
阿詩瑪老電影全集 瀏覽:809
吳孟達最後一部電影王寶強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