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電影《寄生蟲》
我認為《寄生蟲》真的很棒,韓國電影《寄生蟲》為韓國拿下了其電影史上第一個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影片描述了金姓窮人一家通過陰謀欺騙富人一家,成功過上了寄生富人生活的故事。可是謊言總有被拆穿的時候,當騙局曝光,窮人再也無法忍受富人對自己身上味道的厭惡,最終忍無可忍殺害了富人。
導演對影片的拍攝非常注重細節,巧妙細膩的劇情成功吸引了觀眾,引導觀者去體會思考。電影把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真實地還原到現實生活中,從而反映出社會中真實存在的階級對立問題。
影片中突出體現的一個問題,是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異:生活居住場所豪華和簡陋的巨大差異,生活環境優劣的差異。由於居住環境惡劣,窮人一家身上有一種特殊的味道,這招致富人的嫌棄,窮人一家想努力擺脫貧困、改變身上存在的味道,融入富人的生活,可現實總是難以逾越,以致最後窮人因自尊受到侮辱而殺害了富人。
貧富的巨大差異,讓社會變得不堪,讓窮人富人相互傷害,雙方彼此討厭對方,都把對方認定為“寄生蟲”。劇中任何一個人看似沒有一個壞人,但他們卻都是這場悲劇的主角。
《寄生蟲》雖然反映了階級差異在窮人與富人之間產生的矛盾,並反映了這種矛盾所帶來的巨大社會壓力,但它的戲劇成分很強,驚悚感被巧妙地轉化成幽默。
影片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對人性的思考,對現實的沉思,對社會中的人如何相處的思索。
㈡ 電影《寄生蟲》中的象徵意義
電影《寄生蟲》中的象徵意義
由 奉俊昊 導演的電影《寄生蟲》上映與2019年,故事圍繞著富人家庭和窮人家庭這兩種家庭的寄生關系展開,基宇一家四口皆是無業遊民,生活在環境臟亂的地下室,靠偶爾做點手工活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偶然的機會,經過基宇的同學的介紹,基宇得到了一份去到有錢的朴社長家做英語家教,但在此過程中他必須偽裝成一位名牌大學的學生,嘗到甜頭之後,實施計劃讓家裡人隱藏真實身份,並將朴社長家管家,司機等職位取而代之。後在朴社長一家出門露營為小兒子慶生的時候,基宇一家人發現了地下室里的秘密,原來前管家的丈夫因為欠債一直躲在這家人的不知道的地下室中。雙方的秘密被戳破,和談失敗後,雙方發生激烈沖突,引發出系列矛盾,最終導致了三家人的悲劇。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獲得多項大獎,其有價值和意義的地方很多。電影探討了很多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例如社會貧富差距的問題,窮人的生存問題,要錢還是要良心的人性善惡問題等等。除此之外電影本身的藝術處理也是一個很值得品味的部分。
我今天想要說的是電影中的各種象徵意義。首先是電影的名字寄生蟲,寄生蟲顧名思義,一種只能依靠吸附寄生在別的載體上才能生存的生物,很明顯電影中窮人家庭便是依靠欺騙和偽裝寄生在別人,索取營養。前管家和她的丈夫亦然。就像電影中說的,他們這種人,只敢在黑燈以後活動,燈光一亮,便像蟑螂一般慌亂地躲回暗處。而兩處地下室象徵著暗處,像是他們這些底層的人永遠逃離不了的暗處。
導演對電影鏡頭的處理很微妙。那一個異常混亂的晚上,基宇一家從朴社長家奔跑回家,這一路上導演的鏡頭拍攝的很巧妙,從朴社長家到他們那個簡陋的地下室,一路上方向都是向下,他們一直在走下坡路,這象徵著富人和窮人地位差距,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的關系。還有一組對比鏡頭也挺引人思考的,因為一場大雨,很多窮人的家都被淹沒在雨水中,流離失所,而另一邊則是朴社長他們為小兒子慶生的喜慶場景,鮮明而強烈的對比,只是這其中的對錯是很難判定的,生活中也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窮人值得同情,但是富人們又做錯了什麼?他們什麼也沒做。
還有一個象徵是基宇同學送來的那塊石頭,這塊石頭帶來了好運也帶來了不幸。這塊石頭彷彿代表了基宇的某種野心也可以說是一種想要向上的慾望,當基宇在避難營的時候說了這么一句話:「不是我抱著它,而是它一直粘著我」。它是基宇進入上層生活的契機,這種慾望和野心使他向上也使他失控,最後身份敗露,生命也差點交代在這塊石頭上面。
看完電影之後,有一些個人想法,人性沒有善惡之分,是善是惡大多受環境的影響。就像基宇媽媽說的:不是有錢人善良,而是有錢所以善良。也不無道理,有錢人有物質保障,所以他們大多不用為生活斤斤計較,不用耍心機手段就能活得很好。但是在社會頂層掙扎的人就不同了,他們的目的是活著,有時候並不在意用什麼方法活下去,畢竟善良又不能當飯吃。
㈢ 寄生蟲韓國電影解析
《寄生蟲》這部電影因為獲得的獎項的緣故,收到了很多觀眾的關注,講述的內容是一家人去一個很有錢的人家裡住下來的一種劇情。實際上他們也不是完全不出錢,只是說通過在這個有錢人家裡,付出勞動的方式可以在那裡留下來,但他們自己的家境卻並不是特別好。
這部電影本身的這個結局也是引人深思的,因為這個結局並不是特別好,而且也接受了這一家人,想要獲得一個上流生活的一個方式也是很困難的。而在這其中也包括了一種突如其來的謀殺,所以整個劇情還是非常有波動的。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在人性的描寫上會比較突出兩個世界的不同,比如這一家人在上流家庭中過的生活是非常的舒適的,但是回到了自己家裡,一切就變得非常的沉重。因為他們家很小,而且住的地方也不好。這也是其中一個比較強烈的對比。
㈣ 韓國電影《寄生蟲》表達了什麼現象
韓國電影《寄生蟲》,最初大家都以為是什麼科幻片,但想不到竟然是一部現實向的批判之作,作為一部劇情片全片超過兩個小時的時刻給我們講述了何為寄生蟲的含義。
寄生蟲是恐怖片嗎?寄生蟲想表達什麼?
《寄生蟲》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呢?豆瓣分類是劇情片,所以電影中沒有鬼的,也沒有生化危機的梗,所謂的「寄生蟲」實際上指的是人。
按照類型分類,《寄生蟲》屬於是類型片,雖然導演奉俊昊一再強調電影的「類型片」屬性,但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商業片」。
韓國電影《寄生蟲》2019年5月在戛納首映,之後在韓國正式上映,目前國內是沒有上映的,這樣的電影不知道會不會正式引進的,完整版時長是132分鍾,超過兩個小時候了,引進的話應該會有刪減。
《寄生蟲》
導演: 奉俊昊
編劇: 奉俊昊
主演: 宋康昊 / 李善均 / 趙汝貞 / 崔宇植 / 樸素丹 等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語言: 韓語
上映日期: 2019-05-21(戛納電影節) / 2019-05-30(韓國)
片長: 132分鍾
電影《寄生蟲》表達的是什麼呢?起初大家都以為是科幻片或恐怖片,但想不到卻是現實向的,好像在國外這種總想揭露點什麼的電影都很容易得獎,那電影到底想揭露些什麼呢?
導演奉俊昊通過他執導的為數不多的影片,我們不難概括出他的「暗黑寓言」風格。
《寄生蟲》最容易被解讀為對「階級固化」的批判,但這只不過是影片的第一層包裝。
《寄生蟲》里,往樓梯上爬的換成了那個看似人畜無害,實則野心勃勃的男孩。但這一點其實需要在更高的層次上去看。它是來自首爾貧民窟的「凝視」,但這個「凝視」更是世界性的。
新興大都市貧民窟,尤其是過去的第三世界國家,「新城市人口」在過去數十年間呈爆炸式增長,由此引發的問題形成了全球地緣政治的新格局。目前全球的城市人口很可能已經超過了農業人口,而這一切正是全球資本主義運作的必然結果。「全球化」的結果,往往直接摧毀許多地區的農業、農村、傳統倫理秩序。而絕大多數社會的公共福利根本無法支持驟增的城市居民,他們基本只能「自我治理」,於是「寄生」就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
㈤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這背後揭露了怎樣的教育真相
《寄生蟲》是奉俊昊將類型片、強情節和戲劇元素玩得爐火純青的一部電影,除了榮獲第92屆奧斯卡四項大獎外,它還曾被戛納主席墨西哥導演岡薩雷斯視作最沒有爭議的金棕櫚作品。
那麼,這部影片講了個啥?
《寄生蟲》以半喜劇的形式,講述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遊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家教後,一家人的生活漸漸發生變化……
是的,富人更重視教育,更想拼盡全力為孩子尋找更棒的學習資源,因為他們認為——
學歷、學識很重要,只有名校畢業生才能找到好工作,考上什麼樣的大學,將直接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要拚命送子女上補習班、讓子女考上名牌大學,以保障自己的財富與社會地位順利延續至下一代。
在這部紀錄片里,兩組分別就讀於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的孩子,與對方進行了為期一周的交換,通過學生們的視角,來看看這兩類學校之間到底孰優孰劣,有什麼不同。
與其說「學校交換」,還不如說富人家的孩子與窮人家的孩子短暫地交換了人生。
在影片中,私校的孩子是這個畫風——「時髦,擁有一棟府邸,50輛車」。
圖片截取自BBC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
而公立學校的同學,還在為溫飽而擔憂。
可以試想,倘若把優渥的教育條件給到這個孩子,他的未來也一定有所改變,甚至會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
因為,教育可以塑造和成就任何一個孩子,富裕孩子如此,普通孩子更是如此。
這樣看下來,《寄生蟲》真正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在於揭露了韓國階層差距和真實社會,更在於導演給了普通家庭孩子一個靠譜的答案:
只有通過踏踏實實的讀書、學習知識,才能成就自我,改變自我,其它任何坑蒙拐騙的辦法都是行不通的。
最後,艾老師認為,之所以富貴有根,是因為富裕家庭、精英家庭更深諳一個道理:競爭社會從來都是優勝劣汰、「成王敗寇」的,唯有嚴於律己、唯有教育才能讓孩子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他們拼盡全力把孩子托舉至更高段位,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和實力,為下一代開創一個更有保障的未來,這是作為每個父母、每個家族在正常合理不過的想法和行為。
而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躊躇不前、怨天尤人皆不可取。正視階層差距的存在,並且迎難而上,才是最美的競爭姿態。
同時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通過接受教育,通過讀書、學習知識來爭取更多的可能性。因為教育,是提升自己、縮小與別人差距的成本最低的途徑,是通向更好層次最便捷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