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諾蘭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中的物理知識,符合現實嗎
諾蘭科幻電影中的星際穿越隱含的物理知識可能不符合現實。
大名鼎鼎的導演——諾蘭有著眾多的作品,但是我們今天在所談論的話題並不是這位和他的作品,而是發現他的作品中幾乎都無一例外的有著這樣的一個共同點:星際穿越。這種現象給人一種視覺上的享受,但是在視覺享受之餘,我們要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這種星際穿越是不是真的在現實生活中存在,這種現象有蘊含著哪些的物理知識呢?
黑洞,稱它為黑洞,是黑洞的引力非常大,想要靠近他的物質都會被吸收進黑洞的內部,光都無法逃離,所以時間一長,人們習慣的把這種天體成為黑洞了沒有相關可靠的證據能夠證明蟲洞存在的准確性,所以星際穿越這種現象只有在科幻電影里才能見到他的神奇了,所以,星際穿越中的物理知識是不符合現實的。
❷ 2014 年的電影《星際穿越》中有哪些科學上的錯誤
1.蟲洞並不存在 至少目前未發現
在影片《星際穿越》中,勇敢的探險家們利用土星軌道附近的一個蟲洞進入另一個行星系統。正如影片所描述的那樣,蟲洞彎曲了空間,讓超遠距離旅行可以在瞬間完成。形象地說,蟲洞彎曲空間就像將一張紙折疊,縮短紙的兩個遠點之間的距離。蟲洞在理論上具有可行性嗎?
巴斯托表示:「我不認為蟲洞真實存在。解釋蟲洞的工作原理僅限於科幻范疇,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宇宙中存在這種東西。我們對黑洞有一定了解,但對於連接空間不同區域的東西,我們還只是提出想法並且是非常初級的想法。從拍攝《星際穿越》的角度上說,蟲洞這種東西在影片中必須存在,否則的話,影片的情節便無法往前推進。」
比林斯表示:「蟲洞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既讓星際旅行變得比實際情況容易,同時又比實際情況復雜。宇宙中可能存在蟲洞,我們可以利用一個蟲洞在空間穿行,上演5個維度的太空之旅。依靠這個物理學奇跡能夠降低星際旅行的難度,同時又提高了星際旅行的復雜性。我們並不知道穩定的蟲洞能否在宏觀尺度下存在。也許,依靠傳統方式更能降低星際旅行的難度,一種無需藉助奇跡的方式,例如藉助太陽帆獲得推進力,在恆星系統之間穿梭。」
2.你無法在黑洞中存活
在影片《星際穿越》中,主人公庫珀離開「堅韌」號飛船(Enrance)以減輕飛船的重量,讓安妮-海瑟薇飾演的布蘭德得以抵達另一顆適居行星。一旦進入黑洞——被稱之為「卡岡都亞」——他便被飛船拋出,影片進入類似《2001太空漫遊》的橋段。人類能夠在黑洞中存活嗎?
巴斯托表示:「不能。黑洞的引力場非常劇烈並且快速變化。任何掉進黑洞的物體都會像義大利面一樣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拉伸。也就是說,任何物質或者任何人都無法在黑洞中倖存,通訊更是成為一種不可能。」
比林斯表示:「我認為如果宇航員靠近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吸積盤——影片中存在這一情節——等待他們的將是無法避免的厄運。黑洞的事件穹界周圍積聚大量超熱物質,釋放出可怕的輻射。從事件穹界上方掠過而不是遭受熔化的厄運只能是一種科學幻想。此外,影片中提到的適居行星也讓人產生質疑。」
3.你可以環繞黑洞飛行
影片中,布蘭德環繞黑洞飛行,而後抵達系外行星系統的一顆行星。這是一種幻想還是可以成為現實?
巴斯托表示:「你可以環繞黑洞飛行,但前提是不能靠的太近。在進行天文學研究時,我們觀測到大量環繞黑洞的系統,通常是帶有恆星的系統。你能夠觀測到這些系統,但如果進入黑洞的事件穹界,可怕的物理學現象便會出現。你會螺旋墜落,直至被黑洞吞噬。」
4.行星可以在黑洞周圍存在,但可能不具有適居性
影片中,探險家們造訪了一個獨特的行星系統,不僅環繞一顆黑洞,同時還擁有一顆具有潛在適居性的行星。雖然存在這種適居行星的想法給人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但並非不現實。
巴斯托表示:「雖然沒有人探測到環繞黑洞的行星系統,但我們沒有理由懷疑這種行星系統的存在。問題是,這樣的系統具有怎樣的穩定性。對於這個問題,我所知道的相關計算並不多。因此,我很難確定是否存在這樣的行星。但如果軌道內的所有因素都處在安全限值之內,可能性還是存在的。更有可能存在的一種情況是:一顆恆星環繞黑洞,一個行星系統環繞這顆恆星。任何與黑洞存在聯系的行星系統都可能被黑洞吞噬。」
比林斯表示:「我認為《星際穿越》更多地是面向物理學家的一部影片,而不是行星學家。你能夠在影片中看到他們強調哪些是精確而真實的科學,哪些不是。我們面臨著很多與行星有關的問題。例如,一些行星上存在巨大潮汐,但潮水的深度還不及你的腳踝或者膝蓋。目前尚不清楚何種因素導致這種瘋狂的潮汐,可能的原因就是存在黑洞。然而,如果真的由黑洞導致,黑洞還會引起巨大潮汐以外的其他現象。」
5.沒有所謂的「溫和奇點」
大衛-基耶斯飾演的人物羅米利在片中指出,黑洞的核心是一個「溫和的奇點」,這可能解釋了他們造訪的行星系統並不存在極為可怕的環境。宇宙中真的存在羅米利所說的「溫和奇點」嗎?
巴斯托表示:「重點是黑洞的質量存在巨大差異。奇點本質上是中央點,奇點理論認為所有黑洞都擁有無限大的質量,不會隨隨便便消失在太空中。我們之所以能夠探測到黑洞的存在是因為它們的質量影響周圍物質。物理學家認為物質會發生塌陷並且取決於質量的多少,所佔據的區域存在差異。」
卡普蘭表示:「雖然有一些科學發現,但我們對黑洞附近發生的事情仍知之甚少。我們對事件穹界提出了理論,超出事件穹界的區域發生什麼事情,沒有一個人知道。我認為一個質量達到卡岡都亞級的黑洞便是這種情況。如果黑洞擁有足夠大的質量,這些事情就不可避免。但在我們利用儀器設備對黑洞進行觀測前,一切都只是理論。」
6.真實呈現宇航員因時間膨脹的衰老方式
由於時間膨脹,《星際穿越》中的「堅韌」號船員衰老速度比地球上的人慢。這種現象符合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當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動時,時間便會變慢。在地球上,科學家已經通過實驗證明了這種理論。
巴斯托:「這種現象已經得到驗證。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以不同速度移動的物體經歷的時間存在差異。例如,登上月球的宇航員移動速度超過地球上的任何人,他們的衰老速度略慢於地球上的任何人,但還沒有達到顯而易見的程度。不過,如果你的速度接近光速——很難實現——你便能注意到這種影響。在物體快速在宇宙中移動,我們也能看到這種現象。」
7.「堅韌」號飛船通過旋轉產生人造重力是一種理想選擇,但魔術般的推進力並不現實
「堅韌」號飛船用於進行星際旅行。專家們表示這種飛船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但影片中描寫的飛船從行星上起降的場景過於簡單化,給人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
比林斯表示:「『堅韌』號飛船似乎很符合科學,尤其是通過旋轉產生人造重力。人造重力避免船員因微重力導致的骨骼退化。不過,『堅韌』號飛船所擁有的強大的推進力並不現實。片中,這種飛船藉助強大的推進力擺脫可導致船員在一小時內老10年的行星極端重力井。我真心希望美國宇航局能夠擁有這種燃料,這樣一來,我們便可極大地提高飛船的速度。」
卡普蘭表示:「吉恩-羅登伯里說過他之所以為《星際迷航》設計傳送器是因為他不想將時間浪費在一次又一次的起降上。我認為在現實世界做到這一點的可能性極低,但為了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這種設計是可以原諒的。」
❸ 憑借主角光環脫離量子領域,蟻人中有哪些違背現實的設定
憑借著主角光環脫離量子領域,蟻人有很多設定都是違背現實的,比如說:身體可以隨意改變大小;從現實世界進入另一個空間;擁有皮姆粒子這種神奇的東西。《蟻人》是科幻電影,本身就有很多不符合常識的設定,但是因為是虛幻的,我們不必在意那麼多,因為畢竟不是現實生活,很多東西都是虛構的。
除了這些之外,蟻人也是個擁有超能力的不尋常的人,他的「武器」皮姆粒子,這種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更是不可能存在的,擁有了它,人就能變成無敵的人了,什麼困難都能化解,就沒有它做不到的事。這種設定也是帶有主角光環的,因為他是主角,所以他被賦予超能力,所以他能戰勝一切事物,所有我們想像不到的事都會發生。這也是很多科幻電影的特點。
❹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靠譜嗎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大部分都是劇作者為了故事需要杜撰出來的,但是不排除有一部分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理論是真實可靠的。談及如今人類在科技上的探索和突破,真是突飛猛進,一日千里,曾經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世界;
在科學的眼中,似乎有著無數種存在形式。很多朋友,可能都是看了一些科幻電影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目前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了!但是,科幻電影中的所謂“科學”,真的符合實際嗎?
當然,也有一些科幻電影奉行著比較謹慎的邏輯。比如說,諾蘭的代表作《星際穿越》,裡面大部分的內容,也還是真實可信的:當然,不是全部。
❺ 求一部科幻電影名!是說一個機構在做一個虛擬世界的實驗,虛擬世界裡的人以為自己是真的人類。
異次元駭客 The Thirteenth Floor(1999)?
又名:十三度凶間 / 十三度凶兆 / 13階梯 / 十三層樓 / 第十三層 /
在一座大廈的第十三層,科學家霍爾和富勒用電腦模擬出一個逼真的1937年的洛杉磯,他們可以通過電腦進入這個虛擬世界,真實地體驗1937年的生活。然而一個夜裡,富勒被人殺死,種種線索都表明似乎是霍爾所為。可霍爾卻對當天夜裡的事情全無記憶。這時一個自稱是富勒女兒的女人又神秘出現,可霍爾從未聽富勒說過自己有女兒……
❻ 請問在科幻中有哪些虛構的 但是很知名的科學家
瑪麗雪萊《弗蘭肯斯坦》(又稱科學怪人)里的弗蘭肯斯坦博士,挑戰宗教神權,用殘缺的屍體拼接出了具有智慧的科學怪人,創造了生命;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時間機器》里的亞歷山大博士,為救愛妻創造了時間機器;
❼ 科幻片需要嚴謹嗎能否違背已知的科學原理
什麼是科幻片呢?是根據科學的實際在加上作者本身的幻想出來的,當然,科幻片給人一種未來不可想像的空間。但是也給了無數人的一個錯誤的知識點,這也是為何科幻片備受爭議的原因了。一方面它是以現有科學為基礎,一方面也有幻想的念頭,既然是幻想,那麼就有可能部分超出了現有的科學范疇所以可以不用正常的科學理念去解讀。
人們對於科幻有兩種誤解:一種是只要不符合現有技術,就是偽科學,認為這是誤導了觀眾是不好的。當年科幻被視為精神污染,正是出於這種偏見。另一種誤解是只要是科幻,隨便怎麼幻,都是可以的。當然這也是不對的見解,因為科幻是科技和幻想的結合,而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憑空想像。
❽ 哪些科幻電影中的情節其實是可以成真的
2015年8月底榮獲雨果獎(科幻文學界的諾貝爾獎)的科幻小說《三體》中,人類用來和三體星人抗衡的武器,就是引力波發射裝置。在小說故事裡,主人公羅輯發現「黑暗森林」黑暗森林法則_網路法則之後,威脅三 體星人要將對方的星空坐標通過引力波廣播出去,將對手暴露在更加凶險的未知敵人面前。三體星人因此就範,和人類達成了和平。實際上,《三體》的作者劉慈欣並不只在這一部作品中引入了引力波的概念。在他的另一篇科幻小說《朝聞道》中,引力波同樣成為了在宇宙間傳遞信息的工具:人類接觸到的高等宇宙文明,就是通過破譯引力波,獲得了宇宙終極問題的答案。引力波在劉慈欣的小說中,能夠成為通信工具的原因,是它可以輕易地穿透物體,並且不會發生任何衰變。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劉慈欣對引力波應用的想像恰如其分。只不過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接收到的引力波信息來源並不是宇宙中某個具有高度智慧的文明,而是宇宙本身。